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

时间:2019-05-12 05:4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

第一篇: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

“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

城镇化有两重含义,一是城市数量、规模、功能不断扩大和完善;二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或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城镇人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中国城镇化率只有52%,而中国台湾省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85%以上,日本的城镇化率更高达91%。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就在城镇化!

从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经验来看,当城镇化率发展到50%以上阶段时,乡村旅游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反过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乡村经济、环境、文化,使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当下,中国正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契机!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定位

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海森认为:

狭义的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绿色田园风光、人文风情和乡村劳动原生态为对象的一种心灵旅游方式。它满足了工业现代化大背景下人们对回归自然的需要。

广义的乡村旅游是:一切以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空间为基底的旅游休闲活动。有四大基本类型: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二、乡村旅游的开发优势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统计,中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多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强劲的增长点。

乡村旅游的投资开发相比其他类型旅游投资开发来说,具有鲜明的三大特点: 投资少、回报快、高效益。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业态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产物,可获得多重效益。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特色化的过程,所以开发难度小、风险小、见效快、投资报酬率高。另外,相比其他类型旅游,乡村旅游还会额外获得国家对于发展农村的政策支持。

三、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互相促进

城镇化是中国宏观发展战略,也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重大发展使命。到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水平与城市规模水平”差距都较大。新世纪初,国家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农村的城镇化是在城市、近郊区、农村联动发展过程中“有序退缩、稳步改变”的过程。

城市人口密集,生活节奏快速,空气污染,光线污染,食品污染,环境质量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自然,引发了“逆城市化潮”。到郊外乡村去休憩,放松,这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契机。乡村城镇化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的不断改进,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城镇化使传统郊区农业开始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功能趋于多样化,不仅能提供优质农产品,还能为都市创造绿色生态环境,满足市民对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度假和教育的需求,这同时也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

三类乡村的旅游及其城镇化:

1.城郊乡村城郊乡村旅游在地域分布上有3种形态:一是在城中农业地域上开展的农家旅游;二是在城乡结合部开展的“农家乐”旅游;三是在远郊连片农地上开展的乡村旅游。在城中、城乡结合部地区,交通便利,基础服务设施齐全,自然生态系统面积较大,农户的经营意识强,注重环保,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这些农家田园在功能上逐步向城镇靠拢。随着城市远郊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农户的城镇意识增强,非农收入比重增大,农村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核心区域逐步形成,并使城镇轮廓得以呈现。

2.景郊乡村景郊乡村依托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随着旅游区域板块的打造和整合及旅游者需求的多元化,景郊乡村旅游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关联行业一一出现,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现代农业和加工工业的支撑下迅速崛起,景郊乡村旅游开发区配套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就业机会增加且相对集中,城镇聚集效应日益突现。

3.老少边穷乡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区,虽散布在广阔的乡村地域,饱受距离和信息的制约,但新奇的旅游产品必将吸引大批乡村旅游者。为了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需要配套建设道路、水电、住宿、餐饮、通讯等服务设施及纪念品、工艺品等商品的加工制造,从而吸引大批从业人员,也使大量就近农民进镇落户,其生活方式则成为城镇居民,城镇也随之出现。

四、乡村旅游对农村城镇化的影响深远

长期以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从旅游业本身出发,以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发挥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当地农民致富为主要目标,缺乏更加宏观的政策导向和政治指向。与投资过亿的大项目、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相比,似乎无足轻重,并不为地方政府所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理念。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提升和转型发展树立了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不单纯是为了发挥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三农”发展绩效、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乡村旅游,即是加快城乡、工农之间的双向互动,这种互动,同时也加快和扩

大了城乡之间的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工业、城市对农业、乡村的反哺,是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民与市民互动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和完善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水、电、气、暖、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度,同样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各地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不仅加快了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步伐,而且在住宿、餐饮、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的提升改造等方面,也在向城市看齐。

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美化乡村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发展乡村旅游,环境美化是最重要的环节,而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准。正是因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出一大批像四川的“五朵金花”、浙江的华西村、河南的重渡沟、山东的南山村等具有标志意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由跟土地打交道到跟人打交道、由种地到经营产业、由农民变成“老板”,这种身份的转换也促使农民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主动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技能和素养,在学习和经营中提升完善自己,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能够让农业增值、让农民富裕、让乡村美丽;能够让工农关系更加平等、让城乡关系更加和谐。这就是乡村旅游建设对农村城镇化的深远意义!

五、经典案例

1.江苏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乡村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鉴之处: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体现了乡村特色。

2.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可借鉴之处: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嘉善乡村旅游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乡村旅游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第二篇:基层供销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基层供销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 刘孝奇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担负着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结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使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水平、功能主要体现在基层供销社,它以计划经济时期拥有的大量地盘和经营网点为城镇化奠定了市场基础,以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城镇化丰富了功能。发挥基层供销社的功能,支持基层供销社的发展,必将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城镇化建设为基层供销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城镇化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另一个方面是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质量的逐步城市化。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高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质量,关键仍

同时供销社系统有着其他经济组织无法比拟的网络优势,它的组织体系已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上至全国总社,下至基层供销社,中间有省、市、县供销社。虽然这个组织不是完全紧密型的,但上下工作都体现着为“三农”服务的共同宗旨。因此,其联合群体的优势比其他经济组织更容易发挥,更容易协调,也更容易组织农民走向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三,基层供销社的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甚至有的延伸到村组。只要用现代化手段加以打造,其市场动态、行情信息便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乡村,使广大农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促进农村经济与市场接轨、与城镇化接轨。基层供销社还有一支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熟悉农业生产和农村的经营特点,与广大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供销社的经营设施齐全,服务内容广泛。以上优势和特点充分显示基层供销社将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发展中的基层供销社在城镇化建设中彰显勃勃生机

供销合作社事业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早在1936年成立的延安南区合作社就是陕甘宁边区合作社事业的一面旗帜。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创造了辉煌的历

米。二是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型龙头企业,兴办交易市场、领办特色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创办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使全系统农副产品经营走出了低谷。榆林市供销社蔬菜直通车工程、蔬菜产销基地、蔬菜直销亭、“一县一品”展示展销中心和靖边县金泉蔬菜专业合作社、绿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已成为全省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新亮点。三是根据供销社和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特点,重点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为主要业态的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连锁农村现代消费品流通服务网络体系。长安区郭杜供销社与各类经济组织联办大型超市、建配送中心、综合服务组织等,把基层社改造成了全国供销系统“百强基层社”。四是积极向政府争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权,将各类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个体经营者纳入供销社成立的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打造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服务网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五是许多基层供销社利用自己的地盘优势,兴建购物超市和农贸市场,完善城镇化市场服务手段,丰富城镇化市场功能,为推动小城镇市场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打下了市场基础,形成了城镇化基本的市场框架。洛南县供销社对地处县城繁华地段

键阶段,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为早日实现“三强一富一美”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面对这一目标,基层供销社作用不可小视。笔者认为,在建设城镇化和“三强一富一美”进程中应当大力支持、鼓励基层供销社从参与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入手,充分利用其点多面广的资产优势,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在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提升自已,增加实力,真正发挥基层供销社在城镇化和“三强一富一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1、基层供销社作为最大的农村城乡流通服务组织,在城乡市场点多面广,熟悉流通,又有长期在城乡流通领域服务的经验,只要扶持基层供销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深化改革改造,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基层供销社就能充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者,就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2、基层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要支持基层供销社坚持合作制原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牵头或引导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基层供销社

第三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 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愿望为目的的一种 旅游 形式。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 发展 ,尤其是都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发展增速更快,但是,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很鲜明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随着 中国 经济 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整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增长,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正在悄然兴起并迅猛发展。何谓乡村旅游,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愿望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本文所指乡村旅游包括古村落游、古镇游、民族村寨游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山庄、渔村等。

一、中国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

日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如下形式和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区。一是景区边缘地区型,它主要依托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是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区;二是都市郊区型,它主要是适应 现代 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过繁杂、甚喧嚣、多污染的都市环境的需求,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的 交通 条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三是老少边贫地区型,他主要是近年来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陆续发展起来的。

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它主要是以观赏 农村 自然田园风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二是参与型,它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尤其是秋季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盛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三是度假型,它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闲度假娱乐旅游。

从游客停留时间和活动空间看,主要以近程一日游“城郊型”为主。由于中国乡村度假型旅游日前才刚刚开发,条件还很不成熟;加上乡村旅游热点区域的城市郊区交通区位的优化,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在增强。因此,日前中国乡村旅仍然以短程不过夜一日游为主,符合中小尺度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的 规律。

从客源市场看,主要以国内市场,尤其是本地及周边都市团体游客为主,散客和国际游客少。受距离、价格、交通、信息、旅游地的接待条件和知名度等因素影响,参加这类特种旅游的散客和外地远程游客甚少。

二、目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1.规划开发不够 科学 ,盲目开发现象严重。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依然存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缺乏资源论证、规划与策划。特别是由于乡村旅游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有许多乡村旅游项目仅对原有乡村资源稍加景观修改加工,就盲目上马、批量开发,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耗损。乡村旅游开发一般应选择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城市近郊由于交通便利,客源稳定,区位优势明显,因而适宜发展乡村旅游;而在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由于有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有风景区大量的客源为基础,因而也便于发展乡村旅游。而一些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和客源基础的地方,若盲目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出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本地居民对农业并不陌生,因而也就难以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2.模式雷同,缺乏特色。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各地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雷同,开发利用多限于果园、林地、鱼塘等类型,开发项目也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观赏型蔬菜园、瓜果园、花卉园、租赁果园、租赁花圃、租赁菜地、民俗观光村、民俗农庄开发较少,耕作、栽培、牧羊、赛马、驾船、捕鱼等农事活动以及民俗资源开发不够。

3.文化含量不够。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所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食宿和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普遍缺乏。

4.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中国目前的乡村旅游项目大都是在一些村镇和农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这些农户的村镇领导自然就成为了这些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显然缺乏相应的行业 法律 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造成服务不到位和管理工作混乱,因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旅游效益的提高。

第四篇:乡村旅游交通建设优化配置研究

乡村旅游交通建设优化配置研究 一一以广西大新县明仕田园为例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都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交通是乡村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乡村旅游交通的好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吸引游客,运输游客,服务游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西大新县明仕田园以田园风光出名,结合山水,有“小桂林”之称。是典型的乡村旅游景区,所以要开发好明仕田园,须更加重视其交通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景区的实地考察,针对景区存在的一些交通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以促进明仕田园交通的改进和发展,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交通环境,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明仕田园;旅游交通;现状;改进措施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乡村旅游在近些年来迅速的发展,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不仅是旅游业发展开拓出来的新领域,而且还改变了乡村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1]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这个大背景下,以广西大新县明仕田园为例研究乡村旅游交通,发现明仕田园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交通优化配置的方案。为明仕田园景区更好的发展。使游客游玩明仕田园时更加顺畅、放心。让明仕田园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通过去广西大新县明仕田园的实地考察,了解明仕田园景区旅游交通的现状,查看道路建设是否,路面状况是否良好,交通基础设施是否完整,交通服务人员素质如何等等。通过自己实地观察到的,结合对一些游客的调查。发现明仕田园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解决这些交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研究为明仕田园景区规划合理的旅游交通。

(三)乡村旅游交通特征及现实问题

1、游客节假日呈爆发状,交通供给失衡[2]

乡村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就是景区附近城镇的人,而城镇游客的空余时间是节假日。所以乡村旅游在节假日就会明显增多。乡村旅游交通也相应的在节假日会变得异常繁忙。短时间内的车辆猛增会成倍加剧旅游交通的压力,造成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原本只供通勤交通使用的交通设施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车辆样式复杂

在乡村道路上见到的少量高质量的车基本上都是游客的私家车,而其他的大部分是电动车、摩托车、农用车、中巴车甚至是货车。电动车、摩托车是乡村居民用于个人交通,农用车或大货车是用于货运,中巴是乡村居民的通勤交通。纷繁复杂的车辆,加上这些车辆的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乡村旅游交通的安全隐患。

3、交通服务要求高

乡村旅游交通相对于平常时的通勤交通来说,交通服务要求更高,乡村旅游交通更加强调的交通工具的便捷性与舒适性。自驾车游客对电子导航和道路的指示牌依赖性极强。所以要完善乡村旅游交通的信息化配套服务。

4、道路相对狭小,安全系数低

乡村道路建设是为了方便乡村居民日常出入用的,政府对道路建设投入有限,所以乡村道路普遍就小,勉强够让车。道路的狭小严重限制了行车的速度,限制了乡村旅游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而且安全系数明显降低。[3]发生事故会造成整条道路瘫痪,车辆无法行走。

5、乡村旅游交通发展难度大

乡村旅游景点位于城郊,有些景点发展还没有具备一定规模,或者景点的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够,没有稳定的客源。政府如果加大对乡村旅游交通建设的投入就会面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两难选择。[4]而且道路的施工建设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会对乡村旅游交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阻挠。

(四)明仕田园景区旅游资源分析

明仕田园风景区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距离大新县城只有53公里,距离广西首府南宁210公里,是国家一级景点。方圆20公里的景区山清水秀,山水环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小桂林”之称。明仕田园风景区是以明仕山庄为中心,游览附近的山水田园风貌。由于明仕田园长时间高温多雨,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山。在旅游资源分类中,明仕田园景区属于主类为A地文景观,亚类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基本类型ACE奇特与象形山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第二章明仕田园景区交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景区外交通

明仕田园景区暂时还没有直达的快班或者班车,大部分都需要到大新转车,转大新到德天的班车,中途路过明仕田园下车。无论是快巴或者是自驾车的游客,从南宁方向过来,最近的距离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南宁上高速,走南百高速路约40公里,在那桐路口下高速,转316省道约90公里到大新。再转213省道约28公里到雷平镇,然后剩下20公里就是当地二级公路。如下路线图(1):

图1 南宁北大客运中心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趟车到大新,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到大新,南宁到大新的快巴是豪华型的,空间比较大,能坐40-50人,比较舒适。大新再到明仕田园的车每隔一个小时趟,从大新到明仕田园需要一个小时。大新到明仕田园的车是小中巴,能坐20-30人,空间比较小,舒适度相对较低。

1、交通道路

明仕田园景区位于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周围的道路都是二级公路,路面状况良好,没有坑坑洼洼的现象。因为在山区,石山较多,乡村道路大多绕山而建,所以道路弯道特别多,而且弯道弧度大,拐弯急。拐弯时司机的视角很小,很容易碰到迎面而来的车辆。道路较窄小,刚好够车辆让行。而遇到有桥的地方则只能单辆车过桥。道路是各乡村的通勤道路,所以都穿过乡村,而乡村的日常生活常常影响到道路的畅通。山区春季阴雨天气多,道路多湿滑,而且道路两边的石山雾气多,也会影响司机的视野。

2、交通工具

如果不是自驾车的游客到明仕田园景区的交通工具就只有班车,这种班车是平时城镇,乡村居民的通勤交通。这种班车车辆状况比较差,车辆问题多,车内空间较小,异味比较重。对于游客要求的舒适性而言是很难达到的。因为是乡村的通勤交通,是为了方便各乡村居民的出入交通,所以这种班车会随时停靠上下车。[5]而司机也是为了获得最大收益,沿途经常停车拉客,这种现象是非常严重,尤其到乡村中的时候往往会在那里停留十几二十分钟左右。而且由于是短途交通,乘客哪怕站着或者坐司机提供的小凳都会要挤上车。这就造成了车辆严重超载,原本载客数就仅限20到30人左右的班车,往往会挤进去五十几个人。车辆的安全很难保证。

3、交通安全

到明仕田园景区的交通道路较小,而且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各式各样,乡村居民的电动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等。还有大型的货车以及自驾车游客的小车,旅行团的大巴等。当地居民的车辆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尤其是摩托车稳定性差。看起来都用了很多年了,该淘汰了车辆都在路上行驶。驾驶大多是村里的年轻人,驾驶速度快,无证驾驶现象严重。大型的货车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凭借着大的车型,司机往往霸王驾驶,抢道占道等。这些都是乡村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在道路的拐弯处,只是简单的立着几根水泥柱,有些已经被撞断了,但是也没有更换,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在较急的弯道也只是简单的防护栏,没有起什么作用。

4、交通服务

从大新到明仕田园,经过观察,一路上很少有道路的指示牌,安全警示牌也很少。而在乡村道路上,特别是道路穿过乡村那一段,行人比较多,岔路比较多,很容易会误导自驾车游客。仅有的一些指示牌也是比较旧了,有一些是跟路面情况不一样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被路旁的树挡住了,司机不仔细的话很难发现有指示牌。在乡村道路上,很少能看到有服务站,只有一些货车加水的点,修车的地方打出的牌子也只是修摩托车、电车,很少有修汽车的地方。一路上方便游客吃饭的地方还是蛮多的。虽然明仕田园景区周围石山多,但是道路的导航还是可以用的,而且基本上就是沿着二级公路就可以到明仕田园景区了。在雷平这个地方设有边防检查,会一定程度的塞车。

(二)景区内交通

1、景区内游道建设

到明仕田园主要是游玩山水风光,明仕田园景区是以明仕山庄为中心的,周围20公里都是优美的山水风光。景区内的步行游道建设没有完全开发,景区也是需要沿着乡村公路游玩,或者村民开垦天地的小路,而作为一个景区没有一条相对固定的步行游览路线。现在景区开发的有四条自行车游玩路线(吉祥路线、幸福路线、英雄路线、探索路线),可以比较方便的游览景区。自行车的骑乘路线就是乡村公路,没有划分出来供游客使用的自行车道,乡村公路车来车往的,骑乘自行车安全无保证。进山的几条自行车路线也是沙石路,山地泥路居多。明仕田园景区也开发了一段河道供游客乘坐竹筏游玩明仕田园,但是距离比较短,乘船游玩大概四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游完。附近的石山,明仕田园景区也只开发了龙头山,游客可以登上龙头山俯瞰明仕田园全景。

2、景区内交通设施

景区内提供给游客游览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由于自行车的游览线路大部分是沙石泥路、山地泥路,而景区提供的自行车则是小的平常时使用的公路自行车,不适合山路,骑乘比较吃力。应该给客人提供山地自行车方便客人的游玩。在自行车骑行路线上缺少一些指示牌。虽然景区有自行车路线图卖,但是在实际骑乘的时候,因为路线会进入山区,穿过村庄,而这些地方岔路比较多,游客很容易就走错路线,所以在一些岔路口还是要立一些指示牌提示客人。在明仕河上,景区也提供有竹筏供游客游玩,每条竹筏能坐十个人左右,竹筏上配有救生圈。景区提供的竹筏是多人的,样式单一,如果人数有限,撑竹筏的船夫就会等到够一定数量的游客才会撑竹筏。景区可以提供一些小竹筏给一些散客自己撑,提供救生衣,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让游客更好的参与到游玩中。第三章明仕田园景区交通改进措施及对策

(一)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游客到景点旅游追求的是愉悦性和舒适性,而旅游交通是游客接触最多的,也是最能影响游客心情和吸引游客二次光临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明仕田园景区接待的会议团队和港澳团队比较多,更应该关注交通的服务质量。

1、道路维护

通往明仕田园景区的是乡村二级公路平常时多为农用车和大型货车,车辆超载的现象十分严重。对道路的损坏特别严重,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限制这种超载现象,尽可能延长道路的寿命。在一些靠近石山的路段,设置一些防护网,以防一些琐碎的石头砸落路中损坏道路,中断交通。

2、信息服务[6][7]

明仕田园景区应与交通部门通力合作,完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对于弯道急的路段,交通事故频发的路段,一定要设置明显的交通警示牌。网络导航完善到位,时时更新道路信息。交通路线建议等。在一些交通聚集点设置一些服务站,让过往车辆加油,休息。

3、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乡村道路上普遍存在着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现象,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交通部门应该加大宣传,严格管理,严抓严防道路超速超载及无证驾驶。加大的乡村驾驶员的素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二)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巴士

现在通往明仕田园景区的交通巴士只是乡村道路的通勤交通,方便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可随时上落。游客搭这种巴士去明仕田园肯定缺乏舒适性与便捷性,很容易影响游客的情绪。明仕田园景区和德天景区是在同一条线上,为了更好的串联这两个景区,可以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巴士。周末或者法定节假日游客比较多的时段,增加乡村旅游巴士,只在明仕田园景区和德天景区上落,大大增加旅途的便捷性。乡村旅游巴士的主要用途是在旅游业,一切事以游客为主。所以乡村旅游巴士要强调的是舒适性、便捷性、观光性。去景区的一路上因为是喀斯特地貌,所以奇特的各异的山峰还是比较的多的,所以乡村旅游巴士在观光上要比通勤交通要求更高。乡村旅游巴士还可以配备一名沿途讲解的导游,介绍当地的风俗习惯。乡村旅游巴士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装,把巴士弄成敞篷的,便于游客的观赏,也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8]

(三)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

任何一个景区想要吸引游客前往,景区必须具有其独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现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大部分都是休闲类的,观赏田园风光。明仕田园景区在同类型景区中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的同时,还需要深入开发其特色。现在明仕田园景区在周末节假日人流量较多的时候会有一些当地少数民族的才艺表演,景区也会举行大型的篝火晚会,这些都是现有的特色。明仕田园景区为了发展体育休闲游,以明仕田园景区为中心,依托景区周围的山川、河流、田园以及边关风情、民族体育,建立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和体育休闲游基地。现在明仕田园景区还在全面丰富和提升体育休闲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内容和品质。一是构建明仕田园——德天瀑布户外体育休闲基地。依托周围的山、水、路等资源,集体育和旅游尽善尽美的结合,以中越边境自行车赛和边关户外挑战赛,明仕田园——德天瀑布徒步大会为载体,建设明仕田园——德天瀑布户外体育休闲区。二是建设水上休闲运动基地。依托明仕河布局垂钓、龙舟、皮划艇、激流回旋等项目,打造一个集运动、训练、体育、休闲一体的水上运动基地。三是建设体育赛事基地。依托景区静谧的山水田园环境,以围棋名人赛、国际桥牌赛等赛事为载体,建设明仕田园棋牌类赛事基地。四是建设体育休闲娱乐基地,设置斗蛐蛐、斗鸡、斗牛,以及民族体育活动等内容。五是建设体育休闲养生基地,以体育康体养生为主,结合南药养生,形成特色体育,保健养生效果。乡村旅游时复合型的旅游活动,它在游乐行为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它把旅游项目由陈列式转变为参与式,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当地的乡村风俗、农家生活、劳作活动。游客们不仅能观赏到田园风光的优美,而且能在参与乡村劳作中得到满足感。明仕田园景区内既有田园风光,又有大片的甘蔗林,还有一些其他经济作物。可以抓住这一些,在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加大宣传,进行参与式的旅游活动,体验丰收之喜。在纪念品的设计上,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景区的特色来设计。使游客看到这些纪念品就能想起景区,甚至让这些具有特色的纪念品能成为景区的象征。

(四)水陆交通与陆路交通相协调

由上面的路线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明仕河是横穿明仕田园景区的,与黑水河相通。而通往明仕田园景区的乡村二级公路也基本是沿着明仕河建设的。所以明仕田园可以充分利用水路和陆路来开发景区,使水路与陆路相协调。尤其是明仕河有待开发,在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居民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开发明仕河,使其能通航一定载重的船只。这样游客选择就多了,既可以选择水路游览河岸风光,也可以通过陆路观赏更宽阔的山水风光。开发水路交通,也使明仕田园景区与德天、黑水河景区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五)改进景区内部绿色旅游交通

绿色旅游交通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提倡利用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对景区进行游览活动。明仕田园景区是以山水风光为主的,更应该注重对景区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景区游览路线设计和交通工具的使用中宜坚持绿色环保。用综合的、开放的绿色通道网络将明仕田园景区分散的景点联系起来,力求在交通道路视野范围内将景区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联系起来,使旅游道路成为联系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纽带,将旅游交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降至最低,为游客提供安全的、舒适的、亲近自然的交通服务。[9]明仕田园景区在设计景区旅游路线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景点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景区的核心区域和一些环境敏感的区域,游道可以选择避开。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利益关系,合理的开发景区。明仕田园景区景点主要在山区和明仕河两岸,在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增加一些绿色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牛车、马车之类的交通工具。

第四章明仕田园景区交通规划设计

(一)漂流河道规划设计方案

明仕山水田园风光集中在明仕至拔浪一带。明仕河贯穿于整个明仕田园景区,风景区河段大概8.8公里,现在明仕田园景区开发的河段只有2.2公里(在明仕山庄上游两公里码头上竹筏,在明仕山庄内下),游客大概在40分钟左右就可以游览完。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河上游览田园风光的欲望。所以,景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发明仕河,合理规划漂流河道,延长漂流和都游览距离。明仕河四季水流稳定,河水较缓,水位不是很深,适合漂流,安全系数高。景区可在现已开发的河段基础上,继续开发下游。虽然河水较浅,但是还是可以两人一组进行漂流活动的。在一些浅的河段还有一些小浅滩,更增加了漂流的乐趣。景区的景点主要沿着明仕河分布,在规划漂流河道时,可以结合景点的特色或传说,在河岸做一定的展示。漂流河道的规划,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规划河道建设。风景区内的河段大概8.8公里,而游客漂流时间过长会模糊游客对漂流的感觉和漂流期间的景点印象。所以漂流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在漂流河道设计上,可采取分段漂流设计,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码头,方便游客上下,沿线设公共交通接送。游客就可以选择河段进行漂流活动。为加深游客印象,还可以在比较宽阔的河段,进行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水上表演节目。对漂流河道要定期清理,保障河道的畅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乡村游憩步道设计方案

优秀的步道设计能给客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游览环境,合理的设计步道路线也能起到引导游客游玩的作用,方便游客更好的观赏景点。现在明仕田园景区内没有特别设计的供游客观光游玩的步道。只有在明仕山庄里面有一小段环绕山庄的步道,这种步道也是简单的用水泥铺设,没有任何特色。而在山庄外的道路都是乡村二级公路。没有防护栏隔开,各式交通工具都在上面行驶,行人在上面行走或者游览田园风光都缺乏安全性。在一些景点密集的地方,道路也是水泥路或者山地泥路,游客步行游览环境较差。景区可以根据景点的分布设置一些独具特色的步行路线。抓住乡村旅游的特色,与当地村民协商,在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下,可以设及步道从乡村经过。这样既可以让游客更近距离的体验乡村的味道,也可以拉动当地居民的收入。现在景区的各个景点之间都有路线连接着,只是道路环境较差,山地石子路,泥路,乡村田埂。景区可以在这些道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尽量充满乡村气息。在进行原有道路改造设计时,要以生态保护为主,充分融入自然。因为景区内石山较多,灰色调为主,在步道的设计上也可以抓住这一点,在步道颜色上也可以融入原有的地貌中。在步道设计的长短上也要注意。步道不宜设计太长。步道太长可能会使游客过于疲劳而放弃继续游玩,太短则会有意犹未尽的遗憾。而畅通无阻的步道设计则会让人觉得缺少刺激感,太艰险的设计又会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在步道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参差感。在步道设计上,还要注意步道的舒适性,这个正是明仕田园景区内道路缺乏的。在沿途适当的距离应设计一些座椅或者其他供旅客休息的地方,卫生间的位置安排也应合理化,防止对当地环境产生过多污染。在靠近明仕山庄的步道可适当铺设一些鹅卵石,起到足底按摩,缓解压力的作用。铺设距离要把握好,不宜过长。而且靠近明仕山庄的步道应增加一些照明设施。靠经石山的路段,应设置一些防护栏,防止石头滑落破坏步道。总之,在步道的设计上符合景区的整体风格,看起来与景区和谐相处,不至于过分突兀。

(三)自驾游路线设计方案[10]

明仕田园景区的位置在大新县城和德天瀑布之间,对于自驾车游客来说,可以在选择去德天瀑布景区游玩一天后,回到明仕田园景区休整一晚,第二天可以感受明仕田园的乡村田园风光。明仕田园景区可自行设计一些自驾游路线,加强宣传。比如可设计南宁一大新黑水河上游景区一德天瀑布一明仕田园景区这种短路程的,短时间的。在自驾游的路线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游客的时间,游客一般是利用周末出游,所以路线一般较短。明仕田园景区在设计自驾游路线时可抓住景区是自驾游中转站的特点,加以田园风光来吸引游客。在明仕山庄附近可以设立一个自驾游服务站,接待自驾游客。结语:

随着明仕田园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其交通问题也会越来越凸显。政府部门必须重视交通的建设,不断改进景区的外部交通。而明仕田园景区也必须优化内部交通,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游览交通,让游客心中留下更美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瑞霞.交通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2004 [3]赵瑜等.旅游交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4]关宏志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 [5]赵明龙.浅论广西旅游交通对旅游业的制约及其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6]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7]雷翔.论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J].规划师,2001 [8]罗小桃,建良.乡村道路交通管理对策思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9]张佩雯.谈旅游交通的管理[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0]关宏志,邵洁,李亚茹,白洪岭.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的基础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第五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时间:2010-06-28 12:12 点击:

719次

一、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以小见大:

北京山合水易乡村旅游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摸索,开拓中创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普遍问题,可以总结为五各方面。这些问题基本上反映了现阶段乡村旅游在升级过程中的普遍困惑,需要我们深度关注。

(一)发展不均衡,缺乏规范指导

(二)资金投入小,缺乏融资渠道

(三)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理念

(四)规划不到位,缺乏品牌营销

(五)服务水平低,缺乏指导培训

二、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发展规划的问题

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看,个别地方的产品开发已有同质化的问题。表现为一定区域内一种模式、一类产品、一样风格,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古村民居,要么都是田园农庄,其危害在于易形成同质化竞争,消弭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客观上是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类似性、发展思路的模仿性、旅游产品开发的自发性,出路在于研究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发展规划,真正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乡村旅游产品策划、详细规划、民俗旅游活动策划等落地型规划,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特色化发展。

(二)乡土化特色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至今未形成公认的定义,但除了资源利用的乡土化以外,产品的主流形式也应体现乡土化。目前,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去农化”倾,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尤以景观设计、房舍风格、乡路铺设、建筑用材等方面表现明显,形成了较多的介于城乡之间的建筑形式,与乡村旅游的周边环境、基础优势、游客兴致相背离,客观上降低了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市场吸引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应首先在思想上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导向,加强旅游开发的专业化指导。

(三)以农为本的问题

有的地方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有的地方提出以企业为主体,有的地方提出以农民为主体。这里可能有理解角度的差异,有的指工作引导,有的指开发经营,有的是指利益分享,但不管乡村旅游如何发展,发展形式和手段如何多样化,但都应明确以农为本的主旨。其内涵大致可包括: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要依托“三农”资源;二是乡村旅游产品应体现乡土气息、乡土文化、乡土环境、乡土风格;三是乡村旅游要以农民作为受益主体,企业可以参与开发或成为开发主体,但要把农民利益处置放在重要位置,并尽量使大多数农民受益;四是乡村旅游发展要尊重农民意愿,涉及农民土地、房屋、山场等的入股、租赁和开发经营,一定要征得农民同意,不能搞强迫;五是乡村旅游要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精品化问题

目前,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众化趋势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简单、低档、模仿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有的地方把乡村旅游理解为在郊区餐饮的“农家乐”、田园采摘的活动、到农村过民俗节日等。在现阶段,既要防止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档次,也要避免放任乡村旅游低档次地发展蔓延,应在保持乡土化、地方化、特色化的同时,推动一部分资源、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瞄准国际旅游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开发和培育精品化的休闲度假产品,也以此促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提升。

(五)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问题

乡村旅游开发必然涉及土地使用和用地性质的变更,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多数地方困惑和困扰性的问题。例如,为了集中保护和开发古村民居,最好是让农民集体另择居处,这就涉及宅基地政策;把农田、林地、山场开发为经营性的旅游农庄、休闲田园,也涉及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为了旅游经营和管理的需要,需在原来的农田上建设房屋或休闲度假设施,也涉及土地使用政策问题。目前,各地对此基本采取协商或暂时搁置争议的办法,并未有一个合法或切实可行的变通手段,从长远来说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与土地政策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土地使用性质变化以后,很多地方的税收部门立即开征营业税等,使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农民感到了困难和心理不平衡。农民疑问,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农民还是那些农民,为何种庄稼可以免缴农业税,而只要搞乡村旅游就要缴税?中央希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有关部门为什么还要管是以何种方式致富?他们希望有关部门统筹研究乡村旅游的税收政策,起码应对乡村旅游营业三年以内的农民予以免税,以真正体现对农民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

(六)扶持发展的政策问题

调研中发现,部分省市已出台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例如,广东等省的旅游扶贫资金、某些省市对评为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点的奖励政策等,但各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有关地方呼吁出台全国性的扶持政策或措施。例如,乡村旅游的起动资金问题,能否出台贴息贷款政策;对于计划开发乡村旅游的地点,政府能否积极予以解决交通、通信、广电、厕所等公共设施问题;对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能否实行三年至五年期的免税扶持政策,对乡村旅游企业的用水用电价格给予优惠,减免房产税等,对农民种植、养殖产品进行销售免税。

(七)新农村建设政策的享受问题

目前,各行业尚未有针对乡村旅游的专项扶持政策。但先前已有的促进“三农”发展政策,有关部门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应积极争取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例如,旅游部门的旅游发展基金,旅游国债资金,农业部门的阳光培训工程,农村新品种推广、沼气建设、改厕,交通部门的乡村公路“村村通”建设,文化文物部门的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政策等。从争取实施的现实性出发,可能首先是筛选和确定一批乡村旅游的扶持点,然后争取相关部门予以集中支持,把各方面的政策“打捆”支持乡村旅游。

(八)人才培养的问题

人才问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目前,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均十分缺乏,短时期内难以解决各类人才的培养问题。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坚持当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坚持农村现有人才与企业、院校输送人才相结合。培训应以从业旅游人数众多的农民为主,以直接提升从业农民的服务水平与技术技能为重点,同时兼顾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

(九)规范发展与加强管理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规范与管理问题,在一些地方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是个体利益与企业利益(或社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民传统习惯与规范管理之间的矛盾。如广西龙胜龙脊梯田、黄山宏村和西递等,都曾走过由乱到治的一个过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立足于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二是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之时抓起,三是充分采用各种管理和规范手段,例如,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村规民约、旅游协会等,四是引入经营管理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十)旅游与农业部门的合作问题

广西南宁等地市提出,旅游和农业部门合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关键是在各个层次建立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基层的旅游与农业部门之间要深度协作,才能统筹用好各种支持政策和资金,目前这个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此外,有的地方反映,国家旅游局近年来开展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与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已存在一定层面和工作上的重复问题,担心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会导致工作上的进一步交叉或覆盖,建议统筹研究这一类的问题。

(责任编辑:山合水易)

下载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森研究:乡村旅游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