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习作水平提高的策略研究活动小结
农村小学习作水平提高的策略研究活动小结
新课程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分成五个板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板块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组成语文课程的整体。习作教学则在其中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语文课程在小学教材编排计划中,安排有每学期8次左右的习作教学内容;在课程实施计划中,安排有每周2课时的习作教学时间。
霍华德教授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要想这种文化程度得到提高,写作课既不能作为诸学科中的一门孤立的学科来对待,也不能作为语文课的一个唯一的领域来处理。”这段话其实是在提示我们:从促进人的全面有效的发展——提高文化程度,培养语文素养这个角度出发,写作教学必须综合谋划,整体设计。
一、习作教学研究的总体计划
本次小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是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研究目标;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的途径,是从各年级学生的实情出发制定相应提高的措施;本次研究过程要求收集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存档。
1、探究目标
小学生习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归宿,是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达成要求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总目标”表明,小学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练笔活动,“日常生活”是小学生习作内容的源泉.除了总目标,《课程标准》还分别对小学三个学段学生的写作目标作了具体规定。学校各年级(班级)在制订习作教学总体计划的时候应该以此为依据,制订本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需要明确的是,《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既不
是某一个年级的实施目标,也不是那两个年级的起始目标,而是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综合目标。因此,各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的制订,应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学段目标”的要求科学分解,力求符合本年级学生实际,并利于操作和达成。
比如作为习作起始年级的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表述: ⑴继续练习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问号。
⑵学会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能通顺、连贯的描述自己的见闻和想象。
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忧、乐等情感。
⑷先写草稿后誊写,字迹工整,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⑸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情感,初步培养起习作的自信心。
2、习作内容
习作内容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生所需进行习作练习的内容。这是对学生习作的主要任务进行的全面安排。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段的教材中,对学生的习作有7——8次的练习设计,这些设计,就是这个年级学生一个学期的主要习作内容。因而,习作总体计划主要就是对这些内容就实施的时间作出安排。
3、指导重点
要科学地认识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重要性。从儿童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科学指导,对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应该具有比较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系统的指导,让学生从有规律的模仿、练习,到无规律的体现个人风格的写作,是作文教学之要义。
而在现实的习作指导中, 缺乏层次性,年级与年级断层或者重复指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孩子少走弯路,在习作总体设计中,必须循序渐进的设计各年级的“指导重点”。
“指导重点”主要是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学习和表达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习作困难(表达欠缺),对每一篇(次)习作确定一个主要的指导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习作需求确定重点指导的内容,以“指导怎样观察或操作,怎样调查或访问,指导怎样按顺序写,指导怎样开头结尾,指导怎样把过程写具体,指导怎样过渡、怎样前后照应,指导怎样写好对话、动作、神态、心情,指导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指导如何整合材料,指导怎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导怎样修改自己的习作”等。通过一次次循序渐进的,有的放矢的重点指导,确保学生每一次习作都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获。
4、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作文论》)要指导学生写好习作,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并深入观察生活,以获取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充实自己的素材宝库,使写作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方式多种多样,个性风格各具特色。
因而,在习作教学的探究总体计划中,有必要根据一次次习作的需要,预列出一个学期指导学生进行的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制作、实验、操作、体验、观察等课内外“实践活动”。
5、结合阅读
有计划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心窗,开阔眼界,丰富情感,而且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语感的熏陶,有意无意的学到文章的写作特色。因而,对于提高学生习作质量而言,课外阅读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认识和习作语言,丰富对文章写作方式的了解,“总体计划”应该根据每一次习作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或者指定书目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阅读,布置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或搜集和整合写作材料,或感受和模仿写作形式,确保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6、配合练习
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一个学期仅靠7、8次写作练习,要想较好地提高习作能力是有一定困难的。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实际出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活动——写片断,写日记等,这些小练笔,有效地帮助学生磨练了语言,打开了思路,积累了素材。在写作总体计划中,不妨对小练笔做些安排,作为对课堂习作的“补充”。
“配合练习”以片断练习为主,尽量根据每次的习作需要设计,可以根据季节的更替、环境的变化、校内外活动的开展等等,设计写一段观察或体验的札记。或者紧扣阅读教学,设计读写结合的内容,仿写片断——一个场面、一段对话、一种心情、一处景物、一组动作等。
二、注重课堂指导方案
对于儿童习作而言,有人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从理论上讲,这是为学生解放思维,解除束缚,降低习作难度的良方。然而实践起来并没有想像得这么简单。绝大多数初学习作的儿童尤其无法达成。记叙事情固然要有一定的顺序,描景写人也应该有一定的方法,都需要老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即使这些都可以不要,而围绕一定的要求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写,运用怎样的词汇来表达真情实感,也必须有老师的积极引导。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有必要。这就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1、提出明确的习作要求
对于每一篇习作的具体要求,应该在“总体计划——教学目标”的框架之下,根据教材安排的本次习作要点,结合年段学生的表达需求加以归纳,进行描述。“教学要求”的内容应少而精,并注重可操作,易达成,能检测。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这次习作的“要求”:
⑴会围绕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进行讨论,把讨论的过程写清楚。
⑵重点描写讨论时各人发言的内容。学会分段写人物的语言,并能写具体。⑶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使用问号、感叹号。
2、指导习作内容
“习作内容”指的是本次习作要学生“写什么”。这一内容主要从课本的设计中来,上课时板书呈现给学生的。可以是一个“命题”,也可以是一些材料,还可以是一个“话题”,一种“设想”、一幅(组)图片等等。
3、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生的准备——为了让学生写好本次习作,需要开展的观察和纪录,浏览和阅读,操作和实验等等的内容;其二是教师的准备——为了方便指导,需要准备的图片、实物或录像等等资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需要学生做的“课前准备”,必须要有相当充裕的时间进行(如有相应的录像资料当堂观察则另当别论),否则,不仅不利于甚至会妨碍学生的习作。因而,设计中必须对这类准备作出时间的安排——“未雨”而早作“绸缪”。请看下面三例:
“习作练习:描写景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公园里去,到田野里去,观察迷人的秋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到公园里去,到田野里去,观察迷人的秋景”必须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和安排。
“写人物训练”——“教师可以推荐一人,也可以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人。为了写好推荐文章,可以采访有关的人。”——“采访有关的人”至少也得三五天时间。
4、指导过程
作文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 “为什么写”、和“怎样写”,教师要通过指导,开拓行文的思路,激发起积极抒发情感的动机,培养写好作文的信心,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所以,课堂指导的主要体现应该是“路标式”的导航,是循序渐进的微观引领,而不是粗枝大叶式的宏观调控。指导过程一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要点:
(一)板书习作内容,揭示习作要求;
(二)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和“要求”,点拨学生确定(交流)习作“材料”;
(三)引导学生阅读“例文”,感知“例文”的写作顺序、重点和方法;
(四)指导学生写好重点部分(草稿),交流(朗读)、修改;
(五)安排学生写好全文,认真誊写。
习作指导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后,进入高年级要渐渐的只做适当的提示和点拨,逐步让学生独立作文,以充分展示表达的个性。
⑵ 突出重点。课堂指导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写好习作。
⑶ 因材施教。课堂指导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雪中送炭”,重点引导他们“找米下锅”;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锦上添花”,使他们的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一些。
5、作后讲评
实践证明,老师在作前指导中只是扮演了一个“事前诸葛亮”的角色,而“事前诸葛亮”难免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就难免束缚了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从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需要出发,老师很有必要充当“马后炮”的角色,根据学生习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润色自己的习作,这就是“作后讲评”的设计内容。
作后讲评主要是对照“习作要求”,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习作做两方面的“后续”工作:一是表扬个性,二是修改共性。下面几种操作形式可供参考:
一种是让有个性的学生当堂朗读习作,组织大家品评;一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共性问题突出的习作,组织大家评议,找出主要问题,讨论修改方法;还有一种是同桌间或是小组间交换习作本,交流朗读,提出修改建议;第四种是让学生自己朗读习作后,反复推敲,精心雕琢,达到完善。无论实施哪种形式,老师都应以点拨为主,以指导为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独立修改的能力得到培养。
经过两个多月的本然法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了明显效果。96%的同学能每天坚持记日记,已经把日记当作一种必须和快乐,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大多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能完成400字左右文笔优美而又自然朴实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作文水平较训练前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证明了本然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当然,教无定法,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性,以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顺势疏导,“守真归本”,努力创新作文教学。让学生的写作如同说话一样溶入到生活与生命中,成为倾吐与快乐的需要。
总之,在本次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抓好各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第二篇: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马额中心校:李婷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十几年,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导致每次写作时,都怕写、难写,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有的敷衍成篇,有的模仿,有的甚至照搬同步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内容虚假不实,空洞无力;语言干巴巴,毫无生气;缺乏想象力,东拼西凑;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汲取他人的研究成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课时不厌其烦的去努力克服学生写作的消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的途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留心周围一切事物。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轻松愉快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出,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很难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很难使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因此,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实际上,也就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教师可以出一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个来写。例如:《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或者干脆出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 — 》”及其他一些题目,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效果肯定好得多。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此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这样其结果虽然游戏题材一样,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结果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学会积累词汇
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量很少,写作文时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有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可写的东西也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空洞洞,干干巴巴的,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勉强像完成任务一样地凑够那几百字。作文也和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师平时就应要求学生不断积累词汇。把平时学习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如名言警句、小趣闻、小常识,小故事等。知识积多成学问,用起来就会思如泉涌,顺理成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准备好几个摘抄本,以便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1、从课文内容中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和“词语花篮”等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在写作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美文,如《燕子》、《九寨沟》、《田园诗情》、《草原》等,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把课文中优美的片断和自己喜欢的地方抄写下来。
2、通过写日记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学生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比如: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办完一次学习园地,参加完一次课外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3、通过互相阅读彼此的文章积累
每个人在写作时都有自己独到之处,经常会写出一些别人想不到更写不出的一些东西 ,有时我都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我都没能想到这一方面。所以我提倡学生的作文在老师批阅后应打乱发给原班同学,并在老师指导下阅读,写下自己的评语。这样做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为自己提供借鉴。同时自己为了让同学看到自己是出色的,会更努力地去写作文。通过这样做,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农村本就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本就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母亲节里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顺应节日的变换开展班队活动,如三月的文明礼貌月,组织“献爱心”活动,三月的植树节,组织“多植树,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活动等。其次,作文教学中遵循从说到写的过程。对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读写脱节的现象,教学程序较为单一,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课内与课外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了,听了,有很多想说的话要说,要尽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机会。同时,还忽略了学生自由练习说的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给学生习作带来的活力与优势。再次,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样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当其冲的是要上好阅读课。从阅读教学入手,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叶圣陶先生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重要。” 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范例。“语文教材编排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所以,作文教学经常是以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从而供自己作文时借鉴和使用。但是,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仅凭课本上的阅读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拿小学高段来说,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4—5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范文3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确,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写作的能力。对于好的精彩的地方画一画,反复的体会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典型的好词佳句抄一抄,写一写,用专门准备的练习本积累下来。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作文也就不会感觉困难了.四、组织活动,开发潜能
我认为学生害怕作文,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素材可写——没有体验生活的敏锐性,没有抒发情感的动力。而作文活动课,恰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于是,他们的“作文潜能”便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发挥。在一次作文活动课中,我让学生带来七彩液,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我和学生们一齐吹起七色彩泡。转眼间,整个教室充满了泡泡,学生动情了:有的欢呼,有的伸手接,有的吹得更欢。我趁机让他们谈感受、谈联想,有的惟妙惟肖地将整个活动场面描述出来;有的如痴如醉地将自己童年时的梦讲述出来;有的迫不及待地将无边无际的幻想描绘出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当我听到这些时,心里一阵惊喜。我乘机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口头创作写成书面作文。下课铃响了,我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习作,不由欣喜万分。因为那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简直就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它远远超出了平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写作水平。
后来,我又结合写作要求上了几节作文活动课,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强调的是:活动课虽好,但毕竟开展的次数有限,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还有赖于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参观名胜古迹、春季到郊外踏青、秋天到空地放风筝等。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有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才显出真切、自然的本色。
五、反映生活,诉说真话
创作来源于生活,一方面来自学生自己的实践劳动,另一方面来自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思考。如果学生生活枯燥无味,写出的作文也就干巴巴的。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在生活原野里各取所喜,说自己之想说,写自己之想写,喜怒哀乐皆如纯净的小溪般自由流淌。
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农业劳动,但一般都是在家长要求下才去做,并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如果学生平时能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手工劳动、自我服务劳动,体会其间的乐趣,就是宝贵的写作财富了。于是,我通过竞赛、标兵评选鼓励学生从事各种劳动,并在这些劳动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同时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如伺养家禽,种花养草,学生在这样实践活动中既愉悦了身心又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被倾泻于笔端,像摘豆角、修花木、喂小鸡,甚至连浇水、拔草这样枯燥的农活在他们笔下也变得鲜活起来,更有一些同学对生活充满了情趣,突发奇想,给小猫做衣服,给小狗理发、给铁树配新娘等。
习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我平时特别注重教給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结合生活实际去观察、思考,时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去注意家中的、路上的、校内的点点滴滴,抓住众人关心、议论的热点问题,追踪采访,实地调查,利用网络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捕捉生活中有趣、印象深刻或新奇的人、事、物、景,进行分析、思考。于是,学生的日记里出现了:《“农村的路都成水泥路了》、《邻居摩托车失窃后》、《祖国在腾飞》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充实起来以后,真实地再显生活底蕴,表达和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由此可见,生活处处有作文,生活是无穷无尽的写作题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儿童不会无病呻吟,儿童的情感最丰富、最真实、最具体,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关键是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有切身情感体验的内容来写。学生对某些事物投入情感,才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第六、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另外,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相关报刊、杂志单位及教研室投稿发表。如唐佳乐、陈嘉敏的读书征文在教研室获奖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很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性。
第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综上所述,只是我从事农村作文教学几年来的几点看法,我深深认识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我们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马 额 中 心 校:
李
婷
第三篇: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之我见
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很多教师认为:农村位置偏僻,缺乏城市热闹的人文地理环境,接触的新鲜事物少,所以农村的孩子视野小,见识少,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城里孩子的精彩,有创意。我认为,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习作指导上方法得当,农村孩子一样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在十六年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有以下几点切身体会。一、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当前,农村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敷衍了事,只图交差。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从以下三方面去抓,比较容易收到效果。
1、以教材为本,激发写作兴趣
教材里的文章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们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结合教材有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抓住大榕树的大、美等特点,通过真挚的感情、华丽的词句描绘,让读者多么想去亲眼目睹“鸟的天堂”的神奇啊。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去观察:我们农村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你能不能选一处,抓住它的主要特点,把它的美写出来,让大家也想去看看。有了动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真的去细心留心家乡各个美丽的景点,把家乡最美的一幅幅画展示出来给大家。
2、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写作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来源于自身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农村小学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的见识确实少了一些,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事物,抓住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素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兴趣。在一次习作课中,我组织了一个“小记者采访”活动,在课堂上我要
求每个小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老师。我把采访要求讲了,就让学生向我发问。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我一一热心地作了解答。活动结束后,我没有要学生马上写作文,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采访校长,把采访的过程写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很感兴趣,所以积极性很高,那次的采访稿都写得不错。除此之外,我常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游览美景、做好事、到田地里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等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纠正方言,教会说话
很多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语言不规范,与标准的普通话不相吻合,语无伦次,错字、别字百出,语病、句病连篇,这些都是教师头痛的作文问题。为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纠正方言,教会说话,确实是迫不及待。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从这些途径入手:提倡说普通话,书面语言常挂口中,摒弃方言,以规范其语言表达;教师课堂语言要简洁规范,注重学生课堂语言的完整性,以免说三漏四;多读范文、多背诵妙句佳词,培养语感;课堂多让学生多练口头作文,及时纠正方言语病;学生勤于练笔,多写日记、周记。
三、多渠道练习写作,帮助积累素材
1、丰富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写作也一样,只有阅读过大量的课外优秀文章,学生才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写起文章来才会才思如泉涌。因此,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他们到图书馆去借来读,我还在班级上设立了一个读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如果在网上或报上看到什么好文章,我也会带到班上与同学们共享。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有的学生在半路上捡到一张旧报纸也会津津有味地看半天。
2、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对我们说他们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有一种“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的远见认识,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累素材。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课文,积累课本中的题材,还要联想课文与生活中的人或事物,甚至让学生想象、推理可能有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
养成一遇到、或看到好玩的、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就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文章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各种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脑、动口、动手、动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
3、严要求,多表扬
每次习作,一定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严要求,是从反面刺激学生多写。多表扬是从正面鼓励学生,哪怕有一点突破,或会用几个学过的优美词语、句子,或者引用恰当,或者开了个好头,结了个好尾。
4、抓住偶发事件,即兴作文
我也常常让学生即兴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巧妙灵活地把握学生间、课堂上等偶发事件,引导学生将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作文。有一次,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我发现黑板没擦,我一言不发地站着,学生们不知道我怎么了,我指了指黑板,他们才恍然大悟。有一个小个子男同学上来擦黑板。他由于个子小,要跳起来才能擦到,他的动作诙谐有趣,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灵机一动,要求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在这次习作中,有许多平时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写得很精彩,他们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都描写得很到位。同学之间相互争吵,找我告状,我什么都没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暖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一行字,要同学自己处理。然后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下来。类似的作文写多了,学生习作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四、指导学生修改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常常鼓励学生在多写的同时多修改,养成自觉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我在指导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突破关键,掌握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我就从一个实例的训练中掌握方法规律,围绕文章主题,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修改同桌的作文,让他们体会到怎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农村的孩子也很聪明,如果能常抓不懈,他们也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第四篇:《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一、选题缘由 1.现状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习作教学实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专题领域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层面上,习作教学的质量还不太如人意。提起习作,一部分学生就头痛、没兴趣,把习作视为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指导习作、批改习作煞费苦心。再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高分而习作,教师为应考而指导,习作教学急功近利,质量很难提高。
2.研究价值:
习作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对语文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选定本课题,一是研究能促进教师习作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习作教学无处不在;二是教师在参与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稳步、多方式整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观,削减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对习作教学的负面影响;三是从学生的喜好出发,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用科学有序的引领设计,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快乐作文;四是逐步破除习作教学抄、编、造的陋习,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模式。
3.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习作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逐步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可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
(1)依托生活原型,结合亲身体验,建构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灵感,让习作指导更直接,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生活。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生“生活化习作”微信平台,专人负责管理,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交流。
(3)定期开展习作竞赛,收获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热情。4.可行性分析:
2015年至2017年春季,我们先后发起了对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三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广度尽管不尽相同,但却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无疑都是有益的尝试。
另外,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学校领导对本课题十分重视,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资料设备、技术指导、研究经费等有利条件。
为了能使对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加深入,让前期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得到验证和推广,形成一套较为系统,也适合农村小学习
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经过更为深入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选定了《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
“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本校高段四个教学班学生及相关的语文教师。研究的角度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探索突破习作教学难点的策略和措施,提高教师习作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本校学生习作兴趣以及良好的习作习惯,如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随手写作和修改作文的习惯,大面积
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3.通过试验,推进习作教学生活化,使习作教学与习作练习真正回归生活,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提高学生自作兴趣的研究。重点研究提高和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
3.教师习作指导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的设计、指导。
4.教师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怎样批阅习作更科学、更有效,探索引导学生修改习作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5.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略。
6.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学生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7.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文献借鉴法: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强化理论学习。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教师习作教学及学生参与习作的基本现状。
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作文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六、研究思路:
首先将习作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凸显习作“生活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其次是优化材料收集环节,凸显习作“真”的本质,达到“以笔写我心”的目的;三是采用片段记事的方法,积累生活素材及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四是读写结合,解决学生语言匮乏,难以表达所见、所想、所思的难题。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5月)
(1)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
(3)调查研究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召开课题研讨会,探索解决途径及策略。
(4)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
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主题征文比赛。
(5)调查、了解、分析实施习作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6)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3.总结阶段:(2018年6月—2018年7月)(1)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
(2)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八、预期成果 1.阶段性成果:
(1)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2)课题开题、结题报告。
(3)培训学习、教学研讨心得体会,教学实录、反思、叙事。(4)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论文。(5)学生优秀习作。(6)记实作文教学案例。2.终期成果:
(1)记实作文教学案例汇编。(2)学生优秀习作集。
(3)《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资料汇编。
九、成员分工:
冯建怀 主持课题,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督促成员完成阶段研
究任务,经常深入研究组查看、检查研究成果运用情况,研讨教学措施和方法的可行性,收集转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撰写结题报告。
程开萍 按时完成课题组的研究任务,负责课题会议记录,收集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归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撰写经验材料并做好收集和整理,编辑课题汇编资料。
第五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施秉县马溪乡茶元小学:吴明花
摘要:我们都知道英语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的重要性,农村也不该理所当然的成为托油瓶。但众所周知,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受环境、经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环境背景相当薄弱,甚至没有对英语学习的意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在以后的继续学习英语成为他们学习的最大难题。为了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每一步。
关键词:提高
农村
小学英语 一.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小学已在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的制约,现在虽然完成了课程开设的任务,但离课程开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很多人都知道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设施、行政参与等方面的全面思考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全面提升和促进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举措。但还是觉得结果不那么尽人意。
(一)家长及社会对英语学习的关注意识不够
农村地区距离城里远,现代知识缺乏,学习新知意识不够。父母对学习另一门语言的需求没有任何感觉。再另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各种知识缺乏,或者说几乎是零。浓浓的社会学习新知的氛围远不触及他们的领域。学习英语的氛围远了,兴趣没激不了,成绩没见不了。(二)农村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许多英语教师都是非专业教师,都是后经过培训后,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教师担任很多课程。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影响上课的质量。
(三)教学方面程序的不合理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开课年级不统一,有的学校只在三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课,还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新课标规定,为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小学开设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与高频率的原则,小学英语课程要保证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但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每周课时仅为1~2节,课时开设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难以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各个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备,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
首先,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二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4.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
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二.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提高策略探讨
1.改善学习英语的步伐
在乡村,由于小学生们的起步晚,导致很多学生很难跟上城市里孩子们的步伐。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来安排合理的课程。不要以呆板的,不合理的,没有创新模式的教学。2.加大师资力度
如果没有足够的老师上课,我们怎能上好英语课?在农村就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不是专业老师也能教英语,有些是专业英语老师的还要兼上其他科目。这样就导致老师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上好英语课,导致英语成绩上不来。所以师资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材料。3.培养浓厚的英语兴趣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所以,社会及家长及教师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家长从小就给他们讲一些关于英语的故事,社会上要形成这样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老师也要在他们学习当中不断的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不断的提高信心,不断的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4、创设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英语属于启蒙教育,因而需要克服上面现状中的那种课堂气分,创设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以下三点:①教师要学会“放手”。好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总担心学生表达错误,担心错误没有纠正会影响英语掌握.实际上,心理学表明人在学习语言时,要经历一个错误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这些语言错误就会被纠正,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师常要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课堂上我们应该采取多种表扬语,如GoodVery goodSuperWonderfulYou’re very clever。②教师要学会“创新”。针对小学生爱玩、爱唱、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时常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儿歌、变音、编故事等),通过这些方法把教材内容形象化、生动化;l、l如铁钩,铁钩铁钩往上翘;u、u肚子大,肚子后面拖尾巴。在饶有兴趣的儿歌诵读中,学生的书写错误大大减少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的英语教学资源,真正让课堂“活”起来。③加强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传、帮、带的情况下,缩短距离,迎头赶上。
5、联系实际、引导农村小学生对英语产生新颖感。
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它时,总感觉非常新鲜,针对小学生的特性,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农村学生平时知识面窄,接触的事物少。所以,用平时最常听到最容易说的英文导入课程。如用手势引出“ Hello、Ok、Yeah”等,然后我还出示了一些上面标有简单英语的实物,展示给他们看,如“手表上标有“made in china ”。他们喜欢吃的薯片上标有“potato chips ”。喝的牛奶上标有“milk”等。经过这堂课,让农村的孩子发现其实英语离他们很近,而且简单易学,让他们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迎接这一门学科。
3、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1).灵活教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由于城镇小学条件较好,设备先进较齐全,教师上课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夸张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相反的,农村小学条件较差,设备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教师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难以放手去干。根据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把游戏、舞蹈、音乐、儿歌、童谣、竞赛、绘画、制作等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农村广阔的资源,就地取材,以激发学生兴趣。(2).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走出课堂。虽然农村在教学设备上落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施。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生物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把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的田间地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五年级下册unit6。我们可以利用晴朗的天气,把学生带到有树有草的地方,结合真实情境进行教学。“Catching butterflies”、“ pick up leaves”、“ watch insects ”等词组都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学习。这样创造的环境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而且又能突破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实效性。三.结语 总之,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师资队伍,搞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任重道远。由于社会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农村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很大,要走的路还很长。在目前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面前,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有效性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农村英语教师很好地把握住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提高技能水平,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家校合作,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不断开创我国农村学校英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