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

时间:2019-05-12 05: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

第一篇: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

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

自2001年6月起,辽宁省适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实践证明,新的工作机制对于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机制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本做法

2008年4月,省纪委监察厅印发《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改革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按照毗邻相近的原则,将4至6个乡镇或街道划为一片,设立一个纪工委监察分局;纪工委监察分局作为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在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下,代表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履行有关监督检查职责;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平时在各自岗位上履行工作职责,执行任务时集中起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纪工委监察分局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人事、行政、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多数由原单位负责,也有的由县(市、区)纪委监察局负责;后勤保障有的地区是由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安排,也有的地区是协商有关部门予以安排。

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成效显现

一是强化了对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检查。2009年,全省各地纪工委监察分局累计组织检查乡镇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情况570次,列席乡镇党委研究“三重一大”事项668次,纪工委监察分局检查乡镇主要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398次,对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开展廉政谈话1130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对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二是推进了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件的调查工作。通过实行新的办案机制,整合办案资源,调动了乡镇纪委书记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县纪委监察局办案力量不足和乡镇纪委查办案件难的问题。2009年,全省各地纪工委监察分局累计初核案件线索1265件,立案调查科级以下党员干部违纪案件906件,经纪工委监察分局办案,受到党纪政纪处分898人,移送司法机关73人。三是帮助解决了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纪工委监察分局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村级财务管理、土地征用、动迁补偿、农民负担等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帮助解决信访问题,有效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据统计,2009年,全省各地纪工委监察分局累计受理信访举报1664件,直接参与解决越级访、集体访问题419起,排查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苗头性问题604起。

当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在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进程中也遇到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一是乡镇纪委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全省乡镇纪委专职纪检干部不足,大多数乡镇纪委只配备一名专职干部。有的乡镇纪委专职干部不按专职使用,分工过多,难以集中精力在纪检监察工作上。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受人际关系影响,履行职责存在后顾之忧,难以开展有效监督。二是纪工委监察分局成员存在兼职矛盾。纪工委监察分局成员多数为兼职,县(市、区)纪委常委兼任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后,在县(市、区)纪委常委中的分工并没有改变,这样就难以保证县(市、区)纪委和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两不误;乡镇纪委书记到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后,也难以保证所在乡镇纪委日常工作不受影响。三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掌握的纪检专业知识不够,化解矛盾能力不强,办案能力需要提高。同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组织得较少,业务知识得不到更新和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

发挥乡镇纪检监察组织职能作用的建议

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政策规定,推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制度创新。当前,乡镇面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繁重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力量不足的矛盾凸显,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来推动乡镇反腐倡廉建设。明确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政策规定,重点在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整合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完善村级监督组织、建立健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经费和装备设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抓好落实,推动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纪委组织建设,大力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一要制定编制和人员配备标准。联合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求各地制定乡镇纪委或纪检委员的人员设置标准。努力保证规模较大的乡镇配备不低于两名专职干部。乡镇都要配备专职纪委书记,确实不能配备专职纪委书记的,要配齐专职纪委副书记。二要鼓励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乡镇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

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行监督职责的能力水平。一要优化干部结构。明确专职纪检干部任职条件,严把入口关,注重选调35岁左右、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政治素养高、原则性强、有纪检专业知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二要加强干部培训。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全覆盖。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新进乡镇纪委专职干部必须进行培训。三要规范干部管理。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委员的任免和调整,必须征得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任免程序。在同一乡镇纪委工作满5年的纪检监察干部,原则上要进行轮岗交流。建立完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上挂、下派和多岗位锻炼等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任用。适当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激励,落实纪检监察干部享受的办案补贴。

要进一步组建基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整合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强化监督职能。一要科学设置组织机构。采取“毗邻相近、分片派驻、统一管理”的方法,在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和乡镇纪委之间,设立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履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特别是查办案件职责,各乡镇纪委书记为派出机构的兼职成员,以便于履行工作职责。二要准确定位工作职责。履行“有限职责”,对上不包办代替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的职责,对下不包办代替乡镇纪委的职责。通过整合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力量,重点监督检查辖区内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调查辖区内乡镇正科级以下党员干部违纪案件,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三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特别是监督检查制度、集中办案制度等,明确派出机构与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和乡镇领导班子的工作关系,保证工作有效运行,推动派出机构工作走向程序化、制度化,确保监督检查职责落实。

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监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从乡镇到农村、社区的监督网络。一要健全村级监督组织。村级党组织都要配备纪检委员,有条件的应建立纪委或纪检小组。二要明确

村级监督职责。村级监督组织的职责应是协助乡镇纪委和村级“两委”做好农村、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是检查上级惠农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等。三要完善村级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村级干部行为的制度、村级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组织整合力量开展监督的制度、对干部进行评议和考核的有关制度等。

此外,还应采取有力保障机制确保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的经费和装备设施落到实处。

第二篇:山东纪检监察改革 派驻机构实行

山东纪检监察改革 派驻机构实行“统管”

记者从11月30日山东省委召开的山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山东省纪检监察体制进行改革,省纪委、省监察厅将对其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据了解,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就是将派驻机构由省纪委省监察厅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直接领导。主要是对派驻机构的业务工作、干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派驻机构的业务工作直接向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干部由省纪委直接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将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积极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推进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

河北衡水:纪检派驻变“单兵作战” 为“编队作战”2009年09月11日 12:32:31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9月11日电(记者 杨守勇、王民)河北省衡水市彻底打破现行的县级纪检派驻部门机制,对原有编制和人员集中使用,科学配置,组建纪工委、监察分局,将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改为由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变“单兵作战为编队作战”,大大提高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战斗力。

近年来,随着形势发展,现行的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纪检派驻县直和乡镇的体制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力量薄弱;工作干扰多,监督职责难以正常履行;工作分工多,“专职”干部难专用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004年10月,衡水下辖的枣强县首先撤销了纪检原有的派驻机构,按照“毗邻相近,方便工作”原则,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领导职数,组建了城关、大营、马屯三个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作为县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各辖管三至四个乡镇。按县监察局授权,纪工委行使监督权、信访举报受理权、查处权、监察建议权等五项权力,负责对所辖乡镇的党组织、党员、行政监察对象实行法定的监督检查,同时还集中力量开展违纪违法案件调查等工作。试点成功后,衡水在全市推广了纪工委模式,共撤销县直派驻纪检组206个,回收编制266名,设立纪工委60个,其中县直纪工委33个,乡镇纪工委27个,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据介绍,纪工委模式有效整合了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增强了纪检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纪工委通过列席会议、评析日常报告、开展巡查和查办案件等方式,把监督对象“看得”更紧。一年多来,全市县直纪工委列席县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会议近600次,开展驻部门巡查40余次,专项巡查352次。发现了445个部门存在的行政执法、财经纪律等七大类问题,督促部门健全完善有关制度189项;立案查处了41件反映县直部门党员干部的案件,结案3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7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83万元。

而在乡镇纪工委,使纪检监察工作重心下移,贴近了农村和群众,拓宽了信访渠道,对基层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及一些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排查和化解。各县市区纪工委一年多来接访137次,受理反映乡镇、农村党员干部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264件,化解矛盾纠纷213起,农村上访量较同期下降了30%。

第三篇:浅谈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1

浅谈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为贯彻落实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作,我们对双泉镇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了解。通过了解,认为双泉镇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显现出一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现就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谈一些看法:

一、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现状

双泉镇纪委监察室合署办公,有委员六人,其中男同志五人,女同志一人;五十岁以上一人,三十岁至四十岁五人;高中学历一人,大专学历二人,大学学历三人。

双泉镇纪委班子三人,其中书记一人,副书记二人;大学一人,大专一人,高中一人,三十岁至四十岁三人。

二、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纪委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既有纪委监察传统工作又有社会发展赋予的新职能新工作;既要对各项工作进行事前监督,也要事中监督,还要事后监督;既要监督负责党和政府赋予职权的人,又要监督这些人如何处理事务,如何为人民服务。反之,人民群众对纪委监察工作也越来越信任,对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乡镇纪为监察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的期盼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乡镇纪委监察工作的只能发挥,影响到党在人民心中的期盼。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一)、乡镇纪委监察部门人员过少,特别是精通经济和会计工作的人少。一个乡镇只有三名专业纪委检察室工作人员,三名兼职纪委委员,对于一个有三万人口,有一千多名党员的乡镇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了。因为,一是如发生一起案子三个人就要一起忙,所有的委员也要一起工作,案子好查也需要一两个月,如果时间再长一些,就会达到三四个月甚而更长,这样就会影响整个纪委监察工作,又会影响其他线索的搜寻;二是农村财务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懂财务的人少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只有一名懂财务的人员更难随时准确开展工作;三是纪委监察工作除了查办案件之外还有大量的教育等等职能,人员少了难免顾此失彼。

(二)、乡镇纪委监察部门 硬件设施差。乡镇没有专用办公车辆、录像机、录音笔和专用的谈话室等,在例行谈话室很难及时保存资料;在进行廉政教育时也不能及时做成图片和文字材料;在进行线索调查、取证、侦破等等方面都收制约。这些制约因素都会直接和间接影响纪委监察工的开展。

(三)、乡镇纪委监察部门办公经费不足。在宣传教育和办案工作中都需要一定的经费,而乡镇财力比较紧张,虽然给了纪委监察部门一定的经费,但是与社会对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而还需要上机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让乡镇纪委监察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乡镇纪委监察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习不够、培训较少、办案不多,所以乡镇纪委监察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纪委监察政策、法规条例掌握的不深不细不透;二是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办法不多,不能灵活的多党员干部进行教育;三是对腐败案件在预知预判预采取措施上缺乏决心和有效地处理手段;四是对上级纪委检查部门和党委汇报沟通不够,导致工作迟后。

(五)、乡镇纪委监察人员 精力有待进一步集中。由于乡镇纪委监察部门工作人员有

部分人员还兼着乡镇的其他工作,难免在精力上会有所分散,很难全身心投入纪检监察工作中。

二是体制方面的问题

乡镇纪委监察工作在乡镇党委领导之下,在业务上是上级纪委监察部门领导,这样就形成了条条和快快的结合。在当前形势下这种结合能有利于极大发挥纪委监察部门的双重作用,也受到了双重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条块结合的工作势必会显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会反过来影响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达不到党的要求,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

三、制约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问题。主要是对乡镇纪委监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对党员、干部事前教育是最重要的,因而把工作的中心放在了事前教育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对事中的监察、监督和事后的监督、审计、考核。这种放松导致了一些干部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从而走向违纪和犯罪的不归路。二是注重纪委监察工作的常规工作,对及时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重视不够。这种研究的不够造成了不能及时为党委提供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提合理化的建议。三是在理解如何保护党员干部上有误区,在个别党员干部犯小错时寄希望于自己的自省自励从而忽视了及时的谈心、理智的劝解、警告和有效的打击惩戒,从而使个别党员干部越陷越深。

(二)重视问题。主要是对乡镇纪为监察工作重视不足。一是重视教育干部和惩治腐败案件,对案件形成的原因分析不够细不够透,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二是注重使用党员干部对他们关心不够,特别是对他们的生活圈、朋友圈、身体状况、心理发展、家庭情况了解不够仔细,从而对他们的发展缺少预判。三是纪委监察干部接触的领域太少,对很多领域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这样就很难形成有效地监督。

四、对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一是各级党委和纪委都要高度重视纪委监察工作,把纪委监察工作始终列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牢牢抓在手上;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党员干部和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三是不断教育让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时刻自省、自我约束、自我鼓足干劲、努力工作、用平淡的心看待社会。

(二)配齐配强人员设施、提高工作经费。一是把优秀的人员不断充实到纪委监察工作岗位上,配齐配强人员,及时提拔使用优秀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上工作;二是把良好的设备配给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保证纪委监察干部顺利工作;三是保证工作经费,让纪委监察干部工作的更愉快。

(三)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纪委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有计划的让乡镇纪委监察干部参与到一些案件的处理中,让他们在不断地学和工作中提高才干;二是对于优秀的纪委监察干部有计划的送到高校进行学习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三是让乡镇纪委监察干部到上级挂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四是让纪委监察干部到易发生问题的部门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这些部门的情况和对这些部门的党员干部起到提醒作用;五是不断给纪委监察干部提各种调查题目让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鼓励他们提合理化建议,让纪委监察工作不断深入民心。

(四)整合乡镇纪委监察资源。一是整合乡镇财政、审计、经管、信访、民政、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大纪委监察的格局;二是区纪委监察部门、信访部门和乡镇纪委监察部门、信访部门联动,互通信息,相互帮助;三是区纪委监察人员到乡镇挂职和乡镇纪委监察人员到区、市纪委监察部门学习深造结合,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四是不断加强乡镇纪

委监察部门与区纪委监察部门的结合,让乡镇纪委监察部门在区纪委监察部门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更好的发挥作用。

总之,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各级党委和纪委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有利于更充分的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更好的为党和人民服务,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双泉镇纪委 2011年3月

第四篇:辽宁农村综合改革调研

关于辽宁省农村综合改革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由中农办郭青局长带队,我们于2月10日至13日,赴辽宁省调研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关情况。期间,调研组听取了省有关部门关于农村综合改革情况的汇报,并赴新民市和本溪县,分别召开了由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了辽宁省基层农村综合改革进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乡镇机构改革问题

(一)改革基本情况。截至目前,辽宁省省乡镇涉农类、文化类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编制由54824名精简到36744名,精简18080名,精简比例为33%。核定乡镇事业站所6153个,精简5127个,精简了45.5%。共分流人员14761人,其中:提前退休5483人,占分流人员比例为37.1%;辞职476人,占分流人员比例为3.2%;待岗人员5494人,占分流人员比例为37.2%;其他3308人,占分流人员比例为22.5%。新民市乡镇实行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党政领导职数不超过5名,乡镇事业单位原有946人,改革后精简到312人,但为农服务的质量不减反增,乡镇职能得以转变,变以往单纯的行政管理为全方位咨询服务,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乡镇政府职能难转变。改革中,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事务缠身,基本处于应对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状态,很少有时间研究本身各项职能的落实,转变乡镇职能更多地体现在文件规定上。二是人员分流改革成本巨大。而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经费普遍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对于分流人员的工资、“三险”等拖欠情况比较普遍,人员分流要补发工资、补交“三险”。目前大多数市、县、乡镇无力承担这些改革成本,省财政也只能是给些奖励性的补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三是分流人员难安置。辽宁省乡镇机构改革中待岗人员5494人,原定三年缓冲期,三年内由原单位代发70%的工资,三年后如仍无法上岗将自动解除劳动关系,现三年期限已过,但由于担心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部分人员仍挂靠在原单位,成为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反弹的最大压力。四是上级部门压力造成县乡机构膨胀。各部门工作方式简单,将是否设置本部门单独机构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是否重视工作的最重要依据,并且不问当地具体情况,全国统一要求,成为县乡机构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溪县反映,该县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很好,已连续6年人口负增长,但就因机构改革中乡镇没有单设计划生育办公室,在年底考核时被一票否决,无奈只得增设。

(三)地方的建议:一是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主要职权,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各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权力,给乡镇政府一个落实法律赋予的职权、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宽松工作环境。二是国家在出台有关改革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各地的财政承受能力,在财政资金上给予地方更多的支持。

二、关于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近年来,辽宁省加大了县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对县共享税种采取增量全额返还政策,省级财政下达资金核算到县、直接拨付到县,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2008年,全省实行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增强了乡镇财政活力,加强了乡镇财政支出管理,遏制了乡镇债务的膨胀,推进了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本溪县,“乡财县管”全部实行网上报批和审核,实现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辽宁省将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在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上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在继续执行现行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各项财政管理体制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补助资金直接测算到县、直拨到县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扩大补助资金直接测算、直接拨款的范围和规模,规范直拨程序和办法。二是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逐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程度。三是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准备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产粮、油大县和生猪生产大县开展深入调研,拟定我省试点方案,探索研究适合辽宁实际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途径和方法。

三、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一)基本情况。辽宁省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县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新民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大力推进九年一贯制建校规划,共完成撤并中小学校242所,已建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今年底将再建3所,实现一乡(镇)一校,本溪县也在逐步推行九年一贯制建校规划,从初步效果看,该计划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个别地区乡镇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政府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尤其是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超编问题较为明显,新进教师比较困难,音乐、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师不足等问题近期难以解决,农村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四是推行九年一贯制会增加学生交通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加重学生上学负担,学生的安全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

(三)地方提出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四、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

(一)改革基本情况。辽宁省是国家第一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省,有林业用地面积10425万亩,其中集体林面积9000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86.5%,集体林在全省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05年3月开始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全省共完成确权面积7804万亩,签订合同378万份,确权面积占应改面积的98.7%;调处纠纷13542起,林权纠纷调处率达到96%;已有9878个村完成改革,涉及农户430万户、农民1473万人,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通过改革,农民营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兴林致富活力大增,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促进了山区和谐稳定,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一是国家急需尽快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目前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本质上还是一种管护补助性质的资金,真正意义上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应包括管护成本、机会成本、可持续经营成本和对环境的贡献,要维持现阶段可持续经营,据测算其补偿标准国家至少应提高到每年每亩25元,可用其中5元进行集中管护,20元补偿林权所有者,才能初步实现产权主体的生态补偿。同时应修订相应的管理办法,补偿资金直补到户,以巩固和保护集体公益林产权改革的成果。二是国家急需尽快建立以林抵押贷款、政策性保险支持制度。一方面金融部门的商业贷款基本未涉足于林业领域;另一方面,现在几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部门,贷款程序繁杂,贷款利率高,还贷周期短(仅2-3年),抵押林分范围窄,这些条件非常不利于农民贷款。国家需尽快出台以林抵押贷款办法,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拓宽抵押物范围。尽快出台林业政策性保险政策,建立农民抗御森林火灾、有害生物的支持制度。三是国家急需支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提供广大林农林权交易、办证、评估、抵押贷款、政策法律咨询等的服务,按县为单位建立,全省30个县,每个县需100万,共需3000万;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改变林农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状态,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的状况,全省近1万个已经改革的村,每个村建立一个合作社,每个补贴5万元,活动经费需5亿元。请国家根据可能给与支持。四是国家急需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森林法》规定,符合条件的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没有明确规定森林资源流转的具体办法以及管理措施。本次林改前的一些不规范森林资源流转,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多为无章可循所至。这些不规范的流转加大了本次改革的难度。林改后,森林资源的合法流转也是激活林业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经营体制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家急需尽快出台森林资源流转办法,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五是国家急需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遏制乱砍滥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林改后,集体林分配到各家各户,再延用老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模式,将由于林农不能及时得到采伐限额指标,而极大地挫伤他们森林培育与管护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尽快调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以及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按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分别制定商品林和公益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对于商品林应该在总量控制、限期更新的原则下,适当放宽放活限额管理,特别是对各种社会主体自我投资新造的商品林,应按市场规律操作,取消采伐许可制度,实行登记备案制,让经营者自主经营、采伐林木,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

五、关于农村金融和农村保险问题

(一)农村金融试点情况。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辽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07年末,全省县域银行机构网点3235个,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77.7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47.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093.1亿元。目前辽宁已建立村镇银行6个,小额贷款公司37家,另有50家小额贷款公司已获主管部门批准。农村金融初步呈现金融机构多层次发展,存贷款等主要金融业务持续增长,不良贷款大幅下降,盈利水平显著提高的状况。

(二)农业保险基本情况。2008年,辽宁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省份。目前,种植业保险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继续开展,设施农业保险逐步开展。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建立了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制定了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建立了自主自愿的农业保险试点申请报批制度,选定了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了农业保险的承保条件。第二,规范和加强了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及时落实了保费补贴资金,建立了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的必要程序,严格保费补贴资金的管理。第三,完善领导和组织体系。下发了省农业保险实施意见,明确了辽宁农业保险的开展方式和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了工作协调联系制度,各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人员培训和宣传引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来看,农民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认识不到位,推进措施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一是目前来看,村镇银行对农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吸收存款上面,对农户信贷投放不足,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适应;二是金融体系不完善,服务弱化,资金外流严重;三是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农业保险市场的竞争性还需加强,农业保险费率亟需科学确定等;四是民间金融缺乏规范性引导,信用环境有待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业务的稳定开展。

(四)地方提出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农村金融合力;二是鼓励担保机构业务创新,增加对县域中小企业担保规模;三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给予东部省份一定的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四是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五是建议扩大中央财政补贴险种范围。中央财政确定的补贴险种有限,而有些对地区农业发展意义重大的险种得不到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支持。建议除国家确定的补贴险种外,允许地方自行确定并申报若干重要险种由中央财政视财力状况选择支持。六是加强宣传引导。鉴于只有农民大量投保才能使农业保险真正发挥分散农业风险的作用,建议从中央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制作高质量的宣传片和宣传材料,并选择有影响力的媒体发布。

六、关于农村一事一议问题

(一)基本情况。从新民市和本溪县的情况看,农村一事一议普遍存在“事难议、议难行”的问题。据统计,2007和2008年,辽宁全省村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分别为1.08亿元和1.07亿元,筹劳达到了309万个和347万个,开展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修建道路、村屯整治、文化广场、治山治水等生产公益事业建设。总结议事成功地区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和物资上的直接投入和支持,如2008年朝阳市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省、市、县三级共投入资金0.73亿元,农民筹资0.39亿元。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一是调动了村干部、农民“一事一议”积极性,解决了事难议、议后不筹资筹劳问题。二是各级财政实施奖补,农民群众出资、出劳,防止了村级组织举债进行村生产公益事业建设,形成新债、农民负担反弹问题。三是促进了村生产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改善了村容村貌。

(二)地方提出的政策建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是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出资投劳建设自己家园的有效办法,对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利国利民,希望国家在总结试点省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尽快扩大财政奖补试点范围,或在全国铺开。

七、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问题

(一)基本情况。2003年,辽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对由原农民负担的村干部报酬、村级管理费、五保户和困难户补助,实施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办法。之后,省财政分别于2005年安排1.5亿元,2006年安排0.5亿元,2007年安排1.38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用于增加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农村义务兵家属补助、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独生子女补助以及增加村办公经费等村级组织开支,进一步保障了村级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稳定。到2008年,辽宁村均补助额已达到65891元。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做出决定,省财政安排1.1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解决村办公经费不足问题,预计村均增加1万元。目前来看,新民市村干部报酬年平均1万元左右,本溪县8000元左右,村级基本运作有了基本保障,但缺少集体资源和债务负担沉重两大问题,制约着村级组织的自我成长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乡村运转困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特别是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大多数村级组织自身收入低微,经费自给能力低下,除财政补贴外,没有或很少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困难的问题较为普遍。二是村干部报酬跟不上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三是村公益事业因没有资金无法进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事难议,议后难落实”问题普遍存在,大多数地区村公益事业无法开展,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村级组织有效运转。四是村级债务难以消化。一方面村收入的减少使得原来的村债务更加难以偿还,另一方面村为维持正常运转,在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新债。

(三)地方提出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村级运转正常经费增长保障机制。中央、省、市县共同承担保障责任,在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基础上,每年按经济增长比例增加对村级转移支付系数。二是研究制定推动村级债务化解的配套政策。如村集体欠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应停息挂账;民间高息抬款利息按同期国家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等,使村级组织真正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八、关于乡村债务问题

(一)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进展情况。2008年,在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基础上,审计核实认定农村“普九”债务,锁定债务数额,为制定总体化解债务实施方案做好准备。目前债务清理工作基本结束。经省级审计认定后锁定的债务余额为3.84亿元。已经起草了辽宁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配套文件,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二)政策建议。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数额远远大于农村“普九”债务,要在2010年前化解完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债务,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各级财政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省财政厅提出建议,一是中央在2008年初提出的这项3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适当向后推迟2-3年完成期限;二是鉴于地方各级财政面临收入增长趋缓的不利局面,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中央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在方法上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建立化债激励机制,可实行“先化解后奖补”办法,调动地方政府主动化解债务的积极性。对化解乡村其他债务,辽宁省财政、省农委建议:一是鉴于全球金融风暴对各级财政收入的影响,化解乡村其他债务不可操之过急。二是国家对农业税尾欠问题应明确新政策。原因近年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追缴时机成熟;针对不同情况,该免的免,该追缴的要追缴。三是中央财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对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构建县乡级财政保障机制,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

县乡政府对化解乡村债务要求迫切,具体意见有:一是村级债务以欠个人居多,乡村债务欠银行居多,从社会稳定角度讲,应优先化解村级债务。二是化解“普九”义务教育债务将其他义务教育债务统筹考虑。三是化债顺序建议先义务教育,再垫交税费。四是农业税尾欠以钉子户居多,不清收导致“老实人吃亏”,对农村社会风气导向影响很大,建议先免除困难户的尾欠,对其他依法清收。

九、调研组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综合改革新的工作重点。农村税费(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以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要求,把握农村实际,前期主要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欢迎。当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新时期,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新要求,确立今后工作的整体思路。从辽宁调研情况看,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建议将公共财政保障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当作农村综合改革今后的工作重点,其他改革主要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这样既发挥了综改办的部门优势,也避免了与其他职能部门工作重复。

(二)继续抓好当前农村综合改革两项工作。当前,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议接下来综改办着重抓好农民水费负担问题研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两项工作,逐渐改变县乡财力不足的状况,避免基层加重农民负担。

第五篇:支行实行新监督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县(市)支行实行新监督工作机制的成效:

2006年9月,县(市)支行实行了新的监督工作机制,在新体制的运作下,县(市)支行的监督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解决了人员数量不足与岗位内控制度约束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监督合力,监督活力明显增强,监督效能明显提升,阶段性成果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确立了监督部门的独立

地位。实行“派驻制”后的监督机构,较好的理顺了监督机构的隶属关系,与人民银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相适应,真正体现出监督与被监督的制约关系,消除监督工作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制约,使人民银行监督机构能够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保证支行监督部门独立地履行监督控制职能,保证监督的权威性。

(二)建立了灵活的监督机制。县(市)支行建立了新的监督工作机制后,坚持了三个相结合:即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专项监督和全面监督相结合、静态监督和动态监督相结合。具体表现为:对支行“权、钱、人”等重点部门和要害岗位人员执行制度情况实施监督检查;根据中支纪委的工作部署,对苗头性问题,适时实地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各类案件和风险事故易发领域开展重点监督检查;为避免出现监督的“盲区”和“真空”,有计划地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对支行办理业务、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全程跟踪监督;对支行的重大决策、大宗财务开支、领导权力运行和中层干部的履职情况实行全方位、不间断的监督,充分发挥了纪检审计室处于监督管理的最前沿的重大作用。

(三)监督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监督”

纪检监察部门是人民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和查防案件的重要监督部门,内部审计和事后监督部门则是人民银行重要的业务监督部门,三者都对强化内控、防止腐败、加强人员和业务管理以及监控资金风险、决策风险负有重要的监督职责。由于纪检、内审、事后监督在监督方向具有趋同性、核查范围具有一致性,形成了监督工作重点的互补性。整合后的监督机构较以往也更具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因此,监督部门在监督工作中更容易做到统筹考虑,注重监督力量的合理利用,减少重复检查。

二、县(市)支行新监督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难点:

(一)监督人员和监督工作缺乏绝对独立性

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纪检监察审计室作为人民银行的内设职能部门,其监督人员和监督工作是在本行领导下开展,监督部门与被监督对象在本单位处于平行地位,监督人员的编制、人事关系、福利待遇、考核评比等都在县(市)支行,作为县(市)支行的一员,从考核到评先评优,到职称、职务晋升,无不跟支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所以,县支行的监督人员没有以“第三者”的身份对支行的业务状况和内控状况进行监督,使监督部门难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影响监督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不能为领导和上级行的决策提供很好的决策服务。

(二)目前人民银行内部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罚细则,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对查出的违规问题只能提出建议并督促其整改,而对被监督部门拒不执行的情况却无权处理,往往不了了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影响了监督人员对违规违纪问题查处的积极性,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三)监督技术手段落后。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电算化水平和操作手段的日益提高,过去的监督方法仅局限于围绕报表、账簿、凭证、规章制度开展查账、找问题、提建议、写报告等传统思路,难以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监督信息,使监督的价值难以得到提升。目前,人民银行各部门相继推出了适应自身业务的系统软件,而监督部门缺乏一个较完备的专用系统软件,在监督手段上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软件开发和应用仍处于空白。监督手段依然是以查错纠弊的真实性审计和对照制度检查为手段的合规性检查为主,而对于可能出现的普遍性和一般性风险及其后果缺乏必要的风险提示与预警。

三、对完善县(市)支行监督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对县(市)支行的监督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由上级行委派监督工作人员,将监督人员的人事、工资、考核,晋升等与县(市)支行脱节,保持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超脱地位,使其与被监督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降到最低限度,监督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来自内部因素的影响就会减少,这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业务评价和廉正监督,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督工作人员执业的独立性。

(二)建立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对于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要考虑进行责任追究,并根据问题性质、引起的后果等进行必要的惩戒。处罚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罚款、纪律处分、警告、书面检查,还可以与责任人的考核挂钩,以此增强工作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减少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督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化信息

技术,开发监督资料信息系统、内控风险评价系统等,将风险控制与利用计算机载体有机结合,拓展监督发展空间。

(四)实行监督工作人员交流制度。各支行的监督工作人员在一个行工作要有一定的期限,避免工作久了产生人情因素。通过交流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人民银行监督人才资源,有利于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经验交流,也有利于业务技能水平及专

业胜任能力的提高。

(五)健全监督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人民银行对监督人员的职业准入应做出明确规定,并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例如实行审计人员持从业资格上岗等。对人民银行的监督人员,应对其学历和工作经验有硬性要求,同时还要对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甚至违反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予以处罚或取消其从业资格。

(七)实行监督质量评比制度。包括形成规范的监督质量考评制度、监督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当好管理决策层的顾问和助手。每年对在监督检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监督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可以极大地调动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下载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关于全面实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要点范文

    二0一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员成立90周年,也是全面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

    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要点二0一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员成立90周年,也是全面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

    新时期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初探(本站推荐)

    新时期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初探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的日益重视,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对一些高层大案要案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

    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面对生活和工作在一线的农村党员、干部,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职......

    2021年乡镇党员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

    2021年乡镇党员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2篇)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1党的**届*中全会召开后,**县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行动迅速,在纪委常委会、机关干部例会......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五篇范文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农兴乡党委副书记 李兴隆农兴乡位于蓬溪县东南方,距离县城80余公里,幅员面积21.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设施滞后。全乡有辖14个......

    乡镇创新工作机制

    乡镇创新工作机制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乡镇创新工作机制。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镇面对新形势......

    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白银区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省、市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相关要求,切实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明确职责定位,突出主业主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