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影响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2012年(佚名)影响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村道路基础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少乡村过去一些既狭窄又凹凸不平的沙石土混合的道路,都先后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所取代。乡村两级道路的快速发展,在给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因素,甚至时常发生车毁人亡的灾难性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危及了农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影响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乡村两级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但总离不开人、车、路这三大要素。
先说“人”:第一,农民群众交通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大都缺乏自身安全保护意识。法库县现有各类机动车驾驶人41457人,每年仍以3000—4000人的速度猛增,驾驶人大都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薄,缺乏或根本没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思想麻痹。第二,驾驶人缺乏必要的驾驶技能,少懂交通安全常识知识。我们在调查摸底中发现,两轮摩托车、三四轮农用运输车及其它机动车辆的拥有人,绝大多数既是车主又是驾驶人,没参加过任何正规培训,严重缺乏必要的驾驶技能,少懂应知会的交通安全常识知识。第三,酒后驾车、超载超员、强超强会、违法载人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极为普遍。不少车主无视法律法规,把两轮摩托车、农用三轮汽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等作为出行代步的首选交通工具。
再说“车”:近几年机动车拥有量骤增,无证无牌人车为数不少。据调查,截止2011年底,法库已有各种登记注册机动车辆37550多台(不包括无牌照的二、三轮车4500台左右),平均每3.8户就拥有一台两轮摩托车,每8.7户就拥有一台农用三、四轮和其它交通运输车辆。虽经公安机关多番整治,但两轮摩托车和三、四轮农用车无牌无证现象仍然较为常见,不少边远地区农民群众错误地认为,一个在家压地头子的车,也不跑运输,没有必要办理证牌,加之,交警部门警力有限,管理难度大,实属鞭长莫及,以致一些人驾驶无牌无证车上路现象较为普遍,成为最危险的“马路杀手”。
接下来说“路”:近些年来新修建的乡村两级道路,由于资金缺口难弥,大都是只图建设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和与之相配套的必要的交通安全基础防护设施,有的甚至连起码的警示标志都没有,根本无法保障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由于乡村两级资金十分短缺,很多配套的基础安全防护措施还没有完善,整改措施落实十分困难,客观上也为乡村两级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埋下了人为的祸根。
保障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几点对策
1、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构建“齐抓共管”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结合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和安全文明交通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县、乡、村、社区党政组织责任,确保任务指标细化到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相关部门,责任细化到参与交通安全管理者和每一个机动车驾驶人,形成交管工作层层抓,安全措施层层管的良好态势。
2、把乡村两级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硬件设施和隐患整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乡村道路与国省县级公路相比,明显先天不足,状况差,隐患多,全面治理起来需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就要求我们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解决重大疑难的,然后再解决普通一般的。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纳入工作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限期整改。要在重要交通路口、事故多发地等处,设立警示标牌标桩,安装黄
闪灯等安全设施,力争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狠抓实源头管理,加大交通“五进”宣传进乡村的力度,特别是进有车农民群众家庭的力度;要结合“文明乡镇村”、“交通安全示范村”“机动车驾驶人之家”建设,切实把交通安全“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看作是加强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一项基层基础性业务工作之一,当作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一项治本措施狠抓落实;要构建和完善起县——乡镇——村(社区)——中心户(交通安全组织)——家庭(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充分发挥“大公安”的优势和基层派出所的主观能动作用。借鉴我省朝阳等地交警中队、派出所合属办公,联手抓农村源头道路交通管理的成功经验,改革和完善现行警务运行机制,从执法主体上进一步明确基层派出所在乡村两级道路上的权力、责任,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交通安全的乡村两级道路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棘手问题;搭建以农村基层派出所为依托,前移服务与管理平台,逐步在城乡建立“多警联动,动静结合,常态管理”的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为乡村两级道路交通安全构筑起一道绿色的屏障。
5、继续加大对乡村两级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破解和战胜现有警力不足的管理“瓶颈”问题,与派出所强强联手,坚决有效遏制住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势头;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四不放过”,即:不纠正违法行为不放过;不依法按章处罚不放过;不宣传教育到位不放过;不办理牌证不放过,决不姑息迁就;坚决根治乡村道路上的事故隐患,及时堵塞酿成事故的漏洞,让乡村道路真正成为构建平安城乡,沟通广大百姓,活跃地方经济,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序路、安全路、畅通路、连心路、和谐路。
6、竭力满足农民群众对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农村辖区派出所,要在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严查严管严处车辆无牌照上路行驶、无证驾驶机动车、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严重危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同时,结合公安机关“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坚持民生警务理念,创新交管工作举措,开辟便捷办事渠道,为群众购买新车办牌和学习驾驶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便利,使农民群众少跑腿,不花冤枉钱,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
第二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
胡泰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乡村道路发展迅速,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针对农村道路、农民群众、农用车辆等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从警力缺乏和加快农村交通警务机制建立的矛盾点入手,不断创新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以期减少交通事故,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不管车况好坏、证件是否齐全,不管车内人多人少,见车就坐,能挤就挤,能坐就坐,从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为追求经济利益,明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性能很差也铤而走险,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根本不考虑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农村公路用作晒谷-1-
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
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一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未能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长期以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仍靠公安交警单打独斗,宣传教育在人力、财力上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宣传教育工作只能顾点,难以及面。二是宣传教育缺乏新颖性和丰富性。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借助的手段不多,主要还是挂横幅、出板报、发资料等传统手段。加上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导致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得不到全面提高。
4、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根据事故统计分析,驾驶员、车辆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约占71.6%、6.2%、0.16%。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从县到乡到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建立以农村乡镇村组、学校为主干的前沿阵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按照“交通养路费返回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的方式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
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步”原则(即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采取优惠政策措施,构建“客运优先”体系,优先发展客运事业,提高客运车辆出行分担率,既是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又是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有效途径。实施大客运战略,通过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安全、经济、实用、便捷的城乡农村客运车,逐步建立起农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宣传方式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尽可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征文比赛、书画比赛、小交警夏令营、播放光盘录像等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沐川县茨竹乡交通管理站
2012年8月1日
第三篇:影响我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浅析及对策
影响我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浅析及对策
高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由于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格局日趋多样化。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集中住宿,教学、生活管理相对分离,以及公寓周边环境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因素,使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易发地段,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其管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其安全状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于2002年8月26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学生公寓安全状况,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越来越重要。
一、学生公寓安全隐患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高校基本实行了学生公寓化管理,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格局也呈现多样化,这使得学生公寓的隐患增多,公寓的安全变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一是火险,二是盗险,三是政治安全,四是学生突发群体性行为,五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六是学生心理异常,七是重大疫情。其中下列6类是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重点。
1、消防安全。目前,大学生宿舍每个寝室每人大都自购有台灯、小电风扇、电脑及充电器等电器,私拉乱接电线普遍存在;在宿舍内使用已被学校严禁使用的电饭煲、电茶壶、热得快、电热毯、取暖器、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甚至使用伪劣电器,用电量远远超过了原有设计要求,超负荷用电现象极易造成电线熔化、短路;再加上一些吸烟学生乱丢烟蒂、晚上熄灯后点蜡烛明火照明、外出时没有切断电源等,使得公寓火灾安全隐患时刻存在。
2、财产安全。学生财产保护意识淡薄,手提电脑、钱包、手机、手表、数码产品等贵重物品随手放置,进出宿舍经常不关门,晚间睡觉门不上锁等;有些学生本身就自控力很差,宿舍内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保护和自理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非法推销人员常混入学生公寓,上当受骗的往往是低年级的大学生。
3、政治安全。近年来随着网络进公寓,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范围增多增广,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文化,他们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再加上境内 1
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组织以及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大学生的政治敏锐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不够成熟,在爱国热情极度膨胀或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学生情绪容易失控,学生公寓可能会成为群体性或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场所。
4、治安隐患。由于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淡薄,高校校园各种内刑事案件呈现增多的趋势,在公寓周边社会黑恶势力敲诈勒索、寻衅滋事;公寓内贵重物品被盗;女生公寓不时发现有陌生男子等等。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生了震惊海内的“马加爵案件”,四名青春洋溢的少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引起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讨论。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个人信息的泄漏,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网上、手机诈骗更是屡屡得逞。
5、卫生安全隐患
学生宿舍的卫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独生子女学生增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衣服几个月都不洗,有的宿舍阳台、门后一次性饭盒、饮料瓶成堆,早晨起床后不开窗通风,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人群高密集的学生公寓很容易形成流行性传染病,近年来,高校入校后进行的体检数据显示,乙肝、肺结核患者有增多的趋势,高校虽然进行了严格的体检,但轻微的仍然留在学校,给其他同学埋下了卫生安全隐患。
6、其他安全问题
高校周边的交通状况涉及到的交通安全,公寓楼内基础设施土建方面的先天不足的安全隐患,计算机在宿舍内普及带来的网络安全,由心理问题在宿舍内引发自杀、自残等问题。
二、目前影响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1、外界因素。不少高校周边环境复杂,特别垃圾街,缺乏治理,存在严重治安隐患。无证、无照经营摊点随处可见,无业青年集聚校园周边的网吧、台球室、发廊等,常有纠纷和打架事件发生;更甚有一些犯罪分子通过“踩点”在学生公寓作案,因为有的学校学生公寓防范不严,学生防盗意识差,很容易得手。近年来高校盗窃案有所上升,发案时段多为学生毕业离校、新生报到、军训、年底年关,具体时间多为早晨6:30左右,上午10:00学生下课时分,中午吃饭时间,下午午休时间,晚上学生上课、自习、考试时间、凌晨翻墙入室;不法人员多以推销、找同学、找朋友等借口混入楼栋实施盗窃。从高校发生的案件来看,学生公寓盗窃案件的发案率比较高,具体表现为溜门撬锁、爬墙翻窗、推销行骗等手段对学生寝室贵重物品实施盗窃。这些不稳定外界因素都时刻影响着学生公寓的安全。
2、内部因素。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的主要因素多数来源于内部,无论是学生
主体的原因还是管理者存在的不足都影响到公寓的安全稳定工作。
就学生而言,对学生缺乏消防宣传教育,致使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学生缺乏对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常识的了解,不懂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警,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更不会扑救初起火灾。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生命危险。在财产安全方面,个别学生自控力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内盗情况时有发生。高校多数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有些学生缺乏自我防范意识,麻痹大意造成的。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也是学生公寓发生盗窃案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管理者而言,存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难以到位。由于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多数是社会临时用工,其来源有的是农民工、下岗人员、甚至有一些年老体弱的退休或其他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比较大,雇佣思想比较严重,对其管理的难度较大;有的学校对公寓管理人员疏于管理,使公寓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公寓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应充分认识学生公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更应把学生公寓的安全工作作为公寓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
三、学生公寓安全的管理对策
1、牢固树立学生公寓管理的安全意识。学生公寓是学生一天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由于人数众多,所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也特别多,防火和防盗是学生公寓最为主要的两大安全任务,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到具体公寓管理人员以及入住学生都必须加强警觉意识。安全无小事,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在例行的安全检查中,对一些隐患要及时处理,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并经常性地督促和检查,是作好公寓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公寓管理者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多进行各方面安全知识的宣传,组织安全知识讲座,牢固树立学生公寓管理的安全意识。安全工作并非某一两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群防群治的工作。
学生公寓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安全事故的预见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公寓居住人员众多,层次不一,各类安全隐患也多。这就要求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和入住学生都要树立对安全事故的预见意识。除对火灾隐患,治安隐患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外,还要对一些政治安全、一些学生的异常举动等要有一定的预见意识,并即时通知公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各安全管理部门应实行层层责任制,明确职责以及工作内容。从学校领导到各安全管理部门,应逐级签定责任书,坚持“谁
主管,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另外,必须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公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生作为居住者,既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同时在大多情况下也是安全事故的引发者,如寝室内使用违章电器,寝室内盗等。因此,入住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学生在安全事故中的责任意识,同时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寓的安全管理上,则能使公寓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2、健全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则是学生住宿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全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成为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①完善学生公寓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将安全管理制度单列,就能凸显其重要性,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和主动了解安全工作,并加以单独学习。同时将安全管理制度上墙,置于公寓内显要位置,随时提醒学生加强安全意识。第二,公寓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既要以安全为主,同时又要考虑到如何方便学生,做到制度建设的人性化。例如在关于禁止违章电器的使用时,就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什么是违章电器,由于现在各类电器日益增多,如果草率将所有电器定为违章,既不符合客观事实,又容易引起学生不满。第三,安全管理制度中除了强调对违反管理制度学生的处罚外,应对安全意识强,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生寝室加以表彰肯定,并推广其经验。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
②制定公寓安全事故紧急预案。首先,建立非常重要的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预案。根据以往火灾的调查数据统计,秋冬季发生火灾多为夜间,学生公寓内往往是发生火灾的第一现场。而高校学生公寓各楼栋建筑结构不一样,楼层不一样,所住学生专业、数量、性别不一样,夜间值班管理人员数量、素质和消防器材数量、位置不一样,因此结合实际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基层楼栋消防应急预案十分必要。切实加强消防应急抢救工作,最早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全体学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第二,针对学生财产安全问题,结合学生公寓实际情况制定防盗措施。以武汉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为例,实行有效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大门堵:进出楼栋严格登记检查,尤其是携带物品出楼人员,杜绝推销和闲杂人员进入楼栋;楼道查:值班员巡楼以及保洁员楼道保洁时发现可疑人员严加盘查,要求值班员每天不少于15次巡楼并填写值班记录,学生考试、军训期间还要增加巡楼次数,勤工助学值班员每半小
时巡楼一次。保洁员楼道保洁时应注意学生房门是否关严,楼道内是否有可疑人员混入。学生举报:要求楼内居住学员发现可疑和推销人员立即向值班室举报。严格制度管理,谁当班谁负责,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确保降低事故率。第三,应制定学生发生突发性集群行为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紧急预案等。相关人员应熟悉预案内的管理规定和程序,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3、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公寓安全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服务对象,要正确认识学生公寓安全在整个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俗话说,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要把防火、防盗、防事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并把这一意识贯彻到安全工作的始终。现代大学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其安全意识也相对薄弱,安全知识也相对贫乏,经验少警惕性低,自我表现、自我膨胀,自尊心强、虚荣心强,受约束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弱。一旦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心理接受不了,就草率将责任全部归结于公寓管理人员的责任。这些都对公寓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公寓的安全,同时还得耐心给同学解释,使同学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另外,还要通过不断培训,提高安全管理基本技能。在加强公寓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对公寓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基本安全知识,了解逃生和自救常识,熟练使用现代安全管理设施。同时加强对学生特点的学习,擅于发现个别同学的异常举动,并通过广泛接触学生了解公寓内的各种情况。发现一些事故苗头及时处理并汇报。
4、积极开展学生公寓安全文化建设
要以学生宿舍和公寓为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宿舍和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要善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演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橱窗、板报等载体,将学生宿舍和公寓安全问题列入重要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要求,对违法违纪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同时也要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和治安人员的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
做好辅导员进宿舍工作,要坚决落实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切实选派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学生工作部门也要加强对进驻到学生宿舍的辅导员进行监督和管
理。个别辅导员在学生宿舍不但没有起到正面的教育、引导作用,甚至做了反面的典型,不让学生使用违章电器,辅导员用,不让学生在公寓内养宠物,辅导员养。同时也要切实落实班主任管理的各项规定,班主任必须每周定期到学生宿舍走访学生。
5、加大技防力度,创建平安公寓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学生公寓安全管理,除了强调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外,同样必须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增强安全系数,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投入不足,甚至存在一些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什么大事,在涉及到用钱、用人方面总想能省就省,舍不得投入,结果造成一些学生公寓起码的消防设施无法保证,有的灭火器长期未更换,紧急安全指示灯没有,没有紧急疏散通道等,特别是在一些旧公寓楼尤为突出。高校要拨专项资金加强技防工程,首先,要安装恶性阻性负载限电器或安装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使违章电器根本无法使用。第二,在学生公寓的公共区域如门厅、走廊、电梯间安装监控系统,一方面对住宿学生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私自留宿外来人员、公寓内盗等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对已经发生的案件进行追溯,帮助查找违纪学生和犯罪嫌疑人。第三,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安装自动预警装置,当发生火灾、偷盗等事件时可及时报警,给学生紧急救护和逃生留有充足时间,救灾的及时性也可减少损失甚至不损失。大学生公寓的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只有分析各种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摸索出内在规律,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大学生公寓安全系统,才能切实的保障学生的安全。
构建平安和谐学生公寓园区,是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各管理部门和学生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自上而下构筑严密的人防和技防体系,形成群防群治局面,以保障高校育人、教学、生活工作的正常运转,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顺畅地进行
第四篇:浅谈校园安全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校园安全问题与对策
xx教育组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正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尤其是去年,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相继发生了五起针对学校未成年人的恶性袭击事件,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需要我们根据当前形势,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实保护好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学校安全隐患主要有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实际进行如下分析:
一、校园常见的安全问题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和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等方面,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有:
1、是不当活动造成欺凌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或者说一句话引起欺凌现象。
2、是挤压、踩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踩踏,造成对学生的伤害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等。
3、是交通事故。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或不年龄骑车(小学骑自行车、初中骑摩托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4、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5、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6、是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7、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8、是学生身体特殊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9、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10、是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11、溺水事故。未成年人不在成年人的带领下,私自单独或结伴去大海、水塘、河流等地方游泳,造成溺水事故。
二、应对策略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安宁,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因而各学校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工作意识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学校安全工作要“天天讲、时时抓”。要抓住关键环节,把握规律,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校要成立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校长、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等。日常检查由政教处牵头,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检查要以供电设施、课室、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人员集中场所或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场所为重点,尤其是要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消防设备、体育设施等进行重点排查,决不能留“死角”。对所发现的问题及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彻底消除隐患。
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各项制度。特别要注意做好校园消防、溺水、交通、踩踏、欺凌以及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工作。各学校的管理制度必须健全和完善,要落实校园安全责任人,对责任人要规定具体职权和责任要求,并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召开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救能力。
3、贯彻“一保平安、二保发展”的原则,在资金安排上,学校要把解决防火、防毒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安全设施建设的力度,确保能源、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对有安全隐患的供给设备,要立即改造,彻底消除隐患。4、加强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坚持安全教育课上课表,班主任老师每周一个课时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的准备工作中来,在查找资料和排练小品等过程中使一部分学生受到安全教育,同时在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全班学生通过对安全常识的了解以及观看小品及安全知识的录像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使学生对常规安全知识烂熟于胸。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增强自护自救的能力。
5、完善和坚持“日查、周检、月报、季会、期讲、年签”的安全长效管理制度。日查:班主任每天都要向学生强调安全事项,值日人员不定时巡视校园,检查安全,填写《校务安全日志》。周检:每周例会或周一的升旗仪式,值日领导对本周安全工作作出安排,周末进行安全检查,填写周检查记录,在次周例会或周一升旗仪式上对前一周的安全工作作出总结;月报:每月各班将本月安全检查情况于月底(30日)前按时上报“安全月报表”给政教处,各班每月安全工作参加当月的文明班评比;季会:每季度全校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期讲:聘请法制辅导员或副校长,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年签:层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校长,校长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为直接责任人,班主任、科任教师具体责任人。务必用责任捆绑的战术狠抓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6、建立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社区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大学校保安员对校园及周边(校门口)课余时间尤其是中午、傍晚及晚修后时段的巡查力度,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7、构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新体系。与时俱进地拓展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形式,使之能适应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意识、文化和价值观的交融以及消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变革与传统传承的冲突;塑造新型的、健全的人格;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偏常学生心理矫正及行为的监控,加强校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抑制黑社会及恶势力的熏染和渗透,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8、采取召开家长会、组织教师家访、“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 等形式,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并遵守安全公约。
9、落实校园安全工作条规。安全条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安全防范的实效性,因此条规的建立要符合六性:即教育性、警示性、针对性、广泛性、全员性、可操性。学校只有在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条规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依、管理到位。构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报告制度,成立工作班子,健全安全工作应急救援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
10、把好教育从业人员进口关。依据国家有条例加强对教职工、聘用人员和临时工的准入资格审查,确保学校所有从业人员均无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病史。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相关技能培训,严禁体罚、虐待或采用辱骂、诽谤和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伤害。
11、养成习惯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最终就是做好两方面工作,校内靠管理,校外靠教育。而安全教育主要是心育,心育就是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只有在学生心灵深处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建立强烈自觉的自保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本领,才能确保个人安全。因此,学校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保能力的训练,并着重通过专题校会班会、司法讲座、升旗仪式讲话、黑板报宣传、班主任安全专题教育课等专门途径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通过建立校园安全预案和举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来强化安全应对能力的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在班级的安全教育课中,应经常开展常见安全问题的讨论和探索现实社会中不稳定、不安全的问题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保能力。
12、门卫应坚守职责,把好大门。家长把学生交到老师的手里,老师就要对学生一天在校的活动安全负责。门卫的职责十分重要。现在的学校一般都是封闭式教学,每天学生到校以后学校大门就要上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课间学生进出班主任签批制度,防止学生随意进出校园,同时也要建立校外人员登记制度,防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入校园。
13、定期开展安全防范演练,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安全防范演练,如:火场逃生、地震中的自我保护、遇到坏人如何应对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及自救的能力。
14、楼内活动防止踩踏。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15、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特殊学生,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完善心理咨询室,设置“知心姐姐信箱”等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及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识,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要深入学生、摸清情况、认真排查、发现异常、提前介入,对问题生加强监控,采取一盯一、一帮
一、交朋友促转化方式,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努力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自强。
16、增加投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学校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富余的教师中增加安全卫生员和生管人员及保卫人员,加强午间及校间、校内巡查。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增强校园内部安全防范能力。
第五篇:浅谈校园安全问题与对策
浅谈校园安全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正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尤其是去年,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相继发生了五起针对学校未成年人的恶性袭击事件,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浅谈校园安全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正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尤其是去年,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相继发生了五起针对学校未成年人的恶性袭击事件,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需要我们根据当前形势,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实保护好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学校安全隐患主要有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如下分析:
一、校园常见的安全问题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和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等方面,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有:
1、是不当活动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2、是挤压、践踏、倒塌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和因设计质量差,建筑标准低,使用年久等原因致使教学楼、厕所食堂等校园建筑物倒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
3、是交通事故。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4、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5、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6、是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7、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8、是学生身体特殊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9、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10、是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二、应对策略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安宁,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因而各学校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工作意识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学校安全工作要“天天讲、时时抓”。要抓住关键环节,把握规律,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校要成立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校长、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等。日常检查由政教处(德育处)牵头,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检查要以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燃气设施、供电设施、课室、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馆(室)、阅览室、会议厅、泳池(馆)等人员集中场所或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场所为重点,尤其是要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消防设备、体育设施、沟渠水道等进行重点排查,决不能留“死角”。对所发现的问题及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彻底消除隐患。
2、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特别要注意做好安全、防火、防盗、防毒、防爆、防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工作。防火是校园安全防范的重头戏,学校应切实加强火源火种管理,尤其是重点要害部位,专门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健全和完善,要落实防火安全责任人,对责任人要规定具体职权和责任要求,并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这些防火安全责任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安全管理能力。3、贯彻“一保平安、二保发展”的原则,在资金安排上,学校要把解决防火、防毒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安全设施建设的力度,确保能源、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对有安全隐患的供给设备,要立即改造,彻底消除隐患。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建设、使用餐饮设施,规范膳食秩序,并加强对厨房、饭厅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卫生。4、加强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坚持安全教育课上课表,班主任老师每周一个课时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的准备工作中来,在查找资料和排练小品等过程中使一部分学生受到安全教育,同时在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全班学生通过对安全常识的了解以及观看小品及安全知识的录像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使学生对常规安全知识烂熟于胸。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增强自护自救的能力。
5、完善和坚持“日查、周检、月报、季会、期讲、年签”的安全长效管理制度。日查:班主任每天都要向学生强调安全事项,值日人员不定时巡视校园,检查安全,填写《校务安全日志》。周检:每周例会或周一的升旗仪式,值日领导对本周安全工作作出安排,周末进行安全检查,填写周检查记录,在次周例会或周一升旗仪式上对前一周的安全工作作出总结;月报:每月各班将本月安全检查情况于月底(30日)前按时上报“安全月报表”给政教处,各班每月安全工作参加当月的文明班评比;季会:每季度全校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期讲:聘请法制辅导员或副校长,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年签:层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校长,校长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为直接责任人,班主任、科任教师具体责任人。务必用责任捆绑的战术狠抓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6、建立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社区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大学校保安员对校园及周边(校门口)课余时间尤其是中午、傍晚及晚修后时段的巡查力度,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7、构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新体系。与时俱进地拓展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形式,使之能适应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意识、文化和价值观的交融以及消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变革与传统传承的冲突;塑造新型的、健全的人格;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偏常学生心理矫正及行为的监控,加强校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抑制黑社会及恶势力的熏染和渗透,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8、采取召开家长会、组织教师家访、“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 等形式,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并遵守安全公约。9、落实校园安全工作条规。安全条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安全防范的实效性,因此条规的建立要符合六性:即教育性、警示性、针对性、广泛性、全员性、可操性。学校只有在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条规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依、管理到位。构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报告制度,成立工作班子,健全安全工作应急救援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
10、把好教育从业人员进口关。依据国家有条例加强对教职工、聘用人员和临时工的准入资格审查,确保学校所有从业人员均无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病史。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相关技能培训,严禁体罚、虐待或采用辱骂、诽谤和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伤害。
11、养成习惯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最终就是做好两方面工作,校内靠管理,校外靠教育。而安全教育主要是心育,心育就是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只有在学生心灵深处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建立强烈自觉的自保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本领,才能确保个人安全。因此,学校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保能力的训练,并着重通过专题校会班会、司法讲座、升旗仪式讲话、黑板报宣传、班主任安全专题教育课等专门途径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通过建立校园安全预案和举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来强化安全应对能力的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在班级的安全教育课中,应经常开展常见安全问题的讨论和探索现实社会中不稳定、不安全的问题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保能力。
12、门卫应坚守职责,把好大门。
家长把学生交到老师的手里,老师就要对学生一天在校的活动安全负责。门卫的职责十分重要。现在的学校一般都是封闭式教学,每天学生到校以后学校大门就要上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课间学生进出班主任签批制度,防止学生随意进出校园,同时也要建立校外人员登记制度,防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入校园。
13、定期开展安全防范演练,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安全防范演练,如:火场逃生、地震中的自我保护、遇到坏人如何应对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及自救的能力。
14、楼内活动防止踩踏。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15、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特殊学生,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完善心理咨询室,设置“知心姐姐信箱”等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及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识,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要深入学生、摸清情况、认真排查、发现异常、提前介入,对问题生加强监控,采取一盯一、一帮
一、交朋友促转化方式,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努力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自强。
16、增加投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学校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富余的教师中增加安全卫生员和生管人员及保卫人员,加强午间及校间、校内巡查。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增强校园内部安全防范能力。
浅谈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2-7-6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7月总第90期供稿 作者:宋翠平[导读] 目前,我国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投入不足三大问题。
宋翠平山西省潞城市教师进修校 047500 摘 要:当前学校培养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将要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校园学生安全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就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校园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到学校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学校整体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加强学校校园安全建设做了一些简单探讨。
关键词:安全现状 建设思路 实施方法
一、学校校园安全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实施,教育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校园安全建设也将对我国教育的平稳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投入不足三大问题。认识上,把“两防”(防火、防暴)看成是校园安全建设的全部,忽视了校园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这种认识的偏差,使得许多学校安排在校园安全管理上的人员都是一些“富余人员”,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也仅仅停留在检查消防设施、检查宿舍有无违禁物品的层面上。校方对安全建设的投入,也只有“硬件”上的设备投入,而“软件”上的配套建设则很少关注,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滞后、方法和手段落伍。
二、加强学校校园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转变,具体来说是由“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整体规模也不断扩大,各级学校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学校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遭到践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加剧,由此导致了一些 “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学校作为一个比较单纯同时又能接受到社会关注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安全因素”选择在校园爆发的诱因。另一方面,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为便捷,许多不良信息也随之泛滥,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很多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困惑,乃至个别学生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自我封闭、自甘堕落,甚至发生自虐、轻生的极端举动。这是社会发展给我们校园安全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三、加强学校校园安全建设的思路方法
1.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内疏外防”工作方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人为本”要求校园安全建设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不但要关注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各种防范措施,更要从情感上去关怀师生员工,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近年来,许多校园惨案的发生不是源自外部因素,往往是内部心理矛盾激化的结果。“预防为主”是要求校园安全的管理者不但要做好各种突发情况下的预案,更重要的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干预。
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可能是外部力量的侵入导致,也有可能是校园内部矛盾所引发。对于前者,属于学校管理的非可控因素,因此要积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尽量把各种不良的外部力量隔离在校园之外。对于校园内部的矛盾,则是学校的可控因素,管理者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及时了解校园师生员工的动态,及时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避免因内部矛盾激化引发校园安全事件。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常规化也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整合,在校生规模都比较庞大的情况下,加强校园安全的制度化和组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及时优化各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公正、公平、公开地严格执行。当前,学校在校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较多,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较强,相当部分学生行为散漫,缺乏自律意识,这是学校生源变化上的突出问题。传统的“打压、管”对于“90后”已经明显落伍,他们更多地强调人性化管理在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而许多学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都是数年不变,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变化和需要,因此,学校的具体部门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对这些滞后的制度进行“灵活处理”,造成的结果就是许多制度名存实亡。“人性化管理”由于没有可行的统一标准,演变成因人而异的“人治”;同时,破坏了“制度化管理”下“公正、公平、公开”的准则,又衍生出了新的矛盾。3.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校园安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在宿舍安装个人电脑;与许多学生上课都在偷偷地拿手机上网的热情相比,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诚然,确实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热衷于网恋、浏览黄色信息,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值得广大学校的管理者借鉴和学习。高等院校都建有资源丰富的校园网,除了校方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种动态以外,每个学生都能通过BBS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这样进行互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能使学校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沟通方式走进了大众生活,许多高校又借势开通了“红色微博”,用“90后”用语和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发布各种有益信息,与学生对话,赢得了许多“粉丝”。学校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积极利用而不是打压学生的上网热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因势利导,建设一个健康、美好的校园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