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新联村)(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05: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新联村)(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新联村)(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新联村)(xiexiebang推荐)

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如今的农村生活已经有了大大的改观。浓密的树阴下,坐着休闲的农民;宽阔的村道上,奔驰着运输农产品的车辆;现代化的大屏幕上,电影故事精彩纷呈,看的人们津津有味;整洁的村子里,崭新的农舍前,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参加的人忘情投入。现在的农村,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四时不断,农民朋友精神振奋,活力四射。充实的精神生活更加点燃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激情;上百亩的良种培育基地,个体养殖专业户等等在农村应运而生。但是创业不仅是靠胆量,更要靠文化。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国家实施建设了“农家书屋”工程,给农民学习、创业搭建知识平台,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你们看,二社的王志红正坐在绿树环绕的农家书屋里翻阅番茄种植的书呢。他是这里的“常客”,一旦来了新书他可能要在这里蹲上大半天呢!老王就是靠着农家书屋里的书籍,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搞种植加养殖。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修建了高标准小康房,还添置了新家具。说到农家书屋的好处时,老王黝黑憨厚的脸上绽开了花。

借书最多的要数四社的老刘。他逢人便夸书屋给他带来的好处:“以前,我养猪动不动就用树枝抽打,可书上说猪是不能抽打的,那样容易惊吓到猪,影响猪的健康成长,我照做了效果还真可以…….好几次,猪着凉生病我都是照书上说的方子配药喂,很快就好了。嘿嘿,我还节省了一笔兽医的出诊费呢!” 男的喜欢读书,女的也不甘落后。过去,村里的女人们忙完了手里的活计,总是喜欢抱着孩子东家走、西家串地打麻将。如今,农家书屋则成了她们的好去处,一有空就到农家书屋里看书

学习,汲取新知识。有些妇女正是从书屋的报刊上获取了用工信息,到大城市干起了家政服务。

“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口袋富脑袋,不打麻将不要钱,书屋里面转一转”咦?开商店的老赵还唱起来了,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说:“我过去总喜欢打麻将,而且瘾很大,现在看书的时间多了,加上生意忙,不知不觉中就把麻将戒了。”是的,有了农家书屋,村里喝酒赌博的少了,借书看书的人多了,就连娃娃们也不再没事乱跑,常到书屋看书了。那些农村留守儿童更是把书屋当成自己“爱的港湾”,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了,农家书屋同时为两代人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知识照亮前程,书屋点燃希望。农家书屋给农民提供了美好的精神食粮,文化水平上去了,信息知道的更多了,创业的劲头更大了,创业的信心更足了,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了。你们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政通人和、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振臂高呼,共同为农家书屋喝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如何实现2012年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突破

如何实现2012年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突破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发言的内容是:如何实现2012年我街道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突破。目前,湖熟拥有2A级旅游景点1处(奇水园),各类文保单位14处,市级休闲农业二星级景区3家。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湖熟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遗存为打造湖熟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了强有力的后发优势。

2、客源市场优势明显:我区旅游市场对于都市圈内的游客非常具有吸引力,这部分游客也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消费能力,且沪宁线、宁杭线上的客源出游力普遍较强。

3、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湖熟主要还是以农田、水面为主,工业发展不快,使得环境破坏较少。

4、我街道发展文化旅游意愿较强。随着全国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一片看好,街道领导已经开始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能够理性的分析投入和收益的关系。

但街道旅游工作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基础配套设施薄弱:湖熟地处江宁边缘地带,近年来,虽大力实施城镇建设和环境改造,但由于基础薄弱,与旅游产业开发所需配套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相比明显滞后。

2、旅游开发起步较晚,许多历史遗迹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3、区内交通滞后:虽然外部交通优势明显,但区内交通明显不足,如采取自驾游方式的游客,只能凭借有限的几处指示牌到达湖熟; 区内景点道路复杂,多是些狭窄水泥路,有的景点没有公交线路,增加游客的出行难度。

4、景点宣传力度不够。由于街道旅游属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旅游氛围,街道景点档次不高,知名度不响,在全区旅游地位不太靠前。因此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扬长避短,把资源有效的运用到街道乡村文化旅游工作中去,我做了以下四点思考: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核心产品。

湖熟文化源远流长,旅游景点众多,金陵四十八景其中有八景在湖熟,因此建设、修复一批具有湖熟特色的景点是旅游工作的基础。今年我办将继续以旅游观光带的建设为重点,围绕街道规划实施旅游景点开发,努力提升街道整体旅游形象。

1、加快乡村旅游特色廊道的建设。发挥湖龙路-湖赤路水网密集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旅游休闲特色廊道。在去年的湖龙路沿线环境整治的基础上,2012年该廊道沿途环境的绿化美化要提档升级,具备旅游观光功能;大棚蔬菜基地要绿化美化,具备体验采摘功能环境;量才小学(湖熟名人陈列馆)加快开发进度,确保今年对外开放;完成入口处景观建设(如沙场画廊),并在沿线新增盆景式观光点不少于2处;大力发展沿线的农家乐旅游,做好宣传、指导和管理工作,让农家乐成为村民致富的途径。

2、做好湖熟文化旅游观光带整合工作。今年杨柳湖古民居、宝塔山公园、姚东老街、清真寺等历史遗存建设和修复工作的相继完成,给街道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我办将通过资料整理、图片收集、路 线编制等多种方法将现有的旅游景点串联形成湖熟文化旅游带,做好文化旅游景点的整合包装和宣传推广,力争形成“湖熟一日游”精品线路。

二、依托创建项目培育典型,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

1、打造农家乐专业示范村。今年初,金桥社区申报农家乐专业示范村的建设,我办将以此为契机,做好辖区内农家乐的宣传和开发工作。制定《农家乐经营户管理方案》和《农家乐指导手册》等规范守则,对农户经营“农家乐”进行开业指导和后期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礼仪、烹饪、营销等各类专业培训;做好街道农家乐包装及宣传工作,统一设计农家乐经营图标,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外宣传街道农家乐,力争今年在街道范围内建成10家左右各具特色的农家乐。

2、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3A级景区建设。目前街道仅有奇水园为2A级景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还不多,吸引游客的亮点较少,因此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扩大我街道文化旅游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2年我办将做好景区的提档升级工作和省级乡村示范点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和示范点的培育带动街道文化旅游的整体提高。

3、土特产品的包装宣传。土特产品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浓缩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对旅游吸引力也有重要的影响。街道现有的土特产品有各类鸭制品、牛肉、鱼、虾、米等多种农副产品,红木工艺品也声名远扬。土特产品虽各具特色,但生产分散、经营规模小、档次低、营销方式落后,造成街道土特产品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些现状,我认为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对辖区内的土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计既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又体现我街道文化特色的品牌和包装;二是要合理定价,制定灵活的定价策略,分开档次,实行差别定价,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三是畅通营销渠道,通过寻求代理商、分销商等方式,共同投入市场运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四是注重产品的营销。另外还要注重引导企业开发新的土特产品的种类,提升街道土特产品的竞争力。

三、深度挖掘本土特色,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工作。一是利用重大旅游活动,通过艺术展览、学术交流、产品推介、文艺演出展示街道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实力。研究和开发辖区内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打出以杨柳湖古民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牌,以板鸭、牛肉为代表的美食文化牌,以清真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牌,以奇水园、乡村生态廊道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文化牌,体现各旅游产品的独特风格。依托非物质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整合历史人物、传说典故、当地民俗、手工技艺等,通过相关资源的补充与烘托,生产出有完整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商品。

二是要做好旅游项目的包装。如在有自然风光的景点,可以形成“走进自然-观赏生态-体验生活-休闲娱乐”为主线的自然风光休闲游;把“农家乐”发展为“进乡村公园-赏田园风光-吃农家饭菜 –体验农家生活-找自然情趣”为主线的田园风情游;在重点景区,经 4 常性开展文艺演出和民风民俗展示互动活动,让游客参与体验乡村风情,通过项目包装,让街道的旅游产品能吸引并留的住游客。

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文化旅游氛围。要在重要景区、沿途干道、主要街道设置标识和公益广告,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在主流媒体、网络和机场、车站等游客密集场所加大广告宣传,扩大湖熟乡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工作举措的执行力度,保障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 为确保街道旅游产业有理、有序、有节的发展,我们还应在规划编制、加强培训、资金筹措、考核激励等方面,多措并举保障旅游开发的连续性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1、规划先行,理清全面发展新思路。

要认真做好旅游规划与策划工作,做到“两手抓”:一手抓规划,按照打造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乡村旅游建设离不开科学前瞻规划,这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应对街道的文化旅游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准确的定位,才不会造成无序发展。一手抓策划。按照品牌效益最大化,邀请专业团队对湖熟古镇品牌的运作、宣传和建设进行整合策划,在保护与开发有效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湖熟百家名镇效应,拉动旅游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拓宽资金筹措新渠道。

加快我街道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5 群众参与的投资机制。一是街道要加大对生态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旅游专项资金支持。抓好赤山、湖龙路等旅游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争取将我街道旅游景区纳入全区旅游产业范畴,增加上级旅游专项投入。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开筹资渠道,重点放在企业和民间资本上,尤其要重视引进专业的旅游开发企业。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方参与,从中选择符合项目区定位的企业参与其中。四是成立专业的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等工作。

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应当加强村民精神文明教育,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规范村民文明经营,营造良好旅游氛围,努力与游客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做好从事旅游经营村民的培训工作,成立专业讲解员队伍,使他们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民情,主动为游客讲解地方史、地方特色文化,只有村民自身的文化品位、环保意识都得到提升之时,乡村生态文化也将逐渐成形,乡村旅游才能进行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状态。

4、强化资源整合,激发旅游协调发展内生动力

发展文化旅游,必须牢牢地依靠社区,发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我觉得,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村、社区定位功能和特色产业,将生态旅游列入对村、社区考核范畴中,出台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措施,运用考核指挥棒激发村、社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活力,强化通过重奖励、硬约束、严 考核,调动村、社区围绕发展文化旅游出点子、想招数、探路子,形成全街上下互动、横向联动、全域覆盖的旅游发展格局。街道还要将广大农户作为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主体,按照“街道出谋划策,农户积极建设”的方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培训指导力度,根据农户的经营布局、资金、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有意愿的农户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街道负责规划、指导房屋改造和周边环境打造,农户接待条件改善由农户自行负责。通过街道出谋划策,农户根据具体情况分户建设,从更大范围内调动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遴选十九大考点: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战略,农村繁荣与复兴被摆在了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日程。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无疑成为乡村振兴题中要义,并贯穿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而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主战场。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和水平。因此,高度重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的文化协调发展,丰富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农村的精神生活,着力保障农民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文化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不容否认,现实乡村文化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发展差距,不仅仅体现在乡村居民收入差距上,更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上。把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与乡村经济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施,这不仅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城乡文化“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是顺应广大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期待。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乡村强。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乡村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会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不仅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而且要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没有文化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发展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有助于牢固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根本在人,在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管理中涵养现代文明素质。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农业现代化。文化的渗透功能,可以促使文化向农业产前产后产中蔓延与融合,形成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与升级。实施“文化+”计划,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互联网+”计划,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

获得感。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坚守田园生活方式,有益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农村现代化。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人的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打造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把特色小镇宜居宜业、记住乡愁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融入一体,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将小镇工作生活方式,提升为一种令人羡慕的理想的生存状态。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传承农耕文明精髓,有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源泉。乡村振兴战略动能来自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和守护。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保留着许多农耕文明的基因。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捍卫乡村记忆。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着力保护古村落和古民宅。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送地方戏活动。深入挖掘农耕文明的精神价值、美学观念、道德规范、人生智慧,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造就“三农”人才队伍,有赖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三农”人才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资源。乡村振兴战略不

仅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也说出了“三农”工作者的心声。组织城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以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与村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为农村基层工作者开展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第四篇:以教育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以教育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乡村文化的衰落使当下的农村少年、农民,以及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失根”危机日臻严重。

前清华校长蒋南祥有言,教育的目的不在知识,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简洁的语句阐明教育对唤醒人们重视文化,激励和鼓舞他们建设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解决乡村文化缺失问题,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关键是教育。

教育保障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乡村节目、宗教仪式、独特的地方戏曲等乡村文化生活因后继无人面临凋零的局面。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然而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骤增,不仅带走了绝大部分的劳动力,也减少了当地学校的生源,致使担任传承乡村文化的下一代早早离乡背井,对乡村文化疏离淡漠。如材料中:Y市教办主任介绍,某镇原有2400多名学生,但随着家长异地就读后,现在不到1100人。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基础设施落后,教师资源匮乏是生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扩大政府对其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将有助于吸附乡村本地与周边地区的生源,为保障乡村文化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

教育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前进。赌博、暴力犯罪事件增多,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利益化的认知趋势,在揭示乡村社会精神文化缺失的问题同时,更说明了乡村文化在与新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亟待有关社会力量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村少年在扮演传承乡村文化的角色亦需起到确定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文化建设的作用,那么提升农村少年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要求发展教育。通过增强教育来奠定乡村文化的理论基础,发展教育来推动乡村文化的进步。

以“失根”危机为表现的乡村文化的失落,已经威胁到我国新农村的科学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教育对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五篇: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幸福袁州建设

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幸福袁州建设 ——关于发展我区乡村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区政府办

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谢亦森提出的建设幸福宜春的奋斗目标在全市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十大幸福工程”的提出更是把幸福宜春建设推向高潮。袁州区是农业大区、文化重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把袁州区乡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具有袁州区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业,并且乡村旅游业涉及“十大幸福工程”中的产业富民、蓝天碧水、公共服务、道路畅通等众多工程,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对推进袁州区的经济建设无疑是极具活力的。

袁州区在2010年全区总人口105.05万人,农业人口就占78.42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心城,策应明月山,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培育,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强区,推进幸福袁州建设。为此对我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展开调研。

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它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也可以有效带动多种行业、产业的发展,既是促消费、1拉经济的突破点,又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也是促就业、保民生的关键点,旅游业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及其增长存在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区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我区及中心城区共接待旅游人次102万人次同比增长41.7%,旅游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31.6%。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崛起,我区乡村旅也游涌现出了飞剑潭国家水利风景区、酌江国家AAA级旅游区以及南庙白马农庄、西村金泉农庄、梅花生态农庄、绿博园生态农庄、洪塘元博山庄等一批已具规模、各具特色的农庄。在2011年我区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已达40多万,总收入达4000多万元(不包含飞剑潭国家水利风景区及酌江国家AAA级旅游区)。

二、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我区乡村旅游可以说萌芽于1998年,形成于2002年,到2003年以后,我区乡村旅游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我区共有乡村旅游点15个,总占地面积达6000多亩,总投资达8000余万元人民币,栽种水果达

12个大类,共20多个品种,池塘养鱼40万多公斤,修建了一批极具参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当前最大日接游能力可达4000人。所以我们要充分把握好我区的优势资源,以优促强、以优促优。

1、可以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我区是农业大区,森林覆盖率达56.8%,有着得天独厚的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其中森林资源有水杉、竹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银杏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13种;明月山全椽红花油茶、华木莲,是全国唯一的珍稀树种;活立木储量120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1800余万株,油茶面积83万亩。境内盛产大米、茶油、苎麻、辣椒、百合、竹木等,油茶年产量约800万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苎麻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量达1600多吨;传统工艺制作的“袁州三宝”——夏布、脱胎漆器、松花皮蛋为地方特色佳品。

2、可以积极推广展示出我区特色景观。像如今的白马农庄和金泉农庄已成为宜春市乡村观光旅游的一面旗帜和典范,我们应积极推广,同时还应积极宣传慈化镇的“天下第一禅林”品牌、飞剑潭养生度假胜地、酌江国家级旅游区、袁州州学品牌、红色旅游等特色乡村旅游点,继续做旺袁州区的乡村旅游人气,做活袁州区的乡村旅游经济。

3、可以带动我区人民群众致富。发展我区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密度高、链条长、拉动力大的产业,它不仅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还能

直接或间接带动运输、饭店、商贸和文娱等市场的繁荣,促进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业和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建设的更快发展。区内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在地区的流动引发诱导效应。由于旅游业投入成本少,见效快,我区依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从而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帮助我区人民群众致富。

4、可以疏散旅游高峰期的游客量。我区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截止去年底我区乡村的最大日接游能力达4000人,如能巧妙利用我区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

5、为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具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就将带动6-7个间接就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样就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缓和了社会就业压力和矛盾,对维护社会尤其是我区农村的稳定也是很有利的。

6、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如在乡村旅游中充分发挥我区的茶油、夏布、漆器、皮蛋、豆豉、花爆、土纸、干椒、苎麻、桐油、冬笋等土特产品的优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样可以充分促进其相关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其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促进其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促进其乡村的建设,改善乡村的环境等。

三、我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些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集群效应较不明显。

近年来,我区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不到位。一些乡村旅游的农庄经营主体是个体农户,认识不到位,注册资本少,品牌意识不强甚至没有。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宣传口径不统一,难以对外统一推介,不能形成合力、组成网络,知名度较低。宣传有局限性。没有个性和一个区域品牌核心价值,很难真正形成游、购、娱、食、住、行一体的产业链。

2、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缺位和越位现象突出。

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具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而目前我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产权归属不同,使得旅游、文物、水务和宗教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在旅游业发展中“各谱各的曲、各唱各的调”。旅游行业管理难度大,难有作为。形成事实上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和对外形象。

下载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新联村)(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乡村文化添翼腾飞(新联村)(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