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5: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冬冬-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冬冬-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第一篇:冬冬-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高一(8)曾冬冬

看完这段《法制教育》的视频后,有感而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好习惯受益终生和还习惯终生受害。

习惯,它不是别人叫你去做的事情,也不是别人监督下,而自己自觉去做的一件事情。例如:睡觉前要刷牙,别小看这个意见很小的事情,这可以体现好习惯的用处。好的习惯可以主宰你的一声。坏的习惯,可能会使我们误入歧途,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节班会课,这个视频给予我们最多的影响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防范特发的事情,提高同学们抵制能力。

由于一些父母的工作较忙,疏忽了对子女的看管,他们认为父母抗拒他,不接受他,不理会他,从而作出了一些损人害己的事情来,游手好闲,无所事是,随意出入营业性的酒吧、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同学们,你们要清楚,这些地方可都得是成年人才能进去的地方呀!而你们还未成年人啊!一次进去就爽,二次进去就瘾,三次就乐而忘返了,连上课的时候也是想着哪些事情。这就是坏习惯所铸就的错误。

一些学生因为一时的愤怒就会向学生伸出罪恶之手,这不仅伤害了同学,还伤害自己幼小的心灵,这是不好的。或者被老师的批评,就起恨心,想要修理老师一顿,这种心里真不好呀!如某某同学因被老师批评一顿,就怀恨在心,觉得不教训一下难以解心头之恨。最终闹到想谋害老师。早恋也会导致青少年犯罪,坠入了“爱”的深渊,就难以爬起来了,而在恋爱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挫折,如果想不开的话,就有可能因爱生恨,从而,做出来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罪恶总是在一些鸡毛小事中发生的。

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也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犯罪。如某某同学因经常进酒吧而结识了几个社会青年。有一次,他的朋友叫他尝尝新型的“糖果”,其实是新型的毒品“摇头丸”,他二话不问就吞了下去,最后在舞坛中间摇了半个多小时才停下。所以,在社会上要结识一些好的朋友,交朋友也很重要;还有一些陌生人让你尝一些东西,千万不能乱吃,要问过是什么后再吃,或者直接拒绝,不然又上当了。

看完这段视频后,我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们不仅要学会自我防范,还要学法、知法、懂法,还要会合理利用法律。“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同学们,要切记呀!

第二篇: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预防

江苏警官学院助学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

张荣光

[摘要]青少年犯罪在当今世界各国都表现的极为突出,对各国的社会秩序都构成了很大威胁。在当今中国,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使得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呈现出犯罪形势多样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这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由于辍学率比较高,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偏低使形势更加严峻,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刻不容缓;不仅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而且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多样化教育感化 法制教育共同犯罪 文化因素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谈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必须从其特点作为切入口,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特点的分析,进而分析得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如若不然我们的研究只是一纸空文,所以,首先必须准确了解青少年的犯罪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特点:

(一)犯罪群体低龄化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4-16周岁年龄段发展。①一些青少年刚满14周岁就犯罪入狱,甚至有的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年满14周岁。笔者在工作中曾于1998年参与办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该案5名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大的17岁,年龄最小的也仅有13岁。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

一是侵财类罪虽仍占大多数,但是以暴力相威胁手段,实施侵财的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杀人、故意伤害、强奸、贩毒、寻衅滋事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逐年上升。

(三)犯罪主体复杂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校学生和外来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率上升。我们常常可以从各种媒体获悉一些在校生杀人、强奸、贩毒等令人触目惊心的恶性案件。例如在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

(四)犯罪方式智能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且出现部分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的案件。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专业技术要求,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五)犯罪形式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

往难以完成复杂的犯罪过程。因此,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

并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这些人往往靠所谓的哥们义气和江湖义气,相互纠集,一拍即合,一哄而起,共同作案,形成一个较固定的团伙组织。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个人原因

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不良动机是青少年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青

少年由于过早地走入社会,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精神空虚,好逸恶劳,特别是受到社会上奉行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羡慕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但由于这些青少年多数无固定职业,无经济收入,当他们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私欲不断膨胀,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

劫,甚至是绑架、杀人等犯罪。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他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最

起码的社会化条件。美国社会学家布利兹谈曾经比较详细的列举了家庭的多种作用:“所有的家庭组织,无论大小,是成员教育私人生活的稳定的中心。家庭成员常常聚会,这是成员

所不及的。个体最为关心的福利与财富的分配、信息的交流,只有在家庭中才有可能。”②

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庭功能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我国以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标志,开始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进入

转型时期以来,家庭的功能开始发生变化并在对预防和减少青年违法犯罪的方面逐步失调。

1、“严管”型家庭: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劣迹,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

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惩罚,甚至赶出

家门。这样的教育,往往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孩

子在心理上与父母为敌。有的青少年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2、过分溺爱、放纵型家庭:由于当前的青少年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在物质生活上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袒护孩子,给孩子造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思想,在这种环境成长的青少年任性、骄傲,以自我为中心,利已思想严重,一旦生活发

生波折,就会显得非常脆弱、焦躁,或自暴自弃,或采取极端的手段,对抗社会。

3、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有的父母失业待岗在家,整天不思进取,沉醉在麻将桌上,对

子女的学业不闻不问。还有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恶习。这些家长的不良行为,给子女以错误的引导作用,并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

育了违法犯罪的种子。

(三)学校原因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线。但一些学校视教学质量、升学

率为“生命线”,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只抓教学

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惜一切代价重点培养,对一些在校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弃之不顾,甚至将他们推向社会,在学生中造成明显反差,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甚至是破罐破摔,走上

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就业原因

初中毕业升学率和社会就业率偏低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业

成绩差,一些老师给予的不是关心,而是挖苦,这种潜在的环境使他们成为学生群体中孤独的竞技者。由于升学考试金榜无名,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过早地走进了社会的熔炉。这部分

人由于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没有正当职业和生活来源,流入社会后能够受到的法制、面对

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物和当代变幻莫测的世界,他们的内心彷徨失措。此时,理想失落的痛

苦、生命追求的挫折,使他们觉得生命意义面对困惑、自我价值受到压制,形成异常的心理

和人格障碍及性格缺陷,这种心理状态和外界的不良环境以及少数别有用心者的“关心”和

“温暖”铺就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策略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是一项社会工程,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必须由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教育、保护、预防性的措

施和打、防、管、教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一)积极开展以教育感化为主的帮教措施。

司法部门、教育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机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都要依靠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对本部门、本辖区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劣迹青少年的人数和青少年犯罪团伙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了解全面情况,然后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做到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青

少年违法犯罪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基层组织要以乡镇为单位,由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员会和学校等单位成员组成帮教小组对摸排出的重点人员、重点对象进行帮教,对辖区

内每一个“两劳”释放或有轻微违法劣迹的青少年进行帮教,帮教工作中积极地向被帮教人

员开展法制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洗刷他们心灵的污垢,治疗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心灵复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成为合乎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帮教小组发给每一个被帮教人员统一的帮教手册,由被帮教人员保存,帮教小组每月组织对被帮教人员进行回访,并对被帮教人员现实表现作出鉴定适时调整帮教力量和帮教措施,增强帮教工作的实效性。

(二)强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观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重视家庭的中心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处世态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可以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还能像面镜子促使子女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影响虽然不像父母言传身教那样直接有力,但它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给青少年品德发展带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家庭的管理与约束对子女的行为和子女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精力旺盛的青少年乐于结交朋友,同伴之间的行为模仿和情绪感染很容易使青少年染上不良习气。父母要与正确对待子女所具有的时代心理特征及合理要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对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理解,当发现子女产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甚至严肃的批评,帮助其及时改正;子女的优点和成绩要给予肯定,要激励他们不断前进,更要尊重他们的兴趣、人格和独立性,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加强心理卫生教育。

(三)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往往缺乏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法制观念,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教育,对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学校要把好法制教育的“三关”。即学生入学后的法制教育关,常规的法制教育关和毕业前的法制教育关,及时掌握学生入学后、在校期间和毕业前夕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一些“问题少年”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帮教,避免将一些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学生推向社会。要将法制教育贯穿在整个学校教学的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每一所学校每周开设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计划,法制教育课可以采取聘请校外辅导员讲课、开设法制讲座、组织失足青少年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每一个学校的法制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列入对该校考评内容并将法律知识考试成绩列入学生毕业考试的科目中去。

(四)净化社会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为全社会进行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廉政建设,端正社会风气,这也必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为青少年健

4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公安、司法、海关、文化等部门要联手行动,坚决查禁制造和传播负面文化制品的行为,清理整顿文化市场,为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精神丰富的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堵塞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毒害的文化传播渠道。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经常性地组织对网吧、发廊、歌舞厅、迪厅、酒吧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突击检查,严厉打击充斥其中的涉及毒品、淫秽、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其给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五)扩大青少年的升学渠道和就业机会。

现在,每年大量因无法继续升学流入社会的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等原因,在社会上往往无法立足,稍有不慎就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引入违法犯罪的歧途。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从扩大学校的升学率着手,努力普及高中教育,增加青少年的就学机会,不断提高青少年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积极引导因升学而分流的青少年报考职业技术学校及民办学校,培养青少年掌握一技之长,增加青少年的就业机会,以减轻社会压力。此外,政府宣传部门和各类媒体要大力宣传优秀青少年艰苦创业的成功事例,鼓励广大青少年走自食其力,勤劳致富之路,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继续存在,打击青少年犯罪任重而道远。打击青少年犯罪挽救失足青少年既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价值观之间的对抗,是主流文化与不良文化的对抗。打击青少年犯罪,不仅要从加强打击力度上入手,还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关注、司法保护等方面入手,同时从产生青少年犯罪的文化因素入手,因势利导,预防和打击并重,只有这样,青少年犯罪才会真正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预防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安以及国家的未来,它不仅符合青少年本身的利益,而且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江泽民。2001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政治与法律》,200

1年。第六页。

2、马结、怀义。《中国青少年犯罪学概论》.燕山出版社,1986年版。第十五页。

3、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0年第二期.第十一页。

4、罗大华。《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十一页。

第三篇:青少年犯罪情况及原因

青少年犯罪情况及原因

同学们,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青少年犯罪情况及原因。现向同学们通报一下1-4月份,某县未成年犯罪的情况并分析一下犯罪的原因。

一月份:这个县共查处涉及刑事犯罪未成年人17人,涉案7起,在全部人员当中,在校生12人,占总人数70.59%,从案件性质看,一起抢劫案外,其余均是盗窃案件。

从一月份犯罪性质来看,盗窃案件仍是未成年人犯罪活动的突出问题,在校生比例比较大,出现了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

1月30日,葛某某(男,汉,17岁)早上到陈某家索要欠他家的两袋蚕蛹钱240元,陈某不答应还钱,葛就拎起陈某家的斧子砍陈,致使陈死亡,葛在砍倒陈后,将陈某家现金3000元拿走,此案在30小时内破获。

二月份,这个县共治安处罚1人,案件性质为殴打他人,涉嫌刑事犯罪未成年人1人,案件性质为盗窃。这两起案件均是一社会辍学学生所为。

二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下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放假,不易聚集成伙,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不易联系,或侵害在校学生。二是春节、元旦节使青少年手中有零花钱,他们不为缺钱而烦恼,从而缺少犯罪的动机。

三月份,这个县共治安处罚未成年人7人,案件性质均为偷窃,其中在校生1人,占14.3%。全县共查处涉嫌刑事犯罪未成年人2人,涉案2起,一起为盗窃,一起为抢劫。从年龄结构看,均为14-16岁的未成年人。

四月份,这个县共处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11人,其中在校生4人,占全部人员的36.3%,从犯罪性质看,一是盗窃,二是殴打他人,从年龄结构看,均为14-17岁的未成年人。以上某县1-4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那么产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可归纳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畸形家庭的影响。许多父母离异、进城劳务,造成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

二是家长溺爱,对孩子过份骄宠,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随心所欲,有恃无恐,直接导致孩子一旦心理上无法满足时,便违法犯罪。

三是未成年人争勇斗狠,恃强逞胜的不正常的现象导致走向违法犯罪。

四是社会的影响,包括不良的影视、书刊、网吧等文化的影响,摧残、腐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加之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造成违法犯罪。另外,流失生、辍学生进入社会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学坏,而一旦学坏就很难改好,由此走上违法犯罪的的道路。

五是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歧视,造成心态失衡,产生逆反心理。

六是学校德育工作有待加强,法制教育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工作重知识、轻法制的现象十分普遍。

七是学校安全工作薄弱,没有真正堵住进入校园周边违法犯罪现象的漏洞。

以上我向同学们通报了某县1-4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并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三、如何增强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如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防范意识呢,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批判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

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这里面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应该如何规范自己。比如说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作为我们应该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如“尊敬教师,热爱班级,努力为学校和班级做好人好事,在家孝敬父母等。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起远大理想,将来报效祖国。

一个人只有用知识武装了头脑,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的价值规律,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知识强盛,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便强大,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的霸权有,被称为世界警察,他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的科技强大,科技强大是因为人的素质高,人的素质高是因为接受的教育层次高。美国50年代普及了高中教育,而我们才刚刚建国,现在美国已经普及了大学教育,我们国家现在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且相当艰难。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新世纪的主人,希望你们认真学习,遵纪守法,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立场成才,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

第四篇: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模版)

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

王诚安李 涛陈海莹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处在思想行为最易受外界

影响的青少年能否适应社会的这一深刻变化,是关系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西安地区

部分犯罪青少年的调查,从社会影响方面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C913.5文献标识码

1008-6161(2001)03-0024-02

当前,青少年犯罪严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这次调查主

要在陕西省少年管教所、西安市工读学校展开,共向

少管所和工读学校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其中少管所

380份(占在押人员的76%),收回有效问卷375份;

工读学校共发放40份(占其学生总数的60%),收回

有效问卷34份。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咨询

了4位青少年研究学会的专家,并与12位管教人员

和老师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

调查问卷中反出的情况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16岁以

下占72.5%,其中14岁以下的占27.5%;

2、城乡结

合地带及农村犯罪率高,城乡结合地占45%,农村占

37.5%;

3、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下降,50%对未婚同居

问题持“个人的事,只要双方自愿就行”的观点;

4、接

受社会法制教育不足,22.5%没有接受过法制教育,40%很少接受普法教育;

5、犯罪耻辱感低,认为犯罪

是“年龄小,不懂事,没有什么”的占37%;

6、离异家庭

青少年犯罪率高,37.5%的犯罪少年为单亲家庭;

7、教师、家长对青少年精神上的关怀不够,思想教育效

果不佳。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低,不具备科学教育

子女的能力;有的老师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调,50%的人不接受家长、教师的管教;

8、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不理想,缺乏健康的娱乐形式,72.5%的人沉溺于电

子游戏;

9、教唆犯罪、合伙犯罪突出,77.5%的受到有

不良行为或有犯罪行为的同辈群体的影响。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第一,青少年阶段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年龄14岁至18岁是青少年发育阶段,主要生 A文章编号

理、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

1、理想、情感、意志、道德等

心理品质初步形成,但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辨别是非能力差。青少年时期是

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理想是鼓舞行动的重要认识过

程,正确积极的理想会激励人高尚的行动,如果没有

理想,精神空虚郁闷消沉,容易诱发不良的情感。比如

有的家境富有却参与抢劫偷窃;65%的人追求的生活

目的是“快乐就行”,这都是精神空虚,思想苍白,没有

精神支柱的表现。

2、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片面强调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无所顾及。他们精力旺

盛、好奇心强,顾虑较少,对一切充满好奇,对刺激诱

因缺乏抵御能力,容易冒失冲动,又固执己见,一意孤

行。

3、情感强烈,但还不成熟,有明极显的两极性特

点,不稳重而考虑问题易孤立、片面、偏激。

第二,家庭环境质量低下,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一个人社会

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对未

成年人而言,家庭给予的感情和爱的培养是其成长中

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教

导以及对行为的褒贬奖惩爱恨的态度上使儿童逐渐

建立起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家庭环境差,家庭矛盾

严重,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正确观念的确

立。如犯罪青少年家中父母感情融洽的仅占27.5%,65%家中还存在暴力现象;家长尤其是母亲文化素质

低,95%的父母是中学以下文化程度,母亲的文盲率

占到20%。由于自身素质低而导致缺乏科学教育子

女的能力,甚至有的父母是孩子的不良榜样,22.5%

父母有过犯罪史或正在服刑。另外还有父母一方或双

收稿日期:2001-06-27

作者简介:王诚安(1947-),男,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社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

李涛(1972-),男,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陈海莹(1975-),女,山东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24—

管的占32.5%。

第三,学校育人方面失误,教育、管理工作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一个人能否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给予的教育成功与

否。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仅注重应试教育,没有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偏

爱学习好、听话的孩子,而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轻视

冷淡;对严重破坏纪律的学生往往开除了事(小学4

年级至初中2年级段辍学的学生高达70.2%)。推出

校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把矛盾推向了社

会,缺乏约束的青少年在社会上游荡,沾染了不良习

气后,行为开始变得越来越具有暴力和犯罪倾向,问

题矛盾积累的极端表现就是犯罪。

第四,同龄群体的诱导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

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的自发地结成的社会群体。

从人际互动角度上说,同龄群体或称之为伙伴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这一群体的同

伴中往往有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大家认可的活

动和规范(规矩),这些规范和价值取向往往更容易成为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的对照系,从而成为个人

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说青少年所处的群体环境对其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正所谓“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调查显示出于“义气”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参与合伙盗窃、抢劫的青少年占57.5%,朋

友犯罪会积极或消级保护的分别占30%和37.5%。

第五,一些领域社会道德失范是青少年犯罪的深

刻背景,某些大众传媒的不良引导更是“罪不可卸”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在人们的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对人的价值

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暗示作用。

如电视电影中所塑的人物形象,非常容易成为青少年

模仿的对象、追求的目标。有的媒体为迎合市场需求,充斥着大量追求感官刺激、凶杀暴力色情等的消极内

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特别是畸型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社会化

过程中迷失方向造成社会化中的偏差、失败及种种病

态,集中体现就是青少年犯罪。

此外,社会娱乐场所如游戏厅、舞厅泛滥,少数商

家为了利益趋动,纵容甚至鼓励、吸引青少年来消费,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这些污七八糟的场所里明

争暗夺、争风吃醋、打架斗殴,为所欲为,最终荒废了

学业,败坏了道德,自己也慢慢地从此走向了堕落犯

罪之路。

三、“托起明天的太阳”,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

作为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个社会问题,预防和解决

青少年犯罪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还会面临严峻的考

验。这是因为:一是被十年“文革”打乱的正常的道德

价值体系至今没有完全理顺,社会上许多旧的思想观

念还相当浓厚,还会长期存在;二是推行政治和经济

改革过程中,观念冲突、规范冲突及其他一些文化冲

突是我们当前社会的突出特点;三是我国目前仍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的、不发达的国家,住

房、交通、就业压力大以及城乡差别、收入差距等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也无时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发展。

法网恢恢,犯罪必惩。对青少年犯罪要惩教结合,标本兼治,集中体现依法严打严重刑事犯罪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受到

法律的惩戒,得到有效的教育、改造;对处于犯罪边缘的青少年要重保护,轻处罚。通过社会帮助、教育,使

他们成为有用之才。然而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预

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当前预防青少

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要一点是全面认识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高度

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主

要着手于其早期社会化,即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主

要从四、五岁到小学、中学时期)。以前我们只重视了

衣食等物质方面,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要,认为他

们年龄小不懂事,对他们的心理饥渴没有满足。这一

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的发育上都还不成熟,缺乏

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大部分以模仿或盲从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头脑中不存在固有

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第一印象鲜明而深刻,甚

至能影响其一生。因此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价值标

准,一个令人敬佩和信用的社会权威现象,一个适宜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场所,一个专业的青少年

心理咨询中心,一个满足青少年求知欲的第二课堂,一个尊老爱幼和睦温馨的家庭,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

爱的学校,一个助人为乐的社区,都有助于他们在社

会的转型期走出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预防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预

防,自立自强是关键。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我保

护能力,做好自我预防,自觉抑制有损健康成长的观

念和行为。

由于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培养上具

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要自

觉履行家教职责,父母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

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日常生

活中,注重言传身教,着力品德、法制教育,重在教子做

人,注重子女的心理素质、自理能力、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其在未来社会中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培养学生,重视

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大关心爱护学生的力度,对于

有问题的学生应多一些理解与沟通,不能简单地开除

了事,要加大说服教育的力度,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

方法,切实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

社会应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社会丑恶

现象,倡导精神文明,丰富文化生活,规范社会舆论,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社会规范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5—

2001年第3期总第55期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1.14 No.3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从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据统计,在全国3.67 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同时,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 龄只有 15.7 岁。因此,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给青少年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巨 大的痛苦。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因为一起轻微的交通事故,而将一名撞伤的妇女残忍杀死。时隔不久,同样的案件就在萍乡发生了,3月16日,湘东区发生一起因为轻微的交通事故而致人死亡的案件,其中两人为20岁以下青年,3月24日凌晨,湘东又发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其中4犯罪嫌疑人为未成年人。是什么让这些处在花样年华中的青少年走上歧途?以下我就谈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和探讨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呈现多样化,以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为主。第一,根据青少年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有关数据,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从2001年到2003年期间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41.67%。第二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 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出现团伙犯罪增多的原因主要是青少年犯罪行为受从众心里的支配较大,很多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讲“江湖侠义”、“哥们义气”,只要有人提议就附和,盲目跟从,蹈入犯罪。青少年犯罪团伙具有鲜明的特征:形成容易,形式松散,随意性强,传染性强。

(三).从犯罪主体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且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

由于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样,青少年的发育年龄提前,因此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 导致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六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 14 岁不满 16 岁的人数逐渐增多,占 57%左右。这类人群,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有的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

(四)从犯罪后果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某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既有主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许多方面,集中起来说,主要是社会、家庭、学校、法制道德教育、个人: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不良文化的影响。

社会产业结构与社会财富分配正在不断变化,贫富差距逐渐扩 大,这种变化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重大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犯罪是社会不协调的产物,而非仅仅教育导致的结果。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会使所有正面的教育功亏一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现象(五天学校教育后,学生在社会上受两天的影响,学校正面教育就等于零)。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近几年来因特网的应用和普及也给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对判断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而言,有的经不住诱惑而误 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尤其是近年来许多不法青少年通过网 络实施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三是就业竞争的加剧使社会闲散 青少年不断增多,农村进城务工青少年缺乏管理等等,成为诱 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综观犯罪的青少年,其家庭环境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的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或母爱;有的父母虽未离异但感情不和,经常的吵架打骂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易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极易走向人生的“极端”;有的家庭则属教育方法不当,过分的溺爱和极度的管制都属于教育方法的误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村留下了一大批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青少年,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支“生力军”。

(四)学校教育不当。

许多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单纯追求升学率,只注意智的传授,忽视德育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缺乏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

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此外,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暴自弃,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这部分学生极易被坏人所勾引,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五)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道德和法制教育滞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道德和法制教育明显欠缺。许多青少年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犯了青少年自身又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罪,更不知道犯的是什么罪。二是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护教育。青少年处事的盲目性和无知性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六)青少年自身特有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容易走向歧途。这些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内在原因。

纵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既不能忽视外部原因,也不能忽视内部原因,要结合内因和外因开展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这是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道。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加大惩腐力度,清除腐败现象,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二是,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建设,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创造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从而消除或限制企图犯罪作案的条件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二)家庭预防

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青少年犯罪的产生与家庭教育不当密切相关,进行家庭教育是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一是要全面教育孩子。二是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三是家庭教育要从青少年具有特殊心理这一点出发,要采取平等沟通的方式,以良师益友的身份进行青少年的思想 行为教育。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预防犯罪的决

定性环节。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第一,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德育(包括预防犯罪教育)放在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第二,应切实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第三,大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推动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法制宣传

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综合所述:青少年犯罪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才能预防、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下载冬冬-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冬冬-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蔡杰楠 (广东警官学院10本侦四)摘要:青少年是指满13周岁而不满20周岁的,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进入身体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如......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绪论 2007年12月,我的邻居小龙因故意杀人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年他刚满18周岁。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广东警官学院11级法学二班 邹锡涛(学号;201***) 摘要:青少年问题始终是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

    浅谈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五篇范文

    浅谈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 论文摘要:青少年犯罪预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

    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们的深深忧虑。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推荐五篇]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摘要:青少年被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青少年违法犯......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精选5篇]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2009年3月,四川省中江县发生一起5岁幼童被杀案。经查,该案系长期在外流浪的许某某(男, 13岁,缀学)、蒋某(男, 13岁,缀学)、彭某某(男, 14岁,在校生)......

    试论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对策

    毕 业论 文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是否后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