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5 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4 号)、《中共GG省委办公厅、GG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试行意见》(G委办〔2005〕31 号)和《中共GG省委办公厅、GG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补充意见》(G委办发电〔2006〕17 号)精神,结合BC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做法和全市实际情况,现就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调整乡镇布局,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区划布局和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3、坚持稳妥有序、确保稳定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重,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乡镇现状,正确审视各方面的承受力,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4、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原则。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规范乡镇事权,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实现乡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切实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乡镇政府工作重点从直接抓具体事务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政策宣传、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上来。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结合农业税及其附加免征后的实际,确定乡镇政府主要职能为落实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加强管理、提供服务,即:宣传、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提高、培育村民委员会自治能力;制定乡镇经济发展规划,营造发展环境,推广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乡村规划、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各类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提供科技信息和社会救济、救助服务,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2、依法界定县、乡事权和职能。进一步明确县(市、区)政府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特别是直接与乡镇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要转变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探索建立与乡镇政府职能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坚决取消各种脱离实际的“升级达标”活动,为乡镇党委、政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为农民办实事、抓服务上来。
(二)调整乡镇布局
1、适度调整乡镇布局。按照省上要求,平原和丘陵地区县(市、区)政府驻地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的管辖人口一般要达到5 万人左右;人口密度500 人左右/平方公里、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乡镇的管辖人口一般要达到3 万人左右;人口密度200 人左右/平方公里、经济欠发达、交通较差的盆周地区(含深丘地区)乡镇的管辖人口一般要达到1 万人左右。我市除阆中市已完成乡镇布局调整工作外,其余县(区)都要参照上述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适度调整。对人口少、面积小、基础设施差、边界相邻、场镇共享、经济实力弱及长期无人流、物流、信息流和集贸市场的乡镇,原则上予以撤并;三区所属的与城区连片的乡镇,可撤销乡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
2、理顺管理体制。县乡之间设置的办事处和片区工委、管委会、督导室等中间层次的机构一律撤销,已经撤销的,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今后一律不得在县与乡镇,乡镇与村之间设置中间机构。
3、适度调整村(社区)建制。各县(市、区)可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社区)、组的优化整合。
(三)重新确定乡镇机构和编制
1、综合设置行政机构。
乡镇内设机构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乡镇综合办事机构原则上不超过3 个: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所)、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管辖人口1 万人左右的乡镇设置综合办事机构2 个: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街道办事处可增设一个社区管理办公室。乡镇人大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日常工作,由党政办或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乡镇一律不设行政执法机构。
2、重新核定乡镇行政编制。
以县(市、区)为单位,在省上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确定乡镇行政编制。原则上每个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基数核定为12 名,在此基础上,管辖人口4 万人以内的部分每2000人增核编制1 名,4 万人至7 万人之间的部分每3000 人增核编制1 名,7 万人至11 万人之间的部分每4000 人增核编制1 名,11 万人以上的部分每5000 人增核编制1 名,最多不超过50 名。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编制在省上核定的乡镇行政编制总额内,按人口规模相近乡镇的行政编制标准从严核定。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在2001 年省委、省政府核定的总量基础上只减不增。乡镇机关要严格按照核定的行政编制定岗定员,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制度,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乡镇机关工勤人员按不超过行政编制10%核定人员控制数,人员实行聘用制,参照《GG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进行管理。
3、重新核定领导职数。
严格按规定配备乡镇领导干部,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乡镇领导职数不能超过7 名,其中正职2 名,副职3 至5 名;1 万人以下的乡镇核定领导职数5 名,其中正职2 名,副职3 名。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乡镇领导班子可实行兼职和交叉任职。其中党委书记可兼任人大主席,人武部部长可兼任副乡镇长,原则上政府班子党员副职可任党委委员。乡镇党委除兼任政府正职的副书记外,只设1 名专职副书记,不设专职副乡级党委委员。
(四)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统一由县级主管部门行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要合理划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实行分类管理。要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实现形式,确保公益性事业投入不减少,其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要促进经营性服务的自我发展能力,实行市场化运作。
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包括:农牧业生产中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作物苗情监测和农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检疫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林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小型水利工程及病害水库的整治;水土保持的预防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机安全检查和事故的预防、报告及处理;组织农机进行抗灾抢险和跨区域农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退休人员社会保险金的发放、管理;制定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发展农村广播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和药具发放。
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可在市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为改革探索经验。暂不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县(市、区),其撤销乡镇的事业单位先整体并入合并后的乡镇。各地要在2003 年市编委审批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核定的编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超编人员要逐步分流,确保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乡镇原则上不再新设事业机构。
(五)搞好人员分流。
乡镇机关公务员通过提前退休、离职退养和调剂交流、下派到村任职等多种途径予以分流。符合《公务员法》规定条件、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提前退休的乡镇公务员,按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工作年限计发退休费。乡镇机关公务员辞去公职的,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 年基本工资的生活补助。工作年限满25 年或男满50 周岁、女满45 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 年的,本人申请,经批准后可实行离职退养,不占行政编制,离职退养期间的待遇按本人基本工资70%至95%的标准发放。离职退养期间计算连续工龄,无违法违纪行为的可按规定调整档案工资。
乡镇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参照《GG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意见》、《GG省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指导意见》(G委办〔2002〕30 号)执行。
三、组织实施
(一)工作步骤。
按照确保稳定、顺利交接、平稳过渡、促进发展的要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1、调查研究阶段。各县(区)对辖区内乡镇的情况要进行全面调查,摸清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做好准备。
2、制定方案阶段。各县(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群众意见、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等因素,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优化方案和乡镇机构改革方案。
3、方案报批阶段。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各县(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由市民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经市政府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含每个乡镇核定的编制数、领导职数等),经县(区)党委、政府审定后,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4、组织实施阶段。各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行政机构设置、领导职数核定、编制重新核定、人员公示落实到岗,在7 月底前完成,为乡镇换届做好准备。
(二)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情况复杂,改革性强,市上成立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
2、分工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监督检查;党委组织部门要做好领导干部的调整配备和安置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全面掌握改革进度,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乡镇机构设置和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人事部门要做好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乡镇布局调整工作和村组合并的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快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公益性事业经费和人员分流经费,切实做好乡镇的清产核资、债权债务划转、化解及财务衔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不流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研究制定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审计部门要做好乡镇资产、债权债务和离任乡镇主要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各涉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全力支持和配合乡镇机构改革。
3、严明纪律。各县(区)乡镇机构改革中,要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不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切实把住人员“进口”。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重新核定后,5 年内不得突破。要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内容,严禁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严禁任何部门以批项目、批资金、评先进等办法干预乡镇机构改革;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和调动干部;要严肃财经纪律,严防转移资金、私分钱物、挥霍浪费和侵吞公有资产;要加强监督,依法依纪从严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
4、确保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涉及各方面利益,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特别是区划调整工作决心要大、方案要细、步子要稳,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要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被撤并乡镇人民政府的债权债务要相应明确转移到新设立的乡镇政府。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坚决防止避免出现影响稳定的事件,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二篇: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南字„2011‟70号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1年11月3日)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发„2011‟8号)及•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华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楚办字„2011‟79号)精神,结合南华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出发点,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臵,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职权法定和权责一致原则,依法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理顺县乡之间的权责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区别不同乡镇类型,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乡镇职能配臵、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坚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
乡镇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现阶段,主要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
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村镇规划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要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要综合分析不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发达、城镇化程度较高,工矿企业较多,以农业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和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等不同类型乡镇的特点,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
县委、县政府将积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增加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对乡镇的考核由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
(二)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
凡规定由县级以上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得转嫁给乡镇政府。应该由县级政府部门完成的行政事务,实行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体制,确需乡镇协助或委托乡镇完成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事权和财权。加强乡镇对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
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内,除教育、卫生外的农、林、水、财政、计划生育、村镇规划、统计、新农合、劳动保障等事业单位,无论原隶属关系和编制类别如何,均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
乡镇国土资源所作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管理体制不作调整,主要负责乡镇国土资源调查、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资源管理的执法巡查工作。
乡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分局)、地税分局为上级机关派驻乡镇的行政机构,不在调整范围。
上级部门派出(驻)乡镇的机构,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乡镇的意见,党群关系仍实行属地管理。
(三)规范党政机构设臵和职责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臵和职责配臵,形成机构设臵统一规范、职责配备科学、人员分工合理、工作运转高效的机关运行新方式。乡镇党政机关综合办公室统一设臵4个,名称不能调整,职责可根据实际进行微调。
1、党政办公室。承担机关日常工作的运转协调,具体履行机关日常党务政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统战、民族宗教、机构编制、文秘、督办、电子政务、保密、财务、国有资产监管、后勤保障等职责,负责乡镇人大、政协、人民武装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2、经济发展办公室。承担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乡镇(村)农村公路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林权管理、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统计、扶贫、移民、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监督、市场监管等职责。其中,经济发展办公室国土资源管理职责主要是:负责组织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审核乡镇和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和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报批。
3、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残联、卫生、食品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责。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护稳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预防处臵等职责。
乡镇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工会、共青团、妇联按有关规定或章程设臵。乡镇不设政协机构,可明确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根据上级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为民服务工作机制,乡镇按服务平台的架构统一设臵“为民服务中心”,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和“窗口式”办公,推行办事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
(四)规范事业单位设臵和职责
坚持政事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打破部门界限,综合设臵乡镇事业单位,集中力量、降低成本、拓宽服务面。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臵6个。
1、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办农业、林业、水务、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性工作。
2、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承办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3、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办文化宣传、广播电视、群众性体育活动及相关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4、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承办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村镇规划、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公用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5、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办人力资源开发、劳动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优抚安臵、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服务性工作。
6、财政所。由县级派驻机构下放乡镇管理并单独设臵,主要承担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惠农政策资金兑付管理、财政资金监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和组织财政收入入库等职责。
乡镇机构综合设臵后,不得再保留原单位名称和印章,不得再以原单位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在改革期间,乡镇机构一律不得加挂其他名称的牌子。乡镇不再设立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鼓励和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五)规范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严格控制人员编制。行政编制按大、中、小乡镇分别核定35、30、25名左右,事业编制按大、中、小乡镇分别不超过65、58、53名核定。各乡镇的编制由县编委在州编委核定我县的总额内具体核定。
改革后,乡镇机关不再配备助理员,实行人员分工责任制。乡镇机关不再核定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编制,原在职在编的后勤服务保障人员要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逐步消化。今后,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可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
严格按规定核定领导职数。核定龙川镇领导职数11名,设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党委副书记名、纪委书记1名、副镇长5名、武装部长1名;核定雨露白族乡领导职数9名,设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乡镇长1名、党委副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人大副主席1名、副乡镇长2名、武装部长1名;核定其余乡镇领导职数各9名,设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乡镇长1名、党委副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副乡镇长3名、武装部长1名。适当扩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要明确1名乡镇领导分管综治维稳工作。
乡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职务按有关规定配备。乡镇不设乡镇长助理。
(六)规范乡镇分类
按照•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楚发„2011‟10号)规定,南华县乡镇按照大、中、小不同类型划分:龙川镇为大镇,沙桥镇、雨露白族乡、五街镇、一街乡为中乡镇,罗武庄乡、红土坡镇、五顶山乡、马街镇、兔街镇为小乡镇。
三、方法步骤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认真调研,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和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
各乡镇要成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州委、州政府批准的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全面安排机构改革工作。及时传达有关改革文件精神,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乡镇干部对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于11月10日前按程序报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经县委、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1月6日至11月15日)
各乡镇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批准的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扎实做好职责调整、机构设臵、编制分配、定岗定员等工作,于11月15日前完成机构组建、职责界定、挂牌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1月16日至12月20日)
各乡镇要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自检自查和评估工作,于2011年12月5日前向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总结报告。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2011年12月10日前对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限期完成改革任务。
四、严格机构编制管理
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州委、州政府确定的机构设臵数额,不得突破。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补充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必须在编制限额内调整,不得在编制外聘用和借调人员。通过自然减员等多种渠道消化超编人员,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长,确保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切实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量。
要强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要采取定编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的方法进行管理,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要严把入口关,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凡进必考,严禁未按公务员考录标准、条件和程序选拔企事业单位人员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工作,优化人员结构,保持乡镇人员队伍稳定,切实解决乡镇人员老化的问题。
五、加强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保证乡镇机构改革平稳进行和乡镇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严肃工作纪律。要严肃政治纪律和机构编制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帮助乡镇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乡镇机构设臵、编制核定和人员安臵等工作,任何部门不得要求乡镇上下对口设臵机构或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职能调整和职责增加的,所需编制在核定的总编制内调整解决。县委、县政府将把乡镇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列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对不按规定设臵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超编制招调人员的,要严肃处理。组织、编制、监察、财政、审计、人社、住建、农业、林业、水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改革的要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做好干部人事、职能划转、资产处臵等工作,妥善安排涉及工作调整和岗位变动的人员。要严明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严格工作程序,严禁私分财物、突击调整人员;要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严禁突击花钱;要强化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第三篇:胶州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中共胶州市委文件
胶发〔2010〕22号
————————— ★ —————————
中共胶州市委
胶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胶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
实施意见
(2010年9月1日)
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胶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青委〔2010〕10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着力解决制约胶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胶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机构,明确和强化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将上级要求与胶州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既与青岛市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又适应胶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的原则。既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改革部署,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稳妥实施。
二、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尽快将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将政府机关承担的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事务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承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更2 加注重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臵突发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强和改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理顺职责关系
进一步明确镇(街道办事处)及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事权关系,合理确定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的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明确和强化责任
把明确和强化责任作为市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不断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等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问题。
(四)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1.组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将市企业发展局有关行政管理职责,市科学技术局承担的信息化管理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局承担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职责及市财贸办公室相关职责整合,划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不再保留事业单位市企业发展局。2.组建市商务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将市财贸办公室商贸流通、畜禽屠宰等有关内贸行政管理职责和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商务局。将市财贸办公室金融相关行政职责划入市服务业发展局。不再保留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市财贸办公室。
3.组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将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时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臵,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担的组织对外劳务输出职责划入市商务局。不再保留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原与市人事局合署的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臵,列入党委机构序列。
4.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与市委宣传部合署,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将市文化局(挂市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牌子)职责和市广播电视局的行政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不再保留市文化局(挂市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牌子)、市广播电视局。
组建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挂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牌子),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原由有关部门承担的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等方面的文化市场行政处罚以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责,依照行政处罚4 法和国务院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相关规定和程序,由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挂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牌子)行使。
原市广播电视局在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划出后,改建为市广播电视台,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5.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门,不再实行垂直管理。
将市卫生局承担的餐饮卫生许可、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从市卫生局划入的人员编制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事业编制进行整合,组建食品药品稽查执法队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机构。
6.将市交通局更名为市交通运输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7.市司法局与市委政法委员会合署,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8.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再与市城乡建设局合署,其职责划入市城乡建设局,市城乡建设局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设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为市城乡建设局(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所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
将人民防空行政职责划入市城乡建设局。
9.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不再作为部门管理机构,其职责划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内设法制办公室,规格为副科级。将外事侨务行政管理职责划入市政府办公室。
10.市粮食局不再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其职责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局(挂市物价局牌子)。市发展和改革局(挂市物价局牌子)内设市粮食办公室,规格为副科级。市粮食局相关事业单位一并划转。
11.市财政局不再加挂市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牌子。12.市畜牧兽医局不再与市农业局合署,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保留的工作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局(挂市物价局牌子),市教育体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
改革后,市政府设臵工作部门24个。
(五)严格控制机构编制
市政府机构调整在省和青岛市规定的机构限额内进行。人员编制不突破上级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评估制度,积极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约束机制。6 新组建和调整变化的部门,按照“人员编制随职能走”的原则,人员编制先随职能划入,计入新部门基数后重新核定。其他部门不增加人员编制。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清理和规范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收归政府部门,切实解决行政职能“体外循环”的问题。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今后不再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三、组织实施
此次机构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编委组织实施,于2010年12月10日前完成。各部门领导班子负责本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抓紧组织做好新设部门“三定”工作,并调整、完善其他部门的“三定”规定,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
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肃各项纪律,做到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附:胶州市人民政府机构设臵表
(此件发至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和驻胶各部门、单位)
主题词:机构管理改革 实施意见
中共胶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9月1日印发
第四篇:乡镇机构改革指导意见
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 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同志在全区“农事村办”工作现场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区“农事村办”现场会精神 进一步深化完善“农事村办”工作的意见》(百发„2009‟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事村办”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到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以百育镇和那满镇作为试点推进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以服务农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基层为保障,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农村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便捷、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服务“三农”的内容更丰富,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明显,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乡镇“五站四所一办一中心”(五站:建设站、文化广播站、水利站、林业站、兽医站;四所:劳动保障所、计生服务所、国土所、财政所;一办:农合办,一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资源,试行“一办三中心”工作模式,合理设置乡镇党政内设机构,建设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事权的关系,提高基层政权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在乡镇管理服务站中确定2-3个服务项目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大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发展环境,构建服务型、高效型政府。
三、工作内容
(一)改革领导机制,试行“党政合一”交叉任职 乡镇党政领导试行“党政合一”的新体制,实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镇党委、人大、政府三家领导班子组成人员职数为10—11人,设置如下:
1.党委书记1名;
2.党委副书记、镇长1名; 3.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1名; 4.党委委员、副镇长1名; 5.党委政法委员、副镇长1名; 6.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1名;
7.党委委员、纪委书记1名; 8.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1名; 9.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名;
10.人大副主席1名,由党外人士担任; 11.副镇长1名,由党外人士担任。
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后,努力使党建工作与政务工作做到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形成“思想共建、目标共立、决策共谋、责任共担”的工作新格局。
主要职能:一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管理好本行政区域内各项行政工作;三是抓好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四是负责制定并实施本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五是监督检查辖区内各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情况,经济职责任务完成情况;六是加强财政管理和村组建设,抓好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七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抓好宏观调控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八是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乡镇机构设置,成立“一办三中心” 统一调整机关内设机构,形成党政综合办公室、农事村办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指导中心和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一办三中心”行政机关模式,“一办三中心”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行使党委、政府职权,统筹安排工作,“一办三中心”主任分别由
党委委员兼任。“一办三中心”编制数作为指导意见,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
1.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
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人员定编10名(其中行政编制7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3名)。
主要职能:负责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各部门、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的落实;组织和指导机关后勤工作。
2.设置农事村办服务中心(加挂人口计生办牌子)。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行政编制9名。
主要职能:负责民政扶贫、社会保障、国土、建设、交通、计生、财政、科教文卫和环保等工作;负责组织和指导“农事村办”服务大厅、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站、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站开展工作;负责督促和指导公益性服务项目“以钱养事”工作。
3.设置产业发展指导中心。
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行政编制7名。
主要职能:负责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水利等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和指导专业组织管理服务站、技术推广管理服务站和质检防控管理服务站开展工作;负责督促和指导公益性服务项目“以钱养事”工作。
4.设置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加挂综治办、610办、维稳办牌子)。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行政编制4名。
主要职能:一是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并结合本乡镇实际,拟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二是排查、受理、分流、调处各类社会矛盾、不稳定因素及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根据本乡镇治安形势,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四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五是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流动人口治安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铁路护路联防等工作;六是检查指导辖区各村屯、各社区、各企事业单位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做好组织考评、兑现奖惩等工作;七是了解掌握本乡镇综治信访维稳基本动态,做好信息情报工作,做好各种数据统计报表上报工作,做好各种文件材料归档立卷等工作;八是办理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整合乡镇站所,建立“以钱养事”管理机制 整合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在“一办三中心”下设9个专业管理服务站,管理服务站人员均为事业编制,各服务站站长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同时,每个乡镇选定2-3个条件比较成熟的公益服务项目推向市场进行改革,切实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以钱养事”机制。
1.“农事村办”服务中心下设镇村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站、宣传文化管理服务站,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站。
(1)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4名。
主要职责:负责国土资源管理、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2)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4名。
主要职责:负责民政、劳动保障、财政补贴、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
(3)宣传文化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3名。主要职责:负责文化、宣传工作。(4)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7名。主要职责: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
2.产业发展指导中心下设技术推广管理服务站、专业组织管理服务站、质检防控管理服务站。
(1)技术推广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7名。
主要职责:负责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的
推广应用和产业布局的规划等工作。
(2)产业组织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4名。
主要职责: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服务工作。(3)质检防控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4名。
主要职责:负责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监管,农产品质量监管,防汛抗旱,汛期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等工作。
3.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下设综治信访维稳管理服务站和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站。
(1)综治信访维稳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4名。
主要职责:一是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收集整理社情民意信访信息,分析研判群众诉求,及时向上反映报告重要信息,依法解决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做好各类社会矛盾的排查、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汇总、上报和归档等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建立健全治安防控长效机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保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四是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开展国家人民防线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五是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增强守法、护法观念;六是办理中心领导、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2)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站
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定事业编制4名。
主要职责:一是负责本乡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二是组织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炸、食品药品卫生、学校、农机、消防、电力、建筑工地、民爆物品、地质灾害等各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整治各行业各领域不安全隐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办理中心领导、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4.推行公益服务项目“以钱养事”新机制。
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根据乡镇的工作实际,推行公益服务项目“以钱养事”新机制,探索“政府承担、财政保障、竞争择优、购买服务、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的“以钱养事”模式,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
(1)明确“以钱养事”服务项目。百育镇确定宣传文化、农业技术推广2个服务为“以钱养事”项目;那满镇确定林业、农业技术推广、内江社区环境卫生3个服务为“以钱养事”项目。
(2)规范“以钱养事”服务项目管理。规范经费管理:“以钱养事”项目经费预算根据我县的财力和服务项目发展需要来确定,经费来源由乡镇政府向县财政申请,资金来源主要是县财政拨款和通过部门向上争取的项目经费,将“以钱养事”项目分为基本服务费和绩效服务费,基本服务费占50%,绩效服务费占50%。在服务经费的支付上由县财政采取国库集中的办法,通过乡镇财政所根据政府对公益性服务合同的考核结果,直达承担服务的单位或个人。规范监督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要求参加公益性服务的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定,并发给相关资格证书,凭证书参加服务项目的竞标;实行公开采购,竞聘上岗,对需要购买劳务来实现的公益性服务项目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签订服务合同,实行竞聘上岗;制定规范的考核方式方法,强化服务监督管理。
(四)探索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行绩效工资管理制 专业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与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
1.试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本原则。
(1)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制订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分配档次;职工工资收入,要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要建立上岗、下岗、试岗、待岗、转岗等管理制度,职工工资收入随岗位的变动而相应变动。
(2)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依据岗位责任,制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岗位考核细则;依据岗位职责和岗位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定期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内部分配方案兑现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实现岗位绩效工资的动态管理。
(3)程序规范,政策透明。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必须经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预审,提请本单位全体人员会议审议通过,报镇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
2.试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主要内容。
(1)制定岗位绩效工资标准。各单位根据岗位评估结果确定岗位绩效工资形式,结合经济效益完成情况、人才市场指导价位、国家政策性调整工资等情况,制定并适时调整岗位绩效工资标准。岗位绩效工资为财政全额拨款,其基本结构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基础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津贴工资,占工资总额的70%,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30%。各个工作岗位的工资标准应适当拉开差距,重点提高关键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资水平,向一线岗位倾斜。
(2)制定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将绩效工资与效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挂钩,预留的绩效工资按县、镇、村三级考核的实绩拨付,形成完善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基本作法:一是每年年初镇政府与各专业服务站员签订岗位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质量要求、工作标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并相应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二是推行每月考核(一月一考)、季度考核(一季一考)、年终考核(一年一考)的三考制度,由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服务站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一月一考主要是对服务站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纪律情况进行考核,并按考核结果按比例发放绩效工资;一季一考主要是针对在每个月考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考核,并视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补发或继续扣留被扣留的绩效工资;一年一考主要是针对每个季考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考核,并视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补发或扣除被扣留的绩效工资(被扣除的绩效工资作为优秀人员的奖励基金),同时进行年终综合考评,评定结果为不合格则作待岗处理。待岗期为一个季度,待岗期间工作由政府另行安排,并只发放基础工资,待岗期满后视情况再与政府签订岗位合同。年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不合格的作退岗处理。“三考”评分试行百分制。镇占考核分值的40%,县主管部门占考核分值的40%,村级占考核分值的20%。考评等次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综合得分在80分(含80分)以上者为合格,综合得分在60分(含60分)以上为基本合格,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合格。月考中评为合格等次的拨付100%绩效工资;评为基本合格等次的拨付50%的绩效工资;评为不合格等次的扣留全部绩效工资。季评中评为合格等次的补发所扣留的绩效工资;评为基本合格等次的补发所扣留绩效工资的50%;评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发所扣
留的绩效工资。年终考评评为合格等次的补发所扣留的绩效工资;评为基本合格等次的补发所扣留绩效工资的50%;评为不合格等次的扣除所扣留的绩效工资并作待岗处理。
3.健全福利制度。
完善并形成切实有效的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管理办法,各种社会保险费的交纳基数仍以档案工资为准。服务站对职工工伤、享受产假、婚丧假、年休假、探亲假等有关的福利待遇,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相应制度,或在岗位合同中明确。
四、人员分流
(一)人员分流实行分级负责制
试点乡镇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本部门的人员分流负责安排和组织实施。组织、人事、财政、编制等部门负责对人员分流安排工作进行指导与协调。
(二)人员分流的途径和措施
1.鼓励分流人员自谋职业或领办创办企业,参与农业开发与商品流通,从事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销售。
2.凡按国家公务员规定,个人申请,组织批准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3.依法对不称职的合同制工作身份的人员终止或解除其劳动关系。
4.凡一时无法安置的待分流人员,统一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逐步完成分流。
五、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成立推进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容传文 县委书记
黄小宁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欧阳可爽 县委副书记
凌祖壮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梁富文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黄卓远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成 员:石 远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黄 勇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安福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主任 周作新 县编委办主任 黄伊凡 县财政局局长
李祥荣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杨序勇 百育镇党委书记 黄忠敏 那满镇党委书记 韦 晓 百育镇人民政府镇长
周明辉 那满镇人民政府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主任由王安福同志兼任。
试点乡镇也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根据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同时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组织、人事、财政、编制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主题词:机构改革 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 通知
中共田阳县委办公室 2009年11月10日印发
(共印180份)
第五篇:xx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XX市乡镇机构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2011年,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总目标,通过改革,乡镇干部的观念悄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乡镇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一、明确职能,规范设置机构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乡镇主要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将乡镇事业站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集中到行政机关承担;将乡镇各事业站所的行政事业性收支集中到财政所,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支。放权还权于乡镇,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理顺县乡职责关系,创新体制和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增强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党政机关统一设置为3个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群众工作站牌子);乡镇事业单位统一综合设置为“5中心2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心、文化事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财政所。
二、整合资源,建立服务体系
乡镇机构改革,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基层资源,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卫生、医疗、人才开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更好的管好用好各种惠农资金,形成了多方位的服务“三农”体系。
一是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农技服务体系,提供农业新技术引进、开发、试验、示范,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以乡镇“文化事务中心”为依托,选配1-2人负责文化服务工作,开展送电影、送节目、送科技图书资料、送文艺辅导下乡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的作用,促进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善。
三是依托乡镇“ 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突出在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提出的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新农保实现全覆盖目标提供了机构编制保障,全市农村实现了应保尽保。
四是依托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积极开展以制度建设、管理规范、技术规程为重点的规范化服务所创建活动,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健全机制,细化职责,强化责任,充分发挥人员和设备的作用,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的新途径,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和查环查孕及健康检查等为民服务方面的职能。
五是依托司法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群众工作站),建立维稳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做好矛盾纠纷调解派出调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稳步推进,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这次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市71个乡镇(街道)共设置乡镇事业机构497个,比改革前精简事业机构437个(其中:乡镇事业机构219个、县派出机构218个)。改革后,优化机构、整合资源,全市乡镇(街道)统一规范设置三个办公室和五中心加两所的行政体制,不仅精简了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整合了人、财、物资源,达到了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乡镇(街道)有限的资源,构建了为“三农”服务的体系,搭建为民服务平台,采取“一站式、窗口式”办公,方便群众办事;构建了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基层农、林、水、畜牧兽医的人、财、物,提高了服务能力;创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平台,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之乡镇机构改革,初步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综合设置机构的目的。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改革中存在着贯彻执行省委8号文件认识不统一、改革不到位不彻底、措施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调整完善,确保乡镇机构改革落到实处,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