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

时间:2019-05-12 05:5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

第一篇: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

追本溯源回晋唐

--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

李维君

为了平衡中国书法发展现状的东西部差距,推动西部书法事业发展的步伐,培养西部书法拔尖人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张海主席倾情全额赞助的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研修班行草书班,于2012年5月14日至6月10日在河南省偃师市张海书法艺术馆举行,我受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的推荐,与来自西部十二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位书界新秀一道参加了为期一月的培训。此培训班可谓领导重视、师资雄厚、规格高超、意义深远,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先生一月内两次来河南参加开班和结业典礼,并做了语重心长的开班讲话和热情洋溢的结业总结,张海主席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结业典礼,并亲自为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寄予大家厚望。分别由洪厚甜、陈海良、陈忠康、于钟华、西中文等在当今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学研究方面处于前沿领域的书家担纲教学,每位老师一周的教学时间,白天晚上都安排课程,时间安排紧凑,课程设置合理,先后开设了颜真卿行书系列、草书系列、二王行草书系列、书法理论、诗词创作等课程,技法讲授与临习示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创方法齐推进,学习实践和文化考察互照应,聆听了各位老师最前沿的书法理论,近距离观看了目前最具创作实力书家的临帖和创作方法,亲身体会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悠远历史。现就诸位老师之书学观点做一归纳总结,将其共性与个性做一梳理,并对中原文化的考察感悟做一陈述。

一、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学习,都要有专业的精神和方法。旅法艺术家熊秉明在他的著作《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提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本此授课的几位老师都是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绩的书家,亲身领悟到书法艺术之深奥。洪厚甜老师讲,但凡历史上有成就的书家,都没有停留在书法的技术层面上,而是对古典法帖精神层面的东西进行理解深化。陈忠康老师也讲,学习书法,不但要有好的态度、好的方法,还要有方方面面的条件,技术层面都是低级的,最后还是靠文化修养,读书不是背几首唐诗宋词,而是读书明理,要有一种人文的理想,三分写字、七分修为。书法艺术的学习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本次授课的四位老师(这里暂不关注西中文老师,因为他是研究书法理论的教授,仅上了两节诗词创作课。),洪厚甜老师早年跟张海主席学习书法,后又先后拜师陈振濂先生和何应辉先生,从事专业的书法学习,陈忠康老师、陈海良老师、于钟华老师都是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高材生,从书法本科一直到书学博士,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陈忠康老师讲,一个成功的书家应该走过一个什么样的路呢?每个人一定要有一种专业的精神,一定要有一种学术的精神,取法乎高,得乎其中,写字不一定要太聪明的人,写字的人要“笨一点”,要下死功夫,写到一定程度要跟古人比,真爱好是一天离不开书法,满脑子都是书法,晚上做梦也是书法。学习书法既快乐又痛苦,好像时刻有个茧子把自己缚住,起初阶段随便写一下会很舒服,进入专业阶段后就会很痛苦。陈海良老师讲,学习书法一定要有研究性质的学习,他本人是唯技法派,一定要技术领先,技术不仅仅是笔法,还有墨法、章法等,书法艺术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练、练、练,不是职业的是练不好的。洪厚甜老师讲,学习书法的人要善于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追问,谁为我们推开下一个窗户,基本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拜师,要找名师,即明师,明明白白的老师,时刻清醒,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二是交游,不断扩展你交往的圈子,提高你交往的层次,最好是跨界交流,了解不同艺术领域的审美趋向,自学就等于自杀,跟大师学才能成功。其实讲的也是专业化的学习。我们目前许多书法研习者仅仅是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平均每天研习书法的时间还不到两小时,这怎么能与人家专业学习者比呢?

二、临帖入古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的准度和深度决定书法学习的高度。临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临帖的认识、临帖的方法、临帖的深度、临帖的目的、临帖的作用等,好多人是一头雾水。这次培训班的老师都非常强调临帖的重要性,不但用大量时间讲授临帖的方法,还给大家亲自示范。虽然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乏兰亭奖得主、多次入展国展的作者,但在老师眼里,大家都还没过临帖这一关。洪老师说,书法学习的第一个核心是对经典的研究,对古人优秀范本的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洪老师认为,线和线的空间关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内容。所以洪老师讲,临帖的时候,眼睛里是没有汉字的,只有毛笔的线条、力量感的表达,临帖的心理状况是从字帖到纸的过程,什么样的临帖让我们得到的信息量最大呢?人的参与,要用我们的眼光去感悟古人写字的心理状态、方法、思维方式等。临摹要解决两个方面,追问六个问题,一是怎么起笔、行笔、收笔,二是在哪里起笔、行笔、收笔,只要一行笔就决定了线条的空间存在,临帖不是简单的对形态的模仿,要追寻跟古人最接近的书写状态。陈忠康老师直接说,学习书法最好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唐人,把自己的思维、心境调整到跟古人相同,包括价值观。他说,临地像、临地准是最高标准,意临是骗人的,辩证的说每个人都是意临,不可能是复印机。往往自己以为很像的时候,其实还是有许多差距,人的眼睛的观察是有些盲点的,并且手部神经能否跟上,肌肉也是有记忆的,不经过强化训练是不会有记忆的,晋唐的书法是需要很缜密的运动。陈海良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毕业的,也是学院派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手,他说,但凡在书界走出来的人都是临帖能力非常强的人,意临那是胡扯。于钟华老师是陈振濂先生的高足,曾作陈先生秘书十余年,更注重临帖,他曾创立魔鬼训练营书法培训班,专门解决临帖的问题。

至于怎样去临帖,几位老师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笔一划的对照临,先求其形,后求其神。训练的方式一改我们通常的通临、抄帖的习惯,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反复强化训练,积少成多。只有把每个字的问题解决了,方可通临、背临。忠康老师在当今有着“复制古人”的美誉,他对临帖的要求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连一个小牵丝都不放过,他认为临帖的准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书家高度的唯一标准,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书家都是非常精准的吸收了前人的笔法之后才做出改造的。他说,好多人把字帖临到一定程度就深入不下去了,造成了视觉疲劳,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我们要对每个字帖常学常新,要克服不断换帖的毛病。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训练一双纯正之眼,大家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纯,写的字看不出来出处,要做到无一笔无来处,肢解式的临摹很重要,大幅度地一遍一遍的抄写是没有用的。他认为,涂涂改改是个很好的习惯,着魔每一个点画,要看你来电的字,每天都要在新鲜的感觉状态下去写字,不妨可以死记硬背一点,每天消化一点,书法最怕被动临摹,每天练习一个小时是永远练不出来的,最低极限是每天四小时以上,生活刻板的人也练不出字来,要有性情,人最兴奋的时候创作的灵感就来了,有感觉的状态下写字就是记忆,人的记忆是需要唤醒的,先写正一点的字,再写草一点的字,可先做局部练习,再做总体练习,不能通篇临,不能抄帖,每天坚持,一俩月下来肯定有大的突破。要老老实实的方法,不要花拳绣腿,学点流行趣味,不要信笔乱写,要下笔有由,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不足,爱面子和虚荣是最大的障碍,要自我反思,要虚怀若谷。现在好多人的大趣味都基本一致,就是钢笔字的毛笔化,抱住一个古人一直走下去,就是名家。厚甜老师给我们训练颜真卿《祭侄稿》时用了一种方法,大家感觉很有效果。他选择了字帖里最能代表颜氏行书特点的两行字,要求我们做三个练习,一是弱化练习,要求大家用比较平和的笔调把这两行字临习二十遍,弱化颜体的特点,但必须是《祭侄稿》的笔调;二是做一个强化练习,把颜氏行书的特点夸张,比如颜氏行书的线条张力、墨色变化、篆籀笔法等特点进行夸大处理,练习二十遍,体验颜氏行书的特点;三是按原帖原汁原味的临习二十遍,三个练习做完,选出每一次最好的一张,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强化训练对把握《祭侄稿》的特点有很有效的作用。忠康老师也讲,临帖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先把部分自己不会的笔画练习上百次,先注意一个问题,为什么学院派解决问题快,就是反复解决问题,重复练习,这就是方法,这就是捷径。临摹不准是观察力有障碍,好多人只盯着墨的东西,中国人讲计白当黑,要注意字的轴线、外接圆、外廓线、边廓线、字外空间、字内空间等。

关于临帖的作用,几位老师都讲,临摹是为了创作,忠康老师认为,临帖临的好,但没有记忆,没有背下来是很悲哀的事情,从临摹到创作,应该是从创作到临摹,临摹是为了创作,这才是真正书法的标准。他还提倡大家背一本《晋唐二王书系字典》,深刻记忆每个字的字形,便于创作之用。沙孟海先生曾讲,临摹就是存钱,创作就象花钱。

三、晋唐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源,只有追本溯源才能找到自己学习书法的门径。印宗秦汉,书归晋唐,这次培训真正理解了晋唐书法乃中国书法之源,几位老师的观点如出一辙,就连崇尚碑学的洪厚甜老师也认为:要认识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核心地位,“二王”是中国书法成熟的表现,“大王”就是被汉魏文化熏染出来的书家,他 “书圣”地位的高度,可以支撑中国书法的所有领域,任何游离于这个集体之外的人都会被中国书法所淘汰。忠康老师、于钟华老师都讲了关于书法正本清源的问题,他们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但人文领域的学科不一定就是越往后越发达,而有些学科反而越是发展越衰微,比如思想史,多少年来人们没有超越老子、孔子。书法艺术更是表现明显,篆书没人写过秦代,隶书没人写过汉代,楷书没人写过唐人,草书谁能超过张芝、张旭、怀素,行书更是没人超过“二王”,所以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一部人们不断追根溯源的历史,好像历史的车轮向回转。海良老师也讲,宋元以来,古法尽失。清代的华琳曾讲,唐后无书,几位老师都认为,我们不能超越晋唐,还不如我们回到晋唐。如果我们真正了解晋唐文化,掌握了晋唐笔法,从晋唐哪一家入手都是正道,吃透一家后研习宋元以来的任何一家就会驾轻就熟,现在有些人直接研习宋元以来书家,就是取法乎下,路子不正,毛病百出。陆俨少曾讲,学艺术的第一口奶很重要。忠康老师一再强调,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它的共性和个性,我们要先求共性再求个性,学晋唐的字不会有毛病,它包括书法艺术最核心的技法。不能学疯子写的字,也不能学寒酸字。说的就是不能临习明清以来有些书家的字,可以去欣赏,但不能做为初学范本。

四、书法艺术必须技术性与文化性并重,最高境界是综合文化学养的情感表达。书法的技术性和文化性是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去年龙开胜先生在《书法报》发表的文章《书法是文化的更是技术的》一文引起一时热论,从当下的一些展览来看,好像书法是纯技术的技法、设计比赛,看不出什么文化元素,但书法艺术的本真是它的文化性,几位老师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书法艺术文化性和性情表达的根本特性。厚甜老师说,玩书法玩的是高贵的文化,高贵的人才能玩高贵的文化,练书法就是炼人生,修炼技术的同时要修炼人,要有敬畏之心,从点滴开始,注重修为,把自己的生命状态调整到一个高境界。忠康老师也讲,练字过程就是人生改变的过程,中国书法讲究的是艺术为人生服务,做人做到什么层次,字就写到什么层次。每一个练习书法的人都要练就读书的习惯和能力,会读书的人不一定成为书法家,不会读书的人绝对成不了书法家,最多是个写字匠,读书去俗。于钟华老师几乎每节课都要举例阐述做人与学书的关系,他用十几年来作陈振濂老师的弟子、秘书的亲身体验,讲述做人、做学问、练书法的关系,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时代,有的人入了几次展、获了几次奖就飘飘然了,出名的早,说明危险期提前到来了。忠康、海良老师也多次讲,在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使自己静下来。他们几位都认为,书法创作离不开人的参与,也就是情感的参与,海良老师讲授草书,更注重创作中情感的宣泄,人生坠地,便为情使,大草书一直要宣泄情感,他认为书法比的不是技术,而是想象力,一幅好的作品体现的是你的人格,如其学、如其人。没有精准的技术,不能准确的表达书家的情感,但只有技术,没有文化仅仅是个写字匠而已。

我要特别阐述的是于钟华博士对晋唐古法研究成果的讲述,使各位学员眼前一亮,他认为,自唐以后,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追寻古法的历史,宋元以来,古法尽失,那么,真正的古法是什么呢?人们都在追寻,曾今出现了米芾、赵孟睢⒍洳⑼躅臁捉兜缺冉辖咏跏媳史ǖ氖榧遥嵌济挥械玫秸嬲慕乒欧āS诶鲜θ衔票史ㄊ鞘榧以诙院鹤稚竺廊鲜兜幕∩希浞址⒒尤说闹竿笤硕δ芎兔试硕媛傻淖匀皇樾矗擞孟执队凹际踅岸王”系列法帖进行放大分析,并用束毫、铺毫、正锋、侧锋等方法给大家做了示范,运用这种方法临习王氏系列行草书,大家都感到的确容易上手,但有的学员认为这样写出来的线条虽然比较灵动、可比较单薄,是不是真的晋唐笔法还有待商榷。钟华老师是书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对古文字学颇有研究,他用哲学的思维解析古典书法,寻找晋唐古法颇有新意,尤其是他总结出的晋唐古法的许多结字、布白、章法的特点,形象生动,便于理解记忆,比如他总结的字形结构中的射孔玲珑、如川之泓、一脉相承等;他从文字学的角度探测书法艺术的本源,也很有见地,颇具启发意义。可每一种新思想的出现总会引起诸多的讨论、甚至反驳,但真理越辩越明,我们期待书法艺术的研习呈现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每周末是外出考察,培训班的负责老师张国朝先生是张海主席的秘书,熟谙书艺之道,设计安排的参观路线可谓用心良苦、每个景点都与书法艺术有暗合之处,我们先后参观了洛阳博物馆、王铎故里、中国文字博物馆、古殷墟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洛(黄河、洛河)交汇处、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发源地等文化景点,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悠远深邃的书艺之道契合在一片片甲骨之上,蕴涵在一件件钟鼎之中,王铎董其昌的件件真迹散发着历史的幽香,使我们留连忘返。在国朝老师的家乡陈家沟的考察,大家印象颇深,在观看难得一见的陈氏太极传人表演的太极拳时,国朝老师一再强调太极拳与书法有好多的契合境界,通过观察其刚柔相济、连贯柔美的拳术,真是与书法艺术的运笔有天然的契合。尤其是太极园里修建的三道石门上面书写的三幅对联,表达的是练习太极的三境界,但它是与书法研习的三个层次完全相通,一曰招熟,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二曰懂劲,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三曰神明,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成妙手。这难道不是书法临习的三个境界吗?首先要懂技法,技法要熟练,其次是要把线条写出力感,最后是达到神韵流畅、表情达意之境界。好多学员都悟到了这种神妙,纷纷拍照记录。

偃师的一月是难忘的一月,偃师的一月是快乐并痛苦着的一月,快乐的是遨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聆听着顶级专家的讲授、如久旱逢甘霖、似醍醐之灌顶,感悟着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享受着其中无尽的乐趣;痛苦的是悟对古代贤哲,面对当今高人,顿觉自己知识之匮乏、书艺之浅薄,书法艺术之高深莫测,无法登其堂奥,听诸师之讲授,才摸得半点门径,时有书艺之难,难于上青天之叹,急躁漂浮之心如影随形。又扪心自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幸找到习书之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终会渐入佳境。

第二篇:“国培计划”研修班随感

“国培计划”研修班随感

这些天,听了“‘国培计划’(2010)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一些课,颇有些收获。既是国培计划,邀请的自然便是学术界的一些专家,既有从事理论研究的大学教授,亦有执教一线的中学名师,有我熟识的,亦有百闻却不曾得一见的。当然这些名头上的东西大可忽略,重要的是从他们中我能汲取到多少营养。

其中一堂课是由湖南省特级教师欧阳昱北老师讲授的,课题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一点思考”。对于欧阳老师,我是有些了解的,听过他的一些课,也曾在他们学校所办的网络作文平台上有过几次交流,印象很是深刻。应邀来研修班的那天,他坐在讲台上,身着一件较为朴素的灰色呢子西服,标志性的浓密的胡子很整齐,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充满了自信。他的名声是如雷贯耳的,他的声音却也是如雷灌耳的,显示了他的扎实的功底和充足的底气。欧阳老师浓眉大眼,很是有些大侠的风范,但授课时却很有传统文人的味道,他一时激动振臂疾呼,一时又会情绪低落感慨万千乃至于黯然神伤。台下聆听讲学的高中骨干教师们,也被欧阳老师的情绪深深感染,大多数时候能会然于心。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欧阳老师在这其中为我们植入了一串值得深省的问题:多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到底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什么?何以母语教育的地位江河日下?何以我们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低?对于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更需要有所担当。

研修班的课大多是富含营养的,专家们的讲授是富有感染力的,这里不一而足。记得有一次在课间的时候,我同负责拍摄研修班课堂实录的师傅闲谈了一会,这位师傅是学校周边一家照相馆的老板,与我有些面善,大约是几年前我做校园记者时在几次大型会议的会场有过邂逅,但大抵只是点头示意罢了。和他闲谈却超出了我的意料,他谈及到一些关于如何对待不同学术观点的问题,对于课堂上偶尔出现的一些师生之间的激烈争执,他竟至用了“师生角色转换”这个概念,这让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足已让我见识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人的熏陶作用,即使外行也能窥得其中门道。

外行尚且如此,况我辈乎。曾经站在中学语文教育一线,而今抛开工作来读研也已两月有余,相较于初来乍到时的一头雾水,经历两个月的耳濡目染,让我这个曾只看得学术热闹的门外汉也开始伸出学术的触角,试图与这些先行者们的触角进行一些试探性的碰撞。可是,学术对于人的思想就如水对纸张一样,渗透力是惊人的,一旦接触了,我们便会贪婪地吸附着这源源不断的给养。如果学术是一口深井,我愿沉浸其中。

说句颇有些自以为是的话,发觉自己也开始有些思想了,尽管还只是些星星之火,言燎原之势尚且为时过早,但已是令我兴奋了许久。

知识的海洋何其广博,学术的殿堂何其高大,这一切足让初出茅庐者惶惶然。但有了目标便有了道,我们当以“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探究学术的真谛,以勤为径攀登学术的高峰,以苦作舟到达学术的彼岸。

第三篇:清华美院第六期全国中学美术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随感

走 进 清 华

清华美院第六期全国中学美术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随感

中山区桃源小学高鑫

清华,在普通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心底从来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不曾想有朝一日我也能够踏入清华的大门,这都得益于中山区委区政府在清华美院建立了中山区美术教师培训基地,于是我有幸跟随我区的美术教研员以及6位高中美术老师,开始了寻梦清华之旅。

在大连机场即将启程

于是,恨不得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统统印刻在心底,留为日后慢慢咀嚼,消化,吸收。清华的近一个月,虽没有大彻大悟,也没出什么惊人力作,但重温课堂的点点滴滴却使我有所感悟。

清华印象一:触摸经典、回味历史

走进清华大学的一瞬间,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道路两旁古树林立,一条人工渠宛然流动,三三两两的学生有说有笑,大学校园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校园里不久,就看到了那个经常出现在杂志、电视中的著名的“清华园”校门,这里有很多的游客都在驻足拍照留念,它已经成为清华的标志。

清华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熟悉了校园,清华给人的感觉既古老又新潮,一个个名人雕像、一座座经典的建筑,一排排的参天古树„„仿佛都在述说的古老的故事,在这里有多少名人思想在传播,有多少学问在传承,站在水木清华的亭台中,望着远处朱自清像,你的脑海里全是荷塘月色„„随处都是历史的经典。

清华印象二:严谨的治学态度

走进清华的第二天,学院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学典礼,紧接着由班主任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美院的各个实验室,在每个实验室中都有一些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研究、工作着,一件件作品凝聚着师生的智慧火花,心中在暗自思量:难道这

就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天路吗?

当天下午,我们就开始了正式上课,此次研修班主要针对初高中教师的专业

技能进行培训,开设了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课程,迎接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蒋智南教授,他主要教授我们素描、速写课程。他的教学风格非常独特,既严肃又幽默,教授的开场白讲的不是讲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拿出他女儿六岁时的写生作品让我们看,随即表达了他的观点:画画最重要的是“眼睛”,孩子的眼睛看事物有意思,而大人的眼睛经过训练看不到有意思的事,一幅好的作品不在于画的像不像,而是看它是否有个性、有创意,他总提示我们像孩子那样去观察,像大师那样去画画;要画有趣的画,要有趣的去画画;当视作画如生命时,作品自然会生动,当作品是从内心流出时,作品才会流入读者的心中„„。

在蒋智南的工作室

第二位接触到的是色彩课的陈晓林老师,总是用心准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每次,他都给我们带来相关的视觉资料,让我们感受着色彩的魅力,也使我第一次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带给每个人的是对色彩的理解,大家从一开始的中规中矩,慢慢开始向独特和个性化发展,开始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融入在绘画中。

教授人体素描课程的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女教授——孙玉敏。短短的三天课

程,她用行动带领我们用激情作画,她那大大的速写本总不离手,下课之余,5、6分钟的线描速写,总引得我们围观、模仿。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也疯狂的画,大胆的画。而且,每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她都会把大家的画展示出来,逐一点评,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由衷的钦佩。

人体色彩课程是郑艺教授。我们亲切地称他大力水手、绿巨人,因为他长的就是那样有特点。他的写实画风与精细刻画的能力让我们无不惊叹!他的外表与内心是截然不同的,每次向他请教他都非常有耐心的指出你的画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语言不多,句句点中要害,有时还会画上两笔,让人一下豁然开朗。

郑艺教授在指导学员

张歌明,我们的设计课导师:

他的观点是:复杂一点比简单一点好。他从素描谈起,意思是说如果要把素

描搞懂,必须要做深入地研究,不能将问题简单化。他为讲座作了好多课件,课前还娴熟的在黑板上画了好多草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老师的话很受听,他讲得很明白,是因为他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反思我们做研究,更需要这种深厚的理论作支撑,否则任何研究都是深入不进去,讲也讲不通的。

在这里不能不提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孙伦老师。是一位62岁的退休老教师,人称金牌班主任。每届学生,她都能在几天内准确的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来自哪里,什么单位。每天的课程安排,教师的调整,她都给我们作详细地安排和介绍。休息之余,和我们聊些北京的文化,谈到专业,她便给我们推荐相关的老师,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带我们参观他们的工作室,同时她对我们也是很严格的,每天学员的出缺勤是她头等大事,每个人的冷暖她都记在心上。她是一个导师,一个长辈,但更是一个朋友,一个对工作及其负责的优秀服务人员,在最后一天的告别宴上,她和每个同学告别,一行行的热泪从师生的脸上滑过。

清华老师们独有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诚恳的服

务意识,同样给我一种震撼。这些天接触到的是全国顶尖的导师,相处的时间虽

然仅有短短的几天,但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做学问的高度,做研究的深度,做人的精度,做服务的细度,将会使我受益终身。

清华印象三:浓厚的文化氛围

北京是个文化宝地,可以说讲座遍地开花,展览随处可见,清华离北大只有骑自行车10分钟的路,各界名人云集,尤其使我记忆犹新、流连忘返的是讲座与展览的含金量。

来到清华的第二天就有幸听了喻红教授《通往艺术的天梯》的讲座,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才女,在美院附中学习时就已经非常出众了,大学一年级时画的《大卫》成为中央美院的收藏之作,如今她是中央美院的教授,也是一位有思想、笔耕不断的勤奋画家,在她的讲座中我们也体会到要想做到成功,就必须要付出努力,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

喻红在做报告

5月16日非同寻常的一天,因为在这天,我实实在在的认识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一位集国学、美学、哲学于一身的艺术家、教育家、演说家李燕——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的儿子。

初见李燕老师,只感到他是一位比较魁梧的健壮老人,但当他一开口讲话,便觉有些不同了。满头白发、声如洪钟,一场讲座连续进行了3个小时侃侃而谈,他一直站着讲的,中间也没有休息,用李燕老师的话说他是“一不做(坐)二不休”,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极具艺术性,全场或鸦雀无声,或笑声一片,亦或掌声雷动。

听李燕老师讲座,象听一个学识渊博的老人亲切的聊天,象一个研究文学的老者在讲述关于中国文学的故事,象一个艺术家在谈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象在听侯宝林老先生说相声,„„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

李燕老先生在做报告

在北京,据说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精彩。我们听到的彭锋、邱振中、杨飞云、徐冰,都是艺术届的名人,应该说只是凤毛麟角,但足以让我们叹为观止。

不仅是讲座多,展览也同样,中国美术馆的“透纳水彩画展”“靳尚谊捐赠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展”央美的学生画展、美院的访问学者画展、哥伦比亚大学的版画展等等,如此近距离的观赏国内外大师的作品,确实是大饱眼福,只可惜,时间太短,只可惜,要学的东西太多,只可惜,多少年我们才幸运的得到这样一次机会!

感悟:

1、开阔视野(ppt)

通过听讲座、看展览,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多么浅薄!就像个刚出生的小婴儿,一下子睁开眼睛看世界,原来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与精彩!对艺术的理解无论是从感性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大提升。

与教授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谈艺术,还谈人生。不仅教知识,还教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看待未来。这是感受最深刻的,跟他们不仅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做人。

参观798展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又彻底的冲击你的视野和思维,颠覆了从前你所理解的艺术,深刻地感受到艺术是如此的多元化,同时又为大众对艺术的宽容所感动!

2、自我反思

所学的课程虽然与我的实际教学相距甚远,但对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绝佳的机会,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专业知识融汇在教学中。在专业课上我得到了老师、同学的悉心指导,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短短的一个月不能使绘画的技能有大的飞跃,但却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持之以恒的加强自己的专业训练,不断的提高自己。

经验:

听说我区将不断给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通过这次外出学习,总结以下两点,给即将要培训的老师们一些经验之谈(ppt)

1、做个有“心”人——准备工作要做好

对于上高等院校学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技术准备。当你有机会深造的同时,你要考虑你自己是否具备这种学习的资格。所以,作为专业老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但也不要胆怯,我在去之前着实经过了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怕自己的水平太低让人笑话,在来自全国的92名学员中我是唯一一名来自小学一线的美术教师,刚开始的第一周的学习的确让我压力很大身心俱疲,但慢慢的我把心态调整过来,逐步的融入到了后面的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毕竟我们是提高自己,而不是和谁去比!

2、记录的工作要做好

①学习期间,做好相应的记录准备,其中包括摄影、摄像等,这为回来之后做学习总结、介绍经验之用。

②及时做好每天的记录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好多感动你、激发你的片断记录下来,隔一段时间再观看又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个人思想的认识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陶令不知何处去,清华园里好读书”,在清华美院的这段日子让我有些恋恋不舍,短短的一个月仿佛回到了最初的学生时代,学习生活虽然紧张但却过得无比的充实,在这里得到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思想认识的飞跃,文化浸润的享受,无疑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辉煌难忘的一段记忆,这样的经历值得我一生去珍藏。

第四篇:书法学习随感

书法学习随感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左立宁

书法学习非常不易,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书法,到头来收效甚微。学习书法,首先要学的内容非常多,其次,要由合适恰当的学习方法,下面就我学习书法谈谈学习体会。

学习书法技能的方法

任何知识的学习,要想学习的很精到都是不容易的,要想学精,只有先博学,通才,才能专一体。

学习书法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要尚法。古今有很多书法理论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好话针对的人不同,效果也不同。就“继承与创新”问题,我认为首先是继承。继承的最好办法是临摹,临摹要临象,如果不力求形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临象,你干吗还要费力要临摹呢?另一种说法是,临摹到可以乱真,也还是别人的,这样会成为别人的“书奴”,所以要创新。如果要想让你的字面目全非跟别人都不一样,那其实太容易了,只要你会写字,你写出的字肯定和别人不一样。其实,作为当代许多书家,更多是临得不像,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你临得太像,而且当你临得熟练后,就会产生自己的风格。有人担心临摹会抹杀自己的个性。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学王羲之,而历史上至今也没有出现第二个王羲之。历史上找不到两个人的字完全一样的,包括二王父子。

临池并非一径,殊途而同归是必然的,只要尚法,经过努力,会从一个“必然王国”过渡到一个“自由王国”的。古今书家的本领很

大,你把它“偷”来的。别怕“偷”别人的本领不坐牢。学别人的本领,把别人的能力变成自己的能力。当然“偷”的方法还是老生常谈的“临摹”。当王羲之、欧阳询等书法家的字你都能通过自己的手表现来,这时你的手积累了多位书家的本领,那时你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孬的。心里有个数,“好”的吸收,孬的摈弃。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换帖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换帖应当换与自己自的风格、特点相近或自己喜欢的字帖进行临写,理由是这样容易理解掌握其神韵。我认为换帖时,应写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甚至并不喜欢的字帖。这是要选自己缺少的东西加进来。否则换了几本字帖,得到的“东西”甚微,也许自己临帖前就已经得到了。这样只会事半功倍。

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

学书法要修炼字内功

字内功包括读书、作诗,读书主要是读文字学,古典文学,现代汉语等等和书法相关的书籍,还可以学习西方美学,让自己的胸怀能容纳宇宙。学习书法一定要多读书,如果你要临欧阳询的《九成宫》,你首先要了解《九成宫》的背景和内容,因而必须懂文字学,古典文学,这样你才能更好理解,才能把它临得更像。

学书法还要修炼字外功

字外功主要包括中国古典戏曲,中国象棋,中国古典音乐,中国武术,琴,绘画跟传统有关的艺术都属于字外功。以及阅世能力也属

于字外功。学书法除了要修炼字内功外,还要学习字外功,尤其像绘画,京剧等对书法都很有益处。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形式为表现素材,通过书写的笔迹来抒发情感的艺术。我是这样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因此,书法艺术有三个重要的组成:

一是书法的形式之美。古人千百年来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汉字笔划、线条、结构、章法布局的符合人的审美心理的规律。这是空间的艺术。

二是书法的情感之美。书者内心中的喜怒哀乐,随着笔触下富有美感的线条自然流露,或疾或徐,或润或燥,全源自心灵,打动读者,引起心灵共鸣。因而这也是时间的艺术。没有情感的书写,写不出杰出的作品。以情感推动笔墨,仍是书法艺术打动人的力量所在。

三是书法蕴含的文化之美。人们学习前人优秀书法作品,形成自己的书法习惯和风格,即便推陈出新,仍带有前人书法的影子。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传承。这种传承的痕迹是书法蕴含的文化气息重要内容。而书者的修养、学识、气度,也在书写中得以展现。这是书法蕴含的文化之美。

那么,现代书法应该如何审美?

现代书法仍然还有形式之美,有文化意蕴之美,有情感演绎之美,有时代审美观念对作品重新发现之美。

对于学书者而言,书法之形态美,形态美中蕴含的文化气息,仍能让书家如痴如醉,让有书法修养的读者赏心悦目。现代书家更像一名站在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他用自己多年勤学苦练的舞蹈功底,以他优美的舞姿,演绎着一段情感,一段空间与时间交会的动人艺术。

没有人再能写出超越书法史上的巅峰作品了,但他可以写出自己个人的巅峰之作,甚至写出当代的巅峰之作。

第五篇:半工半读励志班—工作随感

半工半读励志班—学生随感

半工半读励志班学生金桓宇

当北大资源学院的校车缓缓驶出校门,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人生中一段新的旅程;大家或新奇或忐忑,一路上车厢里回荡着的是我们年少时无忧无虑的歌声。

校车停靠在公司宿舍的门口时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像是往常一样享受着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帮助,可当宿舍门被韩老师轻轻掩上的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接下来的日子有很多需要我独自去面对。

很有幸第一份工作可以被星震同源这家公司录取,更有幸的是可以被分配到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在办理入职手续的这些天里,我们奔波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一点点去熟悉去适应,去感受这个真实的社会。短暂的日子里,我们学习着该如何与别人相处又该如何处理问题。当问题一次次出现时,总会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当一次次碰壁时,又总能感受到身边同学和前辈们的体贴和关心。而当这一切默默地支持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地知道什么是“谨言慎行”什么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原来,知识和修养真的是需要社会这个大平台来实践的。所谓“如切如磋”的人格磨砺,应该说的就是这样历练吧!在后来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开始接受来来回回的颠簸和反反复复的重新开始;也开始知道了该如何考虑别人的感受如何对自己负起责任···感觉这个陌生的环境开始变得真实和有趣。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许多老师给我们讲述她们的“北漂”经历。在当时,我们更多的是好奇和向往,总感觉这样的生活和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挑战。像歌里唱着的一样,拥有自己在怒放的生命。回忆起来,这段时间的欢笑和泪水、收获与经验,不也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部励志剧吗?我们当初选择了北资选择了这种方式,不如就换一种享受的心态,去成长去面对去把青春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想到这里,感谢这份奇妙的经历,感恩每一位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北大资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希望明天会更精彩!【北大资源学院半工半读励志班火热招生中!】

半工半读励志班学生金桓宇随感

下载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修班行草书班学习随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华美院第六期全国中学美术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随感(精选五篇)

    走 进 清 华 清华美院第六期全国中学美术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随感 中山区桃源小学高鑫 清华,在普通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心底从来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不曾想有朝一日我也能够踏入......

    昆山学习考察随感

    昆山学习考察随感(一) 宣传广告不花钱还能创收都说昆山人会宣传,可他还能生财,既达到宣传目的又能从中得益,一举两得。沪宁高速路两旁大大小小的广告招牌,很醒目地吸引着过往车......

    学习随感作文(5篇)

    学习随感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

    坚持就是胜利 ——普通话学习随感

    原文:http://blog.edudown.net/user070808/3028/archives/2008/200882353628.html放暑假前,学校统计参加普通话测试(补考)的名单,同事石老师由衷地对我说:“谢谢你,如果那时不和你......

    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更新学习观念 树立终生学习理念—研修班学习心得(2014年9月20日) 9月14日—9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的**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名师讲授、实地调研的学习方式,使我获益良深......

    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老师,你今天幸福了吗? ——听程斯辉教授的课后有感 有幸参加了2015年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小学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到武汉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期间听了六个名师的课,其......

    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这次校长、主任研修班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聆听着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导和教授讲解,通过自己......

    研修班学习总结[本站推荐]

    提升思想历练本领学以致用狠抓落实第五期千名员工大培训机械队长学习班体会今年在“十二五”发展的首要之年,常主席、总裁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设计规划了青岛港2011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