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乡镇干部思想状况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光辉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积极探索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伟大工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乡镇基层工作一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工作、生活中也就相关问题与许多领导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而对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进而对乡镇干部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做出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信访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毕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常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第三,从“物”方面向乡镇倾斜。针对乡镇困难、艰苦的实际,在住房条件、办公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对乡镇提出改善办公条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资金时应优先考虑。在干部职务消费等政策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干部级别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体现出对乡镇干部的关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和顾虑。对乡镇干部来说,除了精神上的关心外,更需要有物质上关心。这是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一些困难和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和化解。但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压力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热情和高度积极性。我们不能等,要通过乡镇自身的努力,通过上级的加强领导和管理,通过各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乡镇干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所激发出来的昂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力量。
第二篇:关于当前乡镇干部思想状况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光辉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积极探索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伟大工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乡镇基层工作一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工作、生活中也就相关问题与许多领导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而对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进而对乡镇干部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做出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孝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信访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
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
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劝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
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
第三篇:当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铁路改革创新不断,而每一次改革都会对职工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所以加快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培养企业人才,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掌握了解职工思想状况,我对车站职工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入调查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倾听基层职工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状况的意见,以及当前职工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职工的思想状况通过调查,从总体上看,车站职工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并呈现出一下特征:
1、职工主流的思想认识、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职工把追求事业成功和有益于企业、社会作为人生目标,部分职工认为要取得个人成功,光靠个人实力是不行的。需要一个团队的良好合作方能实现。同时还能体现出党组织号召力较强,党的思想教育结果较为显著。
2、职工对铁路改革、服务、经营和目前的金融危机等有关问题比较关注。职工对企业所面临的改革表现出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这一点可以从昌九高铁的运行开通可以看出,这期间的焦点从高铁的安全舒适到性能票价,证明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较强,参与单位管理和经营的主人翁意识较强,并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职工普遍重视个人职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内外竞争的加剧,部分职工认为自己“知识能力不够”的危机
意思强烈,但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方向不明确。对于这部分职工所表现的愿望与行动,工会及党组织应加以引导、支持,并使之发展成为企业的人才库,这样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和创新能力。
4、存在自卑心理。部分职工学历、技术素质等相对落后,对工作有一定压力,怕工作难能胜任。一旦下岗,妻子儿女生活无着落。这无形给部分职工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并产生自卑心理。
5、对于居民消费水平上涨趋势,尤其是最近物价上涨迅速,使车站职工对日常生活产生担忧,生活成本大增,很多职工希望车务段能提供一些补贴,奖金等福利,以改善生活条件。
二、加强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鉴于当前职工思想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扎实有效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职工良好的思想精神体系。
1、强化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准确了解职工。企业党组织要多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愿望、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前景、对企业改革和发展、对生产和服务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日常的生产与服务工作。
2、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加快职工思想转变。要切实做好党建工作,突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奉献精神在一般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注意把握职工思想政治和精神追求的主导方向,用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青年塑造成为科学理论的坚定追随者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力弘扬者,要以市场观念为先导,在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实现职工思想的快速转变。
3、弘扬培育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广大职工中不断培育、弘扬热爱铁路、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求进的进取思想,不断开拓、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上下齐心、风雨同舟的团队精神,勇挑重担、争做贡献的全局精神。
4、转变工作方法,增强职工思想教育效果。要以人为本,充分信任职工,认真对待职工所提出的疑问,采取平等的态度与他们共同探讨。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创新载体、构建平台,大力开展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放手让职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增强班组思想作用的效果。
5、把和谐建设融入职工思想教育当中去。当前的工作、就业、生活给很多人产生巨大压力,因人的性格、素质不同,有些人会带来情绪上的波动,甚至产生人际矛盾,我们要在改善生活条件下培养职工的理解,宽容心态。把扶贫济困长期开展下去,让职工在单位有家的感觉,对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重大意义。
第四篇: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及对策
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及对策
基层分工会是在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分工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区工会的安排部署,我对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和对策以及基层分工会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简要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要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当前邮政职工思想存在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有了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他们也更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多呈现出的是支持改革、参与竞争、正视现实、自我发展、开阔视野,与时代共进的思想主流。他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大多数职工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是满意或基本满意。即使在困难企业,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是对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改革初期职工思想的“热点”问题已经转移。许多职工都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
三是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职工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
四是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在就业观念上他们更能正确对待职业和岗位,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客观地面对现实。即便是一些企业把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但个别职工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低薪岗位。职工的择业观念较前些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职工看重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更追求其
自身发展的环境。个别工人说的更直接;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五是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得以强化。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他们对当前的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同样十分关注。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二、解决当前职工思想问题的对策
职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职工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大胆创新,勇于进取,识大体,顾大局,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企业体制改革和大营销格局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分工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疏通职工的思想情绪,为职工解疑释惑,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为职工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从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通过每月的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职工形势任务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增强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的认识感和认同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为 推进“三个建设”、实现 “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思想素
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技术发展应用的需要;通过培训让职工更好地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心。正确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这是一条根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围绕中心工作为前提,要充分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抓好教育、转化、疏导工作,通过思想教育,让职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积极适应改革,正确应对改革,把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心转化为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压力和动力。
四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味的解决实际问题,职工要什么拿什么,不重视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只会滋生个别职工的贪婪思想,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只说不做,就会失去职工的信任,甚至矛盾激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领导干部要关心爱护职工,努力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为职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是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从业水平。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职工在工作、生活和企业机构改革中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其思想复杂多样,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人不行,仅是一般的人也不行,要有
素质比较高的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光靠党政干部不行,还要靠广大的思想骨干、靠群团组织特别要靠工会组织,因为工会是职工的家,是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和保护神,工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以班组站长、党团员、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大政工机制。
只要我们每位管理者深入基层,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非常时期,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合理满足职工的期望值,为职工设计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前途。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富有战斗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第五篇: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及其对策
党员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利益要求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为切实掌握目前党员的思想状况,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江西天然气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广大党员通过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公司各个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少数党员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在思想定位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一)、思想政治方面:绝大多数党员拥护党的领导,坚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搞好自身建设。对改革开放和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态度乐观,充满信心。关心国内外大事,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方向正确。
(二)支部建设方面:绝大多数党员认为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在党员遇到困难时,党组织能够主动关心,积极解决困难。支部工作是民主的、公开的,党员都能服从组织安排。
(三)职业态度方面:绝大部党员热爱本职工作,对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
思想建设历来在党的建设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广大党员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部分党员由于受社会转型的影响,思想定位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思想认识还有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各级党组织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1.绝大多数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绝大多数党员坚信共产主义,坚信马列主义,一心一意跟党走,政治信仰是坚定的。
2.大多数党员对改革开放和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大多数党员认为“改革开放使自己得到了实惠,生活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3.绝大多数党员党性观念较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应该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4.绝大多数党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参加有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很有必要。
5.绝大多数党员关心时事,能够与时俱进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分析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主流呈现积极向上的主要原因,一是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理论素质和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二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就对党员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使党员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
本路线的正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党员理想信念有所淡化。认为“共产主义是很遥远的事情,能否实现很难说”。
2、有些党员价值取向有所偏离。在对人生价值追求方面,出现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肯定党员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人民多做有益工作、勇于奉献、勇于自我牺牲等价值目标的同时。
3、部分党员知识更新不足,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党组织原因,还有党员自身原因。从社会因素看,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不仅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而且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剧烈震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范。从党员自身看,近年来有些党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辨别是非能力退化,抵御腐蚀能力弱化,对金钱、物质、个人利益考虑过多,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便心理失衡,抱怨组织、抱怨领导。从党组织方面看,有的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更是缺乏研究,没有有效的对策和招法。
对策及思考
一是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改革在不断深化,对党员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步伐,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要进一步创新教育
形式,更新教育理念,找准与市场经济的切入点,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二是规范党员管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好党员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基层党员的管理问题,用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约束党员,使所有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认真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在关心党员思想的同时,还要关心党员的生活,对党员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特别是对下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掌握自强自立的本领,使他们有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准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加大对他们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检查指导,解决好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经费、场地等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1.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存着的突出问题及其特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党员队伍思想产生的变化及其特点
3.还有怎样有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
首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党员的思想变化。在中央的文件和中央领导的多次讲话中都提到:“当前国际局势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给党员队伍和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的建设,对党员思想的影响,我们虽然有一些感觉和认识,但是到底有哪些方面,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我们现在还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但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提出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影响的原因所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和研究的原因所在。
其次,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党员的思想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全面而深刻的。在经济领域,我们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体制,要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政治领域,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要改革完善决策机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文化领域,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社会领域,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极化的情况下,我们提出要建立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势的变化,都与党员个人有着紧密的联系,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党员的思想。
第三,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要求影响党员的思想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在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要领
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所肩负的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提出要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这些变化和要求,都影响着党员思想的变化。
第四,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影响着党员的思想变化。企业要进行公司制改革,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要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要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要改革用人、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要进行住房、医疗、养老、子女就学制度改革,企业党员作为企业中的一员,这些改革和变化,对党员的思想影响是直接而现实的。
影响党员思想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因素作用于党员的思想,使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