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5:3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

第一篇: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

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绝大部分农民党员已经解决了温饱并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但是在农村,“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还需要加强。

一、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民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的;多种思想同时并存,多种观念互相碰撞。要切实抓好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就必须对当前农民党员思想观念的变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其中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部分农民党员的政治意识增强了,但责任和义务观念在悄然淡化。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党员较以前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特别是事关自身的利益问题。但是,一部分农民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观念却并没有随其求利心理同步增强,一旦出现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他们往往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甚至为了维护个人利益不顾自己的党员身份,不惜损害组织利益,缺乏履行党员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部分农民党员的致富意识增强了,但创新创业的精神仍相对缺乏。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农民党员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靠其智慧和勤劳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但仍有一些农民党员特别是较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民党员,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创业、创大业和致富、致大富的勇气和锐气。部分农民党员的民主意识增强了,但依法办事的思想还树得不牢。尽管目前绝大部分农民党员伴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其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日渐增强。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民党员甚至包括个别村组党员干部,喜欢以“我”为中心,搞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法纪讲私欲,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学习、不掌握、不遵守,我行我素,甚至违背党性原则,无视党纪国法,聚众闹事、胡搞乱来。部分农民党员的开放意识增强了,但对先进文化的吸收做得欠缺。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党员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同时,各种文化思潮也同样会进入农民党员的视野,给农民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理想信仰模糊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倾向在部分农民党员中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少数农民党员参与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部分农民党员的市场意识增强了,但适应市场的能力仍然比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党员市场意识逐步增强。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乡村,许多农民党员能够

根据市场需求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但在一些偏远和相对落后的地区,部分农民党员还缺乏把自己的生产经营主动融入市场的意识,更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部分农民党员的科技意识增强了,但崇尚科学的氛围仍显得不浓。当前,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大为增强,其科技致富的本领得到了相应的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有的农民党员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更有甚者,崇尚封建迷信,反对科学技术,自认命中注定。

二、关于切实抓好农民党员教育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在当前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重点教育农民党员、积极引导农民党员,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显得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十分重要。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民党员教育落到实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两手抓”的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及时理顺并合理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尽快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具有较高素质的党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尤其要注重选好配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从县到乡(镇)再到村(社

区)都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农民党员目标管理体系,实行定期的检查、考核、评比、表彰,并且形成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责任保障机制,使农民党员教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

不断创新内容方式,拓宽农民党员教育渠道途径。农民党员教育要紧密结合实际,丰富充实内涵,切实改进方法,健全完善机制。一是要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必须始终围绕提高农民党员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目标,有针对性地切实抓好农民党员教育,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党性意识教育、政策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移风易俗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等等,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党员自觉增强党性党纪观念和党员角色意识,不断提高其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体现先进性。二是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针对农村生产实际和农民党员特点,教育方法上要注重因时制宜、灵活安排,更多地运用媒体引导、网上宣传开展教育,可以适当搞一些诸如“党日活动”、“党员述职”、“党内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党员所欢迎的主题教育,体现民主性。三是要十分注重因材施教。要根据农民党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特点,结合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开展党员教育,比如,对村组党员干部应着重进行党的宗旨和公仆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带头致富,带领当地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对青年农民党员应着重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艰苦创业,文明生活;对中老年党员应重点进行党的支农惠民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

教育,引导他们破除封闭保守意识,开拓致富门路;对妇女党员主要进行“四自”(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和计划生育教育,引导他们开展“巾帼建功”竞赛,发挥“半边天”作用;对离土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主要进行职业道德和政策法律教育,引导他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对离土不离乡的企业党员应着重进行主人翁意识和科技文化教育,引导他们科学生产,勤劳致富。与此同时,还应针对农民党员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区分入党之前的引导、入党之中的考察、入党之后再教育等不同阶段开展教育,使之得以逐步深化,体现有效性。高度重视阵地建设,健全农民党员教育网络体系。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是开展农民党员教育的依托和基础。在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使用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大投入,扩大阵地范围,积极改善条件,发挥阵地作用,尽快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一是要不断加大对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二是要重点加强乡(镇)党校、党员电教站、农民党员夜校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等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对乡(镇)文体卫广播站、村图书室的经费投入。此外,县乡(镇)两级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组建宣讲报告团、工作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农民党员身边,做到党员群众的心坎上。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农民党员教育物质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实际情况看,农民党员教育卓有成效,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乡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农民

党员教育所必需的阵地、载体、活动就有了经费保证,就能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为此,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县乡(镇)两级党政组织,一定要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反复斟酌、大胆探索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近期目标及长远规划。一方面,要立足眼前实际,注重盘活存量资产,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切实保障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十分注重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并始终注意把重点放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上,以不断增强乡村集体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之能够真正承担起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有效地扎实开展农民党员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篇: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1

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状况,寻找宣传思想工作与群众所需存在的差距,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有效探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从而让宣传思想工作接地气,党的群众工作有底气,宣传思想工作有勇气,去开拓创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根据上级宣传部门要求,自2013年5月上旬始,利用一星期时间,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八景镇、田南镇、伍桥镇、祥符镇、蓝坊镇等5个乡镇进行深入调查走访,下到15个村委会、村小组,与110余名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座谈,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对全市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作了认真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目前,全市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总体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还算比较稳定,相比前些年也有着许多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拥护党的政策。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党在农村的现行方针、政策是满意的、拥护的,特别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注“三农”问题,如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切实为农民谋利益的重大举措表示坚决拥护,对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农村低保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民生问题,相对满意。希望这些政策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2、市场意识逐渐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正在从传统的 1 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过去依恋家乡、依赖土地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使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走访的八景镇上保宋村,以建筑陶瓷基地为依托,农民进厂当工人,房屋出租办公司;田南镇张家村形成贩运运输专业村,桥头村形成养殖专业村,祥符镇西湖村蔬菜种植专业村等,传统的水稻种植单一模式正在渐渐退出农民收入主阵地。农民农闲时间、农闲人员不再那么集中,大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挣钱,也有少数开矿办厂、跑运输等,农村目前极少有闲杂人员,留守的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上学的小孩。

3、尽快奔小康愿望强烈。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干部群众渴望富起来的心情迫切,渴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期望也能象城里人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有着优美的生活环境。干群普遍反映,希望政府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新村建设点,提高补助标准;做到乡村水泥公路组组通,解决行路难问题;重拳整治养猪污染,解决村民饮水难;铁腕整治工业污染与生活垃圾,迅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乡村文化娱乐设施资金投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组织技能培训或进行政策指引,增强致富本领。

4、对本地人文环境基本认可。干群普遍认为,经济条件好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人们以家庭为单位,都一心朝着发家致富的目标奋进,关起门各过各的日子,加上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农民之间产生矛盾的主客观因素减少,邻里关系相比以前较为和谐,治安状况也有很大转变。地处华林山麓的伍桥镇洋源村村民 2 说,他们村里基本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婆媳妯娌间关系融洽,让邻县邻村来走亲的人羡慕不已。但对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不是很满意。一是社会治安不好。祥符镇干群反映,高安城区有一群不务正业、打架斗殴的青年,去祥符街上闹事,当众拿刀砍人,谁出面制止就报复谁。等报警后公安赶过来,那些人早作鸟兽散;蓝坊镇干群反映偷盗严重,偷商店偷车辆的行为比较猖狂;伍桥镇则反映前些年不时有外地人到他们那儿偷盗耕牛,影响生产。二是歪风邪气上长。有群众反映,目前农村路闹、医闹极为严重,缠纺、蛮访较为普遍,小闹小得益,大闹大得益,不闹不得益,老实人吃亏,刁民得好处;上面息事宁人乱开口子做好人,助长了歪风邪气。有的乡村干部还开车去接回劳改刑满释放犯,有的竟然请酒为其压惊洗尘,影响极为恶劣。三是道德水平滑坡。当前,各地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报道许多不道德行为有点过头,对农村原本纯朴的道德环境是个极大的冲击。希望党和政府一要加大打击力度,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搞几次“严打”,净化社会风气;二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先干部后群众;三要注意报道分寸,多进行正面报道,提升社会正能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他们对外界发生的一切瞬间即可获得。由于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冲击,他们内心深处长期蛰伏着的不安份因子逐渐活跃并蹦发出来,原本模糊的思想意识因长期得不到引导与洗礼,便更加迷惘,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就像苍蝇叮住了臭蛋渐渐渗透浸淫在他们 3 的潜意识中,并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概括起来,当下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思想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一切向钱看,有钱就干,有利就争,甚至不惜为此产生过激的行为,如聚众闹事、无理取闹、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等。其表现形式为:

表现形式之一:在农村低保问题上,你争我抢。不管自身条件符不符合政策规定,有关系背景的,就找上层领导出面,尽管自己开上了小车、住上了楼房,也吃上了“关系保”;介于中国传统人情思想,有的村民与基层干部沾亲带故或关系很铁的,尽管生活有滋有味竟然也吃上了“人情保”;那些无关系、无背景、无人情,但能耍泼会蛮缠的,强打骂号吃上了“麻烦保”;而真正贫困得大病或有天灾人祸者,为人又老实憨厚毫无一点任何关系的,因指标早已被人占了,则与低保无缘。

表现形式之二:在责任田问题上,有利就钻。调查中,基层干群反映极为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责任田的划分与粮食直补。以前,农民负担重的时候,一部分人找关系把户口迁离农村,逃避农业税费等重负。现在政策好了,粮食按田亩直补,一些人又再次找关系把口袋中的户口回迁,甚至少数原属城镇户口的也办理“非转农”,与人均田地渐少、坚守在农村农业一线的真正农民争利。坚持要分田地,人在城里而田在村里,借此享受国家的粮食直补(100-150元/亩),哪怕自己已没有能力与心思去耕作。更为恶劣的是,有相当一部分“非转农”户在家乡争到农田后公然撂荒,口袋里竟心安理得地领取国家下发的粮食补贴。这一恶果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

表现形式之三: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无利就逃。目前农村灌溉用的山塘水库大都是大跃进时代的产物,专吃老本,不立新功。半个世纪过去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均由国家一手包办,国家有专门的资金下拨维修。但若遇上特殊年份山洪暴发时,山塘水库随时有决堤垮坝的危险。此时,号召群众去抢修,他们则无动于衷,公然声称:有钱就干,无钱就算。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尽管当时火烧眉毛、十万火急,尽管山塘水库决堤垮坝后会冲毁他们的田地庄稼甚至于殃及家园,尽管基层干部当场苦口婆心地哀求,但他们仍然奉行“金钱至上”这一信条,真是让人酸楚不已。

2、集体主义思想沦丧。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沉渣泛起,广大农民群众原本纯洁美好的心灵受到严重冲击。三十多年的包干到户渐渐使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黄牛角、水牛角,各顾各”的自私自利观念,过去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思想早已不见了踪影。特别是皇粮国税取消后,农民思想涣散,农村成了一盘散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集体主义思想在大部分农民头脑中已经沦丧,他们时时刻刻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毫无集体可言。其表现形式为:

表现形式之一:公益事业无人过问。目前,农村路难行、水难喝、事难办,群众怨声载道,但就是“有人不出劳,有劳不出力”,他们只是动嘴不动手,叫得响,走得慢。修路等公益事业只叫不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不会积极配合基层党政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开口要钱,闭口要钱,集体的事漠不关心,不闻 5 不问,形成“黄牛角、水牛角,各顾各”的局面,基层干部只能干瞪眼。有的村组干部带领群众修路等干公益事业出力不讨好,惹得一身骚。如蓝坊镇蓝坊村白米城村民小组长,前年修路4公里,欠下了18万元账至今由自己背着,压得他成天喘不过气来。

表现形式之二:集体财产任人瓜分。过去集体的山林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树木任意砍伐竟无人过问。农民把责任田视为己有,毫无珍惜可言,任意在肥沃的农田上建楼房、挖渔塘、修工厂(养鸡、鸭、猪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蓝坊镇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当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发现,不少村原有的村委会财产有的被少数村干部拿到了家中,有的被村民拿走。

表现形式之三:集体活动无人参与。组织群众参与座谈的15个村组中,有3个村小组涉及到发钱才来开会。没有钱,会都组织不起来,也不管这会是否与其利益相关,只要不是本组组织的、涉及自身农田、宅基地、小组长选举等关系切身利益的会,几乎所有的集体活动都要拿钱开道。在新农村建设中,不顾村集体规划,肆意妄为,抢占资源,老屋不拆,新基又要。有的人已经有了两、三幢房子,在新村规划时,不顾自家住房早超面积的事实,还坚持要地皮建房子,给新村建设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也是形成“空心村”的主要原因之一。

3、等、靠、要思想甚浓。农民有富起来的愿望,但缺乏致富的勇气,小富即安、富不思进、不敢闯、不敢冒,生怕吃亏上当,更怕枪打出头鸟,只等别人干好得到实惠时才去做。有的坐等机会送上门,想依靠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补助过安逸日子,缺乏风险意识和抗击风险的思想与能力。

表现形式之一:等待观望型。目前留守农村种田的大多的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壮、老年人,没文化、缺技术、无勇气、少魄力,缺乏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缺乏风险意识与抗击风险的能力,对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收一无所知,只好守着几亩薄田度日,等待观望、等待时机,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表现形式之二:靠天靠政策型。这类人中不乏有一定的文化与闯劲,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积极肯干,也想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只是缺乏“天时地利”的条件。如田南镇桥头村养猪专业户特别多,近两年行情不好,养猪亏损,尤其是今年来亏损严重。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如何提高自身养猪技术,提高猪场抗风险能力,思考得却很少,甚至基本不去思考,有的听天由命,有的只是一个劲地希望政策扶持,政府补助。伍桥联合村鸣水村小组群众种田为主,多的人家种了近70亩,想依靠规模种植致富,却遇上粮食滞销,价格下跌,几万斤粮食囤在家中,心急如焚,却也只是干等市场回暖,期盼政府干预解决或提高粮价。

表现形式之三:坐享其成型。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农户一不缺劳力,二不缺土地,三不缺资金,四不缺机遇,却不把心思放在发家致富上,而是期待天上掉陷饼,向国家伸手要低保、要补助,一有困难就找政府。有些农村青少年从小娇生惯养,打工怕累、种田怕晒、读书怕苦,成天游手好闲,东游西逛。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混了个初中毕业证后,就流落街头走向社会,成群结伙、打架斗殴、偷盗成性、赌博吸毒,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封建迷信思想盛行。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群众认为,中 7 央的政策非常好,但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持怀疑态度,对实现共产主义没有很大信心,胸无大志,心无信仰。缺乏精神支持的后果就是农村封建迷信有抬头趋势,宗教势力影响在扩大。其表现形式为:

表现形式之一:大建宗祠寺庙。很多村组,宗祠和寺庙建设宏大,香火盛行。每逢初一、十五烧香、点灯、拜菩萨的家庭逐渐增加,有些村民精神空虚,每年逢特殊日子,还专程去寺庙进香,祈求菩萨保佑。修宗祠、建寺庙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即使建成后的宗词、寺庙大多数是常年关门谢客,除非逢年过节,否则外人很难看到“庐山真面目”。村民为了这个“面子”工程,捐款心甘情愿,很积极。但轮到村里修路、改水、改厕、建学校捐款,则你看我、我看你,实在推不了,就象征性地捐个平均数。心里还不平衡,嘟嘟嚷嚷。怪村组干部没本事,不会向上争项目;怪政府乱作为,不会向下关注百姓民生。

表现形式之二:大修家谱族谱。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其中有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崇尚俭朴、戒止奢侈、禁止赌博的做人规范,体现了一定的道德人伦思想。但在实际生活中,修谱使得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思想抬头。农村“不生男孩不罢休”、“多多益善”的生育理念成为主流趋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素质急剧下降,社会存在诸多隐患。此外,家族势力在村民小组长的选举也占很大优势。很多家族人员多、势力强的人,也不管这人品德如何、能力是否匹配,是否真心为村民办事,轻易就能当选村民小组长。受这种环境影响,多数农民不管自家状况如何,坚持超生多生,头脑中存在“人多力量大,等子女长大了老 8 子就会翻身”的陈腐观念。

表现形式之三:大兴阴宅土木。调查中发现,农村风水意识根深蒂固,近年来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松动,但涉及根本问题,是寸步不让,阴宅豪建之风越演越烈。少数村民因为风水影响宅运,而产生矛盾纠纷。大多数群众在墓地选择与墓地建筑规模上,更相信阴宅风水对自己家庭运势带来的影响。于是,不管原来对长辈孝或不孝,这个老人去世后,从丧事办理至墓地选择、建筑,一丝不苟,不限投入。个别村民大搞地面建筑,一墓十几平米还嫌寒酸,硬要修个几十平米。墓碑比原来更有气势,制作更精美。死人与活人争地,阴宅比阳宅豪华,浪废资源,败坏风气。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群众对基层政府缺乏信任感。没有了以前那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现象。一些村干部中工作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还比较严重,工作中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绕道走,或把矛盾推给上级,缺乏长远打算和长远规划,使得群众认为村组干部不可信,有问题就越级上访到县市、省城,直至中央,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纵观上述基层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各类思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如农村留守农民、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低,对新生事物接受差等等,也有现实生活中观念碰撞所致;既有客观上的制约,也有主观上的人为因素。概括起来,可归纳为:

(一)、客观原因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不到位,导致干群思想 9 难统一。

一是受文化水平的制约。目前,农民获取各种信息、政策、方针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画、宣传单,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的较多,留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政策的理解力比较差,所以难免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现象。

二是受学习时间的制约。如祥符镇西湖村,以种植蔬菜作物为主,三茬轮种,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送菜到高安,回来后又上菜田侍弄,等所有工作忙完,一般到晚上八九点后,才有时间坐床上看一会电视。伍桥镇鸣水村村民种两季水稻,其余时间就上山,栽树、伐木、或外出做小工。其他就近在本地进厂打工的,一般是三班倒制,总是有的人休息,有的人在上班,集中不起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模糊、模凌两可、似是而非,谈不上理解。有的群众因与某些干部有成见而对干部宣传党的政策有抵触情绪。

2、部分政策的宣传与执行,不符合农村实际,加剧了干群关系的恶化。

一是现阶段过度宣传“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农村平稳发展。参加座谈的村组干部群众一致反映,前一阶段过度宣传构建“和谐社会”与现阶段的农村实际不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当作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当作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指针,是必须的,但过度宣传反倒会制约现阶段工作的发展。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10 社会、生态五大文明齐头并进的基础上才可行。但实际上,很多群众的法治思想、道德水准无法适应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少数人利用“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要挟干部,耍横使泼,来达到满足自己私心私利的目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计划生育等问题的体现上更是明显。少数人利用“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拆迁上漫天要价,态度蛮横,使得工作难以如期顺利开展,怠误发展良机。有的人为了多争利益,不管有事没事、大事小事、有责任没责任,动不动就拉上一批人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在“信访”工作一票否决的考核制度下,基层政府有时不得不采取“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方式,来满足这类人的无理要求。干部戏言,“和谐”了群众,什么时候也“和谐”一下当干部的。也有不少正直善良的群众认为,这种“和谐”纯粹是“和稀泥”,搅乱了人心。

二是粮食直补政策不完善,造成新的矛盾焦点。粮食直补按照每家实际拥有田亩数给予一定的补贴,将总金额直接拨入农民的补贴专用存折,任何人不能扣留截除。这项政策对于实打实的种田人,确实是好事。但实际操作中,有一些不种田的人,也领了这补贴,让粮食直补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为了争到农田,领到补贴,“非转农”开始流行,农民为了争田地,引发新的纠纷。有的女孩嫁出去了不肯拿出田来;有的老人去世了不愿拿出田来;有的男孩考出去了,其家长找各种理由而“不能拿出田来”。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不管如何处决,都会引发没达到目的的农民对干部的不满。虽然有“抛荒地和非农业征(占)用的耕地不予补贴”的原则,但直补金额已进了农民的腰包,想以此为 11 依据让农民将钱掏出来,比登天都难。

三是家电下乡政策,农民并没得到实惠,产生“官商勾结”模糊认识,对政府产生新的不信任感。走访中,群众反映家电下乡补贴是好的,却要么是淘汰的产品,要么按标价计算返点补贴,结果乡下人买的补贴价的家电,比别人在商店砍价后买的还贵。群众没得到实惠,补贴款全进了商人的腰包,成了商人额外增加的收入,政府被蒙在鼓里,也对群众没个说法。有的群众更是直接理解成“官商勾结”,借补贴农民的名义,把国家的钱转入私人利益集团。

四是党报党刊的征订,劳民伤财。村组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党报党刊任务太重,名目繁多,数量过大,也无人愿看。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又浪费了森林资源。基层干部反映,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掌握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手机上网、飞信、微信的运用,随时随地可了解全球各地的大事要事。党报党刊却不减反增,年年加码加价,征订到基层,虽然名义上是指导性任务,实际却成了政治性任务。一点都没考虑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报刊的特点。此举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还与当前提倡的节约纸张与能源的要求格格不入。

3、投入不够,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需求。一是资金投入不够,公益事业基础薄弱。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投入严重不足。中央、省看起来投入大,但撒到广大基层,杯水车薪,效果甚微。县市、乡镇限于财力,配套资金跟不上,满足不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需要,造成农村公益事业相当薄弱。除下新农村建设点,95%以上的组没有文化活动室、健康运动场。12 很多村组集体经济收入太少,只够维护村组正常运转,没有多余的钱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上。乡镇文化站、广播室的建设不很理想。虽然在乡镇文化站、广播村村通的建设上,上级有专项拨款,但全市仅有5个乡镇按上级要求建设有标准的文化站,为数不多的乡镇做到了广播村村通(大多数乡镇成为摆设),并按时开放,仅有个别乡镇会不定期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或其他娱乐比赛活动。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园田化建设、公路村村通以及新农村建设与管理上。群众反应,园田化建设力度不够,现在田地不利于规模种植,也制约了土地流转。新村建设管理,尤其是环境卫生的整治与管理,跟不上新村建设要求。村庄外表看起来漂亮整齐,实际上却因为缺少资金投入,请不起人来专门管理,环境脏乱差到极点。调查了解到,除八景镇个别村组有专人搞卫生外,其它村组的环境卫生几乎无人管。不象城市,有环卫工人打扫清理垃圾。公路投入更是受限,项目早已不向农村水泥公路村村通倾斜,走访的五个乡镇,就有两个乡镇的村民强烈反映本村没有通公路,快成边缘化了。

二是人力投入不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所走访的10个村委会都有农家书屋,由行政村干部代为管理,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家书屋成了摆设,仅在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开放一下。群众反映,他们也想像城里人一样,业余时间吹拉弹唱,但村里没有这样的人员来牵头组织、培训引导。大部分年轻人走进了工厂,导致乡村文艺人才后继无人。很多民间传统文化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断层。

三是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水平有待提升。受经费制约,13 宣传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工作思路的机会很少。乡村很多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兼职居多,水平不够,时间投入不够,造成很多地方有广播设施,没有开放广播、撰写本地新闻广播稿的人;有文体设施,没有指导农民进行文体活动的人。宣传教育内容从上到下,生搬硬套,刻板枯燥,缺乏新意,难以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也难让群众接受。文化站缺少活动,对广大群众缺乏凝聚力、吸引力与感召力。

(二)、主观原因。

既有群众的主观因素,也有干部的主观影响,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干部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虚”,没必要去抓。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没有抓经济工作实在,见钞票、见指标、见政绩来得快。

二是认为“忙”,没时间去抓。尤其是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党支部为了尽快改变面貌,抓经济发展的时间都觉得不够,从而放松了抓群众思想教育的职责,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想当然地认为农民现在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于农民。理论教育群众不愿接受,好的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怨恨多、抱怨多,对基层干部产生抵触情绪。

2、群众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抓思想教育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座谈走访中,14 基层群众普遍认为需要加强农村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但又都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是别人的事。被问到自己是否需要参加学习培训、思想教育时,以无所谓或不需要的态度来面对,少数有需要教育培训的,也是以职业技能为主。被问及如果村里组织有一些寓教于乐的文体娱活动,是否会参与时,30%以上的人回答,看情况定;50%以上的人回答说,没什么意思,不会参加,只有少数人回答会参加,而大多数人认为有这点时间不如去打打牌,轻松又实惠。

二是对思想教育抓什么如何抓,目标不明。大多数群众对思想教育是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在对子女教育方面尤其突出,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管教子女,也没能力水平管教子女。群众普遍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但实际重视的只是成绩和分数,而不是思想道德建设。问卷中,60%的家庭选择了“宣传思想文化教育支出超过全家收入的60-70%”,主要用于:一是供子女读书。一个四口之家,如果夫妻两个在本地工厂打工,月薪2000元,全年收入5万,供两个子女读高中或大学,开支2-3万,就达到全家全年总收入的50-60%。二是购买电视机、电脑等大件,以及电视收视费、宽带接入费等。其他用于订阅报刊、购买书籍、文化培训等方面的开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三是对思想教育对象,严他宽己。调查显示,基层群众对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根尺子,两个规则”的现象。他们可以一边说着某某某乱占集体财产、不照顾父母的丑事,一边自己也为了利益与人相争相斗。有的孩子在学校做了些什么坏事,家长还会利用身份与权势,为子女遮丑撑腰。而对于别人做了触及法律、15 有违道德的事,尤其是在侵害了自身利益的时候,则站在法律、道德的高地,揪着人家的辫子不放。群众反映,那些参与赌博、打架斗殴的青少年,就是因为有长辈放纵包庇,得不到应有惩罚,才酿成恶果,危害社会。

对思想教育的这种认知,直接使得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在某些负面言行冲击下,滑坡严重。如此等等,值得各级党政组织深思与警醒。

3、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导致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不作具体分析,按部就班。农村有些干部做思想工作习惯于老的模式,很少有新的创意,他们认为上级部门有布置,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至于实施中会遇到什么情况,有何反响,效果如何等一般很少考虑。他们被动地做思想工作,群众被动受教育。在这些同志的头脑中,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根深蒂固,归结到一点,他们还没有能很好的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没有很好的对正在发生变化着的新情况认真加以调查分析,因而很难打开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搞形式主义,虎头蛇尾。有些同志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之初,热情很高,工作积极性也很足,拟规划,定目标,抓措施,搞得轰轰烈烈,但不能持之以恒。搞了一阵子看看上面有没有动静,认为浪头已过,便悄悄地偃旗息鼓。他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整来整去就是这么回事,费力不讨好,主要对上有个交待就行了。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有的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一阵紧一阵松不了了之,虎头蛇尾,只开花不结果,做 16 表面文章。

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有的同志在工作时缺乏全局意识,中心不突出,重点不明确,急于求成心切。对群众中存在着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去认真耐心细致地加以研究分析探根寻底,而是着重于表面现象,眉毛胡子样样抓,急急忙忙抓处理,想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思想问题都解决掉,结果事倍功半,花了大力气,实质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四、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时也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首要前提。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农民之所以说共产党好,是因为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让农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现在种田不但不用交税,政府还有各种补贴,而且还有农保、医保、低保等一系列保障性政策。农民得到了实惠,自然拥护共产党。因此,党对农民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要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且,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与此同时,要警惕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农民的负面情绪,削弱优惠政策带给农民的正面效应。政府要加大力度遏制和治理社会群体之间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否则,广大农民的思想情绪会引起激烈的波动,长此以往,他们渐渐会对党的政策持怀疑态度,社会治安将受到严峻挑战,党的基层政权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颠覆,党群干群关系将会受到严重 17 冲击,甚至走向水火不相融的地步。当然,也有的政策不符合农村的实际,要及时加以调整与修正,使之更惠及农民。比如,此次调研中,受干部群众诟病最多的是种粮补贴政策。现行政策是按照田亩进行补偿,不管实际上种与不种粮食,粮补款照样打入农户存折。许多撂荒的田地也照样领取了补贴款,这违背了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初衷,也不公平。较为合理的补助办法,应该将补贴款和粮食收获数量挂钩,售粮多的农户所得补贴就多,不售粮自然就没有补贴;对故意撂荒的,不但不予补贴,还必须严加惩罚,以平民愤,以示公允。

启示之二: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农民奔小康的标志,同时也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实惠。物质决定意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农民才会信服、才会满意、才会拥护。各级政府要把“三农”工作当成重中之重,想方设法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道路交通、农田水利、通讯和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农民的思想工作如果不能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农民根本不可能从思想上加以认同,政治思想工作将无从谈起。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大大提高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矛盾凸现,农民兄弟求富、求知、求乐、求美、求新的愿望日趋迫切,他们再也不只是像过去那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吃饭种地顾两头”简单的生活方 18 式,尤其是广大青年农民思想极为活跃,精神生活追求多样化,他们向往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目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精神较为空虚。为此,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已迫在眉睫。实践证明,只有广大农民群众奔上了小康,全国人民才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启示之三: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是农村奔小康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必要条件。

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基层政权是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细胞,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又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建设及五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主力军。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强与弱,直接决定了群众思想工作的好与坏。当前,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班子年龄老化、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不强、干部待遇不高等系列问题制约了基层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干部很难起到教育群众的表率作用,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使群众思想工作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群众思想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抓出成效。调查发现,目前村组干部大都五十多岁,二、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少之又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严重现象。况且,由于待遇低,即使在任的村组年轻干部也大都不愿当,基层党组织造血功能严重退化,其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严峻挑战。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首先要加强 19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农业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与提升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急需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是“386199”(妇女、小孩和老人)部队,45岁以下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很少,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相当突出。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植大户、农机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五、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农民思想道德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最急需做的有以下三件事:

1、深入开展一次基层干部队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农民思想道德出了问题,首先是干部出了问题。毛主席说过:“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当前我们的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种种问题:宗旨信念淡化、思想观念落后、能力水平欠缺、致富本领不强、作风漂浮、脱离群众、为政不廉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干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裂痕,现在干群之间恐怕不能用“水乳交融”、“鱼水情深”来形容。要教育好群众,首先要教育好干部。党中央准备从下半年开始在全党开展群众思想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的确是英明之举。我们有必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全市乡、村、组各级广大党员干部中扎扎实实 20 开展一次群众思想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疏理与清洗,使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得到加强,扭转基层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不良形象。

2、广泛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思想教育活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导致群众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严重问题,这是改革开放的最大缺失。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有必要在全市农民中开展一次集中性的声势浩大的思想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各行各业“最美高安人”竞赛活动及“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要通过思想教育活动,逐步矫正农民思想中存在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封建迷信、宗族观念等腐朽落后的思想,提高农民群众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鉴别力和抵抗力,激浊扬清,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在农村的主导地位。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以往有较大改观,但是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也极不相称,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欠账较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愿望极为强烈。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要千方百计争项目、跑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文化阵地、公益设施条件,大力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设备配套、文化信息网 21 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等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各种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经常组织科普、文艺等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影片,到农村巡回播放演出,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典型的示范和榜样作用,经常地、及时地发现和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群众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榜样的力量。

由于时间仓促,调研范围不广,政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调研报告中的观点和分析,难免以偏概全,失之偏颇,有的言词可能偏激,谨供领导参考并给予批评指正。

中共高安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2013年5月26日

第三篇:关于当前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最近,我部组织宣传思想干部深入全县10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选择了120名农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富裕户、贫困户、计生户、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部分村组干部,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对当前广大农民的思想状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当前农民群众的思想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农民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追求生活富裕幸福、安定和谐的心情强烈;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具体可归结为‚三求‛、‚七盼‛、‚五怕‛。

‚三求‛:一求富。农民求富的愿望强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激发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愿望。农民群众劳动致富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经济发展再快一点,农民生活再富裕一点,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 的共同心声。二求知。现在,农民非常欢迎科技教育,不少农民把科技人员视为‚科技财神‛。科技意识的增强,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拓宽了致富门路。三求乐。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适合农村实际、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比如‚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五好家庭‛、‚文明村户‛‚信用农户‛等评选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文体活动(比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家小戏院‛、‚农民秧歌赛‛等),农民非常欢迎和需要。

‚七盼‛:一盼惠农政策。农民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种粮直补、免征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力拥护。但对农资价格不断上涨意见较大,用他们的话说‚农资涨价抵消了种粮直补、免征农业税所带来的实惠‛。所以广大农民热盼上级党委、政府再出台更优惠的政策,让农民切切实实无负担、快增收。二盼贴心干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致富必须建个好支部,要脱贫必须选好带头人‛,‚不怕有个乱摊子,就盼有个好班子‛,‚群众要脱贫,党员干部带头换脑筋,群众要致富,党员干部要有新思路‛。这些顺口溜,鲜明地道出了群众对优秀基层干部的热切盼望。农民群众盼望农村干部在不催款要钱的新形势下,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老百

姓多办实事好事。他们盼农村干部多走走农民的田间地头,多坐坐农民的炕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农民的心里头。三盼集体服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广大农民越来越重要,农民群众盼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帮助群众共奔小康路。四盼环境改善。广大农民强烈盼望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向‚脏、乱、差‛告别,与‚黄、赌、毒‛绝缘。路畅,水净,空气清新,有线电视、电话入户联网,用上沼气、装上暖气,生活赛过‚城里人‛,这是许多农民描述的理想生活。五盼当家作主。当前,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盼望能真正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通过民主手段加大农村政务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六盼社会稳定。农民群众对地痞村霸横行乡里、无赖窃贼祸害一方、闲散青年无事生非、邻里之间小事生仇等破坏社会治安的行为深恶痛绝,他们盼望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稳定和谐,安居乐业。七盼保障有力。许多老年农民,‚双女户‛、‚独生子女户‛的老人,盼望社会保障机制健全,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特困户盼社会救济、低保、医疗制度再完善一点,让自己的生活有保障。

‚五怕‛:一怕不廉干部。怕干部讲享乐、不办事,搞特权、不公正,假务实、搞浮夸。二怕变相要钱。一些地方,因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没钱办事,不得不向群众伸手,使农民群众不满情绪很大。三怕大操大办。眼下,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风气越来越浓,人情风越刮越猛,很多农民叫苦不迭,渴望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在洙湖镇北大吴村,村民反映娶媳妇礼金至少1万,盖新房2万拿不下来,再加上臵办酒席,少说也得4万,一场事办下来‚脱一层皮,掉几斤肉,欠一笔债‛。四怕看博上学。‚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处方单一开,十个人来揩‛,‚红包不进门,看病没有门‛,‚手术挂号,看病吃药,先通关系,再送红包‛,‚父母不吃皇粮,孩儿难上学堂‛这些生动朴实的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农民看不起博上不起学的窘况。现在虽说义务教育阶段父母都是农民的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待遇,但高中、大学阶段,高昂的学费压得许多父母喘不过气来,但为了孩子的将来,求东家借西家也要想办法把学费凑齐,为此,许多家庭债台高筑,苦不堪言。五怕治安混乱。大部分群众对全市正在开展的平安创建活动表示赞成,希望长期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害怕搞一阵子不搞了,社会治安反弹。

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前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东西,主要表现为‚两个淡化‛、‚四种倾向‛。

‚两个淡化‛,即理想信念淡化和道德修养淡化。综合起来可用三个‚不‛来概括,一是精神支柱不牢。部分群众认为理想、信仰都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这主义那主义,唯有挣钱才是好主义‛。二是集体观念不强。一些群众只顾自家,不顾大家,更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管集体。三是道德水准不高。在一些人身上,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功过、得失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界限模糊,为富不仁、见义不为、不讲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种倾向‛:一是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倾向严重。满足于‚两亩地、几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够。二是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沉渣泛起。一些地方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出现装神弄鬼、宗族派性、赌博吃喝、修庙敬神等不良现象,影响了农村社会安定。三是青年子女虐待老人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调查的20个村中,有10个村不同程度存在着子女不孝敬老人的情况。四是仇富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对周围先富起来的乡亲怀有或轻或重的眼红和仇视现象,当先富起来的人为集体、为大家干点实事的时候,他们不是说好听的,而是风言风语,缺乏应有的感激之情。

二、当前农民消极思想的成因

分析当前农民思想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五点:

一是周围环境冲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农村的封闭被打破,农民的思想也随之而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强化了农民一家一户的个体观念,降低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弱化了义务观念和国家、集体意识;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农民思想中固有的优良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为富不仁,见利忘义现象随之发生。

二是思想工作滞后。宣传思想工作对新时期农村历经土地延包、税费改革、村组合并等一系列变革大事,以及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究竟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震荡,农民的思想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等情况,研究不够、不深、不透。加上各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不良作风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飘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权钱交易、跑官要官,行政不作为或滥作为等现象,农民非常不满。有些部门特别是涉农

部门服务不到位,让农民‚增加成本,降低收入‛,更有甚者,以部门利益为重,在服务中坑农伤农。

四是自身因素制约。由于受眼界视野、文化水平等自身客观因素的局限,许多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影响着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行动。

五是组织建设弱化。近年来乡镇党委、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建设中心,政绩观念错位,忽视了基层组织建设,导致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对农民意识形态缺乏正确的引导。

三、加强和改进当前农民思想引导和教育的对策建议

我们分析认为应在‚四个建设‛上下功夫,为农民思想引导和教育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这是搞好农民思想引导和教育的基穿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渴望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实践证明,村级体育及娱乐场所的建设,‚文化大院‛的建设,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抓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这不仅会对加强农民思想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也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迫切要求。

二是加强网络建设。这是搞好农民思想引导和教育的关键。实践证明,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对于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具有积极影响,但除了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常在乡‛外,还应该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三大网络体系,重点放在村一级,利用大众传媒的辐射功能,依托专业大户,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既为农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又充实农民社会活动内容,不断开拓农民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这是搞好农民思想引导和教育的重点。农民思想教育工作,离不开丰富的载体。实践证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许多地方已经开展的创建‚文明村镇‛、‚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十星级农户‛等活动,对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经常组织科普、文艺等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影片,到农村巡回播放演出,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抓住有力时机,深入开展‚文明村户‛创建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切实推动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的健康开展。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三贴近‛原则,搞好形势政策教育,让农民知晓国家政策,做到明理、舒心、顺气。

四是加强组织建设。这是搞好农民思想引导和教育的保证。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民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农村基层组织,其中党组织是关键。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做好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工作的水平,积极探索新规律,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要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工作提供物质基穿要发挥好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团组织在农民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齐抓共管,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

第四篇:关于当前乡镇干部思想状况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光辉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积极探索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伟大工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乡镇基层工作一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工作、生活中也就相关问题与许多领导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而对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进而对乡镇干部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做出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孝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信访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

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

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劝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

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

第五篇:当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铁路改革创新不断,而每一次改革都会对职工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所以加快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培养企业人才,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掌握了解职工思想状况,我对车站职工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入调查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倾听基层职工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状况的意见,以及当前职工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职工的思想状况通过调查,从总体上看,车站职工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并呈现出一下特征:

1、职工主流的思想认识、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职工把追求事业成功和有益于企业、社会作为人生目标,部分职工认为要取得个人成功,光靠个人实力是不行的。需要一个团队的良好合作方能实现。同时还能体现出党组织号召力较强,党的思想教育结果较为显著。

2、职工对铁路改革、服务、经营和目前的金融危机等有关问题比较关注。职工对企业所面临的改革表现出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这一点可以从昌九高铁的运行开通可以看出,这期间的焦点从高铁的安全舒适到性能票价,证明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较强,参与单位管理和经营的主人翁意识较强,并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职工普遍重视个人职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内外竞争的加剧,部分职工认为自己“知识能力不够”的危机

意思强烈,但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方向不明确。对于这部分职工所表现的愿望与行动,工会及党组织应加以引导、支持,并使之发展成为企业的人才库,这样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和创新能力。

4、存在自卑心理。部分职工学历、技术素质等相对落后,对工作有一定压力,怕工作难能胜任。一旦下岗,妻子儿女生活无着落。这无形给部分职工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并产生自卑心理。

5、对于居民消费水平上涨趋势,尤其是最近物价上涨迅速,使车站职工对日常生活产生担忧,生活成本大增,很多职工希望车务段能提供一些补贴,奖金等福利,以改善生活条件。

二、加强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鉴于当前职工思想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扎实有效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职工良好的思想精神体系。

1、强化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准确了解职工。企业党组织要多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愿望、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前景、对企业改革和发展、对生产和服务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日常的生产与服务工作。

2、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加快职工思想转变。要切实做好党建工作,突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奉献精神在一般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注意把握职工思想政治和精神追求的主导方向,用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青年塑造成为科学理论的坚定追随者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力弘扬者,要以市场观念为先导,在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实现职工思想的快速转变。

3、弘扬培育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广大职工中不断培育、弘扬热爱铁路、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求进的进取思想,不断开拓、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上下齐心、风雨同舟的团队精神,勇挑重担、争做贡献的全局精神。

4、转变工作方法,增强职工思想教育效果。要以人为本,充分信任职工,认真对待职工所提出的疑问,采取平等的态度与他们共同探讨。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创新载体、构建平台,大力开展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放手让职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增强班组思想作用的效果。

5、把和谐建设融入职工思想教育当中去。当前的工作、就业、生活给很多人产生巨大压力,因人的性格、素质不同,有些人会带来情绪上的波动,甚至产生人际矛盾,我们要在改善生活条件下培养职工的理解,宽容心态。把扶贫济困长期开展下去,让职工在单位有家的感觉,对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重大意义。

下载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农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问题思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前乡镇干部思想状况的思考 (五篇范例)

    乡镇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

    关于党小组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

    关于党小组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 党小组党员的思想教育主要采用哪些形式和方法(1)充分利用党校的阵地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党校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阵地,是培训党员、干部......

    平凉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平凉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当前农民思想动态、愿望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按照市委党校安排,我深入全市七县(区)及有关乡镇,采取问卷调查、个......

    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及对策

    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及对策基层分工会是在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分工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及其对策 党员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利益要求等......

    党员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支部党员思想 状况的调查报告 4月26日下午和28日上午支部分别召开了党员座谈会和支委会,对本支部党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思想和工作作风、......

    党员思想状况分析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了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要内容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增强看齐意识、党性意识、纪律......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