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2006年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2006年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一年来,桑株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县委组织工作会精神和《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党要管
党,从严治党;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好范文版权所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乡党委严格按照责任状要求,及时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年的党建和电教工作,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并制定了两条新的措施:一是每个乡领导在自己所联系的村每年要发展两名党员;二是每个乡领导全年在自己所联系的村参加支部生活不少于10次。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7次,专门就全年党建工作重点、电教工作和村班子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研究。
第一、按计划完成各项培训工作。按照县委要求,充分发挥了党校的作用,集中统一开展培训工作,详细制定了各项培训计划,明确了时间、任务、责任、目标,质量要求。根据桑株乡的实际情况和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规划:一是按组织部要求,及时组织15名乡领导干部参加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新宪法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二是充分利用乡党校这个主阵地,对副村级以上干部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培训,由主管乡领导授课,培训主要是十六届三中精神、新宪法、计划生育法、宗教管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内容为主,共举办培训班9次,参加的人数达1064人次;并组织所有培训人员进行了考试,总平均分在80分以上,效果明显。全年共培训村干部160人次,后备干部146人次,入党积极分子105人次,农民党员473人次,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180人次,另外对各村的组织委员进行了三次业务培训。三是利用春耕备耕之际,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全乡共举办科技培训7期,主要有林果业、畜牧业、设施业、水利工程、外出劳务输出等培训,培训18575人次,其中提高班1600人,普及班6725人,劳务输出人员培训725人,培训人数占全乡总人数的91.7。四是根据实际,加强了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力度过。由五办一部共同组织,相互配合,进村或是利用巴扎天对“两纲”、计划生育“一法四规”和其他法规做了大量的宣传。
第二、加强师次队伍建设和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严格按县委组织部要求,聘请专职教师1名,聘请站所负责人4名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的作用。按照地委的要求,乡党校副校长和专职老师做到了专职专用。乡党校教师队伍健全,办公设施齐全,条件良好,运作正常,并投入1.2万元资金专门购买了电视机、电脑、vcd、调音台、音箱、宽带网等设备。部分支部了对电教设备进行了更新。二是加强电教工作的领导,乡党委和各支部都成立了电教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主抓,副职具体负责。三是各项制度健全。为保证电教工作的正常进行,乡村电教站都完善了各项制度,杜绝了电教设备私自外借的情况,并有专门的电教室、电教员和专门的片库,对电教片进行了统一编号,电教设备率达100。四是加强党员电教培训工作。为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政策水平和科技素质,今年乡电教站进行政治理论和科技培训21次,培训机关干部384人次,村干部607人次,农民党员967人次。各支部电教站培训了380人次,其中“红柳情结”71次(乡电视台播放3次,每次一周),培训人员达11400人次。五是各村都能按要求做到每月收看电教片2次,每次保证在2个小时以上。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脱贫致富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乡党委中心学习小组每月坚持学习两次,对重要工作和领导讲话及时学习,领会精神,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监督制度。乡党委成员都有人人有读书笔记、有学习体会。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领导素质、工作素质。重大问题经会议讨论通过,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认真做好合并村工作,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和县委合并行政村和调整村干部的要求,我乡由原来的24个行政村、295名
村干部,精简为19个行政村,141个村干部。党建办对原有24个行政村的干部、党员、后备干部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制定了考察材料及合并调整方案,经党委会研究并上报组织部审批通过。目前,合并村工作已全面完成。
第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按照程序完成了乡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并加强后
备干部的培训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我乡异地挂职干部返回后的培养和管理,及时组织指导挂职干部返回后的学习,并制定有专门的学习制度,有专人负责,学习笔记按季度定期上报县委组织部。三是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广大干部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职数进行了精简,制定了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按照交叉任职的计划,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五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把民兵、农村大中专毕业生、“三老”人员子女、退伍军人和致富大户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把他们纳入村干部管理体系,让他们参与村的各项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本村的具体事务,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同时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加强了村级后好范文版权所有备干部的教育管理。今年共有后备干部161人(其中正村87人),入党积极分子提123人,预备党员14人。
三、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在原创建基础上,继续作好党委、党支部“五个好”和群众满意“站所”创建工作,制定了初步的《实施办法》和创建规划下发到各支部,并及时做好创建指导工作。2004年计划创建五好支部的有色依提拉村、艾热格勒村、桑株村、墩巴格村、木尕拉村,乡党委已验收完毕,报请组织部进行验收。
第二、在农村开展党员“双带”活动,是今年我地区创造性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今年第四季度在地区范围内开展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双带”工作,积极探索党员“双带”活动的路子、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致富的技能。木尕拉村的“双带”工作已初见成效,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了推广。目前,全乡共有党员科技示范户15户,参加双带工作的党员干部34人,农民54人。
第三、认真做“三老”工作。首先,继续完善补充了“三老”人员台帐和档案工作,对新增去世的“三老”人员进行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查备案,按时发放了192名“三老”人员和26名非“三老”人员的生活补贴和保险费。其次,切实加强对各村政治辅导员的政审,并制定下发了“三老”带“三青”活动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按照要求每月让“三老”人员担任了学校校外辅导员,进行了一次传、帮、带、教活动。对已故“三老”人员,我们做到了及时召开了追悼会,及时解决好丧葬费,及时做好安置工作,共修建“三老”人员坟墓6座。目前,全乡现有“三老”人员192人,其中老干部92人,老党员96人,老模范6人,“三青”人员5865人,其中团员1272人,年青干部227人,聘请了24名身体较好,工作经验丰富,政治思想过硬的老干部任政治辅导员,在各村和学校开展活动,有108名“三老”人员从事带“三青”工作。
第四、加大“三老”基地建设,解决好“三老”人员的后顾之忧。今年,我们在现有269亩“三老”基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加大投资力度(2003年定植杏树169亩,苜蓿150亩,育杨树苗100亩)。对未成活的杏树进行了补栽,共补栽杏树2000多棵,定植杏树沟由原来的60公分拓宽到现在的1米,新种植甘草10亩,地膜玉米16亩,种植葵花100亩、育核桃苗5亩。在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乡统一管理、统一组织调配劳动力,乡党建办具体负责实施操作,从平地、开沟、栽树、浇水、追肥等项工作,乡党建办人员全部参加,一一落实,并在每块基地安排有专人负责管护,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重栽轻管的做法。目前,由于“三老”基地大部分都是近年的新开荒地,没有水渠配套设施,我们正在积极着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渠配套设施。
第五、认真做好党内统计、基层组织建设统计、党员信息库、党费收缴统计、信息上报和督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2004年党费收缴基数(全年党费共计23000元),按时进行党费收缴工作。
第六、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桑株乡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党委会议传达有关精神,成立了以丁念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形成调研组;对全乡25个支部的729名共产党员(男党员598个,女党员131个,农牧民党员595个)进行了摸底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14份,发放调查表89份,共召开座谈会31场(次),个别谈话人数达215人,参加座谈会人数572人,收集到的意见建议67条,并针对存在的总是形成调研报告4篇,及时上县委组织部,顺利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第七、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妇代会工作,加强对团建、妇联工作的指导和加大对各支部的督查工作。为确保全年党建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乡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加大对各部的督查力度,全年到支部督查4次,有的达5次,上报信息12期,采用了3期,形成各类调研报告3篇。
四、不断加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由党建办和农经站组织人员对我乡24个行政村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13个村为“空壳村”规划。今年计划消灭的“空壳村”为巴西沙瓦村、艾热格勒村、巴斯恰喀村、托格热塔孜滚村,目前仅有8个“空壳村”。
第二、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经济发展规划。一是加强现有果园、机动地的管理;二是开荒淤地,增加土地搞创入;三是育植树苗搞创收;四是在义务工未取消前,合理调配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搞创收。
第三、严格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制度,确保了村干部工资按时发放和各村工作的正常运转。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支部党建材料不全面,质量不高,对档案材料管理不善,不规范,存放比较混乱。
二是村集体果园、机动地承包费较低,导致村集体经济增收缓慢。
三是由于“三老”地都是新垦荒的盐碱地,土质较差,致使三老地效益低,没有按要求完成增收任务。
第二篇:2006年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2006年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一年来,桑株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县委组织工作会精神和《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乡党委严格按照责任状要求,及时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年的党建和电教工作,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并制定了两条新的措施:一是每个乡领导在自己所联系的村每年要发展两名党员;二是每个乡领导全年在自己所联系的村参加支部生活不少于10次。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7次,专门就全年党建工作重点、电教工作和村班子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研究。
第一、按计划完成各项培训工作。按照县委要求,充分发挥了党校的作用,集中统一开展培训工作,详细制定了各项培训计划,明确了时间、任务、责任、目标,质量要求。五是各村都能按要求做到每月收看电教片2次,每次保证在2个小时以上。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脱贫致富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乡党委中心学习小组每月坚持学习两次,对重要工作和领导讲话及时学习,领会精神,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监督制度。乡党委成员都有人人有读书笔记、有学习体会。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领导素质、工作素质。重大问题经会议讨论通过,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认真做好合并村工作,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和县委合并行政村和调整村干部的要求,我乡由原来的24个行政村、295名村干部,精简为19个行政村,141个村干部。党建办对原有24个行政村的干部、党员、后备干部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制定了考察材料及合并调整方案,经党委会研究并上报组织部审批通过。目前,合并村工作已全面完成。
第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按照程序完成了乡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并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我乡异地挂职干部返回后的培养和管理,及时组织指导挂职干部返回后的学习,并制定有专门的学习制度,有专人负责,学习笔记按季度定期上报县委组织部。三是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广大干部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职数进行了精简,制定了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按照交叉任职的计划,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五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把民兵、农村大中专毕业生、“三老”人员子女、退伍军人和致富大户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把他们纳入村干部管理体系,让他们参与村的各项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本村的具体事务,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同时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加强了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今年共有后备干部161人(其中正村87人),入党积极分子提123人,预备党员14人。
三、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在原创建基础上,继续作好党委、党支部“五个好”和群众满意“站所”创建工作,制定了初步的《实施办法》和创建规划下发到各支部,并及时做好创建指导工作。2004年计划创建五好支部的有色依提拉村、艾热格勒村、桑株村、墩巴格村、木尕拉村,乡党委已验收完毕,报请组织部进行验收。
第二、在农村开展党员“双带”活动,是今年我地区创造性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今年第四季度在地区范围内开展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双带”工作,积极探索党员“双带”活动的路子、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致富的技能。木尕拉村的“双带”工作已初见成效,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了推广。目前,全乡共有党员科技示范户15户,参加双带工作的党员干部34人,农民54人。
第三、认真做“三老”工作。首先,继续完善补充了“三老”人员台帐和档案工作,对新增去世的“三老”人员进行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查备案,按时发放了192名“三老”人员和26名非“三老”人员的生活补贴和保险费。其次,切实加强对各村政治辅导员的政审,并制定下发了“三老”带“三青”活动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按照要求每月让“三老”人员担任了学校校外辅导员,进行了一次传、帮、带、教活动。对已故“三老”人员,我们做到了及时召开了追悼会,及时解决好丧葬费,及时做好安置工作,共修建“三老”人员坟墓6座。目前,全乡现有“三老”人员192人,其中老干部92人,老党员96人,老模范6人,“三青”人员5865人,其中团员1272人,年青干部227人,聘请了24名身体较好,工作经验丰富,政治思想过硬的老干部任政治辅导员,在各村和学校开展活动,有108名“三老”人员从事带“三青”工作。
第四、加大“三老”基地建设,解决好“三老”人员的后顾之忧。今年,我们在现有269亩“三老”基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加大投资力度(2003年定植杏树169亩,苜蓿150亩,育杨树苗100亩)。对未成活的杏树进行了补栽,共补栽杏树2000多棵,定植杏树沟由原来的60公分拓宽到现在的1米,新种植甘草10亩,地膜玉米16亩,种植葵花100亩、育核桃苗5亩。
第三篇:2006年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一年来,XX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县委组织工作会精神和《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乡党委严格按照责任状要求,及时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年的党建和电教工作,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并制定了两条新的措施:一是每个乡领导在自己所联系的村每年要发展两名党员;二是每个乡领导全年在自己所联系的村参加支部生活不少于10次。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7次,专门就全年党建工作重点、电教工作和村班子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研究。
第一、按计划完成各项培训工作。按照县委要求,充分发挥了党校的作用,集中统一开展培训工作,详细制定了各项培训计划,明确了时间、任务、责任、目标,质量要求。根据XX乡的实际情况和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规划:一是按组织部要求,及时组织15名乡领导干部参加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新宪法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二是充分利用乡党校这个主阵地,对副村级以上干部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培训,由主管乡领导授课,培训主要是十六届三中精神、新宪法、计划生育法、宗教管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内容为主,共举办培训班9次,参加的人数达1064人次;并组织所有培训人员进行了考试,总平均分在80分以上,效果明显。全年共培训村干部160人次,后备干部146人次,入党积极分子105人次,农民党员473人次,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180人次,另外对各村的组织委员进行了三次业务培训。三是利用春耕备耕之际,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全乡共举办科技培训7期,主要有林果业、畜牧业、设施业、水利工程、外出劳务输出等培训,培训18575人次,其中提高班1600人,普及班6725人,劳务输出人员培训725人,培训人数占全乡总人数的91.7%。四是根据实际,加强了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力度过。由五办一部共同组织,相互配合,进村或是利用巴扎天对“两纲”、计划生育“一法四规”和其他法规做了大量的宣传。
第二、加强师次队伍建设和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严格按县委组织部要求,聘请专职教师1名,聘请站所负责人4名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的作用。按照地委的要求,乡党校副校长和专职老师做到了专职专用。乡党校教师队伍健全,办公设施齐全,条件良好,运作正常,并投入1.2万元资金专门购买了电视机、电脑、VCD、调音台、音箱、宽带网等设备。部分支部了对电教设备进行了更新。二是加强电教工作的领导,乡党委和各支部都成立了电教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主抓,副职具体负责。三是各项制度健全。为保证电教工作的正常进行,乡村电教站都完善了各项制度,杜绝了电教设备私自外借的情况,并有专门的电教室、电教员和专门的片库,对电教片进行了统一编号,电教设备率达100%。四是加强党员电教培训工作。为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政策水平和科技素质,今年乡电教站进行政治理论和科技培训21次,培训机关干部384人次,村干部607人次,农民党员967人次。各支部电教站培训了380人次,其中“红柳情结”71次(乡电视台播放3次,每次一周),培训人员达11400人次。五是各村都能按要求做到每月收看电教片2次,每次保证在2个小时以上。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脱贫致富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乡党委中心学习小组每月坚持学习两次,对重要工作和领导讲话及时学习,领会精神,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监督制度。乡党委成员都有人人有读书笔记、有学习体会。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领导素质、工作素质。重大问题经会议讨论通过,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认真做好合并村工作,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和县委合并行政村和调整村干部的要求,我乡由原来的24个行政村、295名村干部,精简为19个行政村,141个村干部。党建办对原有24个行政村的干部、党员、后备干部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制定了考察材料及合并调整方案,经党委会研究并上报组织部审批通过。目前,合并村工作已全面完成。
第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按照程序完成了乡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并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我乡异地挂职干部返回后的培养和管理,及时组织指导挂职干部返回后的学习,并制定有专门的学习制度,有专人负责,学习笔记按季度定期上报县委组织部。三是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广大干部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职数进行了精简,制定了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按照交叉任职的计划,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五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把民兵、农村大中专毕业生、“三老”人员子女、退伍军人和致富大户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把他们纳入村干部管理体系,让他们参与村的各项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本村的具体事务,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同时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加强了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今年共有后备干部161人(其中正村87人),入党积极分子提123人,预备党员14人。
三、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在原创建基础上,继续作好党委、党支部“五个好”和群众满意“站所”创建工作,制定了初步的《实施办法》和创建规划下发到各支部,并及时做好创建指导工作。2004年计划创建五好支部的有色依提拉村、艾热格勒村、XX村、墩巴格村、木尕拉村,乡党委已验收完毕,报请组织部进行验收。
第二、在农村开展党员“双带”活动,是今年我地区创造性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今年第四季度在地区范围内开展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双带”工作,积极探索党员“双带”活动的路子、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致富的技能。木尕拉村的“双带”工作已初见成效,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了推广。目前,全乡共有党员科技示范户15户,参加双带工作的党员干部34人,农民54人。
第三、认真做“三老”工作。首先,继续完善补充了“三老”人员台帐和档案工作,对新增去世的“三老”人员进行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查备案,按时发放了192名“三老”人员和26名非“三老”人员的生活补贴和保险费。其次,切实加强对各村政治辅导员的政审,并制定下发了“三老”带“三青”活动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按照要求每月让“三老”人员担任了学校校外辅导员,进行了一次传、帮、带、教活动。对已故“三老”人员,我们做到了及时召开了追悼会,及时解决好丧葬费,及时做好安置工作,共修建“三老”人员坟墓6座。目前,全乡现有“三老”人员192人,其中老干部92人,老党员96人,老模范6人,“三青”人员5865人,其中团员1272人,年青干部227人,聘请了24名身体较好,工作经验丰富,政治思想过硬的老干部任政治辅导员,在各村和学校开展活动,有108名“三老”人员从事带“三青”工作。
第四、加大“三老”基地建设,解决好“三老”人员的后顾之忧。今年,我们在现有269亩“三老”基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加大投资力度(2003年定植杏树169亩,苜蓿150亩,育杨树苗100亩)。对未成活的杏树进行了补栽,共补栽杏树2000多棵,定植杏树沟由原来的60公分拓宽到现在的1米,新种植甘草10亩,地膜玉米16亩,种植葵花100亩、育核桃苗5亩。在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乡统一管理、统一组织调配劳动力,乡党建办具体负责实施操作,从平地、开沟、栽树、浇水、追肥等项工作,乡党建办人员全部参加,一一落实,并在每块基地安排有专人负责管护,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重栽轻管的做法。目前,由于“三老”基地大部分都是近年的新开荒地,没有水渠配套设施,我们正在积极着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渠配套设施。
第五、认真做好党内统计、基层组织建设统计、党员信息库、党费收缴统计、信息上报和督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2004年党费收缴基数(全年党费共计23000元),按时进行党费收缴工作。
第六、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XX乡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党委会议传达有关精神,成立了以丁念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形成调研组;对全乡25个支部的729名共产党员(男党员598个,女党员131个,农牧民党员595个)进行了摸底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14份,发放调查表89份,共召开座谈会31场(次),个别谈话人数达215人,参加座谈会人数572人,收集到的意见建议67条,并针对存在的总是形成调研报告4篇,及时上县委组织部,顺利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第七、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妇代会工作,加强对团建、妇联工作的指导和加大对各支部的督查工作。为确保全年党建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乡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加大对各部的督查力度,全年到支部督查4次,有的达5次,上报信息12期,采用了3期,形成各类调研报告3篇。
四、不断加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由党建办和农经站组织人员对我乡24个行政村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13个村为“空壳村”规划。今年计划消灭的“空壳村”为巴西沙瓦村、艾热格勒村、巴斯恰喀村、托格热塔孜滚村,目前仅有8个“空壳村”。
第二、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经济发展规划。一是加强现有果园、机动地的管理;二是开荒淤地,增加土地搞创入;三是育植树苗搞创收;四是在义务工未取消前,合理调配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搞创收。
第三、严格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制度,确保了村干部工资按时发放和各村工作的正常运转。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支部党建材料不全面,质量不高,对档案材料管理不善,不规范,存放比较混乱。
二是村集体果园、机动地承包费较低,导致村集体经济增收缓慢。
三是由于“三老”地都是新垦荒的盐碱地,土质较差,致使三老地效益低,没有按要求完成增收任务。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师部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省委张书记到师部社区进行创先争优点评指导,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组织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下面,我将师部社区党组织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师部社区位于县城北部,面积2平方公里,是县政府办公所在地,辖区单位22个,常住居民1624户,4856人。社区支部党员81人。先后荣获省、市“文明单位”、全省“百佳社区”和全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称号。2010年又获得六安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
二、基本做法
1、以“领导班子好”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
一是抓学习、强素质。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抓住各级各类培训机会,努力掌握社区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并将精神实质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抓团结,强合力。坚持做到“四个相互”即: 相互补台不拆台,相互理解不埋怨,相互关心不淡漠、相互信任不猜疑,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七讲”活动(讲民主、讲透明、讲团结、讲友爱、讲激励、讲主动、讲奉献),提升了班子的整体素质。三是抓民主,促和谐。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主观能动性,按照分工,各负其责。认真执行民主集 中制,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营造了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
2、以“党员干部队伍好”为目标,切实强化党员干部管理
一是建立8小时外管理机制。我们注重处理好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坚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并重,采取召开居民座谈会、入户谈心等方式,了解辖区内在职党员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反馈到所在单位,使辖区双重身份的党员模范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二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建立卡、册跟踪管理制度。每个流入或流出的社区流动党员,逐一登记建档,进行跟踪管理。三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根据社区所设岗位,制定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明确每位社区干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对每个岗位上的社区干部实行目标化管理,并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对社区干部进行民主综合测评,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社区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张榜公布;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完成好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进行适当处理。
3、以“工作业绩好”为目标,切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党支部把它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法宝,作为创新机制、推动工作的动力。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深入动员,明确“建设和谐新社区,履职尽责做表率”活动主题,着力打造平安社区、服务社区、和谐社区。一是在承诺履诺中推进创先争优。党支部和党员结合岗位职责公开承诺并上墙公示。对辖区内重点纠纷、棘手矛盾、群众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因人、因党小组进行分解,有针对性的提出承诺事项,填写《党员公开承诺书》。通过调研提诺、支部审诺、组织定诺、公开示诺等程序,对不符合实际、达不到要求的承诺,进行调整和修改,坚决杜绝了走过场。社区党支部和党员共承诺192条。为促进承诺事项的落实,狠抓点评等关键环节不放松,我们按要求进行了认真点评,做到了承诺有据,践诺有方。二是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推进创先争优。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城区建设、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中勇当先锋。今年以来,我们竭力服务好城区重点工程建设,完成21户拆迁安置任务;多方筹集资金10万余元,硬化了人民广场健身场;狠抓13条街巷文明创建,师部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多次受到县文明委表彰。三是在开展活动中推进创先争优。我们是六安市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机遇,以“创清风家园”为主题,通过开办宣传橱窗、编印宣传材料、举办书法作品展等形式,广泛开展活动,寓教于乐。社区成立一支由16人组成、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要成员的京剧票友俱乐部,坚持每周六开展活动,向群众宣传古今中外反腐倡廉、惩恶扬善方面的典型事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社区建设中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此外,我们还组织开展社区健身运动会、开展节日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了工作效果。
4、以“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我们不断深化“六大载体”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扑下身子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今年以来,共办理32 件。对涉及社区的民生工程,我们一项一项抓落实,共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岗位14个,新调整13户低收入困难群众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全社区目前共有376人享受低保,其中有40名重度残疾人同时享受贫困重度残疾人补助;为45户住房困难群众办理廉租房补贴,为26户住房特困户办理了廉租房实物分配;社区居民全部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继续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帮低保户、党组织带贫困户”活动,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社区副主任、民政专管员何德芬视低保户为亲人,坚持常年走访低保户,每年都要为孤寡老人朱国英送去米、面、色拉油、猪肉等物品,受到群众称赞。社区党支部还组建了一支由53名共产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利用各自的一技之长,尽力为群众服务。共产党员、下岗职工高少之有个自行车修理部,坚持常年免费为残疾人和中小学生修车。他还是《皖西日报》特约通讯员,经常投稿讴歌基层的好人好事,其家庭被全国妇联等单位授予“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不断把社区党建工作推向深入,为打造平安社区、为民社区、和谐社区而努力。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市委书记在百忙碌之中到我们凤凰街道检查指导工作,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下面,我将凤凰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我们街道共有2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五个为村或经联社加挂社区牌子),街道党工委下设1 个经联社党委、10个党总支(4个村总支、文明城管、教育、政法、财贸、机关)、1 个直属支部(亚太小学支部),共有党支部43个,党小组119个,共有17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街道辖区共有党员8396人,其中单位党员7650人,居民党员353人(包括离退休、下岗党员)以及这次接转的党员(实际接收678人,报到只有106人),流动党员265人,学生党员234人,党组织关系在街道的党员874名。
一、主要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平等、互助、互信,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毫无疑问,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虽然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但打造良好社区无疑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强调我们在执政时更多的是要讲“协调”与“协商”,科学、有机、柔性的“整合”和群众自觉自愿的认同,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坚持把抓好街道、社区的党建工作作为打造和谐社区的龙头工程,借龙头效应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全面建立 “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一些成功和全新的经验。通过“三级联创、非公党建、社区党建、发展党员“两票”制、流动党员管理等一系列的创新,使街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独具凤凰特色,为全市党建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全市社区党建现场连续两年在凤凰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在市作经验介绍,街道连年分别被省委、市委授予六好、五好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1、以“领导班子好”为目标,切实加强了街、村(社)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凤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街道着力加强自身领导班子建设,党工委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社会矛盾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街、村(社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加强。菜园头村、街道党工委2004年分别被市委授予“五好村级党组织”和“五好街道党工委”。社区组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02年,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原有8个居委会进行了调整,按地域、人口配置,资源状况、居民认同感等社区组成要素,划分了15个社区,设置15个居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共有专职人员50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大学学历一名,大专学历20名,高中文化程度25名,初中文化程度4 名,这些人员全部通过民主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居民选举等程序,公推公选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配齐配强了社区党支部一班人,做到一个社区一支部、一个楼栋一党小组,及时成立社区党建联系会,使社区下岗党员、流动党员有了新的“娘家”。为了保证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能够正常开展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保证了居委会干部工资“三个一点”中本级财政分担部分的及时到位,并通过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帮助五个社区居委会落实了办公用房共计650平方米。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多渠道建设各种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免费和低偿向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全街共有社区居民活动之家8个,配备健身器材73套,设置便民利民服务点66处。
2、以“党员干部队伍好”为目标,切实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街道副科级干部和站、所、办主任都被送到市党校进行了培训,使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党章》的规定容入辖区党员、直管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之中,通过创新管理思路。首先是建立起了凤凰辖区8小时之外管理模式,让辖区党员在社区楼栋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区还将辖区党员的表现情况反馈单位,并给予评优评先的鉴定。再是由于该项制度的建立,使辖区双重身份的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其次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卡、册跟踪管理制度。每个进入外出凤凰街道和社区的流动党员,都要到流动党员管理站登记建卡,领取《流动党员管理证》原后再在单位由单位进行跟踪,经过跟踪,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对于直管党员的管理,主要是让群众来评议每个党员,使直管党员的学习、工作表现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近一段时间来,我们积极适应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认真做好辖区下岗党员和退休党员关系的接转工作,目前已经接收上述退休、下岗党员678多名,报到106名。我们还敢于突破,进行大胆全新的探索,最先在全市非公企业组建独立党支部、靠挂党支部,派驻党组织党员联络员,实践证明这一创举,使党的组织领域得到延伸扩展,为新时期加强党员的管理,企业增效提供了保证凤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街召开,按照市委组织的安排,我上台作了经验介绍。最近,我们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对全20个村、经联社、社区辖区的的79家非公企业和
1320户工商户的党员队伍和“一建带三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共登记287名非公企业党员和47名个体工商户党员,通过调查,摸清了底数,保证了我们在规划全街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3、以“工作机制好”为目标,积极推行各种创新活动。街道党工委坚持用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每年年终设立创新奖。对创新出成果的单位和个人既给精神上的奖励又给物质奖励。为创新拓展了平台,通过总结挖掘新的思路,形成创新良性循环。又如:发展党员98年在全市推行“公示”制以后,今年又成功地创新了“两票”制,更好地延伸了“公示”制的领域。这也是在总结和探索中得到挖掘和发挥的,主要是通过百子畈曹金林同志入党的问题,得到了启示,曹金林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后,个别群众连续两年向上级越级举报,经过专班调查又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总由于要调查而又不得将该同志纳新放下。后来我们就考虑到用“两票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即
1、所在单位群众满意票达70%以上;
2、党员表决票应到党员半数以上。为了严把入口关,保证党员质量,按照十六大新《党章》“发展党员要党外群众多数拥护”这一要求,于是街道党工委就制发了文件,文件抄报市后,七一前很快就被市组织部在全市推广,后又被市委用市委文件推广。
4、以“工作业绩好”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事业。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围绕将凤凰街道建设成为“鄂州有地位,全市第一流;湖北有影响,全省争上游”的楚天明星街道,力争实现在全市率先建成富裕型小康街道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奋发争先,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工作一年一大步,一步一台阶,实现了行行争上游、整体创一流的目标。街道先后荣获全省先进 基层党组织、全省“六好”乡镇党委、楚天明星街道、全省抗洪抢险集体一等功、全省乡镇企业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城市体育工作先进社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一连串的荣 誉称号。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责任目标工作先进单位。
5、以“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大力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通过开展“家政服务、党员示范岗、党员旗帜工程、吴天祥小组、便民服务队”等一系列载体工程,进一步密切了社区的党群关系。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难,把“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难我解、民盼我做”落实在行动上。例如:莲花社区的党员旗帜工程:用“爱心启迪、阳光接力、文明传递”三步曲,把社区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家,帮助“弱智、贫困、缺教”家庭分别送去“科技致富”、“脱贫扶助”、“法律、文明、文化知识”等,重塑了新时期党的形象,为社区撑起了一片绿荫。找到了新时期党联系民心新的结合点。莲花山社区的旗帜工程还被省委组织部、《党员生活》杂志社分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全市作了经验介绍。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之间架起连心的桥梁。党员在群众中的向心力进一步提高,百子畈经联社周启水等10多名共产党员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思路,积极开展双带活动,带领100多名群众到外地种树,养猪致富,为城区无地农民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在街道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市委提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
(一)街道的组织设置与管理体制与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大适应。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名义是城市街道,但在工作任务、机构设置等方面却脱离不了乡镇的影子。根椐《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应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但事实上,我们却不得不主要的精力用于发展经济上、保障吃饭上来,街道不得不承担与税收体制不符的工作任务,由于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限制,我们在发展工业项目的空间十分有限,而第三产业税收街道又无权收取,街道承担着与自身财政实力明显不相符的社会任务,因此在加大社区投入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街道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偏于老化,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
(二)由于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共建意识和党建意识淡薄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于社区组织结构多样性、复杂性,增加了社区党组织的调控难度,阻滞了组织协调机制功效的发挥,党组织活动载体陈旧,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缺乏吸引力。现在社区活动方式多数是靠走访、会议、联谊等,如何依靠更深层次的利益纽带、依靠共同利益驱动,还缺乏应有的措施。由社区物质基础薄弱,人财物不足,直接制约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作用发挥。一些加挂社区居委会牌子的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不大适应,经联社组织的定位尚需进一步明确。少数非公企业党组组织观念比较淡薄,非公企业组织生活不够正常。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有时还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制约,党员组织关系难以到位,党员管理存在难度。
(三)由于历史上软硬件投入
欠账太多,直接影响了社区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目前社区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体系是“头重脚轻”。总体上讲,社区建设发展现状与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承担职责任务和市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可以讲是人少、事多、权小、责大,”行政化倾向明益明显。“小政府、大服务”让被喻为“小巷总理”的居委会干部感到实在是太累了,一些单位、部门和干部对社区居委会不重视,安排的工作可做可也以不做。反过来却把自身职能的一些都交由社区居委会,什么事都要讲“进社区”如计生、综治、教育、服务、卫生、医疗等什么都要进社区,只要求做事,却不给人员经费。“上头千根线、下只一根针”,曾有一名居委会深有感慨地说,居委会有“五难”最伤脑筋的事是城市低保工作;最困难的是社区的自身建设;负担最重的事是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最呕气的事是居委会干部的待遇没有得到落实。
2、工作条件是“借屋躲雨”。基本的办公、服务用房都没有完全落实,我们凤凰街道15个社区,只有5个社区有办公用房,仅占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租用或者时借用办公场所。社区居委会这种办公条件“借屋躲雨”的现状,主要原因是社区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较多。城市呈加速发展态势,凤凰作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寸土寸金的房地价格决定了仅靠街道、社区的自身力量,很难解决这一困难,市里虽然曾经出台过一些扶持政策,便落实不到位。除了办公场所外,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也极度缺乏。居委会没有收费项目,社区服务项目多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差,一般居委会每年办公经费至少都在3000元以上,仅打字复印费就达1500元,除干部工资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经费和其它福利金全靠自筹或街道补贴。
2、工作人员是“身份不明”。照道理来讲,社区居委会是基层居民的自治组织,既未明确是机关事业单位,又不属于企业,决定了工作人员有特殊性,他们的养老统筹、退休审批等待遇难落实,我们一些已经退休的居委会干部,当初养老保险是按事业单位标准缴纳,退休后却工作标准发放,诸多后顾之忧的悬而未决直接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一)、要确保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运转,着力在加强领导、提供保障上下功夫。市委、市政府应把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市直各职能部门参与街道、社区建设的意识。在即将开始的机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特殊之处,以及人员经费来源与农村乡镇的不同之处,在机构和人员编制要予以增强,确保不断充实、加强街道和社区管理层面的力量,逐步建立“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全面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单位、街道和社区三方的工作职能。要强化属地管理职能,对社区成员单位实行双重管理,实行任免会签制度。要进一步理顺财政税收体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一切从街道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产业、税收政策,引导街道优化产业结构,鼓励社区居委会大力发展便民利的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街道的经济实力,增强社区居委会的造血功能。
(二)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软硬件投放力度,逐步解决历史欠账,为进一步搞好社区工作夯实基础。
按照条抓块管,费随事转原则,切实落实社区建设资金和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做到财权大于事权,财权先于事权,确保社区建设不流于形式。应切实解决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对尚未解决居委会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未达30平米以上的,要采取措施尽快协调解决。要清理和规范居民服务项目,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将社区服务业纳入行业指导范围,对社区居委会兴办的服务业,要在场地、资金、营业执照等方面提供方便、制订优惠政策。
(三)要创新管理方法,积极探索街道、社区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非公企业的党员管理工作,对应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应按要求和程序协助督促建立相关组织,对有党员的企业,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归属到辖区社区或村管理,建立相应的非公企业党员联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