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电信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电信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改变的时代里改变自己”、“由外生自然式增长向内生性机制变革式增长转变”、“让创新贯穿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近期工作会议布局中,各地电信企业对加快变革步伐达成强烈共识。先前,为应对移动互联网竞争,电信企业探索诸多机制创新与改造,但仍无法摆脱固有的封闭心态和传统运营模式的束缚。在比拼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市场竞争中感受切肤之痛的电信企业意识到,必须通过开放式变革,内提效率,外增能力,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
变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选择
2013年,电信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内部,面临成本升高、效率低下、业务成长缓慢的窘境;外部,受到各路对手的狙击,业务不断遭到蚕食。一位运营商高层直言,企业的渠道效能与互联网企业不在同一水平,甚至和同业对手都存在巨大差距,这直接导致了业务量的萎缩。资源虚耗在烦琐的流程和环节中,贻误商机。新业务运作仍然按照老套路,客户体验差,市场反响平平。短期内很难根治的机制顽疾让电信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运营中放不开手脚。
自身能力受限,强壮的掠食者还在增多。在移动互联网上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领域,都有一大批企业在精心经营,他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对用户的理解力,攥住的市场越来越多。2014年,虚拟运营开放,牌照陆续落地,极富活力的民资将进入基础电信运营领域,与运营商分食市场。
2014年要面对的挑战还不止于此。“营改增”即将在电信业全面推开,企业成本压力陡增,内部运营必须主动适应。4G牌照发放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格局或将重新洗牌,电信企业还须着重注意扩张速度与质量。
思虑种种危机与困境,主因之一还在于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除了天然管道和客户资源,运作资源的效率和速度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竞争力,在这方面,电信企业存在短板,居于劣势。正是源于这样的自我审视,加快机制变革的步伐成为电信企业今年的主动选择。中国电信在新年工作会议上动员全体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变革创新。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工作会议上表示,只有对现有生产方式进行深度改造,才能抓住流量大发展机遇。只有提早布局新的资源,对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作出系统化调整,才能开辟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崭新未来。中国联通提出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整合内外资源,重新发动创新引擎
变革要做什么?变革往何处去?业内专家认为,电信业并非没有创新,但这种创新一直是封闭式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习惯了“主导”的位置,他们推出的服务多从内部诞生,未和用户有充分的互动,这种模式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与市场脱节。封闭式的创新和改革在面对庞大的产品网络、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竞争时,已经不再适用。在开放、平等、合作的互联网精神面前,电信运营商必须联合诸多服务环节提供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来开发市场新产品,以内外资源结合的方式,重新发动创新引擎。
“近一年来,电信运营商已经通过密集的产业合作表明开放姿态,但远远不够”,一位电信业内研究人士指出,开放是一种由内及外,由观念、组织架构设计、内部流程、企业文化到客户服务、经营策略、营销拓展、产业合作等深层次的改变。“不是传统电信运营模式那样,关起门来搞创新、做事情,而是把资源拿出来,与产业链条上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产生效益。”加快开放式的变革,更好地对接移动互联网的运行规则,成为电信运营商2014年工作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开放的客户触点。许多移动互联网用户除了日常交费及网络好坏的感知外,已与电信运营商没有太多交集。在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企业面前,运营商可能失去客户端的掌控力。分析原因,传统的与客户打交道的方式已经过时,客户触点单一,新产品开发流程中客户参与度低。对此,电信运营商今年将在微博、即时通信、邮件、在线客服等多领域全力拓展客户触点,争取有客户出现的地方就有运营商的存在,甚至不排除在竞争对手的优质平台上服务客户。同时,创新客服运营支撑,实现数据的全网一体化,增强对客户的理解。
开放的能力平台。三大运营商已建立自己的开放平台,但活力不够,虽然技术、用户资源层面具备优势,但是服务能力和开放思维仍然欠缺,面对合作者,很难放下姿态。除了积极推进账号、支付、定位、通信、云计算等核心能力开放外,运营商在2014年要做的,是怎么样通过改变自身,让用户、开发者与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开放的渠道布局。2013年,三大运营商在渠道上的比拼非常激烈,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重复的渠道投资、自有网点入不敷出、社会渠道单
一、电子渠道整合不够。几大运营商都在今年提出了渠道全面转型规划,包括对自有渠道进行功能的重新定位,加强业务和渠道适配性,打造电子渠道的统一性、规模性,发挥渠道联合营销优势等。同时,通过多元合作、虚拟运营等模式,更大胆地开拓社会渠道。
开放的跨界合作。一年来,电信运营商的跨界合作可谓风生水起,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电信运营商已经可以和金融、媒体、互联网、物流、娱乐等多个行业进行合作。由新兴业务到基础业务,由业务层面到资本层面,由国资到民资,2014年运营商跨界合作的领域将更广,他们将充分利用产业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利益共享和合作平衡,最终一起构建成熟的商业合作机制。
开放的机制创新。电信运营商在客户服务、能力平台搭建、渠道布局以及跨界合作上的创新,必然伴随着公司内部管理的变革。换句话说,只有运营商内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才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事情。中国电信表示将在2014年建立完善的新兴业务隔离体系。中国移动用“管理集中化、运营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来标明机制改革目标。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市场在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运营支撑体系。业内专家建议,运营商可适时引入民企的投资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建立“责权利统一”、“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体系上仍须努力。同时,“营改增”正倒逼运营商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制度流程建设。
危机并非坏事,它让电信企业及早警醒,及早改变。既然摆脱了“温水煮青蛙”式的封闭,何不让变革来得更猛烈些呢?
新一波简政放权聚焦生产经营长远将向负面清单过渡
在第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后,本届政府承诺的“任期内将1700多项中央级别的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左右”的目标已经完成过半。
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下称“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个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
本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涉及24个部门,在内容上突出了生产经营领域,涉及项目社会关注度高,申报量和审批量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将进一步扩大。
一名学者称,简政放权“渐入佳境”,从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的内容来看,涉及重点领域的内容颇多,但力度和涉及面仍有待关注。未来应该注重“提质”,而不是一味“充量”。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称,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本届政府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松管制,创新制度,短期可以稳增长,长期可以调结构。
重点放权支持生产经营领域
新一届政府履职一年,简政放权被公认为是进展最快、最实质性的改革。多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都同意将简政放权视作“改革马前卒”,并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和体制变革,可作为全盘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来看,下放权限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仅涉及重点的交通、能源等领域,也有出版、影视等相关产业。
本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着重突出生产经营领域这个重点,涉及企业主体设立、生产许可、经营范围、资本和资产处置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的有48项。
其中,决定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取消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审批、将交通运输部的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内容都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4G的面世,通讯领域的放权再次引起热议。目前,电信方面的一些审批管理条文已经破坏了正常的竞争机制,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效率。通讯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取消通信领域的行政审批,有利于打破垄断加强竞争,让电信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更加市场化,行业发展流程更顺、效率也更高,这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给社会信息繁荣带来更多利好。
早在今年一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会议还提出,今年要在去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再取消和下放包括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保险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和会计从业资格认定等70项审批事项。
这也意味着,运输、电信、教育将成为下一轮重点放权支持的产业。负面清单进行时
就在国务院印发决定的当天,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经国务院审改办审核认定的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25项,接受社会监督。记者梳理发现,公布的审批目录与过去相比有大幅删减,主要保留了核心重大项目的审批,而删减的大部分内容包含在此前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项目中。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推进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促进规范管理,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并强调,除公开的事项外,各部门不得擅自新设行政审批事项。
与减少审批相比,更进一步的改革应该是向“负面清单”转变。这一方面是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和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的需要。
去年下半年,相关高层就在内部讲话上提出过负面清单取代支持目录的思路。今年年初的国务院会议也强调,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社会主体依法自行决定。
相关部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对负面清单实施展开调研和研究,预计以试点的方式逐步推行。媒体近日消息称,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正在遵循三个原则开展修订。与此同时,浙江、海南等地也正在负面清单制定方面展开不同程度的探索。
云技术改变了一切。互联网在过去20年里改变了游戏规则,而云技术正在掀起第二次革命,这是一次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企业经营方式的革命。
以下是值得我们详细说明的六大趋势。
趋势1:更好的客户关系管理
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了客户关系管理和ERP软件,但是仍然有许多用户还在使用现场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种情况到2014年应该发生变化,许多企业会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是因为云技术能够灵活地与各种数据库互操作,使得云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比现场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功能强大很多。寻求能够提供更强大功能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将为企业经营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趋势2:大数据
过去的二十多年来,企业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数据都没有派上用场,或者至少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2014年,这一现状将发生变化,因为提供给大中小型企业的大数据系统和云服务正在让数据的可获取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获得有关业务运营的实时信息,使得大数据和云服务成为2014年的最大趋势之一。
趋势3:云作为新硬件平台
虚拟化已经使得云技术成为了几乎每一类计算任务的实用技术,现场硬件正在逐渐退出舞台,让位于云解决方案。传统IT基础设施将在2014年进一步消失,因为云正在从过去的总体架构中的不起眼角色转变成为标准。
趋势4:JavaScript是新Java
虽然Java过去一直都是首选的商业编程语言,但是现在是JavaScript的天下,因为云主要通过网络浏览器作为接口。JavaScript/HTML5的结合是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接口的主要平台,借助新的跨平台开发平台,如今更加容易将JavaScript转换为本地应用。JavaScript成为了首选编程语言!
趋势5:身份管理水平提高
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因为平台和关键业务数据是无法访问的身份验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技术,你会看到企业日益重视身份管理以及云中数据的安全。
趋势6:平台即服务的兴起
虽然云技术曾被看作是不可信的技术,但是,随着安全性的提高,许多企业现在都愿意完全将云技术用作他们的主要基础设施。这一趋势导致了平台即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普及,也促进了为特定行业开发的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的应用。
第二篇:2012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积极推进,出台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了12个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两化”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果,“两化”融合在促进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年实现软件收入超过1.8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超过30%。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880亿元,同比增长10%,电信业务的综合资费同比下降了4.8%。截至12月底,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2.7亿户,3G电话用户达到1.28亿户,当年净增8137万户。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1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3.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8.3%。
香港大公报记者:
请问陈司长,现在网上很多声音,反映现在宽带支出多,但是网速慢。工信部之前提出要有一个宽带的提速工程,请问有没有具体的措施?另外想问朱总,还是关于工业增速放缓的问题,它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意义在里面?就是优化结构方面的。陈家春:
工信部为了切实改善广大用户关心和反映的宽带不宽和上网慢的问题,今年将以建光网、提速度、广普及、促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目标,重点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拟通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发挥部省的联动优势(微博)和市场机制,强化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促进政策协同和产业链合作,并具体组织开展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入乡进村、宽带应用创新示范、公益机构接入普及、宽带使用感知提升等计划,来落实推动中国宽带基础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提高居民使用宽带的性价比。
陈家春:
目前我部正在抓紧制定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确定阶段性的量化目标,并将及时向全社会介绍相关发展目标、工作部署和实施方案,届时欢迎广大媒体朋友关注并且参与。
通信业监管更关注消费者 2012年或呈现四大趋势 年01月04日 10:26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琳
2011年的电信业,3G快速发展令人欣喜,但反垄断调查、三网融合、校园恶性竞争等事件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我国电信业监管的漏洞。不少业内专家对行业监管缺位、越位的现象表示担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电信业,作为顶层设计的行业监管如何推进备受关注。对此,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丁道勤指出,现阶段出现的不少事件就折射出深层次的电信行业发展矛盾问题,根子还在于电信企业的国有产权结构体制、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预计2012年行业监管仍将持续和强化。
2011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成电信业监管重点
记者:请您分析一下2011年的电信业监管有哪些特点?
丁道勤:2011年,中国电信(微博)市场总体波澜不惊,发展平稳,3G等新业务应用不断丰富拓展电信产业链。总得来说,电信监管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三网融合缓慢推进,进展慢于预期,牌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放,三网融合仍然存在较多法律适用的盲区,目前监管体制上的矛盾不断显现。
其次,在基础电信市场方面,整体市场格局持续优化,但相关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相关监管政策进入评估调整期。中国移动(微博)在移动市场占收入的比重远高于三分之二,中国电信和联通在宽带市场的份额基本稳定。南北宽带市场较为集中,中国电信和联通遭遇发改委“宽带反垄断”调查。校园市场排他性恶性竞争频现,工信部专门出台《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有关超范围经营争议不断,宽带竞争政策面临评估和调整。
第三,实名制管理措施持续出台。2010年9月份在争议中开始实施手机实名制,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跟进。
第四,互联网市场频发不正当竞争,行业出现垂直挤压现象,遏制创新,行业监管缺乏着力点。2011年10月,淘宝商城以升级商家管理系统为由,单方面大幅提高技术服务年费,引发大量中小卖家实施恶意操作行为。腾讯与UC、360等企业发生多起诉讼,境内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遭遇信任危机等,给行业监管部门提出新挑战。
第五,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迅猛,移动智能终端管理措施呼之欲出。智能手机用户隐私泄露问题显现,对用户隐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切实保障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工信部正研究制定有关移动智能终端管理办法。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贯穿电信行业监管的始终,是电信行业监管既定目标,也在具体电信监管中予以体现,例如持续加强对新技术新业务领域的用户权益保护。电信业囿于现有体制机制依然改革不到位
记者:反垄断调查、校园恶性竞争等事件也对我国目前电信业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行业监管上存在哪些难点?
丁道勤:“反垄断调查”、校园恶性竞争等热点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折射出深层次的电信行业发展矛盾问题,根子还在于电信企业的国有产权结构体制、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
虽然电信业经过了多次重组,但有效竞争的问题仍没有解决,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失衡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例如,在国资委和电信运营企业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层层考核下,有些电信运营企业甚至有专门对校园市场份额的指标考核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基层公司急功近利,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引发恶性竞争。
目前,电信业仍然是一个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近年来政府主导电信行业进行了多轮改革,但囿于现有体制机制,很多电信改革仍没有到位,存在诸多扭曲的地方。在当前电信企业的国有产权结构体制、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背景下,行业监管难度非常大。长远来看,需要改革电信业的产权结构,促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
监管或现四大趋势
记者:2012电信业监管政策将会呈现哪些新趋势与动向?
丁道勤:电信产品或服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条件,通信领域的企业属于国资委所称的“公益型国企”。根据公益型国企改革需要兼顾企业为社会服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行业限制,提高透明度,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相对于石油、电力行业,电信业算是比较竞争性的“公益型国企”,电信业改革将为其他“公益型国企”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011年的众多电信监管政策都因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而催生,这样的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和强化。展望2012年电信行业监管,主要有以下一些趋势:
首先,三网融合仍将艰难推进,但在监管体制机制没有破冰前,恐难有实质性进展,可能增加试点范围。
其次,宽带竞争及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互通等相关监管政策或将调整。《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即686号文)或将调整,以增强宽带市场竞争。面对新形势,有可能调整出台新的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互通及结算政策,但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行业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机构的密切配合。
再次,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强化,移动智能终端的管理办法有望出台。最后,实名制管理措施或成为常态,但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特别是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支撑,否则将面临相应法律风险。
2012通信业趋势前瞻:发展速度再超GDP可期
(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日期:2012-02-21)
编者按:“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进入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人们对行业发展莫衷一是。有亮点,也有阴霾;有机遇,也有挑战;有乐观者,也有悲观者。行业发展速度怎样、持续发展动力何在、市场竞争呈什么态势、转型创新向何处发力、技术有什么亮点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行业中人。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行业增速为10%,超过同期GDP 9.2%的增幅,实现了4年来的首次赶超,为“十二五”开局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对于2012年的行业发展,人们看法不一,有的比较乐观,认为实现10%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有的则比较悲观,认为去年那样的速度将不再重现。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及运营商人士指出,单纯地预测一个发展指标比较难,如果以GDP作参照的话,今年行业继续保持略高于GDP的增速是可期的。经济环境:总体有利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通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行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在判断今年行业发展速度时,不能忽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虽然今年国际经济阴云密布,面临种种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存在继续下行的风险,但机构和专家预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1月17日与24日,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发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预测,在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判断中,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为8.4%和8.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中国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8.2%和8.8%。虽然比上次预测值都有所下调,但8%以上的增速,仍是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疲软的全球经济中仍属凤毛麟角。这与国内学者和机构的判断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今年通信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个平稳向好的有利经济环境。
同时应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今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国家已不再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根本目标。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福华在一次研讨会上说,信息通信业是拉动GDP的一个重要力量,既是投资拉动,又是消费拉动。放眼2012年,信息通信业既是“稳”的组成部分,又是“进”的中流砥柱,无论是“稳”还是“进”,都要求行业保持快速发展。从陆续发布的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将会有更多的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出台。
有专家评论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前景一片灰暗,科技创新却是生气勃勃。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了ICT行业,纷纷出台了众多的鼓励扶持政策。因此,虽然近几年世界经济萎靡不振,信息通信业却一片红火,宽带提速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网风光无限,社交网站火暴,物联网、云计算、IPv6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纷纷面世。行业发展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期,抓住了便能开拓一片新天地。
行业自身:亮点频频
就行业自身而言,今年实现快速发展也有不少内在的驱动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3G用户的规模发展、三网融合试点的扩大、移动支付等新业务的推进,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刺激因素。
宽带发展是今年最令行业振奋的一件大事。在工信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苗圩部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提出要争取将宽带中国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更是一马当先,江苏、辽宁、贵州等省已经明确将宽带战略写入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据悉,工信部也将在近期正式启动宽带提速上网工程。在3G网络投资接近尾声的情况下,借助国家宽带战略,运营商将掀起新一轮的建网热潮,继续发挥投资拉动行业增长的效应。同时,在提速降价的刺激下,宽带用户将会快速增长。这预示着宽带将成为今年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经过三年的网络建设和持续优化,3G进入了规模发展期。最新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3G用户达1.28亿户,用户渗透率接近13%。据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报告,3G用户渗透率达到15%是发展的拐点,从国外的经验看,拐点后一年的渗透率将达到19%~31%。这样推算下来,2012年3G用户将加速增长。同时,智能手机特别是千元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运营商流量将继续呈爆炸式增长态势。统计表明,3G用户的ARPU是2G用户的两到三倍,3G用户的规模发展,必然带来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但如何降低3G终端的补贴成本,考验着运营商的盈利水平。
在去年的最后一天,行业同时收获了两个惊喜:一是三网融合试点第二期扩容;二是三大运营商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移动支付牌照。虽然三网融合试点以来走得磕磕绊绊,但盘点下来,去年底全国IPTV 用户达到了1300多万户,增势十分喜人。这启示我们,一味的争论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还是要真抓实干。试点新增加42个城市,无疑为规模推动三网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的尚方宝剑。三网融合发展不但可以刺激宽带需求,而且能够带动信息服务业的繁荣。移动支付被公认为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极具潜力的大市场,依托运营商的网络、用户优势,加上牌照在握,理应大有作为。但国外经验表明,运营商搞移动支付不能孤军作战,只有联合起来,确定共同的标准和规则,运营商才能迎来移动支付的春天。此外,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中国电信的“智慧城市”、中国联通的行业信息化都将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从而为运营商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基于以上判断,三大运营商都提出了高于GDP增幅(预测值)的业务收入指标,个别运营商确定的指标更高,这是我们对2012年行业发展保持乐观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2006年饲料企业发展趋势分析探讨
------------------
来源:中国养殖网 时间:2006-4-8 查看:86
我国饲料工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蓬勃兴起。尽管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平均每年以25%的高速度发展。经过短短20多年的艰苦创业,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数十年才走完的历程,已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跃居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而且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在粮食产量低速增长条件下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增长。
然而,中国饲料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平台发展期,出现了技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利润下降、投资风险加大、产品升级的压力加大、市场增长速度减缓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另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行业相比,我国在生产规模、资金运作等方面都与其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面积大等问题,目前的行业处境十分艰难。面对这样的迫切形势,加强饲料企业的发展、使其摆脱困境,是当前饲料行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以创新谋发展,争取更大利润。
所谓创新,也叫创造,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在管理理论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输入到企业中的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持续保证饲料企业鲜活的竞争力,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1.1坚持科技创新
1.1.1创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都选择了投资创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道路。这要求企业必须在研究氛围、实验设备和研究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或开发出适应当前市场的新产品,以满足顾客需要。但应注意到:进行技术投资的企业往往不能满足其竞争发展的需要,而且成本昂贵,尤其在饲料行业进入到微利时代,单个企业在科技上的产出在短期内难以及时得到回报,从而延长了资金周转的时间,使资金利用率大幅度降低。
1.1.2走企研结合道路建立虚拟的技术研发中心
即企业领导者把技术的研究发展问题委托给专业科研机构,采取定单委托或合作开发技术的方式。有的企业甚至把提升整个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监督、客户技术指导与服务都委托给专业机构操作。有的企业采取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研发投入)的办法,每年都有科技投人计划,把这笔基金用于和科研院所搞合作,建立起虚拟的技术研发中心,并有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比较成功的道路,也将是今后企业获取科技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和发展趋势。
1.1.3加盟企业联合研发中心
鉴于国家对饲料行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日益减少,而且主要集中到一些高新技术的研究,许多共性技术,尤其是一些基础数据和基础研究工作已经没有多少机构来研究,这已经开始制约饲料企业,如某些共性的新型添加剂和新兴饲料原料成分的更新。而这些基础数据和基础工作不具有保密性,如果几家企业联合开发,则可以即省钱又能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因此由科研机构牵头,多个企业联合投入建立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开始在行业中流行起来。
1.2坚持管理创新
1.2.1制度创新
企业的制度创新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也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在饲料企业中,制度创新包括创建行业协会和进行饲料企业本身的制度创新。其中,行业协会应从管理者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充当消费者的保护神和企业的监督者、指导者,既要为饲料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竞争环境,又要把握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行业发展处于有序状态。在制度创新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希望集团。他们在本行业中率先进行制度与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社会化经营,在明晰产权关系、变革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都起了表率作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1.2.2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内部职工及服务对象的精神原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内部稳定;而且是沟通外部和整合外部的有力武器。例如,新希望集团把企业文化看作一项重要的无形资源,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理论,进而提出了新希望企业文化的三段论:即“像家庭、像军队、像学校。”它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被实践着,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创新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取得更大、更高质量的效益回报,还可以合理、充分地运用企业无形资产,使企业社会声誉大增,客户增多,市场扩大,从而形成有形资产的增值。
1.2.3品牌创新
通过品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战略选择。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饲料企业不仅要参加国内主战场的竞争,而且要参加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无情的,在竞争中必须靠产品说话,靠品牌争先,靠商品创优。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国内国际市场已从产品竞争时代进入名牌竞争的时代。为了推进品牌创新战略,饲料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坚持在发展中创名牌,在创名牌中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要立足于“创”,在“创新、创造”上下真功夫,真正“攻关”,攻克尖端技术,而不是靠“公关”。要在创名牌的全过程中,动员企业全体员工,运用全行业的整体力量,使生产力和竞争力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第二,坚持高标准,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市场检验。实践证明高标准出大名牌,大名牌出高效益。围绕高标准,全过程抓管理,全流程抓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出精品、出名品。
2以一体化为导向,打造完整的产业结构
目前,饲料业发展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突出问题,使单兵作战、单业发展的饲料加工企业更加处境不妙。我国饲料加工企业的困境是系统的困境,需要系统的突破。加大我国饲料业整合提升的力度,通过重新改组、调整、合并,逐步形成以大型饲料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支柱、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饲料加工企业群体,在我国饲料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
从密集型发展战略到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实行一体化,即根据上、下游行业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经营业务不断向自身所处业务链的深度和广度扩展,从而把业务链上商品制造的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和经销阶段囊括到一个统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内,用内部交易代替市场调节机能,从而实现市场交易的内部化、某些职能的协同化等目的的一种经营战略。
我国大型饲料企业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要有充足的可调配资金,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还要具有管理的优秀能力,这样才能使相关企业的整合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管理得以顺畅,更加壮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行这样的发展战略,一定要面向市场,讲求效益,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这点上,湖南正虹集团在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2.1是直接从事饲料原料贸易业,实现后向垂直一体化
2001年,正虹集团将总部商贸部实行企业化运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了上海正虹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集团所需的大豆、玉米、鱼粉等大宗原材料、添加剂及农副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同时,还在东北、新疆等原材料主产区建立了供应基地。
2.2是大力进军畜禽养殖业,实现前向垂直一体化
从1998年开始,正虹集团陆续建立起了原种猪场、扩繁场、仔猪场等。同时,还实行了公司+农户模式养猪、养鸡,带领当地人民养殖致富。2003年,正虹集团投巨资创建的中外合资肉食品加工企业。湖南正虹海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将生产经营的触角纵向延伸到饲料加工业的下游。
2.3是按计划全国性设厂布点,实现横向水平一体化
从1990年兼并周边三家饲料厂,实现四厂合一。从成立湖南正虹饲料厂开始,正虹集团一直没有停止兼并、收购、合营的步伐,尤其是1997年上市后,正虹集团横向扩张达到了饲料加工业、畜禽水产养殖业、肉食品加工业等广泛的行业链上。
3掌握市场规律,抵御规避风险
中国在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饲料工业生产国,饲料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市场更严峻、竞争更激烈,优胜劣汰是一个不破的真理。目前,饲料行业在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新时期中,面临的是全面竞争的时代,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对手强大而狡黠。饲料企业如何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抵御经营风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我国饲料企业在国际大舞台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饲料企业只有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才能持续、健康地经营发展。
饲料企业的风险可以从内、外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内部风险包括生产风险、质量风险、营销风险、价格风险和竞争力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市场秩序风险、政策风险和其它风险。既然饲料企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那么抵御风险的策略也应不同。主要方法有:
3.1风险控制策略
主要针对人才流失风险、营销渠道风险、火灾等意外风险。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定明确的员工行为标准和工作规范,各岗位明确职责,日常管理做到细致到位,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企业还应注重培训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有些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意外风险的防范在于安全工作得力而且坚持不懈,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思想。防止营销渠道风险、保证资金回笼要做到:保证产品质量,避免质量事故,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有效处理;对中间商的资金信用进行考察,核定及跟踪监督;中间商必须提供有效的财产抵押保证;信用资金不高于中间商年所得税的销售折扣总数。
3.2风险回避策略
主要针对竞争实力风险、价格风险等。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壮大实力,防范实力竞争的风险,关键在于对本企业的实力要有正确的评价,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有了正确的实力评价,就可以决定是采取放手战略还是采取攻击战略。企业对自己及对手有了正确的实力评价后,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弱制强。面对竞争对手,要充分运用SWOT的模式进行分析,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首先要认真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如产品质量、成本、市场占有率等,然后再根据对手的情况及预期目标提出企业的行动方案与战略,如低价格战略,集中营销战略,服务第一战略。其次,在分析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时,要注重加高行业壁垒,以减少竞争对手,抑制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环境。在对其他企业实施攻击战略时,还要具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
3.3风险适应策略
主要针对政策变动风险。经济政策的变动属企业不可控因素,一般指适应政策的变化。国内企业不但要注意外资企业政策的变化,更应该研究我国的政策走向,以便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发挥本土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在新形势下,饲料企业不仅要学会抵御风险,更要学会避险,要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纵观国际上的著名企业,他们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当强烈。目前摸索出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主要有:在大宗饲料原料的采购上,通常要用期货套期保值。在资金上,除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扩张以外,饲料行业最大问题是赊销。资金如收不回来或不能按期回笼,将直接影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应特殊防范。
目前,相比其他行业,我国的饲料工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整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饲料企业在生产中要将满足市场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制订合理的生产经营策略;另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环境,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从战略高度完善饲料工业体系。20余年的发展历程,饲料业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推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入世的良好机遇,饲料业不但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而且会完成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转变,它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第四篇: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顾敏
学号:201100200216
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
专业:土建类摘要:房地产企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受所经营产品和服务特殊性的影响,同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较,房地产企业有以下几方面特征:①经营对象的不可移动性 ②业务形态的服务性③经营活动的资金和人才密集性④经营活动过程的行业限制性。
关键词:市场、开发、资金、人才
一:全国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有减缓。在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 土地控制、信贷控制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土地与房屋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相应减缓。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从整体上看,如果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将略有减缓,但估计不会低于20% 市场供求不平衡矛盾将继续存在。近年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刺激“热钱”涌入我国,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未来2-3年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仍将有所提高。
二:企业应该逐步走向民营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房地产领域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其他实业领域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而房地产领域相对来说则机会大、获利高,加上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措施,所以吸引了许多在其他领域积累了一定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家转向投资房地产。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机制而迅速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深层次原因,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应态度鲜明,下定决心,所谓“有进有退”的措辞并不能阻止国企将全面淡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房地产开发行业中的重新“洗牌”将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目前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市场基础好、发育快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迅速崛起,“后发而先至”,并逐步从市场的“少壮派”向“实力派”转变。例如,在广州市新近评出的房地产综合实力30强中,民营房企占了近一半,而在前10名中,只有广州城建集团一家房地产国企榜上有名。三:努力实现法制化正规化
制度化是企业发展规模化,民营化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加强企业内外制度的建设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下一步的重点,加入世贸则加速了这一进程。改革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和企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如果套用国际游戏规则的要求则又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远未能与之“接轨”。一言以蔽之,中国房地产业的各方面仍然显得“乱”,典型的不合理制度如房地产定价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等。未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财务制度等的规范化,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房地产行业管理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产品和价格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房地产企业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被市场所接受,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和企业的开发利润。否则,投入开发的大量资金不能及时回收,不但无法实现利润,而且会造成企业运作资金紧难,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市场定位和产品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化的决策要求房地产企业应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投资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应投入
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做好充分的案前工作,比如市场调研与分析、项目定位、产品规划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不是将决策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非科学基础之上。科学化的决策还需要程序化的过程,现在不少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建立了项目投资听证会制度,通过集体讨论和辩论来评估项目,决策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和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的做法和一些不完善的制度需要改革,如房地产定价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等。未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和财务制度等。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建设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管理也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行业发展追求专业化和品牌化
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上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及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加和WT0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房地产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使开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投资管理工作,尽早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既具备房地产运作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全面了解房地产市场,又具备财务分析、投资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品牌化是产品差别化的进一步深化。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实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指标的综合体现,是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外部表现。长久以来中国的消费者买房子需要全面考虑有关住房的所有因素,而且各因素的权重相差不多,于是只好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踩盘”,交易费用很高。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目前靠“概念”吃饭,全面采取“跟随策略”就能“全赢”的局面将被逐步打破,房地产业界将会崛起一批行业精品楼盘和明星企业,它们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不应出现象中国家电业那样残酷的价格竞争,那只会导致全行业的生存危机,而是要走品牌竞争之路,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才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下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要针对我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各方面的特点,既要在级数和管理方面与世界接轨,也要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房地产企业,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建立起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2013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前瞻
三大利好Vs三大挑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看2013年的信息通信业,如雾里看花,充满了复杂性、矛盾性、不确定性——既有比较有利的宏观环境,也有新出台政策的掣肘;既有去电信化的决心,也有换互联网基因的艰难;既有新增市场日益均衡的趋向,也有竞争更加激烈的隐忧;既有企业机制体制的制约,也有监管政策滞后的磕绊„„记者在认真学习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采访业内外专家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出充满纠结的2013年行业发展走向,希望能为读者判断行业形势提供有益参考。
2013年在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历史上注定将是不平常的一年。
自金融危机以来,还没有哪一年的开年形势如此扑朔迷离,还没有哪一年的内外环境让电信业如此喜忧参半。
宏观环境面临三大利好
无论从远期、中期还是近期的维度看,电信行业的大环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党全国远至2020年的奋斗目标。报告中十九次提及信息化,从最顶层的高度,揭示了社会的总需求和电信行业最根本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特别是方兴未艾的城镇化浪潮,将在近十年内为电信行业创造最直接最庞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智慧城市的规划已被154个城市提出,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将带来高达2万亿的商业机会,宽带与移动网络、智能交通、云计算等领域将迎来巨大商机。一个崭新的通信网络内需市场正在徐徐开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中国经济,也为电信行业中期发展注入了两股暖流。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在内需,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是主要看点。那么,谁能替代以往汽车和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瞩目信息消费,又明确要求加强信息技术类基础设施投资。从总体看,2013年,宽带、3G乃至4G实验网投资力度将快速扩张,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正在酝酿的若干信息消费刺激计划可望从整体上拉高全社会尤其是农村等市场薄弱环节对宽带网络、智能终端和信息应用的消费。
对电信行业而言,最近期的刺激政策莫过于即将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中国工程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宽带普及率提高1%可促使GDP提升10%,宽带速度提高一倍,可促使GDP增加0.3%,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宽带网速较慢、资费较高,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推广,已成为中国推进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的瓶颈。正因为如此,宽带建设不再是电信行业、企业自身的事情,而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支持。由国家主导的宽带中国战略,将比去年由工信部主导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有更高的政策含金量和更强的地方约束力,西部、农村等地的宽带网络建设可望得到适当补贴,点对点带宽费用有望降低。
三大挑战影响行业发展
在宏观环境向好的同时,电信行业又面临中观层面竞争环境恶化和微观层面经营环境趋紧的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移动互联网异质竞争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分流和替代不断加剧,传统电信业务的商业模式即将走到尽头。“狼来了”已经喊了很多年,“去电信化”也言之凿凿,但6000亿元的话音收入、1000亿元的短信彩信收入一旦失手,如何才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今天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拥有多达3.3亿部智能手机,比2011年增长了150%。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用电脑上网的人数。专家预测,到2013年年末,中国的智能手机总量将达到5亿部。5亿智能手机用户将使中国的电子和实体商务孕育出新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业务可能被设计成只适用于移动设备。
正当全球最大的移动消费市场初现雏形时,移动互联网“过顶传球”的特点却将传统电信业务导向低值化、微利化。微信在两年内发展了3亿用户,很可能年内接近5亿用户,在其上可以免费提供包括语音、短信、彩信等在内的所有主流电信业务。而视频通话、IPTV这类一度被看好的转型业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TT业务面前,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尽管移动互联网繁荣带来的流量猛增也能给运营商带来部分收益,但与庞大的网络建设、运维投资相较,运营商正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
挑战之二,社会大环境信息化升温,市场需求蓬勃发展,本是电信业大展身手、推动转型的好时节,而税务、劳务等一些新政策的实施,又将给电信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束缚电信企业的手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今年扩大到通信领域。“营改增”方案的初衷是解决重复征税,但在实施之初,由于电信运营企业当期抵税发票的获取存在操作困难,可能造成阶段性税负不降反增。据此,瑞银证券等多家机构均将此项政策调整对运营商的影响定义为“负面”。
新的税赋模型的核心在于有没有进项抵扣、抵扣是多少,这势必驱动运营商调整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转变其固有销售模式。无法取得增值税抵扣项目的成本和投资,比如高额的终端补贴、充值卡赠送等将被大幅削减,同时也必将对大部分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梳理。否则,利润会大幅下滑。此外,由于人工成本不能抵税,营改增还将影响员工工资。
此外,今年7月1日,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将正式施行。该法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岗位、与同工同酬的权利等作出严格规定,并明确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用工单位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目前的通信企业劳务派遣工数量远远大于合同工。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将改变一些行业在各种类型、各种时间长度的工作岗位乃至主营业务岗位上都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做法。这无疑将改善通信企业内部目前处于主营业务岗位的大批劳务派遣工的身份和待遇,同时也给运营企业的薪酬体系、用工成本带来重大影响。
挑战之三,KPI的指挥棒成就了电信企业的高执行力和傲视其他基础行业的强有力的运营管理能力,也给企业从上到下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昔日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项业务和市场指标居高不下,使今天的企业经营压力重重。一些地方三大电信企业制定的市场份额指标的总和甚至超过了市场总份额的150%。而日前微博爆出某地运营商报表造假丑闻,更将面对过度考核无法完成的企业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义务,上市公司股东回报的优异要求,与电信企业能否借助市场优势地位进军上下游产业维持高利润水平的监管考量形成了系统性的冲突。
以上三个挑战是电信行业、企业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突出最紧迫的。由于身处全球信息通信业最具颠覆意义的变革周期,电信业当前面临最根本的挑战还是缺乏清晰而科学的行业定位。是应当继续大力发展,按高利润产业来扶持,还是适度有序发展,按公益型企业来考察其基础设施提供和普遍服务,众说纷纭。我们既要看到电信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其公用事业的属性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地位没有变化,作为电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在信息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可替代;又要看到电信业务本身包含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部分,不同的部分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不应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其不同部分的价值与意义。从整
体而言,电信行业正面临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是最核心的时代特征,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转化速度还在加快。破解电信行业转型发展的课题,关键在于抓住国家下决心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抓住ICT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不断加快创新改革步伐,推动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并高度关注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找准自身的定位,看清前进的道路,实现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要规模,更要重质量和效益
岁末年初,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召开了2013工作会议。与往年只注重规模发展的基调不同,今年三大运营商都特别增加了“质量”和“效益”的提法。而之前召开的工信部工作会更是将“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了今年八项工作的首位。这表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今年整个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事实上,近两年电信业正经受新一轮的内外部考验:行业增速明显减慢,人口红利分食殆尽,传统业务日薄西山,OTT新贵强势来袭,外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多年来一味狂飙突进的运营商似乎猛然意识到,发展中的隐忧正日渐汇聚成一股暗流,无情地冲击着高速猛跑的他们。于是,在不忘规模扩张的同时,运营商开始在质量和效益上发力。
光环不再
电信业压力尽显
曾经,电信业头上有耀眼的光环——高收入,高增长,高利润。然而时过境迁,电信业早已不复当年之盛。
2007年,电信业收入增幅曲线在持续走低后终于与GDP增幅曲线相交而过,继续下挫,开启了电信业收入增幅连续低于GDP增幅的时代。差距最大时,电信业务收入增幅甚至不足GDP增幅的三分之一。在很多老电信人的眼中,2007年后的4年间,中国电信业赫然呈现出了一条在低位徘徊的发展轨迹。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陈金桥不无感慨地表示,电信业早已不是许多人眼中的“三高”(高投入、高增长、高回报)行业,而是迎来了“一高两低”(高投入、低增长、低回报)的时代。根据2011年财报数据,中国电信利润率为6.69%,中国联通只有2.01%,百年老店美国AT&T和欧洲最大的运营商德国电信在百般努力下也只分别实现了3.3%和1%的可怜利润率。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经营压力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的人口红利也几乎享受殆尽。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3.9亿户,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电话普及率破百标志着我国电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趋于饱和的电话市场中,靠用户高速增长拉动电信业收入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由于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粗放式的经营思路显然已经不可持续,今后的经营重心将转移到如何更大程度地挖掘存量市场价值上。
在用户增量空间见顶的同时,我国的传统电信业务颓势却在进一步加剧。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固话本地通话量、固话长途通话量的降幅均达到了18%。尽管其中部分通话量被转移到了移动平台上,但不可否认,昔日撑起运营商半壁江山的传统固话业务已经呈现江河日下的态势。
内忧不减,外患渐增。前几年从两翼试探敲击的OTT服务商在羽翼渐丰后终于站到了运营商的正面战场上。半月前,微信用户破3亿大关。而数日前,一组数据则无情地宣告了微信时代短信这一基础数据业务的没落。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8973.1亿条,较上年仅增2.1%。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我国2012年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了9%左右。
此外,随着第四家运营商的投入运营以及移动转售业务的开放,各类手握强大内容资源、具备独到创新和营销手段的高手将强势来袭,届时运营商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无疑将进一步加大。
规模之外
更追求质量和效益
面对如此形势,三大运营商提出注重质量和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助于运营商跳出增量趋缓的困境,在存量市场上多做文章,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快业务结构转型。传统话音业务的日薄西山已成定局,如何进一步挖掘数据业务的价值是运营商当下应该思考的重点。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非话音业务收入增长16.9%,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到49.5%。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预测,今年非话音业务收入必定会突破50%的分水岭。这意味着,我国的整体电信业务收入结构将迎来一个拐点。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3G用户已经达到2.33亿户,其中当年净增3G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这意味着,在持续投入了数年之后,运营商终于迎来了3G的收获期。为此,顺应业务结构转变大势,把握3G
发展良机,进一步做好流量经营,加快研发自有创新型数据业务,有效对抗来自OTT运营商的冲击,将成为2013年三大运营商的战略重点。
其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今年,三大运营商均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运营商普遍背负较重的历史包袱,包括庞大的员工数量、繁杂的组织架构、缓慢的工作流程等。在讲求“轻”、“快”、“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流程,传统运营商就无法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进行及时决策。为此,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一直在努力提升内部信息化水平,IT集中化、一体化等项目均在稳步推进。2013年,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高效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仍将是运营商需要继续关注的重点。
此外,还应切实转变经营理念。2012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613.8亿元,较上年增长8.5%,略低于9%的电信业收入增幅。持续的3G及宽带网络投资、高额的终端补贴、巨额的营销支出以及近在咫尺的4G建设都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运营商已经无力承担不计血本的用户发展压力。据统计测算,近几年三大运营商的客户获取成本每年上升10%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此之高的成本换来的并非都是有效客户。无论是去年有关全球移动用户数究竟是60亿还是32亿的争论,抑或是某些专家对于我国移动用户数准确度的质疑,其反映出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国目前存在大量并未激活的“无效用户”,甚至有一些被强行统计在内的“虚用户”。这背后有全员营销的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管理层过于重视账面用户数所体现的业绩。管理层过于看重市场占有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各级公司不计成本地扩张、不计后果地竞争,“刺刀带血”式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只有各方尽输的局面。所幸的是,我们看到着力强调质量和效益的运营商已经看到了虚假繁荣背后的隐忧,预计可喜的变化今年有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