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时间:2019-05-12 06: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第一篇: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字号:小中大| 打印 发布: 2009-4-10 15:55作者: 林涵武来源: 北大纵横查看: 0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是企业的灵魂,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朝着企业希望的发展方向前进;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然而很多商业模式不错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做大就因为缺乏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导致内乱而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浮躁、缺乏文化积淀一直使互联网企业饱受诟病,年轻的它们更加需要企业文化来指引方向。只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困境重重……

发现困境所在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建设常常难以开展或效果不佳,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原因:

企业发展速度困境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新兴行业,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在业内时有发生。这类企业成立的时间也普遍不长,不过一旦产品对路,市场环境顺利的话,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会很快,员工规模也会迅速扩张。比如阿里巴巴在2001年召开员工大会时只用杭州招商宾馆的一个多功能厅就能容纳,而到了2006年2月开年会时,集团不得不租用杭州市最大的一个室内场所——杭州体育馆。业务规模的迅速膨胀使得公司整日忙于业务而无暇顾及管理机制及文化理念的梳理,因此企业文化塑造的难度远高于成熟的行业。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引,众多背景与想法各异的新人难以迅速转化成符合企业使命与愿景要求的人才。如何让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是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困境,也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人员流动困境

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互联网精英企业的神奇故事在业内广泛传播的同时,大批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地消亡。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变革也时有发生,行业变化快,机会多,不稳定是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标签。因此业内人员短期行为突出,机会主义盛行。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发布的200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是员工流动率较高的行业之一,2006年行业自愿离职率为15.9%。统计数据表明,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在公司服务的平均年限小于3年。然而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不止一次这样强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阿里人,至少需要三年。”因此员

工的高速流动将使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瓶颈,如何快速将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员工的头脑中,是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巨大挑战。

员工特点困境

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普遍较为年轻,“80后”占绝大多数。学历层次较高、自主意识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等,是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特点。一般而言,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预期与企业文化及管理运行机制间要经历一个磨合匹配的过程,当不能很好地契合时,就很容易导致员工离职。如何建立符合员工特点并容易被员工普遍接受的企业文化,也是互联网公司需要克服的一大瓶颈。

企业规模困境

尽管互联网企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迅速扩张的还是少数,绝大部分目前还都是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规模也相对较小。几乎所有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老板都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它是国有企业或较大型民营企业考虑的范畴。老板们风风火火地揽生意、忙赚钱,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相当明确,而员工之间的合作、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员工的情感世界是企业很少考虑的。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的员工能产生一种团队精神,能与老板同舟共济把企业做强做大。因此,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要么积累不够,要么不被重视,没有专人负责,很难建立起来。如何克服企业规模劣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样是互联网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

探索突破之道

虽然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以上诸多困境,但并非不能克服。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流于形式化,可尝试以下手段:

同时确立企业价值观与商业模式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与商业模式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企业无法盈利;仅有商业模式没有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企业难以壮大,也无法做长久。这一点对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因而一个好的互联网企业,在确立商业模式的同时就应该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如果等到规模扩大时再去寻找价值观可能为时已晚。在浙江举办的“2007新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宝石控股集团董事长阮小明的发言尤其引人注目,“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是他们关注的两个焦点。

树立既与业务模式相适应又与员工的主流需求相适的企业价值观

然而,企业价值观并不是企业领导者或创始人随随便便提出来的。百度的李彦宏认为,“企业的工作环境应该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而这种氛围背后所支撑的是一种符合企业所属行业特征的文化气息,并且应该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文化。”不与业务模式相适应,不能推动企业盈利的价值观难以被企业领导者所接受。不同的盈利模式,企业文化也会不同。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目前子公司的文化特征各有不同:阿里公司讲求踏实和效率;淘宝的文化更年轻活泼,更贴近草根;支付宝、雅虎和阿里软件则对专业要求更高,更接近精英文化。正如雅虎中国总裁曾鸣所评价的“最好的文化,应该是和企业的客户、其所生存的环境相匹配的。” 企业价值观仅与业务模式相适应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价值观最终是通过人来起作用,因此必须考虑行业特征,符合业内人的特点,满足他们的主流需求。由于员工受到行业环境的烙印更为突出,因此只有满足业内主流人员需求的企业价值观才容易被员工迅速接受。

建立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企业价值观需要通过人来传播。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传播责任分三层,最高领导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是文化传播的组织者,各级管理者是文化传播的执行者。小型企业,企业领导者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以企业文化的领导组织职能都需要由企业领导者承担。认为文化传播是职能人员的事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只有企业老板深深地认同企业文化,并身体力行地负起领导与组织责任,各级管理者在老板的带动下担负起文化推广的责任,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顺利开展。

在招聘时严格考察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从招聘做起,在员工的招聘选拔条件中有所体现。笔者所熟悉的某互联网公司在招人时总喜欢问这么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在我公司做三年?”他这样问一是为了让应聘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想长期发展的公司,二是通过员工的回答初步判断员工作决策的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因此,互联网公司在人才选拔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测评手段,增加价值观的考核,与其等应聘者进入公司后再改造其价值观,不如直接招聘符合公司文化的员工。

将文化建设寓于考核激励中

虽然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必定是个强势得可以改变员工行为习惯的文化,但员工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进行强化;而强化手段中堪称刀斧的手段就是考核激励,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考核激励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因此,员工对企业文化最深刻的认识往往来源于企业对其的考核激励,这也是让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方式。企业需要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激励手段处理上加入文化塑造因素。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集团最能品出其中滋味。每个季度,每位阿里员工要接受来自主管的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业绩和价值观,比重各占50%。用最容易接受的手段进行推广

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手段需要与员工的特点相适应,应采取最容易使其接受的手段。电子邮件、bbs、msn、qq等工具的使用在互联网公司已习以为常,也最容易让员工接受。笔者熟识的一位互联网公司老总常常用msn与其下属聊天,因此其所辖团队的思想动态很容易被他掌握,通过交流也很容易将组织文化融入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心中。公司的bbs往往是另一个企业文化宣扬的绝佳场所。一方面员工通过bbs上的畅所欲言,匿名发泄对企业的不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bbs发布相关消息,传播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传播还需要适应时尚的要求。例如马云通过武侠的形式包装其文化理念,就很容易让员工接受。公司每个部门名称旁会挂着另一个牌子,上书“武当派”或“华山派”等字样。“桃花岛”、“星宿海”指的是会议室,而看到“光明顶”就应该想到这是最高决策之地。大部分员工桌面上的名牌都印着两个名字,一个是真名,另一个是昵称,后者大多取自武侠人物。“郭靖”、“一刀”这样的称呼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员工的真名,甚至连公司价值观的名称也被他归纳为《天龙八部》中多情公子段誉使用的 “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

注重榜样的力量

树典型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褒奖与宣传,达到教育其他员工的目的,进而推动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树典型的手法在国企与政府单位经常见到,曾经收到不错的效果,因而被众多民企所借鉴,互联网公司也不例外。据媒体报道,2006年年底,雅虎hr主管戴珊和同事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年会,评选了8名“优秀员工”,年会的颁奖仪式上,获奖员工的父母突然出现在现场,说出了他们对自己孩子工作的支持和感想,在场的获奖者甚至一些观众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年度表彰会实际上就是雅虎企业文化塑造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获奖者与观众的感动将企业所需要树立的理念深深地烙在广大员工心中。

然而负面的典型同样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企业领导者容忍破坏企业文化的行为不受到惩罚,或带头破坏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难以建设的重要原因。笔者曾见过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看上去非常具有吸引力,但这只是老板忽悠员工的口号。试想整天将诚信挂在嘴边的领导经常做一些不诚信的事情,又怎能让员工接受公司里的诚信文化呢?

当然,一个好的组织文化、气氛、态度、行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过程。只要互联网企业经营者首先在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集腋成裘的耐心和勇气,充分考虑互联网行业业务和员工的特点,就一定能逐渐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第二篇: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作者:林涵武 2008-01-

31没有文化的企业必然短命,然而互联网企业文化的创建又比传统企业面临更多困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是企业的灵魂,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朝着企业希望的发展方向前进;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然而很多商业模式不错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做大就因为缺乏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导致内乱而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浮躁、缺乏文化积淀一直使互联网企业饱受诟病,年轻的它们更加需要企业文化来指引方向。只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困境重重……

发现困境所在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建设常常难以开展或效果不佳,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原因:

企业发展速度困境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新兴行业,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在业内时有发生。这类企业成立的时间也普遍不长,不过一旦产品对路,市场环境顺利的话,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会很快,员工规模也会迅速扩张。比如阿里巴巴在2001年召开员工大会时只用杭州招商宾馆的一个多功能厅就能容纳,而到了2006年2月开年会时,集团不得不租用杭州市最大的一个室内场所——杭州体育馆。业务规模的迅速膨胀使得公司整日忙于业务而无暇顾及管理机制及文化理念的梳理,因此企业文化塑造的难度远高于成熟的行业。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引,众多背景与想法各异的新人难以迅速转化成符合企业使命与愿景要求的人才。如何让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是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困境,也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人员流动困境

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互联网精英企业的神奇故事在业内广泛传播的同时,大批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地消亡。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变革也时有发生,行业变化快,机会多,不稳定是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标签。因此业内人员短期行为突出,机会主义盛行。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发布的200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是员工流动率较高的行业之一,2006年行业自愿离职率为15.9%。统计数据表明,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在公司服务的平均年限小于3年。然而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不止一次这样强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阿里人,至少需要三年。”因此员工的高速流动将使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瓶颈,如何快速将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员工的头脑中,是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巨大挑战。

员工特点困境

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普遍较为年轻,“80后”占绝大多数。学历层次较高、自主意识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等,是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特点。一般而言,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预期与企业文化及管理运行机制间要经历一个磨合匹配的过程,当不能很好地契合时,就很容易导致员工离职。如何建立

符合员工特点并容易被员工普遍接受的企业文化,也是互联网公司需要克服的一大瓶颈。

企业规模困境

尽管互联网企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迅速扩张的还是少数,绝大部分目前还都是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规模也相对较小。几乎所有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老板都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它是国有企业或较大型民营企业考虑的范畴。老板们风风火火地揽生意、忙赚钱,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相当明确,而员工之间的合作、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员工的情感世界是企业很少考虑的。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的员工能产生一种团队精神,能与老板同舟共济把企业做强做大。因此,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要么积累不够,要么不被重视,没有专人负责,很难建立起来。如何克服企业规模劣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样是互联网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

探索突破之道

虽然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以上诸多困境,但并非不能克服。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流于形式化,可尝试以下手段:

同时确立企业价值观与商业模式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与商业模式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企业无法盈利;仅有商业模式没有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企业难以壮大,也无法做长久。这一点对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因而一个好的互联网企业,在确立商业模式的同时就应该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如果等到规模扩大时再去寻找价值观可能为时已晚。在浙江举办的“2007新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宝石控股集团董事长阮小明的发言尤其引人注目,“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是他们关注的两个焦点。

树立既与业务模式相适应又与员工的主流需求相适的企业价值观

然而,企业价值观并不是企业领导者或创始人随随便便提出来的。百度的李彦宏认为,“企业的工作环境应该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而这种氛围背后所支撑的是一种符合企业所属行业特征的文化气息,并且应该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文化。”不与业务模式相适应,不能推动企业盈利的价值观难以被企业领导者所接受。不同的盈利模式,企业文化也会不同。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目前子公司的文化特征各有不同:阿里公司讲求踏实和效率;淘宝的文化更年轻活泼,更贴近草根;支付宝、雅虎和阿里软件则对专业要求更高,更接近精英文化。正如雅虎中国总裁曾鸣所评价的“最好的文化,应该是和企业的客户、其所生存的环境相匹配的。” 企业价值观仅与业务模式相适应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价值观最终是通过人来起作用,因此必须考虑行业特征,符合业内人的特点,满足他们的主流需求。由于员工受到行业环境的烙印更为突出,因此只有满足业内主流人员需求的企业价值观才容易被员工迅速接受。

建立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企业价值观需要通过人来传播。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传播责任分三层,最高领导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是文化传播的组织者,各级管理者是文化传播的执行者。小型企业,企业领导者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以企业文化的领导组织职能都需要由企业领导者承担。认为文化传播是职能人员的事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只有企业老板深深地认同企业文化,并身体力行地负起领导与组织责任,各

级管理者在老板的带动下担负起文化推广的责任,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顺利开展。

在招聘时严格考察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从招聘做起,在员工的招聘选拔条件中有所体现。笔者所熟悉的某互联网公司在招人时总喜欢问这么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在我公司做三年?”他这样问一是为了让应聘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想长期发展的公司,二是通过员工的回答初步判断员工作决策的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因此,互联网公司在人才选拔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测评手段,增加价值观的考核,与其等应聘者进入公司后再改造其价值观,不如直接招聘符合公司文化的员工。

将文化建设寓于考核激励中

虽然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必定是个强势得可以改变员工行为习惯的文化,但员工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进行强化;而强化手段中堪称刀斧的手段就是考核激励,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考核激励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因此,员工对企业文化最深刻的认识往往来源于企业对其的考核激励,这也是让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方式。企业需要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激励手段处理上加入文化塑造因素。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集团最能品出其中滋味。每个季度,每位阿里员工要接受来自主管的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业绩和价值观,比重各占50%。

用最容易接受的手段进行推广

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手段需要与员工的特点相适应,应采取最容易使其接受的手段。电子邮件、BBS、MSN、QQ等工具的使用在互联网公司已习以为常,也最容易让员工接受。笔者熟识的一位互联网公司老总常常用MSN与其下属聊天,因此其所辖团队的思想动态很容易被他掌握,通过交流也很容易将组织文化融入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心中。公司的BBS往往是另一个企业文化宣扬的绝佳场所。一方面员工通过BBS上的畅所欲言,匿名发泄对企业的不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BBS发布相关消息,传播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传播还需要适应时尚的要求。例如马云通过武侠的形式包装其文化理念,就很容易让员工接受。公司每个部门名称旁会挂着另一个牌子,上书“武当派”或“华山派”等字样。“桃花岛”、“星宿海”指的是会议室,而看到“光明顶”就应该想到这是最高决策之地。大部分员工桌面上的名牌都印着两个名字,一个是真名,另一个是昵称,后者大多取自武侠人物。“郭靖”、“一刀”这样的称呼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员工的真名,甚至连公司价值观的名称也被他归纳为《天龙八部》中多情公子段誉使用的 “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

注重榜样的力量

树典型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褒奖与宣传,达到教育其他员工的目的,进而推动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树典型的手法在国企与政府单位经常见到,曾经收到不错的效果,因而被众多民企所借鉴,互联网公司也不例外。据媒体报道,2006年年底,雅虎HR主管戴珊和同事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年会,评选了8名“优秀员工”,年会的颁奖仪式上,获奖员工的父母突然出现在现场,说出了他们对自己孩子工作的支持和感想,在场的获奖者甚至一些观众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表彰会实际上就是雅虎企业文化塑造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获奖者与观众的感动将企业所需要树立的理念深深地烙在广大员工心中。

然而负面的典型同样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企业领导者容忍破坏企业文化的行为不

受到惩罚,或带头破坏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难以建设的重要原因。笔者曾见过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看上去非常具有吸引力,但这只是老板忽悠员工的口号。试想整天将诚信挂在嘴边的领导经常做一些不诚信的事情,又怎能让员工接受公司里的诚信文化呢?

当然,一个好的组织文化、气氛、态度、行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过程。只要互联网企业经营者首先在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集腋成裘的耐心和勇气,充分考虑互联网行业业务和员工的特点,就一定能逐渐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作者简介

林涵武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独立董事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HR经理人版)”。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Megan

来源:中华英才网

第三篇: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人才困境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人才困境

汉哲管理咨询集团

咨询顾问

朱源健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之多众所周知。在全国700多万个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超过99%。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始终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支柱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约7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相对于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从量的角度(即人员较少、资产与经营规模较小)和质的角度(组织形式多以独资或合伙为主,组织架构简单灵活,行业地位不高)有所区别。如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战略不稳定、人力财力资源较匮乏、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管理体系不健全、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无序、生产经营不精细化等;再加上经营利润日见其少、资金和关键人才短缺、管理层频繁变动,这些都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人才困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

世事变迁,如今市场格局的急剧变化,将过去的“卖方”市场变成了当今的“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致使企业尤其是抗击打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受影响的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企业盈利明显下滑。

在此恶劣环境下,国内已经面临“三高”局面,即高CPI、高调薪率、高离职率,其中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接近19%,其中传统服务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超过21%,制造业也近乎21%,都为近几年最高值。据前几年IBM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47%的企业表示过去两年中员工离职率增加了。据前程无忧公司统计,2011年日均发布的招聘职位数达创纪录的200万之多,而2010年日均才140万左右,其中因企业人员离职而产生的替代性招聘就占到了近一半数量;2011年企业人员离职的最主要三个原因是:薪酬福利、人际关系和管理问题,而这与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

我们知道,一般员工离职原因与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关,因而上述调查的离职原因不仅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大气候,与国家财政、税收、引进人才等宏观政策有关,还与不同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关,而且更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就人才管理特殊性而言,中小企业乃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只是在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和管理流程上相对简约化一些,经常是人治多过法制,粗放管理常见,这也决定了其人才管理方面存在需求更灵活更紧迫、员工管理较简单、不太注重企业文化、岗位培训单一化、力求最大化一岗多责、薪酬福利制度不完善等人才管理短板。在当前内忧外患境况下,若不尽快研究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就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让企业承受无端损失,更无益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就从激励、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去谈一谈中小企业如何去营造一个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用人机制和企业文化氛围。

一、制定双管齐下的激励制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指出,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人把另外的70%-80%潜能也发挥出来。管理实践中,不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有其一定效用。但这两种激励(或单独,或结合)如何与员工的绩效高低挂钩,如何平衡其中的正向负向权重,这就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艺术了。来看目前企业在激励效果方面的一些失败情况:有的企业不管自身是否合适就东施效颦地盲目采取末位淘汰制,造成员工心理上的不稳定,内部员工关系紧张,情绪化严重;有的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干脆实行平均主义,既不能帮助后进者产生自我敦促意识,也滋生了对先进者产生逆向淘汰的不良环境。因此,建立在一种公平、公正、全面基础上的物质激励,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每一个员工都有得到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渴望。所谓精神激励是指非物质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信任与授权、认可与赞赏,公平的晋升与考核,学习、培训与轮岗机会,弹性工作制以及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等。精神激励需要借助一定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若能巧妙地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就能事半功倍之效。

二、建立创新型的人才管理与发展机制

某种意义讲,人才竞争才是企业间真正的竞争,这在中小企业较多涉足的完全竞争行业尤其如此。而涉及企业选、育、用、考、留的人才管理与发展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它上升到企业核心战略高度从不为过。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不同之一,就在于机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先看人才招聘。传统的企业人才来源要么通过企业内部选拔,要么通过外部招聘。而如何低成本地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就是中小企业人才来源的创新性体现之一。

在流动较多的中低端人才方面,前瞻性尤为重要,即防患于未然。平时就应该假定某个岗位在一个月内需要顶替的话,企业有什么办法保质保量地补充上去,而非事发后才亡羊补牢。关于这一点,企业是否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同行业动态:不管是国企民企外企,也不管是大中小企业,只要是同行业者或竞争对手,就可以成为目标人才的“标的”;一些大中型国企在改制时的人才流动就正好成为竞争对手的提前考量。

2)同行业者当地的猎头公司:无需多言,就特殊性人才而言,竞争对手当地的人才服务公司或猎头公司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要好于全国性的同类公司,且服务费用也低。

3)外部招聘方式的优化:如联合几家非竞争性的企业一起租用较好的招聘场地;邀请企业所聘请的专家到大学演讲,然后现场招聘;与大学院系合作设立企业奖(助)学金,与大学洽谈争取提前招聘等等。

在高端人才方面,如设法与国内外行业协会接触,与行业专家交流,与当地智力机构(大学、研究所、咨询机构)合作等等。若企业招聘一名行业专家或博士或咨询顾问可能花费较大,但如果请他(她)做企业顾问,解决技术、管理难题,则一年花费不会太多,但却对企业解决关键难题有益,也可尝试将顾问咨询效果与企业净利挂钩。这里面的难点是如何将这些社会智力资源与企业现实难题匹配起来,且企业管理者如何决定何时何处启用、停用这些社会智力资源,以及如何定性、定量评估咨询效果,从而让企业顾问费用价值最大化。

再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中小企业者可以根据自身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进行针对性培训。比如很多中小企业,尤其在早期阶段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希望员工一岗多责,恨不能让一个员工干3、4个人的工作。这样做短期内或许尚可,但往往到了企业发展的初中期,由于培训、绩效等体系跟不上,一旦走掉一个人,可替换性很差,企业工作受到影响较大。因此,若希望员工一岗多责节省人力成本,那就要让培训职能发挥更大效能,尽量多培养一些一专多能的人,前瞻性地进行从个别到小范围的轮岗。

再者,与有潜力员工签约承诺给予其有条件的学历教育机会,同样也是很好的人才激励、人才培训和人才留用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派谁去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和实用性,最好在选拔之前一两年就公布考核选择标准,以及攻读专业方向等,让人才激励、培养的每一个措施都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另外,如何合理有效地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收益,这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管理的难题。如根据企业初创期的老员工与后来的职业经理人的不同诉求,进行股票期权激励、年薪制、津贴与退休计划等,长短期激励结合,以求尽量解决传统的薪酬体制下激励弱化的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还有助于稳定出色的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自身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保证了有能力和有贡献的人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可以有效防止人才因企业回报不对称而流失。

三、塑造适合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指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是对企业规章制度等外在约束的一种有效补充,就如同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心理契约”。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的正式议程,或者高度不够。有的虽然有了关于经营理念、经营使命和人才价值观等一些文字性的描述,但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模仿性,缺乏创造与个性化,甚至是从其他企业的“X文化”变通而来的“X’文化”。

企业文化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因势利导。一般地,企业初创期往往体现的是领导文化,简单实用,如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经屡次倡导提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钱,一切缴获要归公”的三大纪律,简洁好记,实用有效;而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占主导的是制度文化,层级增多、规模扩大,常见走了一批老员工又来了一批新人,人性化管理开始突出;在企业成熟阶段常以精神文化为主,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公平公正性有了质的发展,快乐员工和最佳雇主是此阶段企业文化的代名词。

因此,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特点,来制定、调整、升华自己的企业文化,最大化利用企业文化这一有力工具的同时,做好文化传承等保障性工作,来理性约束、自觉塑造、持续发展一大批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企业骨干人才,让二流人才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成为一流人才;那么,企业就能更好解决企业发展最为重要因素之一的“人”的问题,让企业文化创造它本应体现的潜力价值。

综上所述,为精心下好人才管理走出人才困境这盘棋,中小企业管理者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利用国家对中小型企业财政、税收及其他人力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另一方面更应把人才战略甚至人员计划提到与资金计划、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计划一样的高度上来,多借鉴多学习,善于利用外脑,多与行业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交流,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而后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就一定能超越对手,不仅可以安然走出人才困境,而且还能变被动为主动,在人才之争战役中成功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与相关制度,完善综合薪酬体系,从而促进产、销、研业绩增长,达到良性循环。

第四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企业中吸纳人才、管理人才的部门,但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却常常被人忽视。本文从绩效衡量难、角色定位偏差、职能定位偏差、部门地位低等角度分析人力资源部门现存的困境,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1、量化HR工作指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只有可测量的才是被有效管理的。事实上,人力资源部门要想突破面临的瓶颈,从根本上说要首先通过量化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要设计出一套能体现自己作用的指标体系,用数字来说话。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对人员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就可以采用马尔科夫模型、人员比率法、回归分析法等对人员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得出量化的数值;在人员招聘中,仍然可以利用招聘成本预算、新近员工离职率等来说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成绩;在员工培训与开发中,可通过培训前后员工的满意率、流失率、劳动生产率等来向公司展示自己的价值。

贾思远(原中国高等文秘学院首席行政文秘专家)

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

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

教育部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师

教育部职教学会文秘公关专业委员

原中国高等文秘学院教授、首席行政文秘专家!

(一)主讲课程:

1行政文秘类:公文写作、商务公文、行政文秘、档案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经理角色定位、招聘技巧、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

3..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干部的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训练、职业沟通等

(二)课程特点

更多经典案例、更多前沿理论、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触动灵魂深处。让学员多思、深思。有视频分享,有情景体验,让学员扎实前进。

(三)服务客户

国家体育总局、河北圣泰房地产、又一家饮食服务集团、北京企业管理学院等

(四)目前职务:

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行政文秘学院副院长!

(五)专业服务 放心工程:

◎专业讲师全程指导实施培训,现场沟通情况记录跟踪;

◎培训后总结与建议:进行现场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一周内提交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训后,提供老师对学员就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解答;

◎可协助人力资源部设定不同的观测点,对参训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本课程的专业的落地工具类资料免费赠送给企业。

2、准确把握HR角色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有为,才能有位。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人力资源部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更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信息,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变革的推动者,主动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中来,从而逐步改变企业高层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认识。理想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是用25%的时间着手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用50%的时间考虑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咨询,剩余25%的时间进行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虚心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熟悉企业的业务和运作方式,找出适时监控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的人力资源数据,在适当的时机为老板的决策提供参考。

3、树立HR管理新理念

HR管理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个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交融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首先,作为企业第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老板一定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利,更不是HR工作的唯一承担者。所谓“明主治吏而不治民”、“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企业的老板必须彻底部门的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其次,作为企业的骨干——各直线经理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本部门的具体的工作流程和结果,还必须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积极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配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最后,对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来说,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必须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向外部传递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释放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能量,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企业前进的“发动机”。

总之,人力资源部门要想扬眉吐气,要想在工作中挺直自己的腰杆,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老板为龙头,以员工为中心,以中层经理为依托,以人力资源从业者为纽带。只有在工作中切实扮演好导演、专家、教练、顾问和咨询师等多重角色,才能在年终总结时摆脱常坐冷板凳的局面。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企业中吸纳人才、管理人才的部门,但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却常常被人忽视。本文从绩效衡量难、角色定位偏差、职能定位偏差、部门地位低等角度分析人力资源部门现存的困境,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1、量化HR工作指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只有可测量的才是被有效管理的。事实上,人力资源部门要想突破面临的瓶颈,从根本上说要首先通过量化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要设计出一套能体现自己作用的指标体系,用数字来说话。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对人员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就可以采用马尔科夫模型、人员比率法、回归分析法等对人员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得出量化的数值;在人员招聘中,仍然可以利用招聘成本预算、新近员工离职率等来说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成绩;在员工培训与开发中,可通过培训前后员工的满意率、流失率、劳动生产率等来向公司展示自己的价值。

2、准确把握HR角色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有为,才能有位。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人力资源部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更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信息,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变革的推动者,主动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中来,从而逐步改变企业高层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认识。理想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是用25%的时间着手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用50%的时间考虑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咨询,剩余25%的时间进行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虚心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熟悉企业的业务和运作方式,找出适时监控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的人力资源数据,在适当的时机为老板的决策提供参考。

3、树立HR管理新理念

HR管理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个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交融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首先,作为企业第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老板一定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利,更不是HR工作的唯一承担者。所谓“明主治吏而不治民”、“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企业的老板必须彻底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工作中真正落实“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非人力部门的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李霆道:职业化素养专家。曾在甲骨文(中国)、联想、北大青鸟等知名企业担当业务经理、HR经理、事业部总监、校长职务。潜心研究职业化技能发展10年,对职业化技能均有自己的独门造诣已研究。8年培训授课经验;丰富的大、中型演讲会经验;擅长8090管理、职业化素养、OFFICE工具

类、礼仪修养类培训、沟通管理类等课程开发及管理。现任北京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独家讲师、首席职业化专家。其次,作为企业的骨干——各直线经理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本部门的具体的工作流程和结果,还必须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积极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配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最后,对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来说,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必须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向外部传递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释放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能量,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企业前进的“发动机”。

总之,人力资源部门要想扬眉吐气,要想在工作中挺直自己的腰杆,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老板为龙头,以员工为中心,以中层经理为依托,以人力资源从业者为纽带。只有在工作中切实扮演好导演、专家、教练、顾问和咨询师等多重角色,才能在年终总结时摆脱常坐冷板凳的局面。

下载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出困境作文

    走出困境作文 走出困境作文(一) 漫步于繁华的街市,残阳攀上了无延的天际,把世界渲染得不可一世。抬头望,却只觉得内心一片迷茫。十字路口,四条分岔路,我应该选择哪一条。 生活就像......

    《走出困境》读后感

    《走出困境》读后感 摘要:这本集子里的六十篇心灵小品,分为六章, 一、在事业路上跌倒了,别气馁!站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克服„„ 二、残疾厄运缠身,不灰心!有信念,奇迹自会出现„„ 三......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从属于管理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包括企业物质文化(凝结于环境、产品和物流工具......

    小议西塘纽扣企业如何走出人才流失困境

    目录一、摘要……………………………………………………………………………………1二、纽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2(一)客观原因......

    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文章题目:《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作者姓名:张永红 单位:凤庆县马街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马街中学 邮政编码:675909 联系电话:*** 个人简历:本......

    走出职教招生困境

    走出职教招生困境甚至一般教师也没能很好解答招收职高生的意图是什么,缺乏科学有效的宣传;家长不到万不得己,通常不会把子女送到职高,把子女送到职高的原因,是因为成绩实在太差,没......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孙治杭 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今年我们计划改......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中关中心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校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中关中心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如期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学校领导向各位代表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