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动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系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2新陈代谢: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的化学变化 3酶: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催化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
4限速酶:催化能力较弱,对整个代谢过程反应速度起控制作用的酶
5激活剂:凡是能提酶活性的物质 6抑制剂:凡是能降低酶活性或使酶活性丧失的物质 7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8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氧化结构,称为呼吸链
10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11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12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13糖酵解:糖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14三羧酸循环: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过反复的脱氢、脱羧再形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15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6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一个人拐点称乳酸阈
17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18必要脂肪酸: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而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19必需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
20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21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俺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结果是脱下氨基
22运动性疲劳:由于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水平下降或运动能力下降,从而难以维持一定的运动强度,但经过适当休息后可以恢复的现象
23酮体:肝脏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B-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酮体
24中枢疲劳:由运动训练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给肌肉以满足运动所需的现象
25外周疲劳: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半时反应现象
26超量恢复: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27半时反应: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半时反应
28酶促反应:酶催化的反应
29脂肪酸的B-氧化:之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B-碳原子之间断裂,B-碳原子被氧化结羧基,成成两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30转氨基作用:又称氨基转移作用,是指某一氨基酸与@-酮戊二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酮和谷氨酸二填空题
1从生化的视角看,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分子
2组成人体物质的分类:能源物质、非能源物质
3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4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全酶)5酶催化反应特点: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可调控性、不稳定性
6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与酶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
7在血液中直接发挥作用的酶(功能性血清酶):脂蛋白脂肪酶、凝血酶 8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乳酸,有氧氧化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的终产物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9高能化合物分为: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硫酯化合物
10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其他生物氧化过程都需要在线粒体进行
11呼吸链类型:NADH+氧化呼吸链、虎珀酸氧化呼吸链
12呼吸链组成成分:递氢体、递电子体 13ATP合成方式: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4血糖浓度在空腹时较恒定,大约为4.4~6.6mmol/L
15运动后乳酸的代谢去路:乳酸的氧化、乳酸的糖异生、在肝脏合成其他物质
16糖分为结合糖和自由糖,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17合成糖原的器官:肝脏和饥肉 18糖异生原料: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20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8.8mmol/L时出现糖尿现象
21肌糖原特点:含量大,能直接被利用,只能由葡萄糖合成,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22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组成23联合脱氨基作用包括: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
24疲劳链假说是用来解释运动性外周疲劳发生机制的25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
26提高磷酸原供能的训练方法:最大强度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27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方法:最高乳酸训练法、乳酸耐受力训练法 28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29糖原合成的原材料:血液中的葡萄糖,重要器官:肝脏、肌肉,场所:细胞液,能量消耗:ATP
30升高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降低血糖的是胰岛素
31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
32脂肪酸B-氧化作用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33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4运动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35ATP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简答题
1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有何异同? 相同:合成ATP.不同:
氧化磷酸化:是最主要的方式,需要消耗氧,生成能量多;
底物水平磷酸化:不直接消耗氧,生成的能量少,主要为无氧代谢运动中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2生物氧化一般过程及其特点? 过程:
(1)糖、脂肪、蛋白质经分解代谢生成乙酰辅酶A
(2)乙酰辅酶进入三羧酸循环四次脱氢使
NAD+和FA还原成NADHH+和FADH2,两次脱羧生成二氧化碳
(3)NADHH+和FADH2中氢经呼吸链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氧化过程放出的能量用于合成ATP 特点:
(1)物质的氧化方式主要为脱氢
(2)在细胞内37'C及近中性水环境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逐步进行
(3)物质中的能量逐步释放,ATP生成效率高(4)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由物质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碳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3糖异生的意义?
(1)弥补体内糖量不足,维持血糖相对稳定(2)乳酸异生为糖有利于运动中乳酸消除
4简述人体血糖、血乳酸来源、去路,血糖如何保持动太平衡?
血糖来源:食物中的肌糖原,去路:供应能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器官中。
血乳酸来源: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或葡萄糖,去路:乳酸的氧化,乳酸的糖异生,在肝脏合成其他物质。
血糖的调节:组织器官的调节、激素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
5肌糖原储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与无氧运动:剧烈的短时间运动中,肌肉中由于缺氧,糖原可经糖酵解转变为乳酸放出能量供运动之需,但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糖原耗竭反应或者发生低血糖症
(2)与有氧气运动: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运动前肌糖原储量决定了运动员达到运动力竭的时间
6脂肪酸的B-氧化过程?
(1)脂肪酸的活化:在酯酰辅酶A合成酶的作用下,脂肪酸转变为脂酰辅酶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辅酶A和ATP参与
(2)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脂肪酸的B-氧化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而在细胞液中形成的脂酰辅酶A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3)脂酰辅酶A的B-氧化: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后,经历多次B-氧化作用而逐步降解成多个乙酰辅酶A。每次B-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个过程 7酮体代谢的意义?
(1)酮体是体内能源物质转运输的一种形式(2)酮体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4)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 8运动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有何影响?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摄取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数量有限,血浆游离脂肪酸的供能意义不大,超过20~30min长时间中等运动中,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持续而缓慢升高,肌细胞吸收血浆游离脂肪酸供能的比例增大,运动结束后,脂肪酸的利用率减少,而脂肪水解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运动结束后15min时血浆游离脂肪酸达到最高水平时,然后再逐渐下降到静息状态水平
9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乳糜微粒(CM):外源性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内源性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外周组织,并调节胆固醇的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完成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把外周组织的游离胆固醇转运至肝得到清除10氨基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1)转氨基作用:某一氨基酸与@-酮戊二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酮酸和谷氨酸。
(2)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氢酶的作用,氨基酸变成亚氨基酸,后者水解产生@-酮酸和氨气
11简述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物之间的关系?
能量供应都以糖、脂肪为主,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任何一种能源物质代谢占优势,就可能抑制和节约其他能源物质的分解;三大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2简述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 磷酸原供能系统:
(1)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2)能量输出功率最大(3)持续时间最短(4)供能总量少
(5)速度素质的物质基础 糖酵解供能系统:
(1)不需要氧,但有副产品乳酸产生(2)能量输出功率仅次于磷酸原系统(3)持续时间长于磷酸原系统(4)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5)速归耐力的物质基础,有氧氧化供能系统:(1)需要氧
(2)能量输出功率最小(3)持续时间最长(4)供能总量最大
(5)耐力素质的物质基础
12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之间的关系?
(1)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各供能系统同时发挥作用,不存在一种能源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例随运动状况而异(2)各供能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差异较大,顺序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氧化
(3)各供能系统维持运动的时间不同
(4)运动后能源物质的恢复及代谢产物的消除,必须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所以有氧代谢是机能恢复的主要代谢方式 13中枢疲劳的特点?
(1)脑内代谢的变化:脑内糖大量消耗;ATP/ADP的比值下降(2)神经递质的变化
14评定运动员生化指标选择的原则是什么?(1)用代谢产物作指标,如乳酸
(2)用功能性物质作指标,如血红蛋白(3)用代谢调节物质作指标,如激素、酶 15试述不同强度运动时血乳酸值的变化? 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可达
15mmol/L;短时间间歇运动可达32mmol/L:周期性项目低强度训练后浓度为4mmol/L;大强度度负荷运动可达12mmol/L
16发展三大供能系统采用的训练方法?特点?
(1)发展磷酸原系统方法:a最大强度间歇训练b最大强度重复训练。
特点:a要求最大强度训练b时间在十秒内c最宜休息时间为三十秒(2)发展糖酵解系统方法:a最高乳酸训练法b乳酸耐受力训练法。
特点:a最大强度间歇训练b时间为1~2分钟c间歇休息为3~5分钟。
(3)发展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方法:a有氧代谢间歇训练法b乳酸阈训练法c持续性耐力训练法d高原训法。
特点:a运动强度80%~85%b最大摄氧量强度跑3~5分钟c间歇休息3~5分钟
17影响三大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磷酸原:ATP、CP储量,ATP分解、再合成速率,Na+-K+ATP酶,Ca2+-Mg2+-ATP酶
(2)影响糖酵解供能因素:a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b乳酸生成(3)影响有氧代谢供能因素:a供能底物b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c高原和高原训练的影响
18运动强度: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生化指标: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尿素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尿肌肝 19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
人体运动时,骨骼肌和心肌中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加强,生成大量中间代谢产物丙酮酸,丙酮酸浓度逐渐增高,其中大部分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进一步氧化,部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还有一部分丙酮算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生成的丙氨酸会随血液循环到肝,再在肝作为糖异生的“原材料”,异生成葡萄糖再输入到血液维持血糖浓稳定。意义:
(1)丙氨酸在肝脏异生为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2)防止运动肌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
(3)将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和维持运动能力有利
第二篇:运动训练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系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业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争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以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且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等训练原则。
8、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系统持续的、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9、竞技状态: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成绩的准备状态。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效果的训练原则.12、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循环训练法(各组练习之间间歇的负荷特征):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
18、体能(训练学角度):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19、身体形态: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20、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21、最大力量: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中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能力。
22、速度素质: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指人体或者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动作反应的能力。
23、速度障碍: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的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止不前,甚至不能再提高的现象。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使人体基本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
26、运动技术原理: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者部分服从的科学原理。
27、协调能力: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
28、特长技术: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获得优异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者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概率较高的技术。【绝招】
29、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以战胜对手或者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快速力量训练法: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能力。32制胜规律: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33、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4、克拉克现象:整场或一系列比赛发挥失常的现象。
35、崩盘现象:决胜局或决胜期失常发挥的现象。
36黑马现象:整场或一系列比赛超常发挥的现象
37、翻盘现象:决胜局或决胜期超常发挥的现象
二·填空题
1、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的选才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力性
3、运动成绩的构成:竞技水平、比赛名次。
4、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
5、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6、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针对性训练、辅助性训练、周期安排、综合训练法。
7、运动训练手段基本结构:动力特征、动作要素(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动作过程。
8、体能的构成: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
9、力量的分类: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
耐力。
10、速度素质的分类: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人体完成单个或者成套动作的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
移动速度(在周期性项目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
11、运动技术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12、运动技术评价的基本标准:时效性、合理性、经济性。
13、竞技战术的构成:展示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
14、战术训练方法: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象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服、实践法。
15、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实践、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
16、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全程性多年训练和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
17、多年训练过程的四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8、高原现象的发生概率69.3%,通常在从训练后6~8年出现;出现高原现象时年龄为20岁左右,高原现象持续2.0加减0.5。
19、比赛训练法的类型:教学型比赛方法、检查型、模拟型、适应型。
20、竞技体育形成发展的动因: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
21、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目标设置、想象技能、放松技能、注意集中技能、意志品质训练。
22、竞技运动项目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包括: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
23、运动训练原则(人体版):竞技需要、动机激励、有效控制、系统训练、周期安排、适宜负荷、区别对待、直观教练、适时恢复。
24、运动训练得主体:教练员、运动员
25、运动训练的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三·简答题
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任务以及学科特征?
答:研究任务:提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学科特征: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经济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
3、贯彻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2)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立训练的内容;
(3)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4)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
4、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素:(1)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2)共性内容与个别安排相结合。
5、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素:(1)运动负荷
(2)准确掌握运动负荷和运动性疲劳的评定方法
(3)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4)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6、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3)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4)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7、运动训练方法和运动训练手段的联系: 相同点:都用于完成训练任务,按照各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和要求,都可以分别设计许许多多不同的训练任务。不同点:(1)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是由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
(2)运动训练手段:是具体的有目的性的身体活动方法,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8、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
以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体能训练法、技能训练法、战术能力训练法)
以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以训练负荷与间隙(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
以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特点(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
以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发、加难训练法)
9、体能的影响因素:
(1)先天的体能是通过遗传而获得;
(2)后天的体能则主要是经过有效的体能训练而得到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也可促进体能发展。
10、体能训练的意义:
(1)良好的体能是运动训练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2)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
(3)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
(4)是增进健康、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11、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2)体能训练应与战术、技术、心理和智能有机结合;
(3)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
(4)在训练中应加强运动员的教育。
12、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
(1)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素质训练;(2)专项训练方法手段;(3)手持轻器械训练法;(4)舞蹈训练法。
13、身体形态训练的的基本要求:
(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学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2)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14、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
重复练习法、阶梯式极限用力法、静力练习法、发展不同肌肉最大力量的收缩方式与负荷特征。
15、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1)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2)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途径;(3)发展力量耐力的常用方法。
16、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不同肌肉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训练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
17、速度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高度重视速度的训练指导思想;(2)速度训练必须与专项特点以及比赛要求紧密结合;
(3)合理安排速度训练的顺序和时间;(4)合理安排速度训练的负荷、运动强度、持续的时间与间歇、重复次数;(5)有效的转换能力。
18、耐力素质的分类:(1)根据运动中氧化代谢的特征: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
(2)根据肌肉的工作的力学特征:静力性耐力、动力性耐力分析。
(3)根据竞赛及体育活动持续时间: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
(4)根据耐力素质对竞技能力:一般耐力、专项耐力。
(5)根据器官系统机能: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6)根据参加主要工作的肌群数:局部耐力、全身耐力。
19、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1)意志品质的培养;(2)针对专项的特点;
(3)耐力训练中要注意呼吸的科学性;(4)在发展无氧耐力的同时,需注意协调的发展有氧耐力;
(5)耐力训练应注意多年系统安排;(6)在训练中处理好有氧和无氧耐力的关系。
20、运动技术训练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一、方法:(1)直观法与语言法
(2)完整法语分解法(3)想像法与表象法(4)减难法与加难法
二、基本要求:
⑴、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⑵、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⑶、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⑷、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⑸、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⑹、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⑺、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⑻、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⑼、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预见工作。
21、战术能力的表现:(1)战术观念的先进性;
(2)个人战术意识与集体配合意识的强弱;(3)战术理论知识的多少;
(4)所掌握的战术行动的质量和数量;(5)运用战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1)军事学与策略学因素;(2)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3)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
2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1)深刻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2)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3)着重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
(4)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5)重视战术组合;
(6)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24、集体项目运动员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1)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
(2)保持适宜的平均累计配合训练年限;(3)采用全国选拔式组建国家队;(4)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
25、速度障碍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
(1)概念:是指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2)产生的原因 : 客观原因:
① 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
② 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提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主观原因:
① 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 ② 基础寻来年不够; ③ 技术动作不合理;
④ 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 ⑤ 负荷过度、恢复不好。(3)克服办法 : ①改进技术;
②变化训练内容与负荷;
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如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④变化训练环境。
26、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避免与克服方法。(1)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2)、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随着运动员进入青春期,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
b、对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适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c、适应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d、运动员主观努力的下降。(3)、避免以及克服高原现象:
a、随着运动员专项竞技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运动训练负荷;
b、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的动态变化,随时调节训练负荷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c、对青少年特别是女运动员应及时调节其阶段性训练目标及时改变训练负荷的安排及要求;
d、对于已出现明显的过度训练及严重伤病的选手,应采取果断措施,保证其健康状况恢复;
e、应加强运动员的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训练动机和成功渴望。
27、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1)决定因素:
主体因素:a、人体结构力学特征。b、感知觉能力。c、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d、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e、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a竞赛规则。b技术环境。c器材设备与场地。
(2)运动技术评价:
①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a目的任务: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b基本标准:时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评价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②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a生物学与社会学指标。b质量与数量指标
③常用方法: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b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c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④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具有不同特点。
28、简述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原理。
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2)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
3)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结合29、速度素质训练方法及训练学要点?(1)反应速度:信号刺激法。
要点:a、重视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于
信号出现的能力
b、依照不同项目的竞技特点,在训练中有放失的重点给予不同类型的刺激信号,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对信号的反应能力。
c、在比赛中经常出现的主要信号
为主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应适当配合给予多样化的信号刺激,有助于提高联系的兴趣及效果。
d、根据项目特点确定信号刺激训
练的负荷。
(2)动作速度:大强度的重复训练法。要点:a、必须快速的完成练习。
b、应选择专项动作或与专项动作
结构、用力形式相似的练习。
c、应选择能熟练完成的、最好是
已可自动化完成的练习。
d、采用助力法进行练习。
e、采用预先加难法进行练习。f、练习的次数或持续的时间应以
能保持最大动作速度为标准。
g、重复练习时,应以消耗的ATP
得到补充同时以神经系统保持必要的兴奋性为标准。
h、练习前肌肉必须做好准备活动。(3)移动速度:分周期性竞速项目和非周期
性竞技项目
第三篇:《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注: 1.本试卷总分100分;
2.学生的总成绩=平时30% + 期末70%
一、名词解释(12分,每个1.5分)
1.Bohr效应:具有氧传递能力的血红蛋白在水溶液或血液中时,如果CO2分压升高或pH降低,此时即使O2分压没有变化,O2饱和度也会减少,O2易从传递体上脱离,这种现象称为波耳效应,是由波耳(N.H.D.Bohr)发现的。这些效应有利于载运O2的血红蛋白在CO2多的体内组织中放出O2,在肺部与血红蛋白的氧合相配合而适于放出CO2。
2.增色效应:指DNA在变性后在紫外260nm处吸光值增加的现象,增色效应与DNA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观察DNA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3.H-DNA:又叫tsDNA,三链DNA的缩写符号。两种类型:嘌呤-嘌呤-嘧啶(Pu-Pu-Py)型和嘧啶-嘌呤-嘧啶(Py-Pu-Py)型。中间一条链必须是多聚嘌呤。三链中,双螺旋的两条正常配对,而第三条链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间链碱的配对为Hoogsteen配对,即Pu-Pu-Py中形成A-A-T和G-G-C配对,在Py-Pu-Py中形成C+-G-C和T-A-T配对。
4.必需氨基酸:指人体自己不能合成或合成效率较低的aa,必需从外界食物所获取的aa。主要有异亮、亮、色、苏、苯丙、赖、甲硫(蛋)、缬、精、组。
5.活性中心:指在一级结构相距甚远,或者是位于不同肽链上的AA残基通过盘绕折叠而在三级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位于酶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
6.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的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而导致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为核酸的变性。在外界因素被去除后,核酸分子有可恢复其双链结构的过程。
7.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生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又称TCA循环。
8.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二、填空(30分,每空0.5分)
1.在SDS-PAGE电泳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与其__等电点___无关,只与其___分子量___有关。
2.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____表面水化膜____和____表面电荷__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有____ FDNB法(2,4-二硝基氟苯法)______和_____Edman降解法(苯异硫氢酸酯法)___。4.在糖异生途径中,催化3个不可逆反应的酶分别为:___葡萄糖-6-磷酸酶___、___果糖-1,6-二磷酸酶____和____丙酮酸羧化酶__和___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 ___。
5.单糖与强酸共热脱水而生成___糠醛____类化合物,后者与α-萘酚可生成紫色物,此为糖类的共同显色反应称为__α-萘酚(Molisch)_反应。
6.植物细胞壁骨架的主要成分是___纤维素__,细菌细胞壁骨架的主要成分是__肽聚糖__,虾壳的主要成分是__壳聚糖(几丁质)_。7.磷脂的基本骨架是__甘油__,鞘脂的基本骨架是__鞘氨醇__。8.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己糖激酶 _____、___果糖磷酸激酶_____ 和____丙酮酸激酶_____。9.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___氧化脱羧阶段______和____非氧化阶段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_____和____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 NADP ___。10.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异柠檬酸裂解酶______和____苹果酸合成酶____。
11.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 3.4nm _____,每匝螺旋有___10_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_36°__。
1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E]
、[S]、pH、T(温度)、I(抑制剂)
和
A(激活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3.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为
-1/Km,纵轴上的截距为
1/Vmax。
14.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
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
和
合成酶类
。15.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细胞核___中,RNA主要位于__细胞质__中。
16.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核苷酸____,其特征元素为__P__。17.生物膜的组成主要包括__脂类__和__蛋白质__,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无机盐,水和金属离子等。脂类是构成生物膜总体结构的主要成分,其中以__磷脂__为主,其次是糖脂和胆固醇。
18.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_大_,Tm(熔解温度)则_高___,分子比较稳定。
19.DNA样品的均一性愈高,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__窄___。20.与酶催化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有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共价催化、活性中心酸碱催化
、张力学说、酶活性部位的低介电区等。
21.GSH的中文名称是____谷胱甘肽 ______,它的活性基团是_____巯基_____。
22.谷氨酸的pK1(α-COOH)=2.19, pK2(α-NH+3)= 9.67, pKR(R基)= 4.25,谷氨酸的等电点为__3.22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选择题(21分,每个1.5分)
1.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A+G
B.C+T
C.A+T
D.G+C
E.A+C 2.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以作为H+的受体,也可以作为H+的供体:
A.His的咪唑基
B.Lys的ε氨基
C.Arg的胍基
D.Cys的巯基
3.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改变:
A.对260nm紫外吸收减少
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核苷酸断裂 4.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5.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
A.tRNA
B.rRNA
C.mRNA
D.SnRNA 6.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
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
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必需基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E.无法确定 8.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9.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_____ A.在一定pH下所带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量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11.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A.亮氨酸
B.酪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12.在下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中,哪一种取决于完整的肽链? A.凯氏定氮法
B.双缩尿反应
C.紫外吸收法
D.茚三酮法
13.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2步骤是: A.琥珀酸→延胡索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α-戊二酸→琥珀酰CoA
D.苹果酸→草酰乙酸
14.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
C.琥珀酸CoA
D.苹果酸
四、是非题(10)
(对)1.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对)2.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错)3.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m=6×10-6mol/L)或果糖(Km=2×10-3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对)4.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错)5.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对)6.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约20℃的温度下进行的。
(错)7.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错)8.磷脂是中性脂。
(对)9.多数氨基酸有D-和L-两种不同构型,而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破裂。
(错)10.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五、.完成反应式(6分,每空0.5分)
1.丙酮酸 + CoASH + NAD+ → 乙酰CoA + CO2 +(NADH)+ H+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丙酮酸脱氢酶); TPP、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FAD+、Mg2 2.α-酮戊二酸 + NAD+ + CoASH →(琥珀酰-S-CoA)+ NADH + CO2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α-酮戊二酸脱氢酶); TPP、FAD+、Mg2 3.7-磷酸景天庚酮糖 + 3-磷酸甘油醛 → 6-磷酸-果糖 +(4-磷酸赤藓糖)
催化此反应的酶:(转醛酶)
4.丙酮酸 + CO2 +(ATP)+ H2O →(草酰乙酸)+ ADP + Pi + 2H
催化此反应的酶:(丙酮酸羧化酶)5.(UDPG)+ F-6-P → 磷酸蔗糖 + UDP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蔗糖磷酸合酶)6.异柠檬酸
→(乙醛酸)+ 琥珀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异柠檬酸裂解酶
六、简答题(21分)
1.八肽组成为Asp、Ser、Gly、Ala、Met、Phe、Lys2。(4分)(1)FDNB与之反应再酸水解,得DNP-Ala;
(2)胰凝乳蛋白酶消化后分出一个四肽,其组成为Asp、Gly、Lys、Met,此四肽与FDNB反应生成DNP-Gly;
(3)胰蛋白酶消化八肽后,得到组成为Lys、Ala、Ser及Phe、Lys、Gly的两个三肽及一个二肽,此二肽别CNBr处理游离出Asp。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请写出八肽的顺序及推理过程。
答:由结果(1)得知此肽N-端是Ala;由结果(2)得知此肽C-端四肽分别是Gly-Lys-Met-Asp;由结果(3)得知N端的三肽序列为Ala-Ser-Lys;中间的肽段序列为Phe-Gly-Lys,二肽被CNBr处理后游离出自由Asp,提示这二肽的顺序为Met-Asp,且没有碱性残基。因此,八肽的完整顺序为:Ala-Ser-Lys-Phe-Gly-Lys-Met-Asp 2.请例举三种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6分)
答:方法很多:如渗透、扩散速率、沉降分析法、凝胶过滤法、SDS-PAGE法等。
3.下列试剂和酶常用于蛋白质化学的研究中:CNBr、异硫氰酸苯酯、丹黄酰氯、脲、6mol/L HCl、β-巯基乙醇、水合茚三酮、过甲酸、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其中哪一个最适合完成以下各项任务?(6分)
(1)测定小肽的氨基酸序列。
(a)异硫氢酸苯酯;(2)鉴定肽的氨基末端残基。
(b)丹黄酰氯;
(3)不含二硫键的蛋白质的可逆变性;如有二硫键存在时还需加什么试剂?(c)脲、β-巯基乙醇;
(4)在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
(d)胰凝乳蛋白酶;(4)在蛋氨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
(e)CNBr;(5)在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f)胰蛋白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在pH7.0,0.165mol/L NaCl条件下,测得某一DNA样品的Tm为89.3℃。求出四种碱基百分组成。(5分)
答:
(G + C)% =(Tm – 69.3)× 2.44 ×%=(89.3-69.3)× 2.44 ×% = 48.8% G = C = 24.4%(A + T)% = 1- 48.8% =51.2% A = T = 25.6%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体操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系
第一章 体操概述
1、何为体操?
现代体操的概念是通过徒手、轻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
2、对现代体操内涵的理解?(1)、竞技层面上的体操,竞技体操。
(2)、基础层面上的体操支队列队形(3)、拓展层面上的体操
3、体操的内容【填空】
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运动、器械体操、支撑跳跃、实用类体操、自由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运动。
4、体擦的分类。
(1)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可以将体操分为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及专门器械体操三类。(2)根据体操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竞技体操和表演体操三类。
5、基本体操的内容。【填空】
基本体操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的简易练习、专门器械体操和生活技能体操等。
6、体操课程教材内容重新设定为以下三类:
(1)基础类体操: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队列队形。该内容是通过进一步学习体操的基础。
(2)实用类体操:内容有攀登、爬越、搬运、撑杆、爬墙等。该内容重在体现生活生存需要。
(3)技术类体操:内容有教材化了的技巧、支撑跳跃、双杠、单杠项目。内容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7、体操自身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群众性(2)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3)广泛运用保护和帮助(4)具有较强的艺术性(5)技术不断创新
8、古代体操的分类?
(1)强筋骨,防疾病的医疗体操(2)反映在古代歌舞、戏剧、杂技和流传于民间的技巧运动 9、1956年是我国体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中国体操协会成立并加入了国际体操联合会。
10、世界竞技体操的大型赛事简介。
(1)奥运会体操比赛(2)世界体操锦标赛(3)世界杯体操比赛
第二章
体操技术动作教学
1、根据人体肌肉工作的特点,技巧动作可以分为静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两大类。
2、根据动作的运动形态和肌肉的工作特点,可以把器械体操分为静力性动作和摆动动作两大类。
3、支撑跳跃动作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阶段。【填空】
4、平衡技术:
(1)平衡动作的种类:a、上支撑平衡:在重心上方的平衡。例:各种悬垂动作。b、下支撑平衡:手倒立
c、混合支撑平衡:例如肋木侧平衡
(2)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人体平衡稳定度大小的因素有两个、重心的高低和支撑面的大小。例如:头手倒立比手倒立更容易保持平衡,头手倒立的支撑面积比手倒立大,重心低。
5、大开立分腿慢起头手倒立的技术分析:(1)两手撑地时靠近两腿,缩短纵力距
(2)把头放进三角形顶点(头手三角倒立)增大支撑面积(3)向上提臀时两腿尽量靠近上体,保持运动的连贯性(4)重力线牢固的落在支撑面内
6、双杠分腿慢起肩倒立的技术分析
(1)两手靠近大腿处,缩短后半截的重力距,上体下线
(2)须顺势收腹,翻臀,把肩放在手前20--30cm处,把肩打开(3)保持运动的连贯性,一气呵成
7、做俯平衡时,臀部应主动反撤,使重心后移,保证其投影点落在支撑面上
8、合外力、合外力距都为零,才能保持平衡
9、推手技术
11、常用的动作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慢速示范法、对比示范法
12、简述示范法在体操教学中各阶段的运用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应做正确完整的示范,并配合精炼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
第二阶段,除了做完整的示范外,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分解示范或对比示范,以利于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
第三阶段,可少做示范,着重改进动作技术的细节,提高动作的质量。
13、在体操动作教学中如何正确选择示范位置和示范面
示范位置是指示范者与学生之间的空间关系,其距离多远,位置多高应根据学生的队形和人数来决定选择的位置,应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对于技术类体操动作教学一般采用正面和侧面示范两种形式,采用哪一种示范面则要看动作技术结构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
14、体操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法有:讲解、提问、提示、评价等。
15、练习法包括:完整与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和游戏比赛法。
16、改变动作空间即指调整动作空间因素,以改变动作的难易程度,提高练习效果。
常用的改变空间的方法有调整器械高度,调整器械宽度,调整器械角度,增加器械弹性和改变动作开始或结束时的位置等。
17、在体操动作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一阶段,排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粗略的掌握动作技术
第二阶段,要尽快消除学生的各种错误动作,较好的掌握动作技术,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第三阶段,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认识,不断强化易形成的动作技能,使动作日臻完善,并能轻松自如的完成动作
第三章 体操体能训练
1、如何能解释体能?
体能即身体能力,是指人体形态机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积极适应运动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
2、体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主要有四种: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力量。
3、体操运动员应着重发展:肩、胸、腰、髋、腕、踝等部位的韧性。
4、体操运动员力量练习的重点部位:上肢及肩带力量,躯干的腹肌、背肌和侧腰肌,下肢的快速力量等。
第四章
1、术语是指各领域各学科中的专门用语。
2、正确运用体操术语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体操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体操科学研究,体操理论的规范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体操术语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求:(1)正确,确切的说明动作的性质和形成(2)简练,语言要简明(3)易懂,使人容易理解
4、体操术语主要分为结构术语和命名术语两种类型。
5、结构术语是指描述动作形式及本质特征的专门用语,包括完整术语和简化术语。
6、命名术语:(1)形意术语(2)国名、地名、人名术语
7、举例说明人体运动轴。
(1)纵轴: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人体围绕纵轴可进行各种转体运动,如愿地跳转180度,双杠内转体180度下等。
(2)、横轴;通过身体重心左右的连线,人体围绕横轴可进行各种前后翻的动作、如垫上前滚翻、单杠支撑前翻下。
(3)、前后轴:通过身体重心前后的连线。人体通过前后轴可做各种左右翻的动作,如侧手翻,侧空翻。
8、什么是器械轴?
器械最长的工作部分两端的中心连线称器械轴。9.动作关系术语
a、同时;单个动作中身体不同部位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时或两个动作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时用“同时”表示。b、依次:在单个动作中,身体某些动作部位有先后动作时,用“依次”来表示。c、接:两个单个完整动作之间要求连续完成时用“接’字把他们连接起来。d、经;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必须达到某一指定部位时用经。e、成;在做完动作之后的结束姿势。
10、基本动作术语
a、悬垂是指手、臂或身体某些部位 在器械上的动作(肩轴低于器械轴)分为单纯悬垂和混合悬垂。
b、支撑是指手臂或身体某些部位支撑于器械,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的动作,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c、摆动是指在悬垂或支撑中做向前向后或向左右钟摆式的摆动动作,如单杠悬垂摆动。d、回环是指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的连线转动一周或一周以上的动作。如单杠支撑后回环。e、腾越是指身体腾起后从器械上越过。如跳马分腿腾跃、单杠直角腾跃。f、倒立是指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支撑姿势,如手倒立头手倒立。
g、滚动是指身体不同部位依次接触地面或器材,但不经头部翻滚的弧形动作。如团身滚动、挺身滚动。h、滚翻是指身体的不同部位,依次支撑器材或地面并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如前滚翻。i、上法是指整套动作或联合动作中第一个上器械的动作。
j、抬头是指头部以环枕关节为轴做后屈技术做挺胸、身体后屈等动作时、往往采用抬头技术如技巧俯平衡等。k、挺胸是指肩背肌群收缩胸廓扩展。防止身体前翻或使动作更富美感的技术,如技巧头手翻的展体技术。l、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着称为排头。
m、翼;队列的左右两端称为翼,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多列行进变换方向时,转弯内侧一翼称为轴翼,另一侧为外翼。
n、平衡;是指以身体某些环节支撑地面,保持一定时间的静止姿势。如单脚站立的俯平衡。侧平衡。搬腿平衡等。o、绕环是指身体部位做360度或大于360度的圆形动作。
10、体操动作术语的构成
(1)直述单杠支撑后回环动作术语的构成。开始姿势。动作方向
后。动作形成直体。动作做法 回环。结束姿势 支撑。
(2)直述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动作术语的构成。开始姿势
支撑摆动。动作方向 后。动作形式 分腿。动作做法 转体。结束姿势 分腿坐。
(3)骑撑前回环
开始姿势 骑撑。动作方向 前。动作形式 分腿。动作做法
慢起。结束姿势
骑撑。(4)一腿坐杠,一腿高举杠内横摆转体成分腿做 开始姿势
分腿。动作方向
后。动作形式
分腿。动作做法
转体。结束姿势
分腿做。
11、体操动作的记写方法有哪些?
(1)完整记写法:根据结构术语记写的要求,详细、准确的说明具体动作。一般多用于缩写比赛规定动作、测验动作、等级大纲、体育锻炼标准等。例:一套单杠动作可记写为:悬垂摆动屈伸上接后摆——支撑后回环——左(右)腿摆越成骑撑——两手换反握,骑撑前回环——右(左)腿摆越同时左(右)转体180°成支撑——后摆转体90°下(2)缩写法:只简单记写动作的做法或动作名称。多用于编写教学大纲、教案。
(3)图解法:用单个或连续图说明动作。包括单线条、黑块、轮廓等绘图方式。其特点是直观、运用方便,一般用于编写教材。
第五章 保护与帮助
1、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有何意义?
(1)有利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2)有利于练习者正确学习动作和技术(3)有利于练习者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4)有利于练习者团结互助良好品质的形成
2、保护与帮助的种类有哪些?
a、保护:他人保护、自我保护、运用器械保护、利用环境保护 b、帮助:直接帮助、间接帮助、运用器械帮助
3、什么是保护?
在体操技术类动作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为了防止练习者发生意外事故,同时给予心理支持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叫做保护。
4、保护分哪些?
他人保护、自我保护、运用器械保护、利用环境保护
5、他人保护分哪些?
(1)单一动作保护:在体操练习时,保护着针对某个动作所实施的保护叫做单一动作保护
(2)组合动作保护:在体操练习时,保护者对两个(包括两个)以上动作的组合练习所实施的保护叫做组合动作保护。
6、自我保护几种形式(方法)?
自我保护是指联系着由于技术上的失误而发生意外时,独立运特定的技巧和自救动作摆脱危险的方法。
(1)器械上的自我保护:在体操器械上练习时,由于技术、器械或护具的问题引发意外时,采用及时终止练习,跳下或坐在器械上,双手或单手握住(抱住)器械,避免受伤的方法。
(2)落地自我保护:在练习结束落地失去平衡时,联系着顺势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以减小身体重要部位与地面撞击摆脱危险的方法
7、什么是帮助?
在体操技巧、跳跃、单杠、双杠技术等动作练习中,帮助者及时给予练习者助力、信号,或放标志物限制物等,可使练习者更快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好的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措施叫帮助。
8、什么是直接帮助?
第五篇:《生物化学》分章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分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及维持的力(考到问答题)
一级:多肽链中AA残基的排列顺序,维持的力为肽键,二硫键。
二级:Pr中某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AA碱基侧链的构象,维持的力为氢键。
三级:整条多肽链全部AA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其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
四级:Pr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维持的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盐键)也参与其中。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DNA一级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RNA的一级结构: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hnRNA:核内合成mRNA的初级产物,比成熟mRNA分子大得多,这种初级mRNA分子大小不一被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基因: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
第三章 酶
酶抑制剂:使酶催化活性降低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酶激活剂: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酶活性单位:衡量酶活力大小的尺度,反映在规定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产物或消耗一定底物所需的酶量。
变构酶:体内一些代谢产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部位可逆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为变构调节,受变构调节的酶为变构酶。
酶的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活性的过程。
阻遏作用:转录水平上减少酶生物合成的物质称辅阻遏剂,辅阻遏剂与无活性的阻遏蛋白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的过程
第四章 糖代谢
糖代谢的基本概况
葡萄糖在体内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不同类型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有所不同,分解代谢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氧供状况的影响:有氧氧化彻底氧化成CO2和水、糖酵解生成乳酸。另外,G也可以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等进行代谢。G也可合成代谢聚合成糖原,储存在肝或肌肉组织。有些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可以经过糖异生途径转变为G或糖原。
**总结糖酵解、糖有氧氧化途径,及关键酶,产能耗能,CO2及脱氢部位。
糖酵解(glycolysis):指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又称为糖无氧分解。部位:胞浆。净生成2ATP。
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这一过程又称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第五章 脂类代谢
**饱和FA如何氧化功能?脂肪酸的β氧化
**脂肪的β-氧化:脂酰CoA进入mt基质后在酶催化下从脂酰基的β-碳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部位:线粒体;基质酶:脂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体内大多数的组
织细胞均可以此途径氧化利用脂肪酸。其代谢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酯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氧化前必须活化。在线粒体外膜或内质网进行。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每活化一分子脂肪酸,需消耗两分子ATP。
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借助于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脂酰CoA由肉碱(肉毒碱)携带进入线粒体。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主要指糖,Fat,Pr等在生物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水的过程,在细胞内温和环境中于一些列酶催化下逐步进行。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偶联磷酸化。(产生ATP主要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考到名词解释)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P/O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molO2所消耗的无机磷的物质的量,即生成ATP的物质的量。脱下氢通过NADH呼吸链,P/O比值接近3;经琥珀酸呼吸链氧化,测得P/O比值为2。何谓呼吸链及意义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状态及意义:测定尿/粪中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的食物的含氮量(摄取氮),反映人体Pr的代谢概况。
1、氮总平衡:摄入=排出,正常人Pr代谢情况
2、氮正平衡:摄入>排出,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Pr,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
3、氮负平衡:摄入<排出,见于Pr需要量不足,如饥饿,消耗性疾病
**营养必须AA:人体内有8种AA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须由食物供应,称~
(借)缬Val(一)异亮Ile(两)亮Leu(本)苯丙Phe(淡)蛋Met(色)色Trp(书)苏Thr(来)赖Lys
**食物Pr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低的Pr混合食用则必须AA可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如:谷中Lys少,Trp多;豆中Lys多Trp少,混食即可提高营养价值。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核酸在体内分解代谢的基本反应通路,嘌呤与嘧啶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synthesis pathway):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原料是什么?
嘌呤:二氧化碳、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一碳单位、甘氨酸(Gly)
嘧啶:二氧化碳、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
嘌呤嘧啶合成途径有哪些?特点?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饥饿时的体内代谢特点
1.短期饥饿(不能进食1-3天)肝糖原显著减少,血糖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1)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肌占总AA30%~40%);
(2)糖异生作用增强(肝80%,肾20%)(来自10%甘油,30%乳酸,40%AA);
(3)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加(供肌,肾皮质,脑);
(4)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此时脑仍以G供能为主;
能源85%来自脂肪,余为蛋白质分解(输入100gG节约50gPr消耗)
2.长期饥饿
(1)脂肪动员进一步加强,脑利用酮体增加(占总耗60%)
(2)肌肉以脂酸为主要能源,保证酮体供脑;
(3)肌肉蛋白质分解减少,负氮平衡改善;糖异生以乳酸、丙酮酸为原料;
(4)肾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加。
关键酶或调节酶概念,它们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中心法则(the central dogma):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整合:某些情况下病毒基因组通过基因重组方式参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内并随宿主细胞复制和表达。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某些RNA病毒可以RNA为模板指导DNA合成,这种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与转录过程相反。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能催化以RNA为模板,dNTP为原料合成双链DNA的酶,全称依赖RNA的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有三种活性:
1、以RNA为模板催化DNA合成;
2、水解杂化链上的RNA;
3、以DNA为模板催化DNA合成。
*基因(gene):为生物活性产物编码的DNA功能片段。生物活性产物主要是蛋白质或各种RNA。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考到名词解释):DNA复制时,母链DNA双螺旋解开成两股单链,各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
转录(transcription):生物体内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单链。编码链(coding strand):与模板链相对的另一股链,无转录功能,称为编码链。
*不对称转录:有两方面含义,一是DNA分子双链上一股链作为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不转录;二是模板链并不总在同一单链上。
*核心酶(α2ββˊ):大肠杆菌的RNA-pol有四种亚基α2ββ’σ组成的五聚体蛋白,其中α2ββ’合称核心酶,能催化NTP按模板指引合成RNA,σ亚基功能为辨认起始位点,σ加α2ββ’则称为全酶。
*断裂基因: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间隔镶嵌组成的基因。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顺反子(cistron):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
*遗传密码(genetic codon):在mRNA上从5’→3’方向,读码框架内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三联体,编码一种氨基酸, 或作为终止信号,叫~(三联密码)。
*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排列编码一个蛋白质多肽链。
S-D序列: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约8-13个核苷酸部位存在4-9个核苷酸的一致序列,富含嘌呤碱基称S-D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上16SrRNA结合。
*多聚合蛋白体:一条mRNA模板链上有多个核蛋白体附着同时进行肽链合成,使Pr合成高速高效进行。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为生物活性产物编码的DNA功能片段。生物活性产物主要是蛋白质或各种RNA。
cDNA(complementary DNA)经反转录合成的,与mRNA互补的单链cDNA。
基因组(enome)指来自一个遗传体系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emporal specificity)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照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以适应细胞或个体特定分化、发育阶段的需要。故又称为阶段特异性。
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patial specificity)在个体生长、发育全过程,一种基因产物在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表达,即
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两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特异位点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在整合酶的催化下,两段DNA序列的特异的位点处发生整合并共价连接。
转座重组(transposition):是指DNA的片段或基因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现象。这些能够在基因组中自由游动的DNA片段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两种类型。
转座子(transposons): 可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至另一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即一段可以发生转座的DNA。
接合作用(conjugation):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第十五章 细胞信息传递
旁分泌信号:由体内某些普通细胞分泌;不进入血循环,通过扩散作用到达附近的靶细胞;一般作用时间较短。例如: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等。
cAMP应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 , CRE):受cAMP调控的基因中,在其转录调控区有一共同的DNA序列(TGACGTCA),称为cAMP应答元件。
自分泌信号(autocrine signal):有些细胞间信息物质能对同种细胞或分泌细胞自身起调节作用,称为自分泌信号。
第二信使: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物质,如:Ca2+、DAG、IP3、Cer、cAMP、cGMP等。(DAG:二脂酰甘油、IP3:三磷酸肌醇; Cer: N-脂酰鞘氨醇)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别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则称配体。
G蛋白(guanylate binding protein):是一类和GTP或GDP相结合、位于细胞膜胞浆面的外周蛋白,由a、b、g 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