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阳市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2008年趋势分析(共)
衡阳市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评估和2008年趋势分析
衡阳市卫生局
(2008年元月14日)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办明电[2007]232号文件精神,现对衡阳市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评估,并对2008年趋势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年,我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7起,其中食物中毒事件4起,传染病及群体性疾病事件23起。共发病896例,死亡3例,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261030元。与2006年相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上升145.45%,发病人数上升88.63%,死亡数增加3例,经济损失减少33.89%。无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食物中毒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它25起均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7年发生的传染病及群体性疾病事件中,水痘17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起,上呼吸道感染疫情2起,麻疹1起,甲肝1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食用野草莓、野蘑菇、有毒药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所致。
事件分别发生于衡阳县(10起)、常宁市(6起)、耒阳市(2起)、衡南县(2起)、衡东县(2起)、衡山县(1起)、珠晖区(1起)、蒸湘区(1起)、石鼓区1起、南岳区(1起)。23起事件发生于学校及幼儿园,4起发生于家庭。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2007年,我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学校由于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极易引起爆发,而学校的饮水、饮食卫生安全也是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一些学校不重视卫生防病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致使传染病爆发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呼吸道传染病因其传播迅速,易引起播散,而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市发生的23起传染病类事件中,有20起为呼吸道传染病所致。
近年来,农村地区一直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地区。因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村地区儿童的水痘等二类疫苗免疫接种率很低,人群免疫水平低下,一旦出现传染源,易引起爆发或流行。
三、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情况
2007年,我市通过加强领导,完善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应急准备、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事件影响的扩大。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各部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我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确保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有序开展。
2、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为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两年,我市先后制定了《衡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衡阳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衡阳
市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衡阳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等卫生应急预案及有关方案。
3、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模拟传染病突发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调动应急队员、临床医疗队、疫情管理、后勤保障人员参与,通过演练,提高预防、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能力。
4、完善制度,严格疫情值班工作。市县疾控中心疫情值班人员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接到疫情报告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做到每一起疫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5、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2007年,市、县疾控机构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队人员,并对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5月下旬,市卫生局组织举办了基层防保人员学习班,针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6、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市县疾控机构和医疗救治机构迅速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有效救治病人,安抚群众情绪,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事态扩大。
7、加强卫生应急资源保障,完善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机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县疾控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调集资金,切实做好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消毒杀虫药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应急物资储备。
8、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各级疾控部门疫情管理人员每天进行网络直报巡查,及时发现可疑疫情。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开展疫情预警。认真核查辖区内
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达到《报告管理规范》标准,及时开展网报,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漏报,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9、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渠道,完善部门间和相邻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相邻地区及农业、畜牧检验检疫、铁路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0、加强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全民自救互救预防疾病的能力。为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性的认识,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不定期地通过媒体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并印制各类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册和宣传单,发放给市民。5月份,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参加了市政府组织开展的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月活动,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提高社会大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防范、应急能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
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2007年9月12日,接120急救中心报告,船山实验中学十余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疑为食物中毒。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协同教育部门进行调查处置。
经调查,该校共有89人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少数病人有低热,体温38-39℃。患者均在当日早餐后2-5小时内发病,且均有食用该校小卖部提供的面包史,经采样检测,面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均超标,病人呕吐物、胃液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流行病学调
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此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控制措施:
1、积极组织救治病人;
2、查封该校小卖部可疑食品;
3、对面包生产单位及可疑食品予以查封;
4、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整改。本次事件因报告及时,处置得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全部治愈出院。事件于2007年9月18日结案。
五、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预测
分析我市2007年突发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我们认为,2008年,学校仍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呼吸道传染病也将是需要重点防制的传染病。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将是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和难点。
2007年,我市虽无职业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但近年来,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冶炼行业多发。民营企业因监管不到位,农民工职业病防护意识较淡薄,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2008年,冶炼、化工行业急性中毒事件仍将是职业病防制工作的重点。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品卫生和传染病疫情监督监测工作。
2、加强对厂矿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测,防范各类职业中毒事件发生。
3、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在批准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时,一定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批准,方可建设和投入正式生产。
4、开展急性中毒高发行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对存在突发职业中毒隐患,而不能整改到位的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严格处理。
5、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对于可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应在自愿的前提下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防止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和流行。
6、加强卫生宣传,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第二篇:衡阳市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2008年趋势分析
衡阳市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2008年趋势分析
衡阳市卫生局(2008年元月14日)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办明电[2007]232号文件精神,现对衡阳市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评估,并对2008年趋势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年,我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7起,其中食物中毒事件4起,传染病及群体性疾病事件23起。共发病896例,死亡3例,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261030元。与2006年相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上升145.45%,发病人数上升88.63%,死亡数增加3例,经济损失减少33.89%。
无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食物中毒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它25起均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7年发生的传染病及群体性疾病事件中,水痘17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起,上呼吸道感染疫情2起,麻疹1起,甲肝1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食用野草莓、野蘑菇、有毒药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所致。
事件分别发生于衡阳县(10起)、常宁市(6起)、耒阳市(2起)、衡南县(2起)、衡东县(2起)、衡山县(1起)、珠晖区(1起)、蒸湘区(1起)、石鼓区1起、南岳区(1起)。23起事件发生于学校及幼儿园,4起发生于家庭。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2007年,我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学校由于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极易引起爆发,而学校的饮水、饮食卫生安全也是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一些学校不重视卫生防病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致使传染病爆发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呼吸道传染病因其传播迅速,易引起播散,而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市发生的23起传染病类事件中,有20起为呼吸道传染病所致。
近年来,农村地区一直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地区。因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村地区儿童的水痘等二类疫苗免疫接种率很低,人群免疫水平低下,一旦出现传染源,易引起爆发或流行。
三、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情况
2007年,我市通过加强领导,完善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应急准备、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事件影响的扩大。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各部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我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确保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有序开展。
2、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为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两年,我市先后制定了《衡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衡阳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衡阳市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衡阳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等卫生应急预案及有关方案。
3、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模拟传染病突发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调动应急队员、临床医疗队、疫情管理、后勤保障人员参与,通过演练,提高预防、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能力。
4、完善制度,严格疫情值班工作。市县疾控中心疫情值班人员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接到疫情报告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做到每一起疫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5、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2007年,市、县疾控机构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队人员,并对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5月下旬,市卫生局组织举办了基层防保人员学习班,针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6、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市县疾控机构和医疗救治机构迅速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有效救治病人,安抚群众情绪,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事态扩大。
7、加强卫生应急资源保障,完善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机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县疾控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调集资金,切实做好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消毒杀虫药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应急物资储备。
8、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各级疾控部门疫情管理人员每天进行网络直报巡查,及时发现可疑疫情。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开展疫情预警。认真核查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达到《报告管理规范》标准,及时开展网报,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漏报,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9、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渠道,完善部门间和相邻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相邻地区及农业、畜牧检验检疫、铁路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0、加强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全民自救互救预防疾病的能力。为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性的认识,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不定期地通过媒体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并印制各类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册和宣传单,发放给市民。5月份,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参加了市政府组织开展的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月活动,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提高社会大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防范、应急能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
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 2007年9月12日,接120急救中心报告,船山实验中学十余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疑为食物中毒。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协同教育部门进行调查处置。
经调查,该校共有89人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少数病人有低热,体温38-39℃。患者均在当日早餐后2-5小时内发病,且均有食用该校小卖部提供的面包史,经采样检测,面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均超标,病人呕吐物、胃液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此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控制措施:
1、积极组织救治病人;
2、查封该校小卖部可疑食品;
3、对面包生产单位及可疑食品予以查封;
4、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整改。
本次事件因报告及时,处置得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全部治愈出院。事件于2007年9月18日结案。
五、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预测
分析我市2007年突发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我们认为,2008年,学校仍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呼吸道传染病也将是需要重点防制的传染病。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将是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和难点。
2007年,我市虽无职业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但近年来,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冶炼行业多发。民营企业因监管不到位,农民工职业病防护意识较淡薄,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2008年,冶炼、化工行业急性中毒事件仍将是职业病防制工作的重点。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品卫生和传染病疫情监督监测工作。
2、加强对厂矿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测,防范各类职业中毒事件发生。
3、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在批准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时,一定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批准,方可建设和投入正式生产。
4、开展急性中毒高发行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对存在突发职业中毒隐患,而不能整改到位的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严格处理。
5、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对于可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应在自愿的前提下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防止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和流行。
6、加强卫生宣传,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第三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区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2011年,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按照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努力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根据区党政办关于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安排意见,现将我局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预案,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
全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二、应对工作
2011年,我局按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一)卫生应急管理不断健全
我局始终把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应急办具体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做到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了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事态蔓延。
(二)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完善
根据卫生应急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制度,按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我局先后组织修订完善了重大传染病、食品安全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
(三)卫生应急队伍不断加强
我局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注重专群结合,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以基本形成了以卫生消杀防疫和医疗救治为主体的卫生应急小分队。为了有效提高应急队伍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采取分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考察、医疗
卫生人员的全员培训、分专业应急演练和多专业协同演练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全年多次举行专门性应急培训和综合性演练。
(四)扎实抓好卫生应急信息监测预警
全区卫生系统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基础状况信息监测与搜集。我局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卫生应急预警信息,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全区卫生系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和快速应对能力。全区已形成了以我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
(五)科普教育方面
我局把卫生应急常识与食品安全知识结合起来,在开展卫生应急常识宣传的同时,有力的宣传了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经费和物资储备不足;二是基层应急工作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基层应急处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公众危急意识不强,传染病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区、乡、村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对三级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健全信息保障和专家、专业队伍,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适时监测,及时发现对人类可能造成生命、健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并提供预警等决策依据。
(三)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储备,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区卫生局
2012年1月17日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学生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摘要: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旨在通过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预防保健与必要的医疗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最终创建人人享有的健康社会。但是,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公共危机因素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频繁爆发。今天的世界,各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近年来,H7N9型禽流感,含铬工业明胶药胶囊,双汇瘦肉精事件等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频爆发,极易使大学生产生恐惧,疑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从而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大学生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试从大学生心理和人文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积极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持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
关键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学生 应激管理 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
(1)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2)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消息一出,我国肉制品行业又一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同时也激增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更加不信任。尽管双汇产品已经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并开展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品牌信誉度却难以挽回,双汇产品在全国遭遇销量前所未有的暴跌。
(3)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4)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5月7日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国家卫生计生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4起,中毒755人,其中死亡18人。
2,另一方面,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医`学教育网整理;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4)新发传染性疾病;
(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故;
(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9)影响公共健康的自然灾害;
(10)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纵观所有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灾难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拒性,它们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经济的重大的损失,给人类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同样遭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在校大学生,他们是一个年轻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方式和防御能力还不成熟,常常在一些大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缺乏应对能力,一旦发生这类事件,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损害。比如2008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流”,就给全世界乃至各国的高校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瞬间打破了大学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从那时起,提高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理应急的能力,减轻危害的压力,就已受到国家和高校的普遍关注。
大学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成熟,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青春期,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弱,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会长期处在恐惧,紧张的状态下,导致他们作为学生的基本的心态的变化,然后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烦躁,抑郁等不正常的情绪,焦虑,抑郁的心理疾病又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疾病,如心脏病,神经病等,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有序的大学学习进程。
三、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采取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当必要。大学生是蓄满知识和才华的社会发展栋梁,面对突发事件,心理应激水平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在一定水平上预示着其是否会拥有美好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基本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人格因素,做到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是相当必要的。
高校必须建立应激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管理机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离不开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更何况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的社会。今天,突发事件已经给学校的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危害,学生们不能按时上课,不能与外界正常联系,学校的正常秩序被扰乱。学校要尽快理顺不正常的秩序,就急需构建相应的应激管理机制。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管理已经被提到各高校议事日程。过去,各高校的领导者们习惯于常态管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仍然采用常态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往往会错过应激和控制的最佳时机,使危机事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进而给学校造成更多危害,制约了高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现在,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高校的管理者们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以确保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外部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所以,对贫困大学生和农村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经济支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贫困大学生不论是心理上的恐惧还是经济上的负担都会比一般学生要大得多,因此要加大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从心理上对其劝慰,在经济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助,让他们在特殊的困难时期能安心地度过危机,不影响其正常的学业。加大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
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广大师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忧患意识,普及卫生知识,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环境污染,预防疾病等基本知识,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技能,提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加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训。
比如,对于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主要对其进行语言上的疏导,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宣讲能力,从而帮助和带动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走出危机和恐慌。对于新闻系的学生,则应该着重培养他们对事实的判断能力,学会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客观看待问题,当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不要盲目地轻信一些社会上的不实谣言,否则会以讹传讹引发更大的心理危机,甚至会引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而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则应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在野外暂避或者考察的话,他们就该是学生们的领路人了。
加强不同民族的情感交流和团结。
大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民族的学生。难免会有不同的处世观念,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学生们要抛开一切成见彼此团结亲如一家,携手并肩共同应对危机事件。此外,学校还应该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保护机制。
四、结束语
这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时代,高校是一个人群集中且年龄结构特殊的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在校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提高学生应对外界影响的调适能力和提高处理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管理的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项重要管理活动。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和各方人士的殷切关注和多方努力,在校大学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定将取得不凡的成就!
参考文献:《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第07期 作者 于二曼,王重建,李文杰;孙锦峰,张卫东,张梅喜,胡东生高校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分析 万秋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03期高校突发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谢念湘 佟玉英 赵金波 张微 《才智》2011年24期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探讨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作者:武文宏 2007-4-26
第五篇: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安和安静社区卫生服中心
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总结
2012年,在区卫生局、疾控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按照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努力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根据区党政办关于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安排意见,现将我院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预案,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
全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二、应对工作
2012年,我院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
求,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一)卫生应急管理不断健全
我院始终把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应急办具体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做到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了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事态蔓延。
(二)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完善
根据卫生应急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制度,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我院先后组织修订完善了重大传染病、食品安全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
(三)卫生应急队伍不断加强
我院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注重专群结合,通过建立应急小组,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以基本形成了以急救应急和卫生应急为主体的卫生应急小分队。为了有效提高应急队伍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采取分专业培训、医疗卫生人员的全员
培训、分专业应急演练和多专业协同演练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全年2次举行专门性应急培训和1次综合性演练。
(四)扎实抓好卫生应急信息监测预警
全区卫生系统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基础状况信息监测与搜集。我院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接收卫生应急预警信息,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全院卫生系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和快速应对能力。
(五)科普教育方面
我院把卫生应急常识与居民健康知识结合起来,在开展卫生应急常识宣传的同时,有力的宣传了居民健康知识,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经费和物资储备不足;二是应急工作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应急处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公众危急意识不强,传染病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健全信息保障和医疗、专业队伍,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适时监测,及时发现对人类可能造成生命、健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并提供预警等决策依据。
(三)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储备,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安和安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