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党的建设促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以党的建设促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市直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下面我就交通党建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今后的设想向各位领导、与会同志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市交通局现有直属单位9个,全系统共有职工7000多人(包括企业),其中党员1243人。目前,市交通局党组织建制为党组,并在局机关建立了党总支,下设机关支部和海事局、质监站、交通技校党支部,直属单位公路局、运管处为党委建制。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交通系统党的建设
多年来,市交通局认真落实“一把手”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坚持“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两手抓”的工作机制,将党建同业务工作捆在一起,积极寻求党建与交通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以党的建设促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富民兴市的交通实践,切实加强交通系统党的思想建设。一是抓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局党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干部职工学习制度,紧密联系全市交通建设实际,强化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理念,通过派出去党校学习、请进来党课培训、坐下来相互交流、放下去挂职锻炼等形式,构筑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并举的多层面、多渠道、开放式培训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培训教育过程中,局党组成员率先垂范、排除事务干扰,全程参与学习。特别是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组“一把手”既当指导员、又当督查员,既是学员、又是辅导员,亲自参与实施方案的制定,主动参加学习,带头宣讲党课,有效地带动了全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学典型,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局党组积极开展学赶先进活动,广泛宣传和学习许振超、任长霞等先进事迹,并组织身边的李满贵、边慧琴等先进典型做事迹报告,从而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加快交通建设事业上,在全系统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树正气,增强各级班子及党员干部的团结和活力。在具体实践中,局党组重视加强班子团结,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维护班子整体形象。广大党员干部严肃党的纪律,相互支持,亲密合作,有效地激发了党组织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
(二)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多年来,局党组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着力在完善机制、增强活力、突出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强化班子建设,构建党组书记带头抓党建的工作格局。按照《中国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市委《关于市直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党建的若干意见》精神,局党组进一步确立了党组书记是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明确了各党组成员抓党建的职责和目标,切实落实“一岗双责”,构建了局党组书记总负责、党组成员齐配合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民主讨论的风气和议而有决的工作机制。局党组注重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捆在一起,集体研究,共同落实,做到了重大事项“集体领导、民
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组织活力。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紧紧围绕交通发展选干部、用干部、配干部。2004年,局党组出台了“关于规范科级干部任免程序”和“规范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今年,按照市委办、政府办《关于巴彦淖尔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对2002年交通局没有进行机构改革做了“补课”。在具体工作中,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经过广泛宣传动员和严格的考试、考核等程序,局党组共同研究确定了任用人选,这次考试进入前五名的都予以提拔使用。同时,按照组织部门的要求,通过民主推荐,确定了科级后备干部,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纳入到干部管理序列。四是切实推进基层支部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在基层支部建设上,局党组立足消除空白点、强化薄弱点,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确保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化、经常化。其一是在直属各支部全面开展了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争做“五型”党员活动,推进基层支部升类达标。2004年,有12个党支部被评为优秀支部,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上,交通系统有3个单位接受了观摩。其二是结合交通建设项目多、运输线路长、党员流动大的特点,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施工一线、运输站场和客运班线上建立临时党支部。实践证明,不论是固定下来的党组织,还是临时党支部,都在交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4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交通固定资产实现投资25.4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15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4%。同样,在施工一线临时党组织的带领下,高速公路、县际公路建设快速推进,2004年,磴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今年哈磴高速公路也将于10月份全线贯通。
(三)以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工作中,局党组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坚持“少说多做、低调实干”的工作作风,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仅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局党组就向各有关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交通职工以及交通运输经营业户发放征求意见表500余份,领导干部“下访”及与基层电话交流约1200余人次,归纳梳理征求到建议87条。对征求到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局党组召开专项会议,一项一项进行分析,并根据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和局领导分工,分别落实到人、到单位进行及时整改。目前,条件具备的已经得到整改落实,如海五线因高速公路大吨位运料车的损坏,部分路段的路面已面目全非,坑洼不平。通过我们积极争取,4月5日全线动工改建,由原来的三级路改建为二级路,主体工程在9月底建成通车。今年局党组还把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通乡通村公路作为交通建设重点,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修建通乡通村公路600公里以上,其中通乡通村油路要达到300公里。
(四)以廉政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多年来,我们结合交通系统经济活动量较大的工作实际,把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纪检组长具体抓,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专项落实。一是重视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教育,筑牢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局党组将每年3月份定为反腐倡廉教育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04年,我们先后举办了收费、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三期反腐倡廉培训班;2005年,又专题召开了哈磴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业务暨反腐倡廉培训会、治
理公路“三乱”专题会议,举办了小额征费人员规范执法培训班,同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进行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思想剖析活动,并通过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坚持从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入手,切实规范交通工作行为。建立和完善了“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组织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局领导不参与、不插手、不打招呼。工程决算全部实行社会化,由中介机构审计决算。所有工程全部实行“工程合同”和“廉政合同”双合同制。三是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制约。局党组建立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把手”带头做监督和被监督的表率,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交通工作 “五条禁令”,做到了权力监督不留空档,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既保护了干部,又维护了交通的整体形象。
在切实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局党组重视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全国劳模李满贵和省、市级劳模王媛、井建军、秦小云等一大批典型代表和先进集体,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为促进全市交通事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三、今后交通党建工作的基本构想
多年来,局党组尽管拿出大量精力、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实践交通党的建设工作,但我们感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今后还需要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
(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交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加强和改进全市党的建设,是完成市委、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重要保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是各级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具体到交通系统,就是要把党建工作放在交通建设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去实施。因此,今后交通党建工作必须始终扭住科学发展观,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紧紧围绕交通建设目标作文章、想问题、出招数,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交通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使党建工作渗透于交通工作的每个方面、各个环节,并转化为完成各项奋斗目标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建工作对交通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突出重点,创新载体,不断推进交通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党建工作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课题,只要抓实在,就会对经济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今后交通党建工作在导向上,要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一是由务虚向务实转变,坚持一切围绕发展、服从发展、服务发展;二是由抓“事”向抓“人”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三是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创建交通党建新特色。在组织领导上,要继续推进“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两手抓”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全市交通“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突出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和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两条主线,以实施党组织先锋工程、党员旗帜工程和“三学、三提高、三满意”等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为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五个结合”。
一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就是要紧牵兴市富民这个“牛鼻子”,努力在交通的思想、组织、廉政建设等方面求得新突破,在加快公路建设和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等方面求得新跨越。在思想建设方面,要通过“三学、四建”等活
动,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在组织建设方面,要突出支部建设,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全系统党建一盘棋,通过实施“党组织先锋工程”和“党员旗帜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廉政建设上,重点强化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和治理公路“三乱”等工作,为交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坚持改进作风,服务基层。针对交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做到党员干部经常能到群众中查找自身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实现“三提高、三满意”,即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执法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使基层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广泛吸取各级党组织的先进经验,力争在工作内涵、组织形式、活动载体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交通党建工作的“五个结合”,即:党建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依法行政相结合、与政务公开相结合、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部门。
以上就交通党建工作谈了不成熟的意见,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向大家学习。
市林勘队工会坚持以党建促工建再上新台阶
林勘队为全面提高工会自身建设,以加强工会工作为重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更好地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在建设生态文明巴彦淖尔市和宜居城市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加强我队工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我队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的组织建设思路,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覆盖、规范工作、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要求,继续推进工会的组建率、入会率,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干部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今年我队又吸收一名工会会员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
二是发挥工会管理水平。我队工会把重点放在发挥工会组织管理的作用上,放在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上,放在提高工会组织的规范化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并主动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慰问,使工会组织能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真正把我队工会办成干部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三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议大事、抓大事的意识,努力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队领导干部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工会干部作出表率,真正把工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强、作风过硬、团结合作、清政廉洁的好班子,建设成为有朝气、有活力、想干事、能干事的好班子。
第二篇: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全文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全文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面向“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完善的思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早在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中就提出了设立工厂保险、保护失业工人等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张。瑞金时期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设专章规定了社会保险问题。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要求,于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改革开放后,我们把社会保障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等会议多次研究审议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意见等,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我们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我们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我们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们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主要是:制度整合没有完全到位,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枝独大”,而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够;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较大;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地方社保基金存在“穿底”风险。对这些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要求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但不是照抄照搬、简单复制,而是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这些成功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第二,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要逐条逐项深入研究,纳入规划,抓好落实。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5年、15年乃至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要拓展国际视野,关注国外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汲取经验教训,既避免像一些拉美国家那样盲目进行“福利赶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又避免像一些北欧国家那样实行“泛福利化”导致社会活力不足。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
第三,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要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
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2018年以来,我们实施了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仅去年一年,东部发达地区就拿出了1768亿元,拨付给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省份,有力缓解了社保基金收支的区域结构性矛盾,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符合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加上医疗技术发展,更多疾病从“无药可医”变为“可医可控”,医保支出面临着更大压力。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近年来,许多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推出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计划,但实施起来并不太顺利。一些国家在这项改革上经历了波折。我们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合力,推动这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
第四,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
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第五,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要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第六,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贡献。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很重。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要根据形势好转变化,稳妥退出减免社保缴费等阶段性纾困政策,并同其他政策退出平稳衔接。要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做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最后,我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之初,我们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现在,随着我国社
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要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不得违规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许一定时期内存在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但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三篇:以经营创新促进邮政可持续发展
以经营创新促进邮政可持续发展
郑宇晟梁雄健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本文从新的经营环境为邮政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出发,提出了邮政必须转变经营管理观念,着眼于业务、服务、品牌经营、核心能力、组织架构寻找经营创新思路,实现邮政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遇 经营观念 创新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begin with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which take part in the new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China post.Than we mention that China post must change the concept of manage and focus in the service, brand, 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o seek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way, which can enable China pos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opportunity;concept;innovation
为实现企业在新竞争环境下的精益运营,国家邮政局从推进邮政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实现邮政业务由“三足鼎立”向“四业并举”转变的总体思路。这是中国邮政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邮政促进邮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这促使邮政企业既需要抓好业务创新,又必须重视服务和技术创新;既要抓准当前推进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又必须把握好长远调整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既要结合实际,抓好区域重点项目,又必须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和邮政发展趋势,着眼于业务结构的整体优化。
一、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当今世界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心做了较大的调整;邮政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如经营的渠道、竞争的对象、市场的需求、人们流行的观念以及政策、法律等都在变化,市场的游戏规则更是日新月异,这些都为邮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长期以来邮政业务是“三足鼎立”,包括邮递类、报刊发行、集邮业务等。目前,国内外各类物流、速递企业不断蚕食邮政运输市场,新的通信技术的出现大量成为了邮政传统业务的替代品,大型报刊发行集团自己成立投递网络等等,极大的威胁着邮政这些传统业务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邮政生产工具的日益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邮政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着邮政的传统业务,使其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骨干的同时又使新业务的数量和比重不断提升,也将使邮政经济结构不断的改良,不断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邮政企业经营观转变
要使邮政在崭新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占领市场、开发市场、扩展市场成为了经营发展的首要主题。传统的经营理念常常是以赢得现有市场占有率为目的,所采取的营销策略通常是以广告、促销、价格和全员营销为主。当企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了自己的经营平台或者自己的经营市场以后,更需要一种崭新的营销观念,即不满足于与别人分享一个
1市场,而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新市场。
今后,邮政企业的经营战略将要转变为“ 四业并重”,即:邮政物流业;邮政速递业(包括邮递业务);邮政金融业(包括保险业务);电信虚拟运营业(包括各种代理业务)。要通过“四业并重”战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邮政要发展就要走强强联合之路、协同合作之路,平等互利。为此,跳出传统邮政经营管理观念框框约束,寻找新的思路成为了邮政改革的首要问题。
三、邮政创新经营创新思路
1、以邮政与电信业务平台整合优化推进经营业务创新
中国邮政和电信合作是一个涉及各层次的经营活动,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找准业务切入点,在电信平台上将业务加以优化并重新包装,才能发挥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市场。中国邮政和电信合作战略应定位于以物流为核心整合自身资源和业务开展电信增值业务,尽量绕开管制、争取国家政策,发展成为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电子平台。
在现阶段可以在邮政服务平台和电信服务平台上搭建代办服务平台和增值业务平台,如下图所示:
邮政与电信合作业务发展战略示意图
在代办服务平台上,可以为电信企业办理代放号项目、IP话吧项目、卡类销售项目、终端销售项目等。在电信增值业务平台上,可以利用传统业务资源、物流网络、绿卡网资源、名址库资源开发各类增值业务。例如,可以利用传统业务资源,开发报刊业务、函件业务、包裹业务、汇兑业务、速递业务的短信回执、短信订阅和发放、跟踪等增值业务;利用物流网路资源。结合电信技术开发邮车定位和物流跟踪查询;绿卡网上可以做手机理财、小额支付、电话银行的增值业务;利用名址库资料可以建立手机名址库。
2、以强化经营规范推动服务创新
服务是经营的前提,管理是经营的基础。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确保经营工作和不断好转的重要举措,而全面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是规范经营,强化服务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经营的重要而忽视管理的支撑,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管理在先,服务跟进,为经营工作保驾护航。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经营市场上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3、以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推动品牌创新
长期以来,邮政管理的重点在企业内部。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使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经济网络化,和知识化的发展,物质生产和货物配送所创造的价值将不断降低,而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效益却能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得以实现。邮政应关注品牌经营,产权经营等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目前可以通过统一塑造大邮政品牌,细化专业子品牌全面实现邮政品牌经营。如:可以把“11185”由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要求以高标准、高起点全方位提升“11185”服务形象,将它作为邮政的品牌来经营,使“11185”成为对外经营服务的窗口。
4、以经营战略调整塑造邮政核心竞争能力创新
邮政业务结构的战略调整表现在内容上,就是培育、强化邮政的核心业务。这需要运输硬件系统、信息系统软件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同时并举,缺一不可。从邮政自身优势和特点来看,目前各类主要业务中,特快、发行、函件业务和新型的现代物流业务,是邮政发展的潜力业务,是邮政的核心业务,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突出政策优势、网络优势以及信誉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使之迅速壮大。
5、以组织架构重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中国邮政机构的设置是国家局、省局为决策层,地(市)局为中间管理层,县局、支局为执行层。决策层、管理层在人员和运行费用方面远远大于执行层。这种模式便于国家局、省局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进行资源调配、重点建设、决策管理,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同时也造成头重脚轻、上层庞大、机构重叠、权利过于集中、反应迟钝,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
参考欧洲邮政的资产重组不但使邮政走出亏损,而且使欧洲邮政业成为全球性高技术行业,运营方式越来越带有商业色彩,出现良好的发展前景的经验,中国邮政应以推进专业化经营管理为契机,加快公司化改革步伐。目前可以各地市为单位,推行准公司化经营管理体制试点,地市局为虚拟总公司,各专业局为虚拟分公司,适当下放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奖金分配等权限,形成扁平化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沿海较大的县市局也可试行这一体制。
结束语
确保邮政可持续经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邮政需要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的经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需要不断的从实践中探索新的思路,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商业化运作:新时代中国邮政经营模式创新的战略选择》蒋华园;张晓红.2005.当代通信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邮政客户管理体系研究》 黄卫东.2005.中国科技信息
3.《英国邮政的技术创新》李素满.2005.邮政研究
4.《论邮政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经营模式》陈庆生.2005.邮政研究
4.《浅谈邮政企业管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机制创新》符方元.2005.邮政研究
作者简介:郑宇晟,男,1980年生,200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于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联系方式:北京邮电大学 190#郑宇晟 收,邮编
100876。e-mail:jaschar@263.net tel:010-62281979 mobile:***
作者简介:梁雄健,男,1933 年生,1955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现代化研究所所长,信息产业部电信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委员,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ITC 顾问委员会委员,丹麦理工大学顾问教授。
第四篇: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引子:如今,七星镇到大桥镇不用再从市区绕行,凤桥镇到市区无需再到余新镇绕道,新丰镇有了南北向大道。新的一年,随着余云公路(嘉盐公路至嘉钢大道段)、七星至海盐沈荡公路南湖区段、疏港公路七星段等6项干线公路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全区干线公路网更加完善,道路等级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敞的通道。
近年来,南湖区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公路里程660公里,公路密度达154.73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一横”、“二纵”为主,干线公路网“三纵”、“六横”、“三射”、“六连”为辅的交通网络,实现了——
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建
——升级加密路网
道路交通的发展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南湖区不断完善交通路网结构,以“大交通”促进经济大发展。从高速公路到干线公路,从国省道到县乡道,编织起了一张发达的交通网,有力地保障了为南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南湖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建成等级公路里程约659公里,初步形成了“一横”、“二纵”高速公路网,“三纵”、“六横”、“三射”、“六连”的区域干线公路网,在嘉兴市率先实现了“10、20、30”的目标。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南湖区交通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民生重点,开始打造“六化交通”,着力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构建“五彩南湖”,打造江南水乡田园城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加密。七沈公路余云公路以北段段、疏港公路(七星至大桥公路)4个标段、凤余支线、余云公路(嘉钢公路至嘉钢大道段)等8个标段相继建通车,并通过交工验收。
省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全面完成嘉兴至海盐公路(南北湖)南湖区段征迁,保证了项目的如期通车。同时,认真配合做好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的各项前工作,大桥段的土地预报工作已完成。
农村公路建设和桥梁改造任务全部落实。过去一年,全区完成了6.2公里联网公路建设和13座农村低标准桥梁改造,1条县道和6条乡道的大中修,对2座县道桥梁进行了改造。
——守护道路畅通
建好公路,还要管好公路。近年来,南湖区的路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路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管理日益完善,维护了全区公路的安全畅通。
南湖区公路路政大队自2007年起,推出倾情服务新举措,不断提升公路惠民服务能力,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集体、省级服务民生满意站所、市级文明单位等数十个荣誉称号的队伍。
强化路政日常动态管理。区路政大队严格执行路政巡查制度,保证巡查时间、巡查质量和巡查效率,2011年共清除非公路标牌344块,查处各类污染公路案和超限运输案83起,赔补偿案件22起,完成路政许可16起,查处超限违章车辆32辆。扎实开展流动治超,从源头减少和遏制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对辖区主要干线公路开展治超专项行动,辖区内车辆超限率控制在4%,确保了辖区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交通标志标线,对确保交通安全发挥着巨大作用。去年,南湖区共投入213万元,增设管 完善标志标线,建设安保工程,实施零星抢修工程,确保了辖区公路安全设施的完好。完成了辖区内农村公路指路标志体系建设,7米(含)以上路面均标划路面标线。如今,全区干线公路安全设施齐全、规范,县道、乡道、村道标志标线完好率分别达到90%、68%、45%。
南湖区有6个农村公路养护站,管养着179公里乡道和259公里村道。2011年,南湖区出台了《南湖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明确乡村公路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如今,乡道每天巡查一遍,村道每2天巡查一次,路面和安全设施的破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修复。
——转型升级“绿网”
一条公路就是一条生态绿道,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就像一张巨大的“绿网”覆盖在南湖区大地上。近年来,南湖区交通局大力推进公路生态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公路,促进公路网从原有的功能型向生态型转变,正在编织一张生态文明型公路网。
南湖区已建成公路660多公里,满足了社会便捷出行的需求,但基本仍属于交通功能型,与省、市、区提出的生态建设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这5年,区交通局加快实施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切实做到路况提升、服务提升、生态提升、保障提升,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的公路发展模式。
2010年以来,区交通局实施了320国道、新07省道、嘉盐公路、老07省道等公路的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东出口绿化工程和凤余支线两侧和机非隔离带的绿化种植。
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南湖区的公路养护能力显著提高。区公路段积极开展“百日整治”活动,重点对建筑控制区和非公路标志进行排查和整治,拆除非公路标牌和不规范交通标志,整治清理公路两侧堆积物,320国道、老07省道和新07省道等主要干线公路以“畅、洁、绿、美”的面貌,通过了5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2011年,在巩固文明公路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区交通部门开展了余云公路创建省级农村文明公路等活动,投资80万元对余云公路病害路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实施了绿化补植工程,完善了全线标志标线,在西入口导流岛种植草花带等,沿线还建设了“南湖新十二景”展示走廊。
——优化城乡公交
南湖区城乡公交一体化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近年来,公交班线不断延伸,沿途停靠站点、城乡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乡一体公交网络逐渐成型。
过去5年,南湖区努力提高嘉兴科技城和南湖新区两大区域的公交服务水平,新市镇建设大力做好城乡公交的线路优化及新市镇的场站建设。
2009年,嘉兴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后,南湖区城乡一体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升级,南湖区内原来由私人承包的7条线路全部收归国有,71辆公交车挂上了国有公交公司的牌子。当年,南湖区投入60多万元,在嘉善大道、老07省道、新07省道等道路沿线增设了54对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改善了候车环境。
2011年,南湖区交通局配合市运管部门抓好全区的运输管理,抓好各镇的公交场站建设,不断整合完善公路资源,调整优化了3条公交线路,在余云公路、嘉盐公路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6个,对5条城乡公交运营的农村公路路段进行了安全整治,更好地保障城乡公交养
运 安全规范运行。
目前,嘉兴科技城、南湖新区和嘉兴工业区区域,已开通25条一级公交线路,投入199台公交车。2010年至2011年期间,该区域在原有306座停靠站的基础上,又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5座。今后,随着城市发展,南湖区还将逐年优化该片区域的公交线路,并同步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各个新市镇共开通城乡二级公交9条,三级公交4条。
强“五网”建设 铸“六化”交通
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设大交通,加快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在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网和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后,今后5年南湖区将着力推进“六化”交通,即:对外交通高速化、对内交通快速化、社区交通网络化、交通转换便捷化、交通服务均等化、公路养护同质化,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外交通高速化——着力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沪杭高速南互通、北接线大桥互通和嘉善罗星互通,在南湖区形成“三高速(沪杭、乍嘉苏、北接线)、八互通(沪杭-嘉兴东、嘉兴南,乍嘉苏-凤桥、余新、南湖、马家浜,北接线-大桥、嘉善罗星)”,满足各镇境内至少有一个互通(或高速接线),实现出入境高速化。
对内交通快速化——集中力量建设嘉兴—余新—海盐公路拓宽工程、七星—沈荡公路、新丰—大桥公路延伸段,实现中心城区与5个新市镇均有一级公路或快速路相通,各新市镇间实现不低于二级公路互通,达到区域内交通快速化。
社区交通网络化——抓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按“联网、成片”的思路建设联网公路,实现新市镇至新社区及新社区间,以不低于三级公路相(互)通,依托区域内干线公路,实现社区交通网络化。
交通转换便捷化——继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资源、合理调配,实现交通便捷。同时做好公路与水路运输、公路与铁路(主要是高铁)运输等不同运输方式间合理对接,实现交通转换便捷化。
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构筑城乡一体化公路网络,合理配置资源,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路管养同质化——对于区域内农村公路,其管养方式、管养要求、考核办法等,逐渐与干线公路相并齐,以满足城乡资源共享、服务同质的需求。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2012年,南湖区交通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四项行动”,着重加强“五网”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转型发展,推进“六化”交通建设,为全面构建“五彩南湖”,江南水乡田园城区提供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保障。
完善公路网。抓好全区公路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七沈公路凤桥段及七沈公路和嘉余公路两座跨乍嘉苏公路桥梁建设,积极争取七星至大桥延伸公路(嘉兴内河港区疏港公路延伸工程)、双云公路改建工程、步云至新丰公路、余新至秀洲区王店公路等4个项目早日开工,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4.75公里和2座桥梁。
健全养护管理网。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乡村道路养护体系建设,抓好国省道及重要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完成老07省道十八里桥桥面改造和双云线2.5公里县道和11.12乡道大中修,余篁县新篁大桥维修加固。巩固文明公路创建成果,完成嘉善、嘉盐、余云等公路文明公路创建任务。继续抓好公路绿化,完成七沈公路凤桥段4.2公里和七大公路7.49公里的绿化。
提升安全保障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整治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全面完成320国道中间绿化带防撞护栏工程,完成事故多发点段的交通安全整治和日常应急修复更换标志标线,镇村道路安全标志设置率全面完善。优化运输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首末站、停保场、枢钮站建设,全面完成区域内港湾式停靠站和候车亭建设任务,完善城乡公交站场设施,对嘉余、余云、嘉盐、余步、新07省道等道路上的公交候车亭进行全面维修。
加强廉政保障网。加强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深化岗位风险的防控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廉政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和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全区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组织保障。
第五篇: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促进交通事业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促进交通事业发展
人 劳 科(2012年4月28日)
兴化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决战五年,投资百亿,突破攻坚,通江达海”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如何圆满地完成这一宏伟规划,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这是摆在我们兴化交通人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重视、培养、使用和拥有人才,是完成交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为兴化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充分说明人才资源是发展第一要素,当今社会是竞争社会,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上至综合国力,下到一个行业,一条公路的竞争和建设,越来越凸现在人才资源的开发、竞争和使用上,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使用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1.增强人才培养的紧迫意识。从我市交通运输系统来看,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专业人才数量偏少,全系统现有从业人员近万人,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只有71人,占0.71%,在职高级工程师4人,交通运输的大投入大发展与现有专业人才队伍奇缺的矛盾日益呈现,已严重制约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今年实施的S333、S351、X203、S233连线线、得胜湖园区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工程专业人才奇缺,出现“争抢”人才的现象,一些专业人才身兼两个以上项目工程建设任务,专业人才已成为能否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人才培养的战略意识,牢固树立抓工作与抓学习是统一的,抓人才培养就是从根本上抓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意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2.制订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使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进行统一筹划。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要建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库,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发展的规划,作为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我们要认真研究适合兴化交通“十二五”人才发展的规划,尽快出台人才培养发展管理的细则,今年要结合我局的实际,研究设立局总工程师办公室,由总工办研究制定职工队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措施,统一管理各类专业人才。
3.落实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要针对今年交通运输项目多、规模大、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积极落实人才培养的措施。一是搭好总工办的班子。可设立一名副总工程师为总工办主任,配备1-2名副主任,办公室成员以兼职为主,主要由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二是明确人才培养的职责。总工办承担人才培养教育职能,主要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组织科研开发和科技进步,解决在交通运输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承担交通工程建设技术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负责指导交通工程建设的立项、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及前期工作的初审和报批工作,负责公路工程设计图、资料的审定工作,参与指导交通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等工作。三是研究人才培养教育的方法。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可以从本系统内聘请一些具有较高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或退休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业务知识培训,也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有目的的走出去参观学习提高技能,要舍得花经费将优秀员工送出去培养,局人劳科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对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单位每年给予报销书报费500-800元,鼓励人才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在全系统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素质教育,建立一支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复合型人才既掌握某项专业知识又通晓相关专业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首先,要提升人才的思想素质。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境界等方面,而思想素质是重要的素质,要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使人才在思想上、政治上得到全面锻炼,爱岗敬业、秉公办事,永远保持坚定的正确方向,努力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其次,要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随着兴化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交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知识更新,要与时俱进,要通过继续教育,促使知识创新,了解最新科技动态,补充和掌握新科技知识与技能,使人才队伍由基础层向复合型发展,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再次,要强化人才引进。“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投入百亿,将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完成这些项目的建设除资金保证外,还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如何面对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对交通工程建设的严格要求。如何围绕工程BT建设模式,强化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如何解决投融资所遇到的困难,解决资金制约的矛盾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去研究加以解决,而现有人才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引进人才,对引进人才单位要给予奖励,同时考虑到人才引进的体制性障碍应该形成一种开放式的人才进出机制,加强人才的柔性流动,通过外聘专家、采用编外合同制管理等有效办法,加大引进工程管理类、专业技术类、金融管理类等高层次急需人才。
三、完善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重视和使用人才,最关键的一条是激励人才。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一个人的若没有激励,他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若施以激励,则一个人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激励的功能不容置疑。通过激励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工作激励,就是要给专业人才施展工作才华的平台,让人才充分证明自己价值所在。二是情感激励。就是注重人情味和感性投入,人才往往都存在着一些不拘小节的问题,作为一个单位一名领导要充分给予理解,给人才家庭式的情感,从工作上、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制度激励。就是用制度保障人才的安全和归属。从制度上保障人才年龄愈大、工龄愈长、技术愈高、工资也应愈高。如果人才经常跳槽,一切就会从头开始,如果用制度作保障时,人才就不会轻易跳槽,人才队伍才能稳定,激励人才不断创新奋斗。四是物质激励。就是给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福利。良好的福利保障是留住人的基本基础,要在带薪休假、住房补助、进修资助、医疗保险、退休保障等方面给予关心,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分配机制。五是考核激励。就是解决干好干差一样的问题。对技术拔尖、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给予表彰,在提拔使用、外出考察给予优先考虑,重奖优秀人才。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考核力度,将人才岗位、工资、福利引入竞争机制,使人才有压力、有危机、有动力,增强竞争意识,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