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强化公务员廉政自律的思考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思想方法的精髓。
不唯上。“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陈云同志强调,在党内,个别党员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党的利益。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是一个也不能少的。一个共产党员,他的责任在于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而且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在工作中萎靡不振和用雇佣劳动的态度来对付党的工作,是绝对不允许的。”做到“不唯上”,一要讲真理,不讲面子。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应该怎样就怎样。怎样对老百姓有利,怎样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如果一切从自己面子的角度出发,讨论问题、看问题搀杂个人得失在里面,立场不正,就不会看得很清楚,不会讲真理,结果一定害人害己。”二要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讨论和解决问题,如果大家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扯皮就少了,事情就好办了。“党内只应当有这种态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态度。”
不唯书。“不唯书”,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陈云同志指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不读书,不学习理论,“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要随时随地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同时,他认为,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看不见理论和实际统一,或者看不见理论和实际有别,都不对。只停留于实际,就不会有远大眼光;只停留于理论,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将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他强调,首先是要读懂,读懂就是消化。如果书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革命工作,不仅需要书本知识,还需要社会知识和革命实践知识。只有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才会把所学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将具体经验上升为一般理论,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只唯实。“只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处理问题。陈云同志认为,犯错误的人,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误把局部当成全面。“犯错误都是因为认识上存在片面性。”做到“只唯实”,一要深入调查研究,把实际看全,把情况看清。“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二要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对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到群众中去找寻,因为只有群众才最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三要注意特殊性,区别不同地方,区别任务缓急,区别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四要通过一些敢讲真话的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常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这也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交换。陈云同志认为,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看问题总有局限性,也容易产生片面性。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就需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多和别人交换意见。交换是一种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交换,“本来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渐全面起来;本来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明白起来;本来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就可以逐渐一致起来。”遇到提不同意见的人,决不要生气。他们的意见,对的或者错的,都有益处。对于正确的反对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足;对于不正确的反对意见,我们要把它驳倒。通过批驳,可以加深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意见往往就是由系统地驳倒不正确的意见而产生的。”
比较。陈云同志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的发展程度,看不清事物的要害和本质。比较,是为了更深刻地判断事物的性质,弄清事物的本质。这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经过比较的。”如何作比较?陈云同志强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比较时要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的作比较。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多比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反复。陈云同志认为,人们认识事物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有些问题,没有把握宁可慢些,多考虑一下。这样做的缺点是慢,但如果做错了,就是失。慢和失比,慢比失好。”如何做到反复?陈云同志强调,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而是通过判断、行动去再认识、修正之,使认识和决策更加准确,不犯大的错误。
第二篇:对强化公务员廉政自律的思考
对强化公务员廉政自律的思考
我们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肩负的神圣使命出发,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注重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作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论断,提出和阐明了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对反腐倡廉工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特别是连续十次在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纪检监察工作要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强查处金融、建筑、海关、人事、司法等领域的案件,查处贪污贿赂、徇私枉法、买官卖官、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能较好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和权威。
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要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建设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勤政廉政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公务员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观点来指导和调节国家公务员的思想坐标,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
首先是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江泽民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重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新的实践,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其次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每一个公务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必须牢牢记住: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公务员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再次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抓好公务员队伍勤政廉政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人们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趋势,国家公务员应从人民公仆和普通公民的相互比较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循高于社会公共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努力达到对社会无私奉献,为人民竭诚服务的人生境界,自觉抵制“灯红酒绿”和金钱、物质的诱惑,努力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二、要建立健全完善对公务员监督制约机制。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务员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
首先,抓住热点、重点,确定监督目标。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的“魔杖”失去制约,使极少数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觉悟低下的公务员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胡作非为。而目前的监督,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一般公务人员监督多,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少。由于监督乏力,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应注重在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敏感部位、热点岗位加强监督,比如,实行集体领导问题,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问题,家庭重大事项包括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工作安排等情况及交通、通讯工具配置、出国(境)及吃喝玩乐等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制订监督目标责任制,以确保监督到位。
其次,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公务员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
再次是要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舆论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三、从体制上铲除公务员滋生腐败的根源。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首先是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颁布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文件,这些对规范公务员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使每一位公务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其次是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务员的勤政廉政建设,在法制方面应有所体现。加强公务员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必须首先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其次是政府部门注重完善法律。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确保公务员依法行政,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达到公务员为政廉明、政治体制弊绝风清。
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广大干部要把江泽民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要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切实做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行动的指南,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要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好地适应建设和改革的需要。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推动反腐倡廉新的实践,使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对策更具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要适应实践的发展,针对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和做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法规制度、纪律规范和政策措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三篇:对强化公务员廉政自律的思考
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
再次是要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监督是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三、从体制上铲除公务员滋生~的根源。公务员队伍中~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铲除滋生~的土壤,是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首先是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颁布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文件,这些对规范公务员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使每一位公务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其次是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务员的勤政廉政建设,在法制方面应有所体现。加强公务员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必须首先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其次是政府部门注重完善法律。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确保公务员依法行政,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达到公务员为政廉明、政治体制弊绝风清。
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广大干部要把江泽民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要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切实做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行动的指南,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要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更好地适应建设和改革的需要。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推动反腐倡廉新的实践,使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对策更具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要适应实践的发展,针对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和做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法规制度、纪律规范和政策措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篇:《对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要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建设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勤政廉政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固本之道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江总书记也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公务员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观点来指导和调节国家公务员的思想坐标,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一是认真学政治学理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指导工作。二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每一个公务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必须牢牢记住: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公务员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三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抓好公务员队伍勤政廉政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人们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趋势,国家公务员应从人民公仆和普通公民的相互比较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循高于社会公共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努力达到对社会无私奉献,为人民竭诚服务的人生境界,自觉抵制“灯红酒绿”和金钱、物质的诱惑,努力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二、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务员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
首先,抓住热点、重点,确定监督目标。公务员~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的“魔杖”失去制约,使极少数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觉悟低下的公务员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胡作非为。而目前的监督,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一般公务人员监督多,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少。由于监督乏力,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应注重在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敏感部位、热点岗位加强监督,比如,实行集体领导问题,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问题,家庭重大事项包括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工作安排等情况及交通、通讯工具配置、出国(境)及吃喝玩乐等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制订监督目标责任制,以确保监督到位。
其次,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公务员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三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监督是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三、铲除滋生~的土壤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公务员队伍中~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铲除滋生~的土壤,是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是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颁布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文件,这些对规范公务员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使每一位公务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务员的勤政廉政建设,在法制方面应有所体现。加强公务员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必须首先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其次是政府部门注重完善法律。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确保公务员依法行政,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达到公务员为政廉明、政治体制弊绝风清。
第五篇: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萌生于党风廉政建设实践,并在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获得生长的动力和土壤。与此同时,廉政文化也会积极作用于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巩固惩防腐败体系,能在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一、廉政文化在精神思想方面具有导向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以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多元化的形式,鲜明地指出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能够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增强人们拒绝腐败的能力,督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二、廉政文化对腐朽文化具有批判作用文化是一种软环境。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政,以廉政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政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廉政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是腐朽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朽文化作支撑,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等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而廉政文化正是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给腐败行为以抨击和批判,并给其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腐败现象,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
三、廉政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廉政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而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的凝聚力量。同时廉政文化还能通过卓有成效的艺术形式挖掘和培养人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共同情感,使人们因彼此一致而凝聚在一起。这对于引导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团结一致,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廉政文化对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制度是构建惩防体系的关键。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虽然没有明文的规章制度,但可起到制度约束作用。指导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违反了道德准则,廉政文化的软性控制就会发生作用,对自己的行为自动加以纠正,从而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廉政文化包含廉政制度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广大党员干部直接学习的党纪政纪条规和廉政法规汇编,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无疑会起到规范作用;另一方面,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人们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思想上逐步筑牢法纪防线。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和惩防体系的构筑需要多种社会因素以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而廉政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无形的力量。
五、廉政文化具有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腐败现象往往见不得人,所以最怕公众和社会舆论。而廉政文化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它往往利用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阵地等资源,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廉政文化的监督作用,不是其本身怎样监督,而是在于它能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而激起人们去监督。廉政文化的传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廉政文化知识,使人民群众主动监督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反对腐败的呼声就越来越高,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且有效地促使他们及时地监督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及时地监督政府及公务人员的从政行为。但从前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与实践看,我们认为在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惩防体系,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框架,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和相互支撑,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强自律与他律,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自律与他律重在统一,要害都在“律”。自律是基础。没有广大党员干部遵守法律与党纪的高度自觉性和廉洁公正行使权力的高度自觉性,建立一个廉洁政党、廉洁政府、廉洁机关是不可能的。没有坚守在良好道德与修养之上的自我约束,一个党员干部很有可能自己把自己打倒。同时,他律是关键。大量事实表明,任何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依靠廉政文化等监督作用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置身于制度的约束之下、置身于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以他律促自律。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