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昭阳区第一中学办学情况简介2014Microsoft Word
昭阳区第一中学办学情况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位于昭通城市中心,始建于1984年,学校占地150亩,教学班101个(其中高中66个班),在校学生6568人,现有教职工40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4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有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7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24人,市、区级优秀教师90人,有218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区表彰和奖励。我校于2013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成为一所极具区位优势的新兴重点完全中学。
二、主要荣誉及成绩:
近几年,我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重点课题科研单位”“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单位”“中国科技教育对口支持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校”“云南省德育先进集体”“云南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云南省科技创新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云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点”“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等百余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自1998年以来,我校由“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占地面积由26亩发展到150亩,教学班级由
12个发展到101个,学生人数由763人增长到6568人,高考升学率由
8.9%上升到100%,2012年荣获“省一级完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已达92.9%;中考成绩在昭阳区连续五年排名第一,高中录取上线率达86%,办学质量从全市倒数跃居前三甲;高考、中考连续五年荣获昭阳区政府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德育成效突出,涌现了“‘2009感动中国’见义勇为参与长江人链救人的先进个人”孔璇、“‘昭通好人’见义勇为英雄”易秘等先进事迹。
三、办学特色
1、敢为人先的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三制改革”,2005年又在全市率先实施校长公选制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校长任职为核心,优化教师的聘用制度、强化学校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整合了学校教育资源,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分校式年级组管理模式,使我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提升品位,彰显个性,突出人文”为理念,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以文化为切入口,以德育为核心,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炼出“一训三风”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形成人文民主的制度文化;围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学生习惯养成及特长培养为中心的行为文化;依托山石造景、绿化、雕塑等载体,构建彰显校训“修身修心修学问,成人成才成栋梁”的三大主题花园(修园、成园、识园)的环境文化;利用教室、走廊、楼道空间建成的班级及楼、廊文化;利
用校报、校刊,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广播站、学校网站等教育阵地,构筑校园媒介文化。
3、定期开展体育、艺术、科技、读书等“四大节日”活动;以广播室为基地,培育播音方面的特长生;以“青青草”文学社为依托,培养文学写作方面的爱好者;以体育训练为平台,培育体育方面的优秀人才;以摄影协会为媒介,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以书法协会为起点,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组建了科技、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书法社等60余个师生社团。近几年共有78位学生,25为教师在科技活动竞赛获奖,多次荣获云南省中小学生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中学组综合团体第一名、第二名,学校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科技教育示范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获“全国青少年冰心作文创作基地奖”,文学社学生考入大学后,在高校担任社长的有40多位同学;学生“RAMBLER漫步者”街舞队2010年在西安”WIB”赛中跻身全国八强,并多次与与台湾HRC、韩国JINJON CREW、俄罗斯TOP 9等街舞团体进行交流,团队现在已成为昭通电视台科教旅游频道签约演员。
4、以省级物理名师工作室和政治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建成区、校骨干教师工作室11个。
5、课题研究系统化:目前我校有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立项课题5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组子课题2项;云南省教教科院立项课题3项;昭通市教育局立项课题29项,昭阳区教育局立项课题32项,校级微型课题56项。
6、我校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市、区三级的“现代教育示范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示范性学校”和“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示范基地学校”。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强化质量意识,上下一心、团结拼搏、辛勤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将学校发展成校风优良、环境优美、教学优质、师生优秀、在云南省有一定影响的、体现昭阳中心城市特色的示范性完全中学。
2014.7.1
第二篇:红原县藏文中学办学情况简介
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
办学情况简介
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从当初的6位教职工发展到现在的107名,学生从当初的105名发展到现在的964名(最多时达到1600多人),从简陋的部队营房发展到现代化的校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向唐书记汇报学校的办学情况,特别是近三年来取得的进步。
一、整体情况
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始建于1982年,建校时命名为“红原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简称:红原民校),1994年7月,经州政府批准,更名为“红原县寄宿制藏文初级中学”,1995年12月,根据阿州教职函[1995]7号文件精神,开始附设阿坝州牧区职业高中部,正式命名为“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学校坐落于红原县邛溪镇,前临龙让柯河,后靠邛溪山麓,占地170余亩,建筑面积1万5千余平方米,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是我州海拔最高的学校。
学校现在教职工107人(教师86人,其中:专业教师83人,特岗教师1人,代课教师2人;工人21人,其中:技术工人10人,保安2人,临时工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41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5人,大专学历48人,中专学历2人。现有学生 964人,共有23个教学班,(其中:初中739人,18个教学班;高中225人,5个教学班)。学校治学严谨,管理科学,采用全寄宿、全封闭式管理,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以藏语授课为主,兼学汉语、英语,将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建校以来,学校立足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积极主动地为牧区服务。二十多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000余人,1000余人考入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900余人,646人考入大专院校。部分学生已成为业务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为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省级、州级校风示范校”、“州级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州级十佳基层团委”、“州级五四红旗团委”、“县级优秀基层党组织”、“平安校园”、“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纳玛甲、贡秋让窝、刘汝3人分别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园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古罗周获国家《格萨尔》发掘工作优异成绩奖,邓增言佩、甲洛、让俄、阳康宁等6人次获省级表彰,完么才让、罗睿、索郎彭措等20人次获得州级表彰,更多教师获县级表彰。二、十年行动计划对学校的投入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学校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化,先后投资一千四百多万元,新建教学楼两幢,综合办公大楼一幢,配齐教学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修建2500㎡的学生食堂一幢,学生宿舍楼三幢,共计建设校舍面积14455.2㎡。今年还计划投资700万元修建3986㎡的教学综合大楼。
修建了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操场(含篮球、排球场),配齐体育设施、设备;硬化路面,绿化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解决了教学设施严重不足、陈旧、老化的局面。
几年来,共组织教师456人次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两免一补”政策,为每一个学生进入学校提供了保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教学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作为培养接班人的阵地,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从教师入手,开展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以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把“八荣八耻”与教师职业道德联系起来,组织教职员 工学习党的政策性文件,展开深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
明确学校肩负的责任和自已应尽的义务,要求教职员工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率先示范,以身作则。通过学习,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
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学校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落实学校教育目标,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制定养成教育措施。二是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任课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三是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四是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五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形式和方法。落实“警校共育”工作,定期和不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到校举办法制讲座,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六是拓宽学生教育渠道,引进影视、文艺演出等教育形式,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七是以创建“文明寝室”为平台,抓好寝室纪律、卫生工作。八是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日程表,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备入教案,进入课堂,深入人心。此外,进行教师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发挥党支部和团委的先进性,组织“祖国在我心中”、“歌唱伟大祖国”、“感恩报国”等大型歌咏比赛,举办爱国主义主题黑板报比赛;积极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并得到上级部门的首肯。
2、教学工作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学校主要工作。学校要办出实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唯一的途径。基于此,学校通过教务处充分发挥教学检查、督促、指导职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从教案备写和作业批改入手,加强教师业务工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正;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根据教师专业实际情况,实施工作量的统一量化,对于超工作量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选模及晋级聘职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互教互学,交流经验,为教师参与教改提供平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中部开设唐卡绘画、民族民间舞蹈、计算机应用等职业教育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唐卡绘画专业学生作品受到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世界援助协会主席阿贡**和国家及省州县领导的好评,并给予高度评 价;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学生经常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多次到驻军部队和乡下进行慰问演出,受到领导的肯定,群众的赞扬。
学校还组织歌咏比赛、知识竞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会、田径和球类运动会等活动,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近几年,高中学生的升学率承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高考中,我校学生泽让南美同学勇夺阿坝州双语文科状元,并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还有十三名同学上本科线,其中理科7名同学全部上线。中考中,我校罗让旦真同学考取617的高分,在全州名列前茅。
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有许多职位,如警察、行政干部、教师、医生等岗位还因为需求懂藏语的人才,故我们的学生在报考这些职位时还占有一定的优势。
四、寄宿制管理
由于学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是牧民的子女,而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校自建校起就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
1、吃
国家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贴每生每月120.00元,学校再收取每生每月60.00元,生活费每生每月180.00元。自2007年至今,国家发放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补贴共计为 2227430.2元,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为提高民族素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便于寄宿制学生经费管理,避免学生在生活上互相攀比,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学校采用集体用餐的形式,保证学生能够吃饱,尽量吃好。
2、住
为了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便于管理学生,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实行行政人员包班制和任课教师承包学生寝室制度,管理学生的吃、穿、住、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重点进行养成教育,并运用评比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具等都是由学校发放,国家为此每年投入10万元左右。
3、行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每月上街两次,每次四个半小时,实行男生女生分周上街制度。除生病或特殊情况外,不得外出。离校必须请假,请假必须由家长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带学生离校。
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同时,学校为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周除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和班级文娱活动外,挤出资金购置广播器材,架设广播网,组建校园广播站。由校团委选拔播音员,并主持工作。现有播间员十四名,分别用藏语、汉语、英语同时播音。校园广播设置四个栏目:综合新闻栏目,播报国际国内新闻;历史文化栏目,介绍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历史,艰苦奋斗,自强不屈的传统美德;知识窗栏目,播报百科知识;人生感悟栏目,主要是交流学习、生活体会。校园广播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运用藏汉英三种方字自己撰写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了拓宽视野、了解国情、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目的。
为提高学校办学效益,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创建特色文明校园,学校抽出资金创办校报。校报《尕雄尼萨》登载学生撰写的稿件,每月的五日为出报日,现已发行十八期。校刊《尕雄师林》专门刊登教师的教学论文,教研成果等,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校园,学校课间操实行广播体操和锅庄轮流制,既锻炼身体,又进行了民俗教育,同时增加了趣味性,促进了特色教育。
五、今后的设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学校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胆探索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以优质的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家庭、服务学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思想、业务等方面提高教师 的整体素质,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使学生成人成材,让红原人民放心。
2、坚持双语(汉藏)甚至三语(汉藏英)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牧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存在的问题
1、加强师资培训
虽然学校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但业务能力仍与内地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2、教师用房紧张
学校现有教职工107人,除了有12户住在新建的周转房外,绝大多数住在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平房中,甚至还有一部分教职工住在危房中,对校园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建湖县第一中学简介
学校简介
建湖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校址位于建湖县钟庄镇,从秉文中学、红旗战斗中学、钟庄中学一路走来,几经艰难磨砺,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建设输送了数万名优秀人才。2004年易址建湖县城,2007年12月通过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验收,2010年7月由建湖县委、县政府定名为“建湖县第一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06亩,总投资近亿元,建有布局合理的全欧式的现代化教学楼、科技综合楼、生活服务楼和学生公寓,校园布局规整合理,绿树掩映,草茂花繁,幽雅宜人;教育、教学、实验、电教设备、文化设施、计算机室、阅览室、校园网络等设备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140 人。
50多年来,学校砥砺出“求真”的校训,孕育了“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伴随着历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历届学生的努力拼搏,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传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热爱。学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科研增效益,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进“有效课堂”和“有效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建立了艺体教学管理体系,科学制定艺体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校本艺体教学大纲,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专业器材,设立了画室、琴房、健身房等专用教室。构建“突出艺体,全面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教改新思路。近三年,我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500多名优秀特长生,成为盐城市最具特色的三星级高中之一。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取得了崭新的办学业绩,先后被评为“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盐城市和谐校园”、“盐城市绿色学校”、“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四星级教工之家”、“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招飞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军训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美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中学生英语听读能力竞赛先进集体”、“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
五十余年学校枝繁叶茂,今天的一中人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荣光和沉甸甸的梦想,扬帆远航,续写更精彩的华章!
第四篇: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简介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简介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51年,现有36个教学班,1936名学生。教职工132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95%以上;中学高级教师35名,中学一级教师79名;学校占地面积26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5平方米,2011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命名为标准化合格学校,学校设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基本具备了优质教育资源、雄厚师资力量、智能化设施设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四大办学优势,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文化为根基,以成功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办学特色,致力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成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培养成厚德正品、本真乐观的人。学校拥有一支充满人文关怀、深谙管理艺术、富有育人智慧的班主任管理队伍,并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思路,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学校、家庭、社会在学校管理中三位一体,学校、年组、学科在学校管理中上下一致,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育人管理体系。
学校以科研兴校,科研立校,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基本要求,落实“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倡导“三自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高效课堂体系、和“终身学习式”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探究、体验、生成、发展”已成为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体系,《人文与社会》《心理健康》《明德识礼》等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生进取的热情,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兴趣与个性、思维与品格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快乐成长是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校本着“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校先后获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学校、省级“三育人”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先进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黑河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在2012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中名列全市窗口组第1名,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价中位列全市榜首。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历任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学校历史积淀厚重,目前新任领导班子正带领全体教职工满怀信心地向省标准化先进学校和创办省级名校的行列迈进。
第五篇:寿光市第一中学简介
寿光市第一中学简介
寿光一中创建于1957年,2008年8月迁入占地500余亩的新校,是全国奥赛金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潍坊市普通高中五星级学校。
学校建设以“人文、生态、自然”为宗旨,秉承“生态校园、理性秩序、传承文脉、情感空间”的规划理念,采用“一心一带三轴、疏密有致、林水交融”的规划结构,各分区科学合理,功能齐全,是一所融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于一体的文化殿堂。目前有8967名学子在这里吸取知识的甘露,为今日的成长、他日的成才做最扎实的铺垫。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高举素质教育旗帜,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秉承“求真、崇善、创美、尚勇”的校训,以“品学兼优、身心双健、特长显著、素质全面”为培养目标,把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形成了突出的办学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工作亮点纷呈:
养成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的入学教育,到高三毕业的离校教育,我们完善形成了“三阶段六系列三十六层次”的养成教育系列课程;倡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
创新教育成果丰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创新探究社团的26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另有124项创新成果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学科竞赛一枝独秀:近五年来,学校共有40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200人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
名生培养成效显著:在招生只覆盖30万人口的情况下,自2004年以来,已经有120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今年又有2名同学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1名同学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
课程建设如火如荼:注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进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以课程建设带动学校特色的发展。实施“1+1”工程,每位教师上好必修课的同时,都能开一门选修课。目前,学校共开发校本课程90多种,涵盖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能力培养、艺术才能等多个方面。
学校工作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100多项。
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校园文化;坚强的领导班子和精干的教师队伍;优异的教育质量和突出的办学特色;出色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教育环境。这些无疑是提升学校发展空间的巨大潜力,他们也必将助推学校在教育教学与和谐校园建设上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