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

时间:2019-05-12 06: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

第一篇: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

微笑服务温馨交通

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 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紧扣“爱岗敬业省内同比创先进、奋发有为区内考核争红旗”主题,突出“创”字求特色,围绕“争”字求进位,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

一、突出行业特色,注重活动实效。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队伍建设年”、“效能建设”以及争创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等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际承诺,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先后荣获全省交通行业文明单位、全市交通系统安全达标竞赛一等奖、全市交通系统先进单位、全市交通系统“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全市第九届文明单位等称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山区交通运输局承担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各项质量指标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并荣获“2011年度全市农村公路综合考核一等奖”和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二、突出流动窗口,打造行业精品。以出租车、驾校、客运公司等流动服务窗口为平台,从“抓组建、抓规范、抓提高”入手,着力打造行业服务精品。先后成立黄山区安达 1

出租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顺通驾校党支部,既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又明确了党员创先争优方向。活动中,出租车党支部相继开展了捐助帮扶、“爱心送考”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驾校党支部开展了“平安驾驶、用心执教、争当模范教练员”和“不抽学员一根烟、不吃学员一餐饭、公正公正学驾驶”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把亮身份作为流动窗口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出租车和客运司机党员主动在车窗上亮出共产党员车和共产党员示范岗标牌,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热心服务市民和八方旅客,争当旅游城市形象大使。在全交通系统开展以“做文明行车人、当城市宣传员、树黄山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安徽先锋网》以《黄山区交通局“党员亮牌”创先争优》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突出技能比拼,提升服务能力。开展系列“业务大练兵”活动,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激发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创先进、争优秀内生动力,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在局机关开展以“八比八看”(比加强学习,看文明素养是否提升;比品德素质,看宗旨意识是否增强;比言行举止,看服务工作是否规范;比作风,看品行修养是否提高;比服务质量,看工作流程是否便捷;比服务环境,看软硬件设施是否改善;比工作效率,看抓落实是否明显到位;比满意程度,看社会各界的整体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创务实高效机关”竞赛活动;在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中开展以“六比六赛”(比

科学管理、赛工程质量;比精打细算、赛成本控制;比以人为本,赛科技创新;比完成任务,赛工程进度;比规章制度,赛安全生产;比遵纪守法,赛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创精品工程”竞赛活动;在路政、运政行政执法单位开展以“三查三比”(查行为规范,比公开透明;查文书规范,比程序完整;查廉洁自律,比文明执法)为主要内容的“交通行政执法树形象”活动;在服务窗口开展以“四讲四比”(讲诚信、比信誉;讲敬业、比礼仪;讲服务、比质量;讲规范、比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窗口”竞赛活动;在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推行“六公示”(在显著位置公示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执法结果和当事人权利)和限时办结等便民惠民措施,简化办事手续和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树立交通人良好形象。黄山区交通运输局在 2011年度全区执法案卷评查中被评为优秀卷宗。

(黄山区交通运输局方松年)

第二篇:全力打造石化行业营销调运特色企业文化.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全力打造石化行业营销调运特色企业文化 作者:李少华

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6期

摘 要 石化行业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下属各地区公司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如何在延续中国石油优良传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后,创建本单位特色企业文化,本文对石化行业营销调运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定见解。

关键词 石化 营销调运 特色 企业文化

2008年,独山子石化销售公司与铁路管理处整合成立了营销调运处。为了融合资源,理顺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销调运处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一个统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二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坚持以生产运输、经济效益并重);三个第一(把安全当做领导班子的第一政治,员工的第一利益,企业的第一效益);四个到位(管理体系努力做到“组织、领导、责任、措施”四个到位);五个站段(继续构建“平安站段、诚信站段、和谐站段、文化站段、绿色站段”)。而铁路站段作为营销调运基本组织单位,对营销调运处工作思路落实执行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营销调运处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在建设初期,营销调运处党委对各站段的宣贯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站段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

一是不了解企业文化的正确涵义,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文化技术培训,把二者混为一谈,持这种观点的人员占20%。

二是不清楚营销调运处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的具体内涵,认为落实工作思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处领导、机关科室和站段长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不愿意学习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对相关条款、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这类人员占30%。三是歪曲理解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正确涵义,要求取消现行规章制度的约束考核,在工资奖金的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类人员占5%。

四是认为“一二三四五”是新产生的额外的工作,增加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因而产生厌恶、排斥情绪,这类人员占20%。

五是认为“一二三四五”牵涉的范围比较宽泛,在实际操作中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这类人员占15%。

六是能正确理解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参与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这类人员占1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或管理理念如果得不到基层干部员工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无法很好地落实执行,从而成为一纸空文,如果被曲解,还会造成管理和生产混乱的局面,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于在执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实行人性化管理上,所有的站段都处在零起跑线上,再加上各自工作性质的不同,谁也无法借鉴彼此的经验,因此,营销调运处通过摸索、尝试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创建出了一套适应本单位的管理模式,使“一二三四五”(尤其是“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迈入了良性轨道。

二、加强宣传贯彻,使员工时企业文化建设有正确的认识

针对75%的员工对“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和企业文化建设认识混乱的问题,处党委加大了宣贯力度,使大家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技术文化培训,而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2.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它需要全体员工身体力行,全员参与,全面营造氛围。

3.以人为本的核心虽然是实行人性化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弃规章制度,因为作为高危石化行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改变其存在的各种不良工作秩序,就要建立一系列的运行机制,从而从严约束人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秩序,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并通过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高效的运行管理平台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否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就有可能变异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情化”管理或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任性化”管理。

通过近5年的宣贯,目前全处已有80%的员工对“一二三四五”和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由排斥、抵触逐步转变为主动接受和逐步落实,为本单位进行“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扫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三、结合工作实际,逐级分解指标

“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中,与站段直接相关的就是“五个站段”(即:“平安站段、诚信站段、和谐站段、文化站段、绿色站段”)建设,“五个站段”从字数上看内容不多,但涉及的面却非常宽泛,以至于部分站段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进行。针对这种情况,处党委根据工作实际,对“五个站段”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抽丝剥茧,将“平安、诚信、和谐、文化、绿色”对应分解成“安全生产、诚实守信、团结安定、勤奋好学、环保节能”的工作指标,为“五个站段”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五个站段”的内容同本单位的一日标准化作业、班组日常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如工电段借鉴并提倡的“四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使段上员工在工作中学会重视自身安全的同时,也培养了关爱、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平安与团结和谐的氛围逐步形成。

2.要求员工说老实话、做老实人,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使“诚信”建设具有了可操作性。

3.创新员工培训,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和参加处、公司和社区的各类文化活动,并努力营造文化建设氛围。

4.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建设生态文明。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集团公司绿色车间洗罐站为模板,五年来种植各类树木13.8万棵,灌木50万株。绿化面积由原来(2008年)54万m2,增加到了目前的109万m2。做好环境绿化的同时,部分站段进一步延伸、扩大“绿色”的范围,把其与“5S”管理和节能降耗结合起来,每天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工作和生活垃圾(主要是在现场用餐时所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及时回收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始终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并做到节能降耗,使“绿色”站段建设的概念不再狭窄和抽象。

5.补充、完善管理制度,对表现优秀、工作突出的员工予以奖励,对无视单位规章制度、工作不力的员工进行警示教育,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避免了人性化管理向“人情化”管理和“任性化”管理发展。

由于把“五个站段”建设和人性化管理融入了本单位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没有成为本单位的额外工作负担,反而为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通过近5年的努力,营销调运处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四、结束语

世界是发展和变化的世界,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营销调运处目前在“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只是成功路上迈出的一小步,现在摸索出的可行经验并不一定能够适应以后的发展需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要求及时调整管理思路,推陈出新,以求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创建特色品牌社区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创建特色品牌社区 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南京市江宁街道新铜社区创建“四心温馨家园”品牌工作综述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辖区面积9.1平方公里,现有42个村民小组,人口1.44万人,今年以来,新铜社区在江宁区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新体制,遵循“美好家园全民共建、幸福生活人人共享”的服务理念,以便民、亲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强化品牌依托,丰富品牌内涵,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赢民心,着力打造“四心温馨家园”社区品牌新载体。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制社区、南京市绿色社区、江宁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架起便民沟通桥梁 打造安心温馨家园

新铜社区有80%以上的住房拆迁农户转变为社区居民,先后经历了三次不同的新老政策交替,群众心理落差大、怨气多、矛盾大。针对这一现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情化沟通、保姆式服务,架起了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着力构建“有话您就说,有事我来帮”的亲情服务品牌。一是通过零距离接触倾听民声。为更多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社区把2100多户住户划分为7个网格、16个片区,实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每人包干完成300户民情民意调查任务,保证每月走访不少于20户。对每户居民反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与住户信息一并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向所有住户发放了《社区居民服务指南》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开通了社区网站、社区信箱、社区热线,建立了居民QQ群,力求让每个家庭向社区反映问题有渠道、想提意见有机会、寻求帮助有人管、自身利益有保障。自社区成立以来,通过民意畅通渠道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60余件次,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50余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二是通过亲情化沟通知晓民情。为加深与居民的感情交流,先后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片区楼长、民情信息员组成的“四级民情预报网”,健全了家庭访谈、楼院座谈等民情调查制度,还专门设立了服务室、心理咨询室和民事调解室,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说事平台。不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就社区服务管理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让群众有想法主动找社区干部谈心,有困难主动找社区干部解决,有委屈主动找社区干部倾诉。一些原本对拆迁等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的老上访户,放弃了对立情绪,主动配合社区工作。去年以来,新铜社区没有发生一起进京、省、市上访的现象,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三是通过保姆式服务融洽关系。社区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1800多平方米的管理服务站,设立8个服务窗口、2个便民服务台,配备了居民信息电脑查询系统、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扶持就业、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公安警务、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党群事务等八项工作全部进入社区。为更加快捷方便群众办事,社区还建

立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机制,实行岗位兼容制、错时工作制、一门受理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

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多项制度;同时通过发放亲情服务卡、服务监督卡,及时了解社区干部的服务情况,变社区工作人员为住户“家庭保姆”,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截止目前,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申请事项2000余件,解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1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构筑亲民爱心银行 打造称心温馨家园

坚持把关爱群众、扶助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创建“四心温馨家园”品牌的落脚点,充分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开展以助困、助残、助老、助学、助业为内容的“五助”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爱的温暖。一方面,突出暖心服务、互帮互助构建亲情港湾。充分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商会协会、义工协会、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10个社会团体组织,组建了老年和事佬、妇联知心大嫂、法律维权、家庭教育、治安联防、环境卫生以及家政服务、义诊服务等12个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贴心志愿服务团队,24小时为小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此外,举办亲情互助楼院、亲情大家庭聚会等系列活动,邀请中国药科大学“大风车”服务团举办关爱儿童健康公益系列活动,使居民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建立亲情,营造“无忧虑”社区良好氛围。据统计,类似这样的服务目前已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0余件;协调邻里矛盾纠纷100余起;举办法制与您相约特色服务12场次、提供法律援助26件次。如今在新铜社区,缺德有人批、遇困有人帮、文明有人夸的文明新风已蔚然成行。另一方面,突出真情帮扶、传递爱心彰显人文关怀。深入开展社区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社区42名工作人员和244名党员分别与90户特困家庭建立了三年结对帮扶脱贫计划。充分依托成立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贫困、就医、就业、养老等难题。依托社区商会协会开展“爱心助学”慈善公益活动,累计捐助20多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大中小学学业。此外,依托社区诊所开展“爱心助医”活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上门,不定期开展义诊服务;建立就业失业人员档案,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50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200件;累计捐资助学6万元、22人次;累计帮助因病因残致贫特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85户,帮助特困家庭申请各类救助资金10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安排人员就业50人次,帮助80名下岗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真正将各项惠及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繁荣惠民文化大餐

打造舒心温馨家园

以创建群众精神乐园为目标,长年开展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营造宜居乐居舒心温馨氛围。一是重视文化载

体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社区相继成立了文体协会、健身协会、书画协会等6个民间文化组织;室内设立了群众文艺创作室、图书室、阅览室等10个群众文化活动室;户外设立了社区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广场等多处文体活动场所,所有设施

均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二是挖掘文化精品工程。以“两场、八室”为载体,组建社区夕阳红舞蹈队、健身腰鼓队等多支文化团体。先后自编自导了《喜看法律进社区》、《携手共建好家园》、《社区党旗分外艳》等16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举办晚会、舞蹈等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同时利用这些文化活动,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下一步,社区还将进一步挖掘富有自身特色的精品文化工程,比如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小康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三是丰富文化精神食粮。立足于寓教于乐,坚持一月一活动、一季一主题,推动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开展。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戏剧表演、“五四”青少年专场音乐会以及送电影、送科普、送岗位进小区等14场次专题活动。搭建利民党员驿站 打造放心温馨家园

着眼于社区新的工作特点,突出“三争一创”主题主线,打破原有条线分割格局,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AB角”管理新模式,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提供平台。一是科学配置网格党建资源。新铜社区现有党员总数244名,根据社区党员现有居住楼栋特点,社区实行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创新法,把16个片区划分为7个党支部,合理配置网格化管理力量,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工作网络,达到社区基层党建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步推进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按照基层党组创建带动社区管理创新的目标要求,及时完善网格职责,推动网格党组织和网格力量互补互助,让每位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找到自己的“负责人”,共同解决网格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实施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围绕丰富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内容,实行社区党员干部“亮牌上岗”,广泛开展“党旗飘扬在网格”、“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工作成绩干出来、把纪律标杆树起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社区党组织的关怀。此外,还挑选了96名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热心群众服务的党员,设立了“党员连心责任示范岗”,履行“一岗三职”任务,宣传政策,当好为民服务的联络员。三是构建群防群治平安体系。针对社区居民构成多元化、流动人口情况复杂的实际,打破过去行政隶属关系约束,全面推行同享组织生活、同享社会资源、同享便民服务“三同”服务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防网络,主动肩负起查社

情、摸动态、解矛盾等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及时掌握辖区内各类人群、各种组织等社情社况,努力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同时,坚持社区服务与平安创建、法制创建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大调解格局,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关注临时管理户、密切关注户、危安管控户等房屋出租动态,完善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联系沟通制度,对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实行动态掌握、跟踪服务管理,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群防群治体系,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平安环境。

新铜社区在创建社区品牌工作中,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创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标准、动态管理,打造了具有新铜特色的服务品牌。(蒋文彬 黄爱国)

第四篇:打造特色品牌社区构建和谐温馨家园.

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构建温馨和谐家园 奎屯市委组织部

奎屯市现有5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党总支3个,社区党支部44个。近年来,市委积极拓展社区党建领域,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抓特点、重实际,本着“立足区情、体现特色、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原则,在全市社区中广泛开展“一居一特”品牌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榜样示范、重点帮扶,先后树立起了以文体型、扶贫帮困型、下岗无失业型、党员示范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和学习创新型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社区,“一居一特”创建活动成为社区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内各种力量发挥作用的有形舞台,成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创建和谐社区的有力举措。

一、搭建创建平台,强化品牌依托

1、夯实基础,在阵地建设上求突破。

奎屯市采取“六个一”的方式,即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财政拨付一部分、援疆干部资助一部分,街道社区自筹一部分、党费投入一部分、结对部门帮扶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今年上半年专门召开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协调会,明确了建设任务和建设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全市投入社区阵地建设资金500万元,通过财政出资、土地置换、联建等方式,将新建400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用房10个。同时,市委还为36个社区全部安装电话、有线电视,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180余套。

2、结对共建,在整合资源上求突破。

奎屯市委着眼于服务到位、引导到位,坚持纵向推动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在社区资源的整合形式、整合区域和整合内容上求突破。在整合形式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协调会等机构,并依据各自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整合党内服务力量、社会服务力量和群众服务力量。在整合区域上,既注重对社区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又注重共享跨区域单位的资源。市委将36个市属单位党组织与3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共建对子,各社区又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全覆盖。在整合内容上,围绕打造和谐社区,突出抓好智力资源的整合,采取外引内联、上派下选,下派36名市属单位优秀后备干部下派到社区挂职副书记,为各社区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搞好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明提供智力支撑。

3、健全服务网络,在挖掘潜力上求突破。

奎屯市在5个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站,36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分站,从提高社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出发,广泛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3644名在职党员组成了党员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保绿养护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57支,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法制、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8项

重点工作,以“为民、富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为工作着力点开展“一人一岗”活动,通过开展美化环境、健康普查和义诊、实用知识培训、相关业务资询、慰问老党员等专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赞誉。

二、突出创建重点,打造品牌项目

1、以服务社区为主题,创建文体型社区。

为营造文明、温馨的社区氛围,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金桥里社区党支部每年都要召开多次社区文化工作联席会议,邀请市文体局、街道办、驻区各单位领导、居民代表参加,安排部署本社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踊跃参加社区举办的冬季长跑、迎春文艺演出、“五一”社区运动会、庆“七一”文艺演出、“八一”慰问子弟兵联欢演出、“十一”广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等活动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据统计,现在社区每年固定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就有20多次。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先后在社区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利用社区的地理优势,以市政府大楼前的团结广场作为社区文化平台,举办的春夏秋广场健身舞会,成为全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每年的200天中,每晚都有免费舞会,成为奎屯市夜晚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社区月月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活动,春夏秋季天天有活动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还根据奎屯市区域文化较发达这一特点,成立了戏剧票友队、豫剧演唱队等群众性业余文艺团体,邀请市文化馆的教师对这些群众业余团队进行辅导,利用这些文化活动载体,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同时,积极推进“文明楼院”、“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近几年,社区各项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该社区呈现出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安定祥和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4月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命名团结街金桥里社区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2、以维护社区稳定为主题,创建服务保障型社区。

绿洲社区是破产企业集中地,社区居民存在“离退休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残疾人多、享受低保人员多”“五多”的问题。社区党支部提出“用心服务、细微服务、上门服务、随时服务、全面服务”的理念,从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义务服务,经常为他们打扫卫生,买米买面送油,使他们得到了有效的照顾,无忧的生活;社区两个林带没人浇灌,党员自发的给林带浇水,对林带进行管理;社区的水管线漏水,党员们立即行动,查找漏水处,及时的修理;社区的卫生垃圾死角,党员们及时清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危房改造中,社区党支部积极的做居民的思想工作,逐门逐户的进行登记,保证了危房改造的顺利完成。通过

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情,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社区成了居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贴心人。

3、以实现再就业为主题,创建有下岗无失业型社区。苏瓦特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内工矿企业多,用工量大的特点,积极与社区企业取得联系,掌握用工信息,达成用工意向协议,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就业服务卡,积极推荐介绍就业岗位,举办下岗失业技能培训班,采取“三个主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是主动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做到“六送”,即送政策、送观念、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爱心。二是主动帮助有自谋职业愿望的人在社区创办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实现灵活就业,帮助他们协调办理有关事项,提供服务。三是主动深入辖区单位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宣传,使他们积极配合社区搞好再就业工作。近三年来,苏瓦特社区有2617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实现就

业再就业率达到了100%。2004、2006年被奎屯市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2005年被伊犁州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

4、以体现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创建党员示范型社区。“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服务在社区”,这是东绣苑社区党支部用心培育的“社区共产党员服务店”,提起“党员服务店”,社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共产党员服务店向社区三千多居民郑重承诺:以共产党员的名誉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全体居民尤其是为社区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特困人员提供低偿、无偿服务。几年来申报命名挂牌“党员服务店”的党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梁胜钻医疗服务店和张爱斌修理部两个店,又增加了赵永知缝纫洗衣店、刘辉便民药店、张得江修鞋磨刀店、李加春粮油副食店、周丽霞幼儿服务园。2006年以来社区共产党服务店累计为7767人次提供便利、快捷、灵活、周到的服务。现在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看病、保健、修车、买药、缝纫、洗衣、托幼等服务,而且价格便宜,服务热情周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5、以交流谈心为主题,创建扶贫帮困型社区。

湖兰布拉克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社会各种矛盾的交织地,社区居民群众常遇到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邻里间经常闹矛盾。社区党支部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寻求解决改善邻里间关系的方法,开辟了“谈心角”,让党员和居民将不顺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倾诉出来,由党组织帮助解决。61岁的党员曾玲慧,家庭生活困难,又有疾病在身,曾大妈来到“谈心角”倾诉苦衷。经过谈心,社区党支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到家中探望,把曾大妈当做自己的老人来孝敬,关注她的衣食住行,每逢节假日,都会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送去

党组织的关心和祝福,还积极为她申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老人逢人就夸:“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社区居民王付合,由于家境贫寒,眼看考上大学的孩子却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报到上学,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谈

心角”,把心中的苦楚向社区党支部倾诉,随即党支部经过走访调查,把这件事摆上了党支部的重要议程,召开支委会,讨论帮助解决的实际办法。当党支部把4000元钱送到王付合手中时,他满脸泪水激动的说:“是社区党支部救了我的孩子,你们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啊”。社区“谈心角”的开设,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成为社区居民诉说苦闷、化解矛盾、扶贫帮困的“贴心角”,架起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6、以增进感情为主题,创建关爱型社区。

穗丰园社区居住着30多个单位的居民,现代忙碌的生活节奏,湮没了人与人之间的寒暄,凝固的混凝土也冷却了邻里之间原本温暖的情谊,但人的心中对这种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还是非常渴望的。为增进邻里间的了解,建立起相识、相知、相信、相近的新型邻里关系,搭建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穗丰园社区党支部在小区举办了一场以“设百家宴、展百家风采,纳百家言、谋百家事”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百家宴”活动,100余户300多名社区居民、辖区单位职工、在职党员参与了活动,活动年龄最大的居民70岁。面点、沙拉、炒菜、煲汤、凉菜等20余种100余盘,大家相互品尝,亲如一家。一道道溢满浓情的拿手菜,打破了邻里之隔,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人们不仅品出了百家菜的美味,还找回了渐渐淡漠出记忆的浓浓的邻里情谊。居民们围绕怎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小区建设,畅所欲言,居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以前

总是铁门一关,互相之间不了解不关心,感觉挺孤独的,这回都认识了,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真好!”

三、探索创建形式,丰富品牌内容

奎屯市坚持以满足党员群众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既注重传统载体的深化,又注重特色载体的提升,更注重新型载体的构建,为社区党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和引导功能提供平台。在服务对象上,进一步放大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服务功能,由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拓展到为全社区、全体居民、驻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实行“社区搭台,行业唱戏,无偿联系”的管理模式,围绕丰富品牌创建内容,广泛开展“党旗飘扬在社区”、“文明楼栋”、“未成年人教育模拟法庭”、“入户承诺签约”等系列活动,加大了“爱心”超市建设、文明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创建和科普进社区建设等工作力度。2004年海纳尔社区、同济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社区;2005年芙蓉里西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静安小区,海纳尔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自治区级十佳调解委员会;2006年东轩苑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社区、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金桥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奎屯市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目标,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注重规范,完善机制,“一居一特”品牌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活跃了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成为居

民工作的助手、生活的帮手、服务的巧手,“品牌社区”呈遍地开花之势,描绘了一幅和谐奎屯的优美画卷。

第五篇: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经验介绍

兰西县是“中国亚麻之乡”,全县农业人口38.3万,农村劳动力18.6万。几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解困的大事来抓,立足发展基础,瞄准务工市场需求,研究确定了“实施品牌牵动,发展特色劳务”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放大亚麻纺织特色,打造“兰西麻纺工”品牌,推进劳动力转移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向就业型、技能型、管理型的转变,提升了劳务经济质量和层次。2004年,我县转移农村劳动力7.32万人,创收2.1亿元,务工年均收入实现2900元,农民人年均增收560元。仅麻纺工内转外输2.8万人,务工年均收入达到5000元,亚麻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载体,带动劳动力转移

畅通信息渠道是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我们在强化信息载体建设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整合信息资源。狠抓县、乡、村三级信息体系建设,成立专门的信息服务组织。县里以劳动就业中心为依托,利用中国(兰西)亚麻城网站、政府政务信息网、农网、劳动力资源网搜集、整理和发布劳务信息;在乡村屯普遍设立信息发布点和发布栏,畅通了务工信息渠道。同时建立了乡村务工人员信息库和务工人员档案。通过强化信息载体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与哈市、上海、浙江等地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麻纺工供求关系。二是发展中介组织。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拓展发展空间,在武装县劳动职介中心、驻京办事处等劳务中介组织基础上,在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各乡镇新成立了榆林、平山、新天地职介所等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密切与浙江、江苏、上海等大中城市劳务中介的合作。目前,全县中介组织发展到54个,与外埠中介合作达到150个。三是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广泛利用兰西亚麻经营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的优势,组建了兰西亚麻经纪人联合会和亚麻行业协会,并在15个乡镇成立了分会。目前,全县劳务经纪人、劳务能人发展到270人,形成了一支活跃在劳务中介市场的专业队伍。仅经纪人王孝春1人就为北部农场亚麻加工企业带去麻纺工700多人。2004年,靠经纪人转移麻纺工就达2000多人。

二、拓基地,牵动劳动力转移

辟建输出基地是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核心,实施内外并举,千方百计拓展了输出渠道。一方面积极拓展外输基地。采取行业带基地、基地联基地的办法,在巩固原有的杭州染布厂、大庆物探公司、哈市延寿石材等劳动力转移基地的基础上,与北京、天津、大连、大庆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加强沟通,逐步扩大输出基地规模。目前,我县在域外共辟建输出基地247个,仅江苏、浙江、山西等省外大规模纺织基地就有16家;北部农场原料加工基地50多家;亚麻产品销售网点176个。我县麻纺工在泰州、宜昌、绍兴、杭州等地的亚麻纺织业占有很大份额,现在兰西外埠麻纺工近万人。仅我县昌盛麻棉公司在江苏无锡办厂就带出麻纺工900多人。一方面积极辟建内转基地。落实“中国亚麻城”建设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亚麻经营管理人才和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投资办厂,目前,以亚麻纺纱、织布、编织为主的麻类企业发展到237家,特别是亚麻编织异军突起,兰亚、绿地、绿源、博艺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编织企业遍布城乡。回乡人员于春富投资千万元创建的兰亚亚麻编织有限公司吸纳农民工2100人。就连作坊式的小编织厂每天用工都在10人以上。初步统计,目前仅全县麻类企业就吸纳农村劳动力1.8万人,占内转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

三、强品牌,拉动劳动力转移

叫响品牌是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我们在发挥麻纺工特色优势上大做文章,全力打造“兰西麻纺工”品牌,抢占务工市场制高点。一是抓宣传推介。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炒作,在政务信息网、中国亚麻城网站设立劳务输出网页,集中宣传兰西麻纺工优势,扩大了兰西麻纺工的影响。利用经贸洽谈活动宣传炒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赴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劳务用工考察,全力推介“兰西麻纺工”,与昆山、温州、义乌、绍兴等地60多家企业签订了近3000人的用工协议。同时抓住了省、市劳务对接会、中国亚麻节等有利契机进行炒作,扩大“兰西麻纺工”知名度。通过宣传推介,“兰西麻纺工”这一品牌已享誉省内和南方各大城市。二是抓技能培训。为扩大麻纺工输出,我们整合了全县培训资源,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争取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加强职教中心基础建设,组织大型亚麻纺织企业、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专家和有经验的麻纺工研究编写了《兰西麻纺工培训教材》,聘请省亚麻研究所工艺师、朝阳公司总教练等8名技术专家长期兼任技能课教师,加强了师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建立了阳光工程培训基地17家,确定了朝阳、三和公司等16个实训基地,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等方式,对麻纺工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亚麻纺织、编织、机械保全等麻纺工100多期。同时延伸培训触角,把培训班办到乡村,开展培训70多场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麻纺工达7000多人次。三是抓层次提升。我们把“诚信、敬业、专长”作为打造“兰西麻纺工”的品牌理念,着力提升兰西麻纺工层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麻纺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请外出务工能人等成功典型给麻纺工现身说法,组织麻纺工深入企业学习企业管理规范,组织麻纺工学习必要的法律知识,增强了麻纺工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爱岗意识,兰西麻纺工因信誉好、素质高赢得了用工单位的广泛赞誉。现在“兰西麻纺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建机制,推动劳动力转移

制定长效机制是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我们强化领导保障,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县里专门成立了由书记和县长挂帅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主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长主抓麻纺工转移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

下载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山区交通运输局突出行业特色全力打造和谐温馨交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