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美妍听课感受
听了梁燕君老师《在山的那边》感受颇多!梁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和力强,学生亲其师,便信其道。整堂课教师营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导学——检测”,层层递进,势如破竹!下面我谈谈梁老师这堂课的优点: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赏析的方法,诗歌的阅读!
2、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
3、能够采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转变,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
4、重视实践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诗歌的知识,当堂让学习学习写作诗歌。
需要思考、探讨的问题:
师生互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双赢。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师问生答,也不能将其片面地理解为只是知识上的交流,它还应包括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和心灵的互动。
第二篇:林美妍读书心得
《第六病室》与《狂人日记》中的比较
林美妍
摘要:小说主角同样是受到时代环境的毒害,同样是疯狂的,同样是以疯去对待这个社会,都是通过”疯言疯语”要说出“疯子“的清醒认识。两个作品同样是以“疯子“作为英雄人物来塑造但是所描写得内容又是不同而因为作家所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也不同。
关键词:疯子;契诃夫;鲁迅;比较研究
在文学史上,不同国籍的作家,恐怕很少有像鲁迅和契诃夫这么多相似之处的了,他们都是以短篇小说著称,在个人生活经历上也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契诃夫最初也是从事医学的,后来发觉自己的兴趣是再文学方面,最后以文学作为他的终生职业。鲁迅最初也是从事医学的,后来发现唯有文学才能唤起国人的觉醒,才能改变国人的精神土壤,因此弃医从文。他们也钟情与用“变态”的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契诃夫的《套中人》、《第六病室》,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下面就以《第六病室》和《狂人日记》对这两位作家进行比较。
一、狂人不狂,疯子不疯
《第六病室》和《狂人日记》同样是以得了“迫害症”的“狂人”来抨击当时作家所处的社会,两个狂人同样地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样地又为社会所不容。
鲁迅的《狂人日记》展现了一个患“迫害症”之类病的青年的内心世界,他偏执与苦苦思索“吃人”的问题,终因“多荒唐之言”而被视为疯癫。文言文所描述的是“正常”的现实世界,在世人的眼中,狂人得了“大病”发了疯。白话文则描述了“疯癫”的狂人的心理世界。狂人一出场:“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言语前后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绝不似正常人所言;又如当狂人看到桌上的蒸鱼,竟产生了“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块,滑溜溜的,不知是鱼还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地吐出来”,全然是一个疯子的奇怪联想。通过与“正常”世界里连贯晓畅的“文言文”相比,狂人的间断思维、奇异逻辑的白话文心理自白,一个成天疑神疑鬼而又担惊受怕的“狂人”形象就跃然纸上。狂人通过毫不掩饰的内心独白展示了其纯粹的内心流动。他忽而从“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吃人”惊呼要被吃了;忽而有赵家的狗联想到“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忽而又同大哥从易牙蒸子讲到徐锡林乃至“去年城里杀了凡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舔,在荒谬的思维跳跃间,鲁迅将一个“受迫害狂”的病理特征和心理世界描写得惟妙惟肖。然而这表面上看起来荒唐不稽的“狂人”心理实则暗含这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过程,狂人从历史中看到了“吃人”现象的存在并惊叹道“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随后又发觉“我未必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这个用“吃人”串连起来的心理流动过程断断续续的拼出了“狂人”的这一疯癫形象表现出他的疯言疯语、与正常世界格格不入的行为和思维荒谬透顶的疯癫特性。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疯狂的人清醒地看透了社会看透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害。他可以称为是一位智者和哲人,他具有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他对什么事情都要寻根究底,一点也不盲从,对过去的一切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思想加以审判。他说“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狂人想得多宽、多远和多深!
病人伊万·德米特里奇·格罗莫夫出身贵族家庭,做过法院的民事执行吏和十二品文官,但是他总是疑虑重重,老师怀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心,而且他生性孤僻,不大与人接近。格罗莫夫偶然与带着脚镣被警察押着一个犯人在行走,便担心正积极有朝一日也会被抓起来,被警察押着在街上走。后来,城郊山沟里发现了两具死尸,格罗莫夫总担心别人会把他当疑犯抓起来,便躲进房东的地窖。恰好两个翻修炉灶的工人来到房东的家里,格罗莫夫知道他们是工人,但是恐惧告诉他他们是警察假扮的,于是,他帽子也没戴就从房东的家里飞跑出来。他感到“全世界的暴力合在一起,正在追他”。最后他被人们送进医院,再过不久,又由安德列·叶菲梅奇·拉京下命令关进了第六病室。
故事的主要情节就在“疯子”格罗莫夫和“正常人”拉京之间的辩论展开。在和格罗莫夫谈过一番话并受到格罗莫夫的猛烈抨击后,拉京反而感到他终于找到了唯一配和他谈话的智者。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罗莫夫并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见解的人。“疯子”格罗莫夫和“有头脑”的格罗莫夫穿插在于“正常人”拉京医生的谈话中。他会要求拉京医生放他自由,但当知道警察会抓他回来的时候又是一脸的痛苦,当他和拉京一起讨论哲学的问题时,又表现得多么睿智!他虽被关在疯人院中,备受非人的虐待,但始终不悲观失望,坚信“真理会胜利”。
格罗莫夫反驳拉京医生说“任何鼓吹对富裕冷淡,对生活的舒适冷淡,对痛苦和死亡加以蔑视的学说,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完全没法理解的,因为这大部分人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富裕,也从没有享受过生活的舒适。对他们来说,蔑视痛苦就等于蔑视生活本身,因为人的全部实质就是有饥饿,寒冷,委屈,损失等感觉以及哈姆雷特似的怕死感觉构成的。全部生活不外乎如此。人也许会觉得生活苦恼,也许会痛恨这种生活,可是绝不会蔑视它。”不得不让人对这个“疯子”刮目相看。
鲁迅的狂人和契诃夫的疯子一样,都是善于思考的勇士,洞察世界却不得不忍受世界给予的迫害,同样以“疯狂”去面对各自所处的环境。
二、时代造就的作家与作品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是一部写实的作品,并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首先契诃夫巧妙地穿插对“疯子”格罗莫夫和“有头脑的”的格罗莫夫的描绘,巧妙地安排“疯子”格罗莫夫同“健康人”拉京医生之间的争论。而拉京医生同格罗莫夫交谈过几次。也被当作精神病患者而被关进第六病室。第六病室的画面撼人心灵。年轻的列宁读了这部作品,顿时“觉得可怕极了”,觉得他“自己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了。”而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写实与象征相调和的作品。小说主要是通过“迫害症”患者的多疑特征以致他以多疑的态度看待周围环境,而且更多的是“狂人”的心理活动,与契诃夫的写作内容有所不同,契诃夫作品更注重作品的画面感。《第六病室》在一开始就描写了第六病室周围的环境,这样也是暗示第六病室就是会当时沙俄专制统治的社会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而在这里的“病人”则代表着全体受苦受难的俄罗斯下层人民。两部作品所描写的内容都是当时作家所处社会的缩影,但《狂人日记》的主题要明显的多,作家的创作意图很明确。《狂人日记》主题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从日本回国后,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度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在问民族生死存亡而痛苦焦急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而鲁迅就将数十年对中国
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这篇在当时社会是“第一声呐喊”的《狂人日记》。正是但是社会这么一个强大的后盾《新青年》的支持,鲁迅能在《狂人日记》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契诃夫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空前严格,受到时代的局限,他的揭露与批判是暗示的,温和的。而《第六病室》是契诃夫在游历了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后,对沙皇专制有了深得认识,在契诃夫的大多作品都渗透着“不能再这样活下去“的社会情绪,而《第六病室》也不例外,它既否定了苦行僧式的禁欲主义以及看破红尘的悲观态度,也批评逆来顺受的不抗恶主义,同时还控诉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野蛮和残暴。在当时大时代背景下根本不会允许这种作品的出现,在当时严厉大多书报检查控制下能创造出”疯子“格罗莫夫形象是契诃夫取得的杰出艺术成果。
三、“狂人”的预示
契诃夫的“狂人”写成三年之后(1895),俄国建立了“俄国工人解放斗争协会”即俄国物无产阶级的政党。鲁迅的“狂人”写成三年之后(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两篇狂人写成三年之后两个国家都建立了共产阶级的政党。是巧合也是必然。说它是巧合,是因为两个艺术大师不谋而合地都在大风暴来临前夕写出了“狂人”。说它必然,是因为在一个大风暴来临之前,必然会出现一些英雄和先行者。可以这样认为两个“狂人”的出现正是预示着两个国家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契诃夫是俄国的英雄,鲁迅也是中国的英雄。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俄〕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M〕.汝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贺亮明.鲁迅《狂人日记》主题探析〔J〕.作品研究,2011.
〔4〕肖丰.理想的华美远景——对《第六病室》意识形态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5〕张飞.《狂人日记》思想内涵探析〔J〕.百花园地.2011
第三篇:瑞妍用后感受
瑞妍使用感受
必须试个体差异而定,本文只做参考。
1、卸妆胶露:卸妆、清洁二合一,清洁非常彻底,用完后肌肤有想吃东西一样的状态;
2、肌肤调理按摩胶露:促进肌肤血液循环,打开细胞膜,为活细胞吸收做准备;
3、角质调理水:淡淡的清香味,含有微细电解质盐,去除老化角质,预防肌肤静电产生,防止肌肤老化;必须用棉片擦拭; 三步清洁:
一般5-7天:肌肤内隐藏的油脂颗粒明显减少,肌肤变得比较细腻,润滑度提升;1个月左右肌肤非常通透、干净、细腻;
正常肌肤2-3个月面部黑头明显较少,青春痘3个月基本好转;
4、面霜+精华:一般7-10天肌肤变得滋润,透亮;有的会出现好转反应如:返油、长痘、小疹子等;一般5-7天好转;
1个月左右:会有肌肤收紧、柔软、毛孔变小、变白等变化;
3个月左右:肌肤脸型轮廓明显紧致、提升,肤质细腻、皱纹变浅;
6个月左右以上:面部赘肉、松弛现象明显改善,法令纹变浅,肌肤充盈、健康状态;
色斑:
如果一直使用高端化妆品的人:(没用过激素类产品)一般6-12个月彻底好转;
用过激素类产品的:前期3-6个月有可能会出现斑块变大,颜色变重等好转反应,坚持使用9-12个月一般会明显较少或消失;
5、精华
1)弹力浓缩液:含有30%的胶原蛋白、2.5%的活细胞,主要作用是修复受损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加肌肤弹性及锁水能力;
秋冬季节使用可增加肌肤的保水度,肌肤非常水润,一般不会有干的感觉;
2)白皙浓缩液:除以上功能外,还具有美白祛斑的作用,祛斑一定要配白皙配方霜,用在面霜之后;
3)活力精纯液:30%的活细胞浓度,连续使用12天,迅速为肌肤充电,用完后肌肤焕发活力、细嫩、有生机
4)低敏精纯液:20%活细胞浓度,连续使用12天,一般用于肌肤特别敏感的人;5)活力精纯剂:46%活细胞浓度,一周使用2次,晚上1支,一盒使用3个月,这是瑞妍最高浓度的精华,迅速加速自身细胞的代谢,增强细胞的活跃度
6)低敏精纯剂:40%活细胞浓度,一周使用2次,晚上1支,一盒使用3个月,用于特别过敏的人群;
6、眼部产品
眼部重建露、眼部活力精华露、眼部修复霜:三件产品一起使用解决眼部所有问题,并预防眼部问题的出现;3瓶产品可用3个月,眼部细纹、下垂、眼袋、水肿、黑眼圈等眼部问题明显改善;
7、胸霜:一般3个月改善胸部下垂、外扩、松弛等问题,尤其因哺乳后胸部出现的以上问题效果明显,一瓶见效;
8、紧致回春美肤霜:改善妊娠纹、膨胀纹、肌肤松弛、橘皮组织等问题;一般1个月肌肤橘皮现象明显改善,会有紧实、细腻等变化;3个月妊娠纹、膨胀纹明显减少;
9、名模美腿霜:1个月明显感觉腿部有拉长的感觉,腿型会变得纤细; 瑞妍产品的搭配: 共分4期,每期3个月 第一期:(1-3个月)卸妆胶露 按摩胶露 角质水
浓缩液(弹力或白皙视客人情况而定)3个月共配7-8盒 面霜
其他(眼部、身体)第二期:(4-6个月)卸妆胶露 按摩胶露 角质水
精纯液(连续使用12天,之后使用浓缩液)
浓缩液(弹力或白皙视客人情况而定)3个月共配6-7盒 面霜
其他(眼部、身体)第三期:(7-9个月)用法同第二期 第四期:(10-12个月)卸妆胶露 按摩胶露 角质水
精纯剂(每周使用2支,之后使用浓缩液)
浓缩液(弹力或白皙视客人情况而定)3个月共配7-8盒 面霜
其他(眼部、身体)
第四篇:顾妍姝-听课总结
在听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听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新教师听课并不是简单的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要认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听课不仅要听,还要看,捕捉授课者和听课者每一个动作、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方法。在听课之后更要及时积极的思考,准确客观的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听课过程中,每一位任课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师教学环节严密,各环节和各种操练和交际活动间的交替自然、紧凑、快捷,从师生互动导入直至课的发展、高潮、结束富有节奏感。明快的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老师打破了数学课沉闷的问答式,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是一举多得。**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增加了学生实践的面和量,重视在新的情景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现和运用所学知识,使知识不断获得巩固。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练和交际活动。这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听了这么多堂课,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做课件等等。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都对本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她们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竭力回避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陈旧讲课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所学的兴趣,激发出由衷的热情。
3、必须要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在我听的这么多课中,但凡是成功的课堂,上课内容皆丰富、现实,教师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面,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都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一进课堂便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自然事半功倍。
通过听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5月21日至5月31日,正是我校举行教学节公开课让教师互相学习的季节。这一个中,我有幸听到许多优秀教师和年青教师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颇有一些感触。
一、精彩的课堂导入让我耳目一新
课堂导入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开场,能激发情绪,启发思考,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就像一块磁石,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所以说选取好的课堂导入是需要细心琢磨、再三思考的。通过这些天的听课,我了解了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如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等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二、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住教师们采用了象形的讲法,追溯了一些原始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识记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点,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上出精彩的课,才能让学生信服。我觉得,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多看书多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三、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
教师的教态很重要,在讲课过程中,要做到语言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洪亮,不但学生听得明白,听课人也会觉得赏心悦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有的教师语调激情高昂、词汇犀利准确,能让学生透过她的语言,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们机智幽默,挥洒自如的表现,这真功夫决不是上天的恩赐,靠的就是自身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实际经验中成败的总结。
第五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想
4月28日星期三,沈二小四楼的大礼堂里,普陀区2010“潮涌普陀”音乐教学高端研修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活动分上午教学观摩和下午的理论讲座两大部分。
上午,三位出色的教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教学过程,也展示了她们在音乐课堂的个人魅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课,沈二小刘春燕老师的《我的家在日喀则》,这是一位本色出位的教师,个性张扬的她穿着藏族服饰就来上课了,一看就知道她今天上课的主题就是藏族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内容本来只是四个乐句的一首儿歌,刘老师却把它变成了三段式二声部,增加的教学难度、丰满了教学内容,把这盘简单的“家常菜”做足了料,变成了“美味大餐”,从一开始的感受、学习藏族舞蹈,到扩展二声部教学,到“载歌载舞,最后拓展以赞美自己家乡编创歌词,始终围绕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却一点不让人感到枯燥腻烦,看得出刘老师的备课是充分搜索资料,所以这是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二次课程”。
第二堂课是台门小学裘燕老师的《哈里罗》,这是一位善于“以静制动”的教师,她抓住了小学生在音乐课好动的特点,在聆听中以“手指舞”取代全身律动,更加关注了学生聆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