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感受
教海无边,学无止境
——小学生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感想
今天我有幸来到师小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农五师的14名选手参加比赛。通过这次观摩,我深刻认识到了“素养”二字的真谛。舞台上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停变换着自己的角色,依然是集多项特长于一身。试想,一位教师兴趣爱好广泛,能书善画,知音律,这些会成为他吸引学生、丰富教学强有力的工具,语文课堂会因此精彩纷呈,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才是真。因此最能体现选手实力的还得看这一关。所有的参赛老师必须在赛前半天抽签选定课文篇目。选手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并且不能提前见到学生,学生对所学内容也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位选手都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展示,实在令人佩服。李焕梅老师是今天的第一节课,讲的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从教学的一开始,李焕梅老师就注意通过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合理利用课外及多媒体资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加深感悟。她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在具体操作中,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没有绚丽多彩的“花架子”。我想,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有一个估量。先不考虑教什么,先要考虑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以最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这样的课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听了这些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收获:
一、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二、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李老师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2、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通过对季羡林老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引导学生、想象写话。从而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大赛在选手们满脸笑容中结束了;在观摩老师们流连不舍中结束了。回忆那精彩的一幕幕,不虚此行。这次大赛,给我指明了今后学习和教学的方向,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有素养的好教师。教海无边,学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会一直在努力!
高 霞
2011年5月23日
第二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本大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每一教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我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我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我也从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听了刘光辉老师、黄秀芳老师、冯小红老师、王艳玲老师这几位老师的课。从听课中我感觉到老师们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老师们的课件制作丰富多彩,尤其是黄秀芳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讲的是《梅花魂》整节课,从自学讨论到检查自学效果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普通话标准抑扬顿挫,各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很到位。王艳玲老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几位年轻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看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方法和师德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三篇:听课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对模块二“学生研究和教育”的学习,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
1、树立人性化的学生观
以前总把学生看做被教育的对象、被管理者,总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者,以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听了申军红课让我感受颇深,让我重新思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让我对自己的学生观有了重新的认识。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一个个独立完整的人,是有待进一步成熟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育人工作中一定要投入情感,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老师的爱不是溺爱,爱是要理性的,在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还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学生的人格具有独立性,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是有待进一步成熟的生命个体,对周围人、事和环境的看法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老师对他们出现的特殊行为应该给予的宽容、理解和耐心的爱。
听了申红军老师的课,课下我进行了思考,并把申老师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加融洽。在课堂上,我与孩子进行角色的呼唤,让他们也当起了小小老师,孩子们争先恐后,勇于承担,小小老师做的有模有样。通过角色的呼唤,孩子们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的不易,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学生的困难。孩子们懂得,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再乱打乱闹,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练习,课堂上洋溢着一片和谐的景象。
2、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沟通
听了王侠老师的课使我受益颇深,深切的意识到自己与学生沟通时缺乏方法和策略,没有触动到学生的内心,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有时候还会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伤害到学生。师生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句说出来,虽表达同一个意思,但给听着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师生沟通真的很重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并有自己的个性,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教师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保持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话语,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放下老师的架子,耐心认真地去聆听,不能随意打断学生说话,导致学生思路混乱。教师虚情假意、随意打断学生说话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不再愿意和老师继续沟通。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得到赞美是学生精神需求,是构成儿童自尊的重要原料。但老师的赞美也是有条件的,空洞的赞美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诚意。总之,师生沟通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承着沟通理念,熟练应用沟通策略,我们就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听完课,我认真思考了王侠老师给出的教学建议,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策略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兴趣班有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但他别好强,自尊心特别重,有一些玩游戏,他们队输了,一个孩子说都是因为你慢,我们队输了,那个孩子就哭了,手握着拳头,咬牙切齿,看着就想拿起拳头揍那个说他的孩子。我看到这个情况,把他拉到一边,抱着他,其他孩子开始起哄说什么的都有。平常这个孩子特备内向,我也有注意过他,感觉这个孩子不爱说话,挺安静,性格脾气都挺好的,今天他的反应让我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开始运用王侠老师的沟通策略,没想这个孩子竟然与我敞开了心扉,把内心的想法和对老师的意见倾情与我表达。通过与他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和家庭状况,并在课堂上增加他表现的机会,当他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一段时间后,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和其他同学也成为了好朋友。
第四篇:听课感受
细雨无声润心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个细雨纷飞的5月我与高老师赴听全盟小学音乐创新课展示评比活动。这次的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各位教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方的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这些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如:孙老师的《时间像小马车》这节课,孙老师通过讲述音乐王国举办一场音乐会开始,让大家乘着马车去参加音乐会。这时课件当中出现一辆五彩缤
纷的马车,随之而来的是马蹄的声音。马蹄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去远。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让学生明白音乐的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这两个记号所表现的音乐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为唱歌教学做了铺垫。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今后大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尽量使课件中的所有音乐素材音量保持一致,以免发生突发的课件声音过大师生都有些震惊。第二、课堂教学
1.唱歌教学高度提升。
本次活动中各位教师侧重唱歌教学。共10名教师参赛,有9名教师讲的是唱歌课。一位教师讲的是欣赏课。唱歌教学得到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辛老师敢于挑战弱起节奏的歌曲进行教学,使我在歌曲教学中得到了启示,明确弱起节奏的处理方法。白老师的二年级音乐课《大钟和小钟》的二声部教学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她首先把歌曲中的二声部难点解决好,通过模仿钟摆的摆动让学生更形象地明确大钟和小钟的摆动节奏。把原本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欣赏教学大胆尝试。
欣赏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困扰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师更不清楚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听了周老师的这节《玩具兵进行曲》我感触很深。周老师通过听--模--演等一系列活动把我们感觉高不可攀的欣赏课
上的惟妙惟肖。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在模唱之中理解音乐,在表演当中感悟音乐。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的能力。
3.音乐及相关文化的理解趋向深入。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学科的教学更多地强调对音乐的教学与理解,而忽视了音乐课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理念的教育。这次的听课活动与以往不同,各位教师不但上好课而且都有所创新拓展,都能做到与多元文化的整合。谢老师在《卖报歌》的教学时,在本节课的结尾处介绍了“卖报的主人公小毛头”。学生亲自听到83岁高龄的杨碧君老人讲述的故事更是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唱起来就更能进入情境之中。通过这种音乐教学来传播,传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通过这次的听课活动,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深省。
1.教师基本功亟待加强。
各位教师的基本功不是很好!尤其是键盘,在音乐的伴奏上没有突出特色。左手的和玄几乎为“0”,没有达到和声的效果。
2.课前导课需用心。
各位教师的导课太过牵强,有些根本与本课无关。导课不够新颖,没有创新。不能从音乐的本身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节课,教师采用动画片“熊大、熊二”两兄弟形象引入。教师这么做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她没有体现“洋娃娃和小熊”之间的故事,这种导课没有意义。
3.教学预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升。
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提前备好预设问题,但是针对一个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能很好的解决,没有完全解决落实到位。
本次听课活动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评委老师对参评课的点评和建议,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多加强聆听、多律动、多听主旋律。
(5)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
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课堂是一个教师释放激情、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感悟中,我会一步步地接近完美!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第五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金寨镇中心学校 钟山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业务交流活动,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最为深刻的有这两点:
一定要重视课前的情景导入。原来我并不注重情景导入,觉得那是公开课的“花架子”。而现在,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精心设计情景导语的重要性。学生不可能脱离他的生活经验而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聚集在同一个课堂的孩子又各有各的情况,而且课前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过。所以,如果没有精心设计一个很好的情景导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语文学习状态。因此,有人评价: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导语都让我受益匪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情景导入决不是“花架子”。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将“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的体裁和教者的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使课开始就很精彩,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空话,不应局限在某种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参与课堂,把一个整体性的任务分化到各个小组,全班共同来完成这一个整体性任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气氛上,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也是课堂氛围的一个表现,如何调动学的思考参与才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经过这段时间的听评课,从每位上课老师组织的教学形式上,我开始坚信:一切学习组织形式都是为学习效率服务,形式不是惟一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本身就存在性格不同,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即使教案相同,教学也呈现不同风格,有的教师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沉稳踏实、有的教师才华横溢,有的教师一丝不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语文的多元化教学,可以说“教无定法,教无常规”,但是有个前提,这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必须让学生从语文课中学习规范的汉语,感受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