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听课感受
马克思主义听课感受
马克思主义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感受。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存在文化体系上的差异。但是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愈发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包括不同地域的人民所创造的文化。东西方文化脉络的走向虽不同,但就本质而言,它们是一致的即人的文明,人的哲学。它们既存在斗争性,又存在统一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相互转化。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
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借鉴了古老中国的儒道思想,历史恰若一场轮回,如今的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东西方哲学都有着天然的指导力,从中略感知一二,已觉为大幸。
因道而行,方得始终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是什么?道有何用?我对中国古老哲学并没有太多研究,但就我肤浅的认知中,“道”并非是伸手可抓,睁眼可见的实物,而是一种思想法则。后世常以“消极无为”来评价道家思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道家的无为非完全的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看似消极实则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正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学习的“尊重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名叫安金磊的农民的事迹。安金磊曾经是河北衡水市枣强县某国营农场的农业技术员。在工作期间因为看到常规农作方法对土地造成很大的伤害,便开始自己研究学习可持续的农业道路。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是一个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草是庄稼的好邻居,它既能使农田丰收却减少 劳动之苦,而且还能解除植物的多种疾病。用农药是图一时之快,虽然把害虫除掉了,但同时也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子杀死了。说实话,刚开始看视频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个人很怪,甚至觉得他是不是精神不太正常。但是,随着对他一些做法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不正常的不是他,而是我们这些自认为高端的智慧的外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与自然相处的真理,然而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还有多少人遵循?还有多少人保留着那份对土地的挚爱之感?**济公有言:“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话用在安金磊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吧。纵然我们不能说他的价值观以及他的行为是绝对正确,但至少我们需要认识到他身上所保留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给与了我们生生世世得以繁衍存活的环境,如若连一点敬畏之心和保护之意都没有,我们又怎能奢求它给予我们更多?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甚至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者。物极必反,不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激进式的主观能动性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我不禁想起了如今的环境问题,就拿我们随处可见的雾霾为例吧。我想生活在郑州的人们都会深有感受。一年365天,空气质量为量的天数只有50 多天,其余的时间不是中度污染就是重度污染,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就在前几天大早上一出门,大家就惊呆了,白茫茫的一片,可见度不足十米。大家纷纷发朋友圈吐槽这严重的雾霾,纷纷称自己如同置身仙境。可悲可叹更可恨啊!如果我们都能有向安金磊那样尊重自然,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意识,又怎么会遭此灾难?唯有因道而行,方得始终啊!要想走得更远更长,我们就不得不转变之前的发展方式,改变我们对大自然的态度。
尽力无悔,万事随缘
我对老师之前讲的“浙大病”这个事情印象特别深刻,一方面是这个问题与我们学生相关性特别强,另外一方面是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烦恼。所谓的“浙大病”,是前不久由一位浙大“幸福课”的老师提出来的概念,相比起那句调侃意味十足的“考败来浙”,这个概念显得不那么轻松,它是一种“名校学生症”,也同时弥漫在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优秀,努力,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但却无时不刻不处于一种挫败感中。他们通常非常的优秀,但他们却觉得周围充满了比他们优秀的人,而且这些优秀的人离他并不遥远。这是一种金字塔尖端的焦虑,是那种欲登顶而不得的怅惘。而这种焦虑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无论是处于社会的底端、中层的布尔乔亚和上层的精英,都处于“欲得而不可得”、“已得仍欲得”或者“已得而恐失去”的忧虑中。虽然我不是浙大人,但我却有着“浙大病”,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拼命努力。我的父母并没有给予我太多压力,但我就像是生来带有着压迫感似的生活,又或者有一些我并未意识到的压力在压迫着我。我要求自己不管什么都要做的很优秀,当别人做的比我好的时候,我会有强烈的不甘。然后把他们当成我的敌人,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战胜他们。我害怕失去,害怕悠闲,更害怕平庸。上了大学后,这种感觉有增无减,因为我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而日渐自卑起来,曾一度的忧虑焦躁,无法安心学习。我想和我有类似情况的同学不在少数吧,过于追求,盲目比较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
老师讲这个案例后问了我们学习不好有什么好处以及学习好有什么坏处,我才忽然间意识到一直以来我都太偏执了,太强求了。我总以为学习好才是好的,优秀才是对的前进方向。但是却忽视了万物各有利弊,可以相互转化。一旦过度了,我们就会反受其害。况且,什么才是“优秀”,什么是“完美”。这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真正的答案在人心。不同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世俗意义上的认知只是千万种认知里的一种,而不是唯一。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不存在绝对的事物。更别说虚无缥缈的个人成绩或是名利地位了。我们总会扮演上、中、下三种角色,没有一颗平常心,我们就无法正确面对这种落差。道家主张,我们应该有水一般的心态。流动的水看似没有自己的形状,但它却可以倒进杯子里成为杯子的形状,流进大海里成为大海的形状,它可以适应一切。不强求,随缘了。何必对自己要求太多,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失,不为得失所困,我们反而能够远离更多烦恼。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我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的一切。不把逆境看成绝对的逆境,也不把顺境看作是绝对的顺境。
习劳知恩,兼善天下
曹德旺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6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2009年5月,曹德旺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被称为是“中国首善”。在诺大的中国,“善人”并不少见,很多人出手阔绰,捐钱助力。可曹德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善人心态”,“慈善是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应该经营的事业,我希望我的捐款,能真正帮到灾区群众,哪怕只是一点。” 在捐赠仪式上,曹德旺发表了真挚朴实的讲话。他说:“我是改革开放第一代的受益者,我挣了钱也要回报社会。”在他看来,慈善不是被迫的,而是出自于本心的;慈善不在于钱数多少或者力量大小,而在于你的行善的出发点是什么。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慈善家,但缺乏真正的慈善家,大多数的慈善家只是为了企业利益或者公司形象,被迫或者有目的地去做慈善。这其实是一种伪慈善啊!马克思主义老师课下在做一个“爱心粥”的公益项目,免费送粥给需要的人。老师说这与其说是一种物质公益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公益,一群人每天起大早做粥施粥,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如今的社会状态而言,大部分人是不缺一碗粥喝的,想要做公益做慈善也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更省心省力的方式。但爱心粥项目走的是心灵公益路线,更多的是一种慈善启蒙,让社会公众看到,慈善也有很多形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在《道德经》中如此说道。人活一辈子,可以独立于人群,但无法脱离人群。或多或少,总需要他人的帮助,因此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拥有一颗善心,一颗感恩的心。尽己之力,兼善天下。就像那水一样,润物无声却默默含情。我会看到路边的流浪汉后给他买些吃的,我会扶起摔倒的老人,我会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尽管这些都是小事,但我不觉得我比那些一出手就捐几千万的企业家差到哪去?因为从本质上说,我们都是在知恩行善!
所谓人活一场,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世间万物,自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只需要认识到这简单的一点,便可以从万千烦恼中解脱,既活在红尘里,却也活在红尘外。潇潇洒洒地走过,以仁心、道义、哲理度生。
除此之外,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对爱的理解、如何建立好人缘等等。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更多的是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指导意义,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妙之处。我会努力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不求成为“智者”,但也不为“愚人”。
第二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想
4月28日星期三,沈二小四楼的大礼堂里,普陀区2010“潮涌普陀”音乐教学高端研修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活动分上午教学观摩和下午的理论讲座两大部分。
上午,三位出色的教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教学过程,也展示了她们在音乐课堂的个人魅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课,沈二小刘春燕老师的《我的家在日喀则》,这是一位本色出位的教师,个性张扬的她穿着藏族服饰就来上课了,一看就知道她今天上课的主题就是藏族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内容本来只是四个乐句的一首儿歌,刘老师却把它变成了三段式二声部,增加的教学难度、丰满了教学内容,把这盘简单的“家常菜”做足了料,变成了“美味大餐”,从一开始的感受、学习藏族舞蹈,到扩展二声部教学,到“载歌载舞,最后拓展以赞美自己家乡编创歌词,始终围绕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却一点不让人感到枯燥腻烦,看得出刘老师的备课是充分搜索资料,所以这是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二次课程”。
第二堂课是台门小学裘燕老师的《哈里罗》,这是一位善于“以静制动”的教师,她抓住了小学生在音乐课好动的特点,在聆听中以“手指舞”取代全身律动,更加关注了学生聆听的效果
第三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金寨镇中心学校 钟山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业务交流活动,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最为深刻的有这两点:
一定要重视课前的情景导入。原来我并不注重情景导入,觉得那是公开课的“花架子”。而现在,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精心设计情景导语的重要性。学生不可能脱离他的生活经验而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聚集在同一个课堂的孩子又各有各的情况,而且课前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过。所以,如果没有精心设计一个很好的情景导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语文学习状态。因此,有人评价: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导语都让我受益匪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情景导入决不是“花架子”。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将“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的体裁和教者的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使课开始就很精彩,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空话,不应局限在某种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参与课堂,把一个整体性的任务分化到各个小组,全班共同来完成这一个整体性任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气氛上,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也是课堂氛围的一个表现,如何调动学的思考参与才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经过这段时间的听评课,从每位上课老师组织的教学形式上,我开始坚信:一切学习组织形式都是为学习效率服务,形式不是惟一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本身就存在性格不同,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即使教案相同,教学也呈现不同风格,有的教师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沉稳踏实、有的教师才华横溢,有的教师一丝不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语文的多元化教学,可以说“教无定法,教无常规”,但是有个前提,这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必须让学生从语文课中学习规范的汉语,感受文学的魅力。
第四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本大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每一教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我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我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我也从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听了刘光辉老师、黄秀芳老师、冯小红老师、王艳玲老师这几位老师的课。从听课中我感觉到老师们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老师们的课件制作丰富多彩,尤其是黄秀芳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讲的是《梅花魂》整节课,从自学讨论到检查自学效果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普通话标准抑扬顿挫,各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很到位。王艳玲老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几位年轻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看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方法和师德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五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杨俊兴
1.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
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