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花》听课感受
《荷花》听课有感
凤城镇下孔完小 侯利霞
荷花开了,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我被荷花的清香幽美陶醉了……《荷花》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今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被她用朗读声创造出的意境美所打动了。
一、“读”训练到位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写当“我”看到成片荷花的美景。这个自然段的学习,刘老师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美丽的意境;有起立朗读,感受意境。有范读,学生闭眼体会荷花的美景。凤城镇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在“上课”这一部分就提到教师范读要与学生的“读、写、说”活动相结合。在学习这一自然段的15分钟里读得有感情、有效果,刘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地示范。
二、写话不流于形式
刘老师本节课设计的“写”的训练点是用“有的…有的…有的…”来写句子。常规中指出:每节课学生练写时间不少于10分钟。刘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认真完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做到写得具体、生动。
二、困惑
在写话训练时,虽然大部分学生写得较好,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写得较简单,还停留在一二年级的水平,教师在学生动手写话前怎样指导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所提高呢?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荷花听课反思
《荷花》听课反思
凤城镇下孔完小 贾丽平
郝怀芳老师执教的写景散文《荷花》,文章语言优美,教师言语亲切,一节课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朗读感悟,语言美
教师给学生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从而体会了荷花叶和花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想象美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教师进行了写话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 课文内容有丰富的想象。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教师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这节课,教师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赞美荷花时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写写,相信学生给我们的惊喜会更多。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给你一份精彩,这就是语文。
第三篇:《荷花》听课报告
《荷花》听课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听课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郭老师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一上课,郭老师先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学生欣赏了荷花美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郭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又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五、教学中学路清楚,学生学有所获
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观念,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能力、智育与美育的巧妙融合。
第四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本大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每一教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我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我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我也从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听了刘光辉老师、黄秀芳老师、冯小红老师、王艳玲老师这几位老师的课。从听课中我感觉到老师们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老师们的课件制作丰富多彩,尤其是黄秀芳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讲的是《梅花魂》整节课,从自学讨论到检查自学效果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普通话标准抑扬顿挫,各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很到位。王艳玲老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几位年轻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看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方法和师德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五篇:听课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对模块二“学生研究和教育”的学习,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
1、树立人性化的学生观
以前总把学生看做被教育的对象、被管理者,总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者,以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听了申军红课让我感受颇深,让我重新思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让我对自己的学生观有了重新的认识。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一个个独立完整的人,是有待进一步成熟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育人工作中一定要投入情感,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老师的爱不是溺爱,爱是要理性的,在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还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学生的人格具有独立性,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是有待进一步成熟的生命个体,对周围人、事和环境的看法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老师对他们出现的特殊行为应该给予的宽容、理解和耐心的爱。
听了申红军老师的课,课下我进行了思考,并把申老师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加融洽。在课堂上,我与孩子进行角色的呼唤,让他们也当起了小小老师,孩子们争先恐后,勇于承担,小小老师做的有模有样。通过角色的呼唤,孩子们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的不易,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学生的困难。孩子们懂得,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再乱打乱闹,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练习,课堂上洋溢着一片和谐的景象。
2、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沟通
听了王侠老师的课使我受益颇深,深切的意识到自己与学生沟通时缺乏方法和策略,没有触动到学生的内心,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有时候还会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伤害到学生。师生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句说出来,虽表达同一个意思,但给听着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师生沟通真的很重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并有自己的个性,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教师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保持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话语,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放下老师的架子,耐心认真地去聆听,不能随意打断学生说话,导致学生思路混乱。教师虚情假意、随意打断学生说话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不再愿意和老师继续沟通。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得到赞美是学生精神需求,是构成儿童自尊的重要原料。但老师的赞美也是有条件的,空洞的赞美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诚意。总之,师生沟通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承着沟通理念,熟练应用沟通策略,我们就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听完课,我认真思考了王侠老师给出的教学建议,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策略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兴趣班有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但他别好强,自尊心特别重,有一些玩游戏,他们队输了,一个孩子说都是因为你慢,我们队输了,那个孩子就哭了,手握着拳头,咬牙切齿,看着就想拿起拳头揍那个说他的孩子。我看到这个情况,把他拉到一边,抱着他,其他孩子开始起哄说什么的都有。平常这个孩子特备内向,我也有注意过他,感觉这个孩子不爱说话,挺安静,性格脾气都挺好的,今天他的反应让我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开始运用王侠老师的沟通策略,没想这个孩子竟然与我敞开了心扉,把内心的想法和对老师的意见倾情与我表达。通过与他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和家庭状况,并在课堂上增加他表现的机会,当他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一段时间后,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和其他同学也成为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