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字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情况
十字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情况
一等奖:秦保亭 刘长青 张桂秀 李先松 殷奎忠 武广磊
二等奖:李凤娟 宫志花 徐同顺 宿万军 王成文 郝三强
三等奖:
张文英 梁平李师臣 付廷军 王成文 郝三强
第二篇:关于开展全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的
关于开展全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区教育局以“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广大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小学开展“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争做品牌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全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组织机构
组长:尹德荣组长:刘相柏
成员:全镇小学业务负责人。
活动下设办公室,秦培华同志为活动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认真传达并贯彻活动的各项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2.推荐报名。各校要认真开展活动,在校组织初赛的基础上,推荐各学科(指国家课程)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原则上中青年教师都要积极参加。请各校将报名表(见附件一)电子稿于3月20日下午3点前发邮件至qphua1975@126.com 和kxh369@sina.com,过时作自动弃权处理。
3、组织开展
按语文、数学、英语、其它学科的顺序进行。提前三天公布课题供教师选择。语文3月25日和26日。数学4月1日和4月2日。英语4月8日。其他学科4月9日。负责人:各校业务负责人分工负责。
4.总结表彰:对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对评比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典型课堂教学模式将以优课展示和现场观摩的方式予以推介,比赛成绩作为推选区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区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四、评比方法
每学科统一设计多个课题,教师从中自选课题,组织部分教干和骨干教师参与打分评比。
五、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占参赛总人数的30%)、二等奖(占参赛总人数的40%)和三等奖(占参赛总人数的30%)若干名。
六、活动要求
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这一核心,做好“两个发挥”:充分发挥领导、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所有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确保“三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有效备课方面,要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能力、备问题;有效上课方面,要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有效练习上方面,要注意选题、训练、讲评的整合。
附件:黄墩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报名2014年3月19日
附件:
黄墩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报名表
学校:辛庄小学
黄墩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报名表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日食和月食》(新教科修订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渊小学 徐金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②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③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②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④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⑤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日食的成因和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地球仪,乒乓球 便携式幻灯机、三球仪、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
学生准备:小弹珠、半球面地球仪、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播放日食和月食的动画。(动画片《海尔兄弟》“河神遮住太阳”片段和《宝莲灯》片段中关于“天狗吃月亮”的片段。)
2、提问:刚才大家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 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他们是怎么认为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3、提问:你认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板书课题“日食和月食”)
二、新知探索
1、对日食发生的过程和特点作出假设
1、提问:刚才好多同学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提出了好多假设,到底谁的观点比较科学呢?要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们最好怎样啊?对了,我们最好先观察到这种现象。大家亲眼看到过日食和月食这种天文现
象吗?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这种天文现象的?对,我们很少亲眼看到过,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或网络一些媒体间接的了解了一下。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去年8月1日在我国新疆北部曾经发生一次非常壮观的日全食,你们想看看吗?好,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这次美丽而又壮观的日全食全景。请大家根据这段录像观察日食发生时有哪些特点?(播放录像)
2、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似乎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4)推测挡光的物体应该是月球。
3、提问:作出进一步推测: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2、分组模拟日食的发生验证假设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告诉大家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称为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呢?
3、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 ? 三球的距离应怎样来模拟?(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5)观察时我们应处在什么位置?
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半球面地球仪代表地球,一生手持小弹珠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小弹珠绕半球面地球仪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会看不见太阳。
请大家模拟出发生日食时的场景。
5、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模拟演示天体的运动。要求:
当你认为发生日食时就停止运动。(情境设置: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扮演太阳的同学用幻灯机对扮演地球、月球的同学打光。)
学生分别带上模型上讲台演示。
6、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5)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3、复述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播放日食成因的录像以验证学生的推测。
3、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四、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
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7、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对于日食和月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模拟场景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发生日食和月食的位置,思考:
边模拟边提问:月球围绕地球一圈,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日食和月食了吗?实际情况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
3、出示我国未来八年(2008-2015)能观察到的月食和日食情况表(表略)和2009年7月22日的将要发生地日全食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上述表格得出结论: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
教师利用三球仪,幻灯机,地球仪,排球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汇报情况作进一步完善。
并让学生了解全食、偏食、环食;了解月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环食。以及今年能观察到得一次日全食。
五、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学生画的日食示意图)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 地球
月球
太阳
(学生画的月食示意图)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
月球 地球 太阳
六、教学设计意图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学生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学生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导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学生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_5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日食和月食》(新教科修订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渊小学 徐金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②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③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②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④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⑤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日食的成因和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地球仪,乒乓球 便携式幻灯机、三球仪、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
学生准备:小弹珠、半球面地球仪、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播放日食和月食的动画。(动画片《海尔兄弟》“河神遮住太阳”片段和《宝莲灯》片段中关于“天狗吃月亮”的片段。)
2、提问:刚才大家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 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他们是怎么认为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3、提问:你认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板书课题“日食和月食”)
二、新知探索
1、对日食发生的过程和特点作出假设
1、提问:刚才好多同学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提出了好多假设,到底谁的观点比较科学呢?要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们最好怎样啊?对了,我们最好先观察到这种现象。大家亲眼看到过日食和月食这种天文现象吗?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这种天文现象的?对,我们很少亲眼看到过,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或网络一些媒体间接的了解了一下。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去年8月1日在我国新疆北部曾经发生一次非常壮观的日全食,你们想看看吗?好,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这次美丽而又壮观的日全食全景。请大家根据这段录像观察日食发生时有哪些特点?(播放录像)
2、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似乎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4)推测挡光的物体应该是月球。
3、提问:作出进一步推测: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2、分组模拟日食的发生验证假设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告诉大家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称为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呢?
3、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 ? 三球的距离应怎样来模拟?(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5)观察时我们应处在什么位置?
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半球面地球仪代表地球,一生手持小弹珠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小弹珠绕半球面地球仪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会看不见太阳。
请大家模拟出发生日食时的场景。
5、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模拟演示天体的运动。要求:
当你认为发生日食时就停止运动。(情境设置: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扮演太阳的同学用幻灯机对扮演地球、月球的同学打光。)
学生分别带上模型上讲台演示。
6、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5)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3、复述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播放日食成因的录像以验证学生的推测。
3、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四、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
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7、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对于日食和月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模拟场景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发生日食和月食的位置,思考:
边模拟边提问:月球围绕地球一圈,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日食和月食了吗?实际情况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
3、出示我国未来八年(2008-2015)能观察到的月食和日食情况表(表略)和2009年7月22日的将要发生地日全食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上述表格得出结论: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
教师利用三球仪,幻灯机,地球仪,排球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汇报情况作进一步完善。并让学生了解全食、偏食、环食;了解月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环食。以及今年能观察到得一次日全食。
五、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学生画的日食示意图)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 地球
月球
太阳
(学生画的月食示意图)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
月球 地球 太阳
六、教学设计意图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学生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学生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导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学生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第五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xx区实验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现代化技术发挥到极致的课堂教学,令我大开眼界。
教育理念很现代、很时尚,学校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学生。
xx实小大胆尝试,开设数字化学习应用实验班,提出“进主课、常态化”的教学改革行动目标,用ipad进行课堂常态化教学。在课堂上综合运用电子白板、ipad、协作平台来进行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自主学习习惯、线上学习意识、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自律性等。目前,在xx实小实验班的日常教学中,学生都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使用到ipad。
xx校长理念新颖超前,正确的技术应用观,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形成技术的有效应用,将“技术”消隐在“教育”背后。ipad进课堂带来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等方式的革新,这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感到,在数字化教学应用实践的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教师的理念、信息化水平、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是变革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的关键。我们应充分认识技术和教育的关系,了解技术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不能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模仿已有的教学模式,解决已经解决的教育问题,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比如学生能力培养、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兴趣的提升等。
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令人大开眼界。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孩子从小就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xx之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变革之路是需要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必胜的坚定信念。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需要我们用实践去积极求解,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实践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