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意外事故逐级上报制度
意外事故逐级上报制度
1、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校长报告。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立即报告镇中心校(电话:4478008)
2、学校必须在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3、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
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部门要及时将事发情况准确报告指挥中心。
2、指挥中心要迅速将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同时要迅速报教育局办公室,并及时与110和120救助中心取得联系。
3、学校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并配合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抗灾救援工作。
4、事故发生后,在2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
5、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等。
6、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或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应当作出标志、拍照(录像)、详细记录现场重要痕迹和收集物证,绘制事故现场简图。
7、事故发生后,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及时对事发原因进行彻底公正调查,预防在抢险中将现场销毁,给救援调查工作造成困难。
8、学校应在上级的领导下对事故作出调查结论,按规定对责任事故作出处理。
第二篇: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一、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 48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二、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市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第三篇:学生意外事故上报材料
学生意外事故上报材料
***,男,现年15岁,系我校七年级一班学生,在2014年3月28日早晨吃早餐期间,该学生吃完早餐后由于贪玩,在教室巷道里从凳子上往过跳,玩耍过程中被凳子绊倒后碰在讲台的一角上,鼻子和嘴都碰破了,血流不止,嘴皮也肿了起来,两眼角还有瘀伤,情况比较严重;然后马上通知家长送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检查得知鼻梁骨碰断,嘴里面还缝了三针,随后转往卫生院输液治疗。事发后我在政教处的协同下已给该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投保事宜,省经纪联合公司已备案。
七一班班主任:
2014年3月28日
学生意外事故上报材料
吉
岘
九
年
制
建
马
兴
第四篇: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 一、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小组在 48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二、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市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第五篇:逐级技术指导制度
逐级技术指导制度
1.城市医院支援农村、支援城市基层,互相协作,逐级指导,是医院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医院支援农村、城市基层卫生事业的工作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采取划区包干,分工负责,定点挂钩,对口支援等方法进行。
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4.支援与受援双方必须签订协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任务的框架内,定目标、定任务、定方式、定时间和评价标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5.医院应当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情况,选派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支援工作,以保证质量。
6.支援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本院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医务人员支援基层的实绩要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7.医务人员支援基层工作期间除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不变外,受援医院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和提供适当的生活、工作条件。
8.新技术开发转让和技术指导要按《知识产权法》的有关法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