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
2011年2月28日,《2010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此次调查历时半年多,以全国10—18岁的在校学生为主,同时兼顾家长和老师,在北京、浙江、甘肃等10个省市的106所中小学校开展,调查内容涵盖了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上网状况以及新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新终端
调查显示,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新终端。被调查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手机上网普及率达39.5%。手机正在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通讯和上网工具,移动互联网将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影响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调查还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集中于QQ聊天、听音乐、上博客/空间/相册、搜信息、玩游戏等活动,其中近九成的未成年人通过手机上QQ聊天,这与未成年人的原有上网需求差异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与电脑上网相比,手机上网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拥有手机的未成年人具备了随时随地手机上网的条件,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几率也在增大。同时,手机上网的隐蔽性使得监护人对其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必然会对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手机上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值得研究和关注。
专家指出,手机上网以及以后更多新终端的接入和使用,应引起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无线互联网运用的快速发展,将是互联网的重大突破,迅速占领无线互联网舆论和文化的制高点,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建设力度亟需加大
调查显示,社区类网站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很高,九成多被调查未成年人上过社区类网站。在这些社区网站中,他们最喜欢使用的是QQ空间(61.8%)、开心网(22.8%)、新浪博客(21.1%)、摩尔庄园(16.8%)等商业网络社区。与商业类网络社区相比,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稀缺。
专家指出,随着互联网社区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使得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中,事实上越来越深入成年人的世界,网络社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需引起关注,相关研究需及时跟进,亟需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的建设力度。互联网内容运营商、企业需增强责任感,适应互联网社区化趋势,努力探索互联网内容分类、分级途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可行有效的保护。
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需引起关注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较以往有所提前。被调查未成年人近半数首次上网年龄在5到10岁之间。5岁以下触网比例近百分之十,10岁以下触网比例将近百分之六十。
调查还显示,3岁或者更小年龄触网的未成年人占到1.9%。幼儿上网的情况应该特殊关注。这些“小小网民”的父母,一般是伴随着网络长大80后。开始,幼儿一般是在父母带领下的无意识上网,但是,这种重复的无意识逐渐也会过渡到孩子的主动上网。无论这部分未成年人(幼儿)是主动上网还是无意识上网,他们接触互联网的事实需引起思考。应客观评价互联网作用“网络有害论”不宜片面强化
调查显示,九成被调查家长认为“网络沉迷”很普遍,超过一半家长认为网络沉迷“极其严重”。家长对孩子上网态度相对保守,特别是很难接受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媒体关于未成年人和互联网的舆论,还停留在“有害论”,给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互联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家长灌输了大量存在偏见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观念。
专家指出,家长和孩子两代人的观念和对互联网的评价具有较大差异。而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需要的正是社会的公正评价和成人的正确引导。互联网是未成年人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人们基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因此,当前的未
成年人互联网运用问题,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进一步加强管理、趋利避害,更从容地面对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网络有害论”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应客观对待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从舆论环境、网络环境、教育环境去统一部署和制定战略,更好的引导整体互联网环境健康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此次调查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同实施完成,是网脉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开展的第四次专项调查。
第二篇: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2日——7月18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XXXX中学
调查对象:广东省XXXX中学学生
调查方式:填写相关调查表、与调查对象进行访谈、采访学校相
关领导、政府相关负责人员
调查人:XXX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题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话题,本人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学生群体中以讨论、填写调查表等方式了解了大概情况,并采访了相关学校领导与政府人员,系统分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所存在的监护、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总的认为,当前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主流是好的。社会的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学校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家庭教育中的重心失误和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正如《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据本人了解,初中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期,有人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生活能自理了。另一方面城市初中大都是寄宿制学校,把孩子放在学校寄宿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殊不知因为孩子读小学时是在父母身边,一直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监督,突然到一个需要较自立的环境就读,极易产生诸多不可忽视问题。
对于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本人采取了填写调查表,与调查对象、相关单位负责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期间,本人制作了一份相关调查表,趁学校还没有放假到学校发放,或由邻居、亲戚家中符合调查条件的学生带到学校,分发给其他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后对调查表进行收集整理。本人还利用假期时间,与多位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交友情况等各方面的认知与态度。此外,本人还找到当地学校领导、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访,进而了解对于回流学生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相关人员与部门是保持怎样的态度并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调查后期,我整理了调查表,对于学生调查表中回答的问题资料进行分析,在整理采访笔记期间,本人还综合了一些社会人士的相关意见。在整理之后,本人分析调查研究中的所得材料,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在未成年学生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问题。如果学生读小学,中午晚上回家吃饭住宿,或多或少会得到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人的照顾和监护。而在寄宿制城市中学,学校离家很远。未成年学生就成了父母、老家的人、学校都管,而又都难以管到位的“三都管”、“三不管”的人,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特别是周末,也有可能以各种借口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四处游荡,到了星期三、四才回到学校。尤其是未成年学生大都处在懵懂期,攀比心理也刚萌芽,思想的变化会发生很快的变化。在这个有着叛逆特点的时期,更有其危险性,令学校的领导老师提心吊胆,无法安心。
二是教育问题。厌学、逃学、辍学严重,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眼前、图实惠,不想什么长远与将来”,甚至“人不为己,天殊地灭”也有人作为信条。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了大部分孩子的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显示,只有7%的孩子是“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学习,82%的孩子只是“为将来自己有个好工作”,11%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究竟为啥,而且有38%的孩子认为是“父母要我读”,12%的孩子认为自己上学是“混日子,得过且过”。只有50%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刻苦自觉”的。当调查到“生活中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时,78%的孩子回答是“玩”,当问到“生活中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时,50%的孩子回答是“读书、做作业”。问到“你心中最崇拜的人物”时,选项“领袖人物”的孩子只占5%(小学无),选项“英雄人物”的也仅占17%,而崇拜“歌星、影星、球星”的人竟占78%,调查还显示,“将来的理想”当“工人、农民”的只占1%(中学无),愿当“教师、科学家”的占23%,而梦想当“歌星、影星、球星”的倒也有16%。而学习成绩的不好又导致了厌学、辍学及违反纪律问题的出现,引发出诸
多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未成年人很多时候无法与长辈正常沟通,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隐患,而心理失衡又极易导致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犯罪倾向。个性心理品质差。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任性、自私。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谦让,少宽容;外出活动,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少,吃过东西的包装袋、易拉罐随手乱扔;在学校,学习和做事上帮助他人也不多。调查显示,“经常愿意帮助不如自己的同学”的孩子仅有8%,回答“不”的倒有19%。对人比较冷漠,调查显示,对“周围小朋友”“很喜欢”的有53%,“赞扬优秀同学”说“能”的占42.5%,“同学在和你说话”时能“细心听讲”的,也只占40%。在家吃饭时“长辈未入座,孩子不动筷”的习惯几乎没有。二是座谈会反映现在的孩子“小霸王”脾气的多,批评不得,经受不起挫折,自制力不强。三是缺乏恒心毅力。好多家长为了培养子女成才,化本钱、请家教,学习书法美术、学习弹钢琴,但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学出成果者廖廖无几,大多则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四是盲目崇拜心理严重。调查显示,有78%的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球星”,他们从小摊上买了一包包的小食品,吃一半扔一半,为的是收集里面的“偶像图片”。,四、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正是以上的原因,未成年学生监护责任不落实,疏于照顾。而学生防护能力弱,这些儿童极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尤其是当今网吧、游戏室众多,人流极为复杂,节假
日四处游荡的回流儿童受到伤害,特别是女孩子受到性侵害的事时有发生。
五、劳动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果实。问卷调查显示,家务劳动“经常做”的孩子占21%,而且年级越高比例越低,有6%的孩子则承认“从未做过”;自己的房间整理打扫“自己做”的也只有55%,孩子自己的衣服“完全自己洗”只有4%;即使在校做值日生也只有24%的孩子认为“自觉主动做”,而72%的孩子承认“有时做,有时逃避”,有4%的孩子“经常逃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他人怕苦怕累已成了当今多数孩子的共同特征。
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但是主要集中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加强在校管理。这当然也是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办法之一,但仅仅是让学生住在学校是不能解决的。在对于此社会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后,本人认为:
首先,要切切实实解决监护问题,建立多种形式的回流学生监管网络。
(1)父母要想方设法将孩子带在身边,特别是城里学校中学生要多进行思想交流,不要只是一味的物质满足。
(2)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学校素质教育成了口号,搞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考考考,分分分”是法宝,重视的是“教书”,轻视的是“育人”,德育首位地位往往是不到位或缺位。教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德育工作计划一大套,说的多,做的少,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或是“开头哄,中间松,最后空”,“虎头蛇尾”。所谓德育考查“云里雾里”,只看年终台帐,不看平时实际。晨会、班会课成了摆设,不是马虎、应付,就是被挤占或改自修。辅助用书每人二、三套,老师搞题海战术,孩子成天钻在作业堆里,教育活动枯燥乏味,德育实践活动几乎是零,养成教育训练抓而不实、抓而不紧、有始无
终。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学校还分什么“快班”“慢班”“尖子班”“实验班”,无非就是以竞赛、升学率为目的,等等。这样的结果,智育的力度可能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平等教育权利为代价。说句良心话,面对主要以“考试、升学论英雄定成败”的评判标准,校长、教师们对此也只好徒呼奈何!这样就形成了以父母亲戚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和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帮护网络,共同为未成年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其次,要有目的地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方面教育。(1)父母要使孩子继续升学就读的原因目的,在安全等到方面要注意点什么;要以学校为单位对这些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使其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监管教育之中。有关部门开展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这些儿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力求成为未成年儿童的“保护伞”。(2)学校家长要经常联系开通“亲情热线”,关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多与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时常给孩子打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学校、团队、妇联开展“手拉手”、“爱心妈妈”等
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最后,要彻底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只有依靠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扶持和帮助。
关注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他们只能在孤独的守望中长大。让我们努力。交流活动,让回流学生感到温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前言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依据,营造关注、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做了本次调研。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面谈、网上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银川市绝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爱国热情高,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
(一)关心和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1.对国家的前景充满信心。在问到“你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景的看法”时,有79.8%的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有20.2%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或还未考虑;没有学生表示问题较多,前景渺茫。
2.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时事。在“对于当前的时事新闻,你的态度”调查时,天天关注和经常关注的占90.3%;偶尔关注的占8.5%;不感兴趣从不关注的占1.2%。
3.关心国家社会制度的改革。在问及“你认为我国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时,认为惩治腐败、打击犯罪活动的占25%;关注择业就业问题的有10%;关注教育体制改革占27.5%;关注弱势群体的有12%;关注台湾问题的占15%;关注提高国民素质、节约社会资源的占10.5%。
从上述中可以看到中学生对涉及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期望与信心。
(二)诚实守信,奉献爱心,成为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共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而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形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仅对他们自己将来成人后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调查显示,95.6%的未成年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向社会献爱心;95.1%的未成年人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75.4%的未成年人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
(三)社会公德及关爱能力
社会公德状况较好,88%的人认为“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三种行为是错误的。
关爱能力。青少年关爱他人的能力欠缺。据了解53%的人对父母回家晚了不关心,56%的人对“有一位同学
视力不好,老师让你和他换位”一题选择的是勉强换位置、找借口不换及坚决不换,17%的人对“如果你有一本非常好的辅导书,你愿意与同学分享吗”一题选择的是“不”,原因是怕同学看后超过自己。
(四)渴望个性的张扬和自我能力的体现。
当问到“将来你选择职业的标准可能是什么?” 时,有60%的中学生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发挥个人的特长”这一选项;9%的学生选择“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22%选择了“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9%选择了其他方面。
在问答“你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有83.1%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过好日子”。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环境不尽理想,社会文化环境需要净化。
随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逐渐减轻,中小学生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这就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而如今我们的一些社区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社区里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尤其是一些丑恶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文化在繁荣的同时,一些“文化垃圾”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中小学生那棵幼小、脆弱的心。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满意率较低,分别为28.8%和28.0%。
(二)注重自我,缺乏奉献精神。
调查中我们对学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及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心态让人担忧。有近52%的学生对老师将学习较差的同学调到自己的旁边表示“勉强接受或者不同意、婉转拒绝”;25%的学生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会宽容和忍让。对自己的父母的生日完全知道的仅占37%;在对“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时”,有30.3%的学生认为“奉献与索取应该完全相符”。
(三)追求时尚但不注意节俭。
当前许多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有着“丰厚”的经济后援。根据调查,96.55%的学生表示每月父母都会给他们零花钱,41.38%的中学生每月有近200元以上的零花钱;
77.01%的学生认为时尚即是”适合自己,能展示个性魅力”。他们购买商品追求质量、款式、包装、用途,少有人问津价格。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内的“纯洁”教育与社会现实形态使得我们的未成年人产生迷茫的心态。
现实社会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实、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的蔓延使得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潜滋暗长。
(二)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
地方和部门对未成年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关爱不足,社会上“三室两厅”(台球室、录像放映室、歌舞厅、卡拉OK厅)和网吧千方百计吸引未成年人消费,而我们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匮乏,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非常单调乏味,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三)学校及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学校围着高考、中考转,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盼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意识观念占据了家长的思想。以金钱代替对子女的奖励和表扬,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与约束,以及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限制孩子课外活动时间这些不科学做法,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不少的影响。
四、建议
坚持实践育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青少年特点,广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前青少年成长中出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都和青少年道德缺失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注意使之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在团内和青少年群体中营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2.要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学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投入,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办好适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台的节目、栏目,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3.当前,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教育好未成年人,首先成年人要做好。另外,要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建设,使教师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真正做到德智双馨。
4.坚持文化育人,用高尚的思想道德文化塑造青少年先进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通过文化育人这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形式,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集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与一体,运用互动的教育方法和生动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自我教育的作用,使他们对思想道德建设入脑、入耳、入心。
5.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举办或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改进家访内容和方式,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多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声齐。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了解了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爱国热情高,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只存在个别问题相信经过社会、学校、家长采取合理的措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第五篇: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的宽带化水平较高
报告显示,85%的受访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在办公中使用了互联网,48.1%的受访中小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从企业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上看,宽带已经是最主流的接入方式。根据调查,受访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固定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而移动宽带也开始占据一定份额,窄带方式的互联网接入已经接近消亡,在所有上网企业中的渗透率仅为5%左右。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情况较好
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中主要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情况普遍较好,一些基础的沟通类、信息类应用的普及率已达较高水平。其中,电子邮件的普及程度最高,在所有受访中小企业中的普及率达到了64.5%;而网络电话/VoIP、在线员工培训、与政府机构互动这几项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这几项应用对于普通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和必要性并不高,但实现的成本却相对较高,短期内这几项应用普及度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情况较好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的电子商务普及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在销售和采购环节都开始利用互联网手段。报告显示,33.2%的受访中小企业过去一年曾有过在线销售(指通过互联网接收订单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等各种方式)活动,26.2%的受访中小企业过去一年曾有过在线采购(指通过互联网发送订单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等各种方式)活动。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的中小企业进行在线销售和在线采购的比例较高。
中小企业营销推广投入水平普遍较低,网络营销成最普及营销方式
报告显示,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在营销推广方面的投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接近七成的受访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内没有进行过任何营销推广投入;而在进行过营销推广投入的中小企业中,年营销推广投入金额也是集中在10万元以下。由于中小企业的营销推广投入资金有限,投入小、见效快的网络营销成为了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营销手段。报告显示,受访中小企业中过去一年在互联网渠道进行过广告和营销推广投入的比例最高,达26.7%;营销推广渠道中,使用率位列第二的杂志仅达13.3%。
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及搜索营销是中小企业最青睐的网络营销方式
报告显示,进行网络营销投入的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平台推广、搜索营销推广、即时聊天工具推广是普及率最高的三类互联网营销方式,普及率分别达67.8%、62.3%、57.2%。电子商务平台推广方式具有门槛低、使用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对于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入门有很大帮助。搜索营销具有成本可控、投放精准、效果可见等优点,但搜索营销一般要求有企业网站,同时对网络营销运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受到一些限制。
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市场,是每个企业都渴望的。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透过互联网以几何方式传播,使其营销成本比传统营销手段成本节约十倍以上,而其带来的广泛的影响效果又是传统营销手段望尘莫及的。网络营销带来了企业营销的革命性变化,利用网络营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
尽管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意识日益高涨,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仍然较低。截至2005年底,真正实现宽带上网的中小企业只有300万左右,能够利用网络实现网络营销的企业比例则更小,不足企业总数的5%。将近一半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用户每年的网络投入不足5000元,而其投入主要还集中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接入等方面,真正用于网络营销费用不多。
中小企业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遍布各行各业,网络营销市场潜力也非常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应用需求是什么?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有什么特点?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投入水平如何?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水平如何?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消费行为怎样?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应用趋势如何?这是众多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网络营销服务商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系我们在历时8个月,走访和问卷调查2000多家中小企业,并借助大量我们的资源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和发展趋势,最终形成。
从多角度透视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消费行为,分析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消费特点和应用趋势,协助网络营销企业寻找最合适的中小企业市场切入点、为其制定产品和竞争策略提供策略参考,这就是《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