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作文中写记叙文的教学
关于小学作文中写记叙文的教学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但是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总是觉得一件事就这么些,没有办法写那么多、写那么具体。于是学生为了把作文写长,总是东拼西凑的,把内容写的乱七八糟。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计划,内容如下: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四、在选材方面还要做到新颖、独特。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其实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要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另外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通过计划的实施,学生所写的记叙文质量、篇幅虽然有些进步,但是事情的过程写的还不够生动、形象,我还会继续努力。
第二篇:浅议小学作文中的仿写
浅议小学作文中的仿写
唐山市古冶区唐家庄第一小学李伶杰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
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仿写呢?
第一、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仿写时要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实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
第三、仿写作文要注意“举一反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这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
一、仿立意选材
立意、选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作文写得不好,往往是文不对题,立意不好。在进行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时,先要引导学生读作文指导书中的佳作,然后让学生评议:佳作中的内容是否围绕题目来写?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明确、突出?如《一件×××的事》作文教学,先让学生看、读《一件难忘的事》,再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围绕“难忘”,作者选写的“考试马虎,成绩下降,挨老师狠狠批评”这件事,你认为难忘吗?为什么?在生活、学习中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事?为什么这件事让你难忘?评议之后,学生就会明白:写难忘的事,这件事必须是对自己有教育意义,让自己得到启发,明白道理,或是让自己高兴或者伤心的事。那么这次作文训练,学生通过模仿,思维得到扩展,立意、选材范围就会扩大,有的写“一件伤心的事”,有的写“一件意义深刻的事”,有的写“一件高兴的事”……
二、仿文章结构 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再如仿写《少年闰土》练习,写人的作文一般都是简介人物外貌,然后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鲁迅的《少年闰土》则是由一个看瓜刺猹的场景开头,然后描写闰土的外貌来历,接着讲述关于闰土的几件事,生动刻画了聪明能干、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学完课文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样的构文方法,写写自己的小伙伴。学生们显得兴趣盎然,成功的仿写也让他们感悟到了写作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仿精彩语段
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干巴,缺乏文采,是语文学习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组词、造句、读书或背诵„„都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言熏陶,而仿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中有一组描写动物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其语言亲切自然,朴实无华;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的白鹅,俨然是一位架子气十足的大将军;俄国的《白公鹅》,那幽默、调侃的语言令人久久难忘。四篇文章各具特色,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为此,学过课文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习作:《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熟悉的人》。学生成功的仿写了《小鸽子》、《小狗》等文章。
这种形式还适用于记叙文中的精彩句段的模仿。记叙文中的精彩句段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借助他人的精彩句段仿写套用,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鸟儿感谢蓝天,是蓝天给了它振翅的渴望;鱼儿感谢海洋,是海洋给了它生命的欢畅;马儿感谢大地,是大地给了它驰骋的疆场。”这段文字,其主要特点是比喻、排比。在模仿时,可以借助这种句式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比如:“鸟儿需要蓝天,因为拥有蓝天才可以飞翔;鱼儿需要海洋,因为拥有海洋才可以欢畅;马儿需要大地,因为拥有大地才可以驰骋。”也可以这样仿写:“花儿感谢春天,是春天吹绽它的梦想;彩虹感谢风雨,是风雨洗去它的彷徨;我要感谢挫折,是挫折让我学会了坚强。” 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第三篇:小学看图作文中如何
看图作文中如何“看”和“想‛
广安区厚街小学 何珺
摘要:小学低年级常常有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是写作的开始训练。‚看‛即是看图,是观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既要把图看懂,又要看仔细。看懂,是为了把握图的原意、图的主旨。只有把图看懂了,才不会写错。看仔细,是为了注意细节。只有把图看仔细了,才能写得具体,描绘起来才生动感人。
关键词:看图作文——看,观察——想,想象
小学低年级常常有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是写作的开始训练。看图作文有什么作用呢?一是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作文变得无拘无束。三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们明白要写出好文章,讲出好听的故事就要多观察、多看书、多想象、多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握好‚看‛和‚想‛这两个环节呢?笔者通过具体实践,有很深的体会。
‚看‛即是看图,是观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既要把图看懂,又要看得仔细。看懂,是为了把握图的原意、图的主旨。只有把图看懂了,才不会写错。看仔细,是为了注意细节。只有把图
看仔细了,才能写得具体,描绘起来才生动感人。
其次,要确定看图的基本方法和顺序。看图的方法顺序有很多,即可以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还可以由景到人,由人到景等等。看图,按照一定的确合理的顺序观察后,再把这些落到纸面上,文章也就会条理分明了。重要的是正确选好观察点,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各种图画不同,有的应该按事物的空间顺序写,有的应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有的按事情类别写等。只要根据图画描绘的实际情形,正确地选好观察角度,那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条理了。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条理。总之,具体到看图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画面确定不同的方法。
最后,还要给学生讲清看图的步骤。看整体,要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看景物,要看出景物的特征,认清画中的环境,还要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什么情况;看人物,要看清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人物的穿戴、身材以及他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还要想想人物的思想感情;全面看时,要看清楚这幅图或几幅图总的说明什么意思,并试着从画面深入到画里去体会意思。
比如这幅《保护青蛙》的看图作文,要让学生整体明确看这四幅图的目的,这四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逐幅图细细的看,第一幅图的小孩手里提的什么,肩上扛的什么,他可能会去做什么,同时还可以看看他兴奋的表情。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并发言,对发言精彩的给予肯定表扬,对发言失误的不要轻易否定,可以换个角度进行引导。
想即是想象,以图画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想‛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去分析事物;二是‚想‛图外之意,根据画面内容来进行联想、想象。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想‛在看图作文中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自觉性。使学生懂得图上的人物和景物虽然是静止的,但我们要把人和景物写得有声有色,人物不但有外貌、穿着,还有思想感情,景物除了形状、颜色外,还要写出它隐含的意思。
其次,要告诉学生想些什么。在看图作文中,要想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想人物的行动,心理活动和语言,可以把画面的内容写得更加具体;想景物的姿态和颜色,有利于掌握环境的气氛以及人物的心情;想整幅图或几幅图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便于提炼中心思想,等等。
最后,要告诉学生怎样想。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情和自己的经验来构思情节,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主角,可以将画面中的情景安排到现实生活中。但要注意的是,因为是看图作文,所以一定要扣准画面进行联想。而且想象必须要合乎实际,合乎情理。
例如我在讲《保护小鸟》这篇看图作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想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寓意去分析,确定思考的着眼点。然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每幅图中的小孩的外貌、衣着、神态以及心里想的什么等等。如第一幅图,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这个小朋友拿的
报上写的几个英语单词的意思—‘让鸟飞’。‛然后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书里可能写的一些什么内容,这个小朋友看了书后又看着小鸟,他心里想的又是什么。我还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就是这个小男孩,让他们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填补画面中因时间和空间局限而未表现出来的内容。
总之,教学是不能忽视‚看‛和‚想‛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先‚看‛好,才能‚想‛的好,而‚想‛的好,又反过来加深对图的认识。要求学生在看中想,在想中看,养成边看边想的看图习惯。
第四篇:小学作文中的经典语句
小学作文中的经典语句
1.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用于描写大扫除之后)点评:小时候,每次大扫除后,我只有一个念头:嘿嘿,终于有玩的时间了“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
点评:此为黄金必杀句,此句一出,无人能敌,说实话,真想抽死这个小朋友小明,小红,小刚,小李.......小X......点评:中国人也就这名字了?某位哲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点评:我到现在都不记得这位老大是谁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点评:突然想起原来不带红领巾而被校园纠察队逮住一事,后来还被迫写检讨,现在想起来,要多SB有多SB,真纪念烈士,心里记得就OK了,用的着搞的跟宗教一样,挂个十字架在门上?人家还只挂在门上,咱们直接就逮在头上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点评:我记得某厂商的空调宣传自己产品的静音就是一根针在地上的声音,这位策划老兄估计小时候没少用这种句子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中,我们迎来了学校的第N届运动会点评:我记得我小时候的校园没桂花树,不过老师居然没说什么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点评:再加一句“光阴似箭”,省的以后凑自述凑的头大自改革开放以来
点评:小学生晓得个屁的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点评:凸-.-凸,凑字的好句子自己动手做的饭菜就是香。。
点评:我记得这是小学四年纪的作文,叫什么《我亲手XXX》,反正就是亲手干的一件事看着妈妈头上的白发„„
点评:妈,对不起了,儿子不孝,您那年不过三十多岁,那来什么狗屁的白发--------儿子也是被逼的13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点评:没觉得多幸福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XX,我会永远记得这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点评:春游最XX的一件事(作文题目)
点评:我敢打包票,90%的大陆学生开头都是“每当我看到XXXX的时候,就XXXX”夜深了,我路过的老师的窗户,看到老师还在批改作业
点评:我一教小学的同学告诉我,小学那点东西,三下五除二就批改完了,还深夜呢,这老师多半自己都不会爸爸是辛勤劳动的妈妈是温和善良的哥哥姐姐是勤奋学习聪明懂事的弟弟是调皮的妹妹是可爱的爷爷奶奶是慈祥爱讲故事的老师是工作负责容易病倒的点评:五好家庭作文里:“爸爸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啊,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评:现实中,爸爸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啊,以后要当大官,发大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家里如何如何穷,开会以后家里巨大变化云云
点评:其实那年我没出生
第五篇:作文中虚写的妙用
“虚”出美文 ——谈谈虚写的妙用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真实是写好文章的前提。那么,我们作文能否虚构呢?答案是肯定的。著名作家茹志鹃对中学生说:“写作用虚构法好不好?我以为好。这样从小就可以锻炼想像力。”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积累的素材,常常都是很普通的。作文时,如果把这些素材像“镜子”一样原原本本地摹拟和照像出来,那么你的文章定是平淡乏味的。如果能适当地“虚构”,采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材料就会典型生动,那你的文章定会光彩夺目!
必须明确的是:虚构是一种写作需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虚构决不是胡编乱造,它需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想像,它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这里笔者结合实例,向你介绍几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移花接木,让人物更鲜明。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要学会“移花接木”。如我们在清晨看见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在街灯下卖包子,无人的时候,她就拿出课本来看,问及其父母,才知道一个去世了,一个生病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和人物,要写成文章显然不行。但我们又被小女孩的精神所感动,非要写点什么,于是,有人就虚构出另外几种场景,让它和上文中真实的场景“嫁接”合成,结果“虚”出了华章:如有人为了表现小女孩刻苦学习的精神,虚构出她在学校里有很多授奖的场面以及其它刻苦攻读的场面,以此为文章开端,中间回顾女孩在街灯下读书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图景,这就成了一篇美文。又有人为了表现小女孩的爱心,虚构出许多她捐献的场面,以捐献的场面为开端,引出她在街灯下卖包子的情景,再回到捐献场面,这样小女孩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二、添枝加叶,让故事更完美。
作文时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者只是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像,“虚构”出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使故事更完美。
例如有个同学在作文时使用了这样一个素材:妈妈做小本生意,无意间收到一张五十元假币,几天的辛劳都白费了。晚上,妈妈带我到水果摊前,摊主是位老奶奶,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妈妈用那张假币买了一个大西瓜,老奶奶毫无察觉地收下了它。这种素材写成文章,虽然很真实,但是妈妈这种嫁祸于人的行为是可憎的,主题不积极,没有教育意义。而且这种素材俗浅,缺乏新意。怎么办呢?高明的小作者添枝加叶“虚构”出这样一个结尾:
老奶奶摸了摸那张假币,放进了钱箱里,笑吟吟地说:“这张钱倒是真的。有次我收了张假钱,白辛苦了几天。唉!”妈妈听了老奶奶的话,顿时满脸通红,犹豫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刚才给你的 钱上我记了个电话号码……换一张吧。”假币又回到了妈妈的口袋里。
面对艰辛的老人,这位母亲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被唤醒。我们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也都会这样去做的。这个素材虽然经过了虚构,但仍然是真实的生活。添上这个美丽的尾巴,故事就揭示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思想积极,富有教育意义。
再如一位作者周末放假回家,因事走得晚,太阳快落山了还没到家。远在乡下的母亲骑自行车来校探望,中途母女相遇回家。这事很简单平淡。但作者巧妙地虚构出这样一个情节:
突然,前面吵嚷的人群挡住了去路,我只好下了车子。原来前面出了车祸,听围观的人说,被汽车撞伤的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孩。这时,一个熟悉而又奇异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妇人几乎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冲进人群:“孩子呀,我的孩子!”但很快又从人群中出来。我这才发现,这不是我的母亲吗?我丢下自行车跑过去,被母亲紧紧地搂在怀里,她用颤抖的双手抱着我的头说:“可把娘吓坏了,里边撞伤的也是你这么大的女孩子。”
一次平常的相遇被虚构成罕见的奇遇,构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虚构的精当。
三、改头换面,让主题更深刻。
即写作时将记叙的人、事、物、景加以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如有一篇写见义勇为的文章,题目叫《残疾大叔》,说的是:有一天,街道旁有两个“黄毛”看见一小男孩用一百元大钞买了一个红薯,找回了一沓零钞。小男孩刚走开两步,就被他们拦住了,并硬 说小男孩上次借了他们九十元,强迫还账(其实他们互不相识,小孩根本不欠他们的钱,这是一种变相的敲诈、抢劫)。小男孩被逼得泪流满面,有口难辩,无奈只好把钱掏给了他们。在场的人怕惹祸上身,不敢制止。修车的低下头,炸油条的不吭声,烤红薯的憋着气,走路的直着眼。在这关键的时刻,走来了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大叔,他一声怒吼吓住了两个“黄毛”。但“黄毛”定神一看是个残疾人,便不减“威风”地扬言要他少管闲事。残疾大叔自知不敌黄毛,于是急中生智地指着对面骑车过来的一对男女,说是小男孩的爸妈来了。这样才吓跑了黄毛,留住了钞票……事后了解到:其实小作者见到的大叔并不是“残疾”人,文中的“修车的、炸油条的、烤红薯的及路人”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小作者如此虚构就是用所谓“健康”的修车的、炸油条的、烤红薯的及路人的冷漠行为来与“残疾”大叔形成反差,从而突出残疾大叔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有力地体现出文章的主题。
我班有个学生写《我的爷爷》很感人,说有个周末学校未放假,爷爷见他没按时回家,在阴雨连绵的假日跋涉在泥泞的小路上及时给他送来钱和菜(鱼)。爷爷告诉他,这钱是他捡破烂攒的,鱼是他在小河里钓的,爷爷还再三叮瞩他好好照顾自己。小作者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与爷爷相见的情景和激动心情。后来,这个学生自己说此文作了大手脚改换: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差,送钱菜的是他爸爸,钱也不是捡破烂得的,那天天气也很好。试想若照原样实写,绝无感人之处,虚构才使文章如此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