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

时间:2019-05-12 06: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

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

在今年召开的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王新、原水林等委员和民进蒲城县基层委员会、民盟蒲城总支提出了《加强城区交通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城区交通安全秩序,切实落实好委员提案,6月30日,县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在赵福生、张素芬等政协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察看现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长乐街与迎宾路十字、北环路、西门假山十字等路口、路段和兴镇、党睦两个执勤中队,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带案视察。

一、提案办理落实情况

交管大队接案后,成立了由公安局副局长、交管大队长赵新钢任组长的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大队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按照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限、定奖惩的原则,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全力抓好落实。一是部署开展了春运、校园周边环境和校车专项整治、涉牌涉证、机动车鸣号、乱停乱放、酒后驾驶等6次集中整治,查处了一大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二是联系市容局在道牙以上合理划定停车位,实施专人管理,缓解城区停车位紧张局面;三是通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在城区交通流量大的东风路与迎宾路十字、广场十字、延安路与迎宾路十字等三个路口设置四个方向硬隔离共计600米,以及太阳能提示牌;四是在东风路与东环路十字、长乐街与迎宾路十字、西假山十字、北环路等

路口安装标志标牌12个,在迎宾路、延安路等城区主要路段施划标线以及在红旗街与解放路、长乐街与迎宾路等主要路口增设红绿灯的工作,目前正在积极运行和实施当中;五是完善了恶劣天气和突发情况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六是运用典型案例、电视报刊、警营开放、创建交安示范单位、知识讲座等形式,先后举办专题教育活动2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次。县交管大队连续3年保持零违纪,无媒体曝光等问题,城区中队还获得了“人民满意基层单位”省级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委员们对该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感到满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类机动车辆迅速增加,使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城市建设不够超前。由于城市前期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部分工程只注重形象,却忽略了交通运行,如城区西假山形象工程,由于建设前期住建局与交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视线,导致交通管理难度增大,也给过往车辆、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就目前我县城区现有的红绿灯、标志标线、电子监控设备等交通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正常交通管理需要。

(二)警力不足。目前,我县城区面积已超过1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已突破12万人。全县各种机动车辆已达71400余辆,而交管大队现有人员230人,其

中正式民警62名(含领导8人、巡视员3人、外借2人),协警156名(其中农机系统转入41人,自收自支7人),工勤人员12人,正式干警占的份额不足30%,随着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车流量的持续增加,交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警力严重不足。

(三)经费短缺。近年来,政府下达给交管大队的罚没任务逐年增加,2009年650万元,2010年950万元,2011年增加到1200万元,而返还比例仅为40%,远远低于省内其他县区的标准,而交管大队既要全部承担168名协警和工勤人员的工资待遇(其中农机移交人员财政定补70%,其余部分以及医疗、住房公积金由交管大队自行解决)、车辆的正常运转、监控设备的维护更新以及单位等各项支出,又要垫付部分城区交通设施建设,导致交管部门工作经费比较紧张,“重罚轻管”现象依然存在。

(四)职责不清。目前涉及交通管理工作的部门除交管大队外,如住建、市容、运管、路政,部门繁多,各单位独立运作、各行其事、职责分工交叉、政出多门、合作松散,如出租车随意停车上下乘客,抢、钻现象突出,公交车不按站点停靠,随意停车上下人以及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以及残疾人助力车等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五)宣传不到位。由于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形式还不够丰富,投入力度不足,尤其是对农村群众和中小学

生缺乏系统有效的宣传教育,致使广大农村群众和中小学生缺少正确的交通安全认识和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保护交通环境的意识。

三、几点建议

(一)长远规划。一要立足实际。在充分了解我县交通现状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制定长远规划;二要多方沟通。县政府在实施城区道路设计和规划的调整以及重大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吸纳包括交管部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使城区交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设施。根据城区发展要求,加强交通要道电子监控建设和移动电子警察设备的投入和使用,适时进行路网改造,积极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的配置,认真研究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在现有条件下,应由政府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要求,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因地制宜地增加停车泊位,同时划清管理职能,合理利用道牙以上空间,以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

(三)保障警力。鉴于我县交通管理实际,应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适当提高罚没款返还比例,逐步改变执法过程中的“重罚轻管”现象,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交警人员编制和交通协警数量,协调大专院校毕业生、军转干部补充到交管队伍,切

实保障和提高交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工资待遇,避免人员流失,有效缓解路面监管警力不足矛盾。

(四)强化监管。一是夯实工作责任。在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注重部门协调。要建立综合高效的综合治理交通机制。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交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尤其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努力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三是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乱鸣喇叭、乱停乱放、违章行驶、酒后驾驶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确保我县交通环境安全有序。

(五)扩大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增加公益广告宣传、播放交通教育宣传片等方式,在群众中开展丰富易懂、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尤其要联合教育部门,通过委派民警担任交通知识课外辅导员、发放交通安全知识手册等形式,切实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力度,从小抓起,小手牵大手,逐步形成“人人懂交规,人人守交规”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关于对我省扶贫开发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关于对我省扶贫开发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我省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炳生带队,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参加的视察组,于5月14日至5月20日对我省扶贫任务最重的昭通、思茅两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视察。省政府扶贫办领导陪同视察。5月9日,视察组在昆明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情况汇报,黄炳生副主任听取汇报后,对做好这次视察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视察期间,视察组分别听取了昭通、思茅两市政府以及大关、永善、鲁甸、昭阳、西盟、孟连、澜沧和翠云等县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视察了大关县三江口少数民族综合扶贫和安居工程、溪洛渡电站、永善县云荞水库、马楠乡石雕移民搬迁遗址、伍寨乡中寨村综合扶贫点、昭阳区靖安乡龙潭院子扶贫开发点、西盟县勐梭镇里拉移民新村、中课乡大寨安居温饱工程、上海帮扶小寨脱贫奔小康试点村、孟连县景信乡上海帮扶景冒奔小康试点村、景信乡朗勒茶厂老缅移民村、澜沧县东回乡回安居温饱村和翠云区大沙坝跨地州移民点,与乡镇干部进行了座谈,走访了贫困农户。视察结束时,视察组向昭通、思茅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交换了意见。这次视察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重点突出,工作深入,作风扎实,保证了视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视察组视察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从这次视察的情况来看,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路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集中力量,集中投入,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完善工作思路。

从视察的情况看,为了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全省各地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了新时期扶贫开发规划,完善了工作思路,为扶贫开发奠定了工作基础。昭通、思茅两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促进市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首位。两市为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按照《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扶贫规划。思茅市先后制定了《思茅扶贫攻坚计划》、《思茅地区农村扶贫十年开发规划》和《思茅地区边境四县农村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昭通市组织4000余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460个重点村、595个安居温饱自然村、10个国家重点扶持县的扶贫规划,同时还完成了易地开发扶贫规划。在制定规划过程中,两市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减少了扶贫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扶贫开发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各项扶贫开发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从视察的情况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确定的各项扶贫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加强领导,整合资金,落实政策,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安居温饱工程建设、易地开发扶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村推进、安居工程、民族特困乡综合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取得新进展。2001至2005年4年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8亿元,建成温饱村2234个,对1274个重点村委会和86个边境民族特困乡和其他民族特困乡实施综合扶贫开发,共覆盖贫困人口200多万人。另外,4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22亿元,完成了246万户破烂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全省已有3个州市62个县市716个乡4237个村委会29万个村民小组告别了特困农户住破烂茅草房、杈杈房的历史。昭通市2000年以来先后启动了147个重点村整村推进、178个安居温饱自然村建设、3个民族乡综合扶贫项目,解决45954个特困户20万人的住房问题,转移安置贫困人口5548户24302人。思茅市2001年至2004年实施重点扶持村整村推进424个,安居温饱村226个,民族特困乡扶贫综合开发项目3个,接受并妥善安置跨地州易地扶贫人口2万余人。大关县木杆镇三江口村、昭阳区靖安乡龙潭院子村、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的扶贫安居工程,使苗族、彝族、佤族和拉祜族群众从长期居住的低矮、潮湿的杈杈房、破旧茅草房搬迁到砖瓦房中,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扶贫培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群众开始学会烧砖烧瓦、建筑,并有部分群众学习做生意,边疆乡镇开始有了农村集贸市场。通过产业扶贫推广科技措施,实施玉米单株定向密植移栽、地膜覆盖,提高了粮食单产,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吃粮问题,逐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说,党和政府抓的扶贫政策很好,把我们少数民族带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感谢党,感谢政府。二是劳务输出取得明显成效。全省通过培训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输出达28万多人。昭通市到2004年底通过输出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16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达6737元,占当年农民增收111元的606%。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思茅市劳务输出人员达20795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63907万元,年人均劳务收入3600元以上。三是定点挂钩扶贫、对口帮扶和外资扶贫成效显著。2000年以来,昭通市831个中央、省、市、县区挂钩单位共投入和落实帮扶资金84069万元,援助物资折款208395万元,上项目2780个,引进技术884项,引进人才1370人。2002年至2004年,思茅市3家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定点扶贫挂钩单位共支持思茅扶贫资金1708万元。上海市从2001年至今已向思茅市援助资金662254万元,捐献物资折金23916万元。我们所看到的永善县五寨乡中寨村和孟连县景信乡景冒村,通过挂钩扶贫使两个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四是产业扶贫力度加大。全省4年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有条件的重点村实行了无偿使用,限期归还,长期滚动,发展产业,受益群众的长效增收机制,使农民户均增收近千元,为20多万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4年间共投放贷款扶贫资金6853亿元,支持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培育了一大批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增强了对贫困农户的带动力。为实现“每村培育1—2项能使农民稳定增收的产业”目标,昭通市对实施的重点村、安居温饱自然村、民族贫困乡项目进行整合,加上中央、省市安排用于产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以及扶贫贴息贷款、小额信贷资金,共筹措资金284151万元投入产业开发。思茅市按照《2004年云南省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办法》的要求,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0850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资金1025万元,自筹及投工投劳106003万元。2004年,思茅市政府决定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5年内逐年再增加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边疆四县整村推进和畜牧扶贫工程。这些措施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五是进村入户的扶贫措施到位。针对最贫困的区域和群体,在扶持方式上,昭通市采取了“五到村”(领导联系到村、对口帮扶到村、计划分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帮扶措施到村)、“三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项目覆盖到户、科技服务到户)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了扶贫到村目标的实现。思茅市39名副厅级干部由市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今年增加到10万元)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人包乡扶贫。六是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为管好扶贫资金,昭通、思茅两市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如建立专户、实行预拨报帐制;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组建督查组,实行财务公开,加大监督力度;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等措施和办法,有力地推进了两市扶贫开发的进程。

(三)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减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从视察的情况看,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改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我省自2001年以来4年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958亿元,信贷资金6853亿元,实施六大扶贫工程,解决了75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巩固了1695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全省贫困地区共建成基本农田378万亩,解决了430万人口、28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新建乡村公路近3万公里,村委会通路率达966%、通电率达979%、通电话率达962%;建设沼气池54万口,节能灶280万户,发展各种经济林果391万亩。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恢复,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昭通市2000年以来,共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1875件,解决2268万、13万头牲畜饮水问题;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7236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978万亩;新修乡村道路82条1413公里,维修乡村道路27条385公里,新修桥梁30座952延米;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432公里;解决了132个村通公路难的问题;新建和改造通讯光缆398854公里;有2124个自然村通电话,占自然村总数的83%;建设沼气池27308口,节能灶16856套。思茅市通过安居温饱村和温饱示范村建设项目,改造茅草房、杈杈房36925户,建设基本农田127956亩,建设“五小”水利17884件,建设沼气、节能灶50149口,极大地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进而走向富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以来,昭通市共解决了281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未解决温饱的极端贫困人口从2000年末的6817万减少到2004年的3998万人,下降了41%,扣除返贫,净减少272万人;未稳定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从11187万人减少到8987万人,下降20%,净减少22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1元,较去年增长105%,较1996年增长27%,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思茅市2001年至2004年解决了4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17元增加到2004年的1415元,农民人均有粮从409公斤增加到413公斤。全市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巩固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乡村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培训了一批农村卫生员、接生员和保健人员。

二、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这次视察的情况看,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解决。

(一)存在一定的松劲情绪。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大部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成绩面前,一些部门一些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扶贫开发的力度有所减弱,扶贫投入有所下降。一些地方扶贫措施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够强,扶贫开发还缺乏新思路、新办法,扶贫开发的工作环境气氛没有以前浓厚。

(二)资源的整合还不够有力。这主要是指在扶贫资金的安排上,仍然存在来自多个渠道的资金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存在切块分散使用的情况,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比较困难。部分对口帮扶部门对帮扶乡村指导不够,帮扶重点不够突出。整合各方面力量投入扶贫开发主战场,还值得认真研究;部分地区还存在建设项目重复、资金投入分散、建设成效不太理想等问题。

(三)少数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够细致、扎实,对整村推进、劳务输出、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还研究不够细致,措施不够具体有力,针对性不够强。

(四)一些使贫困群众有效脱贫的扶贫开发措施履盖面还很窄,标准较低。全省现在还有10余万农户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中,极少数贫困农户还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屋不蔽雨,基本上还处在靠政府救济维持生存,还有80余万特困群众基本丧失生存条件。

(五)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和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剩余贫困人口分布越来越分散,而且大多数都是集中在经济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劳动者商品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脱贫基础设施脆弱,农民增收困难,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难以根本解决。扶贫任务的艰巨与扶贫投入力度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因灾因病及其他原因返贫人口数量较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六)产业扶贫缺乏资金扶持,贫困地区贷款困难,财政扶持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七)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影响了全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对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从这次视察可以看出,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省区之一,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与非贫困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安居问题尚未解决,近几年已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很差,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很大,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最大的决心,万众一心,去夺取扶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扶贫开发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很强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的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方针、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特别要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二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把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落实。三是要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贫困地区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亲自抓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政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四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监督,督促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五是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全面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真正使基层组织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因地制宜,转变作风,把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扶贫开发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思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村社、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真正抓紧、抓实、抓出实效。扶贫开发工作由过去扶到贫困县、贫困乡,到现在扶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单元比过去小了,但工作量比过去更多,工作难度比过去更大,要求扶贫工作比过去更细、更具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一方面要做到工作不松懈,精力不转移,投入要增加,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中一切力量,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研究和实施整村推进、劳务输出、产业扶贫、安居温饱工程等重点工作的具体措施。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用更细致、更扎实的工作作风进村入户,帮助指导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三)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提高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基本条件。各级政府要把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到努力增加扶贫投入上来;要随着本级财政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资金投入;要用好用活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引导、支持民间资本、非公有经济等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扶贫开发。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扶贫信贷资金投入的力度,帮助贫困地区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要加大扶贫资源的整合力度,要整合人才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农村乡土人才作用,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强化培训,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要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城镇支持农村,大企业扶持贫困地区,社会各方面力量都关心支持扶贫工作;要发挥资金效益,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要突出重点,对来自多个渠道的扶贫资金加强统一调配,协调使用,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挥功能和扶贫办的协调功能,合力攻坚,解决好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保证以贫困户为基础,以贫困村为单元的全省村级扶贫规划的实施。

(四)加强管理,对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实行跟踪问效。

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坚持把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一项内容,推行财政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项目公示、公告和审计制度;建立扶贫统计监测制度和网络,工程项目要实行招标制度;要逐步建立上级监督、监察审计监督、部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防线,严禁占用、挪用扶贫专项资金。制定项目支出的绩效考评办法和项目验收办法,做好项目后续管理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分级管理、各有侧重的效益评价体系。

(五)几点具体建议。

1、关于贫困农户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重大成效。选择适当时机使这项改造工程告一段落是必要的。但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地方此项任务还比较大。如思茅市、昭通市尚有大量贫困农户的茅草房、杈杈房没有得到改造。建议此项措施再延长2至3年,并适当增加户均改造资金,且不宜纳入整村推进资金中安排。

2、关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视察组到各地听到的反映都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得民心顺民意的正确决定。但同时也提出以州、市为单元确定每个自然村的扶贫补助标准不甚符合实际的意见。视察组认为这个意见值得参考,如宁蒗县、西盟县的贫困程度深,当地干部反映补助标准偏低。建议国家和省的重点扶持县以县为单位,根据各县贫困程度分等级重新确定整村推进的资金补助标准。

3、易地扶贫开发工程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后逐步缩小易地扶贫开发任务,并以县内安置和劳动力转移为主是正确的。建议对跨地州易地安置的工作,继续按照省政府〔1996〕67号文件和省政府2004年第50期《专题会议纪要》精神,进一步落实和解决好易地移民安置区所涉及的新增行政事业管理、教育、卫生、民政、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

4、建议对涉及我省边境及部分内地高寒地区解放初期的土改“直过区”少数民族脱贫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争取中央的专项支持。

综上所述,视察组认为,全省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努力做到“五个加强”、“三个进一步”。即: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扶贫开发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减弱;扶贫到村到户,使群众受益的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全社会挂钩帮扶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长效产业、特色产业要进一步发挥更大的效益;教育、卫生为主的社会事业扶贫要进一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群众苦干、干部帮扶的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到更高的阶段。

第三篇:关于对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关于对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法宝。年初,政协将我县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列为今年协商监督的项目,得到了县委的支持。近日,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负责同志,在县政协副主席XX的带领下,对我县各乡镇及XX种畜场民族宗教政协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通过与宗教人士及统战干部座谈及察看宗教活动场所等方式,认真了解了我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是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全县人口5.66万人,其中汉族3.78万人,蒙古族4154人,维吾尔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全县有宗教活动场所46座,其中清真寺41座,喇嘛庙1座,基督教活动点4处。有宗教教职人员65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41人,喇嘛教教职人员20人,基督教活动点负责人4个。有宗教团体2个,其中伊斯兰教协会1个,佛教协会1个。

多年来,我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县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情况,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1、一些干部甚至个别负责民族宗教工作的干部,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不牢,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有违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苗头性活动。

2、宗教人士向信教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教群众做出与党的宗教政策不符之事。如最近XX乡一教民请XX县一阿訇在其父的葬礼上做站礼;县城一些信教群众请没有阿訇资格的人从事一些宗教活动等。

3、基督教实行“三定”管理以后,原塔乡的信教人员划入本布图镇活动点活动,但由于路远且交通不便,很少来参加活动,有人反映塔乡的信教人员私自开展活动。

4、个别宗教活动场所建筑老化、墙体开裂,是否需要维修或重建。

5、XX书记在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上提到“要把宗教人士当作非党的农村基层干部看待”,一些宗教人士多年来从事宗教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耽误了生产,有些宗教人士是从外地来的,没有土地,生活很困难,希望能享受到政府生活补贴。

三、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有17个少数民族,1.87万人,汉族基督教信教群众有371人,两项占总人口的34%以上。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宗教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推进我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的宣传教育

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牵头,宣传、教育、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要教育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要教育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要在各民族中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教育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坚决防范和抵制非法宗教势力的破坏活动。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光荣、破坏安定团结可耻的社会氛围,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三)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

妥善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宗教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纠纷和事件,要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绝不能简单地对待和处理。要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可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

(四)有关部门应排查工作,摸清不符合政策的宗教活动情况。尤其是加强对基督教活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宗教事务活动,落实好、维护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五)在充分考察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享受政府生活补贴的民族宗教人士人数。对确属危房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允许拆建。

第四篇:关于对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县委: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法宝。年初,政协将我县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列为今年协商监督的项目,得到了县委的支持。近日,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负责同志,在县政协副主席海妙强的带领下,对我县各乡镇及巴州种畜场民族宗教政协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通过与宗教人士及统战干部座谈及察看宗教

活动场所等方式,认真了解了我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博湖县是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全县人口5.66万人,其中汉族3.78万人,蒙古族4154人,维吾尔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全县有宗教活动场所46座,其中清真寺41座,喇嘛庙1座,基督教活动点4处。有宗教教职人员65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41人,喇嘛教教职人员20人,基督教活动点负责人4个。有宗教团体2个,其中伊斯兰教协会1个,佛教协会1个。

多年来,我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县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情况,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1、一些干部甚至个别负责民族宗教工作的干部,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不牢,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有违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苗头性活动。

2、宗教人士向信教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教群众做出与党的宗教政策不符之事。如最近才坎诺尔乡一教民请和静县一阿訇在其父的葬礼上做站礼;县城一些信教群众请没有阿訇资格的人从事一些宗教活动等。

3、基督教实行“三定”管理以后,原塔乡的信教人员划入本布图镇活动点活动,但由于路远且交通不便,很少来参加活动,有人反映塔乡的信教人员私自开展活动。

4、个别宗教活动场所建筑老化、墙体开裂,是否需要维修或重建。

5、王乐泉书记在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上提到“要把宗教人士当作非党的农村基层干部看待”,一些宗教人士多年来从事宗教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耽误了生产,有些宗教人士是从外地来的,没有土地,生活很困难,希望能享受到政府生活补贴。

三、几点建议

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有17个少数民族,1.87万人,汉族基督教信教群众有371人,两项占总人口的34以上。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宗教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推进我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二、深化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的宣传教育

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牵头,宣传、教育、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要教育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要教育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要在各民族中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教育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坚决防范和抵制非法宗教势力的破坏活动。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光荣、破坏安定团结可耻的社会氛围,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

三、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

妥善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宗教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纠纷和事件,要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绝不能简单地对待和处理。要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可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

第五篇:关于对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县委: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法宝。年初,政协将我县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列为今年协商监督的项目,得到了县委的支持。近日,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负责同志,在县政协副主席海妙强的带领下,对我县各乡镇及巴州种畜场民族宗教政协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通过与宗教人士及统战干部座谈及察看宗教活动场所等方式,认真了解了我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博湖县是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全县人口5.66万人,其中汉族3.78万人,蒙古族4154人,维吾尔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全县有宗教活动场所46座,其中清真寺41座,喇嘛庙1座,基督教活动点4处。有宗教教职人员65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41人,喇嘛教教职人员20人,基督教活动点负责人4个。有宗教团体2个,其中伊斯兰教协会1个,佛教协会1个。

多年来,我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县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情况,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1、一些干部甚至个别负责民族宗教工作的干部,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不牢,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有违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苗头性活动。

2、宗教人士向信教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教群众做出与党的宗教政策不符之事。如最近才坎诺尔乡一教民请和静县一阿訇在其父的葬礼上做站礼;县城一些信教群众请没有阿訇资格的人从事一些宗教活动等。

3、基督教实行“三定”管理以后,原塔乡的信教人员划入本布图镇活动点活动,但由于路远且交通不便,很少来参加活动,有人反映塔乡的信教人员私自开展活动。

4、个别宗教活动场所建筑老化、墙体开裂,是否需要维修或重建。

5、王乐泉书记在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上提到“要把宗教人士当作非党的农村基层干部看待”,一些宗教人士多年来从事宗教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耽误了生产,有些宗教人士是从外地来的,没有土地,生活很困难,希望能享受到政府生活补贴。

三、几点建议

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有17个少数民族,1.87万人,汉族基督教信教群众有371人,两项占总人口的34%以上。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宗教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推进我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二、深化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的宣传教育

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牵头,宣传、教育、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要教育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要教育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要在各民族中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教育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坚决防范和抵制非法宗教势力的破坏活动。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光荣、破坏安定团结可耻的社会氛围,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

三、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

妥善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宗教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纠纷和事件,要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绝不能简单地对待和处理。要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可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

四、有关部门应排查工作,摸清不符合政策的宗教活动情况,尤其是加强对基督教活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宗教事务活动,落实好、维护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五、在充分考察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享受政府生活补贴的民族宗教人士人数。对确属危房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允许拆建。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下载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