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答案(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07:3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答案(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答案(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答案(写写帮整理)

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D2.B3.C4.A5.B6.C7.D8.B9.C10.D

11.A12.B13.C 14.A15.A16.B17.C18.B19.B20.D

21.B22.C23.C24.D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600米(1分)4.2℃(1分)大(陡)(1分)(2)D(1分)

(3)C(2分)(4)由西向东再向东南(2分)(5)不可能(1分)因为图中最高山峰不超过1600米,其气温不会低于1.8℃,在0℃以上,不会有永久性冰川存在。(3分)

27.(8分)(1)逆时针旋转(1分)(2)0°(1分)23º26ˊ(1分)小(1分)(3)16(1分)0(1分)东北(1分)(4)17(1分)

28.(8分)(1)非(1分)亚(1分)欧(1分)(2)人口增长过快(1分)

(3)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1分);人口死亡率不变(1分);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1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降低的趋势逐渐趋缓(1分)。

29.(7分)(1)交通通达度(交通线的分布)(1分)(2)②④③①(3分,每空1分)(3)④(1分)原因是:位于城市中心(1分); 交通通达度的高(有多条交通线通过)(1分)。

30.(15分)(1)岷江(1分)青城山(1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1分)(2)①都江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堵江堰是具有很高游览价值的旅游资源)(2分);②堵江堰与邻近的青城山以及成都市区及周边的省内著名景点构成较好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2分);③距成都市区近,交通便利(1分);④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高(1分)。(3)①堵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2分);②作为古代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这在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2分);③整个工程对环境不造成破坏和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2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B卷

三、综合题(共50分)

31.(25分)(1)①(2分)33—34‰(2分)(2)出生率急剧下降(2分),死亡率急剧上升(2分),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2分)(3)B(2分)(4)现代(1分)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重大)(2分)①劳动力老化和不足(2分);②青壮年赡养负担加重(2分);③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压力大(老年人生活、养老问题突出)(2分);④国家社会保障系统投资大,经济负担加重(2分);⑤国防兵源不足(2分)。(学生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2.(25分)(1)欧洲联盟(欧盟)(1分)法国、德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每个1分)(2)国土面积广大(2分);自然资源更丰富多样(2分);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3)原因:①两国都是发达国家,提供的就业机会多(2分);②二战后两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2分)。有利影响:①缓解了人口输出地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2分);②促进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2分);③增加收入,可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促进家乡建设(2分)。不利影响:导致人才流失(2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二篇: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2.D 3.C 4.B 5.C 6.C 7.C 8.C 9.B 10.C 11.C 12.C 13.D 14.A 15.A 16.A 17.B 18.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9.AB 20.CD 21.AC 22.BC 23.BD 24.CD 25.BD 26.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7题~第31题),共计60分。

27.(10分)

(1)西高东低(1分)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1分)

(2)(4分)

(3)从西南流向东北(1分)增温增湿(1分)

(4)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寒暖流交汇(1分)

28.【海洋地理】(14分)[]

(1)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任答2点2分)风能、潮汐能、波浪能(任答2点2分)

(2)②(2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近岸入海径流量小(4分)海冰或冰山(1分)

(3)合理捕捞;限定渔大小;禁止过度捕捞;捕养结合;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废水达标排放;加强海洋管理等(3分)

29.【海洋地理】(10分)

(1)黄海 淤泥质(2分)

(2)1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分)

(3)D(2分)

(4)有利于巩固我国国家安全;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有利于增加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维护我国渔民的正当合法权益等(4分)

30.【环境保护】(15分)

(1)生活噪声(1分)广场音乐;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燃放烟花爆竹等(任答1点得2分)

(2)高(1分)工业(1分)国家对工业噪声污染治理力度较大或对工业噪声监管严格(2分)

(3)道路两侧区(1分)夜间噪声标准值高;大型货车通行且车速快;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政府/交管部门监管不力(任答2点得4分)

(4)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处罚力度;加强生活噪声防治;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等(任答3点得3分)

31.【环境保护】(11分)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任答2点得2分)

(2)华北平原(1分)经济发达,化石能源消耗量大(2分)大气条件较稳定、降水少、风力小等;存在逆温层(2分)

(3)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禁烧秸秆;严格管理工地扬尘;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等(4分)

第三篇:成都市2009-2010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政治(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

2009—2010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人生的不停追问

D.哲学的智慧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2.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质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因之而改变 ④意识反映世界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则不同

④认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⑧ 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必然要求

②刨新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创新就是要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敢于否定一切传统的东西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0年之前,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10年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西部发展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

③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腱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009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来阐述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共同维护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③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

A.是对客观存在的天气状况的及时反映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能够精确预测天气状况的未来变化

9.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奥数培训的疯狂现状,成都市教育局于2009年10月25日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右侧温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要寻因究果

③要把握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坚持标本兼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09年12月25日,我国公布了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的主要数据。此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为国家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体现了

()

①经济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经济信息

②要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

图画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 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右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 “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C.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内容具有客观性

13.科技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制高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规律性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D.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14.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无视其本身的发展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根本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汉语里,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材料中对“危机”的解释,主要说明

()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差异性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16—18题。16.《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一论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可分割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 17.《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 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 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9~20题。

19.温总理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金秋时节,2009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促进两岸产业与经济交流合作”,旨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据此回答22~23题。

22.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持续改善和发展,给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23.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二十多年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年的经济交流合作,最生动、最典型地印证了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这个基本的道理。“分则两害、合则两利”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24.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①优化要素组合能增强事物的整体功能 ②事物间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善于根据需要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该市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并鼓励官员、百姓编发“红段子”,传送、转发“红色短信”,引领文化新风尚。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重庆市是如何开展文化活动的。(6分)

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是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四川书写了多项全国“第一”:1977年秋,原广汉县金鱼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1978年10月,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0年11月,原广汉县向阳公社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1980年12月,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7年,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改革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

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8分)

27.(16分)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做好保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政策。(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用发展的思想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8分)

28.(22分)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

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12天的会议,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 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 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 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 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减排,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采 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以 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 是发展问题。各国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要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 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 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国际社会要加强合

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

(1)结合示意图,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全球商讨减排协议的正确性。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各国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8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DDBCB

6—10 AACDB

11—15 CDBAB

16—20 DCDCD 21—24 ABC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庆从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3分)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开展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3分)

26.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

②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改革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分)

③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为四川经济发展解决了资金短缺和 技术落后等困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2分)

④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2分)27.(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要求。(2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中央确定宏观调控任务和制定货币政策要从这一具体实际出发。(2分)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从实际出发要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强。中央对宏观调控任务、政策的调整适应了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2分)

④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是正确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只有从实际出发执行方针、政策,才能确保其收到实效。(2分)

(2)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2分)

②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2分)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扩大内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分)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分)28.(1)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全球气温每上升1度,都会给人类带来威胁和灾难。因此世界各国应共同商讨减排协议,采取切实措施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3分)

②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当气温升高3度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升高6度,将使地球面临彻底崩溃。因此世界各国同意将全球温度控制目标定在2摄氏度之下,以防止灾难性结果的出现。(3分)

(2)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

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国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都会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应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承认矛盾,全面分析并解决矛盾。(2分)

③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要率先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少、经济发展落后,但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这体现了对不同事物及其发展阶段上矛盾特殊性的把握,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长期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密切合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2分)

②事物处于普遍的因果联系中,要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全球气候变暖必将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自觉保护地球环境。(2分)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各国必须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护地球气候。(2分)

④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要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尽量控制增量,二者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2分)

第四篇:平顶山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答案

2011~2012学年

第五篇:2013届高二学情调研地理答案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3届高二学情调研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5:CAABB6-10:CCBAD11-15:CCCCD16-18:CD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9.CD20.AC21.CD22.BC23.AC24.AB25.CD26.CD

二、综合题(60分)

27.(15分)

(1)四川盆地青藏高原(2分)

(2)上海武汉(2分)

(3)三峡防洪发电航运(4分)

(4)开发水能生态环境建设(2分)

(5)洪水(1分)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峰的调节作用;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2分)

(6)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环保,推广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2分)

28.(12分)

(1)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三开放性(各1分,4分)

(2)生产(1分)2000(1分)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波动上升)(1分);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1分);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1分)

(3)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有利于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拉动西部经济增长(1分);增加就业机会(1分)

29.(13分)

(1)沪宁杭珠三角轻b工业化(4分)

(2)混合农业D(2分)

(3))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位置优越。(其它合理也可)(3分)

(4)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1分)

劳动负荷大,工资低(1分)

(5)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发展核电(任选两个)(2分)

30.(10分)

(1)南暖寒寒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秘鲁上升流把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面(8分)

(2)北寒(2分)

31.(10分)

(1)A200(2分)(2)石油、天然气锰结核(2分)

(3)A①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3分)(4)海洋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任选两个,2分)(5)入海的河川径流(1分)

下载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答案(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地理答案(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门峡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英语答案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期期末 英语试卷参考答案听力部分录音材料(Text 1)M:What’s on tonight?W:Gone with the Wind.M:That’s wonderful! But I’ve seen it twice s......

    大学上实用写作考试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部应用文集是《尚书》。 2、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 。 3、行政公文的发文字号包括 。 4、表彰先进可用的行政公文的文种主要有, 5、上行......

    平顶山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地理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 1.B2.B3.D4.C5.C6.B7.C8. B9.D 10.B11.A12.D13.C14.D15.A16.B17.C18.B 19.C20.D21.C22.A23.D24.A25.C 第Ⅱ卷 26.(9分) (1)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

    高二下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五篇范例]

    人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做题目,一把写论文,一把应对差分数。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二下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期末试题第......

    2012-2013学年度成都市高二物理调研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度成都市高二物理调研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C 6A 不定向选择 7BC 8C 9A 10D 11CD 12 BD 非定向选择 13 CHFAHGIE 14略 15 P输出=1.5......

    高二地理期末教学反思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赵娜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需要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改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跨......

    高二的地理期末试题

    导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二地理期末试题。欢迎阅读!高二地理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

    2009-2010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精)

    2009-2010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