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0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精)
2009-2010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人生的不停追问
D.哲学的智慧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2.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质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C.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因之而改变 ④意识反映世界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则不同
④认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创新就是要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敢于否定一切传统的东西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0年之前,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10年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西部发展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③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A.①②
B.②③
()
②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C.①③
D.②④
7.2009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来阐述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共同维护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③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A.是对客观存在的天气状况的及时反映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能够精确预测天气状况的未来变化
()
9.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奥数培训的疯狂现状,成都市教育局于2009年10月25日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下侧温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要寻因究果 ③要把握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坚持标本兼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A.①②
B.①④
()
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②③
D.③④
11.2009年12月25日,我国公布了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的主要数据。此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为国家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体现()
①经济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经济信息 ②要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下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 “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C.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内容具有客观性
13.科技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制高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规律性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D.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
14.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无视其本身的发展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根本改变
()
()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汉语里,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材料中对“危机”的解释,主要说明
B.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差异性
()
A.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16—18题。
16.《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一论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可分割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 17.《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9~20题。
19.温总理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金秋时节,2009年度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促进两岸产业与经济交流合作”,旨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据此回答22~23题。
22.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持续改善和发展,给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23.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二十多年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年的经济交流合作,最生动、最典型地印证了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这个基本的道理。“分则两害、合则两利”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24.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优化要素组合能增强事物的整体功能 ②事物间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善于根据需要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该市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并鼓励官员、百姓编发“红段子”,传送、转发“红色短信”,引领文化新风尚。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重庆市是如何开展文化活动的。(6分)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是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四川书写了多项全国“第一”:1977年秋,原广汉县金鱼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1978年10月,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0年11月,原广汉县向阳公社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1980年12月,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7年,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改革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
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8分)
27.(16分)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做好保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政策。(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用发展的思想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8分)
28.(22分)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12天的会议,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减排,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以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各国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
(1)结合示意图,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全球商讨减排协议的正确性。(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各国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8分)
第二篇: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高二下学期期末)摸底测试政治试题 2013高考)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5.右图《人长寿》是艺术大师齐白石的篆刻作品。齐白石出身贫寒,学过木匠,推崇“独造”,将砍柴的刀法用于篆刻,其篆刻作品取汉隶碑篆法,成为“单刀法” 篆刻的确立者和典型代表。艺术大师的成就表明
A.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植着开拓进取的中化民族精神
C.汉字作为中国文明的标志记载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
D.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才能使传统艺术历久弥新
6.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
11.在十七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十九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
A.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D.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
12.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显现。下列观点在世界观上与此相一致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3.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这一突如其来的“天外来石”究竞是何方神圣,和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多次陨石事件一样,目前仍是个谜。这表明
①宇宙的浩渺无际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它
②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只需在电脑上设计出一个3D模型,然后轻轻按下“打印”健,机器就会使用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粉末材料。“打印”出设计好的产品,这就是3D打印技术。回答14~16题。14.3D打印又称三维打印,其理念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研究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得以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3D打印产业初步形成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不断运动和变化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成功实践要以长远规划为根本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目前3D打印机已被用于各个行业的样品制造,特别是在航天、医疗、建筑、运动、娱乐、汽车和个性化定制等行业,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制造业的历史。由此可见
A.人们通过改变事物的形式创新事物发展规律
B.科技能将幻想的东西直接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人的思维建立起来的D.科技创新与进步能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
16.3D打印技术对航空航天、汽车等核心产业的革新有巨大推动作用,然而3D打印是材质一层层堆积成形,每一层都有厚度,这使得它的精度难以企及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上述认识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的D.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17.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①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等的联系构成其变化和发展
④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8.老子基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道”予以谴责。他告诫统治者“物或损之而益”,若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反而有益于统治地位的巩固。上述观点
①否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斗争性,倡导“人之道”效法“天之道”
②承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同一性,希望统治者遵行天道来治理国家
③提出“物或损之而益”,这一思想,承认“损”与“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④反对统治者“损不足奉有余”,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下列对漫画的哲学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①认识角度不同,人们对事物价值评价和选择也会不同 ②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来决定的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对人们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我们党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用火箭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射到太空,太阳能电池板在太空发电,再将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微波传回地面,并重新转换为电能。目前,科学家已建成一座太空太阳能发电实验设施,其用途主要是验证通过无线方式远距离输送能量的可行性。这表明
A.超越现实的科学构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B.符合客观规律的构想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
C.实践科学构想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D.科学实验推动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提高
22.右边漫画反映的哲理主要是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②矛盾双方的相互融合和趋同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④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推理:“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下列说法与此三段式推理所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有
①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③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②数列2(n—1)与10的关系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4.当前,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8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6分)
27.(30分)“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回奢。‛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消费‛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多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刻不容缓。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民间也掀起了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1)结合材料一,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0分)
材料二 总书记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8分)
材料三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示。(12分)
第三篇: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2001学年第一学期总结
这一学期对我来讲比较特殊,因为在去年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感觉很辛苦,但却让我体验到了更多,也学到了更多。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只因为这是一种进步。
每次总结总要先表明自己的思想,其实我绝对是个守法的好公民,也绝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党的领导,所以我觉得在此不用再作赘述。
我想重点讲讲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感受。
到了高二,应该开始有一个大的观念和计划了,应该开始建构系统语文学习的管理纲要,将教学计划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到人、时、事,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所以我确立了语文教学管理的具体任务:
(1)每人每天必须做的3件事。
①朗读。力争每天每人都有朗读,包括早自修、上课,甚至是回家睡前和早上起床后。每天还有一生作课前演讲,每节课前三分钟进行,内容可以是学生欣赏的美文、小故事、小幽默和成语故事等。但要求做到脱稿,叙述清晰,语言流畅。学生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疑问,若回答不上,说明准备不充分,必须“again”。这样便促使学生精心地寻找资料,全面地设想可以存在的问题,充分地查找资料进行解决,学会了许多知识,培养了很多能力。相信长期坚持,必将有显著成效。
②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这项任务可以落实在早自修和上课的朗读中,但更应该引导学生课外读好的文章,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这样一学期下来《读本》上的文章基本上可以被读遍,但鉴于我校学生实际,所以还要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加以催促。
③每天记一个成语故事。这项任务其实是在课前三分钟完成。一生准备演讲,其他学生掌握并提问。长期积累,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收获。
(2)每周每人必须做好两件事。
①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的题目不作限制,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发挥的空间,抒写真情实感,产生对作文的兴趣。教师每篇周记都看,但只对部分周记作批改,并将好作文推荐给《春苗》等刊物,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若每个班的好文章较多,还可以以出班刊的形式出版,让学生享受到创作成功的喜悦。
②每周利用一个早自习进行听录音朗读或背诵。因为本册教材多诗词和散文,所以我尽量去搜集一些好的规范的朗读带,利用早自修的时间让学生听、感受、模仿,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3)每一学期应做好的3件大事。
①为自己找到一句喜欢的座佑铭,并写在自己的周记本上或者课本上。座佑铭一般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不时地提醒学生努力、坚持,是一种精神动力。
②精心写好至少四篇大作文。这一般归于教学过程之中,由教师精心安排。
③学期结束,整理好自己的语文资料。包括课上涉及的文学常识等,都要求学生记在一本笔记本上,从高一开始,直到高三为止,作为复习之用。还包括一些较好的练习卷等。
学生若能非常认真地做好这几件事,那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对学好语文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进入高二,面对又一个全新的陌生教材,面对三个单元的诗歌、两个单元的散文和一个单元的古文,突然感觉傻眼了。深受老教材“感化”的我哪里接受过什么诗歌理论和鉴赏?海子、韩东„„这些新时代的新诗人的诗歌理念,一下子又如何学习并传达给学生呢?唯一的办法只有赶紧补救,看书,查资料,上网„„所有可能的方法全部用尽,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可心里总有些惴惴,不知自己是不是在扮演“误人子弟”的角色,将来学生是不是又会质疑我的讲课而重新翻起旧案,铲除我在他们心中所占有的那仅有的一点点位置呢?
对词的教学让我感触良多。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有太多美妙的东西可以教给学生,可我觉得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从而培养一种对美的感觉能力。可惜那时我校的语音室还没建设好,否则利用多媒体效果将会非常完美,这个遗憾只能留到对下一轮学生的教学中了。
对这一学期语文教学,我还有一个遗憾,那便是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我的教学工作。其实对于一位老教师,这种影响肯定是不会大的,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刚上手的新教师来讲,影响却是巨大的。疲惫不堪之余,对教学也就马虎了许多,这是我最大的一个遗憾,但相信工作逐渐上手之后,情况会有所转变。现在来谈谈那占了我大部分时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
对于这刚上手的工作,本已是够难了,谁知无意之中阴差阳错地还是接别人的班,这对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所以权将此作为对自己的一大挑战吧。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虽然陌生,但却在心里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既累又忙”,但“缺乏成就感”好像是很多班主任工作的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习时曾有一个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家长从小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有时我很迷茫:我们毕竟不是读书的机器,就现在这样听课、写作业、考试,即使成绩再好,将来都有用吗?„„”而另一个长得人高马大,但学习成绩不好,每天总显得萎靡不振的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说实话,现在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没有意思。„„打篮球?那只不过是一种消遣,其实,我也感到没意思。„„长大了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他们让我考高中,那就考吧,反正„„” 这两个学生的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他们接受的正面教育基本相同,他们所处的班级环境也一样,面对着社会,却是一样的迷惘、无助,这使我感到震撼!反思现在大家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感到:我们似乎在“管”字上下的功夫太多了,上课管纪律、下课管走路、吃饭管饭卡、放学管劳动、回家管作业,甚至于穿衣、校鞋、指甲、头发„„好象只要这些地方都“管”好了,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自然就提高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成效了。可是,在“育”字上,即培育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正确的做到“自主选择、自主负责”,从而真正做到“对生活充满信心”,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算是成功的吗?
实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主负责”,前提是:学生本身具有反省意识和反省能力、外部环境给予自主的条件。据此,我感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他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关怀性工作:这里用“关怀”一词,是为了强调,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教育和提醒,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在工作中应做到“润物细无声”,即:既要注意正面的教育引导,更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最重要的是:应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高人一等”的“训斥”。
协调性工作:这里所说的“协调”,决不能理解为学生出现问题后的“救火式”的协调,而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处置班级各项活动,包括教育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总量的控制两个方面。
管理性工作:这才是前面提到的“管”的工作内容。在我看来,这方面的工作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老师管得越少。事无巨细,统统包揽的“保姆式”方式是不可取的。此时,你就要有准备容忍学生“失误”而受到各方批评指责的雅量,心中只记“宽容”二字。
然而,目前的班主任工作的布置和考核,往往过于注重“管理性工作”,这就形成“关怀性工作”的不足和“协调性工作”的缺失。在我看来这可能是班主任“既累又忙”但“缺
乏成就感”的原因之一。班主任不是政治教师,因此,不必也不应重复许多在政治思想教育“知识性”的东西,因为如果这样,学生的厌倦情绪本身就会使效果“打折”;班主任不是万能教师,因此,不必也不应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因为这样做不仅有意无意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会养成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和依赖;班主任不是学生的保姆,因此,不必也不应取代学生家长的角色,因为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上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对自己对周围对社会的关心、尽责的意识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我觉得真正弄清楚班主任的“应为”和“难为”,才是做好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抓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主线,处理好三方面工作关系,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所以这一个学期以来,我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引导自己,做到绝对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学生的过错行为,不在细管上下苦功,但从大局着眼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负责”的意识。当然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但这一切都是我以后工作的宝贵经验,它将促使我以后的工作更加完美。可惜马上面临分班,一时还看不出效果来,所以我希望下次能带一个全新的班级,从头开始,三年下来相信能将学生教育成高素质、自觉、自主的人才。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和总结,相信每一个想法对自己以后的工作都是一种激励和促进,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我的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二OO二年一月十三日
第四篇:历史高二第一学期期末
《孔子与老子》
1、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主张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知道诸子百家,掌握“百家争鸣”出 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3、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基本思想
4、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等重大科技成就,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
1、该书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诗言志 歌咏言》《从传奇到小说》《梨园春秋》《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主要代 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特色
2、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掌握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的特点和成就
3、单元测试了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基本思想观点,理解人 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挑战教皇的权威》《理性之光》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1、掌握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文艺代表作品表达出的人文主义内涵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掌握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史实理解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 延续与弘扬
4、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及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诗歌、小说与戏剧》《音乐与美术》《电影与电视》《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和她的民主追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现代科学革命》
1、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2、概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建设中国社 会主义的作用
3、了解现代世界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掌握现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第五篇:成都市2009-2010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政治(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
2009—2010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人生的不停追问
D.哲学的智慧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2.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质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因之而改变 ④意识反映世界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则不同
④认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⑧ 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必然要求
②刨新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创新就是要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敢于否定一切传统的东西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0年之前,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10年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西部发展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
③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腱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009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来阐述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共同维护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③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
A.是对客观存在的天气状况的及时反映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能够精确预测天气状况的未来变化
9.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奥数培训的疯狂现状,成都市教育局于2009年10月25日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右侧温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要寻因究果
③要把握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坚持标本兼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09年12月25日,我国公布了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的主要数据。此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为国家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体现了
()
①经济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经济信息
②要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
图画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 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右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 “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C.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内容具有客观性
13.科技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制高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规律性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D.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14.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无视其本身的发展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根本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汉语里,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材料中对“危机”的解释,主要说明
()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差异性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16—18题。16.《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一论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可分割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 17.《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 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 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9~20题。
19.温总理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金秋时节,2009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促进两岸产业与经济交流合作”,旨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据此回答22~23题。
22.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持续改善和发展,给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23.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二十多年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年的经济交流合作,最生动、最典型地印证了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这个基本的道理。“分则两害、合则两利”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24.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①优化要素组合能增强事物的整体功能 ②事物间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善于根据需要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该市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并鼓励官员、百姓编发“红段子”,传送、转发“红色短信”,引领文化新风尚。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重庆市是如何开展文化活动的。(6分)
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是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四川书写了多项全国“第一”:1977年秋,原广汉县金鱼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1978年10月,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0年11月,原广汉县向阳公社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1980年12月,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7年,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改革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
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8分)
27.(16分)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做好保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政策。(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用发展的思想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8分)
28.(22分)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
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12天的会议,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 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 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 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 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减排,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采 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以 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 是发展问题。各国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要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 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 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国际社会要加强合
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
(1)结合示意图,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全球商讨减排协议的正确性。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各国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8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DDBCB
6—10 AACDB
11—15 CDBAB
16—20 DCDCD 21—24 ABC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庆从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3分)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开展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3分)
26.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
②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改革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分)
③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为四川经济发展解决了资金短缺和 技术落后等困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2分)
④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2分)27.(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要求。(2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中央确定宏观调控任务和制定货币政策要从这一具体实际出发。(2分)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从实际出发要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强。中央对宏观调控任务、政策的调整适应了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2分)
④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是正确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只有从实际出发执行方针、政策,才能确保其收到实效。(2分)
(2)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2分)
②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2分)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扩大内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分)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分)28.(1)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全球气温每上升1度,都会给人类带来威胁和灾难。因此世界各国应共同商讨减排协议,采取切实措施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3分)
②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当气温升高3度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升高6度,将使地球面临彻底崩溃。因此世界各国同意将全球温度控制目标定在2摄氏度之下,以防止灾难性结果的出现。(3分)
(2)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
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国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都会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应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承认矛盾,全面分析并解决矛盾。(2分)
③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要率先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少、经济发展落后,但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这体现了对不同事物及其发展阶段上矛盾特殊性的把握,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长期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密切合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2分)
②事物处于普遍的因果联系中,要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全球气候变暖必将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自觉保护地球环境。(2分)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各国必须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护地球气候。(2分)
④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要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尽量控制增量,二者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