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19-05-12 07: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篇: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张树山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继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后,中央提出的又一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我旗是农业大旗,要想做好土地这篇文章,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现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顺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情况提出一点想法与建议,请各位委员指正。

一、阿荣旗南部乡镇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阿荣旗南部乡镇相对北部乡镇来说: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较贫瘠,这本身是劣势,但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强烈的发展意识到,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就没有富裕的生活,“穷则思变”、“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南部乡镇体现出来,由以往的土地少、贫瘠的劣势变成了现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优势。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种植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粮食型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南部乡镇大豆的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种植结构基本形成了“4321”格局,(即玉米40%,白瓜、马铃薯30%,葵花、大豆20%,杂粮、饲料10%。),过去那种“种粮为吃饭”的观念已明显转变为“种粮为卖钱”。尤其是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特色经济作物明星村,并培育了一些名产品,如向阳峪的三道沟村,以沟里小米为名而享誉旗内外,音河乡的和平村,白瓜籽成为抢手货,为农民带来了高收入。新发乡的地膜马铃薯每年都为农民增收近万元,一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为农民增收成为新亮点。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二是农业内部结构初步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的结构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结构转变。畜牧业在南部乡镇蓬勃发展,农牧结合户占总户数的6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2000元是来自牧业收入。养牛专业屯、养羊专业屯、大鹅养殖示范基地、小笨鸡养殖基地已成为一些村的代名词。音河乡,富吉村就是非常好的代表,富吉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更是有名的奶牛专业村,正是由于他走了一条农牧结合的好路子,才让农民过上了新时期新农村的好日子。三是乡镇工业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为工而农的新路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向阳峪镇目前有中小型企业七家,大型企业一家(北京健龙集团钼矿工程),其中五家是加工业。生产规模较大的有沟里米业、林家木材加工厂和阿荣砖厂,年产值达800万元,在生产季节可提供100余人就业,年支付农民劳务收入50多万元。音河乡淀粉加工企业形成规模,使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三、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我们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新时期、新阶段,特别是在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农户“小而全”的生产规模很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的地方种植业和养殖业单纯追求数量增长,不注重质量提高,不重视品牌培育,新技术的培育和推广、更新周期太长。部分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导致他们搞农业只能粗放而不能集约经营。农业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产品结构雷同,虽然产量逐年递增,但农民在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增产而不增收。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产业化进展缓慢。多数以初级产品销售,没有分类分级,没有加工转化增值。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精加工少,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生产基本上以个体为主,多数个体户和企业分散孤立经营。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

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业的市场、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较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服务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加上信息闭塞、流通不及时,阻塞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虽然近几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意识有所增强,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增多,但受自身素质及传统婚嫁观念的影响,外出打工形不成规模。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数的70%以上,基本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现状,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受制于水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三)市场信息化程度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较大。一方面农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不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弄不清变化莫测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思想和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失败或农民增收缓慢。

(四)农民的观念更新比较难。虽然广大农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安于现状、温饱即足、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要使这些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五)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提高比较难。农民的文化水平很低,特别是45岁以上的农民,几乎都是文盲、半文盲,具有高中文化的农民仅占7%左右。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1、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要在广泛收集资料、综合调研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

主权,放手让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实践,去创造,发挥主动性,切不要包办代替;而要着重在引导和服务上多下功夫,用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用各种市场信息来指导引导农民,避免盲目性,使之少走弯路;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目前农村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家庭分散经营,和现代化大市场经济有一个很通畅的对接口。

2、依托市场,加强政府引导。在对信息来源、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等方面,政府有着绝对优势和担负着决策的责任。一是要健全机构,加强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二是要充分发挥传统基础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畜禽结构,突出“土”,体现“优”,建成“名”,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努力实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给予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倾斜与投入。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本着“先试种、后推开”的原则,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3、突出特色,规模化发展。依靠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科技含高,有一定规模的白瓜籽基地、马铃薯基地、玉米基地和高油大豆基地等。

4、树立品牌意识,走农牧业标准化道路。品牌就是效益。要想让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创立品牌,打造品牌,使农副产品就地增值。

5、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我们要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规模化的加工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小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6、寻求多种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因地制宜,实行庭院经济、基地经济与农田种植经济和打工经济相结合等多种增长增收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要采取多种方式培植种养大户,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7、切实转变群众观念,提高增产增收能力。要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培训,增强生产生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第二篇: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摘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民利益自身的要求。文章根据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农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因此,制定有效的调整原则和措施,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和合理化,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意义十分重大。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它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它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分配构成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力结构的中心。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即农业从简单再生产时代的单一种植业结构,逐步进化调整为大农业结构,再继续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逐步细化的过程,将使产业结构愈来愈合理,生态循环愈来愈平衡,经济效益愈来愈提高,因此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这种不断升级的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同地区间农村产业结构的低水平重复,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

(二)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不是自然过程,它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结构调整就不会顺利,硬性调整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避免操之过急,要搞好总体规划,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好。此外,还应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产业结构调整要从长远目标入手,以服务现在、着眼未来为宗旨,讲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注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寻求农村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促进长远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

(三)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合理结构。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强调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利益机制驱动,市场机制可自行调节各项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离不开市场机制本身。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机制本身的弱点,如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短期性目标等。因此,为克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弊端,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正确引导。

(四)质量效益原则

以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进行的,追求的是农产品数量的叠加。目前,就全国而言,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稳定基本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项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产业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需要全方位推进,各方面配合,我们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政府的有效启动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职能表现为:(1)、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从宏观上协调农业内部各层次、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政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引导农业的正确发展,是政府宏观管理农业的首要职能。(2)、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指政府农业职能部门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向农业经营者提供的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为农业基础部门和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给予科学指导。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时,既要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动,又要深入分析当地的特点和优势。(3)、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农业基础设施。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进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多方面深远而现实的意义。(4)、规划与健全市场体系的职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保障是健全的市场体系。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健全和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其次是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5)、采取经济手段激励执行产业政策。主要有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

(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更快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历史的结论,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科技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效率,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从供给方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等途径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则是通过影响生产技术、消费需求以及出口,即借助于需求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的,属于间接影响。在现实经济中,这两种影响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要彻底排除科技通向农户的各种障碍和约束,如信息约束、科技转化能力约束、风险约束等,在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相结合。一是加速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建立雄厚的农村技术储备体系,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疏通科技物化渠道;四是建立科技示范工程;五是加强种子工程建设,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

(三)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由原来的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转变。一方面市场上对优质稻、优质棉、优质猪等名、优、特农产品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劣质农产品库存难以消化。因此,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一要合理确定商品品质差价,价格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因高昂的价格失去一大批客户,从而失去优质农业得以发展下去的良性循环;太低则会挫伤农民发展优质农业的积极性,使优

质优价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二要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优质优价的可靠性和产品的声誉。

(四)实现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是乡镇企业的方向。现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为共识,但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是乡镇企业的一部分,在乡镇企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浙江等省份也是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全面开花。甚至好多企业就是家庭作坊,对此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部分小企业是龙头企业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是乡镇企业活力所在。龙头企业的作用不用多说,但龙头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在扶植企业时,重心应该向小企业偏移。80年代初期,大量的温州人就跑到全国的各个角落,用饮食业、缝纫业、皮革业、理发业、修理业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行业积累资金,学到技术,沟通信息,学会经营。从而使得自身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占得先机,完成了资本积累,为后来大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18世纪的工业化大革命,使得纺织、机械制造及许多用品的制造,都实现了从手工、到作坊、到企业生产的变化。另外,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将是“瓶颈”,发展这些小的行业可以节约资金、解决就业。这些行业的好处是只要认识到商机的出现就可以上马,而不需大量资金。农村小城镇建设滞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低,实现农村城镇化需要一个过程,依靠小城镇拉动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必须给小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第三篇: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农产品的品种和总量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甘肃由于受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大规模开荒造田,对土地进行破坏性和掠夺性经营,这种广种薄收的粗放式耕种严重破坏了甘肃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甘肃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基础上,对甘肃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即从传统粗放型农业调整为现代集约型农业,从质量低效益差的农业调整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科技含量低的农业调整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从重产轻销、轻加工农业调整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农业,从而把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推动新一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一、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根据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一坚持甘肃农村地方特色与国家产业布局相兼容的原则,在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基础上向农业生产的深度进军,高举绿色旗帜,打好特色品牌,面向市场需求,依托特色资源,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基地化、专业化生产,优化农业布局;二是坚持适应社会需求、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变化和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向农业生产的广度进军,依托甘肃丰富的耕地、草场、森林和荒山荒地等各种资源,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形成农林牧渔各业并举,相互协作,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保证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农民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向非农产业领域进军,以农牧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四是因地制宜,在调整中走特色农业之路,避免结构雷同,通过结构调整,使农牧业收入稳定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大幅度增长,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1.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

从整体上看,甘肃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很多地方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各地应依据当地的资源条件,认真分析和研究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并据此培植优势和特色产业。一是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土地的适度集中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二是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精深加工,注重整体素质和规模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应以各地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转换型乡镇企业,逐步推进加工深度,并随着技术层次的提高相应增加制成品和中高档产品的比重,形成农产品加工链条的中间力量。三是在加强对现有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特色和优势农产品资源进行系列开发,有计划地兴建一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经营规模适度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而真正确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在第二产业中的主力军地位。四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优质名牌加工农产品,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和中草药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五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为主的乡镇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通过对龙头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可以在发展龙头企业时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以及联产、联营和合股等多种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这样既维护了农户的利益,又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2.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

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农村各产业及农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并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的功能,依靠经济利益的诱导,把生产要素或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产业和部门中去,从而有效地调整农村各产业和各部门的生产规模,使生产和需求趋于平衡,以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为了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培育健全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成为农村经济的直接参与者,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户不论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还是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不再受指令性计划的约束,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事实上是对农户生产经营方面、重点和利益的调整。由于传统农业思想的禁锢,加之受自身地位和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以及农村市场交易体系和交易规则的不规范,农户在获取各种市场信息并以此作为其决策依据时仍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就需要对其及时加以引导,减少农户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并尽量克服信息与决策的不对称性,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得调整收益。同时,根据交通条件、资源状况、产品结构等因素,在发展城乡集贸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兴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农民销售产品并感受市场信息的快捷渠道,带动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3.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为了使甘肃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就需要以科技为先导,以矿业和农业资源的深加工作为支柱产业,变重型结构为轻重并举,加大加工力度,尤其是利用特色农副产品开发加工出附加值高的轻工业产品。一是加大一、三产业的联动功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解决甘肃农业滞后、农村落后的问题;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信息,选准项目,引进和培养高科技人才,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名优特产品,提高甘肃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推进乡镇企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是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改制、改造来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搞好企业集团,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甘肃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特别是要在抓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规范化的基础上,侧重抓好各项配套改革;四是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提高农村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制定合理的土地流动政策,实现农户间土地的合理兼并,逐渐形成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并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发展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使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4.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甘肃土地资源面积辽阔,但有效耕地不足,农业资源质量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十分低下。这就决定了甘肃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时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转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走精种高产、集约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结合,做到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遵循经济规律,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增长方式尽快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对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通过加强领导,把生态农业建设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生态学、系统工程等知识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二是大力开发生态型特色产品。构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型技术体系,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农区畜牧业和特色农业。比如发展中药材产业等;三是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针对目前甘肃大多数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缺水少肥,土壤缺乏改良的现状,结合发展灌溉,进行土地平整与土壤改良,分期分批地把地势平坦与水土光热条件较好的水田、水浇地建成稳定高产的基本农田。将条件好的旱地逐步改建成水平梯田、反坡梯田,减少轮歇地、冬水田与冬闲地,发展套种、间作,提高复种指数。

5.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甘肃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广开流通渠道来活跃城乡经济,从而带动广大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经济。使一部分滞留在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减少土地供给的压力,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生产,从而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尽管目前甘肃小城镇的数量、规模和发展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甘肃其它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甘肃各级政府应对小城镇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农村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调整。一是要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破除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制度性障碍,突出大量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及节约土地的总体目标。二是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分步实施”的方针进行综合开发,并强化区域规划指导。三是积极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发展和建设具有各种特色的小城镇。

6.发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作用

农业生产由于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的压力,导致其经济比较效益低下,农业内部难以形成自身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又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从总体上讲,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积累相当有限,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措施来加大对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商品粮基地建设贷款、农村基建贷款等业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的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大,且既需要流动资金投入,更需要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在保持继续对商品粮基地建设贷款的前提下,一是应调整信贷结构,逐步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贷款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农业经济主体贷款;二是政府应增加农村使用贷款的额度;三是应把贷款的方向放在支持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放贷的主要对象应为农民个人、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四是要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职能转变,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从而为农户的增产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五是要继续发挥农业政策性投融资功能,积极扶持商业银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升级换代,鼓励他们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7.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尽管我们强调农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结构调整中无所作为,而是在发挥市场调控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化具有集约型、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当在资金、税收、用地用水、社会保险、信息技术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重点发展农产品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市场中介组织建设,把农产分散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结合起来,把种植、加工、商贸结合起来。根据农业商品生产发展的要求,在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将生产和销售更好地连接起来,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继续支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以农户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产权制度;二是引导农户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其流转行为和利益关系;三是要加强农村法制体系建设,规范经济行为,保证农村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严肃性以及连续性;四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的农业信息网络,特别是要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价格、供求和商品流通等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为基层和农户调整农业结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8.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科技推广

农业结构调整最终体现在农产品结构优化上。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因此,要想实现农业的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保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和精耕细作,把现代农业科技同密集的劳动力结合起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甘肃来说,针对农业技术基础相对薄

弱的现实,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并根据甘肃的特点,通过建立高效率、高效益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来引进和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实用生产技术。在甘肃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平衡施肥与肥料深耕技术,以种草养畜技术等相关技术,从而真正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增加防御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的研究,可以改造和革新地区酿造业、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和土特产品转化增值技术,扩大名优产品、新产品比重,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此,甘肃各地区、各行业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新成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高起点上实现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邓启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3)摘 要: 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

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重就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农业 中图分类号: F 321 文献标识码: A Th ink ing and coun termea sures for adjusting the rura l industr ia 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 tion DEN G Q i2m ing(Institue of S cientif ic and T echnolog ical Inf orm ation, Fuj ian A cad em y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Fuzhou, Fuj ian 350003, China)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adjus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w as analyzed.The guiding though t, basic p rincip le and noticeable p roblem s in the p resent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 ere put forw ard.The p relim inary exp loration w ith the focus on the direction and usefu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w as conducted.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A djustment;Op tim ization;Rural area;A griculture 1 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 企业的异军突起, 我国和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三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 进的良性态势。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新 情况、新矛盾。表现在农业上, 主要是:(1)农产 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任务 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小康的需要, 对农产品的品 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2)农业的发展已由资 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 但区域性结构差, 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更难以适应加入

W TO 后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在农村工

业方面, 则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吸纳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难以再继续支持农民收 入的持续增长。此外, 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工 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 方面, 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却明 显滞后, 而且近年来还有放慢的趋势, 这就不可避 免地阻止了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开 发、利用, 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供求格 局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变化, 正是农业和农村发 展新阶段到来的本质反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 好2000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 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并认为, 对农业和 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不仅是解决当前农 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 求, 更是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 性调整,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1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211 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 基本规律,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 本指导思想应该是: 紧紧围绕指导思想的“两个根 本性转变”, 高举“质量和效益”这面旗帜, 以国内 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以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 加强和稳定第一产业, 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更 福建农业学报15(增刊): 117~ 120, 2000 Fuj ian J ournal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逐步建立起规模经营、技术先进、结构协调、布局 合理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市场经 济体制。

212 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 构, 应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 统一的综合效益原则。具体地说, 主要是:(1)以 农业为基础,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2)因地 制宜, 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3)依靠 科技进步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整 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的原 则。总之,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不仅要使最 佳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而且要使经济保持长足发展 后劲, 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冲动。

213 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当前, 调整和优化农 村产业结构应该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加强和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 确保食物 安全问题。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人口多、人均 土地少, 是我国最大的基本国情。虽然1993 年以来,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渐进并进而急促地取代了农业产 业而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力结 构, 但无论如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中 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决不会因为农业产值和劳 动力就业份额的下降而改变。相反, 必须不断地得 到加强。(2)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问 题。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一直都比较低, 再 加上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3 年下降, 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生活消费和生产投入, 而 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 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 ]。此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问题以及人均资源紧缺和农业后备资源不足等问 题, 也都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并加以 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 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农村产 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既没有 一劳永逸的调整,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 而应把 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我国 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和即将加入W TO 的当前, 则应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着重做好以下几 项工作[2~ 7 ]。

311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 优势 在我国以往的结构调整中, 由于片面强调市 场的导向作用, 一些地方并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资 源、产品和区位等优势, 而是市场上缺什么就上什 么, 结果是各地区结构趋同、重复建设, 也就无法 从根本上实现结构的优化和各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避免重复建设和出现新一轮的卖难, 新形势下的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从市场需 要和当地的优势出发, 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突 出各地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各地 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并制定出适合于本地区的结构 调整规划, 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减少结构 调整的肓目性。具体地说, 就是要在现有农林牧渔 各业协调并进的基础上, 并以此为方向, 继续优化。在区域布局上, 农村各地由于其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其产业结构调整的侧重点也应有所 不同。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 应以花卉和无 公害蔬菜为主, 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副 产品加工业;在平原地区, 则应以粮、菜、果、畜 为主, 合理布局并逐步建立肉、蛋、奶等生产基地, 并适当发展养鱼和其他水产养殖业, 同时在有条件 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广大农村 山区, 除了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外, 还应充分开发、利 用山区丰富的资源, 加快绿色果蔬、食用菌、优质 茶叶和草食畜牧业等的发展。当然, 市场需求是不 断发展变化的, 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 还必须 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分析与预测, 并从当地的优势 出发, 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市场 信息网络建设, 尤其是要尽快培育和完善农产品产 地批发市场, 充分发挥其导向和协调功能。312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有识之士指出, 解决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的 根本出路, 并不在于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而在 于尽快摆脱我国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即 尽快通过农业市场化,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建立符 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农业(金成晓, 1999)。为此, 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促进农村 土地有效流转与适度集中。在条件尚不成熟的当前, 政府必须首先制定一些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政策, 如 改土地无偿使用为适度有偿使用, 同时规定土地最 低生产率, 刺激土地的流动和重新配置。至于如何 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 进一步完善农 村土地使用权正常流转制度, 促进农村各生产要素 118 福建农业学报 第15 卷 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则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必须研究、回答的重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 还 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逐步剥 离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为土地使用权有效流 转提供条件。此外, 还应着重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 户籍制度及就业制度, 建立统一、公平的城乡劳动 力市场和农民再就业的优惠和培训制度。

313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 化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改变传统农业高投入、低 产出, 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是新时期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 工、流通等环节相割裂, 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 农业生产中去, 是过去我国农业效益一直比较低的 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将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等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通过延长农业 产业链, 将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联 成一体, 使农民获得生产环节以外、尤其是加工和 流通等后继环节的收益, 就可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 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社会化服务和规模效益的矛盾;而且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户分 散经营条件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问题。因此, 立足区域优势, 培植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和创汇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 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之一。具体地 说, 就是要以抓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建设有一定规 模的生产基地, 改变以前许多优质农产品“优而无 势”,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状况, 并通过龙头企业的 带动作用, 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 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综合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 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 TO 的当前, 还应 强化品牌意识, 大力推广标准化农业, 努力创造优 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牌, 并以名牌产品为纽带, 带 动周边农户共同走向富裕。当然, 发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 必须注意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关系, 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够真正让农民获得利益的经营机 制和风险共担机制。

314 深化科研、教育与推广体制改革, 为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提供切实的科技保障 农产品市场的质量 和价格竞争, 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但我国目前 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不及40% , 与 发达国家的70%~ 80% 相比, 其国际竞争力极底。为此, 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深化农业科研、教 育与推广体制改革, 为新形势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提 供切实的科技保障。首先, 要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和 成果转化, 以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和农业骨干企业 为依托, 将科研、开发和推广、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其次, 要 改革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通过完善机构、培 养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以及开展系列科教兴农 活动等办法, 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再次, 要 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 在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 质的同时, 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管理以及国际经贸法 规和W TO 有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为农业生 产、经营造就具有现代化意识、精农艺、会经营、善 管理的新一代农民。与此同时, 大力加强农田基本 建设和中、低产田改良,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努 力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为农业现代化创 造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15 改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优化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环境 我国现行的农业管理体 制与宏观调控机构的设置, 已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 的发展, 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 必须深化农业管理 体制改革, 改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优 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环境。首先是深化农产 品购销体制改革, 重点是改革粮棉流通体制, 完善 粮食专项储备制度, 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 场配置资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制;其 次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 努力加强政 府政策引导, 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努力 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氛围。具体地说, 就是:(1)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尽 快研究、制定、实施得力的农业扶持和保护政策, 包 括价格保护、财政保护、信贷保护、税收保护以及 市场和外贸保护等, 在体现政府结构调整的宏观意 图的同时, 有效激发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结构调整 的积极性;(2)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 特别是建立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 的能力;(3)强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培育和发 展市场中介组织, 建立和完善农村批发和贸易市场, 并通过信息指导、市场开拓、产品推销等工作, 加 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科学预测、决策和市场指导;(4)强化集体经济组织, 建立、健全村级集体服务 组织, 并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相衔接, 为农业生产提 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 特别是要引导农民 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 建立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增 刊 邓启明: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119 乃至跨社区的专业合作组织, 增强自我服务能力;(5)加强涉农法制建设, 健全执法体系, 强化法制 监督, 从而为公平竞争、合理分享市场交易利益创 造良好的宏观环境;(6)进一步加快农用工业的发 展,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

316 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广辟农业劳动力转移 的新途径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不是固定不变 的, 在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城 镇新增就业吸收能力下降、国有部门出现大量下岗 职工, 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发展缓慢的当前, 农业 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就应该发生变化, 就应以农业 内部消化为主。转移的方式包括区间转移、挖潜转 移、建设转移和服务转移, 也即分别将农业剩余劳 动力:(1)转移到尚未开发的荒山、荒地、荒水、荒 滩等资源上;(2)转移到改造中低产田, 挖掘耕地 增产潜力上;(3)转移到农田、水利及林业等基本 建设上;(4)转移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 服务上。事实上,(1)我国尚有可开垦的宜农荒地 2 亿亩, 宜林荒山荒坡10 亿亩, 可利用的草原、草 山、草坡40 多亿亩, 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8500 万 亩, 沿海滩涂3000 万亩, 对其进行综合性开发建设, 估计可消化劳动力9000 万人以上;(2)我国现有耕 地中有2ö3 属于中低产田, 对其进行改造不仅可以 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而且还可以使粮食高产、稳产;(3)我国1ö3 水库带病运行, 60% 的排灌工 程设施急需维修, 而且林业建设和草原基本建设的 任务也都很艰巨而迫切, 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 力;(4)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特征的农 村第三产业, 如加强农业机械的生产、保养、维修, 为种植户代耕、代播、代运, 又如粮食生产的深加 工、精加工以及农产品的贮运、购销、流通等一系 列服务也都有待加强。当然, 加强冬季农业开发, 发 展反季节农业(果蔬), 增加土地复种指数, 开发庭 院经济, 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精细农业, 开 展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的国土整治, 大力发 展外向型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 也都可以消化大 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此外, 水利、公路、铁路、电 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应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力, 以 使农民从中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务收入。317 以农村小城镇建设为依托, 加快农村二、三产 业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工业过于分散, 表现出集聚 不经济、土地利用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诸 多弊端。特别是加入W TO 后,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 竞争下, 乡镇企业的发展更将遇到许多新的前所未 有的困难。但如果把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 业工业小区相结合, 就可以产生集聚经济效益, 不 仅可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农业, 尤 其是农村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为 此, 我们应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变化, 立足本地 资源优势, 把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和运输等服 务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 时,(1)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 确立区位优势, 改 善信息环境, 方便交通运输, 使乡镇企业向工业小 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2)通过资产重组, 推进 规模化、集团化, 促进资产流转和保值增值, 提高 整体素质, 从而增强乡镇企业的竞争能力。另据介 绍, 如果我国3000 多个3~ 5 万人的镇, 人口规模平均扩大2 万,近1400 个5~ 10 万人的城镇,平均 扩大3 万, 10 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扩大4 万人, 那 么现有3 万人以上的城镇可吸纳1 亿左右的农村人 口。毫无疑问, 这将有力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 巨大发展。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应以农业服务 业、科技与教育事业、交通与信息业、金融与保险 业等为重点,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 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__

第五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桂阳县仁义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学号:1043004467140姓名:卢华中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且浪费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查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可操作性和产生的效益,进而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仁义镇位于桂阳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处,邻接省道s214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适宜烟草种植。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近1万人。以梧桐村种烟最为典型。

来到仁义镇的最大烟叶产业发展最好的梧桐村,依次访问了当地的老农、村支部书记、烟叶承包户及各个年龄层的村民。参观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走进了田间地头近距离观看了烟叶的成熟与否判断、采摘、编制、入炕、烧制、出炕、入库、分拣等。认真详细的学习和听取村书记村民的介绍,了解农村新型土地承包,使用和转让。以及对村中的各种人等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走进梧桐村,闯入眼帘的是金灿灿,长势喜人、正在收摘的烟叶,机电水井整齐的点缀其间,整个园区环绕梧桐村而成,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路边是整齐亭立的数排经济杨树,集约化育苗棚和在宽敞平坦的村村公路密集烤房群在村头整齐一致,给人以清晰 爽目完美和谐的的现代烟草种植的美丽画面,在这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现代烟草种植的意义,清醒地认识到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烟叶生产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我国农业各作物在将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大农场、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农村富余劳力解放、转型是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必经阶段。

经调查仁义镇农民广泛种植烟草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在80,90年代使农民的小户种植规模不大,人均半亩烟田,烘烤、买卖都是小农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烟叶高质量不多,农民普遍收入与投入的劳力不成比例。进而在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这里的农民都放弃了烟草的种植。在经过五年的休养下,村中较富的几家首先开始了烟叶种植,这次他们与乡镇政府,烟草公司合作以每亩地每年八百元承包村中的土地,形成规模,同时引进先进的种植、烘烤技术,雇佣村中的富余劳力种植,聘用有经验的烟师负责打药、采摘、烘烤、,分拣和买卖。新型的种植形成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的大体框架,在示范园区,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建设起点高

他们利用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统力合作,全村推进首先在村东西两头各形成千亩烟田,将各种农田建设项目利用就近原则把水利、交通、电力等项目统一规划。建设成规模,加强了烟区生产道路、水渠、机电井、育苗大棚、烘烤中心、炕房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大

规模化种植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种植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 础。在利润和效益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强力推行“利用政府,统一规划,成方连片”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新模式,把规模化种植作为烟叶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整个园区烟田连片规模大,标准化生产水平高,机械化生产发展速度快。他们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积极引进多种机械设备,着力改善烟草农业机械设备,提升机械设备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烟用机械。大力购置起垄机、覆膜机、挖穴施肥机等,重点在烟田起垄、施肥、覆膜、灌溉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劳动用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计件计量的用工方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高

他们严格管理,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使烟叶生产整体和质量效益明显高。预计平均亩产量在290斤以上,种植主切实得到实惠,烟叶生产效益高。专业化分工较为细化

他们有规模大的育苗中心、烘烤中心,组织成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专业队,确保了烟叶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

一 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基础

几年来仁义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先后为梧桐村争取到投资500余万元,集中建设烟田机电井40眼,管网22872米,水池6个,塘坝2座,沟渠4833米,烟田道路5774米,育苗大棚16座,密集炕房50座,有效地改善了烟农的生产条件。密集炕房的建设改善了烟叶的内在品质,节省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涉农资金,制定了项目跟着产业走,争取到变压器2台及相关的电网设备,各个项目的实施为专业化 生产和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二 规模化种植有了新突破

党委、政府加大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创造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引导烟叶生产向元里、桐干、生产片区转移,大幅度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2011年总植烟面积3800亩,全部连片成方,其中有2个千亩以上元里,根据规划桐干村村北的三千亩良田将改变其小麦玉米的种植模式,这样桐干村2000名村民将脱离农田,或成为被雇佣者,进入类大农场出卖自己劳动力,这样从土地和劳力上促进了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

三 集约化经营已现雏形

仁义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2011年政府科学规划育苗工场,统一集约化育苗,统一供苗。全镇16个育苗大棚,梧桐村8个育苗大棚实现了以烟农为主体的集约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管理。烟叶生产环节实现了统一机耕、集中统一供苗;集约化烘烤中心的建设稳步推进,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烟叶质量,增加了效益。机械化生产速度加快推进,以烟农为农机购置主体,已经使用上起垄机、覆膜机、运输机械等小型农机设备,提高了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真正达到了减工降本增效的效果。四 专业化生产服务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

该镇从烟叶生产环节着手,加大扶持力度,引进社会资源,争得办县烟、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不断完善专业服务办法,提升服务质 量和服务水平。冬季深耕,连片成方的烟田取得公司支持,无偿为烟地深耕;育苗环节,有育苗中心三处,商品化统一供苗能满足全镇烟田用苗。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在整地起垄、施肥、移栽、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灌溉、打顶抹权、采摘编杆、烘烤、挑拣分级等生产环节问题全部雇佣工人。有经验的农户从事这些专业分工的细化,不仅培养了技术能手,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提高了职业烟农队伍素质,提升了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为烟叶丰产丰收和烟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烟叶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的薄弱环节。主要是: 一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从阴山村的烟田配置上可以看出基本符合现在的烟叶专业生产,但是还不完善,资源配置还不合理,很多村庄缺少必要的生产配套措施。

二 规模化种植存在着规模不大的问题

在阴山村烟田连片成方虽说有一定的规模,但在全乡其它村庄没有出现。很多村庄需要土地的集中,资金的集中。三 种植烟草队伍不专业

当前、该镇烟叶生产实施专业化分工程度还比较低,专业化分工日渐明晰,但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缺乏组织、引导和机制。在许多生产环节还没能实行机械化作业。四 标准化生产存在不平衡

在生产环节上,存在移栽不统一,地膜覆盖少,种植不规范,套种 严重,施肥不足现象。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没能很好的接受和落实。五 集约化管理经营和自动化水平低

集约会化经营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仅仅是初级阶段,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和配套的机制。运用先进的科技,以基础设施投入作保障,通过精细管理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保持本镇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适度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实现植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推动土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发展大村,大方,生产单元。明年按照百分之百的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区划出1个3000亩,2个1000亩以上的大烟方。突出重点区域,在技术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二 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谋划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种农田建设项目跟着烟方走,特别突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烟水、烟炕、烟路、烟机、烟电等相配套,通过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形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炕成群、旱能浇、涝能排,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生产格局。

三 继续引导大户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烟农队伍

按照“政府组织,农户自愿,村委监管,业主承包”的方式,依法依规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转包形式流转土地提高种植规模集 中度。在技术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优化布局。

四 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烟叶科技进步

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烟叶标准化生产知识宣传和培训,达到人人学标准,人人用标准,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和烟农尽快掌握相关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烟叶标准化生产知识的能力,加快烟叶标准化生产进程,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五 扶持发展专业组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组建专业团队如机械专业队,负责烟地的起垄、施肥、移栽、覆膜、中耕、灌溉等。植保专业队,负责烟叶病虫统防统治,提高植保防治效果。分级专业队,对烟叶的等级分检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界定清晰的专业化基本管理模式。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烟叶生产向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

对于稳步发展的烟叶生产在下一步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烟叶种植先进管理模式,借鉴及引导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通过加大智能投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来积极推动烟叶生产由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保持村中烟叶生产稳步向前发展。以村带乡、以乡帮乡、以镇促县,共同富裕。

下载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荣旗南部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对策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09级 班级:3班 姓名:曲啸天 日期:2010年7月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周智 指导老师:唐振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原来的相比发生了很大......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

    广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范文模版)

    广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4-02-11 09:28:34来源:[摘要]广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种植业比重偏大,渔业优势未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调整优化广西农......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产业化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有农业资源收益最大化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然而资源利用率却很低,我国大多数农村还保留着小农户自主经营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现有土地......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