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2 07: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

第一篇: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

浅谈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框架构建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人力资本成本核算对象特点,重新定位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作用,基于消费的投资属性,改进人力资本终身收入计量模型,初步勾勒出企业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框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 成本

一、引言

会计界对人力资本成本构成分歧一直较大,对人力资本成本计量问题上也是众说纷纭,人力资本成本核算构成人力资本深入研究的瓶颈。本文将就人力资本成本计量问题展开讨论,改进人力资本终身收入计量模型,初步构建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框架。

二、人力资本成本分析

(一)人力资本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作为已经耗费的价值,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能力在逐步形成的投资过程(也包括人力的再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成本,属于尚未补偿的投资成本(吴泷,2010)。与其它物质资本成本相类似,人力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在筹集和使用人力资本过程中所支付的代价。筹集过程中的代价主要是人力资本招聘费用,如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考试与面试费用、培训费用等(向显湖、李永炎,2004)。使用人力资本的代价(不包括机会成本或隐性成本)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中除用于补偿人力资产摊销以外的部分,即员工以人力资源为资本向企业投资取得收入中的收益部分,薪酬包括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经济性薪酬①和非经济性薪酬②的价值总和。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从资本性质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人力资本股本的返还,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出资人资本收益性质的股息、红利。

人力资本成本中经济性薪酬易于统计,非经济性薪酬需要货币化,货币化的前提条件是

---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能够商品化。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考虑,非

经济性薪酬能够满足商品的条件为:首先,非经济性薪酬对员工具有使用价值;其次,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价值的成本,非经济性薪酬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复合体,具备货币化的先决条件。对非经济性薪酬计量须将企业总成本(按照现有的财务体系,将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取得的收入视为企业成本,这里应将这部分剔除)支出中,属于员工非经济性薪酬部分进行归集。划分非经济性薪酬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以员工为支出对象;二是能够满足员工个体或集体的工作、生活需求。按照目前会计体系,非经济性薪酬主要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中的部分账户核算,例如劳动保护、工作环境改善、定期培训、私人秘书等支出。需要指出的是私人秘书等以企业员工为服务对象的员工,需将其总收入扣除收益部分后计入被服务员工的非经济性薪酬。具体分配方法为:集体性非经济性薪酬常规部分经过归集,可以按照企业的薪酬体系,分配于各个工作岗位,某一员工在此岗位工作,视为享受相应数额的非经济性薪酬;偶然性的非经济性薪酬,需要按照收益对象分配给特定员工,在实务中可以按照会计年度对每个岗位重新调整其常规非经济性薪酬份额,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非经济性薪酬货币化。

(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平等地位

以企业为主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是立足于货币资本强权理论的提法,认为是物质资本购买、开发人力资源,形成企业的人力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平等的契约合作关系。人类社会从商品经济时代开始,历经工业经济时代,并向知识经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商品经济时代的被支配地位到工业经济时代的从属地位,再到目前所处“后工业经济时代”与物质资本取得平等地位,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将以企业为平台形成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这在客观上决定:第一,企业核算对象为人力资本成本而非人力资源成本,这种成本类似于目前的股权融资成本,而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载体对自身人力资源投资耗费的价值,是人力资本成本的重要依据,但与企业人力资本核算无直接相关性;第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即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与物质资本收益率③相同,双方有平等权利从未来收益中获取自己的产权收益,片面强调任何一方产权收益都是不公平的。企业角度的人力资本使用成本即员工以人力资源入股企业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所取得的投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资收益:当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当期人力资本收入-当期人力资本收入/(1+当期人力资本

收益率)。

三、基于消费投资属性核算人力资本成本

(一)关于消费投资属性

贝克尔提出:“通过增加人身上的资源来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心理收入的活动”,“好多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就是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消费投资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术,增加人的劳动生产能力”。人力资源载体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载体对自身人力资源投资的过程,是人力资源成本形成的途径。

由于人力资本天然依附于载体,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人力资本载体以各种消费的形式完成的。其他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人力资本载体为主体看是人力资本载体的收益,载体主观能动地消费得到的收益,形成对自身所拥有人力资本的投资。这种投资是否能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量取决于载体是否将其主观能动地消费质量,并且最终由人力资本市场给出判断。

(二)人力资本成本核算

将人力资本引入会计体系需要对现有会计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本文只对人力资本成本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1.人力资本筹集成本。设置“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账户,企业从外部取得人力资本过程中支出的价值,一部分由现有员工消费;另一部分由被招聘人员消费,现有员工消费的价值视为其薪酬的一部分;由被招聘人员消费的价值,若被招聘人员进入企业则构成人力资本成本,计入“人力资产”账户,若未能进入企业则计入“管理费用”。在重构的会计体系中“管理费用”账户,将不再用于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而是用于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薪酬和意外行政损失。管理费用原有内容可以分解后分别并入员工的薪酬;“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之类似,归并原则是是否满足前文薪酬的条件。有争议的问题是员工为企业工作而消费的价值,这些价值的消费未必出自员工自愿,是否应计入员工薪酬?本文认为应计入当事员工薪酬:被消费的价值以当事员工为支出对象,并能够满足员工工作或生活需求,符合薪酬的内涵;至于员工是否自愿则属于消费效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用问题,与消费性质无关,例如出差过程中在旅馆住宿可能员工并不情愿,而入住五星级酒

店总统套房员工也许乐于接受,我们不能以前者的不情愿则计入企业成本,后者乐于接受则计入员工薪酬收入,二者的实质区别在于消费效用的不同。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企业人力资本当期使用成本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构建计量模型:当期企业人力资本使用成本等于企业向员工支付总薪酬中扣除当期企业总人力资本消耗(表现为企业资产中人力资产消耗,下同)。薪酬数据容易获得,至于当期人力资本消耗可以按照改进的人力资本终身收入模型得到估计值:人力资本成本核算。设置“人力资产摊销”和“应付人力资本股利”账户,企业向员工发放的薪酬,在期末汇总后,根据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将薪酬总额分配至“人力资产摊销”和“应付人力资本股利”账户,如果企业员工工资按照月份发放,在发放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视为员工预借性质,以“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期末与“人力资产摊销”和“应付人力资本股利”账户冲销。

具体核算:

(1)月末核算员工薪酬,薪酬按照预估分配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账户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预估)

利润分配——应付人力资本股利(预估)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薪酬

借:其他应收款

贷:银行存款

(3)期末,按照实际收益率调整各期预估偏差,并核销人力资本

借:管理费用(差额调整)

贷:利润分配——应付人力资本股利(差额调整)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人力资产摊销

应付股利——应付人力资本股利

借:人力资本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应付股利——应付人力资本股利

贷:其他应收款

【参考文献】

[1] 贝克尔.人力资本[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89.[3] 汪小曼,李武珍.现代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与分析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理论),2008(10):64-65.[4] 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64-69.[5] 向显湖,李永炎.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J].会计研究,2004(9):36-41.

第二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合 作 协 议

甲方:平湖市易正服装有限公司

乙方:

1,甲方授权IEQ爱依库品牌服装,甲方保证质量和及时供货给乙方。甲方提供的服装所有指数符合国家标准。IEQ爱依库的服装必须由甲方提供,乙方不得拿出去加工,不得损坏IEQ爱依库品牌的声誉,如有违反,后果由乙方负责。

2,每款数量达到500件以上的,可适当优惠,或者按销售产值返点。如果乙方要做爆款或重推款提前告知甲方,甲方在适当优惠的条件下备好一定数量的货,以给甲方足够的生产时间。

3,乙方卖出去的货存在任何质量问题甲方负责包退换。4,乙方有大批量订货的,则按订货价重新核价。

5,乙方签订合同之日付10万押金,抵货款。如拿货超过10万的后面则不需要再付押金。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产生任何问题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

第三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论当前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上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在我国推行应用和研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和发挥的作用却不很理想,主要问题是其运用的操作性不强;没有引起会计实务界的重视和广泛应用;缺乏专业化的职业人员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依据实际状况要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应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和会计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等。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 问题 对策

引言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已近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很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 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

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 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2 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 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3 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2.4 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2.5 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

浅析我国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必须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文章分析了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问题 对策研究

一、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些理论在我国企业内部的应用层次和水平都还不高,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在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研究素来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例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这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的贫乏,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理会计理论中的一部分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但也有部分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理论的进步,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却存在一定难度。首先,这些方法的应用条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其次,这些方法应用的前提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主要是以“单一产品”作为分析前提,这一前提在经济学中作理论分析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三,有些技术和方法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如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等,这些数学模型本身较难理解,并且数据资料获取成本也相对较高,因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根据目前适时制生产观点,存货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企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此,企业对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应该严加预防,并尽量冲减存货的数量,直至逼近零存货。然而在现有管理会计理论中,针对存货管理,是允许存货存在的,并且主张通过计算最优经济批量来实现对存货的控制。这种理论往往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只要严格按照最优经济批量来采购,就能降低成本,但实际却造成企业存货大量积压和资金大量被占用。可见,现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某些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目

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管理会计在制订经营目标、进行决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及现有产品的降本节流等问题,其所关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对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非货币计量因素的影响等却很少涉及,忽视追求长期的综合程度更高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改进的对策

1.管理会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推广,以形成示范效应。加强管理会计学科建设,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管理会计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鼓励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所需信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在我国,多数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进入信息时代,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新经济的形成。新经济下,网络系统以低廉成本提供了市场的、经济的、科技的、管理的各类信息,因此,企业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把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国内外有关市场的、经济的、金融的、技术的、管理的、物流的、人才的各类信息,并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提供给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以及本人工作使用;还可以在网上了解企业各部门(包括子公司)、各岗位的人员和单位实施、完成企业有关生产、库存、销售的数量指标与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并进行实时监督,以保障企业规则、任务、指标的完成。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必须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时应适当添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十多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这要求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因此,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素质的一条途径。此外,应早日建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应用定会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内在的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孟焰,林金炳.经验研究在我国管理会计中的借鉴意义[J].会计研究,2003,(5).杨纪良.议管理会计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2,(12).郝振平.会计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0,(8).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9,(7).

第四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会计学毕业论文

一、前言:

经济管理学以激励以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与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人的特殊行为以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纪人(社会主义)假设,而经济管理学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经济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随着这一方向,经济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

二、社会现状:

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一下社会的现状:

(一)浅谈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

在会计上,有的会计人员组织不对称的信息规律,采取“隐瞒财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等方式作弊。有三:

1、会计人员自身信息优势谋取私利。

2、会计人员与经理人员采取合谋的手段舞弊。上已述及,经理人员的是自身的收入、声望和地位等,与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同。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不参与企业的经营,是财务报告来企业的。而经理人员经营企业,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3、企业者信息优势欺骗企业外部利益人。

企业要会计报表向外部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企业的真实情况可能企业内部人员知道,这使企业有条件假会计来偷漏税、骗取银行贷款或骗取其他信用等。必须构筑监督系统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益冲突,企业能正常运行下去。而这里所讨论的信息是指会计信息,那么所的也是会计监督。不会计监督,财务欺诈或会计造假会盛行,使市场交易费用变得无穷大,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也使会逐渐怀疑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性。既然一方要隐瞒信息,另一方要窃取信息,那么双方博弈的“均衡点”应是会计监督系统 推动会计财务信息公开、公平、公正。

在层次中,者拥有企业财产的终极权,他将财产交与经理人员经营管理,当然有权监督经理人员;在个层次中经理人员将经营权进分解,委托各职能部门行使,当然有权监督各职能部门;个层次同个层次。在企业外部,对国有企业拥有权,以而拥有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权。在我国,监督权是授权财政部门来行使的。,也授予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以会计监督权。

(二)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制约。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对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起着 推动作用。完善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制约制度具有与大型企业同等的作用,忽视。另外,内部制约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一些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制度,使经济进展受到制约。,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制约制度的建设是推动企业健康进展良性循环的途径。

企业的内部制约牵扯范围较广,是会计,还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全。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探讨开发,人力资源等。企业的内部制约环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造就的,企业的领导,会计人员和的员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制约认识的策略:

1.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企业内部制约环境怎样由企业的管理者来决定。内部制约与企业领导、带头执行也有很大的联系硕士论文。提高企业领导管理和管理思想,使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制度的量和必要性,中小型企业内部制约制度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要使企业领导明白,正是让感到办起事、花起钱那么顺手的制度系统,使得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人在行使权力时多了一份制约、多了一份提醒、多了一道程序,才使企业资产多了一份安全、企业经营决策多了一份谨慎,以而使企业经营少了一份风险,企业的就多了一份保障。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制约知识。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制约的,其掌握业务素质和内控知识的高低尤为。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论文范文专业技术偏低、会计工作不规范、所披露会计信息真实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等情况,应以加强性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上抓起,督促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而内部制约知识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将内部制约制度列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考试之中,使内部制约制度逐步深入到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中,牢固掌握并运用。

3.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内部制约制度教育。企业内部制约应当建立在道德规范的上,当企业每一位员工明确,观念趋同,内部制约才能更的。企业应定期对职工内控知识的讲解,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执行内控的观念,知道的一举一动都要会受到内部制约制度的牵制和约束。建立良好的制约环境,才能使中小企业在内控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三)浅谈会计失信。

当前,我国某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时有发生,会计信誉已受到严重损害,会计造假问题急需解决。因为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它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它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它是企业取胜的法宝等。现实中会计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我国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我国经济转型的现状和会计体制的不完善、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等都会造成会计失信。为了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完善法律约束,必须分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等。经济形势不断发展,机遇和挑战将不断变化,会计诚信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会计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并且实践证明,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会计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会计事务所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事务所之间,都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些信息不对称就成为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2、我国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会计这门学科是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主要因为会计本身的灵活性、选择性、滞后性以及职业判断而引起的。只要会计人员“创新”体制的存在,会计体系选择空间的相对应,而理论界“创新”意识的落后,这样会计失真、会计信息提供者信用危机都

是不可避免的。

3、我国经济转型的现状和会计体制的不完善是会计失信的直接原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不适用新的市场经济,而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又没有迅速有效的建立,这样会计存在的最大问题,即会计人员诚信失信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经济转型期间,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理论未建立,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正确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易陷入迷茫与彷徨,而个别人自我约束力差,对社会责任职业责任重视不够,转而追求特权、金钱,造成职业道德败坏,对社会无信,社会道德秩序的失衡,结果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底线崩溃,提供虚假信息。

4、“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是会计失信的动力。企业经营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盈利,而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利润。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于人都是具有风险意识的经济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会出现诚信问题。首先企业的负责人,他们通过提供虚假信息,可以获得企业投资者的信任,可获得享受权利,如升职、加薪、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提供会计信息,可获得生存的保障,如保住饭碗、加薪、奖励等;不提供则丧失享受的机会。企业则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的信任,获得额外的收益,而不做假账,它们会丧失机会成本;如果对方提供虚假信息而没有被发现,则本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如果本企业提供虚假停息没有被发现,它可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对风险喜好者来说,会计作假是获得收益的最便捷的途经。

况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由于我国对提供虚假信息处罚的力度不够,而相关的法律,执法机关的不完善,造成会计造假的成本低廉。在风险收益的诱惑下,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高薪”养“廉”的窘况中,会计信息直接提供者不得不铤而走险,这就为企业提供虚假信息以更大的操纵空间。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可见会计失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广阔的实践沃土。只要人贪婪的欲望不满足,只要信息存在不对称,只要会计体系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会计诚信就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但这也不意味着人们在失信面前是无能为力。如果社会各方面和企业都以积极的姿态重视会计诚信问题,用实际行动来改正不足的地方,那么会计失信的杀伤力将在人们的控制之中。

三、总结:

确实,这都是现如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有许多会计人员都是毕业后经不起这种诱惑而走上违背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从而走向一条不归路。要毕业的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的了解来提高自己,为自己以后在会计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

我国经济转型的现状和会计体制的不完善、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等都会造成会计失信。为了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完善法律约束,必须分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等。经济形势不断发展,机遇和挑战将不断变化,会计诚信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加入WTO后,对于我国的职业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来讲是挑战大于机遇,甚至有了生死存亡的危机。那么我国的职业会计队伍是不是前途渺茫甚至是没有施展的空间?答案是否定的。古语云:衰兵必胜。的确,现在的形势是严峻的,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关键是看我们在此生死攸关的时候如何去做。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发展是硬道理,竞争靠实力。有了能力才能

抓住机遇,有了能力才能迎接挑战。对我国的职业会计队伍来讲,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当务之急,是最为紧迫的问题,我国职业会计师的出路在于努力学习,武装自己不仅要向国内的高水平者学习,而且要向外国的高水平者学习,多途径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审计职业道德是对注册会计师最起码的要求,是注册会计师除能力以外又一个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们的职业会计人应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去为中国的会计执业队伍走向世界而奋斗,为中国在国际会计市场占据应有的位置而奋斗。

第五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论会计管理中的会计控制与委托代理关系

[摘要]会计控制本质上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了广义会计控制,认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监督与财务控制(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都可以归结为会计管理问题。基于这种会计管理的三层次会计控制体系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关键词] 会计控制 委托代理 分析

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会计控制,并试图通过会计控制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近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对会计控制问题已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刘玉廷博士结合新修订的《会计法》,从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和强化会计的外部监督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对会计控制的看法;阎达五教授提出了双元控制主体架构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路;汤谷良博士从“财务管理”而非“公司理财”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控制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尽管人们在会计控制与财务控制内涵的认识上尚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围绕控制实现会计目标或财务目标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却是共同的,即努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控制,还包括财务控制。会计控制体现了现代企业“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特征:一方面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因为所有者拥有对经营者的评价和任免权,同时也决定着其报酬的高低,因此可以说经营者的经营是在所有者的监督控制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虽然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所有者必须依靠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企业价值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者又受到经营者的牵制和控制。笔者认为,这种从整体上思考会计控制的研究方法是极具创见性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这几年,我国对会计控制(这里指广义的会计控制,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者权益,国家先后颁布了《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城市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意见》、《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意见》、《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设想》、《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等法律法规,从制度建设上为强化会计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借助于委托代理理论,拟从企业内部与外部结合的广义角度探讨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问题。

一、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观广义的会计控制本身内涵着委托代理思想,所谓“双元控制”或多层控制其实质就是如何优化委托代理条件下的会计或财务监督问题。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用代理制取代出资者控制是企业制度的一大进步,但它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的监督,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代理人是负责生产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根据信号显示原理,一般在初始时,人力资本的显示信号可能是比较弱的,但动态地看,其信号显示会因代理人边干边学而由弱变强,不断提高其谈判地位,甚至会逐步争取一部分所有权。非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可分离性,意味着在代理人控制下非人力资本易受“虐待”,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更是如此。因代理人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经济后果,很可能将这些资源配置到那些并非能使公司现值最大化的用途上去,所以需要订立契约和设立监护主体。而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不可分离,又意味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容易“偷赖”,而会计则是委托人观察代理人是否偷赖的一个“窗口”,通过观察到的信息来判断代理人执行契约的努力程度和效果。因此,会计控制倍受委托人的重视。

对出资人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保证。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此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制与现代产权制度密切相关,产权制度不同,委托代理制的形式、内容及其反映的经济关系亦不相同,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委托代理制就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整合的组织机制。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往往不一致,这样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就产生了经济学家经常提到的两种行为,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目前,在会计管理中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1.一部分代理人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委托人的较低期望值,从而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向委托人隐瞒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尽可能争取得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政府扶持。

2.在企业经营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谋取私利,如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己享用等;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代理人可能给予的惩罚等。

3.在企业改制及产权流动重组过程中使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时,以各种名目化国有资产为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办集体企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在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中,对企业产权评估不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缺乏长期投资和技术改造的动力。由于经营者剩余收益激励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涉及未来的重要决策,如投资和技术改造往往被经营者限定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这种作法经常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不一致,导致“行为短期化”,即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不合理,但从经营者个人来看又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

5.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是“黑箱操作”。除了部分属于财会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许多情况则属于有意而为的结果。透明度低是部分不合法或不合理收益转为合法、合理的“技术保障”。

6.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代理人可能基于网络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网络式虚拟联盟),这时,企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还需要考虑基于网络联盟的其他公司的利益,它使得会计管理责任范围扩大,经营复杂性增强。委托人如何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减少各种风险,正确开展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包括与外部加盟公司之间的会计控制)成为现代会计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在非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使一些不称职的经理充斥企业管理岗位,排挤了优秀的经理人员,即产生了所谓的“劣币排斥良币”现象,等等。这些情况表明,企业会计管理只有从内外结合的整体角度开展会计控制,才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科学的水平。

二、建立委托代理观指导下的会计控制机制

会计控制实质上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即控制主体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自己的目标、要求、企望传达给被控制者,使之用于规范和指导其行为。对于出资者(企业所有者),他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手段间接地进行控制。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会计控制是以一定的市场经济博弈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的,这个博弈规则就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共同遵守和不断创新的委托代理合约。实际上,它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过多次博弈而谋求得到的一种均衡。进一步讲,在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中,会计控制机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四个因素:①国有资产流失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带来的好处;②市场对这些部门与人员作弊行为的处罚;③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能力;④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监管

责任等。如果市场对作弊行为反映愈强烈,监管部门的能力愈强,法律赋予会计控制人员的责任愈大,那么有关部门与人员的作弊动机就愈小,就愈有可能客观、全面地履行受托责任。反之,如果有关管理部门或人员通过作弊等行为可以获得明显的利益,而且市场漠视作弊行为,相关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又很小,那么有关部门与人员就极有可能作假,甚至串通会计控制人员共同作弊。

在委托代理条件下,作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两大“体制缺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只能依靠非市场机制加以妥善解决。亦即,出资者将资本授权给经营者经营后,必须辅以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管理的预定目标。本着提高委托代理的效率原则,有必要从广义角度重新认识会计控制的内涵。我们将会计控制权分层设计如下(见图1),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想增强这种会计控制权的约束机制。

→表示层次关系……表示制约关系

图1会计控制的层次结构

依据上图,我们将会计控制的层次结构分为个层次,现分述如下:

第一层次,是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主要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借助于这一机制来引导经营者行为是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在构建经营者激励机制过程中,应灵活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形式:(1)利益激励机制。首先要确立经营者的独立利益。其次,改变经营者的收入实现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享有一定的企业剩余收益,具体包括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和高额退休金等。(2)职位消费激励机制。指经营者除货币报酬外可按其职位享受企业所给予的待遇。从降低改革成本角度出发,应通过界定不同企业规模和经营者业绩应享受相对称的职位消费层次来选拔任用企业领导者。(3)精神激励机制。即通过传播媒介宣传和塑造企业家精神来激励经营者。(4)期权激励机制。期权激励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手段,现阶段正处于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从国内已采用此种方式的企业看,其具体形式有股票期权、绩效股、股票增值权、虚拟股(干股)和奖金转股等具体形式。这些激励措施的共同点是:既使经营者报酬与企业资产增值相联系,又与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相结合,使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

对经营者的约束除加强内外部会计控制外,还需要会计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市场机制的作用,如股市机制,通过股市涨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来刺激经营者行为。如股东通过大量抛售股票来解除代理关系,以取得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再如组织机制,即通过股东大会及董事会举手表决来罢免经营者,主动解除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同时人才市场机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通过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价值的体现,来驱使企业经营者的自重自强,培育良好的企业家形象。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保证。企业应根据会计控制的要求实行纵向授权制,股东大会给董事会授权,董事会给董事长、总经理授权,形成严格的内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划分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等各级管理机构间的责权限,譬如对于决策上出现的失误,应当追究董事会的责任,而在执行上出现的问题追究经理班子的责任。经理班子要将经营目标细化,与董事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以作为奖励依据等。同时,要适应中国国情,努力探索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关系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吸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进入董事会,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此外,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为出资者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专门监督提供保证。

第二层次,是出资者的外部控制,包括对经营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系统的控制,如监事会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等。监事会制度是对试行两年来的稽察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也是对出资者会计控制工作的总结提高和升华。监事会以会计控制(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查账,对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

犯。当然这里的监事会不同于1993年《公司法》中规定的“监事会”概念。监事会制度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经常性和廉洁性等特征。《公司法》中的监事会,主要在企业内部产生,虽然也有少数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委派的兼职监事参加,但没有改变监事会成员受聘于董事会或总经理的现实。这种监事会组织制度内部化,无法克服或根治“内部人控制”现象,所有者缺位问题似乎更突出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建立和完善政府外派监事会制度,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实行监事会制度使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控制工作在方式、内容、手段和措施等方面进一步符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同国际惯例接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资产监督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制度创新。

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出资者的会计控制,我们认为监事会制度在今后的监督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当前,则必须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以下问题:(1)监事会人员组成和高效工作问题;(2)对国企进行监督评价的标准体系问题;(3)如何依法开展监督检查问题。《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监事会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范畴,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政企分开,避免由于监事会监督而成为企业的新婆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产权理论上讲,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监督一个环节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体现出资者的意志和利益,这是任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的企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会计法》从会计控制角度强化了对企业的经营、财务、资金等各项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体现了所有者的意愿,维护了出资者权益。如何在监事会监督检查中处理好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在监督实务中摸索,以期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量。财务总监制度则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其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或者控制)地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一种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从产权角度看,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以产权约束为核心的会计控制。它在解决现阶段国有企业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和“产权约束软化”问题上具有积极意义。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财务总监制度涵盖和扩展了总会计师制度,因此在实施财务总监制度的企业里一般可不再设立总会计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这

样简单地去认识。财务总监委派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董事会委派的,并具有经营管理权,一种是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委派,专门从事财务监督(会计控制)工作。由于委派机构不同,工作职责不同等原因,目前财务总监制度亟需完善。我的看法是,明确财务总监统一由国资部门委派,总会计师制度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还要增强。即通过明确两者的职责,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他们各自的积极作用。具体理由有二个,一是《会计法》的要求。新《会计法》第36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投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由原《会计法》的“可以”改为“必须”,总会计师的重要性得到了法律强调,为会计控制建设明确了具体方向。二是职责作用的要求。总会计师的职责作用不同于财务总监。现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这两种职责作用经常混淆,需要澄清。就国有企业而言,财务总监是由国资部门派驻企业,对企业经营者依法进行监督与约束的代表,而总会计师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班子的一员,是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之一,两者的地位与职责不一样,因此,财务总监不能取代总会计师的职责。

第三层次,会计审计系统对企业业务组织系统的控制。从竞争的角度分析,会计人员必须积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充分行使理财自主权。即,会计审计系统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会计控制,这也是新《会计法》所要求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企业会计审计部门具有对经营者的建议权,但不应具有监督权,这与现代监督理论是一致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另外,应遵循顺向监督原则,监督者

只能来自于被监督者的上级或同级以上其他独立的第三者。经济控制论认为,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以财务信息的形式服务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于经营者。让会计人员监督其上级——经营者,这显然不符合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分离的原则,而且也不符合顺向监督的原则。可以明确地说,日常会计控制只是企业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上而下或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内部监督,并不具备监督经营者的职能。要扭转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应通过健全对会计的约束机制,强化外部力量对会计的监督,而不是要求会计来监督经营者。因为经营者对出资人利益的侵害,要通过一定的财务活动来进行,在会计上必然有所反映。如果对会计的监督到位,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暴露无遗。

三、结束语

事实表明,目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望企业会计人员采取内部监督与控制的形式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这既不符合委托代理理论,也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相悖。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一种“内部人角色”,往往易陷入“内部人控制”之泥潭;另一方面,作为被领导者去监督领导者,在事实上难以持久,有悖管理科学之精髓。同样,由于我国中介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完全信赖于注册会计师等的中介监督也不具现实性。因此,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会计环境,从广义角度探讨会计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符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应当明确的是,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那种用静态的眼光看会计控制,并将其局限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思维是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在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会计控制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无法控制的或者未加考虑的会计控制目标,现在需要加以考虑;电子商务、无纸化会计的出现,违法者作案技巧提高,隐蔽性增强等,都给企业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新修订的《会计法》所实现的若干重要突破.会计研究,2000;12、阎达五,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路.会计研究,2000;33、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2000;34、吴水澎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55、于长春,伍中信.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66、杨照华.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会计研究,2000;77、杜滨,李若山.企业内部控制与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财务与会计,2000;48、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审计研究资料,1997;129、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研究资料,1997;1210、高建兵.委托代理关系与会计控制权浅论.财会月刊,2000;411、刘伟,李风圣.产权通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下载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学毕业论文

    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公众公司必须以书面形式对外披露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人员对有关内部......

    会计学毕业论文

    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5-06-17来源:毕业论文手机版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会计制度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面临信心情况采取的......

    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

    《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 1、于富生等主编.成本会计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2、罗绍德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 3、樊晓琪主编.成本会计学.上......

    成本会计学思考题

    第一章 总论 1、如何理解成本的内涵?答:成本的内涵概括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

    成本会计学教案

    惟德惟才 笃学笃行 《 成本会计学 》教案 第一章 总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1)成本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历程; (2)成本会计的对象含义;了解成本会计核......

    《成本会计学》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成本会计学/Cost Accounting 2.课程代码 122G153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56/3.5 6.先修课程......

    毕业论文会计学5篇

    论文题目: 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教 学 站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石景山党校 陈亮 刘祥坠 2010级会计班 2011年12月7日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

    会计学毕业论文(大全5篇)

    会计学毕业论文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