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继续计划生育就是穷折腾专题
中国继续计划生育就是“穷折腾”
【又到了1月份了,这个时候人大代表要准备提案了,希望这篇精简全面的文章有利于中国人口思想转变,从而挽救中国超低生育率危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总和生育率在1.5以下称为“超低生育率”,0-14岁人口占比在15%-18%之间称为“严重少子化”,中国已经进入危险的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时代,未来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中华生育文化中,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养老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1、低生育率与人口暴减。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过去人口结构年轻、寿命延长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造成的。但超低生育率决定,这种增长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导致人口暴减。假设原人均寿命35岁(新中国成立前,现74岁),有两对夫妇,共4人。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组成新家庭,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崩溃!
2、人口与计划生育历史。二战后全世界爆发婴儿潮,不能说毛泽东全世界鼓励生育吧?实际上,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那点鼓励生育口号是不能提高生育率的。新中国成立后,生育率基本和以前一样(几千年来就如此),但儿童成活率和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在1954年中国就开始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降低到1980年的2.24,全面一胎政策前的计划生育非常有效,根本无需再一胎政策(30年“少生四个亿”是忽悠,考虑到人口规律,顶多只有一亿多)。马寅初在世界婴儿潮时期要求强制只能生两个孩子,是侵犯公民自主生育权,也危害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竞争。马寅初的理论,十分幼稚荒谬无知短视(如“生产效率提高20倍,剩下95%的人怎么就业?”的疑问,很幼稚),竟然用来指导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政策,可悲至极!
3、人口与经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所以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等投入水平。比如孩子减少,中国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中国高校资源也将大幅缩水。到了未来,由于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
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
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罚款)毫无道理,还降低“超生”(“超生”就是剥夺公民自主生育权)家庭培养孩子的能力,危害“超生”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
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最突出,但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越来越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铁路投入不足等。俄
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短期提高了人均GDP,但未来呢?未来一个孩子养活一对退休的父母,是不是又大幅降低人均GDP和增加生活压力了?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均GDP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大、日本2024年家庭财富要降低到1997年水平和日本许多家庭生活变困难的原因。一个421家庭,一旦最大一代退休,家庭劳动者暴减4/7或2/3,能不如此吗?“未富先老”、“又老又穷”,计划生育或人口减少最终不利于经济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提高。
10、人口与就业。人口多,消费者多,就业岗位也多,反之则相反,因而失业率与人口多少无关。现在少生孩子,孩子需求减少,母亲劳动参与率提高,反而加剧就业问题。未来人口减少时,人口老化从而消费不振,经济低迷从而投资不振,结果总需求不振,就业问题反而更严重,这也是今天日本、欧洲所面临的情形,未来中国更如此。
11、人口承载力。按人口密度,中国可以养活 47亿韩国人、34亿日本人、31亿以色列人、24亿英国人、23亿德国人、38亿荷兰人……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中国实际耕地面积为20.26亿亩,人均耕地超过1.51亩。按照国际0.8亩(农业强国荷兰仅略高于此)的粮食自给标准,中国可以养活25亿人。而未来随着科技发展会更高。
12、适宜人口。在城市化之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之下(资源利用全球化了),一个国家的最大人口承载力是个伪命题,如新加坡。何来适宜人口?人口减少,或者说降低到7亿,既不利于中国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也不利于国家与民族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怎么7亿就成了适宜人口呢?即便中国不计划生育,没有一胎政策,由于生育率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降低,且中华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十分脆弱,未来中国人口也会面临快速减少的危机,中国人口也不会达到18亿或20亿。中国无需计划生育,更没有必要一胎政策。
适宜人口应该是更有利于经济与生活水平提高和民族国家实力与竞争力提高,也即生活水平更高化和国力最大化的人口数量。我在未能出版的书(想出书救民族却不能出版)中论证,在知识经济时代,边际人口GDP递增和边际人口综合国力递增,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综合国力增强。现中国人口承载力25亿,经济贸易全球化又推高这个数字,按此标准中国适宜人口至少不应该低于20亿,未来则应更高,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超低生育率的今天继续这样的政策纯属穷折腾民族、国家、人民的未来,祸及子孙后代(生育率越低,未来老龄化越重,“失业魔鬼”跳出,年轻人就业和生活压力越大,生育率越低,恶性循环,祸及未来)。
第二篇:中国计划生育
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财务工作报告,日本的一些国际财团也资助中国计划生育。并且,日本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支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最近,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从长远来说,中国要战胜日本,其实还有一个“不战而胜”的方法,那就是让日本长期保持超低生育率。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果长期保持超低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口最终或是会消亡的,除非大量引进外国移民。
“现今的日本少子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国家总人口数量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有关推算显示,截止2055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减至9000万人,而在2105年将减少至4500万人,大约为目前1亿3000万人的三分之一,前后耗时不足100年。”显然,如果日本不能有效提高生育率,那么日本终将不战而亡。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39。根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财务工作报告,日本的一些国际财团也资助中国计划生育。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08年经费收支情况报告显示,经费收入来源一项为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生活改善合作项目经费4.7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3.37万元。并且,日本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支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例如,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支持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他说:“独生子女政策是为紧急避难而施行的政策。”然而,我们想反问中江要介: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人均自然资源也比中国少得多,为什么日本还要鼓励生育?
从目前来看,中国和日本都处于超低生育水平,从长远来看,中国和日本生育率较高的国家将拥有最终获胜的优势。
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低迷,与日本生育率持续低迷导致老年化率不断升高相关联。另外,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升高,导致日本政府把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养老金和卫生医疗而不是军费开支。一个国家军费开支的多少,是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过去,日本的军费开支一度持续上升,1987年居世界第三位,1993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位。然而,2008年日本的军费开支不增反减,与1999年相比,反而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为463亿美元,排在美中法英俄德之后,名列世界第七。2011年,日本国防预算支出47752亿日元,比上减少151亿日元。
第三篇:跟着股民老婆穷折腾
跟着股民老婆穷折腾
股市大热时,老婆一直跃跃欲试,不断对我旁敲侧击,想要投身股海。
一天,老婆串门回来,一脸的兴奋:“老公,你知道今天小艺炒股赚了多少钱吗?”不等我回答,她已经自行抢答:“光今天一天就赚了4000多块!多牛呀!都快顶你一个月的工资了!”不用看,我都知道她的目光锁定在我的脸上――只要我稍一露出羡慕之色,她肯定马上就会提入市的事。可惜我并不给她这个机会,故意抬高手中的报纸,挡住她的视线,只从报纸后面发出一个鼻音。
一计不行,她又施一计:“老公,你是党员吧?”我稍稍奇怪了一下:“你是打算告诉我,有政策规定党员必须炒股吗?”她一脸恶作剧地笑道:“你没听说,现在是全民皆股吗?咱好歹是一党员,不能落后于人民群众嘛!”我继续埋头看报,打定主意不理她。
奈何她并不打算放过我:“你有听过这句话吧?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见我仍不为所动,她终于急了:“你要不理财,我就不理你!”瞧,威胁都上来了!
为了家庭的安定团结,加之考虑到她赋闲在家,炒股也可以打发时间,所以,我勉为其难地同意她做股民。看到我点头,她开心地冲上来给了我一个熊抱――熊抱之后,我家的存折上就少了2万块。
自从学会看大盘,知道“红涨绿降”的规律之后,老婆的爱国热情空前爆发,这点由她的QQ签名可以看得出来:今天是“五星红旗我爱你!”明天是“祖国山河一片红!”后天会冒出一句“永远跟党走!”
同时,她对颜色的喜好也起了很大变化。她以前总说红色太艳、太刺眼,现在却说红色是幸福的颜色。喜欢上红色的同时,她也开始对一切绿色事物进行排斥。例如,原来她爱吃绿豆冰的,现在,改吃红豆冰;又例如,我家的绿色纱窗,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她悄悄换成了粉红色;更离谱的是,开着摩托车出去,她希望的不再是“一路绿灯”,而是希望“一路红灯”。有一天我看她边走边观察路边的绿化带,不由得心里发毛:幸亏她不是城市规划局的,否则没准明天就会下令将“绿化带”改成“红化带”。
不过这也有好处,我以前要她替我倒杯水、递个烟灰缸什么的,她总是推三阻四迟迟不肯动,现在我只要扬一扬手中的红T恤(就地取材),她立马会出现在我面前。我忍不住说:“老婆,你现在越来越像牛了!”她很开心:“你是想表扬我任劳任怨吧?”“哦不,你错了,我是想说我有点儿像斗牛士了!”
没几个月,股市大跌,老婆一个多月来的盈利,转眼间全还回去了。看着她郁郁寡欢的样子,我借机教育她:“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她不服气,斜睨我一眼,反驳:“牛市还没有结束!我只不过是拉着牛尾巴时遇到了熊!”口出经典呐!我对老婆偶闪的灵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二天,股市继续跌,老婆在QQ上哭丧着脸:“再跌我就跳楼去!”我说:“去吧去吧,别忘了带上降落伞!”等了半天不见她回,心想她不会真想不开吧?刚要发信息过去安慰,她的信息就来了:“我刚才带着降落伞跳楼去了――落至半空,发现降落伞打不开,于是重新爬回楼顶,再写一血书,抗议降落伞质量不过关,欺骗消费者,然后就回来了。”我爆笑:想象力不错!
亏钱的老婆是无精打采的,我忍不住斥责:“看你现在是什么样子?整个儿一条死鱼似的!”两天后股市全面反弹,我下班回到家,老婆一个箭步冲上来抱着我又亲又吻:“老公!我现在不是死鱼,是生猛海鲜了!”闻言我再次绝倒!
周末,陪老婆回娘家探亲,丈母娘拉着宝贝女儿左看看右看看,得出结论:“怎么一个月不见,你瘦了这么多?”回来的路上我给老婆讲笑话:“……壁虎刚走到证券公司门口,一条鳄鱼恶狠狠地冲了过来――逃跑肯定来不及了,壁虎急中生智,抱住鳄鱼的脚,叫了声‘妈妈’。鳄鱼凝望壁虎半晌,含泪说:‘可怜的孩子,才当股民一个月,咋就瘦成这样了呢!’”妻子听得哈哈大笑,30秒之后才反应过来,于是扑上来,花拳绣腿齐往我身上招呼……
第四篇:中国的计划生育
中国的计划生育
一、实施背景
人口过快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时间每过一分钟,地球人口净增160人,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挑战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近几年来,每年的出生人数都在2100万左右,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年人口增长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耕地少、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国人口过多的不利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都与它有直接的关系。
二、实施方案
(1)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中确有困难的夫妇间隔几年以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2)
(3)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
定。计划生育政策在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要求有所差别,即农村宽于城市,少数民族宽于汉族。
(4)倡导并协助各省(区、市)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推进避孕方
法知情选择,减少妇女孕检的次数,保障公民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所进行的宣传方式
(1)各级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在全体人民中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力。例如,江苏
省如东县的5万多名干部、党员,人人都能模范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活跃于各地的计划生育协会在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划生育协会是由
热心于计划生育的各界人士组成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群众团体。
(3)中国除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出版、戏剧、音乐、曲艺以及各种学校进行宣
传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遍及全国城乡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网络。
(4)中国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积极参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培训和研究。中国人口
学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社团也在组织人口学者、文艺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21世纪中国计划生育
21世纪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论坛:李 瑛研究员谈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引入与市场后监测
一、避孕药具市场后监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育质量、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其它生殖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长。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是保证群众生殖健康的核心技术,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的基础。要创造新的服务方式,提供新的服务内容,首先应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发、引入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在生殖保健技术和产品方面,国内外都以生物医学工程为重点。我国计生技术服务网络逐步引进B超、红外热疗仪、红外乳腺诊断仪等物理诊疗技术、医用微波技术,妊娠试纸等;生殖保健药物方面:主要是研制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及现有计划生育药具出血副反应的激素类药物及中草药,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在生殖健康上的一些新用途、叶酸或含叶酸的用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多种营养素制剂等。
我国近期上市的甾体类的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前列腺素类抗早孕新药-----15甲基PGF2α、磺前列酮及米索前列醇;长效皮下埋植剂---含孕激素;第二代口服避孕药-----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外用杀精子药物-----壬苯醇醚-9等药物,以及多类活性宫内节育器(IUD)、阴道环等。已引进的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地索高诺酮和及正在引入的第三代口服避孕药芥士酮酊等新型避孕药具,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文化水平及经济能力的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可供选择的避孕药具。这些新型避孕药具的上市,也涉及到上市后的生产、销售、服务、质量监督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其中,避孕药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最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根据国家的人口发展目标和群众的需求,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促进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使广大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要下大力气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避免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ADRs)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受医药学研究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决定的。避孕药具与临床医疗用药一样都具有两重性,既有节制生育的正面效应,亦有引起不良反应的负面效应。这样的ADR不能通过加强药品审批、加强药品的质量检验、限制药品的使用来防止,只有依靠建立ADR监测报告制度,调查ADR的流行规律,针对不同药品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避免和降低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发生。
由此可见,要建立健全体系和制度,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信息的收集、报告、分析和发布作为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技术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关键步骤;启动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指导安全使用避孕药具、保障避孕药具使用者的健康和维护避孕药具使用者的权益出发,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的支撑下通过宏观的人群观察和微观的实验研究进行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市场后监测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避孕药具市场后监测的发展趋势 一)国外ADR监测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已有30-40年历史。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新产品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都产生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有效地维护使用者的健康。1962年,第15届世界卫生大会就治疗妊娠反应的药??-反应停(Thalidomide),引起全球约20,000例海豹畸形的事故,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展药物安全与效果研究项目;美国政府通过凯法维尔-哈里斯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管理条例修正法,要求药品生产厂家向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报告其产品引起的可疑不良事故。FDA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美国的药品(包括避孕药品)和医疗器具不良反应监测都在FDA管理之下。北美、欧洲和澳洲许多国家相继建立药品不良反应(ADR)或药品不良事件(ADE)自觉报告制度和计算机数据库,并在60年代中期建立国际合作体制,在WHO协调管理下共同开展监测工作。1971年,WHO总部建立不良反应资料库;1978年在瑞典乌普萨那城建立WHO药物监察国际合作中心。现在,大约5O多个国家作为成员国或联系国参加了这个国际性组织。
至今的研究表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是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发展最快的领域是应用卫生经济学的原理研究药物使用的实质问题。由于社会上对医疗费用问题愈来愈重视,有些研究人员已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监测药物使用中的经济问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远远不止药品的成本,还包括用药的代价,药物不良反应的代价以及由于用了药物治疗而省去其它治疗所减少的支出等。
目前国际范围的药品不良反应市场后监测体系类型
1.自觉报告制度(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2.WHO国际药品ADRs监测项目
(WHO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Adverse Effects)3.处方-事件监测(Prescription-event Monitoring,英国)
4.波士顿药物监测合作项目(Boston Collaborative Drug Surveillance Program,美国)
5.Puget Sound团体健康合作计划(Group Health Cooperative of Puget Sound,美国): 对健康保障组织30万病人完成计算机的医院处方联结;
6.南北加利福尼亚Kaiser长期医疗保障计划(Northern and Southern California Kaiser Permanente,美国):已对1-2百万病人的门诊就诊和药物治疗情况建立计算机摘要报告体系
7.药物流行病学机构(Drug Epidemiology Unit)8.医院专业活动调查委员会(Commission on Professional and Hospital Activities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Survey,美国):美国35%的医院实施计算机记录,允许医生、医院和病人可以获得必须要的数据
9.Saskatchewan健康计划(Saskatchewan Health Plan,加拿大):建立了加拿大各省份10年具有ICD-9诊断编码的1百万门诊和住院病人计算机票据数据处理系统
10.公费医疗补助帐单数据(Medicaid billing data,美国):已完成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6百万申请公费医疗补助病人的基础数据
11.Ad hoc 队列研究(Ad hoc studies,)
常规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自觉报告制度与流行病学专题研究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药品或药具市场后监测的两种手段。自觉报告制度(SRS),是一种自觉自愿并有组织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监测报告制度简便易行、监测面广、费用很低,而且不受时间限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初步确定药具与所发生问题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是具体做法不尽一致。有的国家实行全面监测,要求医药工作人员必须报告所发现的不良事故;有的国家主要在重点医院开展工作;有的国家采取处方事故登记制度或严重事故登记制度,记录并报告所发生的可疑问题(不一定与药品有肯定的因果关系,最后结论有待专家进一步评价)。
(二)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展
1989年我国卫生部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目前,国内已有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北京、天津、湖北、湖南、辽宁、浙江、河北、哈尔滨、福建、上海和甘肃等十几个中央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但是避孕药具的不良反应监测尚未包括在内(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对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掌握很不完整,更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参加WHO的《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我们可以经常地同WHO和已经参加这个合作计划的50多个国家进行ADR监测方面的信息交流。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并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发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凡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单位应根据《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置机构或配置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是避孕药具生产、经营、使用的主管部门之一,也将依法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三)我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自1994年国际人口发展大会和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计划生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由过去的强调人口指标为主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转变;由 4 过去单一的避孕节育服务向提供生殖健康全程服务转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1996年下发的关于《全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文件中明确提出:‘健全和完善避孕节育技术和药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报告制度,系统开展避孕节育技术和药具及生殖保健技术的长期安全性研究和评估’。
近10年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司和WHO早已将建立中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列为研究重点,做了很多努力启动我国避孕药具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研究。1998年在江苏举办的国际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并发症研讨会促进了国家成立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999年底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支持江苏省科委和江苏省计生委在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建立省重点实验室《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根据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发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和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决定》的精神,国家计生委制定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加强避孕药具市场管理、提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促进药具发放系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医疗卫生网络的结合,从各个渠道和不同层次与国外同行进行接轨和交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避孕药具安全性评价在某些方面将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药物市场后监测作用
一个被批准上市的药品,绝不意味着它就是安全的,或者只有治疗作用而无副作用。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例因药品引起器官功能损害、致残致死事件,其中比较突出的如:用于妊娠反应的“反应停”引起“海豹儿”;驱虫药“左旋咪唑”导致间质性脑炎;氨基醣甙类抗生素引起后天性耳聋;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引起血细胞减少和肾功能损害;己烯雌酚致阴道腺癌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药品不良事件足已证实一种药品的上市,恰恰应该是严密观察其安全性的开始。
药物市场后监测的作用在于:
1、收集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信息,明确使用者最关心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问题,了解药物新的功能,发现新的适应征和最佳剂量方案,推动、指导新产品的研究、申报、审批、生 5 产与推广应用。例如,最近欧洲制药厂开发出一种本意是产生一氧化氮(NO)以激活乌苷酸环化酶将GTP变为CGMP用以治疗心脏病的药,但结果出乎意料,对心脏病无效却变成了治疗阳痿的特效药。米非司酮在上市后的评价又引申出紧急避孕新用途。而1990年FDA批准NORPLANT上市,它曾被称为避孕效果达99%的一项突破,全世界600万妇女用其避孕,1991年2月-1993年12月,FDA收到不良反应报告5800份。虽大多数病情不严重,但自从1994年55,000名使用者在美国法庭提出诉讼,指控制造商韦思-艾尔斯特没有对该药的副作用(包括头痛至卵巢囊肿,植入不易取出等)作出警告后,销售急减。
2、分析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和发生率,评价节育技术的效益和风险,指导合理使用,提高应用效果。英国的药物安全委员会黄卡报告制度,从1968-1984年有效观察了口服避孕药与抗生素/抗癫痫药合并用药后,妇女妊娠的情况。流行病学研究则从上述监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信号,进一步研究确证它的因果关系,并就影响因素、严重性乃至发生率作出可靠评价。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院的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的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是有关避孕片健康效应的最大的前瞻性研究,对23,000名服避孕药妇女与相同数量未服避孕药妇女进行25年随访,结果表明口服避孕药对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
3、为确证并从市场清除严重损害健康的产品,提供科学依据。1992年国家计生委根据“宫内节育器换代的成本效益分析”项目的结论,做出了停止生产、使用惰性宫内节育器,代之以高效安全新型宫内节育器的决定,预计由此可在2000前避免5,500万例由于使用惰性宫内节育器的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这一决定在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的同时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四、存在问题及需求
避孕药具与治疗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作为一类用于避孕以达到控制生育目的的特殊药物提供正常、健康育龄男女长期使用,在节制生育的同时,存在不良反应的负面效应,并可能对子代有影响。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关系到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已经作为重大生殖健康问题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切。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已经开始成为有别于传统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一种新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从促进我国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和 6 提高人口素质考虑,切实保证育龄人群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出发,避孕药具的安全性是有关计划生育国策和用药者健康权益的重大问题。
尽管避孕药具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研究,其中包括药物化学与药物剂型研究,临床前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严密的临床试验研究,并需经药政部门的审批才能上市应用,但避孕药具上市后随着使用年限和使用人数的增加仍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
l、我国1988-1993年在北京市11家医院进行的COC与脑血管病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认为连续使用OC(主要是复方18甲短效片)与脑血管疾病有较明显的关系; 2、1990年以后我国多种核心期刊报告栓塞性疾病和脑卒中发作与国产低剂量口服避孕药有关(主要与国产1号避孕片有关,少数为18-甲基炔诺酮);
3、“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研究》通过3年的监测研究初步发现中国最广泛使用的含炔诺酮的国产口服避孕药(OC)可能对妇女出血型脑卒中发病有重要影响,携带D等位基因同时服用OC15年以上妇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4、我国目前4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长期使用宫内节育器,而与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宫外孕、盆腔感染和重度贫血的情况尚不清楚。
由此可见,尽快建立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制度,通过上市后的严密监测和报告获得大量的不良反应信息,开展必要的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寻求流行规律并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客观做出该药品安全性的评定并针对各类避孕药具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有力措施,并用特种方式告知医生和使用者,以达到指导安全用药,避免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发生,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面对的挑战和迫切需求。
五、目标和预期结果
(一)近期目标
1、制定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自觉报告制度,运行并完善国家避孕药具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
2、用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监测信息中的危险信号进行研究,对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联系做出评价,为发现、确证并从市场清除严重损害健康的避孕药具提供科学依据;
3、宏观分析避孕药具对生殖健康和社会的长远影响,为制定避孕药具不良反应防治策 7 略,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促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远期目标
逐步扩大监测点和监测内容,形成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避孕药具发放和医疗卫生网络为基础的具有先进实验技术、快速计算机数据管理能力的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生殖健康监测中心,同时也应是重大成果开发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服务者提供信息和指导、为使用者释疑解难的信息服务中心。职能上,作为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性质上,它是一个集高校、科研院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避孕药具发放网络和医疗卫生网络及生产厂家为一体的公益型服务机构。对内,它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指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协作并联网共享信息;对外,它将成为我国进行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监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六、实施避孕药具上市后监测已具备的条件
1、目前我国已陆续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包括4个国家级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30个省级研究所、2,397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指导中心、38,734个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和1000,000村级服务室。这些体系的完整以及在避孕药具发放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能上的相互配合具有中国特色,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在它将成为我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支柱,也必将成为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和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基础。
2、目前江苏全省在不同程度上由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向生殖健康服务转向,2/3以上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已能够利用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对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信息按月收集、跟踪观察、定期分析上报、及时反馈以指导工作。
3、江苏全省卫生系统和计生系统在村级已经进行两室合一的建设,日常工作中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结合在一起;在乡镇级分管卫生工作的副乡长同时兼管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两个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在县市级由卫生系统和计划生育系统共同成立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小组对避孕节育方法引起的并发症和副反应进行鉴定和处理。
4、《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研究》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开展以来在 8 在两个县/市25个乡镇15万妇女中建立由卫生系统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卫生防疫网络和计生系统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联合进行脑卒中和心肌梗塞及其它副作用的监测体系,建立妇女的生育避孕信息数据库和疾病登记病因研究专题调查数据库。为开展“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做了不少前期准备工作。
5、有一个良好的科研协作环境和较强的学科群:与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药科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有长期的协作关系,无论在实验室的硬件(仪器设备)和软件(研究人员梯队和实验技术储备)及科研工作的积累都具备了相当坚实的研究基础。
此外,要协调和处理好计生系统与卫生系统在药具管理和技术服务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得自的优势,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
七、避孕药具上市后监测项目的实施步骤及运行
(一)实施步骤
1、通过检索和考察吸取国内外市场后监测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明确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的本质区别,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可能发生的负面作用;
2、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具体的避孕药具管理制度和法规、明确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定义,避孕药具分类编码和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分类编码并与WHO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保持一致;
3、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储存、修改和反馈的管理系统;
4、进行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5、以研究项目启动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运行,监测以避孕药(OC)为突破口,从OC 到 IUD再拓宽到更多的避孕措施;
6、监测范围从第一个省启动,在试点运行该报告体系,填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在完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扩大报告内容,通过示范和培训扩大到全国的其它地区;
7、监测内容从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伸展到生殖保健产品和技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直至发展到相关的生殖健康问题的监测。
(二)运行
自觉报告系统:个例收集-登记-因果评定-录入和上报-资料分析-危险信号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危险信号-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评价和解释研究结果(淘汰、加强监测或继续使用)
(三)资料应用
1、利用监测数据评估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项目的干预结果,可能因不断发现生殖健康的重大问题而促进改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使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成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2、监测研究结果将为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提供依据,指导医生提供优质服务,指导对象选择适宜的避孕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指导避孕药具不良反应防治策略的制定;
4、提出研究假设或预警信号,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为制药公司产品提供避孕药具药具上市后利用度信息,指导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八、预期结果
1、技术服务人员:通过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了解药物新的功能,发现新的适应症和最佳剂量方案,提高疾病防治效益,又从监测与信息交流中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状况,合理使用药品,防止发生避孕药具严重不良反应。
2、生产厂家和市场:自觉执行药品管理法,开展避孕药具上市后监测,不仅有助于加强全国监测工作力度、维护群众利益,而且有利于提高厂家的信誉,正确制定生产决策;同时还有利于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
3、管理部门:通过上市后监测宏观分析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品和技术对健康和社会的长远影响,强化药品管理,发现并从市场清除严重损害健康的药物和器具,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指导新产品的研究、申报、审批与生产开发。
4、法制和伦理道德:通过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市场后监测,保障使用者的健康,这是法制和伦理道德的要求,对于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法制观念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追求健康意识的增强,由避孕药具导致的严重不 10 良反应可能会引起诉讼和法律纠纷而对计划生育国策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从促进我国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切实保证育龄人群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减少不必要的药源性损害,降低有限卫生资源的消耗和维护避孕药具使用者的权益出发,建立健全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上市后监测,将最大程度地提高避孕药具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接受性;将避免或减少严重不良反应造成妇女身心痛苦以及由于防治不力带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改善生殖健康服务,增进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由此开展避孕药具知情选择,提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质量,保障使用者健康,也维护生产厂家自身利益。既适应国家计划生育国策的需要,群众生殖健康的需求,也适应避孕药具市场的开发和管理的需求。
(注:本文为江苏省计划生育科研所李 瑛研究员在21世纪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论坛的发言)S/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