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xiexiebang推荐)
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亲子教育,家长的教育,亲子游戏,成长快乐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打破了从婴幼儿保健到学前教育的分段管理体制,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尤其注重3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其目标是实现群体普通儿童的理想发展。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0岁-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二,培养亲子教育的途径
1,我们要通过亲子游戏来实现教育。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其次,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尊重的需要。父母与孩子以平等的玩伴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协商意见,双方保持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父母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所表现出的鼓励与支持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赞许与认可,表达了父母对他的肯定,这在无形中满足了婴幼儿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的需要。最后,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与父母的共同游戏中,婴幼儿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父母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婴幼儿的这种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有效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2,同时也要加强对对家长的教育,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 一3 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一2010 年)》 指出:0 一3 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假如能够指导父母,使父母以建设性的、更为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互动,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走出家教的误区,那么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但是受教育意识与水平所限,家长的教育作用常常无法充分发挥。
目前,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0 一3 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就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原理组织活动,帮助父母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让父母把自己在0一3 岁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互动方法,运用到日常家庭的亲子活动中,使日常的亲子互动成为科学育儿的过程。教育家长,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0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家长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家长的教养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从而让孩子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最终实现家长孩子共同发展。0 一3 岁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0一3 岁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教师对婴幼儿的教育示范行为和问题咨询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0一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
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
[2]韩晓燕,朱晨海.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格致出版社, 2009
[3]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现代出版社, 2008
[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
第二篇:谈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一简要分析。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O 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亲子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1、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指导亲子游戏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其次,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尊重的需要。父母与孩子子以平等的玩伴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协商意见,双方保持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父母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所表现出的鼓励与支持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赞许与认可,表达了父母对他的肯定,这在无形中满足了婴幼儿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的需要
最后,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与父母的共同游戏中,婴幼儿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父母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婴幼儿的这种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有效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是创设群体环境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为入园做准备。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入托的新生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期,尤其近些年独生子女的入托适应期明显延长,给成人和儿童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幼教工作者为此做了种种研究,尝试如何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缩短入园的适应期,但收效不大。大多数孩子很难在短期的家园沟通中明显降低分离焦虑,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0 一3 岁亲子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孩子入园焦虑问题。孩子在0 一3 岁亲子教育的活动里,在妈妈或其他亲人陪伴下,学习老师带领的活动,接触到其他同龄孩子的家长,处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等都对婴幼儿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等通过活动这一媒介作用到婴幼儿身上,孩子也以自身的言行去反馈和影响他人。在这种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使婴幼儿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逐渐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学会适应与协调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和发展自身的社会性,由此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母亲是幼小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基地。孩子由寸步不能离开母亲到逐渐可以在看得见母亲的范围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最后能够离开母亲独立在集体中生活。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好给孩子提供了这种适应儿童发展进程的活动。事实证明,开展过0一3 岁亲子教育的孩子非常容易适应正式的幼儿园生活。
2、对家长的教育。
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 一3 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一2010 年)》 指出:0 一3 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假如能够指导父母,使父母以建设性的、更为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互动,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走出家教的误区,那
么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但是受教育意识与水平所限,家长的教育作用常常无法充分发挥;目前,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0 一3 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就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原理组织活动,帮助父母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让父母把自己在O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互动方法,运用到日常家庭的亲子活动中,使日常的亲子互动成为科学育儿的过程。教育家长,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0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家长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家长的教养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从而让孩子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最终实现家长孩子共同发展。0 一3 岁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O 一3 岁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教师对婴幼儿的教育示范行为和问题咨询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O 一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0 一3 岁亲子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挖掘家长群体身上的教育资源。与教师一样,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而且是O 一3 岁孩子最可接受的老师。与教师教育相比,家长教育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方面,那就是教师掌握的是一般规律,而家长都是针对孩子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学习的,迫切需要拿来即用的知识技能,是非一般规律所能奏效的。于是,受家长欢迎的教育者往往是家长群体本身。家长们经常会针对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或者自己在教养上的一些困惑求教于其他家长,因为这些家长的孩子月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相同月龄孩子的家长常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发展情况,并互相取经。他们常常会说一句话;如果能再生一个孩子我就有经验了;那些月龄大些的孩子的家长则显然比那些月龄小些的孩子的家长在有些问题上更有经验,他们甚至会比早教指导人员更加耐心、更加生动地向另一些家长传授经验。家长自身既可以做受教育者,也可以做教育者。由于家长的想法和做法容易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所以也被看作是有效的教育主体资源。0 一3 岁亲子教育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通过O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心得体会也得到了提升,具备了担当教育主体的能力。对于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自身而言,这一过程本身也非常利于其反省自己的教养行为,提高自己教养孩子的专业程度。
总之,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要多多观察、理解、尊重孩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信,利用亲子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
营销08A吴殿峰
2111208B44
第三篇:亲子教育家庭教育
浅谈初中生家庭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
2、学校;
3、学生所在集体;
4、学生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12、13岁至15、16岁这个年龄段的青春期学生,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具有“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点。初中阶段是教育好学生的极好机遇,但同时被国内外教育家称为“危机期”。
初中生如果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道德水准,学习成绩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家长意想不到的种种劣习,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各方面表现很好,但到了初中后就会突然下塌下来,判若两人!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一般大惑不解,有的家长甚至就会把原因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事实上,除了孩子的自身和学校老师以外,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往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在湖南郴州北京四中网校分校中有过这样一个例子:
王同学(化名)父亲在他进入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妈妈为了养家不得不出门打工,将王同学寄养在他阿姨家,并一直在阿姨家生活,妈妈有空回来看看他,在物质方面很满足他并且比他阿姨家的孩子要多很多倍,随着年龄的增大,王同学知道了自己父亲已不在的事实,很埋怨自己的妈妈,并改口不再叫自己的妈妈为妈妈,转而叫自己的阿姨为妈妈、姨夫为爸爸。王同学很聪明、机灵、模样也很讨人喜欢,但是他的行为总是“与众不同”,不是很受欢迎、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行为1: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怒,动粗;在网校课下指导的时候其他同学只要朝他做一点点他不喜欢的动作,就追着不放。
行为分析:敌对与恐惧心理是单亲家庭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单亲家庭都会造成孩子的没有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孩子的感情也变得异常的敏感与脆弱,与其他同学的一个小摩擦、小矛盾都会被视为对他的另眼相看,表露出攻击性。
行为2:不遵守规则:在网校的课下指导中,我们上课的时候是分成六组、每组五人,而王同学就是在第五组,一个比较靠边的组。但是在上课讲课的时候,他是很不遵守上课规则的,特别是在抢答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没有纪律,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是对了,就会站起来说,并且不给其他人机会,如果其他同学非要和其争论的时候,就会发火。最终可能会被禁止发言一段时间,但是效果不是很大。在老师擂台的时候,因为基础差的原因,他就完全不做题,就是在课堂乱走,到处说话,很难有效制止。
行为分析:嫉妒和霸道是单亲家庭子女比较普遍的特征之一。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家庭内部:由于这些孩子只和其中的一方生活,单亲父母会感觉对孩子有所亏欠,内心深处是“不想因为家庭的原因,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因此孩子提出要购买时家长往往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从而导致了孩子什么都想要的性格,但是没有责任感。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当看到其他的同学有这有那时,这些特殊的孩子也急想着证明自己的不特殊,所以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还要比别人好,更何况在抢到机会的时候也证明了大家对自己的认同和接受,心理也会很 享受这种感觉。
针对王同学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主要采取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如下:
和王同学的妈妈及阿姨取得联系,将孩子上课时的一些情况转述,并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表达出来,让家长感悟到导致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缘由,体会到长此以往的严重性,从思想上明白和重视起来,然后告诉妈妈及阿姨: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当孩子出现不合理的购买欲望时不要答应并讲出适当的理由。同时引导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要多夸奖孩子,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建立孩子做事学习的信心,并在孩子表现出一点点的行为变好或学习态度积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的鼓励(以精神鼓励为主)。而且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让孩子心服口服,建立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不给孩子正确合理的引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建立信心和兴趣,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最终产生过激的行为。
在经过将近两个月不断地与家长沟通和配合下,王同学的行为和学习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并且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建立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懂得了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正确的鼓励孩子。
根据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特点针对父母我们提出以下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有尊严感,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和机会。
2、与孩子之间多讨论、多沟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讨论问题,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家长的想法要允许孩子质疑。
3、给孩子创造独立承担责任、处理问题的机会,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4、经常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换意见,联系时以研究孩子的发展状况、沟通信息、讨论教育、引导措施为主,尽量不说孩子的缺点,注意倾听孩子的全面评价。
5、重视家长的示范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要首先做到;家长要有向孩子学习的行动,一定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教育无小事,特别是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洪永亮
第四篇:谈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很多家长都已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忽略沟通在教育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并使家庭教育陷入被动和僵局。因此,正视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探索解决沟通不畅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是每一位家长应该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流;沟通;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断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
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
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强势,因此不愿意同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总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经常处于不被尊重和被动说教的地位,因此很容易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沟通的质量。
三、良好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和关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和愉快的生活空间。但是,与孩子沟通时间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正困扰着不少家庭。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1.亲子间的沟通要保持平等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不少父母总喜欢自己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孩子必须听我的”,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感受,扼杀了孩子的话语权,使亲子间的沟通变成了“一言堂”。这种沟通方式不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使沟通变成了“走过场”的客套话,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切忌把沟通变成指示和训话。2.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沟通,从而产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而父母要充分做到信任,就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被信任的。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肯定性的语言、欣赏的目光、奖励的措施等等,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从而在沟通双方建立起信任的桥梁。3.沟通交流要保持经常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无时无刻变化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交流与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不要把交流当成是任务,像开会一样例行公事。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动。父母通过交流更加了解孩子,而孩子也通过沟通更加体谅父母。因此,家长要把沟通当做像关心孩子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去做,而不要搞突击性和临时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要适时调整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尤其在发现孩子有所变化时,就更要及时进行沟通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要把握沟通时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多赞美、少批评。
亲子间的沟通,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无论从词语的选择,还是语速和语调上,都应该把握分寸,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沟通的效果也将截然不同。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和润滑剂。家长适当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赏,将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从而更加乐于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5.家长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同时还应该选择易于被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像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只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沟通方式,才更加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能够达沟通的预期效果。家长应该多换位思考,在与孩子交流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年龄阶段,选择一种更适合的交流方式,从而摆脱传统的、说教式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中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可以说,沟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家庭所意识,因此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沟通,让每一位父母都能够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课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建立和谐而融洽的沟通关系将不再是困难之事。
谈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很多家长都已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忽略沟通在教育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并使家庭教育陷入被动和僵局。因此,正视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探索解决沟通不畅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是每一位家长应该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流;沟通;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断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
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
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强势,因此不愿意同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总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经常处于不被尊重和被动说教的地位,因此很容易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沟通的质量。
三、良好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和关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和愉快的生活空间。但是,与孩子沟通时间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正困扰着不少家庭。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1.亲子间的沟通要保持平等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不少父母总喜欢自己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孩子必须听我的”,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感受,扼杀了孩子的话语权,使亲子间的沟通变成了“一言堂”。这种沟通方式不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使沟通变成了“走过场”的客套话,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切忌把沟通变成指示和训话。2.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沟通,从而产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而父母要充分做到信任,就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被信任的。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肯定性的语言、欣赏的目光、奖励的措施等等,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从而在沟通双方建立起信任的桥梁。3.沟通交流要保持经常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无时无刻变化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交流与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不要把交流当成是任务,像开会一样例行公事。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动。父母通过交流更加了解孩子,而孩子也通过沟通更加体谅父母。因此,家长要把沟通当做像关心孩子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去做,而不要搞突击性和临时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要适时调整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尤其在发现孩子有所变化时,就更要及时进行沟通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要把握沟通时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多赞美、少批评。
亲子间的沟通,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无论从词语的选择,还是语速和语调上,都应该把握分寸,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沟通的效果也将截然不同。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和润滑剂。家长适当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赏,将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从而更加乐于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5.家长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同时还应该选择易于被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像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只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沟通方式,才更加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能够达沟通的预期效果。家长应该多换位思考,在与孩子交流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年龄阶段,选择一种更适合的交流方式,从而摆脱传统的、说教式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中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可以说,沟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家庭所意识,因此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沟通,让每一位父母都能够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课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建立和谐而融洽的沟通关系将不再是困难之事。
理解孩子,和孩子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创造家庭和谐氛围的保障。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脑海中不断产生着一个个或清晰或模糊的想法。在欣喜于孩子成长的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似乎不能像从前那样一眼看出孩子的心思,我们希望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同样,作为孩子,他们也很渴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沟通,此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怎样实现沟通?我想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中,如何培养与孩子友善的沟通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家长分享。
一、让孩子有话愿意向家长说
孩子刚懂事时,我就通过不同方式向她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在你身边无论发生多少你做不到的事,一定要告诉我们,你认为是大事,对爸爸妈妈来说,处理起来可能是一件小事。我希望孩子不论遇到任何愉快、兴奋或是愤怒、恐惧、压抑、疑惑的事情第一个想要告诉的人就是妈妈。然而这毕竟只是我的希望,真正让孩子有话愿意向家长说,还需要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首先,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应该是坦诚的。
我曾经听到,一个小学生设计的家庭成员关系图是三个交叉在一起的圆,解释为:我爱妈妈,妈妈爱我;我爱爸爸,爸爸爱我;妈妈爱爸爸,爸爸爱妈妈。我深有感触:是啊,正是三个平等独立的世界,用爱的语言支持沟通,才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假如这张图由父母来画,会不会变成大圆包小圆的从属、主宰关系呢?作为父母,我们确实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教育孩子,但这种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影响、引导,而非强加。平等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相信我们的孩子是聪慧的,他们有能力从轻松的交谈中得到启发,顺着我们的引导有所自觉、有所领悟,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一次,我和女儿到商场购物后,女儿很犹豫地向我建议,买东西前要先说您好,最后说谢谢时要看着人家。说实话,女儿委婉的批评让我很惊讶,也着实让我觉得惭愧。孩子长大了,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我当即坦诚地接受了她的建议,并诚恳的对她说:“你做得很对,以后我会注意的”。这态度倒是出乎她的意料。第二天,女儿主动地要求和我外出买菜。往回走的路上,女儿拉着我的手说:“我觉得我妈妈今天特有礼貌,特好。”原来她是在监督我!我想,孩子的行为准则可以教育家长了,这本身不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吗?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有过错。作为家长,和孩子坦诚的认错、改错非但不会丢面子、降低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分量,反而显得父母很光明磊落,让孩子更加欣赏信任自己的父母,同时更能增进母女之间的感情。所以,我认为这种平等与坦诚应该贯穿于一切的沟通中。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汇聚,父母与孩子间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同时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受到父母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尊重父母,这样,家庭气氛会变得更加和谐,沟通没有障碍了。
其次,父母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尤其要注意表达方式,特别是当孩子处于压抑、愤怒、不平静的状态下。记得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后,女儿回家很平淡地告诉我说最后50分的题只剩10分钟了。我一听就急了:你怎么能这样安排考试时间呢?不是说过不会先放、抓大放小吗?这样会做的题拿不到分,你多冤啊?说得女儿啪嗒啪嗒掉眼泪,情绪有些失控,我们俩人都不愉快。平静下来想想我很自责,其实女儿在大考中失误自己本来就很难受了,她的平淡是装出来的。回家时是在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好好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可是我既没有考虑到女儿的心情,也没等她把话说完。事实上,她很镇定地尽己所能在10分钟里得到了38分。考试全部结束后我和女儿非常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解开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我为处理问题的不冷静和不合时宜向孩子道歉,孩子因考试时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也找出了原因和今后遇到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我们母女俩都很诚恳,气氛很融洽,前一天的所有不愉快消失了。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感到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家长应特别需要保持理智和冷静,观察孩子的情绪,一定要做到听孩子把话讲完,明确事情原委,讲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神态,注意小的细节,因为这些对孩子的心理感受非常重要。家长恰当的表达方式不仅能使孩子平静、利于解决问题,还能让孩子感觉“解脱”、“放松”、“有用”,相信父母能与他们站在同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下次有事还来找你。
二、给予孩子“透彻”的教育
听女儿讲,老师要求同学每道题做四遍,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题目、把题做透。我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第一遍大多是奔着结果去的,有时候思考过程还模糊呢,而再做时答案记都记住了,就开始理清思路、找规律了,这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想想很有意思。然而如果我们家长仅重要问题每个讲上三遍,怕也要沦为唠叨了。因此,与其每一遍都草草了事、之后再一点点一遍遍地往上补,不如我们家长试着一次把问题讲透彻,不管多晚,都不能让孩子带着一点困惑入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心中深藏着许多朦胧的概念与不知名的困惑,他们渴望有人能为他们解答。当父母听到孩子这样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专心学习了”、“学坏了”或怀疑孩子出现其他问题。孩子能问出来,说明他们一直在想,并且十分信任我们。如果我们不为他们解答或解释得不彻底不让他们满意,孩子就会寻求其它的途径——向周围的人或旁人寻求答案,甚至通过网络——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举动。为人父母,我们都明白,只有父母的角度是最无私的,向孩子做出的解释才会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而且,一些生活常识和生理知识是他们必须知道的,也必须应该是父母讲给她的。每个人,在思想意识、世界观、看问题的角度上千差万别,每个人对每件事的反应和处理方法都会有差异,会存在一定的倾向性,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他们只是一张白纸,第一次写上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在这方面非常用心,从不忽视小的细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校的文化课程以外,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哪怕是很小的,在别人眼里无关紧要的小事,第一个讲给她的人一定是我,而且我在这方面讲给她的很多东西比较超前,甚至超出她能理解和接受的年龄,这么多年过来,无论她在外面遇到什么事,和同龄人相比,她都会比较镇静,比较理智的去对待和处理,在旁人看来她很成熟,实际上是因为有这样的早期教育,她对很多事情心理已有准备,处理起来就会很得体、很轻松。所以,我用亲身经历告诉所有的父母,在当今社会复杂的时代,孩子朦胧的事情、不解的事情、想知道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需要父母解决的事情会有很多,父母千万不要怕麻烦,不要以工作忙、应酬多推辞,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挤出时间给孩子,今天我们付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好比给孩子种下一粒种子,日积月累,不断的浇灌、抚育,一定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当孩子把来自学习的压抑向我说时,我会特别注意她的情绪变化。如果她倾诉后轻松了下来,那么这次沟通的目的就达到了,我无需再多说什么;如果孩子依旧压抑沮丧,我就要尽一切所能,帮助她、引导她把这一段时间所有不愉快的事情都说出来——往往此时真正令孩子压抑的原因就能浮出水面,甚至有时她自己就能意识到了,找到事情的根源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的开导教育就更有效、更透彻,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其他事情。总之,我希望父母能做孩子的调节器,能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化解孩子心理的压抑,随时调整好孩子的情绪,让她能在沟通后高高兴兴地投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与老师相互配合,营造顺畅的沟通氛围 虽然这么多年我和孩子沟通没有障碍,但处在特殊时期,特别是在孩子对一模、二模考试成绩不满意,而临近高考的时期,父母不能做到完全了解孩子,会感到沟通有难度、有困难,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孩子每天七点半到校,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家,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度过,父母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少之又少,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了解不深;同时,在这个时期亲缘感情往往使我们家长看不清孩子身上的弱点,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担心方法不对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这时及时与孩子老师交流就是一种弥补的办法。老师在这方面比我们有经验,有策略,这个时期老师的作用比家长更显著,因为老师更能直观的了解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比我们更清楚此时孩子需要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和采纳,会很有针对性的指出孩子的弱点和改进的方式,并能随时和家长交换意见,互相配合。这样通过老师、家长共同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既感觉到老师的真诚和关心、又能体谅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会很容易调整过来,以积极的平稳的心态面对高考,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此,我借这个机会由衷感谢北京四中的教师们给予每一个孩子的关注。
作为父母,在18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孩子培养教育的过程,实际也是父母成长和成熟的过程,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我感谢我的孩子,感谢孩子给予我的快乐与思考,给予我做母亲的骄傲和自豪。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今后的道路很长,孩子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各种挑战,我会继续努力,做好孩子走向社会的良师益友。
第五篇:浅谈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的研究子课题·论文
《浅谈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哈尔滨哈锅实业开发总公司幼儿园焦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
2、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进修,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的甚至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亲情变得有些淡漠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平等的亲子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著名的幼教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小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和父母一起玩。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亲子活动的方法与任务
在我们进入课改的一年内,我班举行了多次的亲子活动:
1、亲子远足活动
此项活动意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体验欢快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2、亲子运动会
此项活动意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运动项目的竞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它同样也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根据教育内容而专门设计的教学亲子活动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专门设计的亲子活动。
在这些亲子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初探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方式
在我们举行的亲子活动中,大多数是一个家长对一个幼儿,有的甚至是两个家长都来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幼儿遇到困难,不是用引导的方法去帮助幼儿,提示幼儿,而是代替、包办。也许他认为只要幼儿高兴就好了。殊不知这反倒是害了幼儿。因为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最好能让幼儿在探索中掌握,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等等。
在《马路上的车》这个主题中,我举行了一次亲子活动《自制汽车》。在组织活动时,我也不例外地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参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时还是有几位家长无法参加。怎么办呢?总不能让这几位幼儿退出活动。想来想去,我决定情他们旁边的家长帮忙指导。活动开始了,幼儿都能很高兴地参与活动。我发现那些需要指
导两位幼儿的家长在指导幼儿完成作品时真正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活动中我还发现了三位家长的指导方法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一个是郑嘉炜的爸爸。在活动中,他让嘉炜剪车轮时不是一下子就将车轮的个数告诉嘉炜,而是先引导嘉炜想:“你想一想,一辆汽车有几个车轮?”当嘉炜告诉他以后,他就将剪车轮的方法教给嘉炜,等嘉炜在他的指导下剪好一个车轮后,他又再次让嘉炜想:“现在我们已经剪好了一个车轮,那我们还应该再剪几个?”就这样,嘉炜在他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制作小汽车。其余的两位家长是赖程悦的爸爸和谢凯茜的爷爷,他们两位在指导方法上也是以引导幼儿自己探索为主。那其余的家长在指导方法上是如何进行的呢?我发现诗雨的妈妈在指导方法上可以说基本上代替诗雨完成小汽车的制作,而诗雨则在一旁看着她妈妈制作小汽车。另外只要是妈妈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他们的作品也基本上由妈妈包办了。
看来,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男、女性家长的差异。我们应当提倡男性家长的做法:以指导为主,引导幼儿完成作品。所以在组织亲子活动时,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有关让幼儿掌握技能技巧的教学亲子活动,我们提倡由爸爸来参加:第二,根据活动的内容,邀请少部分的家长参加,让他们一个人同时去指导几位幼儿。这样能减少家长代替或包办完成任务的现象,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第三,在活动后,应及时组织家长讨论:在本次活动中自己是如何指导幼儿的?在讨论中发现其中的好办法,引导大家一起学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大地
发挥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以上只是我在组织亲子活动中的一些初浅的看法,还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方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家园合作的驾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