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07:0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第一篇: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李伏红 好范文原创投稿

武乡县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按照市农委分组安排,武乡县调研组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实开展驻村帮建“六个一”活动,掌握了示范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帮助示范村搞规划、引项目、提建议,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一、工作概况

通过深入丰州镇下关村、监漳镇下北漳村、故城镇邵渠村、故县乡连元村、故城镇山交村、故城镇山交沟村、石北乡型庄村、大有乡江岭村、上司乡蒋家庄村、涌泉乡庄头村走访调研,召开解放思想、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座谈会计38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4期,共计培训人员达到1992人,走访农户374户,刷写“一村一品”宣传标语56条,平均每人驻村时间超过5天,共撰写民情日记48篇,组建或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帮建基层党组织完成率达到100%。调研组坚持做到廉洁自律,决不扰民,而是亲民、爱民、为民办事原则,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加大上下沟通协调配合,积极推进示范村各项工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二、取得实效

一是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帮助制定完善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7个,平均完成率达到72%。为各个示范村进一步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促进了村级事业发展。调研组共提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32条,其中被采纳20条,采纳率62.5%,促进了村级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帮助解决了实际困难。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23个。适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24期,受训人员1992人。其中食用菌栽培、农药、化肥等农资合理使用、种子识假辨假、设施蔬菜管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防控要点等专题培训场场爆满,为农民解决了实际技术难题。

另外,帮助村民与金融部门对接,落实贷款,完善了示范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班子队伍创新能力不足,活力不够、创新性、技术性管理人才缺乏、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向明显,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亟待提高、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流转等政策死结等问题。

四、意见及建议

一是定好盘子。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存在发展思路不清晰,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宣传发动不到位等问题,继续进一步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选好班子。规划制定好以后,必须有一套年富力强、敢干敢为、勇于创新的农村基层队伍来落实。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从邓小平同志1982年提出到现在将近30年。这一方针是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回来的,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我县10个示范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存在年轻干部配备少,整套班子老成有余而创新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年轻人中逐步培养后备力量。

三是划好圈子。制定好规划,选好执行的基层班子队伍,就需要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多予少取放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大发展,促进农业大跨越,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让产业发展有利可图,逐步实现人才集聚、产业集聚。

四是抓好落实。规划有了,人有了,政策有了,就成了落实问题。相关部门要强化职能,提供便利,做好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管理指导、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一村一品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Xx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2011——2015)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各部门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阳高乡河南滩村花椒芽菜基地喷灌项目区位于平顺县东北部河谷内, 依山傍水,地理位臵为东径113°31′56.20″,北纬36°21′32.68″,距县城50公里,河潞线自西向东绕村而过,环村水泥路可通达大部分花椒芽菜耕地,交通方便。全村55户,186口人,劳动力110余人,国土面积3300余亩,耕地面积160余亩,水浇地面积130余亩,灌溉渠总长6千米。2010年人均纯收入2385元。全年年平均气温为10.15—12.30‴,年降水量为521.0—893.0mm,年日照时数为1877.0—2604.0小时,总体气候温和,交通、水电等自然优势,又是是优质花椒的主产区,农户勤劳朴实,种植经验丰 1 富十分适合花椒芽菜规模化发展。

2006年,我村在县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与县“大红袍”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花椒芽菜种植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花椒芽菜由原来的29.5亩发展到现有的130余亩,涉及50余户,150余口人,改变了该村传统的农业结构。同时采取“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销售模式,三者之间分别签订生产购销合同,保证质量产量,保障农户权益。

通过近几年我村严谨种植、推广种植新技术等多项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亩产由第一年的300—500斤提到到现在的800—1100斤,种植户由原来年收入2700—4500元增加到现在的7200—9900元,并且带动了周边村和其它乡镇现已发展花椒芽菜2000余亩。特别是在今年,提高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通过架设防虫网、合理种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尽量做到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保证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

但由于近年来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学生在外读书带来的劳动力流失现象越来越突现,严重制约着我村的花椒芽菜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发展壮大花椒芽菜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是切实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本土化、实际化。注重在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明星产业、品牌产业。

具体目标:整合土地资源,开发荒涂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组建新型专业合作社;发展温室种植50亩;修建高位蓄水池喷灌设施;培养种植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带动周边村种植花椒芽菜;建设花椒芽菜基础加工厂房。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将那些条件较好、适宜种植却由于人力有限无法种植花椒芽菜的耕地进一步整合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开发滩涂地、废弃地,采用集体经营或对外承包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

(二)、组建能切实为种植户服务的专业合作社,架起连接龙头公司和农户的桥梁,对种植有困难的农户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

(三)、不满足于已有设施,建设温室大棚是经济效益、品牌影响、集中管理的最佳方案,且耕地集中连片、平整开阔,便于修建大棚。考虑到我村经济基础薄弱,在争取上级扶持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宜分批分次的少量建设阳光温室大棚;

(四)、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水方法,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和田面无效蒸发,比常规灌溉节水40%-50%,而且又有灌水均匀,不产生地面径流、保肥、省工省地等优点。河南滩村紧邻浊漳河,水质水量足以满足灌溉需要;

(五)、培养种植能手队伍,夯实人才基础,是实现丰产丰收的根本保证,要借助上级农业部门常年举办的培训,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帮助农户合理种植、科学管理;

(六)、河南滩村是平顺县第一家将花椒芽菜从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的拓荒者,随着该产业效益的日渐凸显,周边村种植农户渐渐多了起来,但整体规模依旧处于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离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还相距甚远。要做到有影响、有品牌必须把发展思路统一起来,劲往一起使。

(七)、建设包括储存、保鲜、成品制作、包装、运输 一体的基础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逐步向产品上游发展,夺取成品话语权。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整合土地资源,开发荒涂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组建新型专业合作社;修建高位蓄水池喷灌设施。

第二阶段:2013年——2014年,带动周边村种植花椒芽菜;培养种植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发展温室种植50亩。

第三阶段:建设花椒芽菜基础加工厂房。

五、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任国平副 组 长:任广勤 成 员:任民显

柳树发 王凤明 申松崎

联 络 员:柳文庆 技术指导员:柳树发

任俊虎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申小雨

(二)、宣传培训 成立宣传和教育小组 组 长:任国平副组长:任广勤 成 员:王凤明

柳树发 申小雨

(三)、长效机制

领导组成员负责起草相关的规划、制度、项目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相关具体负责任要严格按要求执行,不得变相、曲解、违规执行,更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将花椒种植发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村组干部的误工补助挂钩。做到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为花椒种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宣传,大造声势

召开党员会、支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花椒芽菜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花椒芽菜种植发展中来。同时利用广播、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载体强化宣传,为打造成我村的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以村委办公室、农民夜校为阵地,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进行花椒芽菜种植的技术知识培训,定期请县、乡农业技术员到村上讲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村民花椒芽菜种植的技术水平。

3、强化示范,典型引路

组织种植户代表到先机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改良技术。全村每个组至少发展5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全村的花椒芽菜科学种植。

4、完善考核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村干部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实施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低、达不到标准的在下一予以调整。

5、建立花椒芽菜种植协会,发挥服务作用。抓好村花椒芽菜种植协会的建设工作,发挥协会在花椒种植发展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6、强化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户,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资金投入以农户为主的办法,全面发展花椒芽菜种植业。

六、规划成果(见附表)

第三篇:“一村一品”龙子村推荐材料

“一村一品”典型村龙子村推荐材料

依靠科技推广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基本情况

邢家社乡龙子村地处大川中段,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53户,286人,有耕地510亩,以蔬菜生产为主,专业菜田485亩,日光节能温室2000间,年产鲜菜250万公斤,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9800元,占人均收入10500元的95.47%,是古交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农民增收后,围绕“三清,四化,四改,五通”和“五个一”工程,一是改变村容村貌。完成硬化街巷5280平米,实现硬化户户通,彻底改变干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二是改善居住环境。清理煤堆、粪堆、垃圾堆850余方,粉刷墙壁7300平米,新建垃圾池5个。三是建设宜居村庄。种植油松塔桧914株,建花池280平米,种植草坪2280平米。动员指导村民完善院落、围墙1800米,新建沼气池23户,改厨、改厕、改圈11户。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旧村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新村增设变压器一台。完善电教中心、计生卫生所、图书阅览室、科技星火学校,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10年为配套“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450平米文体休闲广场,科技文化活动室120平米,并配套图书3000余册,电脑3台,电视、投影仪、信息查询机各一台。新建120平米洗浴室,并投资20余万元配备太阳能热水设备。龙子村“五个一工程”全面完工,受益农户100%。该村先后被评为太原市 “菜篮子工程先进村”,太原市“文明和谐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先进单位”。

二、主导产业:

蔬菜产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53户,有50户从事蔬菜生产,专业菜田485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2000间,村民收入95%来自蔬菜生产,所以增加村民收入的前提是增加蔬菜产值,提高蔬菜生产效益。该村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制定了古交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同时推进古交市蔬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打井3眼,安装输水管道600余米,每间温室补助300元,修缮840间日光温室,示范移动大棚39亩,水泥硬化田间路1500米。

依托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技术攻关。“紫球葱头高产栽培”创古交高产记录。保护地“黄瓜冬春茬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改变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与漫延等措施,保护地亩产值达到3.8万元以上,在古交地区处于领

先水平。龙子村依靠标准化发展蔬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成为贫困山区的富裕村。

蔬菜生产以来相继成立了“古交市成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古交市锦全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古交市德意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古交市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8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德盛全专业合作社集资兴建冷藏库560立方,贮藏、加工、包装、销售蔬菜,对内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统一注册“净范”商标,统一进行了葱头、西红柿、南瓜、西芹的无公害认证,年产鲜菜达到250万斤,成为龙子村蔬菜生产的示范企业,并被评为太原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社,获得“山西省模范集体”称号。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龙子村之所以形成“一村一品”典型村主要有以下几条 做法:

首先是依靠农业科技推广增加蔬菜生产效益。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蔬菜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几年来该村与省农科院蔬菜所、太原市生态工程学校、太原市科技星火中心、古交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农科技术协作关系,围绕提高蔬菜生产效益进行蔬菜科技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使菜农基本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常识。以2010年为例,组织培训12期

受训590人次,引进博杰一号黄瓜、晋番茄四号西红柿等9个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合理轮作等新技术6项。科技推广促进了蔬菜生产效益的提高,保护地亩产值达到了3.8万元创古交蔬菜高收纪录。

其次是改变经营体制适应市场经济。以家庭承包形式为主的土地经营体制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需求,针对大市场小生产的矛盾,龙子村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单家独户想办而无法办到,村委会想管而管不好的事。以“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社员分布龙子、郭家社、邢家社三个村124户,成立以来注册“净苑”商标;无公害认证西芹、葱头、西红柿等9个品种;统一购进草帘、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社员享受批发价;联合聘请农民技术员驻村指导;消费高峰统一组合包装销售,参与市场竞争。该村相继成立“锦全程种植专业合作社”、“成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

四、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打算:

2011年围绕古交设施蔬菜这一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实施500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核心技术推广示范应用500亩,建设40万公斤气调贮藏库,完善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中开展技术创新综合应用。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古交市无公害设施蔬菜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的生产

性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的良性循环。

“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1)建立无公害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500亩。(2)加强病虫害监测,安装设施蔬菜病虫害全程监控系统,适时进行农业与生物防治,杜绝农药含量超标。(3)引进推广博杰一号黄瓜、晋番茄四号西红柿等省农科院认定的蔬菜优良品种,推广新品种13个,稀特蔬菜的新品种示范6个;推广节水灌溉、生物菌肥、地膜覆盖、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4)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普及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包装销售,打造山西省著名品牌。(5)建设800平米蔬菜气调专用库,配套净菜加工厂1座,延长上市时间,进行去污、分级、包装上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6)“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培训13期,共培训1500人次;聘请2名技术员驻村指导。

以主推五项生产技术,去污、分级、包装、贮藏延伸产业链为主线,集成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模式与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方式,提高无公害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实行“五个结合”,即行政和推广结合、良种和良法结合、集成和推广结合、宣传和培训结合、技术和产品结合。通过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加速实现无公害设施蔬菜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通过延长产业链提

高附加值为途径,达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我市蔬菜的生产性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日

第四篇:“一村一品”调研报告

发展“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龙门镇观山村发

展茭白产业的调研报告

2012年5月12日 为了更好的了解一村一品发展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关注感受一村一品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特此利用假期时间,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通过走访部分农户,对本人所在的龙门镇观山村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现将汇报如下:

一、一村一品的定义及发展背景

所谓的一村一品就是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和优势,集中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手段。上世纪70年代,日本大分县率先推行一村一品运动,振兴了农村经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成功典范。陕西是全国一村一品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2007年省政府更是提出了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即在陕西省选择1000个村进行示范,辐射带动10000个村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1、地理位置: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7公里处,海拔115米。古称下园和观兰山。村委会设在观山,辖5个自然村:观兰山、溪州尾、后井、土楼角、福地厝。观山村东至龙门,西至湖山,南至翠坑,北到金狮。

2、人口与土地面积:观山村共分11个小组,共有人口3165人,面积5平方公里,农田760亩,森林1640亩。

3、近年情况: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与时俱进,争先发展,乡村村组水泥路全部铺通,田间道路宽广畅通,降低了村民劳动强度,提高了村民劳动效率。人畜饮水基本解决,电话、电器基本普及,医疗卫生设施齐备,医保、农保平均达到90%以上,村委办工条件趋于现代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种植也主要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约为700亩,亩产750斤左右。多年以来村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从2005年开始全村采用“统一规划、分户种殖”的模式,大力发展茭白种植产业,截止2011年,现有120户500余人从事茭白种植,村农民人均收入也达到了3500元左右。

三、主要经验

1、必须选准一个切合实际的产业。观山村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3500元,关键在于寻找到了一个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茭白种殖产业。

2、必须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该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在茭白产业的发展上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茭白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总抓手。

3、互帮互助,良性发展。俗话说,同行使对手。然而观山村的广大农户亲如一家,自发成立“茭白种植协会”共同交流切磋,氛围融洽,相互帮扶,增进了感情。大家抱成一团,资源共

享,共同致富。全村茭白种植走上了良性的发展道路。

三、一村一品发展存在问题

1、是市场信息不灵,盲目生产多,产业效率低而不稳。

2、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投入很少,只能用作工作奖励,不能保障产业发展。

3、是农业技术服务跟不上,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从目前的一村一品项目上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4、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发展,信用贷款难度大,对一些很好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

5、合作组织未发挥作用。限于政策、人才、组织化等方面的原因,该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业化组织在产销连接、信息服务、利益协调中的主体作用还不明显。

四、一村一品发展建议

1、积极加强调控。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利益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得到的收益,而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有限,必须加强政府的调控,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健全市场体系。

2、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把发展茭白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深化认识,完

善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将茭白产业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3、打造强势品牌,提升竞争能力。要立足资源优势,开展品牌创建,尽快注册自已的品牌,努力打造名优产品。同时,要向农民宣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标准化技术规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

4、健全服务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一要强化科技支撑。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大科技推广培训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发展茭白产业的技术服务需求。二要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发展茭白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三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第五篇:调研报告进村入户

市财政局第三支部“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根据局“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局机关第三支部按照《市财政局“进村入户”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积极组织支部党员深入麻城镇蔡院村二组、三组开展下基层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走访调研任务。

一、主要做法

全局“进村入户”活动会议后,第三支部在第一时间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领会进村入户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求党员干部按照“机关转作风、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任务,全员参与“进村入户”活动,深入一线走访民情、了解民意,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实事、办好事,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一)成立专班,加强领导。成立第三支部“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进村入户”活动方案。第三支部“进村入户”活动由支部书记XXX同志负责总协调,组建两个走访调研小组,支部党员全部纳入小组要求走访完蔡院村的两个村民小组共计65家农户。

(二)明确要求、严肃纪律。本次调研实行全覆盖,每个小组访遍所负责村组的每一户农户,并将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诉求、期盼等详细记入到民情日志在工作中,做到“八不准”,严肃走访工作纪律。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一是宣传政策。在走访农户过程中,积极向农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中央1号文件,围绕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面地向农户宣讲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向农户发放强农惠农政策资料汇编80多份,对农户 1

提出的有关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土地流转、家电下乡和农村医保等政策的问题,一一认真解释,使联系户进一步掌握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二是排查矛盾。在进村入户过程中,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群众意见收集工作。三是解决问题。坚持深入到农户家中,实地走访,与农民促膝交谈,真心交朋友,认真调查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劳动力状况、经济收来源等问题,了解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对农民反映的困难、问题和要求都做了详细记录,能给予帮助的,及时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反映给了村委会。四是建立档案。在实地走访农户的同时,把建立健全百姓档案作为干部入户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将联系户的基本家庭情况、劳动力状况、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情况都详细记录到民情日志上,并及时更新农户的情况,力求反映农户最近、最新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情况

麻城镇蔡院村二组、三组共有农户65家,本次进村入户调研中,除了极少数在外打工(经商)之外,将其余的所有在家的农户都走访完毕。工作中采取面对面座谈形式了解了其家庭状况,抽样调查了4家农户,填写了《湖北省“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问卷调查表》。座谈了解和调查问卷分析反馈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走访的两个村民小组农田以水田为主,据初略统计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亩左右,村民基本上没有承包山林,调查中没有发现有农户开展多种经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养殖业并不成规模,主要是农户自养的鸡、鸭、鹅、猪等,数量较少。在劳动力方面,两村民小组农户主要在自家务农,外出务工数量不多。抽样调查显示两村组2010年家庭年收入一般出超过3万元,有的甚至不到1万元,但是与2005年以前相比,农户门普遍感到家庭收入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我们主要是收集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发现了两个村民小组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各家各户的情况不同,有些问题比较分散,各家各户面临的困难也不一样,这里主要反映村民提出的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和比较重要的个案。

1、土地平整遗留问题。该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调查中的两个村民小组。据了解,蔡院村土地平整遗留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土地平整,影响了一季农作物的栽培,减少了一季的收入;二是选择性的进行平整,有些农田没有纳入平整范围,农机无法下田耕作;三是土地平整后,存在着好田和坏田的之分,至今还没有将田地按原有面积分配给农户,农户意见很大。

2、农田灌溉用水问题。调查中农户普遍反映农田灌溉用水困难,由于离水源比较远,渠道不配套,农作物灌溉用水非常紧张,直接影响农民收成。这一问题几乎被所有村民所反映。除水源条件差以外,上游一硫酸厂排出的废水对农作物污染严重,致使部分农户的农田年年减产。

3、农户家庭饮水问题。由于水源条件差,农户家庭饮水也有困难,多数家庭靠打井吃水,多数村民反映井水水质有问题,长时间饮用容易生病。

4、因病因学致贫问题。在调查人员与农户的交谈中,很多农户

反映家中因有老弱病残或者子女就学等原因出现家庭困难问题,有的因为老伴常年生病治疗家中无积蓄并有欠账;有的因要长期吃药家庭困难;有的因为家中有子女在读高中或者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用开支大而使家庭负担繁重。

5、耕地不足问题。部分村民反映耕地不足,收入低,主要集中在人口多的家庭。该村人均耕地不足3亩,有的家庭人有7人,而耕地却在7亩左右,人均耕地太少,耕种一季只能用作口粮,没有销售收入。

6、农资成本问题。各种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太快,种田投入越来越多,影响收入。

7、其他个别问题。有村民反映盗窃时有发生;有来自贵州的移民反映至今没能办理本地户口;有的建议对低产田进行改造;有的希望子女就进务工;有的希望能申请低保;有的反映U形渠设计不合理。

(三)建议及对策

本次调研的蔡院村两个村民小组情况显示,各村民对国家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都能了解掌握,并对政策的执行比较满意。针对农户反映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是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土地平整工作,尽快协调村委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争取早日分田到户,避免矛盾,让农民安心生产。

二是兴修农田水利设施。通过修建U型渠、修复(扩容)当家堰等工程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建议对上游硫酸厂实行排放监管,争取做到达标排放。对已造成农作物减产的,要认真核

实赔偿损失。

三是在农民增收方面,有关部门要及时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还要逐步加大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村两委班子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农村低保、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等问题上提供必要的信息,方便他们办理低保和申请助学金或是助学贷款。

下载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发展的能力水......

    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双坪镇松林村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的统一安排,松林村“三委”在镇联村工作队的配合支持下,以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了民......

    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做好干部进村入户工作能够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乡机关干部在转作风、抓落实、创先争优上下功夫,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破解难题上下功夫,第一公文网网为您......

    岭头村“一村一品”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岭头村“一村一品”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岭头村位于大东沟镇东部,陵(川)沁(水)公路15公里处,全村共有422户,144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917人,耕地面积185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

    一村一品工作总结

    做大做精“一村一品” 探索实现农民增收 **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委会,**个居委会,总......

    进村入户工作总结

    吉亚一中走访入户工作前阶段工作总结 3月份以来,我校按照地委、市委的安排部署,扎实深入地开展了“走访入户”活动,全体教师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认真走访了解,现将前阶段走访入户活......

    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模版]

    西塬村位于岐山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80户,2962人,6800亩耕地。村上主导产业原孙候片以大棚瓜菜为主,原西塬片以火补业及优质小麦种植为主。XX年被 授予省级一村......

    进村入户的调研报告

    进村入户的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关于在全区集中开展进村入户调查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乡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全面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并以片为单位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