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文章)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某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XXX
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对此,公安交管部门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只有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是硬道理。因此,基层交管部门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民警队伍的综合素质,科学疏理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浅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道路交通环境是保证发展市场经济,人、财、物大流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现代生活中交通涉及社会生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只有良好的交通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经济生活的相互交往,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生产、生活中各项活动高效率快节奏的运转,才能取得高效益;才能保证一个地区有一个安全畅通的投资环境,以利于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活动的开展。所以一个地方道路交通管理的好坏,对于经济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道路交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当前,针对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就交通安全管理从适
应上来讲,在实际工作中,无论从客观和主观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道路交通设施与人车物流的矛盾日益加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机动车数量大幅度上升,道路建设相对滞后与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交通流量增加,显得愈来愈不协调,这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客观矛盾。另外,城区建设缺少相适应的停车场所,路口渠化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给静态的交通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二是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的交通参与者,仍存在着不守交通法规,不看信号灯、不识交通标志,随心所欲,自由散漫。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县城街道,随意打场晒粮、堆物作业、店外经商、摆摊设点、占路进行集市贸易现象较为普遍。在机动车驾驶员队伍中,由于新成份的增多,他们中的不少人交通安全观念薄弱,只讲经济效益,无视交通法规,开英雄车、开疲劳车、酒后驾驶、“病”车上路、争道抢行的现象大有人在。
三是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现象难以遏制。在日常道路交通中,由于交通事故和肇事逃逸案的增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部分驾驶员重利益、轻安全,导致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二是一些驾驶员尤其是个体运输户无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顾机动车辆的核定承受能力,通常超负荷运转,违章行驶,最终酿成交通事故。三是一些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一旦发生交通肇事后驾车逃逸,逃避法律的追究。
四是交管队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艰巨和繁重,交警队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客观上是警力少,装备跟不上;主观上是多年来习惯的管理老方式方法,与新时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缺乏现代交通的管理经验,使一些干警在工作面前手足无措,一谈服务就不敢大胆管理,一讲管理就忽视了服务的宗旨,产生了畏难甚至是消极情绪。
三、发挥交管的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立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不懈地开展交通秩序整顿,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执勤执法行为,树立交通法规的权威和交通警察的良好形象,热情服务,文明执法,严格管理,实现城乡道路交通秩序不断改观,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让公安交通管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首先,必须站在服从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其重大意义,摆正交通管理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位臵,树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必须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才能确保城乡道路安全有序畅通。在工作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科学合理的制定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做到“民警上路,上路管事,管事合法”,并以“压事故,保畅通”为中心,以纠正违章为突破口,狠抓
城乡公路的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提高道路巡逻执勤的控制能力,加大整顿治理力度,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第三,要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严格检审,杜绝病车和无牌无证车辆上路,减少事故的发生。第四,要走科技强警之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有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大科技管理含量,不断完善道路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入手,科学调配警力,加大巡逻密度,加大路段监控履盖面,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合理调整流量流向,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四、积极构建发展经济的交管工作新体系
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努力加强民警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打造一支作风好、素质高、战斗力强的队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要加强交警干部队伍建设。交通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其工作特点又是点多、线长、面广,岗位分散,执行工作任务繁重。要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才能带领一支能打善战,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民警队伍,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严格的队伍自身制约机制,使干警的行为、言语和工作受到规范和制约,培养其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克服特权思想,从而进一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交通警察的良好形象。
二要大力开展交通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使群众把维护交通秩序当作公民自身义务和公
德,是交通宣传工作的根本目的。近几年公安交通宣传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宣传工作的深度、广度看,从实际工作的需要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要紧紧抓住驾驶员、中小学生、农民这三个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对农民朋友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其次,要在宣传工作的深层次方面有所突破,寓教于乐。把过去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与现代化的宣传方法、手段充分结合起来,多错并举扩大覆盖面,加大宣传工作的深度。
三要基层交管部门科学管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严格执法,科学管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道路交通人、车、路、环境四要素组成的系统管理,通过科学的组织指挥等活动,才有可能获得最短的运行时间,最大的通行能力,最低的事故率和最好的经济效益。科学管理不仅要有先进的管理设施、设备,更重要的是根据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去指挥工作,发挥管理系统整体的效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四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坚持综合治理。交通民警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主力军,在道路交通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道路交通秩序牵涉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城管,又联系着交通、工商和其他部门。交通秩序的好坏,不但反映在车辆的行驶中,而且还反映在车辆的停放过程,既体现在道路以内,又体现在道路以外;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不仅暴露在违章行驶中,而且还暴露在违章停放,违章占道上。因此,要求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密切配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摊贩占道、马路市场、建筑占道等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治,才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第二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贵溪市地方税务局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既来源于经济,又服务于经济。地方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稳定、充足、持续增长的财力保证。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地税部门是组织地方税收收入的承担者,应当更好地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局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灵魂,坚持把支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做大地方税收规模这个中心,地方税收收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地税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38.5%;2009年组织地方税收收入3.3亿元;2010年,组织地方税收收入
4.4亿元,同比增长了33.3%。为地方政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全面服务经济发展。
我局把思想认识和工作着力点统一到中央、省、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应对决策上来。近几年来迅速调整和落实一系列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税收政策,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2010年全年共审批减免税收1267.13万元。一是全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开发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响应中央关于积极改善民生的号召,解决和改善居民住房问题,我局全力支持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开发建设,落实国家为鼓励经济适用房开发而制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已减免经济适用房地方税
1收126万元;二是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我局专门开辟了“下岗再就业优惠绿色通道”,由专人来办理减免税手续,并与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建立联系服务制度,开展点对点帮扶活动。2010年共为下岗再就业个体户办理减免税124户,减免各项税收63.2万元,企业1户,减免各项税收33万元;三是落实困难型、成长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共为7家企业减免地方税收410万元;四是落实减灾、救灾税收优惠政策。在2010年上半年洪水灾害中共减免12户企业房产税29.6万元,土地使用税204万元。其次支持贵溪电厂“上大压小”重大项目建设,减免房产税65.5万元,土地使用税613.5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减免2户企业所得税258.1万元。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为纳税人在生产资金周转上缓解了压力,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主动帮扶企业渡难关。我局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对我市重大项目明确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分项目跟进服务,确保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到实位。建立了大项目税收跟踪服务制度,实行“双向监控”,高效地开展重大项目征管服务工作。一是提前介入,界定征管对象。我局及时与市发改委联系,取得每年新列入的重点建设计划项目,依照市政府协税护税管理办法文件精神,逐一对照,明确征管对象,逐户联系项目单位办理纳税有关事宜,建立征管台账,一户不漏的进行管理;二是深入施工现场,做到心中有数。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经常去项目施工地和指挥部了解工程进度,查阅
承包合同、抄录工程材料预算用量,提供政策咨询,加强与办税人员的联系,建立融洽的征纳配合关系,做到了征管有理有据,投资进度,一目了然,征纳关系和谐顺畅;三是送政策上门,快捷办理纳税事宜。我局将重点项目纳税计税依据、申报办法、服务承诺、税收管理员联系方式印成小册或卡片,并指定一名服务联络员;四是帮助企业办理涉税事宜。及时送到每一个项目指挥部,使他们能够缴明白税,缴放心税。对一些住地比较偏远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来分局办理纳税事项的,基层管理分局还派员上门现场办结。贵溪电厂“上大压小”等重大项目办税人员对我局的服务意识无不交口称赞。
贵溪的经济含铜量非常高,尽管我市2008年铜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贵溪市委、市政府应对及时、措施有力、近两年来贵溪铜产业反而得到了发展壮大。而我们地税机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始终关注铜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在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怎样渡过危机出谋划策,运用税收杠杆职能帮助铜产业企业优化资源配制,加快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促进了铜产业的升级转型,全力以赴支持我市铜产业发展。
(三)强化税收征收管理,确保税收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我局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大力组织税收。一是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禁寅吃卯粮、虚收空转、转移税款、违规提高税款预缴比例以及先征后返等违规行为;二是加强税收
经济分析,做好税收预测工作。建立了税源分析制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对税收的影响,加强对重点税源地区、重点税源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经济税收分析,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大力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征管措施,加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堵塞征管漏洞。去年我局全力落实贵溪市工业园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两开征一提高”政策,增加了地方税源。2010年园区以上“三税”同比增收4691万元;四是强化了地方税收协税护税网络建设。2009年以政府的名义下发《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协税单位的责任,强化代征代扣,加强考核奖惩。我局建立了与工商、国税、土地、房产等7部门的涉税信息交换制度,已有21家单位与我局签定了代征地方税收协议,2010年代征地方税收2300万元,很好防止了地方零散税收的流失。目前“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体系在我市正在逐步形成。
(四)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作为职能部门,我局上下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简化办税程序、落实两个减负、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合理满足的理念,做到依法、公平、文明服务,研究制定了《中长期纳税服务规划》;二是充分利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内容。在全市全面推行财税库联
网、自助缴税、POS机刷卡缴税、批量扣税等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给纳税人申报更多选择余地。2010年全市网上办税纳税户达到340户,网上申报纳税金额3568万元,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划缴税款 2680万元,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三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专门设立了“铜加工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打造“贵溪地税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品牌。将纳税人所需的涉税咨询、税法公布、事项提醒、表单证书下载及各种临时性急需的数据、报表等业务,通过互联网“纳税人之家”QQ群实现操作,方便一些地处偏远山区的企业纳税需求。推出“电子地税”服务举措,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纳税服务。
今年是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贵溪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我局将紧紧围绕贵溪市“项目推动年”的部署要求,不断提升地税行政效能、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创优地税发展环境,为促进贵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三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工作简报
2012年第9期(总第26期)
福 建 农 林 大 学 科 研 处 海 峡 创 业 育 成 中 心
海峡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编
2012年6月15日
本期导读
※领导关注
*省领导亲切会见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莅校访问 *省社科联冯潮华副主席一行莅校调研
※ 合作交流
*聚焦“6.18”:我校举行林产加工业专场对接会项目签约仪式
*兰思仁校长应邀为龙岩市长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做专题报告
*香港智华基金捐资2500万建博物馆
*我校拟首次启动本科生赴美国奥特本大学交流项目 *我校中加项目今年将有8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
※ 领导关注
省领导亲切会见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
6月12日下午,金山学院党委副书记童庆满、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许润鑫、连彦代表“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受到了省委书记孙春兰和省长苏树林的亲切会见。
同日晚,金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参加了“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接受省领导的颁奖。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莅校访问
6月8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员莅校考察。校长兰思仁、副校长林思祖会见了客人,双方就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洽谈。
座谈会在明德楼第一会议室进行。兰思仁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及科研、社会服务的概况,并从重视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的基础研究、编辑出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系列丛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发挥我校学科及地域优势,成立海峡两岸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园林学院也就我校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与社会服务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杨超主任表示,农林大学坐落在青山绿水中,不仅山美、水美,长期以来更为国家农、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充分说明农林大学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农林大人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十分宝贵,使人感觉到一种向上的愿望,农林
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报告,报告会由长汀县委宣传部部长曾光书主持。
兰思仁校长从水土保持相关知识、国内外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主要模式、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进展与启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入的剖析与阐述;兰校长还针对总结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提升理念、载体,创新模式、机制、科技、管理,率先建成生态示范县,努力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样本”方面作了精辟的讲解,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意见。
长汀县领导魏东、陈日源、丘桂萍、徐文辉、陈达兴、张金滨、曾光书、冯荣珍、李建木、张亮春、上官兵、罗小波等及长汀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共2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
香港智华基金捐资2500万建博物馆 董事长林高演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6月3日下午,香港智华基金捐建博物馆项目签约仪式在禧强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妙瑛,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香港智华联顾问陈元魁夫妇,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传芳,校领导叶辉玲、兰思仁、翁善波、王宗华及师生代表近400人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翁善波主持。
仪式上,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欣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校党委书记叶辉玲为林高演教授颁发了聘书、校长兰思仁为其佩戴校徽。兰思仁与林高演分别代表校企双方签订了捐建博物馆协议书。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郑传芳代表省教育厅对林高演先生表示感谢。他说,林高演先生慷慨解囊的善举,不仅使农林大学的校园又多了一座标志性、雄伟的建筑,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条件,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更体现了他高度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育资源的保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爱国爱乡、尊师重教的精神,更加努力工作,不断转变作风,将学习林高演先生的精神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校长兰思仁代表学校向智华基金有限公司和林高演先生表示感谢。他说,福建农林大学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农林大人的艰苦奋斗,得益于像林高演先生、陈元魁先生等杰出人士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博物馆的建成将使学校现存的大量宝贵标本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并发挥更大作用,价值不可估量。林高演先生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又使得学校从此增加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大师。
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先生做了发言,他说,农林大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拥有藏量丰富的昆虫、植物、动物及木材、石头等各类标本,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捐建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项目,希望它能尽快动工,这是学校师生的希望,也是智华基金的希望。
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香港智华联顾问陈元魁介绍了林高演先生在福建教育界捐资兴学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不仅改善了受捐学校的办
校拟与奥特本大学于今年秋季学期首次启动“2+1+1”或“3+1”模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通过该项目,我校目前在读大
二、大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可申请赴奥特本大学展开为期一学期至一学年的课程学习。首批交流专业涉及金融、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及英语。会上,双方还就教师互访、短期研修等其他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教务处、研究生处、外事处、海外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生科学院相关代表人员参加了会谈。
美国奥特本大学创建于1847年,位于俄亥俄州的Westerville,是一所具有浓厚学术教育氛围的综合性私立大学。该校提供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设有包括商业管理、金融、经济、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英语、新闻学等71个本科专业。我校与奥特本大学于今年4月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推动两校科研、学术合作及师生交流互派项目。
我校中加项目今年将有8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
今年中加项目将有80多名学生赴加拿大留学,其中新斯科舍农学院47人、圣文森山大学20人、阿尔伯塔大学9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4人、菲莎河谷大学1人。至此,中加项目出国留学生人数已经突破420人。
6月14日上午,海外学院举行2012年中加项目学生出国留学欢送会。王宗华副校长出席欢送会并高度评价2010级中加项目全体同学取得的成绩,感谢全体家长对海外学院的关心支持,感谢学校各有关部门对中加项目的大力支持,勉励出国留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会生存、积极沟通、身心健康。
中加项目2010级全体同学,部分同学家长,来自新斯科舍农学院、英
研究思路和发展前景与到会的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6月8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管理办公室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在校大礼堂举行。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副主任杨连清,校长兰思仁等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参加了研讨。
会上,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旗山竹楼森林人家、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代表纷纷就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旅游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兰思仁校长表示,森林公园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景区开发理念,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景区开发途径需遵循景区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品牌化和品牌效益化的原则,即要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设计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及使旅游产品品牌化经营和产品效益最大化实现。杜绝无规划建设或不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行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把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作为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使游客在森林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将生态的美上升到伦理的爱!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建森林公园2747处,游客4.68亿人次。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福建省森林公园138处,其中国家级28处。年旅游人次在1568万人。2011年收入约51971万元。
据悉,本次论坛也是我校承办的2012年全国国家森林公园主任及森林旅游高级人才研修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全国国家森林公园主任及森林旅游高级人才研修班于6月3日开幕,共为期8天。
※ 内涵建设
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协议签定
日前,我校收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部关于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的协议》。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分别代表省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共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
根据协议,福建省人民政府将把福建农林大学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支持学校建设“海峡联合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和“海峡创业育成中心”;支持学校保持特色和优势学科,鼓励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支持学校联合省内各类农业教育资源,组建福建农业教育联盟,推动农业不同层次人才教育的均衡发展,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支持学校与台湾农业高校联合培养农科人才;支持学校继续实施“服务海西惠农工程”,积极探索校企、校地结合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新模式;推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与学校等单位的“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促进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局面;支持学校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科技服务与教育培训作用;支持学校建立“海峡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台湾先进农业品种、农业技术关加以推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合作共建。
根据协议,农业部将向我校提供农业行业发展需求预测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校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内容调整;重点支持我校甘蔗、蜂学、食用菌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并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科技项目立项、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安排我校承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承担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的培训工作;协调我校在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省部共建工作是我校贯彻落实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精神,紧抓教育部、农业部共建农业高校的重要契机,于2010年9月份正式启动。省部共建对我校努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促进我校深入探索省部共建农业大学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凸显农林特色与优势,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农林高等教育的新突破,在服务“三农”、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我校在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佳绩
6月3日至4日,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举行,我校学子取得佳绩,共获4项金奖,学校获“校级优秀组织奖”。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2份作品是:《福建明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者:作物科学学院邱霄俏等;指导教师:林文雄、陈力予、魏远竹、许安心)、《月靓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李艳林等;指导教师:魏远竹、范永立、余忠、杨子)。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网络模拟运营专项竞赛金奖(全省共3个)的作品是:《腾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食品科学学院郑金贵等;指导教师:庞杰、陈力予)。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体育产业专项竞赛金奖(全省共5个)的作品是:《拓步体育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金山学院林天飞等)
第七届“挑战杯” 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历届赛事规模最大、参赛学校最多的一次,共有全省43所高校的542份创业作品参加比赛。为备战今年的“挑战杯”国赛和省赛,我校在2010年、2011年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作品基础上,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对作品进行精心指导,经多轮遴选,最终选送15件作品参加省赛,选送的作品涵盖化工技术、环境科学、农林畜牧产业、机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服务咨询类等多个学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我校学子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终审决赛答辩中,我校学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得到了专家肯定,也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
另悉,学校将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今年9月底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第四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广西桂林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0日
调查课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采访调查、网上调查
关键词:高校
服务
地方经济 报告摘要: 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领导人较为关注的一大问题,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但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链接是一项长期而必要的教育战略和重要措施.对于广西来说,经济还比较落后,发展也较缓慢,更加有必要发挥出高校的推动作用,高校教育应特别注意与广西的特 色产业相结合。广西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一直以来都秉承着这个核心原则,为广西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并致力于为广西经济服务的工作中。
调查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地方经济的崛起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加入WTO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浪潮中,高等教育也正以其前所未有的作用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先,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是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而其中人力资源又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
其次,高校学生消费是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教育启动消费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高校扩招和增加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动大量消费,并相应地增加就业。
此外,高等教育是带动地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高等院校应该自觉成为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
同时,高校的基建投资是刺激地方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由此可见,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学校应当加以重视“地方经济与高校协调发展”这一长期研究的课题。对于经济较落后,发展较缓慢的广西来说,充分发挥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极其必要,刻不容缓。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大二的湖大学子,应当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本学期暑期社会实践就 “地方经济发展”而展开,所以围绕这一主题,我展开了“广西高校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课题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在广西内高校进行,而问卷调查针对广西各高校的学生展开。
调研报告主体内容
一、广西各高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制定方案及教学计划
1、广西大学 1)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在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广西大学为广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前些年广西大学和其他高校一样,在办学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由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装备设施陈旧落后;长期自我封闭在象牙塔里,服务社会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老化,有限的科研成果与社会需要脱节,以至于学校办学效益不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很有限。
广西大学顺利通过“211工程”预审后,结合“211工程”的实施,通过讨论和引导,大家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办学方向上瞄准高新尖的目标,千方百计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固然重要,但是,从广西大学自身的发展和地方的实际需要看,更应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学科建设、科研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在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中增强学校影响力,塑造学校新形象。
a)学科建设与广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接轨 学校所申报的5个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包括生物技术与亚热带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稀土有色合金材料加工工程、甘蔗糖业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以及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几乎都与广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吻合”,基本涵盖了广西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
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是广西大学的强项,长期以来在解决广西农业生产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广西盛产甘蔗、木薯、松香、天然香料,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成经济优势。广西大学把生物技术和亚热带生物资源结合在一起研究,就是希望“物尽其才”,使良好的生物资源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
结构工程学在广西大学也是举足轻重。广西水资源十分丰富,广西大学重点建设的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学科就是要把结构工程与红水河的开发利用结合在一起,支持广西的水电开发。
广西还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糖业基地,年产糖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提供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各产糖县市财政收入的40-70%。但目前广西甘蔗糖业的高科技含量不到总产值的5%。广西大学的甘蔗糖业工程学科涵盖了从甘蔗良种的培育、栽培、植保到甘蔗的深加工、糖业的环保、综合利用等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效应和快速发展将给广西糖业经济插上科技翅膀,使之发展更快更稳。
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探明储量14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就有锰、铟、砷、压电水晶等,锡、锑等17种金属也居广西前列,其中已查明的铝土矿达7亿多吨,品位和储量居全国第一。稀土有色合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将使这些地下宝藏得以充分利用。
广西大学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将在细胞生物学的水平上探索家畜育种与繁殖的复杂机理,对作为农业省份的广西的畜牧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b)科技与经济结合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广西大学“211工程”“九五”建设计划中还特设了6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环北部湾区域经济与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设、机械工程、作物遗传物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所有这些学科的立项和建设,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社会的需要,即是广西大学的选择。
针对广西丰富的木薯资源,广西大学研制开发了26类130多种能广泛应用于造纸、食品、医药、石油、纺织、饲料等行业的变性淀粉系列产品,并率先研制出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配比竹浆生产A级新闻纸技术利用竹浆代替全木浆生产优级新闻纸,不仅解决了新闻纸返黄问题,而且降低生产成本15-20%。由于竹子生长周期短,以竹代木还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广西山区适宜竹子生长,自治区以发展竹子业作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技术的推广还间接地帮助了广西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桂林市有四个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含有 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成为二次污染源,污水厂每年花费70万元将这些污泥运到郊外填埋,几年以后连埋的地方都难找。广西大学生物技术学科的研究人员针对此难题经过两年的攻关,成功地研制了利用这些污泥制造成高效无污染的生态有机肥的技术,生产的肥料不仅能使农作物产量有较大的提高,而且使果蔬的品质有极大的提高,深受农民的普遍青睐。
甘蔗糖业工程学科与广西最大的贵港糖业集团共建了甘蔗良种繁殖基地,推动了甘蔗生产的良种化。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蔗糖价格不高,蔗糖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问题,广西大学开展了蔗糖深加工研究,成功地采用固定化酶法以蔗糖为原料生产蔗果低聚糖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学校研制与开发的全甘蔗渣生产纸质餐饮具可降解,无残毒,生产成本低,不仅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甘蔗的综合利用能力。
在“九五”期间选育成的9个水稻优良新组合,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增产稻谷3亿多公斤,特别是育成的博优253正在取代903而成为广西的当家水稻品种。广西西江沿岸50万亩易涝农田增产综合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是成果显著。“九五”期间,广西大学对贵港市、梧州市西江两岸的50万亩农田实施低水田综合开发攻关项目,采取一系列避涝增产综合技术,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难题,使水稻在汛期到来之前收割完毕,年稳收粮食2亿公斤以上。
2)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对高校、对高等教育来说同样深刻。学科的知识、运作机制、生存状态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循序渐进地向高层次发展。这才是高校所要探寻的“服务地方——促进自身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的良性路子。
成绩属于过去,面向未来,广西大学人感到肩负的责任更重,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2、广西师范大学
服务广西新发展,广西师大人深感重任在肩。
“高校必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求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高校的智力支撑,在双向互动中实现‘双赢’。”梁宏校长认为,广西师大应发挥科技优势,通过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做好服务广西新发展这篇大文章!
1)坚持“一个结合”—— 与服务广西紧密结合
在广西师大的“十一五”规划中,突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和加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地位,此外,还突出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一个教师教育类学校,我们希望能够更多、更直接地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校长梁宏表示:“首先专业结构要继续进行调整,要开设更多的广西建设发展急需的专业,尤其是一些应用型专业,特别是广西现在泛北部湾经济圈建设中需要的管理型专业、应用经济型专业以及侧重应用的法律专业等等。不仅培养教育人才,还要积极地组织引导我们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关注广西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西师大承担了广西“人文强桂”工程,尽力发挥学校在广西人文哲学社会学科的优势,解决广西一些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
2)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
a)广西师大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服务广西新发展,启动希望教师”冠泰基金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培训提高希望小学的教师素质,招募优秀大学生到希望小学实习和支教,倡导国内外志愿者参与其中,有力地支持了北部湾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b)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探索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新举措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级物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大教学平台,与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桂林市中学物理教师实验专项培训班,为广西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c)我校教授应邀为桂林市贫困村产业开发技术培训班授课 此次培训班由桂林市扶贫办组织,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油茶、百香果丰产栽培技术。旨在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贫困地区产业上规模、贫困群众增收上台阶。
d)学校党委中心组组织的为期一天的“服务广西新发展”专题理论学习会上,梁校长谈了自己对高校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的认识与定位:一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能;二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条件;三是高校的发展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二、网上调查总结
通过对广西省两所最具代表性的大学分析,广西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都已经将目光集中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各高校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实践针对性教育,旨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
高校为地方发展服务,不仅是地方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进一步明确服务地方发展的必要性,围绕如何服务地方发展理清思路。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这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要努力做好的工作,也是地方政府检验地方高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地方高校必须采取全方位服务的措施,把高校拥有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提高人才服务地方贡献率; 2.提高科技服务地方贡献率; 3.提高智力服务地方贡献率。
三、调查问卷数据
1、对于所学专业与服务地方经济是否相关的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图一
2、在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二
3、高校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情况调查数据
图三
4、高校在校生对地方经济的关注度
图四
5、了解地方经济的渠道调查结果
图五
6、对于广西的发展前景,大多数同学都是积极的看法,认为有很大发展空间
7、是否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六
8、大学生为服务社会必备的三种素质调查
图七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数据,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整体上看,各高校都还比较重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链接,很多学校会开设许多专业课程和重点学科为地方经济服务,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同学都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通过不同方式去关注当地经济发展,明确社会需要,并努力把自身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3、由第8道题的数据分析,通过新闻、电视节目、和网上搜索这几种方式获得信息的占很大比例,而课程学习和学校的宣传对大家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内加强同学们的社 会意识,尽可能地向大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为今后就业也做好铺垫和准备;
4、在大学生服务社会三种必备素质的调查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居第一位,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次是“团结合作精神”,必须明确,在现阶段激烈的竞争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必备的,但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前,必须以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前提。大学生的“德育”不可小视。
第五篇:公安基层调研文章
浅议**县公安局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通过在**县公安局的三个月的下派工作,亲身感受到**县公安局在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各项公安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在此,我结合自身感受和工作经历,浅议我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请批评指正:
一、民警队伍潜力待挖掘
我局现在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面临着繁重的公安工作与警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各部门都感觉警力不够用,导致一些业务工作开展的不好。但我们看一下08年1-11月,全市公安机关的几项业务数据统计,百名民警破案数***区是432起,##县是370起,全市平均为198起,我们**是144起,全市排名第11;百名民警治安案件查处数***区是976起,##县是695起,全市平均为255起,我们**是120起,全市排名第10。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县公安局民警,在本市范围内横向比较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不大的,这也说明我们这支队伍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如何去发掘民警的工作潜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局党委齐心协力,率先垂范,带领全局民警并肩战斗,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局民警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转变陈旧观念,勇于争先创优,锐意进取;1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警考核激励机制,坚决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民警的工作业绩与晋职、提升紧密结合,并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手段,提高民警的竞争意识,挖掘民警潜力,发挥民警主观能动作用,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三是局党委多渠道积极争取,加大从优待警的力度,尽力解决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后顾之忧,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激发民警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四是组织民警开展健康有益的警营文化活动,用健康的活动营造健康的氛围,从而陶冶民警热情向上的情操,凝聚队伍,激活队伍潜能。
二、警民关系待改善
08年在全省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局在全省排名落后,这说明**的群众对**的社会治安是有意见的,对**的公安工作是不满意的,也直接的反映出我们的警民关系与公安部提出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的。“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更是公安工作的“传家宝”,失去了群众我们的公安工作将会象鱼失去了水,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公安部近期提出的“三大建设”之一就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因此要教育我们广大民警必须和谐警民关系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中,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
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整治什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同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宣传报道工作。要大力宣传**县公安机关在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法规所采取的新举措、呈现的新风貌,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安为维护社会稳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让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同时,利用和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队伍中的好人好事,树立民警的新形象。
二是要规范服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要通过抓窗口单位和一线民警的言行举止、工作效率,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上想办法,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形象在变好,身边能经常看见民警,受到不法侵害能及时找到民警,对那些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有损警民关系建设的人和事,不护短、不遮掩,从严查处。要以正在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为契机,让民警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遇到困难。
三是要强化治安防范,严防侵财性犯罪。08年,**县“两
抢一盗”侵财性案件共发374起,占刑事案件发案的74.2%,侵财性案件不但侵害了群众财产,也对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侵财性案件的高发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感,损害了警民关系,也是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对这些侵财性案件的时间、地点、规律认真研判,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变上班为上岗,变办公室为更衣室,警力跟着警情走,打现形,挤压犯罪空间,侵财性案件下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就会提升,警民关系相应就会改善。
三、信息化建设待加强
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好的基础,在公安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警务综合平台也已开通,基本覆盖公安工作的各个业务范畴和业务层面公安,3、4级网,即将分别达到100M和10M,350M集群通信系统将开通,全局的电脑数已达236台,配备率为88%。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作用等方面不够理想,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高,成效还不够明显,在打击、预防、控制犯罪和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也不够明显,还未占主导地位等问题。比如从电脑数量上我们已基本达标,但从派出所来看除去户籍窗口使用的电脑,国保专用电脑,内勤使用的电脑,我们还远没达到民警人手一台电脑的程度。
我们坐在电脑面前的人有多少,用电脑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总体上说,当前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我认为要做好公安部提出的“三大建设”之首的“信息化建设”,要从这几方面抓好:
一是全体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要对信息化的概念要有清醒认识,不能认为公安信息的应用工作是技术人员或是内勤干的,与己无关,要善于从公安网上获取新的信息,要利用各种应用平台开展各类公安业务,以信息的应用作为公安各项业务工作的载体,让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大量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是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添置和改善基层所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有关硬件装备,如电脑要真正达到一线民警人手一台,要配备数量充足的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是加强公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开发适合我们县局工作的综合信息系统,通过对业务骨干的培养,提升全局民警的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