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京剧进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京剧进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龙红梅
【文章摘要】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近年来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通知,把振兴京剧艺术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我责无旁贷的支持。所以,我在充分掌握了学生自身的特点的同时结合目前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教学实践。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我采用了时尚与传统同步,群体与个体共同发展,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京剧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我们身上大放异彩。
【关键词】 激发兴趣京剧进课堂学生学习
2007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之中。作为一个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此举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扎根与发扬。京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当然更包括我们的孩子们。而8—12岁这个特殊的年纪,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很有助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京剧,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培养孩子们从小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做人原则。但是京剧唱腔复杂,还不容易掌握。所以,从我个人的实
践经验认为一般的教学模式是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京剧的积极性。我在认真思考了如何开展课堂?如何互动?采用什么形式?在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之后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教学实践。
一、京剧进课堂的提出
当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冲击着中华民族节日;当麦当劳、肯德基等垃圾食品主导着孩子们的饮食;当网络文化充斥着校园文化;当韩流、日流一次次铺天盖地袭来,当“超女”“快男”等流行音乐不绝于耳时,教育部提出了京剧进课堂的举措。京剧进课堂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传统艺术对人的教化与熏陶,而是借助这样一个载体,回归育人的本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官员曾指出,中国教育部此举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支持,把京剧纳入中小学课程,将会给孩子的记忆从小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这对优秀文化的保护很有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里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培养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关注、学习京剧,才能达到真正的弘扬国粹艺术。
二、京剧进课堂的实践
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学目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京剧终于进课堂了。
课前——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为了让学生进入一个充满京剧味的教室,我在课前播放了少儿京剧戏曲联唱。小演员中最大的九岁,最小的三岁,他们稚嫩的唱腔和
投入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欢笑。并且我观察到,掌声和欢笑背后是更多的羡慕:有的同学说:“原来京剧这么好听?”“那个小男孩儿才三岁,唱的真好,我小时候也能学点儿,该多好”„„在课前两分钟,学生通过看、听对京剧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这对于本堂课的进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导入——时尚与传统同步
在课的一开始,我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喜欢哼唱周杰伦、飞轮海、热衷hip---hop,如果要他们在音乐课上集体扯开嗓门唱“把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来日方长显身手,感洒热血写春秋”,这样反差强烈的场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里,对京剧艺术敬而远之。那何不“邀请”孩子们的偶像,亲自把他们领入京剧的殿堂呢?让时尚与传统并肩,让孩子们感受到京剧无处不在。所以,我选择播放了周杰伦的《霍元甲》MTV,神秘地请同学们来猜猜这段音乐中融入了我国的哪种音乐元素?同学们认真的听后,纷纷举手,猜出了京剧。接着趁热打铁:“其实在很多流行歌曲里都糅合了京剧的艺术元素,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还没等我说完,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了:有陶喆的《苏三说》、李玟的《刀马旦》„„紧接着我用激将法来激励学生:“你们的粉丝都如此的热衷京剧,那你们对京剧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认识,我也做了适当的补充。京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学生们的心门。讲授新课——多媒体辅助教学
接下来,我邀请全班同学演唱了周杰伦的《霍元甲》,并且请他们说说京剧部分的演唱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唱京剧的时候像捏着鼻子唱,有的说唱的时候得用尖尖的声音唱,还有的说唱的时候要拖好长的音„„我及时的给与了孩子们肯定和表扬,并且巧妙的告诉了孩子们京剧中的正确语言——唱腔,并鼓励孩子和我一起来用假声吊嗓子。此时的“yi yi ya
ya ”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好玩儿、最好听的音乐。课堂似乎变成了戏园子。
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的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我还设计了表演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名家唱段,给学生一个整体、客观、准确的印象。接着要求学生小声哼唱,但是课堂上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在断断续续的哼唱。毕竟这是一首专业作品,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他们不敢唱。我看出了学生们的心思,及时的播放了加拿大朋友的表演录像,他的演唱虽谈不上很好,甚至有些滑稽,但是他大胆、自信的演唱博得了台下学生的掌声,这时我趁热打铁激励学生“外国友人都能这样大胆、自信的演唱我们的国粹,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的这句话似乎“激怒”了学生,再一次演唱时,学生们大胆、认真的演唱似乎在证明给我看——他们是最棒的„„随后,我们还分角色(老百姓和人民子弟兵)表演了这首作品,孩子们开心极了,喜欢的表演的在模仿老百姓和人民子弟兵,擅长演唱的在“咿咿呀呀”的哼唱,还有的同学出神的欣赏着同学们的表演„„整堂课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结束了。
三、京剧进课堂的反思
课后我及时找了一些学生聊天,问他们上了今天的音乐课有什么感想?有的孩子说:“老师,每到过年过节时,粤剧演出到是时常能看到,我爷爷奶奶也喜欢,可是在广东很少看到京剧。”有的说:“这比歌曲难唱多了,但是京剧还是挺好玩的。”还有的学生说:“好可惜,老师要是能唱给我们听就好了”„„听了孩子们的真心话,我的心也豁然明朗。
首先:要给孩子们提供接触京剧的机会。其实我们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京剧,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京剧。尤其在广东,京剧进课堂为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认识、了解京剧的机会。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并不是每一个花蕾都能开出灿烂的花朵,它们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就像京剧进课堂,虽然给孩子们提供了机会,但并不表示孩子们就都会喜欢京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例如:流行与传统同步,学生的全面参与,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第三:要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本身我们不是专业戏曲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没有京剧训练的经历,所以想要亲自做示范,就需要我们首先成为“京剧进课堂”的首批学生。
第四:京剧进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十年大计、百年大计。所以京剧进课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总之,让京剧文化进校园、进教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虽然我们在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达成共识,齐心协力,一定能更好的振兴京剧,弘扬“国粹“,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让京剧走进我们的心灵,浸润我们的心灵。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傅国亮总编:人民教育(半月刊),中国教育报刊社
3、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出版社
第二篇: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近日,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争论沸沸扬扬,除了对应该进课堂的民族戏曲是否仅仅京剧外,也对在选定剧目中包括了太多的“样板戏”提出了异议,甚至有戏曲界的代表在“两会”上向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提出了质疑。
我认为这样生动活泼的争论是大好事,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美育教育。
首先,应该肯定将京剧引进学校的提议者是出自一片好心,他们见今日社会上低俗的“西风”、“流风”泛滥,担忧今后我国的青少年们会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忘记,因此方才提出将京剧作为学校音乐教材的。可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宽广的国家,全国仅地方戏曲就有数百种,比京剧历史更悠久、艺术更精致、群众基础更深厚的剧种尚多,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部门为何仅仅垂青于京剧,难道其他剧种就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另外,京剧以及众多的民族戏曲尽管都悠扬动听,但它们都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丰富多彩的戏剧,人民欣赏戏曲除了听其优美的唱腔之外,还要观看其生动的表演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舞)俱佳,若真心要提倡民族戏曲,不如在校中开设比较全面的戏曲课,而不必将其仅仅附属于音乐课程之内。
其实,一个艺术品种在群众中的广泛流传往往不仅在于政府或学校的提倡推荐,例如,国家的文化教育领导部门从来没有正式提倡过流行音乐,可是为什么它竟能以“铺天盖地”之势于改革开放之初就传遍了神州大地,甚至有专业音乐、戏曲工作者竟一度弄起了“摇滚京剧”,有的戏曲演员也试搞“戏歌”呢?今天看来,上述的尝试都未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承认,只好偃旗息鼓回归传统了。
至于“样板戏”,不过是我国戏曲改革或是革命题材音乐、戏剧创作的一部分成果,被江青等“窃取钦定”并加以利用而已,它们的艺术成就有高有低,老一辈文艺家如巴金曾写过即使“文革”已经结束,一听“样板戏”还是心惊肉跳之类的话,其实,许多和巴金在“文革”有过同样遭遇的人们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这板子只能打到“四人帮”及其在文艺界的帮凶们身上,“样板戏”本身及其当年的创作和表演者们除了其中沦为“四人帮”帮凶的少数人外,是无法为这样的后果负责的。而且,当初最早参加这些现代题材京剧的创作、表演人员当中,也有人在后来的“文革”风云中还曾惨遭“四人帮”的迫害,例如阿甲和赵燕侠等等。实际上,在“文革”后的今天,人民已经对这些作品做出了选择,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由于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革命的历史和塑造了人物形象,艺术上也比较精致、完整,就能够留存至今并能以全剧或选场的形式经常演出。而当初也曾经被“四人帮”大吹大擂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却已经悄然无声,尽管它比据以改编的歌剧原著更“革命”。另一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京剧《海港》也不见了踪影……今天,我们如果将这些作品中的一些精粹和传统戏曲中的精粹同等看待,将它们作为“教材”让青少年们传唱并无过错,关键是要比例适当。更重要的是,从传承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应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更加努力提倡和传播戏曲艺术,形成人民中广泛、深厚的“戏曲生活”,例如,更有力地支持、资助戏曲剧团创作新剧目和改革传统剧目,对他们深入群众的演出给予更多地支持和鼓励,在电视、广播中要有更多、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泛全面的戏曲节目和戏曲知识的栏目,这样的支持、帮助要远比仅仅在学校中安排课程有效得多,当孩子们从社会、家庭以至各种传媒中都能够接受到优秀戏曲节目的影响,而不仅仅只听到或看到什么“超女”、“快男”等等流行的歌舞时,他们的欣赏趣味也就会与现在不同了。多年以前,我曾为《天津日报》写过一篇名为《近朱者赤》的短文,是说如何让儿童多多接触高雅音乐以抵制低俗的流行音乐,其实,这道理和规律同样也适用与对待戏曲等民族传统艺术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当然,也要求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花更大的力气,让更精美的音乐、戏曲来滋润我们少年儿童们饥渴的心灵!
浅析京剧进课堂
教育部确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音乐课程中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京剧进课堂的主导思想:
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非在中小学另外增加一门课程,也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也不进行考试,更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任何负担。所以,在音乐课中开展京剧演唱活动只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经典作品、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为此,我认为坚决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京剧进课堂的师资:
京剧不仅仅是音乐,而且还是丰富多彩的戏剧,人们欣赏戏曲除了听其优美的唱腔之外,还要观看其生动的表演艺术。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舞)俱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
1、要进行教师培训。教师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分级进行。首先,选派优秀的音乐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其次,所有试点学校的音乐教师参加市级培训,提高教师对京剧艺术的认识,丰富教师的京剧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京剧演唱技能。同时,各区县还要组织开展相关的区级培训,主要结合京剧唱段的教学实际,指导教师深入了解京剧艺术的传承方式,有目的、有依据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有关教研部门还应探索班级授课形式下的京剧教学模式,研究开发有关戏曲教育的校本课程。
2、让戏曲院校学京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去,不仅可以解决京剧进校园师资力量短缺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这是解决戏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起点。
3、从传承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应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更加努力提倡和传播戏曲艺术,形成人民中广泛、深厚的“戏曲生活”,例如,更有力地支持、资助戏曲剧团创作新剧目和改革传统剧目,对他们深入群众的演出给予更多地支持和鼓励,在电视、广播中要有更多、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泛全面的戏曲节目和戏曲知识的栏目,这样的支持、帮助要远比仅仅在学校中安排课程有效得多,当孩子们从社会、家庭以至各种传媒中都能够接受到优秀戏曲节目的影响,而不仅仅只听到或看到什么“超女”、“快男”等等流行的歌舞时,他们的欣赏趣味也就会与现在不同了。当然,也要求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花更大的力气,让更精美的音乐、戏曲来滋润我们少年儿童们饥渴的心灵!
三、京剧进课堂的教学重点:
1、激发孩子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在推广京剧课的时候,很多家长担心,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既不懂也不感兴趣,而且现在的孩子为了应付小升初、中考、高考,已是精疲力竭,再增加课程,肯定吃不消。我觉得兴趣是关键,作为艺术,他不应该是强迫的教育,虽然京剧在一定程度上很美,但是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这样才构成了我们今天这样丰富多采的世界。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讲“京剧很美”,那样只能显示出“假”。强迫不可能出现“美”。同样的,学习京剧更要通过兴趣,如果某位学生通过了解京剧,对其很感兴趣,那么这个时候的教育才会显示出他的需求。对于被动的学习,这一部分人只会将他作为应付而过的项目,心中无剧,讲再多有什么用?艺术是从兴趣培养起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例如有人喜欢rap,有人喜欢古典……如果艺术也加以强制,全国统一格调,那是怎样呢?
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非常有必要。但是让他们坐在那里看一节课的戏,他们肯定做不到,因为节奏太慢了,唱腔也听不懂,更不知道故事情节。于是老师们应从讲历史故事入手,先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再简单介绍京剧各角,最后才欣赏或学习京剧。
2、提高京剧音乐审美能力
我认为“京剧进课堂”不是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让更多的人从小接触、了解传统文化艺术。重点不是看孩子们会唱几个曲目,而要看他们在这个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知识,思想上有无提升。说到底,“京剧进课堂”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欣赏、比较。
据调查,采访中大多数家长赞成“京剧进课堂”,他们认为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效传承,而基础教育无疑担负着重任。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哼唱和赏析京剧也颇感欣慰。但有一位学生的家长说,现在有的学校为了打造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努力在某个艺术或体育项目上创造成绩,艺术教学变成了学校的“名片”,繁忙的排练日程挤占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孩子似乎成了表演的工具。当然,这样的“京剧进课堂”就变味了。
3、面向全体但要注重个性发展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唱好京剧的。首先我们从小学生现在的课程负担来看,在课程中加入京剧,对于本已经有7-8科的小学生来讲已经是十分的辛苦了,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下,课程对应着考试。没错,作为艺术,关键点在于自身的条件,京剧并不像通俗唱法,它对于人的要求是有一定门槛的,先暂且不提京剧,对于通俗唱法也会有很多的人都没有办法唱好,何况京剧呢?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求孩子们人人会唱,但个别有天赋的孩子可重点培养,为我国培养一些艺术人才。
小学音乐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现实生活的民族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程中。所以,“京剧进课堂”势在必行,我们作为家长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作出的英明决定。
第三篇:实验小学京剧脸谱进课堂(定稿)
实验小学京剧脸谱进课堂
2013年4月22日至24日,金乡县实验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京剧脸谱进课堂活动,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京剧脸谱的创作能够极大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学生们通过绘画对京剧艺术加深了理解。脸谱的各种图案形状千奇百怪,长短.粗细.虚实,变化多端,令人神往。课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绘画工具齐上阵,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毛笔.小白点等等,各有用途。最后,同学们完成的作品各不相同,百花齐放。有的把作品贴在教室里,有的送给老师,有的戴在脸上扮演古代人物………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高景军
实验小学京剧脸谱进课堂
第四篇:“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将沙盘游戏引进课堂,是一种创新做法。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将沙盘游戏引入课堂,使其适用领域扩展到普适性教育,直接指向儿童发展性需求,旨在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对“沙盘游戏进课堂”建模,建设序列课程,作分层次指导,实施反馈结果等,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效。
〔关键词〕沙盘游戏;心理课堂;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19-05
沙盘游戏的研究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儿童各类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治疗中。很多爱好者把沙盘游戏运用在了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EAP,以及专业心理分析的诸多领域。近年来,沙盘游戏开始逐步走进学校,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以下简称银小)于2014年提出“沙盘游戏进课堂”,将沙盘游戏引入课堂辅助教学,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践与创新的意义
(一)适应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沙盘游戏自问世以来,逐渐获得国际临床心理学界的推崇,被公认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沙盘游戏原则上并非单纯以减轻儿童的心理症状为工作目标,而更注重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旨在引导儿童获得以“自性化”为目标的人格发展与心性完善,感受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
(二)满足儿童对沙盘游戏的无限热爱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沙盘游戏是儿童特别喜欢的一种游戏。它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对未来报以无限的憧憬。
(三)实现全校人人都能玩沙盘游戏
目前,沙盘游戏主要应用于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一对多的团体辅导及培训。尚没有学校以1对30人的课堂制式来构建课程,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每班孩子不超过30人,不太多的人数能够让学校恰到好处地将个体沙盘游戏引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以班为单位,用课堂形式推广,使全校人人都能玩沙盘游戏。
二、实践与创新的策略
(一)制作抽屉式个体小沙盘
学校改良咨询室中的沙盘,创造性地制作了比课桌稍小的便携式个体沙盘,使沙盘游戏设备进入教室,保证每位学生拥有一个小沙盘。为了方便全班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快速取放沙具,小沙盘的最下层增加一个抽屉,内放200个小沙具。沙盘尺寸由此变为48cm×38cm×16cm,方便课后搬挪所有的沙盘及收拾小沙具。沙盘材质选择松木,内壁涂为蓝色,可想象为海洋、湖泊和河流。沙有海沙、白沙两种。这样适于儿童使用的小沙盘,更容易在课堂中呈现“一沙一极乐,一生一世界”的场景。
(二)沙盘游戏进课堂建模
目前,国内外尚无40分钟的“沙盘游戏课”模式,也?]有相关课例。为此,我们探索了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实践模式。
1.建立沙盘游戏课的课堂公约。低段沙盘课公约(儿歌):沙盘游戏真有趣,安静进行要牢记;轻拿轻放手势低,沙子回收桌面净,沙具回家真高兴。
高段沙盘课公约(承诺):认真倾听,积极参与,真实表达,主动分享;沙盘与沙具摆放轻轻,回收干净整齐;制作安静和专注,借用沙具用手势,征得同意方可行;堆沙造景时扬起的沙子在10cm以下;尊重他人已摆放好的沙具和已造好的场景。
2.建构课堂活动流程。明确游戏活动规则1分钟;故事或者冥想引入4分钟;主题的探索与思考3分钟;学生个体制作沙盘15分钟;同伴分享沙盘故事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故事5分钟;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交流5分钟;教师总结提升2分钟。
3.创设学生分享方式。讲故事、分享最喜欢的部分、写话、填写制作过程记录表、学生与学生相互问答等。
4.创建教师指导方式。教师用写分享提纲、现场提问、提醒学生调整沙具等方式启发学生对沙盘进行探索与分析。沙盘游戏会使儿童率真的一面暴露无遗,可谓“形之于沙,应之于手,得之于心”,因此课堂上的分享和讨论容易问题丛生。这需要老师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而且整个过程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比如,作品中暴露了残忍、单亲、孤单等个人不愿分享的或者对个人有负面影响的隐私,要及时调整规避;分享者本人在分享时有哭泣、难过等负面情绪的宣泄,要及时安抚,并让全班给予他支持的力量;倾听者在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时故意歪曲想法,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导,等等。
(三)按培养的心理品质类型建设序列课程(见表1)
(四)分层次进行课堂指导
教师面对30个沙盘作品,需要在有限时间内作出选择,并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分层次提供指导:第一层次是自由自在不被打搅地制作沙盘,主要针对高段学生,教师巡视时不刻意靠拢;第二层次是安静陪伴,教师守护在学生身旁安静地观看,并不时点头、注视作品、微笑等,表达对作品的欣赏和肯定,针对制作很投入并且沙盘呈现积极、祥和、美好的状态时;第三层次是帮着解读,针对学生作品快完成并且在思考时,用提问“你第一个摆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沙具”“为什么这样摆”等问题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悟;第四层次是转化和提升,针对问题沙盘,肯定其成功之处,指出其需要改进之处,让学生能直面问题,然后在沙盘中去美饰作品,进而美饰内心。
(五)适时跟进课后延伸辅导
利用沙盘游戏的筛查功能,发现班级群体中出现的特殊沙盘作品、摆放的特殊沙具、有价值观偏差的主题以及学生个体言语分享中暴露的心理问题隐患等,对这些个案进行课后延伸辅导。课后延伸辅导涉及以下内容:单独找学生沟通了解其真实情况,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单独的沙盘游戏辅导),在后续的沙盘游戏课堂持续跟踪关注该生等。同时,根据班主任反映或者教师提前了解到的存在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言语沟通困难、适应困难、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攻击性行为、自闭症等问题的学生也应跟进课后延伸辅导。
(六)实施检测,反馈结果并调整方法
(1)运用IRS反馈器现场反馈检测。IRS反馈器具有针对性强、现场生成快、信息反馈及时等特点。IRS反馈器可用于答题、统计、设定答案,学生运用IRS反馈器答题,教师统计结果,准确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了解其思维过程、内心感受和收获,以及这些情况呈现的普遍概率。
(2)过程性检测。制作课堂记录表,让学生在沙盘游戏结束时填写记录表。记录表中涉及描述自己的作品、将作品与自己的心理特点联系、制作作品时的内心体验、自己的成长改变、给自己的作品用十分制打分等要素。教师对此进行统计,并根据生成的数据结果及时调整辅导方法。
(3)阶段性MHT检测。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检测(MHT)进行量化研究(MHT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前测:在沙盘游戏课之前先对4~6年级学生实施MHT检测,统计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后测:在连续实施沙盘游戏课六次及以上的班级进行MHT检测,统计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前后测进行对比,检验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根据数据调整上课和辅导的方法。
三、实践与创新的成效
(一)认识性成果
1.创新的沙盘游戏课堂促进全体发展
沙盘游戏进课堂与传统沙盘游戏相比是创新应用,其创新点和意义如表2所示。
2.沙盘游戏进课堂能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
我们通过不同年段学生的课堂反馈,验证出沙盘游戏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
(1)收集以一至二年级为代表的低段学生课堂现场生成的描述性语言,普遍反映出学生在创造力、想象力、规则意识、注意力、获得友情方面的感受最为明显,觉得自己“成长了”“进步了”“听得更认真了”“朋友更多了”“沙盘做得更好了”。
(2)研究三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讲故事时,发现学生制作沙盘后讲故事很生动,话语表达也很丰富,并主动给作品命名,表?_自己的喜好和选择理由。每一次的主题递进时,其故事内容也表现得生动有趣、充满想象。
(3)以四年级为中段学生代表,发放记录表120份,让学生制作沙盘后自由选填自己得到提升的积极心理品质。学生自发选择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创造力、团队精神、有视野(洞察力)、好奇心、审美、领导力、开放思想、谨慎、感恩、热爱学习。并且,排名前九项的有超过半数的人员作出选择。
(4)对六年级实施沙盘游戏课程,收集课堂问卷调查共1000份左右,经统计分析,学生制作沙盘游戏产生的内心体验排名前十的是:快乐、放松、平静、有序、精彩、实现梦想、友善、美好、团结。说明沙盘游戏给学生普遍带来了快乐、放松、平静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并且培养了学生友善、团结、美好等心理品质。
3.沙盘游戏进课堂有利于推进筛查甄别与个别辅导
(1)筛查甄别。沙盘游戏课在集体施测时,具有筛查心理问题的功能。在实际的课堂沙盘中,当发现学生个体沙盘出现了诸如混乱、掩埋物品、排列严谨有序、不流畅、骷髅等恐惧刺激物品、数量太少、制作沙盘时停不下来等情况时,结合学生的真切描述、平时行为表现、家庭情况等,确实能反映出注意力不集中、受伤害、强迫、封闭内向、压抑、抑郁、多动等问题。
(2)个别辅导。针对课堂沙盘反映出的问题个案,用连续沙盘做跟踪辅导的方式具有明显的转化功能,其效果不比心理咨询时的个体沙盘差。目前发现并跟踪辅导的个案包括:强迫思维、抑郁倾向、离异家庭、考试焦虑、愤怒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疏导等。通过辅导,问题个案在一次次沙盘中成长和收获。亲子沙盘游戏课能促进亲子关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改进家庭教育,促进孩子成长。
(二)技术性成果
1.便携式个体沙盘进课堂硬件使用技术
(1)教室:最好能成立有专门展架的专业沙盘游戏教室。在没有专用教室时,可使用普通教室。
(2)桌椅摆放形式:秧田式、小组式、并排式。秧田式便于个体安静地思考,不受干扰;小组式便于好朋友交流、人际互动;并排式可以看到自己的制作,也可以参考和分析对方的制作。
(3)沙具、沙盘的选择与陈列:沙具归类陈列,归类处贴标签或者醒目的照片。在便携式个体沙盘抽屉中存放沙具,学生学会规范存放。
2.沙盘游戏进课堂软性系统技术
(1)沙盘游戏课的指导语体系。鉴于沙盘游戏课的心理指向性和实体沙盘使用的独特性,老师需要用专业的指导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示范。因此,应形成不同类别的指导语实用性范本,并不断创新性地生成,包括开课、结语、过程等环节的指导语。如开课指导语包括第一次使用沙盘游戏的指导语、引入不同主题的指导语、分别适用于低中高段儿童的指导语等。
(2)沙盘游戏课的规则体系。在沙盘游戏室醒目处张贴管理规定;在每个抽屉内放上通识性沙盘游戏使用说明书;利用课堂公约遵守活动规则,保证课堂常规;播放制作沙盘的示范视频规范操作;教师示范非言语(肢体语言)沟通,使学生保持安静专注制作。
违反课堂规定的相应措施:待在沙盘游戏室规定的“安静角”;按违反的情况和频次要求暂停制作1~3分钟;沙子散落要求清扫回收;取消选择座位、选择沙具的资格;沙具损坏要求在外购买相同或相似沙具作赔偿。
3.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分类指导技术(表3)
4.沙盘游戏进课堂活动流程操作技术
在三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不仅完成了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建模,还形成了创新的课堂活动流程操作技术。下面以小学高段沙盘游戏课示范活动流程操作技术为例作说明。
上课引入:
(1)欢迎同学们来到沙盘游戏教室,首先请阅读“公约”。
(2)大家期盼已久的沙盘就在眼前,各种各样的沙具环绕在你身旁。请大家把手放在沙盘里,闭上双眼,感受沙子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沙盘蓝色的底部,可以想象为水和海洋。沙子可以想象成沙滩、沙漠、大地、高山,白色的沙也可以想象为白雪。旁边的展架以及你的抽屉里有很多沙具,等会儿大家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沙具,在沙盘里创造一个你想象中的世界。在整个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如果需要借用别人抽屉里的沙具,请用手势语交流。制作时,请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
探索与思考:教师根据不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
个体制作:
(1)学生用15分钟制作沙盘。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每一个作品,同时注意监督学生的操作规范。学生摆好沙具后举手示意,老师给沙盘拍照。(提前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作为老师的小助手)
(2)请学生回顾自己制作沙盘游戏作品的初衷,按要求认真填写记录表。记录表中要突出以下几点:最喜欢的沙具、作品主题、代表自己的沙具、收获。
同伴分享:根据不同的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跟同桌或者好朋友分享。
代表分享:把沙盘照片呈现在教室屏幕上,放大每个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共同欣赏,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引导游戏者自主表达和交流自己在沙盘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其他学生分享时建议突出以下方面:(1)最喜欢的沙具;(2)作品主题;(3)简要描述作品;(4)指出哪个沙具代表自己;(5)收获。
相互提问、解答、交流:全班对分享者提问并作分析及讨论。(此环节教师应谨慎把控,要既能让学生充分表达,又合理保护学生的隐私,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作品。)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思考。
一年的探索加三年的课题实践研究,“沙盘游戏进课堂”从拓荒般的“零”状态到如今成为学校的教育特色,使学校从寂寂无名到成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影响范围从点点星火到呈燎原之势,这都归结为课题的扎实研究。未来,我们将继续“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实践与创新,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儿童健康成长创建更优化的心理课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成都,610041)
编辑 /于 洪
第五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余庆县大乌江中学 杨胜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充满快乐的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肯定式的评价教学模式取而代之。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操作发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校的课改工作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教研室、督导室的指导下,有序的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我带着一种学习、探索的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力求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是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心得。
一、创设情境,活跃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阶段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思维活动程度。从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知识融合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与学生已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绝对值》一节时,我创设了情境(1):从我校走2公里到车站可记作:+2公里,那么从车站走2公里到我校要记作(-2)公里。(2)从我校乘摩托车到车站需2元,可记作:+2元,那么从车站乘摩托车所需的2元,要记作(-2)元,这两个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最后点拨:第(1)题的正、负号是区分走的方向不同,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第(2)题如果也用正负号来区分的话,那么+2元表示乘客拿2元给摩托工,-2元就要表示摩托工拿2元给乘客了,现实生活中有这回事吗?没有,所以第(2)题的两个2元都是用“2元”来表示,这“2元”的“2”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新概念“绝对
值”。这样生活中的“数”与数学中的“绝对值”挂上钩。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特别乐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促进内化。教学效率的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新教材对学生动手操作作了具体要求,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能力,我鼓励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把学习数学的体验表达出来;同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多动手、动脑。通过每个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同时去发现新的问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先按要求做两次运动,再用数轴表示运动情况,最后列式计算,多次操作理解法则。结合算式自编含正负数的应用题。在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法则中何时是绝对值相加(减)。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心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若教师巡视
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不能忽视课本的“阅读与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在实践中学生对概念课无兴趣,认为只要记住概念即可。课本中的“阅读与思考”不能最佳地接受和处理数学信息。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如阅读与思考中“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是体现生活中的正负数应用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感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价值。阅读与思考是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四、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如教“有理数的乘法”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有理数的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人教版七上课本26页13题,明白“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用乘法”及阅读28页、29页并完成29页的填空,最后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
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启发、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