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分钟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15分钟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施岚金华市第六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指导,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也从教学生“学会”转变为让学生“会学”.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的等差数列一课进行“15分钟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关键词: 15分钟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知识观野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由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序两种方式来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显现出外显的行为活动,如当众陈述观点、小组合作探究、板书演示推算等,同时他们还经历内隐的思维操作过程,包括思维的探索、猜想、归纳类比、建模验证、拓展应用等。而根据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数学课堂活动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操作和动手实验过程。为了实践新课程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人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 A 版)2.2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做出“15分钟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①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明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
②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3.教学难点: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及“等差”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简录
教师课前准备一份学案,学生以6人为单位分小组,并选出正副组长。每人发到一份学案,由小组讨论完成第一部分“预习展示”。根据书本上P36上的三个实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数列有何共同点?
2.能否给具备这些共性的数列下一个定义?
3.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
很多小组都能很快完成这部分内容,而且对于定义的要求,都会从课本上抄
录下来。没有歧义。学生上讲台演讲小组讨论结果。
4.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1,3,5,7,9,2,4,6,8,10;
(2)5,5,5,„„;
(3)x,3x,5x,7x,9x, „„.
讨论完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自己举手)。
学生:全都是。
教师:有无不同意见?
有个别声音提出异议,让有异议的站起来说出想法:(1)不是,因为前5项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差为2,但是9,2这一项的差为-7,与之前的不同。
教师:哪一个意见是对的?(学生回答第二种)等差数列的定义中我们要注意“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查都是同一个常数” 啊!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掌声鼓励!接下来看第5问,看看哪个组能回答。
5.首项a1,公差d的等差数列{an}通项公式是怎样的?
当大部分的小组都讨论完毕后,就让没有回答问题的其他的小组正组长和副组长上来,正组长负责说明,副组长负责书写。
组长1:我组是这样想的:a2-a1=d,∴a2 = a1+d,∵a3-a2=d∴a3 = a2+d„„,an=a1+(n-1)d。
教师:想法很好(鼓掌),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a2-a1=d,a3-a2=d,a4-a3=d, „„an-an-1=d,把这n-1个算式相加,就可以得出an=a1+(n-1)d。当这组介绍完后,下面就有几个学生说,他们是看参考书的,不算。
教师:哦,那他们不是很聪明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找到适当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啊。而且他们敢于在看过书本后,把自己对书本的理解说出来,很有勇气啊!让我们为他们的勇气鼓掌!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实力展示。
“实力展示”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
7(3)-20是不是等差是列-,-7,„„中的项? 2
例2.等差数列an中,a5=10, a12=31,求a9.很快学生就做完了,为了让差生不当旁观者,这几题特意让组中较弱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都很好。
教师:很好。接下来请个小组根据例1和例2,再编写2~3关于等差数列的题目,要求小组成员都会做,并写在学案上。学生刚开始不知从何下手,而当有人把参考书拿出来用时,大家好像都开窍似的,把自己有的参考书都拿出来,开始讨论出题。出题完毕的小组,由两个人上来,一个在左边抄题目,另一个在右边把解题过程抄出。直到黑板写满。(有部分是书上课后练习,有部分是作业本上的)
教师:请看黑板,这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很棒的题目,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题目的解题过程有无相同之处?能不能提炼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呢?
对于前面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运用公式。而对数学思想方法就不知道了,教师适时点拨:这里运用的一般思路就是,就是知道an,a1,d,n中的任何三个就可求出另一个的解方程思想。接下来用一个例子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
“思维拓展”
例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为常数,且p≠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当p=1,q=2画出这个数列的简图,说明其特点。
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稍作解读,留给学生在课后讨论完成,并写在学案上上交。
三、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时间小于15分钟,甚至由于学生讨论积极,实际所用授课时间仅为10分钟左右。但是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于新授概念的接受程度远高于以前教师授课25-30分钟的课堂。从讨论中学生互相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取得很高的知识接受效率,并且通过小组团队合作,使得部分后进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参与讨论并讲解,且参与提问和回答,在对数列(1)
1,3,5,7,9,2,4,6,8,10„„是否为等差数列时的讨论非常激烈,连平时较为胆小的学生也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最后的自主出题过程,那些后进同学由于被气氛所吸引,也能在组内、组外积极的找题目,力求自己的团队表现最好。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学生并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只知道被动的接受,去“学会数学”,而失去了发现、探索、创新的过程,也即失去了“会学数学”的机会。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缺失。不去主动学习的人,不会具备创新的思想。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是“学会”的,而是“会学”的!而从这次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最后的这个出题环节,是为了突破本堂课的难点,也即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公式而设计的,由于学生自主出题,所以他们参与度非常高,接受效果也很好,从而轻松突破了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另一方面,学生板演的时候,开始时书写格式并不是很好,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给出正确的书写格式。而由于要求学生讨论分析,那么一节课的时间并不能把书上的所有内容都完成,所以我们在这样的15分钟课堂之前,必须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但是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反应不尽相同,所以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即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又能较好的完成对各类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数学5(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8).
3.石鑫.深化数学课堂活动的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3(4):23-26.
第二篇:如何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如何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作者:椒园小学 彭英
2009年11月10日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学生学得又快又好,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大家知道有效教学有以下特征: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充满热情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高效率利用时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就是美国布鲁姆在他的教学论中说的“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心理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第二课加法结合律时,首先,让每个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你每出一道题都让学生首先就要想想怎样才能更简便,这样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贯穿于整节课,师生就能更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 充分的课前准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研究意识,不断的提高自生素质和专业知识,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认识数学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前细读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 教学技巧
俗话说“教无定法,贯要得法”所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方法。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作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自然对这位教师所任学科感兴趣。教师就应该从三尺讲台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在我所任教的偏远小学里面,大部分老师上课都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似乎让教学显得很枯燥。我们为何不把大量的课程资源利用到教学中来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易懂。例如,我在《线段 射线 直线》一课时,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么《喜洋洋和灰太郎》呢?”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接着就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学生们最爱看的《喜洋洋和灰太郎》,然后通过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聪明的喜洋洋会选择哪一条路去城市呢?”由此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生活实例,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两个小朋友拉直老师手中那条很长很弯曲的直线,让他们不断的往后拉,一直拉到教室外。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直线是直的,还是无限延伸的特点……
四. 合作学习和谐互融
新课程数学学习中,课堂已趋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而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始终融合诸多学习活动方式之中的。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潜在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启迪。激发小组合作,培养探究精神。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只要遵循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大胆探索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差的学生,即后进生,我们要更加关心,体贴他们,多与他们对话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概括学生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例如,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回学习的信心,以致于更加热爱数学。
五. 课堂总结
一节课下来,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到了些什么,这时就充分利用语言及时做好课堂总结。如设计“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该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学习能力。多练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
总之,课堂四十分要体现得很完美,必须师生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开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思想化,思想内容实践化的效果。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梁姗姗
【内容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0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实践 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正文】
2012年12月18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第一次教学开放日的公开课,教授的内容是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合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并且要落实到位。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0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一、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以更好地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可以知道,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以图为主,以题为辅,通过加强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争取课堂上达到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绘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合作探究、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通过阅读、分析、绘制地图,合作探究,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成因;(3)通过阅读、分析、绘制地图等练习,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在第三章的地位以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二、要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还可以创设新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山东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通过网上参考了其他三个版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体现,从而有效地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完全依靠自主学习,通过学习的和探讨,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因此,本人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我国普通民众的抢盐潮,有网友戏称这一现象为:‘日本是大核名族,中国是盐荒子孙’‛
生:观看《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示意图》、漫画《抢盐》
图1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示意图 图2抢盐
师:‚我们要抢盐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学习新课: 1.洋流的概念:(略)2.洋流的类型:(略)
活动:读教材图《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太平洋海区找出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性质。尝试归纳出寒、暖流的判断规律。
归纳:(略)练习:(略)
3、洋流的成因:
师:主要介绍风海流和补偿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全球风带模式图和洋流模式图,然后进行讲解洋流的成因。活动:请同学们在世界地图上,画出各大洋中主要的风海流和补偿流。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分组活动:对照课本48页图2-2-6《世界洋流的分布》图,分组探究:
第1组: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有什么不同?适用于哪些大洋?
第2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有什么不同?适用于哪些大洋?
第3组: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有什么不同?适用于哪些大洋?
第4组: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40°S-60°S)分布的是什么洋流?是寒流还是暖流?适用于哪些大洋? 最后全体同学来归纳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5.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其中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6.课堂练习(略)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依据新课程有关理论,我们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是电影的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就是演员,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上课前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什么时候动脑、动手、动口等都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避免流于形式。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避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故而进行本课教学我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自主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进行分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解决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点拨以真正培养学生地理的学科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学生探讨了太平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后,让学生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再引导学生,依据这一规律探究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流分布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与学生一起归纳了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8”字记忆法,效果很好。可见,教师如果重视方法和规律的点拨,学生不但掌握知识、技能,也学到了方法,课堂更具实效,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课堂中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练习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情况。
课堂中要安排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宜精不宜多,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在本节公开课中结合本节课特点,我设计了两次课堂练习:
第一次,学完洋流的类型后,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寒流、暖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希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练习如下:
右图是‚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由此可判断甲洋流是 半球的寒流 半球的寒流
第二次,学完本节内容后,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练习如下: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AB是30º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若AB是60º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洋流是
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若该海域是南大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丙洋流的名称是: A.本格拉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 C.秘鲁寒流 D.加那利寒流
4.某只满载石油的运油船正从波斯湾向马六甲海峡行驶,12月24日正途径印度洋沿岸,此时该船______水而行。(逆或顺)
5.读某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图洋流环流是 半球在 纬的大洋环流。2).A洋流是在 影响下形成的。3).若在太平洋,D洋流是(填写名称),按成因分
属于:______。
A.北半球的暖流 B.北 C.南半球的暖流 D.南通过这些练习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让我们教师从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能让我们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求。
总之,在这节课中,本人首先通过对寒、暖流的概念深入分析得出寒、暖流的模式图,然后配以等温线的练习加以巩固,基本上将这个较简单的教学目标当堂完成。本节重难点是世界模式图,本人先分析其成因,分析洋流成因时引入已学知识“世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然后再通过读图、析图、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出世界洋流模式图;最后配上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逐步熟悉规律的应用。通过这种“概念——地图——规律——练习”的模式,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及反馈情况,以及听课老师的评议,反思本节课的得失:
1.在教师讲解的有效性方面。基本做到了运用自己组织语言讲解知识点,语言组织规范、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听懂并掌握知识点,讲解比较到位有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再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学会运用。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在有的时候,没有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有传统的手段,有多媒体课件,做到多种方法、手段合理运用,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重点突出。
3.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些。
4.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每次的公开课,总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但也能收获很多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在反思中逐渐成长。
2013-5
第四篇:高二物理大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此时此刻坐在这里令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的忐忑不安,谈经验?我想与在座的任何一位老师相比我都是不及的。所以郑重的申明一下,今天我有幸坐在这里,并不是因为我优秀,可能只是因为我有幸在原主任带领下较早结识并使用了循环大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今天,就把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在应用循环大课堂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集体备课是大课堂教学的基础,大课堂教学使集体备课更加有实效性。众所周知高二物理的教学过程和很多学科一样都是最难的,任务重,时间紧,每天几乎都在赶新课,如果一个人单独去备课根本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循环大课堂使我们高二物理组内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紧密的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俗话说的好,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在高二下学期,由贾文丽老师和刘贺男老师和我共同组成了一个年轻的备课组,这里仅有贾老师带过高三,具有一定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她毫无保留的帮助了我们,在这里我也借这个机会对他说一声谢谢!我们的团结体现在我们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在我们彼此取长补短,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在备课、还是上课、还是辅导出现什么问题,还是忽有灵感,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在集体备课上,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而争论的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们的资料可以毫无保留提供出;来到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可以不分班级,谁有空谁解决,学案的编写、都能跳出小组范围,以学校大局为重。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环境是和谐的,充满春意的,心情舒畅,斗志昂杨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每一项的工作。精诚团结是我们取得进步的保证。对于一个队伍不大的团队来说,使用循环大课堂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容不得一个人去偷懒,几乎每天都得给学生发导学案,所以整个高二教学过程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编制导学案。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它是一节课精华的集中,能够设计出令整个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的导学案更是件难事,学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特别是理科的学生,他们看不起简单的知识,但有难度的题他们不愿意去思考。所以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多下功夫,才能设计出令他们满意的导学案,应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严格要求做到四点:
1、我们坚持集体备课轮流主备制度,每周一次,雷打不动,以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内容、统一典型例题、统一主要习题。
2、我们进行互相听课活动,随时研讨。及时解决备课、讲课中出现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3、坚决做到“不打准备不好之仗”,做到凡是要学生做的题老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拿到学案一定100%不出错。
4、每次月考和每周晚练都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包括试卷分析和学生分析等,每次分析都有一个主题。
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有严格的程序。
第一步,个人分散备课,由编制人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其他成员初步筛选一部分参考书,然后对所要讲的的知识,从内容、到例题、到方法、到习题、到检测一一推敲。
第二步,集体汇总,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辑适合我们学情的高二物理学案。
第三步,进行排版打印。
第四步,进行删减内容,直到组内成员都满意为止。
第五步,定版校对,打印设计出的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初期,作为引路者,我们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我们相信只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学好物理的有力载体。目前市场上教复材料多如牛毛,鱼目混珠,而在教学上很难找到有一套适应我们学校教学的好资料,为了增加资料的适应性,导学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做笔记是学习物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过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用心的学生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导学案,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导学案不仅有上课要讲的内容,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长期保存。
循环大课堂打造高效课。很早我们学校在就提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备课和上课,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开始我们的思路定格在“如何教好,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上,基本做法不外乎“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之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起码离我们的预期存在不小的距离;后来,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让学生这个“内因”真正发挥了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可能真正得以提高。于是我们提出了“保持兴趣,提高信心”的思路,在这一阶段我们做过许多尝试和探索,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在几次的考试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教学发现,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多学生越是遇到课本上需要死记硬背的简单知识越答不上。为什呢?原来,我们的学生竟然不自己看书!我们可以批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批评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心太强。可是,平心而论,这些批评真的公允吗?学生的依赖性是如何养成的呢?又是谁给养成的呢?公平的说,是我们,是我们当教师的,是由于我们讲得太多了,讲得太细了,讲得太好了!同学们认为自己几乎全部都听明白了,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谁去看书学习呢? 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是“一听就懂,一问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但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经常在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意志毅力、吃苦精神方面寻找答案,却不知这完全是南辕北辙。诗人陆游曾在给儿子的劝学诗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却连“纸上得来”的过程也给学生剥夺了,让学生“从空中听来”,那岂不是浅之又浅了吗?古人对书中读来的知识尚嫌“浅”,我们能要求学生对“空中听来”的知识“认真理解,融会贯通”吗?课堂展示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要想展示自己就要做好课前的预习,也就是导学案的使用,另外调动了所有的学生资源,做到了真正的互动,使得在上课时做到有备而来。我们高二物理组的做法是:在教学上我们发扬了我们物理组的传统,高效轻负,不争不抢不拖堂,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这一新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两大难题: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展示、交流合作,让学生竞争、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2、真正的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变老师讲的很累,学生学得很少的局面。遇到循环大课堂是一种缘分,课改能否成功?谁也下不了这个定论,任何的成果都需要我们去迎接挑战,充实自我。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勇于尝试还是有道理的,循环大课堂在应有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针对这种讲课模式,在这里我要强调两点:
1、教师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路,教给学生方法,不能只让学生说,当甩手大掌柜。
2、注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要到位,否则不能充分的展示,也不能真正的循环起来。
走上教学的工作岗后,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备课和上课,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学生的进步与否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时常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做起带领我们的学生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可是,多年的教学工作告诉我们面对我们学校这种情况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我们都想通过一种新的课堂模式打开教学局面,遇到循环大课堂是一种缘分。当然,课改能否成功?谁也下不了定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尝试,坚持不懈,迎接挑战,充实自我!
我们的学生是最赶潮流最赶时髦的一代,他们不喜欢陈旧的东西,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都有好奇心好胜心,他们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幻想,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脉搏不断的去创新,去改革,找到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这也就是课改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余庆县大乌江中学 杨胜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充满快乐的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肯定式的评价教学模式取而代之。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操作发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校的课改工作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教研室、督导室的指导下,有序的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我带着一种学习、探索的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力求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是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心得。
一、创设情境,活跃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阶段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思维活动程度。从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知识融合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与学生已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绝对值》一节时,我创设了情境(1):从我校走2公里到车站可记作:+2公里,那么从车站走2公里到我校要记作(-2)公里。(2)从我校乘摩托车到车站需2元,可记作:+2元,那么从车站乘摩托车所需的2元,要记作(-2)元,这两个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最后点拨:第(1)题的正、负号是区分走的方向不同,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第(2)题如果也用正负号来区分的话,那么+2元表示乘客拿2元给摩托工,-2元就要表示摩托工拿2元给乘客了,现实生活中有这回事吗?没有,所以第(2)题的两个2元都是用“2元”来表示,这“2元”的“2”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新概念“绝对
值”。这样生活中的“数”与数学中的“绝对值”挂上钩。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特别乐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促进内化。教学效率的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新教材对学生动手操作作了具体要求,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能力,我鼓励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把学习数学的体验表达出来;同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多动手、动脑。通过每个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同时去发现新的问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先按要求做两次运动,再用数轴表示运动情况,最后列式计算,多次操作理解法则。结合算式自编含正负数的应用题。在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法则中何时是绝对值相加(减)。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心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若教师巡视
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不能忽视课本的“阅读与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在实践中学生对概念课无兴趣,认为只要记住概念即可。课本中的“阅读与思考”不能最佳地接受和处理数学信息。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如阅读与思考中“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是体现生活中的正负数应用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感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价值。阅读与思考是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四、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如教“有理数的乘法”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有理数的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人教版七上课本26页13题,明白“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用乘法”及阅读28页、29页并完成29页的填空,最后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
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启发、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