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心得体会——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
实习心得体会——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讲课需要教师的基本功,但听课仍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看似是一简单的过程,但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听什么,用什么听,怎样听,哪些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哪些知识是可以一听而已的。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现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学相长”充分告诉我们,教与学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说同样促进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下去。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课堂笔记会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果,作为教师来说,关注学生的状况同样可以从课堂笔记的效果来看。
第二篇:小谈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益
小谈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益
邗江区方巷镇中心中学
徐荣瑞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设置趣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老师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在四十五分钟获得应有的成绩。在目前“五严”形势下,课后不能加班加点,因此,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尤为重要。
一、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1、情境问题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中心对称》时,教师先给出几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2、过程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层层思考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性质》时,问题:a、k>0时,y随x增大而?。b、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C、?y>0、=0、<0,……
3、复习问题层次分明,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课堂小结时,应该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对不同的学生我设置了不同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将多媒体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多媒体优势,探索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多媒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初三几何《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多媒体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比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的图象与原来的图象的关系说清楚,进而学生很难掌握。而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让图象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又如学习全等三角形时,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通过平移、翻折和旋转比较直观反映两个三角形重合,运用不同颜色、闪烁等显示两个全等三角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应的两个三角形,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了,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使初学的学生加深了理解,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使教师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
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可以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或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又如:求过两点的抛物线解析式时,可灵活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更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式多样地进行学习,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效率如愿提高。
第三篇: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第四篇:一节体育课四十五分钟你够吗
一节体育课四十五分钟你够吗?
一线的老师们常有这样的感触一节课准备后动做上十来分钟,再上起来往往是学生还没练几遍动作下课铃就响了,这时我老想干吗不把一节课安排成九十分钟来上.基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把体育课时间增加有几个必要:
一.对应试教育前提下,学生缺少锻炼时间的必要。国家教委针对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少,实际也是煞费苦心先后提出了“121工程”等系列措施。可在实际中学校早已把学生的每天锻炼时间挤压成了自习和晨读之类的东东,再看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也由于应试的必要性消耗于家长和老师布置的大量习题和补习班中,无形中体育课成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因此增加体育课时间可成为变相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最起码让孩子在一周两节的体育课中玩个痛快。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的必要。1.充分的准备活动,体育老师们都知道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减少运动伤害的前提,人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是需要一定时间过度的在机体的预热过程中,肌肉的粘连性也随机体的热度而减小,这就是保证机体受伤害的前提。以此看少于15分钟的时间是不行。【因为从机体预热到各个关节的活动操从时间加起来也得这个时间】2.体育技能形成的规律,一个体育技能的形成要有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组成。要想自动化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难以达到的,因此一个动作的形成不是简简单单三五遍十来遍就能达到的,于其一个动作练三五遍十来遍被打断,还不如让其持续练下去这样更容易掌握些。因此基于动作形成的时间上考虑增加体育课时间就很有必要。其后还有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作的相应纠正讲解等等就更需时间了。
三.新课改的必要。新课改的中心是学生学习从兴趣出发,以此设立了选修和必修课程。体育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以决定了其对教学时间的要求,一节课不能在学生刚发生兴趣正要探索之时“嘎然”而止。不能让我们的“快乐体育”变的不痛快。
一门课程的设置要遵循其课程科学性,不要怕影响到所谓的中.高考课程,体育运动对脑功能增强有百益,7+1大于8的道理大家都懂。遵循其学科规律让体育课更好体现其应有价值吧。
第五篇:如何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如何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作者:椒园小学 彭英
2009年11月10日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学生学得又快又好,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大家知道有效教学有以下特征: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充满热情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高效率利用时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就是美国布鲁姆在他的教学论中说的“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心理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第二课加法结合律时,首先,让每个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你每出一道题都让学生首先就要想想怎样才能更简便,这样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贯穿于整节课,师生就能更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 充分的课前准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研究意识,不断的提高自生素质和专业知识,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认识数学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前细读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 教学技巧
俗话说“教无定法,贯要得法”所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方法。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作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自然对这位教师所任学科感兴趣。教师就应该从三尺讲台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在我所任教的偏远小学里面,大部分老师上课都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似乎让教学显得很枯燥。我们为何不把大量的课程资源利用到教学中来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易懂。例如,我在《线段 射线 直线》一课时,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么《喜洋洋和灰太郎》呢?”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接着就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学生们最爱看的《喜洋洋和灰太郎》,然后通过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聪明的喜洋洋会选择哪一条路去城市呢?”由此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生活实例,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两个小朋友拉直老师手中那条很长很弯曲的直线,让他们不断的往后拉,一直拉到教室外。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直线是直的,还是无限延伸的特点……
四. 合作学习和谐互融
新课程数学学习中,课堂已趋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而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始终融合诸多学习活动方式之中的。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潜在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启迪。激发小组合作,培养探究精神。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只要遵循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大胆探索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差的学生,即后进生,我们要更加关心,体贴他们,多与他们对话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概括学生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例如,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回学习的信心,以致于更加热爱数学。
五. 课堂总结
一节课下来,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到了些什么,这时就充分利用语言及时做好课堂总结。如设计“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该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学习能力。多练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
总之,课堂四十分要体现得很完美,必须师生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开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思想化,思想内容实践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