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规范班评比条例
实验中学文明规范班评比条例
为了创建美好的校园,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特制定文明规范班评比制度如下:
一、日常行为规范(20分)
1、仪容仪表不规范扣1分/人次。
2、迟到早退者扣1分/人次。
3、乱扔纸屑果皮者和不在规定区域内吃零食者扣1分/人次。
4、课间大声喧哗者扣1分/人次。
5、其他违反日常行为规范者扣1分/人次。
6、根据自行车管理条例实行扣分。
二、两操及集会(10分)
1、无故不参加者扣1分/人次。
2、根据进退场、做操情况给予10分、9分、8分三个等级评定。
三、课堂(30分)
1、眼保健操由教师视情况给予10分、8分、6分三个等级评定。
2、根据课堂情况登记表实行扣分并进行周登记。(出勤10分、纪律10分)
四、卫生(10分)
根据卫生管理条例扣分。
五、加分条件
1、拾金不昧者加1分/人次。
2、主动帮助他人者加1分/人次。
备注:本周内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处理者所在的班级不参与评比。
政教处
2011-08-31
第二篇:《比例意义》评课稿
《比例意义》评课稿
《比例意义》评课稿1研究课《正反比例的意义》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例 1,例 2,成功地得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并进一步体会了正反比例的异同点。整节课师生互动性强。教师引导恰当。组织的得法。教学学习效果均不错。直接导入课题,简单明了的明确了学习任务。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正反比例的意义。
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且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媒体运用恰当,设计科学合理,效果不错。课前教师能充分准备,熟练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学过程流畅,重点突出。教学中能注重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问题,探究问题。教学效果较好。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流畅。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成功地掌握了学习的目标。并能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比例的异同点。整节课师生互动性强,讨论氛围浓厚,学习效果较好。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多媒体运用熟练,较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服务,教学中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讨论,去探究去总结归纳,反思,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教师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恰当处理教材,语言准确生动,娇态自然亲切,学生在平等的氛围里轻松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正反比例的意义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学生能清晰地分辨正反比例意义的异同点,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正确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比例意义》评课稿2比例的意义是在前面学习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上孔石磊老师通过播放歌曲《五星红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新知的学习中。
亮点:
1、利用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引入,让学生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化简比相同,也就是长与宽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绍国旗法,让学生知晓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就是3:2,从而发现隐藏在国旗中的秘密。
2、整体教学设计紧凑,教学内容丰富。在整节课中教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比例和比的区别中,可以从意义、组成和性质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建议:
1、在国旗的教育方面,通过国旗法,教师还可以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正因为不同大小的国旗,它们长与宽的比都是3:2,这也正是国旗的魅力所在。
2、教学知识点多,容易导致学生疲于走马观花式的听讲,学生静心思考、反思消化明显存在不足。对于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处于浅层知识状态。
3、用字母表示分数形式的比例,还应让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分数形式的比例的书写格式。
4、对于概念教学中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应注重从多个具体事例抽象出概念的核心,进而总结概括出意义和性质。
《比例意义》评课稿3今天上午听了是老师的听了《比例的意义》一课,感觉这是一堂轻松自然、扎实有效的一堂课。整节课,教师导得自然,学生学得主动。可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娴熟。主要有以下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1、各环节的命名每次听课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展示小组风采”、“辩是非,展口才”“回头一看,我想说”等等。
2、情景创设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另一个方面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这里,教师的一个启发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连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运用自如,教师给小组和个人都创设了竞争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辩是非,展口才”一环节,学生说出的理由后,教师再将理由简明的呈现出来,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5、练习设计很有层次。将本课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学得特别扎实。
商讨的地方:比例的定义表达是否有点欠妥。
第三篇:文明班(范文模版)
文明班评比扣分标准
一、纪律
上课铃声响起,没有回到班级的视为迟到,扣班级(1-2)分,扣个人(1-3)分。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讲话、回头、上课状态不好的视为班级上课质量差,扣班级(2-3)分,扣个人(2-4)
下课后不得在走廊打闹和教室打闹,如发现打闹,扣班级(3-5)分,扣个人(3-5)分。情节严重者通知家长并写检讨书。
破坏学习设施如走廊墙壁、墙上壁画、教室桌椅等学校资产者,通知家长原价赔偿,同时扣班级(5-10)分,扣个人(5-10)分。
在校期间,顶撞老师、不听老师话、辱骂老师、视为不尊重师长的,扣班级(4-6)分,扣个人(4-5)分。
二、卫生
每天班务时间检查班级卫生,检查项目:
(1)地面没有清扫:扣班级(1-2)分,扣个人(1-2)分。
(2)黑板窗台没有擦:扣班级(1-2)分,扣个人(1-2)分。
(3)教室桌椅摆放不整齐:扣班级(0-1)分,扣个人(0-1)分。
(4)桌牌没有摆放的:扣班级(0-1)分,扣个人(0-1)分。
(5)班级责任区未清扫:扣班级(0-1)分,扣个人(0-1)分。
教室窗户不得在冬天打开,不得在走廊和教室窗户上涂抹。扣班级(1-2)分,扣个人(1-2)分。
三、旷课
学生不能无故旷课,有重要事不能上课者提前跟老师请假,得到批准才能离校。如有缺课现象,扣班级(0-1)分,扣个人(0-1)分。
无故旷课的学生,扣班级(1-2)分,扣个人(1-2)分,并通知家长。
在校期间各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团体,给予班级加分和个人加分奖励。奖励如下:
(1)在校间学习状态良好:加班级(0-1)分,加个人(0-1)分。
(2)听老师话,懂礼貌:加班级(1-2)分,加个人(1-2)分。
(3)连续2周无违反校纪校规者,给予适当奖励和加分奖励,加班级(3-5)分,加个
人(3-5)分。
注:以上是本学期文明班级的评比标准,每周会按各班级所得分数来发放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和个人最高得分奖励。
每周班级得分最高的班级会得到文明流动红旗;最低得分的班级会全校通报批评。连续1个月的流动红旗的班级,将被授予班级团体奖并全校通报表扬。
每周个人得分最高同学,得到个人奖励;最低得分的同学将全校通报批评。
连续3周 得分最低的同学,将通知家长。(书面检查和家长签字)。
第四篇:《比例的意义》评课材料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巧妙,各环节清晰,导入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习题设置有一定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激情满怀,学生兴趣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效果。
1、问题导学环节利用教材中不同规格的国旗主题图展开,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而且设下悬念,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括比例的意义时,温老师不着急,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学提纲的带领下组内交流发现4面国旗中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启发学生用等号连接形成比例。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比例。其实这只是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已,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温老师又在质疑问难环节准备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在在矛盾中思考、讨论,扫清了一个个认知的障碍,为学生第二次概括比例的意义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逻辑的、理性的,正确的,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3、这节课,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学难点。黄老师突破难点教学中,不是通过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引起注意,而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比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了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4、史老师练习设计有层次,且对书写格式进行强调,培养了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拓展练习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对优等生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5、另外,教师在课件中为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都给与温馨提示,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团结就是力量等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效果比老师强调要好多了。
建议:
1、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时,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想法,如:判断1:4和2: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时可以把他们的比值直接写成分数形式进行比较更简单些。
2、课尾的时候如能与课前的悬念照应一下,让学生回过头来联系实际理解比例的意义我想会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第五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黄倩
教学内容中隐藏着怎样的“模”?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层面上对以前所学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如单位量不变的数学问题、总量不变)的数学问题进行模型化,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运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活动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怎样的“模”?
本册教材中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突破了单一的算术思维,使学生尝试用新的思路来解决同样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理解和掌握运用等式、方程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促进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
采用什么方法,策略来建模?
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内容一般都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而当用比例去解决时,其思维的过程与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思考怎么计算,而是需要思考题目中什么量是相等或不变的,即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学会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比例知识,特别是正、反比例的知识,反映了生活和数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蕴涵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它既是现实问题的抽象,又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关系、抽象建模、问题解决等学习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1)重视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抽象和建模过程,促进基础知识的建构。
比例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比例的原型。教材在编写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比例知识是在大、中、小三面国旗的情境中引出的,既真实又为学生所熟悉,还隐含了“形状相同”这一重要的表象经验。再如,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采用的是“李奶奶家交水费”的问题,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创设的是“普通白炽灯与节能灯用电时间比较”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材在编排时努力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抽象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模型的掌握。例如,正比例的意义,教材虽篇幅不大,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非常完整:理解情境,观察数量——发现关联,探索规律——对应观察,计算比值——明确规律,表征关系——揭示概念,字母表征。学生既经历了知识的发现、抽象、表征、建模的过程,又很好地理解了知识的本质。
在例题中创设了求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求轨道交通部分线路的长度、求水费的多少等真实情境;而在习题的编写中,应用性的情境就更多了:求兵马俑的高度,求汽车的油耗,求高铁跑完全程的时间,求铺房间所用地砖的块数,求姐姐的零花钱等,都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了学生应用意识的提高,也为学生展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掌握完整的问题解决步骤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支持。
需要学生清楚地表述:在这个问题中,正方形地砖边长的变化与所需要的块数的变化之间有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 7
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中直接相关的量到底是哪两种?那个不变的量是什么?如何清晰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它们成什么比例?„„像这样的实例,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通过这样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理解清楚每一个问题(特别是那些数量关系较隐蔽的问题)中,相关联的是哪两种量?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学生根据量与量之间的本质关系扎实有效地掌握概念。
这样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务必要让学生经历“理解情境,观察数量——发现关联,探索规律——对应观察,计算比值——明确规律,表征关系——揭示概念,字母表征”这一过程,再结合其他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正比例关系图象的观察与研究,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关系的本质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真正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抽象、推理、模型化,数学思想越来越丰富,研究数学、建构知识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得到了有效的积累。的教学过程对儿童的数学学习会有怎样的影响? 另外,在教学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 7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要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关于第(1)点,要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情境与数量关系正确判断哪个量是一定的,这个“一定的量”是一个“比值”还是一个“积”,在把握了这个关键以后就能很快地判断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于第(2)点,要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需要经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获取有效数学信息——分析表征数量关系,明确其中不变的量——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方程解答——得数检验,思路回顾和方法反思”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并有意识地将这个过程加以突出和强化,帮助学生形成有条理的、严谨的思维,获得问题解决的经验。
比例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最后一单元学习内容,这个内容的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内容情境不新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在较高水平层面上学习。教学时,需要对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如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之间的比较与区别、比和比例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有些知识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分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如比和比例。有些知识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属于同类知识,如比和比例尺。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所解决的问题是以前用算术方法解决过的“归一”“归总”问题,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教学时,要通过问题解决方法的回忆与比较,使学生明确:用以前的方法解决时,必须先求出“单一量”是多少才能求出结果,而现在只要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即可,无需求出具体的比值;以前重点思考“单一量”是多少,现在重点思考问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通过这样的沟通与比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差别,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方法系统。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会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1)有利于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水平,进一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知识层面讲,比例的知识与除法、分数、等式与方程等密切相关,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2)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以前,学生主要运用算术思维解决问题,其思维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想要解决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确定利用哪些信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出什么算式。五年级通过简易方程的学习,学生初步体会了从分析等量关系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而本册教材中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突破了单一的算术思维,使学生尝试用新的思路来解决同样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理解和掌握运用等式、方程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促进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
(3)有利于学生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代数思维的发展。
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内容一般都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而当用比例去解决时,其思维的过程与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思考怎么计算,而是需要思考题目中什么量是相等或不变的,即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学会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
(4)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例知识,特别是正、反比例的知识,反映了生活和数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蕴涵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它既是现实问题的抽象,又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关系、抽象建模、问题解决等学习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