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2 08:1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2011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的指导意见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

临中法〔2011〕55号

各县区法院、中院各部门: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已经2011年2月22日第三次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要随时报告中院。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为加强民事审判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对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易于出现分歧或争议的问题,依据法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上级法院指导精神及司法实践,制定本意见。

一、一般性规定

1、人民法院审理普通民事案件,应当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

2、各县区法院及中院相关审判庭在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凡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的,应优先使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国务院各部委、省人民政府的规章凡不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可在裁判文书说理中参照适用;省政府所属部门、市人民政府及所属县区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不与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相违背,人民法院在自由裁量时应与上述规范性文件规定精神保持一致。穷尽上述办法仍无相应法源且本意见亦无相关规定的,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或者依据法律原则斟酌适用相应法律条款。

3、各县区法院及中院审判庭在法律适用中均应执行本意见,但不得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

二、人身损害赔偿

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身份按照户口登记薄确定。

2、下列居民户口虽在农村,可视为城镇居民:

(1)户籍所在地已划入城市规划区的;

(2)有房产证、暂住证、有权机关备案的房屋租赁协议(或其他足以证实租赁关系存在的证据)等证实在城镇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

(3)、在城镇有劳动合同关系且有充分证据证明保持该劳动关系已满一年以上的;

(4)、在城镇从事工商业经营并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等证明已连续经营满一年以上的;

(5)、符合最高法院民一庭《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2005〕民他字第25号)规定情形的。

3、农村居民虽然住在农村,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按农村标准计算收入及赔偿标准明显偏低的,可按城镇及农村居民标准的平均值计算,即按(城镇标准数额+农村标准数额)/2的方式确定其收入及赔偿数额。

4、农村居民的误工费,护理费按照其人均纯收入及消费性支出之和确定,城镇居民无固定收入的,其误工费、护理费按照可支配收入确定。

5、误工时间按照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无正当理由由鉴定机构出具的,按实际住院天数确定;因伤致残的,误工时间可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6、出院后90日内未评残的,视为过分迟延。评残过分迟延的,误工时间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1)、构成10-9级伤残的,为住院时间加15天;

(2)、构成8-7级伤残的,为住院时间加30天;

(3)、构成6-5级伤残的,为住院时间加45天;

(4)、构成4-3级伤残的,为住院时间加60天;

(5)、构成2-1级伤残的,为住院时间加90天;

7、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公民一般不计赔误工费,但农村居民及无固定收入的 1

城镇居民,有证据证实以其劳动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可以支持误工费。

8、抚养费、赡养费按照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单独计算,计入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中一并予以赔偿。

9、一审中,对于一方当事人或法院依职权委托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二审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在一审期间,对鉴定结论表示无异议或明确放弃重新鉴定申请的;

(2)在一审期间虽提出异议,但经法院行使释明权后不申请重新鉴定或在规定期限内不交纳鉴定费用的;

(3)在一审期间虽申请重新鉴定,但其申请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原审法院未予支持的。

10、在一审期间曾申请重新鉴定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原审法院未予支持的,二审期间申请重新鉴定,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11、道路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分别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成都鉴定》标准确定受害人伤残等级,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确定,医疗事故受害人的伤残等级按照卫生部令第32号《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确定,其他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伤残等级均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确定。

12、因伤残需配备残疾器具的,其赔偿标准参照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鲁劳社〔2008〕13号《山东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13、后续治疗费原则上不予支持,可告知权利人待费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但有证据证实确需先行处理,如内部固定物的取出等,或双方对医疗、鉴定机构出具的关于后续治疗费用的证明均无异议且同意与已发生的费用一并支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4、在从村房屋建设施工中受伤的施工人员,三层楼以下的(不含三层),由施工方负责人作为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作为建设方的房主,如其提供的设施,工具或其指示等无瑕疵,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房主有过错,可在过错范围内分担赔偿责任。

15、施工房屋在三层以上或钢结构建筑,应由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施工。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受伤的,由建筑企业作为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作为建设方的房主无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16、房主将三层以上的房屋或钢结构交付无施工资质的个人施工的,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受伤,由施工方负责人作为雇主承担赔偿责任,房主作为建设方与施工负责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7、共同承揽的,共同承揽人作为雇主,对施工人员受伤承担共同的、连带的赔偿责任,共同承揽人之间按照合伙原则分担赔偿责任。

18、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赔偿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协议达成后,一方反悔的,如不存在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情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道路交通事故

1、醉酒驾驶或无证驾驶的,肇事车辆投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应在赔偿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2、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多车致人损害的,交强险的赔付按下列原则处理:

(1)数量肇事车辆中有投保交强险也有不投保交强险的,如已投保的交强险足以赔付受害人损失,应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如不足以赔付的,不足部分由未投保的一方在其应投保的保险限额内先行负担,仍不足赔偿的,由各方按照责任比例分担。

(2)多车致人损害的,其中部分车辆无责任的,如有责任的车辆所投保的交强险足以赔付受害人损失的,无责任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不分担责任;如不足赔付,可由无责任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在法定限额内承担责任。

(3)多车致人损害且均投保交强险的,相应的保险公司均应在数份保险总额内按责任比例分担责任;数个保险总额不足以赔付的,各保险公司在各自保险限额内均应全额赔付,不足赔付部分由肇事各方按责任比例分担。

(4)因多人受伤且保险不足以全额赔付的,如系在同一法院同时或先后起诉,法院应按照损失比例确定交强险的赔偿份额。

3、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受害人就其损失向肇事车辆投保商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以并主张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车辆所有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如发生交通事故,受害人主张保全车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婚姻家庭

1、在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男女一方可以为被告,也可以将婚约对方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2、在离婚纠纷中,当事人主张返还彩礼的,结婚期限应不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因结婚不超过一年且确需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判令返还的数额不宜过高,在彩礼已转换为夫妻共同生活的财产时,可将彩礼的返还与分割共同财产一并考虑,在分割中体现彩礼的返还。

4、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债权人主张夫妻一方放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应负相应举证责任。如债权凭证由夫妻双方共同签署的,可认定为共同债务,如系单方签署的,则应认定为举债方的个人债务。

5、因担保形成的债务,债权人不得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向夫妻另一方主张权益。

6、债权人明知债务处于分居或离婚诉讼中仍然提供债款的,不得向夫妻中未举债的一方主张权益。

7、婚前一方按揭贷款并交首付的房屋,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如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该房产应按个人财产处理,令一方分担的贷款及其在房产中相应增值份额应予返还;如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该房产应认定为共同财产,首付款及其在房产中增值份额应认定为个人财产;房产虽登记在个人名下,但一方能证明在购房时共同出资支付首付款,双方均认可该出资系以共同享有房屋产权为前提,该房产可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8、在离婚诉讼中,一方主张另一方单方处分不动产或重要的动产并要求确认无效的,因涉及第三人利益及其诉权保护问题,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处理,可告知其另行主张。

9、一审离婚判决宣判后,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想当事人行使释明权,告知双方当事人在上诉期间,任何一方不得结婚,并将上述告知事项由当事人签字后记录在卷。

10、一审离婚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应当事人的申请,为其出具判决生效证明。

11、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或首次开庭时应收取双方的结婚证并入卷。如认为不应判决离婚,可复印后原件退回。

五、房地产

1、农村居民新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宅基地选址意见书作为确权的依据。

2、农村居民主张其宅基地被侵占,侵权人以其拥有多处宅基地不符合土地法等为由进

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仍应判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对于确实多占的宅基,人民法院不宜迳行确认其为合法占有。

3、因各种原因多占的宅基地上的地上附属物,属合法财产,人民法院应予保护。

4、房屋产权纠纷,人民法院应以民事案件受理。当事人以产权登记书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无需以启动相关行政程序为由中止诉讼,仍可迳行判决。

5、对于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人民法院不宜确认其权属,但对于侵权人,仍可参照本指导意见中关于多占宅基地被侵占的处理原则责令其承担侵权责任。

6、不属同一集体组织的成员购买农村宅基地、房产或小产权房的,相应交易行为无效。如系出售方反悔,购买方的损失数额应参照评估价(或拆迁补偿价)与原购买价之间的数额确定,并由出售方承担主要过错责任。

7、“一房数卖”的,数个合同如均有效,其履行有限次序按下列原则进行:

(1)先办理登记手续的买受人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

(2)均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先行占有的买卖人取得房产所有权;

(3)均为办理登记也未占有的,签订在先的合同应优先得到履行。

(4)合同未得到履行的,买房人可以通过违约赔偿等方式主张权利。

(5)在合作建房中,合作各方均就痛以房屋进行销售的,应就合作各方是否有权销售进行审查。

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精神,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除双方合同特别条款中约定发包方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规定期限内未答复,视为认可预算数额的以外,人民法院不得以元建设不格式合同通用条款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及《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确认双方工程价款。

9、在建筑施工合同纠纷中,劳务分包人主张权利的,应以承包方、建设方为被告,由建设方在拖欠工程款范围与承包方对劳务分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如劳务分包人坚持不列承包人为被告,可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六、送达

1、在一审诉讼中,原告方应向法院提供被告方的准确送达地址,并确保送达;如通过正常途径不能送达的,原告方应预付公告送达的费用,当事人不预付的,可按撤诉处理。

2、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提出上诉的,应在上诉状中注明诉讼文书的准确送达地址,并向一审法院做出书面确认,一审法院应将上述确认文书及一审卷宗一并上呈二审法院。

七、附则

1、本指导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本指导意见如有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上级法院指示精神不一致的,按照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上级法院指示精神执行。

3、本意见施行前已经裁判生效的案件,不得以本意见为依据申请再审。

4、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临中法109号《民事审判座谈会会议纪要》自本意见施行后不再适用。

第二篇: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为加强民事审判工作规范化,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确保司法统一,市中院于2009年8月20日在莒南县召开全市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全市两级法院分管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民一庭庭长及部分人民法庭庭长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认真分析探讨了当前民事案件的特点和发展态势,研究探讨了部分民事案件审理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就某些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达成了共识,现将有关内容纪要如下:

一、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问题

会议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民主法律制度的完备,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主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自觉性日益提高,特别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等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逐步形成,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越来越多。当前,各种新类型侵权、特殊侵权大量涌现,交通事故赔偿、医疗事故赔偿、产品质量赔偿、危险责任赔偿等占了很大比例,从而使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呈现“多、奇、新、特”的现象;诉讼请求数额不断增加,赔偿由低额化向高额化方向发展;诉讼主体由单一化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个人责任向团体责任发展;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所保护的权利范围不断扩展。我国《民法通则》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认定、赔偿范围和标准规定的比较原则。最高法院及省高院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文件,但仍难以解决审判实务中存在的法律适用问题。为此,会议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

(一)关于伤残鉴定问题 伤残鉴定涉及专业技术,人民法院对鉴定中适用的标准及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很难进行实质审查,实践中应充分运用证据规则及权利处分的原则,灵活作出处理。首先,对于当事人不提异议的,原则上不主动进行实质审查,直接予以采用;对于当事人提出异议要求重新鉴定但在规定期限内不交纳鉴定费的,视为放弃再次鉴定的权利;对于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无证据证实鉴定本身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及鉴定单位、人员缺乏资质的,原则上不支持重新鉴定。

1、关于伤残鉴定适用的标准问题

除道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有明确的鉴定标准以外,对于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经省高院批示,伤残等级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确定,其他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伤残等级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确定。未按上述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并在规定期限内交纳鉴定费的,应准予重新鉴定。关于医疗事故的伤残鉴定,因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卫生部令第32号,2002年9月1日施行》已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对应的伤残等级作出明确规定,该规章与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冲突,故在医学会已经作出医疗事故等级鉴定的情况下,不应再通过司法鉴定机构单独作出伤残等级鉴定,而应直接依据卫生部的上述规定确定患者的伤残等级。

2、关于患者提出医疗事故或过错鉴定而医疗机构不配合,其过错程度如何确定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认其医疗行为有过错且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外,还应参照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不配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28号,2005年1月21日)第一条:“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或不配合相关调查,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患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判定医疗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请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学会按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对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进行等级判定,若二级、三级医疗事故无法判定等级的,按同级甲等定。责任程度按照完全责任判定”的规定精神,判令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3、关于患者提出医疗过错诉讼,医方提出事故抗辩,患者拒绝配合事故鉴定如何解决的问题

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鲁高法[2005]201号《关于印发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精神,医疗行为既构成医疗过错又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方既可以以医疗过错进行抗辩,亦可以医疗事故进行抗辩,人民法院对该选择权应予充分尊重。如医疗方选择医疗事故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应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审理。如患方拒绝配合事故鉴定,人民法院可依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行使释明权,告知其拒不配合的不利后果,并可以医方提供的病历等资料提交医学会进行鉴定,作为判决的依据。

(二)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效力及异议审查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司法实践及相关司法共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仅具有民事证据效力。但是,交警作为相关行政专业部门,其认定结论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人民法院原则上应予尊重,作为有效证据采纳,但个别明显不合理的事故认定除外。

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对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申请上级公安机关复核,但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的除外,故在人民法院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期间,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提出异议的,原则上不予支持。但如当事人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为慎重起见,可以暂时停止但不要书面或口头裁定中止案件审理,等待该上级公安机关的处理结果。如该上级机关否认原事故认定书,可参照行政前臵程序的原则,等待新的事故认定书确定后,再行认定处理。

(三)关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标准的确定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在确定赔偿标准方面可不再区分城镇、农村居民标准,按照就高不就低的精神统一适用城镇居民标准确定相关赔偿数额。这种观点突破了最高法院已有司法解释的规定,亦与我市农业大市的市情不符,如完全采用,将导致由农村居民(被告)以城镇居民标准赔偿农村居民(原告)损失的不公正后果。在新的规定出台以前,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又不过分突破现有规定,采取适当放宽,严格掌握的原则,“农村户口的按照农村标准,城镇户口的按照城镇标准,二者难以区别的按平均值计算”。下列情况可按城镇标准计算:

一是在城镇居住连续一年以上,有城镇暂住证或在城镇有购买的房屋、公安机关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或有劳动局备案的劳动合同等证明的;

二是符合最高法院民一庭《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2005]民他字第25号)规定情形的。

三是居住地已划入城市规划区,虽属农业户口但无地耕种的;

农村居民虽然住在农村,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者其他按农村标准计算明显偏低的情况,按二者的平均值计算,即按(城镇标准数额+农村标准数额)/2的方式确定赔偿数额。

(四)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标准问题 医疗事业属于公益非营利事业,其民事责任应适用限制赔偿原则,否则既不利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亦将最终加重全民的医疗开支负担。因此,在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应依据最高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优先适用国务院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省高院《2008年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鲁高法[2008]243号)第二条第二项虽然基于公平原则,主张可以有条件适当突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赔偿数额,但实践中应从严掌握,如确需援引该会议纪要精神,应事先向市中级法院汇报。

(五)关于享受误工费及赡养费的年龄确定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当事人年龄超过(包括)60周岁的,即进入老年人行列,原则上不再参与营业性劳动。对于农村居民,其承包地等由子女耕种,收入无偿归老年人所有,故亦不存在误工费的赔偿问题,但却存在赡养费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享受赡养费的年龄为60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上的当事人原则上不计算误工费损失。

(六)关于农村居民误工费、护理费的标准问题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加消费性支出大致相当于其年收入数额,可以该两项统计数据之和作为计算农民误工费、护理费赔偿的依据。

(七)关于误工时间的确定问题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实践中,个别鉴定机构应受害人申请,在鉴定书中一并对伤后可能误工时间作出说明,个别鉴定机构甚至一方面作出伤残等级的鉴定结论,另一方面又出具伤后误工时间的结论,致使有的案件将误工费计算到评残日之后。会议认为,误工时间原则上应以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对鉴定机构出具的证明应严格审查,原则上不予采纳。

此外,个别受害人出院后迟迟不做伤残鉴定,致使按照最高法院解释计算的误工期限过长,既侵害了被告的合法权益,又不利于维护诚信和谐的社会秩序。根据民间医疗常识,如确实存在过分迟延伤残鉴定的问题,原则上支持住院时间加15天的误工费用,必要时,可酌情增加至出院后3个月的期间。

(八)关于残疾器具的配备标准问题 司法实践中,残疾器具的配备一直存在合理费用难确定的问题,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8年3月4日制定下发了鲁劳社[2008]13号《山东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臵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规定的费用标准符合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不论何种原因致残,需配制器具的,其费用标准可参照该规定执行。

(九)关于农村建筑施工中合伙、承揽、雇佣关系的确认及责任划分问题

合伙、承揽、雇佣在法律概念上比较清晰,但由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农村社会生活的特别复杂性,很难将此类法律概念与农村的一些行为相对应,农村建筑施工问题尤其如此。经协商,会议就此类问题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1、基于效益原则及当前惯例,农村房屋建设方与施工方原则上构成加工承揽关系,建设方为定作人,承建方为承揽人,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由于农村住宅多为低层建筑,原则上承揽人不需要具备建筑企业资质。原建设部曾有关于农村工匠资质的规定,现已作废,故不能以施工人无资质为由责令建设方承担选任责任。

2、施工方的负责人即俗称的工头与其他施工人员之间原则上构成雇佣关系。实践中工头往往并不比其他施工人员多拿报酬,多亦有限,但工头往往以此为业,相当于经常临时雇用并随时解聘雇工的雇主,故不能仅仅因其在一项具体工程中不多取报酬为由即否认其雇主身份。

3、实践中确实存在多工头联合承揽工程的问题,亦存在多名不以此为业的农民临时承揽建筑工程的问题。此时,施工群体与建设方构成加工承揽关系,多工头或共同施工人因共同承揽构成合伙关系,适用合伙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

基于上述的法律关系,在施工中发生人身伤害,原则上由雇主即工头承担雇主责任,或由合伙人分担损失。由于农村建筑技术要求低,有的建设方作为定作人在进行现场监督时,在较大程度上发挥类似于雇主的指挥、控制作用,或者提供的物料、器具存在瑕疵,故有些案件可依照定作人指示有过错等法律规定责令建设方适当分担责任,以确保受害人能够得到充足的赔偿。

(十)关于校园人身损害赔偿问题

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涉及复杂的人身监护及责任年龄等问题,实践中一直存在理解上的分歧,会议就相关问题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1、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0周岁以下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本身不存在过错问题,故应根据原因力理论合理确定侵权各方监护人承担的过错责任。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公民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应根据其辨别控制能力合理确定其责任。在幼儿园及小学的初级阶段,学校的管理责任较重,在发生校园人身损害时应适当加重其过错责任,其校内规章制度本身原则上不能作为其尽职的依据。中学及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增长,辨别及控制能力提高,学生之间发生的伤害事件,只要学生手册有相关约束性规定,或发生事件前教师已予以必要的劝导、制止,学校即不应再承担相应过错责任。必须强调,学生家长始终是学生的监护人,学校仅以其管理是否存在过错为由适当承担责任,不承担监护人责任。作为公益单位,人民法院在判决学校承担责任方面不宜过于苛刻。

2、学校组织的劳动科目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属于卫生教育的一部分,原则上不应理解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构成雇佣关系,因此发生伤害事故,应从学生的辨别控制能力及学校相关管理是否存在过错方面合理确定各方的责任。

3、体育竞技活动本身即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因此造成损失责令学校承担责任,不仅不利于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损害学生的长远利益,亦与冒风险即应担责任的原则不符。故体育活动只要在合理的危险、强度范围内,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危险因素,学校即不应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但在对抗性竞技活动中,明显违规的一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在各方均不负违规责任的情况下,涉事故的学生各方可平均分担责任。如学校组织抢救措施不及时导致损失扩大,可适当承担责任。

(十一)关于交通事故中强制责任险问题

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出台并实施后,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法律适用方面造成一定的分歧,会议就下述问题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1、出借车辆的强制险适用问题。车辆出借后,即存在肇事人与强制险投保人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发生事故,强制险所在保险公司是否仍应承担责任?会议认为,应该承担。因为设立强制险的立法初衷在于以社会保障的方式分解个人风险,优先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减轻车主损失。出借车辆的肇事人对于车主及保险公司来说亦是第三者,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既符合公平原则,亦与法律规定相符。

2、无证驾驶引发事故的强制险适用问题。强制责任险针对的是车辆而非具体驾驶人,如因无证驾驶导致该险种不适用,无疑与强制险的立法本意不符。会议认为,因无证驾驶引发事故,保险公司仍应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责任,并可在承担责任后向肇事者追偿。

3、应投保强制险而未投保,事故责任如何分担的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事故发生后,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由保险公司全额赔偿,超出部分,按责任比例赔偿。如车主未投保强制险,全额按责任比例赔偿,将使受害人因肇事者的这一违法行为进一步受到损失。为此,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第六十六条规定,未投保强制险的,先由肇事人按照交强险限额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超出部分再按责任比例赔偿。该规定属于地方法规,与相关上位法的立法精神相符,应当作为类似案件的判决依据。

4、发生事故车辆投多份强制险的法律适用问题。实践中,一些大型货车往往投多份强制险,如车头在一公司投强制险,挂车在另一公司投强制险等。该类车辆如发生事故,可由所有参保公司均担相关损失。

(十二)关于借用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在施工中其雇员发生伤亡事故,出借资质人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

对此,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即使出借人与实际施工人有约定,亦属于其内部约定,不能对抗受害的外部第三人。出借人在实际承担责任后,可依据其约定对实际施工人进行一定限额的追偿。

二、关于建筑施工纠纷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1、关于劳务分包人直接起诉建设方要求支付工程款能否支持的问题。劳务分包人与建设方不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无权直接向建设方主张权利。实践中,为减轻诉累,可告知其将承包人,建设方列为被告,由建设方在拖欠工程款范围内对劳务分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如劳务分包人坚持不列承包人为被告,可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2、关于家庭装修是否适用《建筑法》调整的问题。根据建筑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家庭装修不适用建筑法调整,可依据合同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处理。

三、关于农村宅基地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复杂的国家政策和社情民意,如把握不好,极有可能导致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脱节。经会议磋商,就相关问题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1、一户村民占有多处宅基地的问题。根据土地法及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农村居民一户原则上仅享有一处宅基地,超出部分,由相关部门依法收回,对地上附着物,由相关部门予以补偿。对于因买卖继承等原因取得农村宅基地的村民,如本人不符合申请宅基的条件,仅对地上附着物(包括房屋)取得所有权,由相关部门在收回宅基地的同时予以补偿。由于收回宅基地属于政府行政职权及村民自治的范围,实践中亦存在行政执法及村委行使职权不确定的问题,为搞好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衔接,对于涉及一户占有多处宅基地的纠纷案件,应尽量回避对土地权属的确认,以“即使原告不享有使用权,在相关部门行使职权之前,被告侵占亦无依据”等模糊理由,判决被告承担相应责任。对于地上附着物部分尤其是房屋、树木等,因相关法律、法规承认其合法权益,不存在与行政职权、村民自治衔接的问题,可以作为普通民事权益予以充分的保护。

2、关于宅基地权使用权的认定问题。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临政发[2005]43号《临沂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新取得宅基仅能取得选址意见书,只有在房屋建成并经复核其占地与放线一致后才能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实践中,各乡镇亦按此规定操作。应该说该规范性文件与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精神是一致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应给与充分尊重。对于当事人依据选址意见书在放线后实施的建设行为,被告阻拦的,应作为侵权案件受理,避免“无土地证即无法施工,无法施工即不能取得土地证,无土地证即不受理”类似电脑程序死循环现象的发生。

四、关于房屋产权问题

1、关于小产权房问题。小产权房产生的背景原因非常复杂,处理起来亦因以点带面问题非常棘手。实践中可根据有无相关职权部门颁发的权属证书确认其法律效力,不予主动的实质审查。对于其买卖合同的效力,可根据其是否同一村集体组织成员的身份予以确认。

2、关于房屋所有权的确认问题。土地权属争议属于政府职权范围,不存在争议,但在房屋产权确认问题上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给相关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程序纠葛及利益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建设部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已废止)、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取代前者)等的规定精神,房屋权属争议并非政府专属的行政解决范围。政府对房屋产权的登记仅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合法性由申请人自行负责。产权登记后,如政府发现申请资料不实,可主动纠正,注销相关登记。由此可见,房产证仅具有形式上的真实性,即如无人提出异议,推定产权证书持有人即是相关房屋产权的享有人。但如发生争议,由于房屋登记部门在确权时并不负责实质审查,相应纠纷理应通过包括法院审判在内的民事手段解决。事实上,1998年建设部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亦规定,包括法院判决在内的裁决书亦是产权登记部门确权的依据。因此,民事审判在房屋产权确认方面较产权登记部门具有优先性,产权登记部门应以法院的判决确权,而非法院依据产权登记进行审判。在法院判决与产权登记不一致的情况下,产权登记部门应以法院的判决进行更正(在执行程序中以协助执行通知书、民事裁定书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不动产产权异议登记的判决进一步确认了上述思路的正确性。人民法院在受理房屋产权确认方面的案件时,不应以是否存在房屋权属证书为要件,更不应以产权证书存在为由责令当事人先行行政诉讼,而应直接作为普通民事案件予以受理,并对产权归属作出确认。但对于与涉争房屋产权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侵权案件,侵权人以原告产权有瑕疵等为由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对持证人的产权问题不宜主动予以审查,而应以产权无论归属何人,被告均不得随意侵犯的思路(内部掌握),对其异议不予支持,作出合理判决。

3、关于承租人房屋优先购买权问题。在房屋租赁关系中,尤其是商业用房的租赁关系中,常常发生出租人将一幢房屋出租给数人,每个承租人只承租其中部分楼层或者部分房屋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租人整体出售房屋时,部分房屋的承租人不享有优先购买权。理由是:承租人仅租赁部分房屋,其余部分不是租赁权的客体,出租人整体处分的房屋,在法律上为一物,承租人对其并不享有优先购买权。同理,出租人的房屋分别出租而整体出售的,各承租人也不能集体主张优先购买权。

4、关于商品房数次买卖的处理问题。关于“一房数卖”合同的履行问题,应区分以下三种情况:(1)先办理商品房登记手续的买受人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因房屋的过户登记是物权变更范畴,既然已过户,房屋的产权人就已发生变更,再要求原房主履行合同已不可能,应按物权公示及对抗性原理,确认已登记过户的房屋实际履行的效力,而排除其它合同的履行。(2)出卖人先行交付的买受人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如两份合同均未办理登记,其中一份合同已将标的物房屋交付,也就是其中一份合同已得到实际履行,这种履行体现了卖房人的意愿,也是合法履行,应当遵从合同的实际履行原则,维护已完成的交易。(3)两份合同均未办理登记且标的房屋尚未交付的情况,属于两份合同均处于未实际履行的状态,签订在先的合同应优先得到履行,合同未得到履行的买房人可以通过违约赔偿等方式主张权利。

五、关于婚姻家庭案件的若干问题

婚姻家庭案件属于传统的民事案件,法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等都比较配套、成熟,司法惯例也较多,但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相关认识问题亦存在统一的必要。

1、关于婚约财产诉讼中的主体问题。由于婚约问题来源于历史传统,婚约彩礼的实际控制人既可能是婚约当事人,亦可能是婚约当事人的父母,司法实践中很难查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

(二)若干问题的解答

(二)》中对“可诉请返还彩礼的当事人范围如何把握”的问题曾作出如下解答:“由于实践中,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并非只限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或亲属,这些人均可成为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对于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以男女双方为原、被告的彩礼返还诉讼,或在涉及彩礼返还的离婚诉讼中,被告提出原告不是实际给付人或自己不是实际接受人的抗辩,由于彩礼给付实际就是以男女双方为利益对象或代表,因此人民法院对此抗辩可不予采信。”上述解答亦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在审理类似案件中参照适用,即:既可以婚约男女一方单独列为被告参加诉讼,亦可将婚约男女一方与其父母或父、母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不能将婚约当事人的父母单独列为被告进行诉讼。

2、关于离婚纠纷中因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事实认定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鲁高法[2008]243号《2008年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此曾作出客观标准性质的规定,但实践中仍很难认定。个别当事人通过所在村委出具证明,由于当前的特殊社会背景及国情,对该类证明应从严审查,即使予以认定,返还的数额也不宜过高。具体返还比例要根据彩礼是否在男女双方共同生活中发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长短等具体事实,综合把握。在处理方式上也应当灵活运用,特别是彩礼已转换为夫妻共同生活的财产时,可将彩礼的返还与分割共同财产一并考虑,在分割中体现彩礼的返还。

3、关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另一方承担共同返还责任的问题。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对此有明确规定,该规定系以夫妻内部关系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原理制定的,并不意味着判决夫妻共同赔偿即认定相应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中未以自己名义举债的一方仍可根据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的法律规定,在实际承担责任后向另一方追偿。实践中,个别法院未在说理时引用全文,直接认定相关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导致相关当事人(尤其是已经离婚的)不理解上诉,增加不必要的诉累。为避免类似判例的发生,各县区法院在判决此类案件时,应强调相关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上述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详细事项,然后作出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的判决,不要在此类案件中就债权人主张的债务作夫妻共同债务或个人债务性质的认定。

4、关于离婚生效证明及告知判决生效前不得结婚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个别离婚案件当事人在二审期间即出现了与他人结婚的问题,亦有个别当事人到中院申请出具离婚生效证明的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新任法官对旧有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不了解,亦可能因管理不严、培训不到位等造成。经协商,会议就此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是一审离婚判决宣判后,人民法院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收到判决书,须待对方收到判决书,过了上诉期限,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才可另行结婚问题的复函》([1958]法研字第22号)的相关规定,告知双方当事人,在上诉期间,任何一方不得结婚。如有一方在宣判时未到庭,或者距离人民法院较远不能及时收到判决书,应当告知宣判时到庭或者收到判决书较早的一方,须待对方收到判决书,过了上诉期限,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有法院出具的生效证明),才可另行结婚,上述告知事项应当记录在卷。

二是生效证明的出具问题。一审离婚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民)发„1991‟33号《关于第一审离婚判决生效后应出具证明书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应当事人的申请,为其出具判决生效证明。其格式与民事判决书的格式相同:标题为山东省××县(区)人民法院(另起一行)证明书;再起一行靠右为文书编号:()×民初字第×号(同案件立案编号);正文内容为:本院关于×××诉×××离婚一案的()×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已于×年×月×日生效;再下靠右为年月日加盖印章(不需要合议庭署名)。

三是为避免离婚判决生效后结婚证不收回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原则上立案后或开庭时即应收取双方的结婚证,并入卷。如认为不应判决离婚,可复印后原件退回。该做法已经形成有效的司法惯例,资深法官执行的很好。但近年来,随着人员更新,业务传承出现断层,该惯例有逐渐淡化、消失的迹象。民间借贷案件亦存在类似问题,即亦存在判决后不收回借条原件入卷从而导致重复起诉的问题,在此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希望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中继续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十一月十

第三篇: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关于贯彻执行婚姻法的指导意见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关于贯彻执行婚姻法的指导意见(2009年)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

关于贯彻执行《婚姻法》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准予离婚的表述为:“准予原告甲和被告乙离婚”。不准离婚的表述为:“驳回原告甲的诉讼请求”。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表述为:“探望权”。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用表述为“抚养费”。

第二条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效力,对于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如其请求与婚姻法关于准予离婚的规定不符,可以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条判决驳回原告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必须严格掌握。不应以当事人在婚姻关系破裂中有过错而判决不准离婚,以作为对有过错方的惩罚。不准离婚适用的法律和准予离婚为同一条,即对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反用。

第四条在办理婚姻案件涉及探望权的,应先要求双方当事人对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与时间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的再进行判决。具体表述为:“原(被)告享有每月探望子女×次的权利,被(原)告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便利。”

第五条当事人单独就探望权问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列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为被告,不能列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人为被告。

第六条对于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人民法院可在征求其意见后再对探望权的行使作出判决。如子女对要求探望的父或母具有明显排斥情绪的,可灵活处理探望时间与方式。

第七条要求探望的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视为构成婚姻法规定的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经一方请求,法院可以判决中止探望权行使:

(一)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烈性传染病未治愈的;

(二)探望过程中对子女有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的;

(三)有吸毒、赌博等恶习或怂恿子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四)发生过借探望之机藏匿子女行为的或有明显藏匿倾向的;

(五)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如果上述情况发生在案件的执行程序中,应在执行程序中予以解决。

第八条 当事人未提出探望权的诉讼请求,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对子女抚养问题作出判决时,可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作出探望权的判决,以避免诉累。另外,有关探望权问题应有当事人协商过程,一般按协商一致的意见处理。

第九条对于无效婚姻案件,如当事人的申请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对于上述裁定,允许当事人上诉。

第十条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当事人如有异议,或认为婚姻应属有效的,可重新申请结婚登记。

第十一条对于判决宣告婚姻无效及对子女、财产分别处理的,应当分别制作法律文书,其编号可采用如“×民初字第×-1号”和“×民初字第×-2号”等形式。在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判决主文后,应加上“本判决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以便于当事人理解“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即当事人不能提起上诉。而对于涉及子女、财产的“×民初字第×-2号”法律文书,应告知当事人上诉权,上诉期限及上诉法院等事宜。

第十二条对于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如不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应将提出申请的利害关系人确定为申请人,将被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当事人列为被申请人。如系婚姻当事人提出,并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应将提出申请的人确定为原告,将另一方当事人确定为

被告。

第十三条判决负担的抚养费数额不能过低,必须满足子女在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八条规定“抚养费…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为了避免今后执行中的麻烦,在判决中宜多采用一次性给付。对于“有条件的”可作如下理解:

(一)支付方有银行存款足以支付的;

(二)支付方在离婚时分得的财产足以折抵的;

(三)支付方一次性支付不会影响个人生活的;

(四)抚养方生活困难而支付方条件较好的;

(五)不一次性给付可能无法履行的。

一次性给付抚养费的,其总额可酌情低于分期分批给付的总数额。

第十四条抚养费的构成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生活费为维持本地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数额;

教育费为国家规定的公立教育机构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医疗费一般是指普通疾病的门诊急诊费用。

第十五条在抚养费的负担上,如果需负担抚养费的一方当事人无力维持本人的基本生活,则子女的教育、医疗费等费用可考虑暂不予支持。

第十六条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生活困难”除婚姻法解释

(一)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二种情况外,还可包括:

(一)一方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一方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

(三)一方无收入或其收入明显低于当地居民或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

第十七条婚姻法解释

(一)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在实践中,部分离婚当事人双方在婚前均没有住处,或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租赁房屋的,均可能导致“离婚后没有住处”情形的发生。有的在婚前已属生活困难之列,离婚时或离婚后,则不能按照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执行,即不能从一方住房等个人财产中予以适当帮助。

第十八条他人赠与未成年子女的不动产或其他贵重物品,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属于未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可在裁判文书中将不动产或该贵重物品的归属加以明确。同时,明确该财产由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代为保管。

赠与人要求限制代管人的处分财产及相关行为,如其要求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应当在判决书中予以明确。

离婚时,一方或双方自愿将自己的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必须审查双方有否存在恶意避债行为。如没有,法院可以在裁判文书中载明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同时,表明受赠财产由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代为保管。

在审理涉及事实婚姻、同居关系、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案件时,上述第一、二、三款仍然适用。

第十九条在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依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获得的损害赔偿的数额,一般不超过五万元。

第二十条 男女双方离婚时,因子女姓氏变更而产生纠纷,可依以下情况处理:

(一)父母均同意变更子女姓氏,该子女又在十周岁以下的,应予准许;

(二)父母均同意变更子女姓氏,该子女在十周岁以上,应当征求本人意见。本人强烈反对的,应尊重子女本人对姓氏的选择权;

(三)离婚后,一方因对方擅自将子女原来的姓氏改为对方的姓氏而产生的纠纷,人民法院

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四)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作出判决,可责令恢复原姓氏。如一方不予履行,另一方可以凭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直接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办理姓氏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在全日制高校、中专、技校就读的成年子女,其本人能够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其父母确无给付能力的,驳回追索抚养费的诉讼请求。在全日制高校、中专、技校就读的成年子女,其本人无法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其父母有给付能力的,支持追索抚养费的诉讼请求。

第二十二条 关于夫妻债务问题,依如下规定处理:

(一)明确为个人债务的,判决书中予以认定,由个人偿还。

(二)双方分居后一方所借债务,未经对方同意,事后又未经对方追认,不是用于偿还以前所借的共同债务,或不是为家庭生活必须支出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三)双方约定债务处理的,按约定。对损害权利人或第三人权益的约定不予认定,建议由权利人另行主张。

(四)共同债务由一方负责偿还,在理论上夫妻他方应负连带责任,但离婚案件判决书中对连带责任可不必予以表述。

(五)离婚判决书对债务已经在判决书上表述,债权人另行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作出判决。

(六)裁判文书或生效裁判已对夫妻债务作出处理的,离婚时不必再重复处理,只须在事实部分载明即可。

(七)对于可能存在的虚假债务、疑似债务等情况,一时又难以明确否定的,可表述为:若存在该笔债务,可由权利人另行主张解决。

(八)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不明的,可不作处理,由债权人另行主张。

第二十三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一般不得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一方无收入来源,出现生活困难,对方又拒绝扶养的情况下,要求分割共有物的,可予支持。

对于其他需要分割共有物的,严格按物权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执行。在分割时,双方之间的分居一般不宜认为属“共有基础的丧失”。对于分割理由必须属于“重大”,对于出于日常生活需要的理由一般不宜作为重大理由。

第二十四条 夫妻一方因人身损害或因患病所获得的保险赔偿金,是对个人伤害的恢复和弥补,主要用于受害人的治疗和生活,属于个人财产。

第二十五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应当取得和实际取得的人寿保险金,属于共同财产。但在婚前以个人财产投保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离婚时尚未退休、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的当事人,养老保险金不应认定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应当取得”,一方主张对养老保险金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十七条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应当取得和实际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共同财产。

住房公积金如不提取,则一直处于递增之中,故住房公积金数额可以起算到一审最后一次开庭的法庭辩论终结日。

第二十八条 违章建筑的确认是行政机关的职责,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宜主动认定违章建筑。在必要时可以确定使用人,但不对其所有权作出判决。

第二十九条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代其提起离婚诉讼应严格掌握,如配偶一方存在虐待、遗弃或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合法权益行为等情形的,可予以准许代为起诉。

第三十条 婚姻法第二十七条所称的“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是指继父或继

母负担继子女的全部、部分抚养费或者继父、继母与继子女共同生活尽了照顾养育义务且抚育时间超过五年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处理按揭房屋的归属应贯彻公平原则,主要考虑财产的来源、出资的份额、偿还的数额、对财产形成的贡献等情形,而不能简单地依据权利证书上登记的名字或权利证书的取得时间作出处理。

第三十二条 在审理离婚案件时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要符合有利生产、方便经营、易于管理、公平合理的原则。

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和经营承包土地特点,采用保留分割权、折价补偿、轮流耕种、分割经营等多种形式。

第三十三条 对于婚前一方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婚后双方共同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可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十四条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购买并持有的内部职工股,虽具有一定的人身性,但因其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股份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分红及增股、配股,也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十五条 本意见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上级法院文件有不同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上级法院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篇:关于涉农案件民事审判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涉农案件民事审判工作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9〕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00九年六月十九日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的影响,涉农民事案件数量大幅上升,案件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做好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是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今年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意识,深刻认识开展好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涉农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实抓好当前形势下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加大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等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尤其是侵害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权益纠纷案件的审判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益。

二、统筹协调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要目标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按照既有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范流转,也有利于农民土地承包各项合法权益充分保障的原则,切实审理好有关违反法律、国家政策规定,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案件。

三、对返乡农民工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用明显偏低或者返乡后流转合同期限尚未届满而引发的纠纷,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因此陷于生活困难的案件,要在当地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加大调解力度,多做对方当事人的工作,努力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调解不成的,应当根据当事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公平原则妥善处理,以最大限度避免返乡农民工因生活无着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四、认真审理好国家有关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拉动内需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等侵权纠纷和合同纠纷案件,依法充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司法手段为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切实惠及农民群众提供保障。

五、进一步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在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劳动报酬,以及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各个方面,引导和树立城乡平等的社会观念。对因就业歧视等引发的纠纷案件,要按照促进城乡平等就业、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以及有效化解农村就业压力的指导原则,做好审判及相关工作。

六、不断强化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工 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制度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创造有利司法环境。

七、按照物权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好征地补偿费用分配等纠纷。在审理因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实行差别待遇,侵害当事人利益引发的纠纷案件中,要依法充分保护农村集体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以及农民工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八、认真贯彻《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群众的司法救助力度,强化诉讼提示和指导。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农民当事人,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要积极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的措施,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民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九、抓紧建立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快速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对于边远地区或者纠纷集中地区,人民法庭应当加大巡回办案力度,努力做到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当即调解,当即结案,就地执行,切实方便农民群众诉讼。

十、结合当前形势,认真做好农村涉诉信访工作,努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加强源头治理,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完善信访案件的接待、分流、处理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会同有关部门逐步完善对符合救助条件上访人的救助基金制度。

十一、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当事人利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切实减少纠纷解决的层 次和环节,降低化解矛盾的成本支出。注重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等多元纠纷解决主体的联动协作,构建纠纷解决的全覆盖网络,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消除在萌芽状态。

十二、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支持政府在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主导地位,着力推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联动化解机制,形成合力,避免风险扩散和失控。建立畅通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重大涉诉信息;完善指导机制,强化对重大案件的审判指导;健全应急预案,妥善化解敏感性和群体性纠纷。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认真研究,尽早提出对策,必要时及时层报我院。

第五篇: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民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意见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进一步规范民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洛阳中院“严格规范司法 确保公平正义” 专项活动精神,进一步规范全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统一民事案件裁判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规范诉讼程序,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条 审判人员开庭时应准时到庭、按规定着装,不得缺席、中途退庭或消极对待案件审理,庭审过程中不得从事与审判无关事项。审判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应保持言行举止得体,严格按照庭审程序进行审理,保障当事人和律师法庭上的正当权益。

第三条 调解要坚持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审查要求,要注意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进行认真审查,调解内容不得危害国家、集体及第三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 合议案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合议庭成员均应认真审阅案卷,全面了解案情,合议时应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不得仅简单表示同意与否。

第五条 裁判文书的制作应严格按照最高院、省高院关于裁判文书制作标准进行,应符合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准确、说理透彻严谨、裁判结果明确和审判程序合法的要求。

第六条 民事审判中,应注意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判标准,避免出现同案不同判钓情况。

第七条 审判人员应当严格保守审判工作秘密。不得向亲友、熟人以及工作上无关人员泄露审判工作秘密及案件处理意见,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案件的处理情况。

二、程序方面

第八条 当事人申请追加被告或第三人,应明确追加的被告应承担的责任,或追加的第三人在案件中的作用。

第九条 当事人増加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告知当事人对增加诉讼请求部分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若不缴纳,其增加的诉讼请求不予处理。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后,变更后的诉状应当重新予以送达,并给予新的答辩期和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第十条 劳动争议案件中。争议双方不服同一劳动仲裁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按照“原告(被告)”、“被告(原告)”。的方式列明当事人,并登记为一个案件,一个案号。争议双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予以审理,不得将案件进行拆分审理。

第十一条 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清算组负责入可作为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当事人。

第十二条 民诉法解释第九十九条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应当从被告答辩期限届满之日起起算。

第十三条 被告缺席的案件中,人民法院应全面审查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和基本事实,认真审查原告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其证明力,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正确做出裁判,不得直接作出对被告不利的裁判结果。

第十四条 邮寄送达应注意指导当事人正确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地址确认书应由当事人或代理人亲自填写.不得由审判人员或书记员代写。

邮寄送达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情形外,其他情形如因“家中长期无人”文书被退回的,不能视为已送达。

第十五条 只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适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和邮寄送达等方式均无法送达时,才能适用公告方式送达。

第十六条 保全程序中,申请人在保全申请中应明确中请保全的标的额,不得仅写申请保全相应价值财产。申请人提出的保全数额应与起诉标的额基本一致,要保全的财产价值应与保全数额基本相当。

第十七条 法院做出保全裁定前,应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物是否确实存在、价值是否属实,担保人是否确有担保能力,不能仅凭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物清单或担保人同意担保就确定己提供了担保。

第十八条 对申请人提出的保全申请,法院不论是否准许,均应作出裁定或书面答复。保全措施一旦做出,应及时将原告诉状、保全裁定送达对方,并向双方告知已采取保全措施的具体情况。

第十九条 查封财产应实地查看有无实物,进行清点并制作查封清单。查封动产,应确定看管责任人。对营运车辆及生产用机器设备的保全措施,一般采取“活封”形式,即车辆及生产用机器设备应指定由被保全财产所有人进行使用和保管,不宜采取直接扣押到指定地点保管的保全方式。

第二十条 鉴定程序中,只需部分鉴定的不再进行全案鉴定。有缺陷的鉴定结论,通过补充鉴定方式予以解决,除必须要重新鉴定情形外,不予重新鉴定。

委托鉴定的案件,法院应引导鉴定围绕争议焦点进行,避免鉴定结论脱离委托鉴定的目的。

第二十一条 诉讼中的重大事项如追加当事人、委托鉴定、中止诉讼、原告撤回对部分被告的起诉等,若按普通程序应经合议庭合议,并形成合议笔录。如不乏准许,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并记录在案。

第二十二条 需要多次开庭的案件,再次开庭合议庭成员发多变化的,必须明确告知当事人,并就是否需要重新开庭征询当事人意见,告知情况和当事人意见记录在庭审笔录中。

第二十三条 法庭没有留存证据原件的要在庭审笔录中予以注明,庭审笔录的每一页以及修改的地方都应由出庭人签名捺印。

第二十四条 庭审程序应保持完整性。调解、最后陈述部分不得省略,并应完整记录在案。

三、实体方面

第二十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肇事方己垫付款项,不论受害人起诉时是否已扣除,保险公司仅就已垫付部分外的损失向受害人进行赔偿,肇事方就已垫付部分可另行向保险公司索赔。

第二十六条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车辆损失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主张辆贬值损失不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侵权类纠纷中,精神抚慰金根据案情直接确定数额,不应按比例划分。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时,应用“酌定为”多少元,不用“应为”等字眼。

精神抚慰金数额确定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状况,受害人伤残状况、侵权人侵权行为、过错程度、赔偿能力等因素,但不应超出当事人起诉的数额。

第二十八条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应严格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的分项限额确定交强险的赔偿数额。

第二十九条 退休人员退休后重新从事工作,因交通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其收入减少的,误工费仍应支持,误工费依据新工作收入情况进行确定。

第三十条 第三人以其抵押物为债务提供担保的,仅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不得将其责任扩大为全部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于以房产,建设用地使甩权等作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未办理抵押权登记的,对抵押物不享有优先受偿权。对于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作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二条 同一笔债务既有担保人又有债务人提供的担保物,债务人首先就其抵押物予以清偿,不足部分,由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

人民法院判决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应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在判决书主文中明确担保人享有追偿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原告起诉时将“项目部、分公司”等列为被告之一的,“项目部、分公司”等若是借用建设企业资质,实为个人承包工程,应告知原告将实际承包人与被挂靠企业列为共同被告。若“项目部、分公司”等系建筑企业为项目建设需要依法设立的非法人组织,应告知原告直接将其法人单古建筑企业列为被告。

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合同实质性内容”主要包括合同工期、工程价款、工程质量标准等。人民法院应当综合备案的中标合同工期、工程价款、工程质量标准等实质性内容变更的幅度,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认定当事人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否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

建设工程开工后,因设计变更、建设工程规划指标调整、主要建筑材料异常变动等客观原因,发包人与承包人变更工期、工程价款等约定的,不应认定为变更中标合同的实质性内容。

第三十五条 判诀离婚的案件,应就子女抚养和夫妻财产分割一并进行处理。特别是未成年子女抚养涉及人身问题,必须一并处理。除种特殊原因外,夫妻财产分割也应并进行处理。不能仅判决解除婚姻关系,对子女抚养和夫妻财产分割问题让当事人另案另诉。

第三十六条 同一当事人起诉两次以上(含两次)要求离婚的案件,除有极特殊的原因,应判决离婚。一审不判决离婚,二审认为应判决离婚的案件,调解不成,依据法律规,裁定发回重审。

第三十七条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嫌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的,应当驳回起诉,并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第三十八条 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要严格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避免轻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认定合同无效要准确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规定。

第三十九条 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当事人仅约定借期内利率,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以借期内的利率主张逾期还款利息的,依法予以支持。当事人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利息损失的。依法予以支持。

第四十条 民间借贷利率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不的超过银行周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上限规定,超过四倍的,一律不予保护;当事人同时主张利息和违约金的,利息与违约金合计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第四十一条 对形式有瑕疵的“欠条”或者“收条”,应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对现金交付的借贷,应根据交付凭证、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借贷金额的大小、当事人间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易经过等因素综合判断。经查证确属虚假诉讼的,驳回当事人诉讼请求,并对其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法予以制裁。

第四十二条 已由用人单位办理社保手续,但因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生的争议,属于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交纳的范畴,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不属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劳动者要求赔偿损失的,因侵害劳动合法权利一直处于持续状态,仲裁时效不应简单适用一年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劳动争议案件判决书中不得含有维持、变更、撤销仲裁裁决的内容。

第四十四条 建筑企业将工程转移或分包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要求确认建筑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但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后要求建筑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建筑企业应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金。

四、文书制作方面

第四十三条 裁判文书中当事人格式应规范。如被告提起反诉,应列明被告(反诉被告),被告(反诉原告)。判决书中必须写明原告的起诉意见,被告的答辩意见,以及反诉原告的反诉意见,反诉被告的答辩意见,不能仅写诉讼请求和反诉请求。

第四十六条 裁判文书中当事人名称应准确,在诉、辩称部分中应使用第三人称,如系单位需使用简称的,应上下文一致。当事人名称变更的,判决书首部当事人情况部分应当以变更后的名称为准,在本院审理查明部分对名称变更情况予以说明。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为保险公司分公司、银行分支机构的,诉讼代表人应写为负责人,而非法定代表人。法人单位或其他组织应写明住所地。

第四十八条 对被告提起的反诉不准许合并审理的,不再将其列为反诉人,而应在被告提起反诉后决定是否立案、是否合并审理。

第四十九条 案由应先适用第四级案由,没有合适的再适用相应的第三级、第二级、第一级案由,以此类推,不得自行创造案由。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结案时应根据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确定案由;对案由名称中出现顿号的,应当根据具体案情,确定相应的案由,不应直接将该案由全部引用。

第五十条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判决书中应列明变更后的诉讼请求。第五十一条 判决中有给付内容的,应根据案情确定合理的履行期限,不能判决立即给付。侵权纠纷案件中,判决中有停止侵权等内容的,不再给予履行期限。

第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有事实认定部分,不能只对举证和质证情况进行简单罗列。裁判文书要根据案件情况,详略得当,双方争议较大,对事实认定有重大影响的,应详细写明举证、质证、认证的过程;对案情简单的,可以只写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第五十三条 判决主文应明确、具体,不得模棱两可或有歧义。有财产交付内容的,要写明交付期限;判决给付利息的,要注明利率计算标准和起止时间;判决给付工资,要注明给付期间和工资标准。

第五十四条 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或反诉请求没有全部支持的、应当在判决主文中写明驳回当事人的其他诉讼请求或反诉请求。

第五十五条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判决有“迟延履行金”的,应列在在判决主文之后,诉讼费承担部分之前。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鉴定费属当事人的损失,应在判决书本院认为部分和判决主文中予以认定和处理。法院决定委托鉴定的,鉴定费属于诉讼费用范畴,应在诉讼费用分担部分进行处理。

下载2011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全市民事审判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全市民事审判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 2006年3月14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在江阴市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市民事审判疑难问题研讨会,各基层法院分管民一庭工作的......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前民事审判若干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当前民事审判若干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 选自《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8年第2集 (2007年11月22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第564次会议通过) 为提高民事审判......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全市司法尺度的统一,经会议磋商,就相关民事审判问题,达成相应共识,现将有关内容纪要如下: 一......

    民事审判工作报告

    金山屯区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工作报告 ------------2007年7月27日在金山屯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法院院长:丛喜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向本次会议报......

    民事模拟审判[精选合集]

    一、开庭前准备 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及其诉讼参加人到庭情况并请入席 下面请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入庭。根据最高人民法《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解释》第97条......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观点摘录[共5篇]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51辑主要观点及意见1、“优者危险负担”原则在认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中的认定民一庭意见:在没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应根据事故发......

    2015全国民事审判纪要

    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2015年4月征求意见稿) 完整目录 一、关于民事审判工作的总体要求二、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三、关于侵权纠纷案件四、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五、关于......

    民事审判调解经验总结

    调解是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和特色,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对调解工作非常重视。本人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2年,深深体会到调解对于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性。充分运用调解方式能更好地解决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