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五篇

时间:2019-05-12 08: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篇: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行政管理123班龚婷7101012107 摘要:本文通过将阐明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足之处,引申出我国若要更好的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迫在眉睫的,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是有其法理和现实根据的,但是改革也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实行,不能盲目变更。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改革、发展、完善

正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根据巴黎公社和苏维埃制度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保证了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

自从1954年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现了其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政治生活领域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由于我国的政治体系还不是太完善,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有所约束,其更大的效用没有被发挥出来。当前,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而且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民主政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中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其效用和政治功能,这显然已经成为了新的趋势和我国人民群众的期待。因此,也就成为了我国当前政治体系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四大以来,都坚持把发展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制度作为政治改革和国家建设① 无名氏,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EB∕OL】,中国人大网

http:///npc/rdgl/rdzd/2000-12/07/content_8540.htm,2000-12-07∕2013-11-10的重要任务,对于如何从深层次理念理解和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如何发展和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所以我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而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其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中国政治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缺点

1、选举中的弊端:人大代表荣誉感有余而责任感不足,与人民特别是与其原选区和选举单位选民缺乏经常、必要和主动的联系;人大代表选举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选民对人大代表的认识和了解性不足,这会导致选举的无效性增加。选民对人大代表无法行使经常、有效的监督,这导致选民参与选举的主动性、严肃性不够,不珍视自己手中的选票,对选举漠不关心,草草了事;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度较低,迄今仅在县乡两级人大实行直接选举,在市、省和国家等三级都实行间接选举。

2、我国现行兼职人大代表制的问题 :一是人大代表兼职不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履行代表职责中,他们只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履行自己十几天的职责,而在其他时间则可能是忙于自己的事业而疏忽对人民利益的关心;二是兼职造成人大代表缺少代表意识。人大代表理应是选民的利益代表,他们的任务是努力反映民意,维护选民的利益。由于大量的人大代表是兼职的,这就使得许多人大代表实际上成了荣誉代表,他们没有服务选民的观念。三是兼职的人大代表使得人大的监督权很难行使。因为不少“一府两院”的人员担任了人大代表,造成了人大代表监督自己,实际没有监督的现象。

3、人大代表分配不合理,因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比例分配的,其中农民占得比例相对来说要低得多,并且由于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代表农民利益的人大代表基数少,但是在我们国家,农民的比例却相对来说是很大的。所以,这样就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急需代表农民利益的人大代表,但是另一方面有缺乏上述人才,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农民利益无法有效的保障。

4、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参差不齐:由于人大代表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事务的理解程度不同,并且由于人大代表是兼职化的,所以他们的参政能力不强并且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只能提出咨询性问题而没有实质性的质询,并且有些人大代表过分把这种责任当做荣誉,而不会实行实质性的关心老百姓的利益。这样就必然导致人大代表的虚设化和空壳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原因

1、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2、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我国公民要求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其作为主人公的权利和义务,这种主动形成了对选举和代表制的挑战,它其实是公民对现行选举制度提出了选举改革的要求,发出了“我要当代表”的口号而取代了过去安排代表的做法。

3、媒体和公众舆论(尤其是互联网)在监督政府、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这是对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的拷问。

4、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改革呼吁着人大代表制度的改革,随着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农民得到了广泛的民主训练,这使得其民主参与热情大大的被激发。

综合上述的观点,本人认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若要发展的更好,并且促进我国政治和民主的更进一步发展,那么改革和完善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寻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方法。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对于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就是改革选举制度。所以为了改革选举制度,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一律实行差额选举,取代当前所实行的等额选举制度。因为等额选举在人民心中的理解一般都是内定,这会大大降低人们参与选举领导人的积极性,不会充分发会民主的作用,不能够真正实现人民的意志,不利于中国政治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实行差额选举来促进民主进程。

2、适当扩大直选范围。普遍、平等、直接的民主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可以扩大到省一级,同时也可以考虑在县乡两级实行行政首长的直接选举(现行的是在县级以下实行直接选举)而随着直接选举范围的扩大,这一举措必将极大的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人民群众将会更进一步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民主思想更进人心,这将极大的有利于中国政治的发展。

3、实行公开公正的竞选制度,学习美国领导人竞选的方式。参与选举的人在参与竞选时要适当的介绍自己的长处,并且说明以后要干的实事,如何帮助公民更好的发展。这样能够让选民更加充分的了解被选举者,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并且应该根据选区人数所占的比例来确定被选举人的数量。

(二)完善议事制度和议事方式

这有利于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效率和水平。要根据近些年的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完善会议审议议案、表决议案制度,保障会议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的民主性、科学性;要规范公民旁听会议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大会议的开放程度,为实现公民的知政权提供条件。并且应该适当的延长会期,人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行使职权的合议制国家机关,其权力的行使主要通过会议的形式来进行,由于会议需要审议的议案比较多,作为人民代表,其审阅议案需要一定的时间,作出相应的决定也需花费一些时间,因此,必须适当延长会期,以利于人大代表对议案充分酝酿,并作出理智的选择和判断。代表大会应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变化,取消相对应国民经济的听取和审议议程,而应该把议题集中于政府政策的讨论和对预算的审核取消常委会分组审议法案的现行方式,一律采用全体会议审议,以减少小组会议的随意性和无效性,充分提高法案的审议质量。②

(三)全面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

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认真执行立法,加强立法工作,把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特别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依法行使决定权,及时对国家的重大事项做出决定。② 黄德健,试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M】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年10月,15期第四卷

(四)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建设。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要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同时要看到,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制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五)加强对行政司法的监督

当前,人大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和司法的监督,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贵。近年来,人大尝试了对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制度”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人大监督权的行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其立法权的行使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行政权的监督方面,如何既实现其监督职能,又不影响行政权的行使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尤其是作为行 政机关的公安机关,当前在其自身内部所成立的督察机构,其监督效能是很值得人们怀疑的。最近发生的“成都火车站派出所部分干警与小偷狼狈为奸”的事件就很值得人们深思,其他一些典型的个案就不用多说了,这些事实无不说明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当性。本人认为在人大机构中设立专门的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应是有效途径之一。③

其实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可能遭遇很多挫折和考验,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信念,一直向前,努力寻找最佳的道路来到达我们的目标,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有效和公平的国家,让人民做到真正的当家作主,实现最大的利益。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些建议。

③黄德健,试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M】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年10月,15期第四卷

参考文献 :

[1]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8 年

[2]胡锦涛在纪念人大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4[3]蔡定剑、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政法论坛,2004年6月

[4]杨光斌、李月军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版

第二篇: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级法本19班董勤生

摘要: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认真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家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和选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体现真正的广泛的民主,最便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13亿人民管理国家,不可能都进行直接管理,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组织形式。这个组织形式就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同时对于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有明确的划分,使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能够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可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又可以使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的根本目标相同,只是分工不同、职责不同。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及时决策,避免牵扯,兼取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民主、效率兼收,一直是人类社会长期争取而又难以达到的目标。我国人大运作的特点是集体讨论决定问题。有关国家的重大事项,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审议,按照法定程序,集体作出决定;而在具体执行上则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国家形态的民主集中制度,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的原则,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制度的内容。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根据我国国情,我们不采取联邦制,更不采取邦联制,而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护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5.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我国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除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来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同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1、国家选举制度向民主化方向迈出重要步伐。1979年以来,通过对我国民主选举的伟大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修改选举法和地

方组织法,使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迈出了四大步:一是规范了提名权。选举代表,按照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不但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

选人,而且选民或代表十人以上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二是规范了代表名额。主要表现在:适当减少代表名额,特别是适时制止了地方人大代表名额膨胀的趋

势,对代表名额进行规范;对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作了照顾性规定,体现国家充分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每个代表

所代表人口的比例。三是适当扩大了直选范围。适应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新修改的选举法把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由乡、民族乡、镇扩大到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四是建立和实行差额选举

制度。1979年出台的选举法就规定了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人的名

额。以后几次修改都坚持和完善了这一制度。

2、扩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更好

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实行一院两层

制,即在人大设立常委会。为了便于经常开会、更充分地行使职权,1982年

宪法规定将很大一部分原来属于全国人大的职权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在县级以

上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是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的一项重要

规定,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1年,全

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相继建立常委会。1982年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还赋予

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20多年来,地方人

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近万件,与此同时,还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行之有

效的监督方式,在地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建立和健全人大工作制度,使人大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

度化。人大工作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先后制定了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的两个议事规则,制定了立法法,制定了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

监督、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三个法律性决定,制定了代表法,逐步建立健全了人大会议制度、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

等制度。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切实发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1.要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高度,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

实践已经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我国人民、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能不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发挥它的伟大功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党和国家的决策是否正确,经济和社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才能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2.既要重视民主的内容和实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又要重

视民主的形式和程序,完善各项具体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内容而言,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民主的形式,比如多数原则、讲究程序、制约权力等却具有共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得到重视,民主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应当看到,我们在具体制度和程序方面还存在不少不足。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那就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内容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和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原则、运作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度,也包括国家选举制度、人大工作制度中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现阶段实际需要的原则和机制;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具体制度和程序则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完善。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整个政权体系的基础。人大应当在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任务,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各项职权,为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权利服务,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建立到不断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工作的巨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都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这是人大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为民主、平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争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表面上看,人大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实际上却还远远没在民主层面和实际意义上实现其应有的作用。换言之,我国的人大制度虽是“民主”的,但我国的民主程度还远远不够。国人常常呼吁要改革创新,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人大制度却没得到良好的改善,其他改革就无从谈起。现代各民主国家实施的制度大部分是代议制,代议制政府已经成为民主的代名词。我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不妨朝建立代议制政府这个方向努力。然而,人大制度在我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想要完全废除不太现实,但仍可能在完善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民主。

关键词:民主、代议制、人大制度、㈠代议制与民主

何为民主?如何实现民主?这是困扰了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数千年的问题。从黑格尔的权力概念、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和“天赋人权说”到洛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民主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近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恐怕再没有比‘民主’更能让人执着地向往和追求了。当商品经济经过古典的萌,关系开战时,‘民主、自由、平等’者些实实在在叫人激动的字眼也随之迅速传播开来”。①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只能从根本上服务于资本;人民认识的偏差、传统的沉重,使无产阶级国家在民主制度、民主形式建设中尚欠理想,而这又反过来给广大劳动者阶级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形成障碍”。于是,近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不断昭示着人们,民主形式在人类民主发展中居举足轻重的低位。②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民主形式轻民主实质,还是无产阶级不完善的、作用不明显的民主形式,都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民主的实质与民主的形式都很不容忽视。在不断的实践中,民主得到不断发展,纵观世界现代各国,大部分民主国家都是采取代议制政府的形式。

代议,顾名思义就是“代表商议”、“代表议事”,是指由某一个人代表某一特定的群体,同另一些代表其他群体的人,就彼此共同面临的问题或事务进行商议、讨论,必要时共同做出决定,以便他们所代表的群体,能采取相互一致的行动。“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③所有想要成为好政府的政府,就是一个为了管理集体事务而组成的、拥有存在于社会单个成员中的某些良好特质的组织。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智慧和现实,以及个人才智和社会成员的美德的一般标准,更加直接地施加给政府,并使他们在政府中的影响要比在任何其他形式的组织中都大。④

从理论上说,代议制度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为了给抽象的权力拥有者找到具体实现其权力的方式而产生的。因此,代议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以代议制形式参与对国国家权力的分配。⑤具体说来,主要包括:

一、议决功能。议决功能是代议制度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通过行使议决职能,可以有效运行使其他各种机关组织的地位和权限合法化,并妥善解决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谓议决,一分为二,就是“议”、“决”。“议”就是讨论、协商,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而“决”就是决策、决断。有议才有决,有议必有决。没有讨论的决断是专制,是一言堂;而有讨论无决断,那就是清谈了。所以,代议制的功能就是借助一个代表人民的机构,集思广益,做出有利于国家、社会、人民的决策,正如约翰.密尔认为的那样,“它(议会)既是 的诉苦委员会,又是民众表达诉求的大会。它是这样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民众的一般诉求,而且每个部分民众的诉求,以及尽可能地使民众中每个伟大个人的诉求,都能得以充分表达并要求讨论。”代议制使得人民的心声和诉求得到提出并重视,并通过人民代表的讨论,为社会及人民自己带来福音。议决功能使代议制度对世界各代议制政府实现民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决定基本社会政策的权力存在于社会政策的权力存在于一个代表机构中,这个代表机构是由选民定期选举,并绝对向选民负责的。这个代表机构远远不是一个纯粹的咨询机构。它是一个有权制定法律的立法机关,而不简单地使一个社会各阶层代表组成的,由行政部门向其解释自己的行动并探察公共意向的论坛。

二、调和功能。国家是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各种势力之间存在着重重矛盾。这些矛盾实质上是权力与权利的矛盾。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权力分配不平衡、利益差别及其普遍,使得权力与权利的矛盾尖锐而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二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三是被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集团的矛盾。代议制度使得各阶层、各利益团体的代表能够在议会中把自己代表的诉求与意志,通过讨论、协商,使己方的意志通过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样,既能使人民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着有很大可能实现的努力,又能使各方代表在法律的硬性规定;下不至于就自己的某项利益翻来覆去的争论不休,甚至推翻已协商出来的结果。利普塞特曾在《政治人》中提出,民主制度理论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一个社会在什么条件下既能足够的参与以保持民主制度而不致形成削弱内聚力的冲突的根源。”而代议制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监督功能。代议制议会的职能不是管理(这是完全不适合的),而是制衡和控制政府;把政府的行为透明化,促使其对公众认为存在问题的一切行为作出完整的解释和辩护;对那些应受指责的行为进行谴责,此外,如果组成政府的成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职责的做法与这个国家经过认真思考的理性相抵触,就把他们免职,并明确地或事实上委任其继任者。⑥只有实行代议制,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中,政府的行为才能得到控制。实际上,在现代世界的各个代议制国家中,代议制度起到的不只有监督作用,代议制度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的制衡作用。监督是外在的,而制衡是内在的;监督是被动的,而制衡是主动的;监督是间断性的,而制衡是持续性的。因而,代议制度在民主政治中,不仅能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还能在行政、司法、立法三种权力之间起到制衡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代议制度在实现政治民主、维护人民主权、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实践也证明,采取代议制度的国家在政治上虽不能说一定清明公道,但在民主方面,的确取得重大的成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民主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受到认可的。笔者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代议制度,并不是说我国一定要废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实行代议制,只是希望对西方的代议制度做出一些借鉴,对我国的民主制度的发展也未尝不是一种考虑的方向和启发。事实上,关于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政治体制何去何从,学界也是众说纷纭。究竟是对原来的人大制度修修补补、不断完善,还是干脆废除人大制度建立代议制度,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国人的问题。因为一旦真的做出选择,将会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㈡代议制与人民代表制的比较

无论是资本主义议会制,还是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组织结构都是最基本的。因为组织结构是政治体制最基本的物化形式,是其基本功能的载体。所以要比较二者,就必须从组织结构出发,来论述二者的异同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代议制度的论述、代议制与人民代表制度的比较来为我国的人大制度的完善作出一些思考,因而在此就不在说明二者的相同点,即只比较二者的差异,这样才能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的优劣。

一、选举方式的不同。虽说西方代议制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的议员或代表的产生,都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但是在这两种方式的运用上,二者各有侧重:资本主义议会制大多在选择议员时以直接选择方式为主,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在代表选举过程中则以间接选举为主。

二、宏观体制的不同。在资本主义议会制下的代议制国家,一般都是实行两院制,而实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的国家则只设一院。两院制在制度设计之初的初衷是以院制约另一院,达到制衡、牵制的效果,理论上源于分权思想。另一方面,两院的职权范围也有所侧重,资本主义国家的下院职权比上院要大,这是代议制议会民主的重要体现——两院制的下院由选举产生,而上院则通过任命、选举辅以任命、选举、制定或当然担任产生。⑦

三、内部组织结构上的不同。代议制政府和人民代表制国家的委员会和工作机构在组织中的作用各有不同,资本主义代议制下的委员会一般比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下的委员会数量多很多,这意味着代议制政府的议会中有更多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为实现议会的职能服务,有更多的专职人员在处理与人民利益、国家大事息息相关的事务,有更多的分工与合作、更多的制衡与监督、更多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另外,代议制议会的委员会职权一般大于人民代表制下的委员会。如美国国会的委员会不仅有立法提案权,还有法案搁置权、法案修正权、否决权等权力。而中国全国人大委员会的职能虽多,但是真正起到监督制约并实现对法案优胜劣汰的作用的职能却不多,除了职能与机构的独立性不够(虽然人大常委会号称独立性为其主要特点),还有人员不够专业、权柄过大且集中、自我监督等缘由。

四、在组织和活动原则上不同。西方代议制国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分权和制衡,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官僚体制下的民主,其集中体制也是官僚体制下的集中,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在这种集中制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一种少数人的民主。笔者并不是推崇这种少数人的民主,也并非作何批判,西方发达国家的官僚制其实一直为很多人所误解——认为官僚制就是贪污腐败、官官相护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无论何种体制都存在着贪污腐败,只是有没有相应的权力和制度去制约。中国的官制实际上还远远不是官僚制,也比不上官僚制,倒有点像古代的恩荫授官、买官卖官。没错,在美国,选举是金钱的游戏,但是美国人民起码可以用手中的那张小小的选票来决定自己未来的福利、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以及演讲台上那些政治人物的政治命运,至于所谓的“金钱”大部分也是用来宣传、组织,起码是用在明面上。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广大 群众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并有权监督罢免各级人民代表机关中不称职的代表。理论上很民主,但民主的程度很低,至少在实践中很低,具体原因后文会加以陈述。

通过比较,我们似乎发现代议制比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优越,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

景造就了不同的制度。我们无需指责制度设计者们为何设计出这样那样难孚众望的制度,就算我们实行了三权分立,实行了代议制,也不见得就能完全实现民主。制度缺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实行制度的人、制度植根的文化土壤、国民的意识都是达到制度目的之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人一边在指责制度,一边又在破坏制度,然后又把这个制度的无效归咎于其缺陷,每个人都在抱怨着这个制度,又在寄望于别人去拯救这个制度,那么到最后只能是在无尽的抱怨中用另一个制度来代替这个制度,接着又开始重复这一过程。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所以,积极投入进去,才能真正为制度的改革创新献上一份力量。

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的人大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结构上的问题,也有执行上的问题,主要体现着:

一、人大独立性不足,没有实际权威。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党的领导”在中国无处不在,即使是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其实质上的领导也是党。这就相当于我国的最高领导实行了“双轨制”,表面上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领导,实质上党领导一起,人大实质上成为了党的附属机构或者政府的咨询机构。人大制度本身已经存在缺陷,再加上党的压力,在实际行使职能时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大监督行政机构,但行政机构又听从党的领导,所谓监督就无从谈起。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是革命时代遗留下来的,如今在人大的独立性地位不足的情况下,使得人大制度难以树立权威地位,其职能也就难以奏效,更不用说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主权在民了。

同时,人大独立性不足也体现在结构上。全国人大会议上只能听取极少数官员和代表人的发言,而且会议讨论主要以地区为单位。既然是全国大会,那就是讨论全国的问题,而不是把全国的问题集中到一个地方再分组讨论,那样违背了全国大会的意义,也助长地方主义,还不如直接各省市直接把讨论结果呈递中央更方便。而且在地区讨论时一般都是领导主导的讨论,各官员积极性难以发挥,集思广益的目的达不到,人大的决议功能实际上只有决,没有议,有也是雷人提案,比如2012年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关闭社会网吧”、“允许政府向刁民开枪”、“树立和谐女神像”等等让人可气又可笑的提案,这些提案是人大制度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

此外,下级官员或单位工作人员担任上级人大代表,监督上级政府的工作,虽然宪法规定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享有“言论免责权”,但是代表在散会后又会回到原工作单位,成为政府管理的对象。正因为人大代表出自政府,所以所谓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权形同虚设,试想,谁会监督自己或者自己的顶头上司呢?而且,人大的领导都是由退职的党政官员担任,这些退职老干部在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职业领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然而等其适应过来,任期也已经过去大半了。这些老干部跟以前的下属官员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实在让人怀疑人大监督的客观性。

二、人大代表的选举存在问题。其一,姑且不论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及标准有何问题,光是在人数上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国的人大代表多达三千人,如此众多的人数,在会议组织和讨论上都十分困难,三千人在一个会议室里讨论,其实跟闹市没差别。既然不能把会场弄成闹市,那就只能由大部分人沉默,小部

分人发言,失去了会议讨论的意义。代表人数的多少,并不意味着代表性的强弱。所谓“代表”,是代而议之,关键是议,而不是代表。如果代而不议,那只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真正应该扩大的是常务委员会的人数,而不是代表的人数。盲目追求代表的广泛性和数量,起到的只能是稀释作用,甚至是和稀泥、充人数。其二,我国人大代表多由间接选举产生,直接选举产生的较少。当今世界各国的议会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直接选举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议会选举的普遍原则。而我国人大代表多由间接选举产生,这样人民对于官员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就被大大的降低了。因为真正跟民众的生活、各行各业利益息息相关的官员与代表,如果不是由人民决定,那么,选举制度就失去了其意义。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各州的议员经常为了民众的利益奔走忙碌——因为他(她)的政治生命掌握在当地人的手中,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某某官员公费吃喝、买官卖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次曾多次论述过,无产阶级要实行比资产阶级更广泛更民主的直接选举。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可是连任命谁为人民服务的权力都无法掌握在人民手中,那谈何当家作主?其三,人大代表的选举,没有专门的选举机构和公正的制度保障,往往选举都是操纵在各党政机关中,而且选区不是按地区划分,而是按工作单位划分,所谓的间接选举往往就变成变相制度。这样既架空了选举制度,又不能保证人大代表的质量。差额选举制和选举联名推选代表人的制度往往只能是存在于象牙塔中,无法真正为人民造福。其四,人大代表的非专业性。人大代表一般都是兼职。这些兼职的人大代表,没有足够的实践和精力去管理地方乃至全国的事务,而人大代表的职能往往需要人大代表持续性地积极认真地去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兼职意味着非专业,很多人大代表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应付代表工作中的问题,制度再好,执行的人无法胜任也是无济于事。而人大代表的非专业化和人大权力的内部集中性也是众多人大代表提出雷人提案的原因,既然提什么建议都没用,干脆就随便应付了事。

三、选举的宣传与互动不够。虽说我国人大代表以间接选举为主,但是直接选举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民众在每次人大的换届选举中往往都不了解情况,既不了解候选人的才能功绩,也不了解候选人的性格德行,甚至于连候选人是谁、选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多年来,许多学者已经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只是略加总结而已。人大制度的诸多缺陷表面,该制度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一、精简人大代表,增加常设机构及人员。既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就需要“会而议之”,而要实现讨论协商,就必须减少到会的代表人数。同时,增加常设机构及工作人员,既能对人大职能进行分工细化,又能增加职能部门之间的制衡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为地方及全国事务的管理投入持续性的努力。此外,能减少“两会”期间代表赴京的资源损耗以及对民主生活带来的不便。

二、增加直接选举的基数和级数。将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造成以直接选举为主的制度,甚至全部直接选举,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只有把代表的任免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代表们才会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才会去亲近民众,而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许多反对我国实行大部分代表直接选举制度的人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实行直接选举不具备可行性。其实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只是一些利益既得者的借口罢了。论幅员辽阔,前苏联比我国幅员辽阔多了,但是苏联在1936年就实行了最高苏维埃的直接选举。此外,美国、加拿大等幅员跟我国相差无几的国家也都是直接选举。而人口众多,则可以通过扩大选举区域、缩小选举比例的方法解决。另外有些人说我国经济文化落

后,国民群众意识、民主意识薄弱,无法直接选举。这样的理由当初康有为就说过了,但历史的结果说明他错了。首先,世界各国议会几乎都是直接选举,中国不可能比所有议会制国家都落后。第二,西方议会制国家两百年前就开始实行直接选举,难道中国连两百年前的西方国家都比不上吗?难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民众还在止步不前吗?明显不是。

四、提高代表的专业素质,丰富强化议员的专业技能,实现人大代表专业化。由于代表的泛化、人数的众多,许多代表并不具备担任人大代表工作的能力与技能,甚至于许多代表把“两会”当作度假,递交提案也只是走过场。人大代表专业化,才能使人民交予国家的权柄更好地运用。

五、党政分离。要实现人大制度的职能,根本上要实现人大的独立性,只有独立并建立实际上的权威,才能发挥各职能的作用,否则也只是一个执行机构,而不是人民的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

无论是抛弃“议行合一”的幻想实行代议制,或者建设具有真正独立权威的人民代议机关,还是让代议机关继续成为党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并继续对其修修补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能轻易做出并投射到现实的选择。中国在进步,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们需坚信,我国是可以实现民主的,而且是高层次的民主,这需要所有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① ②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第1~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③ 田穗生,高秉雄,吴卫生,苏祖勤:《中外代议制度比较研究》第1~4页,商务出版社

④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⑤ 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第14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⑥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⑦ 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第31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论分配制度改革

论分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沉淀了许多社会矛盾,构成了巨大的社会张力,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一、改革的动机——解决贫富分化

现在说到收入分配,必提两个概念,一是基尼系数,二是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基尼系数是0.16,非常平均;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达到0.40以上。这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达到国际公认的中等水平和警戒线。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

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贫富悬殊愈发严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收入差距拉大给国家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年群体之间的信任度明显降低。一旦富人、官员出了事,网上舆论一片喝彩,这是不正常的。现在看,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对社会稳定产生现实影响,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至深。可以说,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破解当前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的重要锁匙。

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在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强调三次分配在当前尤为必要。

二、改革的切入点——公务员工资改革

目前看,增加政府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十分必要,理由有三:一是经过多年的改革,企业工资基本上已由市场来调节,相对而言,我国政府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明显滞后;二是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过低,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略有上升,但始终没有超过15%。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则可能高达50%左右。三是政府与事业单

位的工作人员数量庞大,其工资水准的调整可为企业工资的相应调整提供参考。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

当前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目的是建立一个好的公务员工资分配新机制,重点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适当拉开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增强工资的激励作用。二是实现阳光工资,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争取作到工资主要与级别和职务挂钩,而与所在部门无关,以利于工作人员在各部门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三是调整结构,注重公平,工资改革适当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针对公务员法中关于“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的有关规定,把公务员工资水平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进行比较呢。工资水平在比较中确定是因为,公务员是参加社会二次分配,机关工作又具有难以量化评估的特点,具体定位公务员工资水平缺乏客观标准,应当采取这种调查制度。

三、改革的目标——公平与和谐 实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机制,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关系到社会整体改革的方向、成败和稳定大局,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趋势相适应,顺应现阶段经济特点和发展规律。

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放在收入“高”、“低”这两头。对经营者的高收入不能简单限制,而应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贯彻按要素分配原则;对一般员工中的低收入者,包括农民工、退休职工、下岗职工等,都应着力提高他们的收入。

第一,在宏观调控目标体系中,要研究强化就业指标、增加收入分配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是GDP,近年在完善宏观调控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但对就业、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我们考虑,针对当前就业问题、分配问题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应把失业率、最低收入标准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加快相关政策研究,包括基础性工作的研究。比如,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登记失业率还是实际失业率,控制失业率指标是定性的、弹性的还是定量的、硬性的等等。

第二,在宏观调控手段上,要把收入政策作为重要的调控工具。70年代后,发达国家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还把收入政策作为

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当务之急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收入政策方面研究适用的、有效的调控工具。总体上讲,一方面对我国计划经济中采用的一些传统调控工具,如工资总额控制、平均工资控制等,应研究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切实能够发挥调控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研究采用哪些新的、更有效的调控工具。比如,在初次分配环节,如何使最低工资线与物价变动、经济增长挂钩等。

第三,在宏观收入分配关系上,要逐步提高个人收入的比例。中央近期要采取两项改革,都可能影响国家、企业、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把国企的利润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改变国企的利润全部留在企业的情况。在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对个人收入分配可能造成的影响,注重逐步提高个人收入比例,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宏观收入分配关系更加趋于协调。

四、改革的难点——垄断行业

垄断行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在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要规避和解决的问题。铁路、民航、金融、邮政、电信、烟草等行业基本上都实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下,不仅地方人大、政府对这些垄断企业的约束、监管十分有限,而且因其掌握着一些事关当地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可能影响地方争取项目、资金,地方甚至不敢得罪他们。

垄断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由于情况比较复杂,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打破行政性垄断。

对垄断行业的工资增幅作出限制,可以使他们的工资逐渐回归正常水平,减少社会不公,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因为垄断行业或者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他们通过垄断行为获取了超过一般行业的利润,这些垄断利润除了上缴财政税收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形成了这些部门工作者的较高收入。通过高工资消化超额利润,实际上是在变相剥夺国家利益。此外垄断行业需要支付高工资,就会提高价格,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限制垄断行业的工资涨幅,可以防止国有资产“合法”地流失,也能降低垄断产品的市场价格。

但是,牵一发动全身,仍然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在各种各样的猜测、不解,甚至愤怒的舆论下,人们应该思考的已经不仅仅是工资的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的层面,所表达的情绪,也不仅仅是降低某个行业薪金能够完全平复的。就像任何改革一样,它需要细致的梳理,需要时机和时间,需要权责利的通盘考虑。

第五篇:论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论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在改,高等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也有突破性的改革。但是高等教育还是存在许多的体制弊端,作为一名大学生,还是看到了其中不少的问题。

首先,从招生说起。一直以来都有“一考定终生”的说法,就算现在很多高校都有了自主招生,但是,高校自主的权利还是比较小的。高校无法自主自治,大权全都掌握在教育部手中,教育资源由教育部分配,于是全国的各高校的水平很多时候就此被划分了等级,所以,才会形成大家挤破头要考那些拥有教育资源多一些的学校,这也是导致考试机器、做题机器出现的原因之一。一些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很难提高其教育水平。但是那些教育资源优厚的学校,也面临着招进去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是读书机器,高分低能,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却无法很好的与人交往,适应职场,缺乏动手能力、工作能力。不被企业所接纳,无法成为真正的人才。

其次,我们来看大学教育过程。大学的教育,很多教授,只是来讲节课,也许就是照本宣科,也不管学生学到了多少,对于他们教育不是主业,他们只要完成论文,完成研究。很多大学生都只是为了学位,为了文凭,对于所学知识基本都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平时逃课,上课睡觉,混混日子,期末奋起,成为突击军,死记硬背,也不管懂不懂,背出来就是。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要考试的一段段文字罢了。很多大学生根本很难将这些知识运用实际。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感觉,大学的教

育出了没人管,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文凭、学位和考试通过是画等号的,而考试通过和你到底会不会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所以,许多应届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去应对职场,在职业生涯中重新学起,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浪费?

最后,在中国,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很小。中国的教育界就没有这样一个竞争环境。大学教育基本上处于国家垄断状态。尽管有各种类型的民办学校,但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包括招生上、经费上、师资力量上等方面,很难与公办学校相竞争。我认为缺少竞争也是大学教育体制弊端之一。

教育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问题,每一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改革,试验。中国的教育制度还在不断的摸索,在这30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变化,虽然仍有不足,却不能否认的有许多改进之处。我相信未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会越改越好的。

下载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科举考试制度与高考制度改革

    论科举考试制度与高考制度改革 浦阳初中韩英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古代有科举制度,当代有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以考试方式进行的选官制度,历经隋朝的起源、......

    论道德与发展

    论道德与发展 受父亲的影响,十岁我便开始涉猎一些武侠小说,通常是父亲看完一本,我便接着他看。小说里面的行侠仗义,救死扶伤,劫富济贫等等,都在我小小的脑海里根植下了所谓的“侠......

    论并联审批制度改革

    论并联审批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资讯技术的发达,民众对政府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政府不仅是一个规范的政府、服务的政府,同时也应该是一个......

    12. 论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重点

    12. 论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全国人大在自上而下的整个国家权利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它在全国范围内行使最高权力,它通过的宪法、法律和决议,全国各级国家机关、各政党、......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摘要】自1953年我国选举制度正式确立至今,已经历了58年的风风雨雨,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我国选举制度也在不断地修改着,发展着,就今天看......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这是由我国的政体性质决定的。党的......

    论台湾问题与今后发展

    浅谈台湾问题 13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戴嘉明 学号:20*** 一 、自古以来台湾属于中国 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问题更加......

    论金属材料与人类发展

    论金属材料与人类发展 沈凤 摘要:介绍了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突出介绍了合金钢及其发展,又着重介绍属于合金钢的新型金属材料目前的战略性研究,不同分类属性以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