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这个人》作文课简案
《____,我这个人》作文课教学设计
北海小学梁淑玲
教学目的:
1、抓住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自己。、2、于写作中对人物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自我介绍。
1、呈现课件(学生照片),指名介绍。
2、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自己,你会用什么词语呢?(出示作文题目)
“————,我这个人”。
二、写作简要指导:
(一)、如何才能把要介绍的人物写形象,写具体,让读者印象深刻呢?
1、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来介绍。
2、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介绍,所举例子要注意详略得当。
3、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介绍。
4、中心突出。
(二)、明确了对写人的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笔,写你心中的自己,给老师展现最真实的你自己。请以《———,我这个人》为题,写一篇习作,告诉别人你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注意要有具体的事例来介绍。
三、即堂写作。(巡视,相机点拨)
四、展示个别学生所写的片段,让学生稍作点评。
五、布置作业:完成文章写作,并作适当的修改。
第二篇:《——,我这个人》作文课
《____,我这个人》作文课教学设计
北海小学梁淑玲
教学目的:
1、抓住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自己。、2、于写作中对人物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自我介绍。
1、师:对一个人的了解,莫过于我们自己了,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自己。今天,老师想通过大家的自我介绍,来更进一步地熟悉每个同学。下面我想找个别同学来做个自我介绍,跟大家谈谈你自己。
2、呈现课件(学生照片),指名介绍。
3、师:经过一番介绍后,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自己,你会
用什么词语呢?(出示作文题目)“————,我这个人”。
二、写作简要指导:
1、师:听了以上同学的自我介绍后,想必大家已在心里一点一点
地构筑着自己的形象了。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即堂作文,题目有点意思:《—————,我这个人》。
2、师:平时,写人的作文可是我们大家的家常便饭了,回忆一下,如何才能把要介绍的人物写形象,写具体,让读者印象深刻呢?(生:
1、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介绍。
2、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来介绍。
3、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介绍,所举例子要注意详
略得当。
4、中心突出。)
3、师:A、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我们
要选择最能代表自己的一两点来写。B、对这些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介绍,我们应选取最典型的事例,并注意详略要得当,让读者能印象深刻。C、写作中注意适当的人物细节描写,能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具体。D、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让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4、师:好!对写人的要求我们明确了,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
们用你手中的笔,写你心中的自己,给老师展现最真实的你自己。请以《———,我这个人》为题,写一篇习作,告诉别人你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注意要有具体的事例来介绍。比如:《嘿,我这个人》反映我的幽默、风趣;
《哎,我这个人》反映我的缺点、不足;
《哈哈,我这个人》反映我的乐观、自信。
《嘻嘻,我这个人》反映我的调皮、活泼
………………
三、即堂写作。(巡视,相机点拨)
四、展示个别学生所写的片段,让学生稍作点评。
五、布置作业:完成文章写作,并作适当的修改。
第三篇:作文课教学设计简案
作文课教学设计简案
平时学生的作文总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每当写到关键的时候,他们总是一个两个词,一句两句话带过了。不是他们不想写好,而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关键,或者知道这是关键,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观察体会,使其产生写作的欲望。创设好的作文情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其语言逻辑能力。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激情充分点燃,使其产生“骨梗在咙,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样的作文才会有内容。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精彩部分,并把它们说出来,写下来。教具准备:
小黑板、小刀六把、苹果六个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黑板(一个学生的作文)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我害怕极了。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可怕的夜晚……”
师:看了这样一段话,大家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生:不好!师:为什么?
生:他总是在说害怕,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 生:他没有把为什么害怕写出来……
师: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一个夜晚,你会害怕吗? 生:会!师:为什么?
生:“四周围黑洞洞的,就像是在电影恐怖片里。”“打雷的声音和闪电可怕,如果被打到,那可完了。”“风吹的声音可怕,树摇的影子,鬼哭狼嚎似的,真可怕可怕。”“如果停了电,更可怕。”…… 师:很好,这样的经历,老师也有过,确实可怕。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位同学的作文,修改一下,让人看了产生共鸣呢? 师生共同修改,改后作文如下: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天渐渐暗下来了,屋外黑洞洞的。一会儿竟刮起大风来,风吹着外面的树木,发鬼哭狼嚎般地声音,我的心呯呯直跳。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把夜晚照得如白天一般,紧接着“轰”地一声,震耳欲聋,我的心差点就跳出来了。我赶紧关掉电视,万一雷打到我头上来,那可就惨了。我躲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动也不敢动。后来,实在憋不住了,我探出头来,又道闪电划过,我发现窗外有一个黑影在摇动,哇……有鬼呀!我壮着胆仔细一看,原来是树被风得摇摇摆摆的。我赶紧把头又缩进被子里面……唉,多么可怕呀!” 师:比较一下两段文章,大家知道,经过修改后,为什么觉得好多了吗?因为,我们抓住了“可怕”这个词,并且知道,引起大家“可怕”的原因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当时的环境,如果我们把当时的环境详细地描述下来,不用我们说“可怕”,读者自然就能够体会当时的“可怕”了
二、活动:
活动一:削苹果六个苹果,六把小刀,每个小组请两个代表参加削苹果大赛。看谁削得快又削得好。
因为平时削苹果的经验不同,所以每个人削苹果的方法,动作,神态各不同,削出来的苹果也不同,女孩子削得慢些,但是削得很圆;男孩子削得快,但剩下的苹果又小又丑,大片的果肉都被连皮削掉。场下的同学也没有闲着,不停地为场上的同学加没,有几个小家伙坐不住了,甚至站到凳子上喊加油了。师:刚才的比赛,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好玩、有趣、精彩…… 师:怎么好玩、有趣、精彩的呢? 生:王波的动作最好看!像砍柴一样……
师:嗯,比喻得非常贴切,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大刀阔斧,斧砍刀劈……
师:所以大家看,王波同学削的苹果也最有特点!举起王波的苹果,生大笑。
师:谁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苹果。
生:丑八怪、瘦骨嶙峋、惨不忍睹、面目全非、棱角分明、可怜…… 师:嗯,不错,很准确。特别是“可怜”这个词,还能够表达大家的心理。
师:还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吗? 生:余斯琪削得最好。
生:她削的苹果又大又圆,没有浪费一点。生:她削的苹果皮都连在一起,像一条带子……
师:其实我觉得各组的啦啦队都表现得不错。你看有几个同学都爬到桌子上了,还有二组的啦啦队最卖力了,加油声叫得最响…… 活动二:吃苹果,每组请两个同学(一男一女)上来,把刚才各组削的苹果吃掉。
在我一声令下,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女生比较害羞,小口小口地吃,男生却顾不了那么多,风卷残云般,一下吃光了。比赛结束,还没等我开口,学生就说开了。
“余子鸣吃得最有趣了,嘴里全塞满了,胀得鼓鼓的,动都动不了了,苹果汗都从嘴角流出来了。”
“老师,刚才张晨吃的时候一笑,全喷出来了,连鼻涕都出来了,哈哈哈!”
“龙萍萍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像鸡啄米一样。”
“李军一口下去,连苹果籽都全吃下去了,没有吐出来!”
师:啊,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非常好。一些有趣的画面相信都存在大家的脑子里面了。下节课我们可要把这一堂课的有趣的事情记下来了。第二课时
三、习作前指导
1、指导习作内容(学会想)
师:刚才,老师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堂非常有趣的课,我发现咱们班上的同学削苹果 吃苹果的本领真是让人佩服。既然大家这么高兴,就让我们用最普通的做法记录下这美好的一节课吧!那么你觉得这节课中哪些地方最值得你们回忆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师生相互交流>。
2、指导文章的命题
师: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需要有一个新颖的内容,更还要有漂亮的外衣。那就是它的名字,一个独具匠心的名字使人眼前一亮,总会有想读下去的欲望。大家是不是也会给我们自己手中的文章起名字呢? 〈要求:多给文章起几个新颖的名字,最少3,看谁起得最多而且不重复。> <学生先思考,写在纸上,然后汇报>
四、写作10分钟,不停笔。(学会写)
五、学生互相修改,复习上节课学过的修改作文的方法:抓住中心词,抓住最能体现中心词的人或事来写(学会改)(10分钟)
六、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指导,发现学生语言中的错误。板书: 难忘的一堂课” 有趣的苹果大赛 这节课太有趣了
设计说明和教学后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削苹果比赛、吃苹果比赛。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两个活动紧紧相联,让孩子们处在不断的欢乐之中,在每个活动中我还让孩子们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让他们在听、看、想中把事情记在心里,感在心里。后而又让他们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人或事,充分调动他们感观,让其在写作文环节中有内容可说。当学生谈论印象最深的地方时,实际上是告诉学生要写什么,说什么。
在有内容的基础上又让其多说几个新颖的题目,实际上则是对孩子思维的一次拓展。另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停地快写,本身就是对他自己的一次挑战,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孩子们会细心地去想,去写。最后在评的时候又要让学生互评,互改,这样,学生就把上一课时中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加以巩固,师生一起修改作文使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第四篇:简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理解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揣摩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点拨、想像,感受文中的意象,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对意境的感悟赏析,对诗人情怀的深度把握。通过讨论探究,点拨分析,感悟联想情同身受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创设:插入自动播放10张草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2、提问:由题目获得哪些信息?秋风吹破茅屋的事件,并引出“歌”体裁“歌行体”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 感受诗韵
出示朗读诗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听读诗歌 播放胡乐民朗诵表演 朗读挑战赛。
三、译读诗歌 感知诗境 出示译读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翻译 质疑释疑
用四字词语概括
描述眼前展现的几幅画面
四、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1)感知诗人处境心境
(2)思考问题凄风冷雨透心凉,此时诗人的愿望是什么?表现诗人什么精神品质?(3)诗人推己及人的感情抒发为什么如此自然?
五、赏读诗歌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温馨提示 默读品味语言,自主批注好词好句,提高鉴赏能力。如:(1)、“号”、“卷”、“挂罥”、“飘转”等动词的运用;
(2)、对“叹息”的理解;
(3)、最后一段的名句赏析。(表达方式、思想感情)
六、梳理杜诗 构建形象
出示《望岳》《春望》《登岳阳楼》
七、穿越时空 采访诗人
八、当堂练习反馈提高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的呼喊?
(二)、你会填写杜甫诗词名句吗
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读书破万卷,()。
4、朱门酒肉臭,()。
5、窗含西岭千秋雪,()
6、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九、课堂总结 引领向前
十、推荐作业 巩固提升
A类:默写全诗,自选角度赏析美点。
B类:默写最后一段并赏析本段的两句话。
第五篇:我的母亲简案
我的母亲
胡适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体会胡适母亲的伟大之处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
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妈妈”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妈妈”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板书《我的母亲》胡适)
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冯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 30 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胡适(1891年~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荣誉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从原文中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的词语。
【明确】——(板书)
【过渡】胡适评价自己的母亲是慈母、严父、严师、恩师,那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为什么胡适会这样评价他的母亲。
2.胡适称母亲为慈母,那原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胡适的母亲是慈母?我请同学来找一找。
(1)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2)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3)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3.分析了胡适为什么称母亲是慈母后,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他又为什么说母亲是严父呢?哪些语句表现母亲是严父?
(1)我做错了事,他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他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他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2).....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明确】这两段话叙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严父形象。(结合学生的经历)
胡适的母亲23岁做了寡妇,母亲既当妈又当爸,生活的艰辛自然是不言而喻。这两个例子是母亲从严父的角度来严格要求我教导我的,所以胡适评价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
4.分析了胡适称母亲是慈母、严父,我们来看第三部分,为什么又说母亲是严师呢?你能找出文中表现母亲是严师的句子吗?
(1)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2)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过渡】从这两个例子看出,母亲对胡适的学业是非常重视的。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想必同学们的妈妈也一定天天唠叨着:好好读书啊!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绩,就千方百计地让你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花大笔的钱,请家教给你进行一对一的补习。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找同学谈谈)
【过渡】同学们也都说了自己的感受,我也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觉得母亲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胜过关心我。我感到她的关心让我非常苦恼。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待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就会发生改变。这点胡适也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后来胡适是如何看待母亲对他学习上的重视的?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 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 《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 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胡适自传·四十自述》
【过渡】可以说,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那么现在你再好好回忆母亲的言行,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对她的理解了呢?(留白)
【过渡】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些的管教,都可称之为“言传”,通过言语来教育胡适。那么除了“言传” 这种方式外,文中的母亲还有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教育胡适呢?
【明确】身教这种“身教”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明确】母亲处理家庭事务来体现的。
5.母亲在家中是什么身份?
【明确】我母亲 23 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过渡】文中介绍比较简单,大家可以结合以下资料来进一步了解母亲在家中的身份。【资料】(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 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 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6.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家肯定不好当,不仅因为母亲是个寡妇,而且还是个年轻的后母。那么,她曾面临过哪些家庭状况呢?
【明确】 情况一: 情况一:“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时,母亲 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
情况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 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 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情况三: 情况三: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 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7.在面对家中这些情况时,母亲是如何处理的?由此“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情况一: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
【引】面对这样的败家子,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 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 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总结】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情况二: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 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 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 事事让她......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明确】事事 : 说明在每一件事上,母亲都很留心、很容忍,没有例外。格外 : 程度副词,表示这种容忍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总是:说明母亲在对待我和大哥的女儿时,待遇上从来是一视同仁,而发生争执后,永远更加偏袒她。
从不、不:说明母亲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让她受了气,她也不会怪任何人。
只:副词,表示限制,说明母亲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唯一做的就是容忍。
【总结】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情况三: 情况三: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
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
五叔当众认错赔罪,直到......她才罢休。
(补充 : 母亲之所以非常生气,是因为对于一名年轻的寡妇,在当时来说捍卫名节是很有必要。)这些文字都说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态度认真严肃,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名节。
【总结】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刚气”,刚强的脾气,这里就是指不愿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过渡】母亲嫁入胡家 30 年,23 年是在守寡。她做后母、后婆、后奶奶,她生活的艰辛确实如同胡适所说“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但是正是在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在潜移默化中,母亲教会了胡适该怎么做人。
那么,胡适是如何评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呢?
【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总结】母亲让胡适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过渡】胡适的这些品性在他的言行中都得以体现,我们来看以下几则资料: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 “老僧不见不闻 ”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 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总结】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适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
8.胡适的母亲对胡适而言既是慈母,也是恩师,他“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那么你在为人处事当面有没有受到你母亲的影响?(请学生谈)
三、结语
这堂课,我们谈了胡适的母亲,也谈了我们自己的母亲。尽管我们的母亲与胡适的母亲已经相隔将近一个世纪。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亲对子女的要求、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爱总有着相似的地方。当我们谈了这么多“中国妈妈”后,你对“中国妈妈”的理解与华裔家庭的高中生、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还一样吗?你心目中的“中国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请同学们把你对“中国妈妈”这一词语的 思考写在练习簿上吧!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胡适自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这本书或者你也可以在网上查阅与胡适相关的资料,作为你的课外阅读。
板书
我的母亲
胡适
慈母 严父 严师 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