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州市人才规划
崇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实施意见
填报时间: 2008-03-20责任单位: 崇州市人事局
------------------
文号:崇人发[2006]79号 签发单位: 崇州市人事局
签发时间:2006-05-22 生效时间:
2006 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开局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崇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 崇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结合崇州市人才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着眼于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为主题,着力提升人才资本,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结构,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制度,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充分尊重人才规律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按照崇州市各乡(镇)不同的发展需求,建立不同的人才资源开发区,面向成都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人才、养殖业人才、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四、基本任务
加强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才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形成较强的人才吸纳能力机制。
根据崇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产业间的人才资源结构,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培训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改善第二产业人才专业结构,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增加新兴第三产业人才数量,重点开发生物、信息、医药、旅游、法律等方面人才。
五、重点工作
(一)加强党政人才建设、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和把握党政领导人才成长规律和领导班子建设规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高度重视“一把手”的选拔和配备,优化党政领导班子的结构,重视班子团队建设。坚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按照正确的政绩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实施《 国家公务员法》,提高公务员“进、管、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法制化程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务员队伍的构成,强化培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层次,坚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制度。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围绕发展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企业家素质。2、加强组织培训和考察,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
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誉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崇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配置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机构的功能,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机构,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为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搭建投融资平台工程,进一步加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基地建设力度。
(三)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要克服重学历和资历、轻能力和业绩的人才评审倾向,打破部门、身份、学历限制,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主。、根据需求重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存量的深入发掘并加紧培养,从队伍源头上加大培养、引进和使用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培养造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努力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学术技术研究机制。、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基地以及海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快以中青年为重点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
5、加强吸引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资源,完善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为留学人员服务的质量。
(四)努力培养和引进技能型人才、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
探索“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引导职业培训方向,完善职业分类,开发职业标准,着力推进技能职业训练市场化、行业化和社会化。、引进技能型人才
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战略,积极通过社会劳动力市场及时引进短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加强留住人才的机制,切实避免技能型人才流失。
(五)狠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的科技推广型、经营管理型、生产开发型、信息传递型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坚持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要依据。
六、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基础信息库、分类人才信息库,以信息服务工作引导人才的培养、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
(二)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和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以及公开发布人才供求信息等服务工作,推行通用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崇州市人才资源数据库,开展人才预测,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
(四)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实行经常性的人才工作督查制度。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五)落实《 崇州市人才工作要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人才资源不抓手,以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为崇州市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崇州市财政局
崇州市财政局
二00五年工作总结暨二00六年工作思路 一、二00五年工作总结
2005年,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一年提速,两年升位,三年争先”奋斗目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大力增收节支,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1—10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410万元,占预算的74.5%,同口径比较增长15.1%。2、1—10月,全市财政支出38987万元,比同期增长11.21%,增加3929万元。
(二)财政工作完成情况
2005年在我市整体财政状况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规范财政分配,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应急需要。
1、狠抓增收节支,支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收入方面,财政部门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税务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努力清欠。尽管今年减收因素增多,1—10月全市本级财政收入同口径较上年仍然增长15.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支出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综合运用财政分配、国债、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加强对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调度,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较好地保证了“三农”、教育、卫生、政法保障、社会保障等支出的需要。主动服务项目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1—10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支出12591万元。贯彻落实对种粮户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发放补贴资金641万元,认真落实农业税全部免收政策,切实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认真落实对已参保失地农民的政府补贴,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全市25个乡镇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参合47.38万人,参合率为89%。改进民政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的发放方式,对6556名优抚对象实行财政按月直发。完成了万家和崇平卫生院的D级危房改造工程。促进了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的发展,重点支持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与布局调整。为各项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取得实效
继续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一是从4月1日起将国土资源管理局纳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根据单位的支出情况,编制了支出用款计划,杜绝了人员支出经费挤占、挪用的问题。二是9月成立了崇州市国库集中支付教育分中心,9月1日起对全市79个中小学的教育经费及3个教育单位经费实行集中支付,代理会计核算。基本达到了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的要求。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模式。本着“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务审批权、独立核算主体、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财 政管理模式。实行 “预算共编,帐户统设,收支分离,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在确保了乡镇正常运转情况下,对乡镇税收增长实行返还奖励,并对乡镇新增企业的税收的市得部分按80%返还,有利于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化解乡镇矛盾。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采管分离管理办法,在政府采购中心和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机构分设、人员调整、职责明确的基础上,5月底实行采管分离。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完善政府采购范围、方式、程序,制定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制定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划转、结算流程,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制度。载止10月底,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20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67%,节约资金230万元,节约率为11.06%。采购资金全部由财政直接支付。
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在全市乡镇成立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实行村(社)会计代理核算。确定委派会计人员19 人,截止2005年10月10日,全市所辖25个乡(镇)共253个村(社区),已完成财务清理移交251个,占总数99.21%;有251村(社区)已自愿签订代理协议,占99.21%;已建账有248个村社区,占98.02%,全市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已基本完成村组(社区)代理会计核算工作。
3、完善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力度
市委成立财经领导小组后,定期对全市财政收支活动主要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并对下一阶段财政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根据要求,我局负责日常工作和对领导小组的有关决定监督执行,相应地我局调整了管理办法,代政府草拟了《崇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局 内部先后制定了《崇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资金分配内部审批及拨付程序的暂行规定》、《崇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程和办法,做到了财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加大对财政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做好追踪问效工作,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效益。对全市范围内财政供养人员进行清理整顿;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2004年津贴补贴进行清理审核;对交通、建设、房管、体育、实验中学等五家财政资金安排较大的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4月配合审计局、民政局,对我市乡镇民政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8月按照成都市的要求在我市选择了3家非税收入较大的单位,对有关收入、支出政策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单位交换意见,要求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4、进一步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努力化解债务
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代市委、政府草拟了《关于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崇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两份文件于8月经市委、政府批转后,已全面开始实施。9月崇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将所有纳入统一管理的资产,委托给崇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市场运作,通过营运,让沉、滞的国有资产资源流动起来。同时完善产权交易程序,主要是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在处置资产时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实行报批、评估、公开拍卖并按收支两条线进行资金管理,实行了“阳光操作”,今年已委托四川金通拍卖有限公司对计生宣技站住院部、乡企局办公楼、农机局办公楼和三江冷冻厂四处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共计854.8万元)进行拍卖。其中,乡企局办公楼以308万元成功拍卖。
按照“锁定债务,落实措施,完善机制,目标管理”的要求,加强对乡镇和各单位的债务管理。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防止新增债务,尽力化解各种债务,截止9月30日,行政事业单位债务减少共计2831万元,乡镇债务减少373万元,其中已偿还清债务的单位4家。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项目引进工作
引进成都夏至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计算机软件服务项目,到位资金100万元;争取转移支付补助1800万元;从四川馨源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融资借款1200万元。完成包装项目一个,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的土地治理项目。
6、搞好先进性教育,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在为期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整改、提高,全局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按照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公开、透明、方便群众、方便社会办事的流程,建立了《崇州市财政局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建立的制度落实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以机制堵塞漏洞,以程序提高效率,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良风气,确保政令畅通。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各项牵头工作和协办工作。认真办理市委政府领导交办件及督办件,完成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的答复19件,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好评。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办理来信来访案件13件,尽力化解各种矛盾,做到 件件有落实。通过努力,创卫工作,达到五星级卫生单位标准,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口支援、群团组织工作等都得到很好落实。二、二00六年工作思路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对“八个一工程”投入,努力培植财源。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正常运转。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全市稳定支出。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部门预算,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4、强化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进一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围绕市委、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加大融资力度,积极筹集资金,提高财政对市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项目的资金保障水平。
6、继续加强全市债务管理,努力化解债务。要依法明确和强化乡镇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及职能部门在债务形成中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程序化管理来明晰债权、量化责任、堵塞漏洞。
二00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三篇:财政局人才规划doc
2010—2020年财政干部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是我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阶段。为实现我县财政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有力推进茂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四地一中心”地建设,必须把我县财政干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事关财政基础性任务来抓。为切实提高全县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县财政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今后十年我县财政发展目标和任务,增强广大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坚持正确的干部人才培养与发展方向,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能够肩负起振兴茂县财政重任的财政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2010—2020年,我县财政干部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地一中心”战略发展规划,在全县财政系统中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需要,能适应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改革需要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为茂县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现状与需求
目前,我局有正式职工30名,招聘人员13名,全局职工中真正从财经院校毕业的不多,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近年来,财政系统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财政工作日益复杂,同时,为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财政工作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财政工作越来越艰巨。为适应当前与今后财政改革的需要,必须适当增加财政人员编制,要逐年吸收录用财政、会计、审计、投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做到年轻化与知识化。
四、具体要求
1、重视理论教育,加强全体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重点是抓好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财政干部更加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加强法治观念,提高职业道德。通过教育培训,使全县财政干部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财政干部人才队伍。重点是在实施专门业务培
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加强财经理论、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结合财政部门的一系列改革,增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律、西方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全县财政干部在知识结构上得到进一步完善。
3、加强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训,适应新形势对财政干部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是体制的创新,更是观念的创新。2010—2020年期间,着力提高财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人事管理能力、项目决策能力、运筹计划能力;提高一般干部的目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
4、财政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与知识化。2010—2020年期间,着力解决全县财政队伍的年轻化与知识化问题。要保证财政工作与我国财政改革发展相适应,必须加强财政队伍年轻化与知识化建设,吸收录用优秀的年轻人才进入财政干部队伍,争取到2020年全县财政干部全部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全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财政干部占70%以上,都能十分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现代财政经济知识。
五、主要举措
1、大力开展财政干部培训工作
按照国家和省、州的要求,大力开展财政干部培训工作。2010—2020年期间,全县财政系统将组织新一轮的财政干部业务培训,逐步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
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
培训内容: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强对财政调控政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税费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财务制度改革、公共财政理论、网络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税制、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以及涉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全县财政干部的财政经济理论水平,提高广大财政职工理解和把握政策水平,提高财政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工作技能。
培训方法:一是组织财政干部职工到省内外财经院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二是请专家来茂县讲课;三是组织干部职工自学。
2、努力提高学历教育
2010—2020年期间,全县财政系统要继续加大干部学历教育的力度,根据财政工作的需要,到2020年全县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都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人数力争突破总人数的90%。
3、不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2010—2020年期间,大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对财政干部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考等途径,吸收录用财政、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投资评审、经济管理等方面优秀人才进入
财政系统,培养会计领军人物,不断改善全县财政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人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完全胜任新时期财政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把干部人才培养作为事关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将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财政干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2、规范和加强干部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我局将严格执行《公务员培训规定》,建立健全财政干部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做到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用尽其力。
3、重视和加强财政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调查研究,确保财政干部人才培养与财政工作相适应。我局将紧密结合财政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实践,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对焦点、难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切实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用,培养的干部人才能真正为我财政改革与发展服务。
4、确保干部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2010—2020年期间的财政改革和体制创新终究是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来推进的。做好财政干部培养工作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我局将根据干部人才培养规划,保证干部培养经费的投入。
在新的十年里,我县的财政干部人才培养工作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难并存。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服务大局,把握重点,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勤奋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我县财政干部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
二0一0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如何规划企业人才
如何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
通常来讲,对培养企业人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引进最好的人
企业在引进人才时普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选人,选人是人力资源中的一件大事情。选人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原则,选择最“合适”的人才,而非“优秀”的人才,在选人过程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即
1、需要什么职责选什么样的人;
2、专业性越专越好;
3、学习性强、反应快、有一定创新能力;
4、必须具备忠诚、敬业、团结、认真负责的精神、敢于承认错误和能及时改进)。
二、协助员工完成人生职业规划,与企业命运共联
只有企业发展壮大和富裕起来,职工才能过上好日子。协助员工完成人生职业规划,如工作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工作待遇的提升,从低级的岗位或职务向高级的岗位或职务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等。使职工有了奋斗目标,发愤图强与企业共命运。
三、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平时应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给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并鼓励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运用,会产生新的培训需要。企业应对培训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法和途径去满足这些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训机制,有系统地制订人才培训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经验总结推广,使员工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
四、定期进行专业和非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
现在科技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说,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要随时掌握本行业最新的专业知识,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始终站在本行业专业知识的最前面,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同时还要加强非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如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使员工能全面发展成长为既是专业能手又是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手。
五、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梯队建设
企业经营是人的经营,更是人才的经营。人才建设很重要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而人才的建设关键是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像人类延续生命一样永续经营下去。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相当有系统、有规划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五篇: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我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宣传文化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文化港口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才、口才、干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立足宣传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各类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二是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正确认识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和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三是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对理论、新闻宣传、文化艺术、网络管理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努力
1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事业发展要以打造“文化港口”品牌为发展目标,大力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密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力争使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能满足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需求。
二、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
(一)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成立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系统的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管理流程顺畅的人才管理组织架构,逐步完善人才工作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工作定期调研交流制度、对外文化交流制度,认真履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发挥好宣传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宣传引导作用,定期沟通、定期督查、定期调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合力作用突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才、口才、干才,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领军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着重加强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三支队伍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带动和促进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等形式,选派人才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每年有计划地组织2—4名市、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培训,每年选派5—1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总台等宣传文化单位跟班培训学习;每年组织10—2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和艺术家到福建、山东、湖南等文化发达省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和流动性文化人才,发挥其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分析调研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创新机制、大胆实践、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积极推进广电、出版、报业等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演出团体面向市场创作更多精品。对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才信息库。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公开选拔、聘用优秀文艺人才和新闻宣传人才,充实文艺演出团队,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积极做好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组织文化艺术人才走出去,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做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选拔;充实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宣传文化系统领军人才库,尽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证。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文化发展基金,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投资宣传文化人才事业建设,鼓励个人自筹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宣传文化人才。积极探索建立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各类人才评奖工作,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奖励力度。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宣传文化人才给予奖励。积极争取财政投入,设立专门奖项,每两年对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节目主持人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五年组织一次文学艺术评奖活动,对优秀文艺人才给予一定奖励。
(五)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在港口新闻网、港口日报、港口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设“港口人才”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各条战线上人才工作典型事迹;开设“道德之星”专栏,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每两年组织开展港口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城市醒目处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标志性建筑,在机关单位制作“道德模范墙”,抓好全国、全区“双百”、“双评”人物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领导。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部署、督促和检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整合资源,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二是大力营造和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在港口日报、港口电视台、港口新闻网等媒体上加大对党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事迹的宣传,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