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

时间:2019-05-13 04: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

第一篇: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

上虞市人才规划

上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08-01-07 ]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与上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根据浙江省和绍兴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精神,结合上虞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围绕《上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的目标任务,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法,进一步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为实现上虞“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⒈统筹协调的原则。依据“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做到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人才的结构素质目标优化相统筹,确保人才与产业、人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⒉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重点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各类创业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以提高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适应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群体,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⒊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符合上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策措施更加切合上虞人才队伍建设实际。

⒋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扰的人才工作机制和氛围,搭设人才创业舞台,创设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二、“十一五”人才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较为完善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加大力度,拓宽渠道,创新方法,使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一)规模目标

根据“十一五”上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3300人,比“十五”期末增加27100人,年平均增长8%左右。

(二)结构目标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总量达到8500人,第二产业达到48000人,第三产业达到36800人。三次产业人才结构目标由“十五”期的7.5:55.7:36.8调整为9.1:51.5:39.4。

“五支队伍”结构目标为:党政管理人才2300人,占2.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000人,占37.5%;专业技术人才40000人,占42.9%;高技能人才4000人,占4.3%;农村实用人才12000人,占12.9%。

(三)素质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升级换代要求,到2010年,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达到2000人,占人才总数的2.1%;大专以上的人才达到33800人,占人才总量的36.2%;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达到20000人,占人才总量的21.4%;40岁以下的人才58600人,占人才总量的62.8%,人才趋向于高学历化、职称化和年轻化。

三、“十一五”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加快人才集聚,努力扩大人才总量

结合上虞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切实加强人才创业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增强人才的吸附与产出能力,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总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求在机电、化工、轻纺产业形成三大人才高地。

⒈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增强人才吸附能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中型科技骨干企业,作为人才集聚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利用上虞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和市重点建设项目等创业载体,吸纳各类人才。按照块状经济产业链分工,加快建设铜管、伞件、劳保、化工等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加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与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重点落实好企业博士后科研项目支持资金,争取引进8名博士后进站工作。积极扶持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争取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20家。

⒉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高人才产出能力。建立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高校院所长期合作关系,定向培养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力发展与支柱产业和成长型产业相配套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重点职校、示范专业创建活动,再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省级示范专业2个,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万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4000名。

⒊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上虞急需的各类人才。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出台政策鼓励企业重点引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引导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招商引智等多种方式,引进紧缺人才。五年内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6000名。加大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上虞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高校院所的联系与交流。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创造条件组织规模企业到境外招揽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对引进国外智力的资助力度,在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助经费的同时,落实好同级财政1:1配套经费。

(二)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竞争力

要以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五支队伍的分类培养,不断提升上虞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⒈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特级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第一第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市级拔尖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技能带头人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选拔,优先开发重点产业急需的高级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1期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选送优秀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学习进修;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项目扶持力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完善高层次人才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竞赛,开设高层次人才论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优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通过定期组织外出疗休养,开设健康绿色通道等多种途径,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⒉加大分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五年大规模培训规划,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手段,健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培训、知识学习、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MBA、EMBA核心课程专题培训、高层论坛、学历进修、专题考察等,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系统的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和科技知识的教育;积极推行职业经理资质培训及认证工作,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职业经理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精心设计载体,优化激励措施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职校培养、企业岗位培训、外地订单式培训、社会中介培养、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抓好粮油、水产、茶叶、畜禽、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种养能手的培养,抓紧培养加工农业、外向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人才和农村经纪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短缺人才。推行终身学习制度,引导用人单位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鼓励在职学习,完善带薪学习制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终身学习体系。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进人才作用发挥

人才作用发挥是人才引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探索创新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不断提升人才的效能。

⒈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人才使用导向。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引导、用人单位和人才通过市场自主选择的人才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机制。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研究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评价机制,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对技术职务实行动态管理,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⒉改进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业热情。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完善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让人才要素参与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构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与人才智力贡献密切挂钩的多元化分配体系。加大公共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人才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科研项目的经费配套及支持力度。加大评先奖优力度,组织开展上虞市突出贡献人才评选活动,继续抓好优秀企业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评选活动;积极推荐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参加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举或推荐为政协委员,不断提高优秀人才的政治、社会地位。通过各方努力,力求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形成有效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

⒊发挥人才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挥政府杠杆作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和鼓励,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激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自主创新过程中人才引进、培养步伐,加大对自主创新作出重大贡献人员的奖励,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

扶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四)提高服务水平质量,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舆论宣传,优化管理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⒈加强宣传引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每年组织开展人才月活动,进行人才工作专项评比和宣传,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各类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大力宣传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彰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等观念,增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⒉强化投入意识,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财政要优先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经费支持,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奖励和人才的培训。人才专项资金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逐年有所增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升职工能力的学习培训项目。抓紧启动市本级人才公寓建设工作,降低企业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成本。

⒊整合市场资源,提高人才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推动人才工作体系与人才服务体系的融合,加强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人才中介机构之间的协作,整合人才资源和人才信息,努力推进我市人才市场与国内外人才市场,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内人才市场之间的合作。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高级专家、产业紧缺人才招聘会和各类人才交流活动,提高市场的集聚力和影响力;扎实开展人事代理、人才推介、人才素质测评、择业指导等人才中介服务,拓展人才服务领域。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手段,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公平竞争中的作用。

⒋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对党管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发挥市科协、工、青、妇、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群团、社团组织与人才的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人才工作的日常联系、协调和沟通。加大对人才政策、人才规划与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篇:财政局人才规划doc

2010—2020年财政干部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是我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阶段。为实现我县财政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有力推进茂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四地一中心”地建设,必须把我县财政干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事关财政基础性任务来抓。为切实提高全县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县财政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今后十年我县财政发展目标和任务,增强广大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坚持正确的干部人才培养与发展方向,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能够肩负起振兴茂县财政重任的财政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2010—2020年,我县财政干部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地一中心”战略发展规划,在全县财政系统中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需要,能适应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改革需要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为茂县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现状与需求

目前,我局有正式职工30名,招聘人员13名,全局职工中真正从财经院校毕业的不多,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近年来,财政系统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财政工作日益复杂,同时,为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财政工作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财政工作越来越艰巨。为适应当前与今后财政改革的需要,必须适当增加财政人员编制,要逐年吸收录用财政、会计、审计、投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做到年轻化与知识化。

四、具体要求

1、重视理论教育,加强全体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重点是抓好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财政干部更加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加强法治观念,提高职业道德。通过教育培训,使全县财政干部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财政干部人才队伍。重点是在实施专门业务培

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加强财经理论、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结合财政部门的一系列改革,增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律、西方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全县财政干部在知识结构上得到进一步完善。

3、加强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训,适应新形势对财政干部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是体制的创新,更是观念的创新。2010—2020年期间,着力提高财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人事管理能力、项目决策能力、运筹计划能力;提高一般干部的目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

4、财政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与知识化。2010—2020年期间,着力解决全县财政队伍的年轻化与知识化问题。要保证财政工作与我国财政改革发展相适应,必须加强财政队伍年轻化与知识化建设,吸收录用优秀的年轻人才进入财政干部队伍,争取到2020年全县财政干部全部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全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财政干部占70%以上,都能十分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现代财政经济知识。

五、主要举措

1、大力开展财政干部培训工作

按照国家和省、州的要求,大力开展财政干部培训工作。2010—2020年期间,全县财政系统将组织新一轮的财政干部业务培训,逐步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

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

培训内容: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强对财政调控政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税费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财务制度改革、公共财政理论、网络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税制、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以及涉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全县财政干部的财政经济理论水平,提高广大财政职工理解和把握政策水平,提高财政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工作技能。

培训方法:一是组织财政干部职工到省内外财经院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二是请专家来茂县讲课;三是组织干部职工自学。

2、努力提高学历教育

2010—2020年期间,全县财政系统要继续加大干部学历教育的力度,根据财政工作的需要,到2020年全县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都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人数力争突破总人数的90%。

3、不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2010—2020年期间,大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对财政干部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考等途径,吸收录用财政、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投资评审、经济管理等方面优秀人才进入

财政系统,培养会计领军人物,不断改善全县财政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人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完全胜任新时期财政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把干部人才培养作为事关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将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财政干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2、规范和加强干部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我局将严格执行《公务员培训规定》,建立健全财政干部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做到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用尽其力。

3、重视和加强财政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调查研究,确保财政干部人才培养与财政工作相适应。我局将紧密结合财政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实践,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对焦点、难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切实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用,培养的干部人才能真正为我财政改革与发展服务。

4、确保干部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2010—2020年期间的财政改革和体制创新终究是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来推进的。做好财政干部培养工作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我局将根据干部人才培养规划,保证干部培养经费的投入。

在新的十年里,我县的财政干部人才培养工作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难并存。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服务大局,把握重点,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勤奋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我县财政干部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

二0一0年九月二十日

第三篇:如何规划企业人才

如何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

通常来讲,对培养企业人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引进最好的人

企业在引进人才时普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选人,选人是人力资源中的一件大事情。选人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原则,选择最“合适”的人才,而非“优秀”的人才,在选人过程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即

1、需要什么职责选什么样的人;

2、专业性越专越好;

3、学习性强、反应快、有一定创新能力;

4、必须具备忠诚、敬业、团结、认真负责的精神、敢于承认错误和能及时改进)。

二、协助员工完成人生职业规划,与企业命运共联

只有企业发展壮大和富裕起来,职工才能过上好日子。协助员工完成人生职业规划,如工作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工作待遇的提升,从低级的岗位或职务向高级的岗位或职务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等。使职工有了奋斗目标,发愤图强与企业共命运。

三、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平时应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给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并鼓励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运用,会产生新的培训需要。企业应对培训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法和途径去满足这些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训机制,有系统地制订人才培训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经验总结推广,使员工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

四、定期进行专业和非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

现在科技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说,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要随时掌握本行业最新的专业知识,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始终站在本行业专业知识的最前面,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同时还要加强非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如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使员工能全面发展成长为既是专业能手又是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手。

五、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梯队建设

企业经营是人的经营,更是人才的经营。人才建设很重要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而人才的建设关键是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像人类延续生命一样永续经营下去。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相当有系统、有规划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四篇: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我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宣传文化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文化港口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才、口才、干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立足宣传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各类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二是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正确认识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和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三是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对理论、新闻宣传、文化艺术、网络管理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努力

1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事业发展要以打造“文化港口”品牌为发展目标,大力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密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力争使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能满足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需求。

二、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

(一)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成立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系统的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管理流程顺畅的人才管理组织架构,逐步完善人才工作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工作定期调研交流制度、对外文化交流制度,认真履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发挥好宣传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宣传引导作用,定期沟通、定期督查、定期调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合力作用突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才、口才、干才,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领军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着重加强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三支队伍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带动和促进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等形式,选派人才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每年有计划地组织2—4名市、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培训,每年选派5—1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总台等宣传文化单位跟班培训学习;每年组织10—2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和艺术家到福建、山东、湖南等文化发达省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和流动性文化人才,发挥其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分析调研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创新机制、大胆实践、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积极推进广电、出版、报业等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演出团体面向市场创作更多精品。对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才信息库。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公开选拔、聘用优秀文艺人才和新闻宣传人才,充实文艺演出团队,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积极做好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组织文化艺术人才走出去,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做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选拔;充实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宣传文化系统领军人才库,尽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证。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文化发展基金,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投资宣传文化人才事业建设,鼓励个人自筹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宣传文化人才。积极探索建立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各类人才评奖工作,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奖励力度。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宣传文化人才给予奖励。积极争取财政投入,设立专门奖项,每两年对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节目主持人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五年组织一次文学艺术评奖活动,对优秀文艺人才给予一定奖励。

(五)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在港口新闻网、港口日报、港口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设“港口人才”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各条战线上人才工作典型事迹;开设“道德之星”专栏,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每两年组织开展港口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城市醒目处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标志性建筑,在机关单位制作“道德模范墙”,抓好全国、全区“双百”、“双评”人物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领导。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部署、督促和检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整合资源,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二是大力营造和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在港口日报、港口电视台、港口新闻网等媒体上加大对党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事迹的宣传,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五篇:崇州市人才规划

崇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实施意见

填报时间: 2008-03-20责任单位: 崇州市人事局

------------------

文号:崇人发[2006]79号 签发单位: 崇州市人事局

签发时间:2006-05-22 生效时间:

2006 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开局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崇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 崇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结合崇州市人才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着眼于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为主题,着力提升人才资本,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结构,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制度,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充分尊重人才规律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按照崇州市各乡(镇)不同的发展需求,建立不同的人才资源开发区,面向成都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人才、养殖业人才、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四、基本任务

加强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才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形成较强的人才吸纳能力机制。

根据崇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产业间的人才资源结构,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培训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改善第二产业人才专业结构,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增加新兴第三产业人才数量,重点开发生物、信息、医药、旅游、法律等方面人才。

五、重点工作

(一)加强党政人才建设、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和把握党政领导人才成长规律和领导班子建设规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高度重视“一把手”的选拔和配备,优化党政领导班子的结构,重视班子团队建设。坚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按照正确的政绩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实施《 国家公务员法》,提高公务员“进、管、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法制化程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务员队伍的构成,强化培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层次,坚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制度。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围绕发展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企业家素质。2、加强组织培训和考察,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

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誉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崇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配置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机构的功能,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机构,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为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搭建投融资平台工程,进一步加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基地建设力度。

(三)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要克服重学历和资历、轻能力和业绩的人才评审倾向,打破部门、身份、学历限制,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主。、根据需求重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存量的深入发掘并加紧培养,从队伍源头上加大培养、引进和使用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培养造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努力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学术技术研究机制。、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基地以及海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快以中青年为重点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

5、加强吸引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资源,完善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为留学人员服务的质量。

(四)努力培养和引进技能型人才、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

探索“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引导职业培训方向,完善职业分类,开发职业标准,着力推进技能职业训练市场化、行业化和社会化。、引进技能型人才

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战略,积极通过社会劳动力市场及时引进短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加强留住人才的机制,切实避免技能型人才流失。

(五)狠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的科技推广型、经营管理型、生产开发型、信息传递型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坚持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要依据。

六、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基础信息库、分类人才信息库,以信息服务工作引导人才的培养、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

(二)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和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以及公开发布人才供求信息等服务工作,推行通用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崇州市人才资源数据库,开展人才预测,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

(四)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实行经常性的人才工作督查制度。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五)落实《 崇州市人才工作要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人才资源不抓手,以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为崇州市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下载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上虞市人才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省人才规划范文大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海南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

    人才规划读后感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读后感在读完《人才规划》之后,我对其中的促进人才发展十大政策的新亮点感触很深。《人才规划》考虑到当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中医科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中心的实际,制定本规划。一、中心的人才现状近......

    人才培训规划

    鄱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2001-2005年职工教育人才培训规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已成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新规划(含5篇)

    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详情:1.杭州市(副省级)。即原杭州市区。杭州市调整设立12个市辖区。杭州市辖12个市辖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临平区、......

    2012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2012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博士后分团】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工程,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等,海岛海岸带管理、......

    2012年上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1日在上虞市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上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王慧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

    公司三年人才规划

    ************公司 短期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2014年—2016年,是公司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聚焦核心业务、促进管理现代化,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为确保公司短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