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安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吉安市前10个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发展战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整体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04.68亿元,增长13.6%,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三,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1-10月,全市全社会用电量45.79亿千瓦时,增长18.6%,其中10月份单月完成4.56亿千瓦时,增长25.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二。财政收入高位运行,1-10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0.75亿元,增长37.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增长39.4%,较去年同期分别增收27.5亿元和18.7亿元。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1-10月,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64.88亿元,增长17.56%,增幅列全省第五,较前9个月前移两位,总量首次超过上饶;实现利税总额128.67亿元,增长49.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9.31%,列全省第三。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44亿元,增长17.3%,较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1-10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6%,增幅列全省第一;1-10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32.86万人次,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114.9亿元,增长39.8%。
(二)投资拉动继续增强。截止10月末,全市在建(竣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9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1个。列入全市调度的420个重点项目中,有325个已开工在建,开工率为77.38%,其中59个项目已建成投(试)产。中心城区继6月份28个城建重大项目开工后,今天又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开工。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1-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93亿元,增长34.5%,增幅列全省第四,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其中新建项目投资占绝对份额,累计完成投资549.17亿元,增长34.8%,占全市投资比重的90%。同时,工业投资增幅回升较快。1-10月,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12.85亿元,增长33.7%,较前9个月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出口迅猛增长,1-10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6.35亿美元,增长90.8%,其中出口14.64亿美元,是去年全年总量的1.47倍,增长96.0%,增幅均列全省第三,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和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已连续8个月保持全省第三,总量已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3.4%和98.2%,完成进度均仅次于九江,列全省第二位。从进度看,前三名的永新县、新干县和安福县已分别完成调整后目标任务的103.5%、97.7%和92.6%;从增幅看,前三名的安福县、新干县和峡江县增速分别高达259.6%、216.6%和181.1%。引进内资快速增长,1-10月,全市累计上报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0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5个,合同引资906.76亿元,实际进资185.26亿元,增长42.3%。从项目所属产业类别看,在上报的203个项目中,属于全市
十大重点产业项目的165个,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81.3%,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项目47个,占项目总数的2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平稳增长,1-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11.0%。
(四)发展基础持续稳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在国家加大调控力度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但全市信贷规模依然保持了逆势增长的态势。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43.34亿元,比年初增加72.36亿元,同比多增10.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止9月末,全市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3.79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三,其中,去年被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的吉安县、新干县工业园投入比例较高,分别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5亿元和2.87亿元,分别列全市第一和第四;1-9月,全市园区共建成标准厂房120.4万平方米,是去年建成面积的近2倍。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9.8亿元,占GDP的59.5%,增长15.6%,高出GDP增幅2个百分点;1-10月,全市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实现总产值1117.27亿元,增长56.7%,比规模工业快4.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92.4%,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干部群众扎实工作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指标排位后移。1-10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列全省第八和第七,增幅及排位都呈逐步下滑之势。规模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分别较去年同期后移了3位和6位,外贸出口虽然大幅增长,但在全省的排位也后移了1位。二是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前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64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上升0.9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连续两次列入全省一级预警地区。年初省里确定今年我市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全年下降3%,从前10个月的数据看,虽然能耗环比总体呈逐步回落之势,但全年目标还是难以完成。三是企业运行困难增多。尽管当前电力供应较好,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及冬季的到来,全市电力供应依然有可能出现偏紧的形势。国家货币政策持续紧缩,既加剧了企业融资困难,也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致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企业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加上用工、融资等成本的上升,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导致部分企业生产波动。四是县域发展极不平衡。财政总收入增速最高与最低相差1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与最低相差27.5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增速最高与最低相差44.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速最高与最低相差278.3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现汇进资)增速最高与最低相差359.65个百分点。
今年仅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各项指标都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正视问题,进而振奋精神、再接再厉,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目标,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并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必须力争完成年度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盘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执行情况,对主要指标任务要逐项对照,找短板、寻难点、破难题,下功夫弥补薄弱环节,努力使今年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以更大的力度攻坚,以更新的面貌交账。
二、必须力保财税目标实现。截止11月20日,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6.5亿元,增长35.2%,增幅有所放缓。从各地上报的全年预计情况看,情况也不理想,只占市政府下达调整目标数124.8亿元的92.3%,差欠较大。各地各部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切实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领导,强化举措,加强分析,进一步细化差欠任务,落实责任,不折不扣完成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确保我市进位赶超的力度不减、势头不降。
三、必须力使项目落实到位。抓经济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工作任何时候都要盯紧不放。要倒计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查找差距,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施工单位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提高施工效率,切实加快项目推进建设速度。要抓紧未开工项目的启动建设,尤其是已经列入今年开工计划的项目,各县市区和各责任单位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尽力创造条件启动项目,确保计划不落空,项目不逾期。
四、必须力抓工业运行调度。据悉,省政府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市工业的考核力度,对工业运行目标完成较好的设区市将在工业崛起奖励中给予表彰,同时考虑开展“评议工业无所作为市”考评,压力较大。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重点企业开足马力,加大生产,为全市工业目标的完成多做贡献。要切实抓好工业用电的协调衔接,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确保工业生产正常用电需求,同时,继续开展银企对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工作,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要坚持增产与降耗并重,切实解决节能降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快杜绝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的逆行现象,尽快把今年的差欠补上,确保“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全面完成。
五、必须力求物价总体稳定。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9%,在6-9月连续四个月上涨5%后略微回落了0.1个百分点。但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艰巨,各地要通过加大商品市场供应,加强市场食品质量和价格监管,切实平抑市场特别是食品价格,确保年末物价基本稳定。同时,年末岁初,正值双节期间,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增加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各项措施,保证城乡居民基本的生活质量水平需要,确保社会稳定。
第二篇:2015年广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本站推荐)
2015年广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6-02-03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
【字体:大 中 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680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97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694.7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6542.41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3%、45.8%和3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51.4%和41.9%。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3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478.7亿元,比上年增长5.2%;林业增加值235.48亿元,增长6.4%;畜牧业增加值560.65亿元,下降0.2%;渔业增加值291.14亿元,增长4.0%。粮食总产量1524.8万吨,比上年减少9.6万吨,下降0.6%。其中,夏粮产量37.0万吨,比上年增长0.3%;早稻产量528.8万吨,下降2.7%;秋粮产量959.0万吨,增长0.5%。谷物产量1422.4万吨,比上年下降0.9%;糖料蔗产量7504.92万吨,下降5.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86.08万吨,增长6.7%;园林水果产量1369.99万吨,增长11.1%。猪牛羊禽肉产量408.95万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猪肉产量258.81万吨,下降2.8%。生猪出栏3416.79万头,比上年下降2.9%;年末生猪存栏2303.66万头,下降2.4%。全年禽蛋产量22.88万吨,增长3.2%;蚕茧产量36.06万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345.62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海水产品179.42万吨,增长3.0%;淡水产品166.20万吨,增长5.2%。
二、工业生产运行平稳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33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重工业增长8.3%。分行业看,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占行业面的8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5.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5.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5%,汽车制造业增长7.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5%。分产品看,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比上年增长26.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1.8%、电解铝增长11.7%、铁合金增长11.3%、汽车增长9.6%、发动机增长9.3%、钢材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4.8%,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1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6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国有投资518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民间投资10106.76亿元,增长16.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9%;第二产业投资6479.34亿元,增长14.5%,其中工业投资6390.80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8427.01亿元,增长18.6%。更新改造投资589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基本建设投资6680.15亿元,增长23.3%。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1655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9.9%,自筹资金增长14.0%,国内贷款增长20.7%,其他资金增长6.9%。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487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0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住宅投资1407.75亿元,增长8.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3850.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793.57万平方米,下降5.6%。商品房销售面积3523.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81.51万平方米,增长10.9%。商品房销售额174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住宅销售额1459.43亿元,增长14.5%。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2339.29亿元,比上年下降3.0%。
四、市场销售增势平稳
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00.28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47.78亿元,增长10.7%。分商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16.2%,粮油、食品类增长15.9%,汽车类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0%。
全年入境过夜游客450.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17亿美元,增长10.9%。
五、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3190.3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其中,出口173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进口1450.45亿元,增长13.8%。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105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一般贸易进出口885.44亿元,下降1.7%;加工贸易进出口657.72亿元,增长27.8%。从贸易伙伴看,对东盟进出口180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对美国进出口164.13亿元,增长8.0%;对欧盟进出口101.12亿元,增长16.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0.2%,农产品出口下降11.6%。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3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公共预算收入1515.08亿元,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非税收入483.51亿元,增长8.8%。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76.42亿元,增长17.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1.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7.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增长47.8%,农林水事务增长26.7%,城乡社区事务增长21.9%,教育增长19.7%,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18.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793.54亿元,同增长11.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119.30亿元,增长12.7%。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2048.35亿元,比上年多增105.54亿元。
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9,比上年缩小0.05。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2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按全区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92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10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3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305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3254元。全年农民工总量1225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1.2%,其中,本地农民工301万人,增长6.7%,外出农民工924万人,减少0.5%。本地非农务工月均收入水平2457元,比上年增长6.6%。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920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6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6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92%。
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5%,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2.6%,烟酒上涨1.3%,衣着上涨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3%,居住下降0.4%。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4%,油脂价格下降2.4%,猪肉价格上涨9.7%,鲜菜价格上涨4.5%。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环比上涨0.5%。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3.0%;12月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0.4%。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4.3%;12月份同比下降5.5%,环比下降0.3%。
九、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6.7:37.9调整为15.3:45.8:38.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6个百分点,是近13年来首次快于二产增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稳步向现代型经济迈进。
工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服务业投资占比提高。全年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十、人口稳定增长
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79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 万人,增长0.88%;年末户籍人口为55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万人,增长0.79%。出生人口7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05‰;死亡人口3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0‰。从性别结构看,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493.1万人,女性人口2302.9万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8.26(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常住人口中,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962.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1.76%;60周岁及以上人口709.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47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7%。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2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3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7.06%。
总体上看,2015年全区经济平稳运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我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下一步,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任务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区统一选取了约五千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南宁海关;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自治区财政厅;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就业数据来源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第三篇: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
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
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
现主营业务超百亿元,让“中国钙都”的梦想成为现实。农业上,注重发挥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这三个国字号品牌的优势,强力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柞蚕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花卉业,把农业做成工业,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做强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同时,加快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依托南阳万家园养老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老年病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全省首个养老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载体平台水平。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为龙头,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石材、汽配铸造、农业精品示范园等区中园建设为支撑,依托鑫泰钙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合产业链条,促进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关键性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不断强化适合园区发展需求的物流、金融、咨询等专业化配套服务功能,以人性化、特色化的园区环境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支持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加大资源、要素、服务整合力度,建设专业园区、子园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
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共性需求,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鼓励和引导专业园区、骨干企业树立高端合作理念,拓展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创建品牌、申报专利,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晰市县审批、核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对列入市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审批、土地、资金保障上予以优先倾斜,加快市直部门联审联批进度。
三是增加要素保障。由于项目用地严重不足,很多有技术、有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好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建设,请求市里在用地指标上对南召给予倾斜照顾。我县地方财力有限,现有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较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建议适度降低融资和财政担保门槛,支持我县联合捆绑发行债券,盘活资本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上予以倾斜,帮助我县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是完善发展机制。在差异化发展上,建议市里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区的资源、产业、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重点发展产业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各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加剧。在一体化发展方面,建议市里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各县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按照县域产业具体情况,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努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集群。
第四篇:2013年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
2013年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 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7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3年,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1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稳中趋缓”向“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
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通报显示,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五篇: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模版)
虽然,今年以来我区经济运行不断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下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8亿元,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同时受大项目支撑作用弱化,工业化投资力度萎缩、大项目稀少、去年同期基数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区固定资产面临反弹压力,完成既定任务困难较大。
其次,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去年全年我区工业经济“前低后高”的影响,今年随着经济的回暖,全年工业经济将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加之我区工业总量不强、园区集聚功能不够明显和企业经济效益尚未根本好转的影响,我区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的困局。
最后,财政收支紧张矛盾突出。从收入看,1-9月全区财政总收入增长11.2%,比1-8月回落4.7个百分点;比1-7月回落6个百分点;占市下达目标的69%,低于序时进度6个百分点。从支出看,财政体制调整滞后于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形成缺口;造林绿化、校安工程等民生工程支出较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三农”、教育、科技、劳动、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都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且基数大、刚性强,收支紧张矛盾依然突出。从财政体制调整因素的影响看,1-9月,按体制调整后,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3.8亿元,剔除体制调整因素,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4.5亿元,19户上划企业完成收入7553万元,上划房产税、契税272万元。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元至九月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各县(市)经济发展仍不平衡。生产总值增幅前三位的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分别增长12.37%、11.99%、11.7%,增幅最小的永靖县为8.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前三位的永靖县、康乐县、积石山县分别增长31.17%、26.84%、26.05%,增幅最小的临夏市仅为-16.52%。财政收入增幅前三位的东乡县、康乐县、广河县分别增长35.89%、32.86%、31.94%,增幅最小的永靖县、和政县仅为0.16%、0.08%。
二、国有大型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我州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6.2:29.7:44.1,由于第一产业发展较为平稳,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二、三产业的拉动,第二产业增长又主要依靠工业经济的拉动,因此,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同时,工业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生产走势。主要表现在大中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例高,刘电、盐电、刘化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近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近60%。由于几家大企业都属水电能源工业,受黄河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生产容易出现起伏,造成国民经济增长往往缺乏稳定性。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同比下降8.59%,导致工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2.2%下降到20.1%,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回落6.15个百分点。
三、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使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增加,利润下降。1—9月,我州工业全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108.08%,九大类指数全部上升,其中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指数分别高达109.99%和113.3%,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98%,原材料价格涨幅高于产品销售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工业企业成本和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甚至已出现亏损。
四、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截止9月底,全州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 3.96亿元,占预算的73.71%,短进度1.29%,短收693万元,同比增长9.4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2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电力企业受发电量下降的影响,完成税收10121万元,同比下降8.87%,减少税收817万元。二是化工企业因产品调整结构、减免税政策和企业改革重组合并等因素造成税收同比下降39.3%,减少税收461万元。三是小规模碳化硅企业受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的限制已关停17户,现有的企业由于受产品销售不畅和市场价格偏低的影响,产量下降,造成税收减少269万元。
五、物价水平涨幅较高。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T)呈现持续高位运行的基本态势。1至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涨5.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1.4个百分点,涨幅位居全省十四个市州第3位,其中食品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2个百分点。肉类中猪肉涨幅最高,最高时达到了每公斤22元,打破了往年8—9月间猪肉价格为全年最低月份的惯例。
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投资依然薄弱。今年以来,投资最快的一直是房地产开发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7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66万元,同比增长1倍。房地产开发和农村投资的良好态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州仍然缺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财源性项目,全州新开工项目共有251项,生产性项目仅有11项,占新开工项目数的5.7%;5000万元—1亿元的只有5个,亿元以上的只有5个
关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剖析。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受需求的影响,工业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目前国内需求在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有了一个明显的增长,内需这一块增势较猛,发展较快。但是外需这一块,目前还处于恢复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影响。所以外需这一块目前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受外需影响,就要影响东部,影响全国,进而影响四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受需求的影响仍然较大,目前我省产销率、工业经济效益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所以说目前工业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在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好这种回稳向好的发展趋势。第二个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也回落了3.4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回落也很正常,但是四川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本来就低于全国,人均收入在全国排位靠后,在这种低收入的情况下,如果增速上不去,就会拉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第三个问题,目前节能降耗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刚才我已经谈到,具体数字就不再说了。从总体情况来看,今年的形势不错,但前三年的情况不太理想,会对今明两年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仍然把目前节能降耗的形势看得比较严峻。(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经济:一是自6月以来全州出现长期高温旱情,部分县市农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灾情出现,造成部分县市秋粮减产。二是农业、畜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工业经济:一是规模企业开工仍不足,企业亏损面仍大。9月份当月停 产企业有54户,比上月增加2户,当月停产企业比上年同月减少产值7524万元。到9月底仍然完全停产的企业有15户,减少产值4.28亿元。1-8月,全州295户规模工业中亏损企业有126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高达6.22亿元。二是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三是一批重点新建项目不能按时投产,产能闲置。
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离年初目标任务较远。1-9月,由于受雨水过多的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49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146.8个百分点,投资完成仅占年初目标的62.9%。
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黔东南段等跨地区重点工程投资任务艰巨。1-9月,以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7.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其中: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黔东南段等跨地区重点工程投资完成40.37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41.4%,比上年同期下降34.6%。仅完成全年96亿元目标的42.1%,离全年目标还有57.9%的差距。第三产业方面:一是旅游产业还未取得突破性发展,外来消费不足。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州内消费潜力不足。三是新型服务业发展的规模还比较小。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中固有的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问题也开始显现,在省定经济目标中,大部分指标均能较好完成,许多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如全市GDP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排全省第一位、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排全省第2等,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固定资产
投资目标难以完成、节能目标完成难度极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完成省定目标还有困难。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目标任重路坚。1-9月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比上年同期下降1.4%,增幅在全省排第18位。城镇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占投资主导地位的工业投资增长偏低。二是支撑投资高速增长的大项目减少。三是项目建设资金趋紧,制约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1-9月份,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9%。万元GDP能耗2.1吨标准煤,下降4.5%,要完成全年5%的降低目标,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
7.6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低12.4个百分点,与全年15%的目标低5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四)工业企业赢利难度加大,亏损明显增加。一是大企业“增收不增利”矛盾突出。全市现有大型企业7家。今年以来这些大企业增收不增利,制约了全市工业效益的提升。二是受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亏损加剧。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6.5亿元,增长290%。亏损面为5.4%。发电、水泥企业受电煤价格上涨影响,整体利润下滑严重。其中姚电公司、平东热电、三和热电、蓝光电厂、星峰集团等企业亏损加巨。
另外,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一些国家经济衰退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升级,加上四川地震及近期的南方水灾,给全市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三、全年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别复杂,遇到了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趋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情况,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大。外部需求收缩,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国内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保增长、控通涨”总的宏观调控政策下,陆续出台了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信贷规模、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和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平顶山市还遇到了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节能降耗压力加大、工业特别是电力行业亏损加巨等诸多问题,总体经济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下,面临着经济发展周期性回落的可能,同时土地、电、资金等资源要素制约情况凸现,总体上看,经济运行高增长低通胀的趋势出现了变化,呈现出平稳下行态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预计全年全市经济增长幅度在14%左右,较2007年回落2个多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7%以内。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中可能影响经济下行的苗头性问题。特别是要监测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工业贷款余额增速下降、投资资金到位增速回落、能源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两税合一”、能源类产品税率调整等政策性因素对全市财政和经济运行的影响。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企业亏损额居高不下。8月末,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94个企业发生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亏损面为44%,亏损企业亏损额
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分行业看,盈亏相抵后净亏损的行业有17个,占全部行业的45.9%;净亏损额上千万的有7个,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净亏2084万元;饮料制造业,净亏2125万元;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净亏1835万元;橡胶制品业,净亏2897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净亏2978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净亏1395万元;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净亏1645万元。
2、企业资金占用增加。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金”占用为5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为38.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17.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两金”占用的增加,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严重地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3、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跌。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58%,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摩托车制造业90.9%,汽车制造业92%,橡胶制品业93.9%,纺织业为94.6%,轮胎制造业94.6%,医药制造业95.6%,家具制造业96.2%,化学纤维制造业96.6%。价格持续下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投资快速增长与消费增长相对较慢等,在微观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制约了一产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农副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低于全国水平。占我市食品行业比重较大的生猪、玉米、大豆等加工行业所需原料多数从市外购买。农副产品以简单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多数农副产品加工属于“掐头去尾、化整为零、去皮留仁”等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劳务产业化水平低。目前尚有100余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同时“非典”使全市在外务工农民返乡7.6万人,由于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下降1.5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减少15元左右。
二是我市产业结构与以消费转型升级为标志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不对接,新一轮消费需求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国经济已进入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旅游等“新兴消费品”为主要拉动力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今后十年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力对每年GDP新增量的贡献可达六分之一。但我市与汽车相关联的装配机械、汽车零配件、发动机、大型机床、精密仪器等行业基本空白。我市旅游景点层次低,尚待进一步提高。通讯电子行业规模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也处于弱势地位。建材行业中的水泥以立窑为主,属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工艺,建筑用陶瓷多数为中低档产品,难以使用于高档房地产开发。
三是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4650万元、产值3286万元,比全省分别低2900万元和53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有652家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有454家企业盈利在10万元以下。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全省低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全省的65%,资产负债率高出全省4.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仅占全省的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7.4个百分点。
四是产品销售率低,两项资金占用增长较快。累计产品销售率96.4%,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2个百分点,列全省末位。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占用达100亿元,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增长22.6%;其中应收帐款49.8亿元,产成品存货50.2亿元,分别增长18%和27.5%。临工机械、金锣集团、华盛江泉、郯城纸板、兰陵集团、鲁南制药6家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过亿元,华盛江泉等25家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增加额超2000万元。工业总资产贡献率比全省低2.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比全省慢0.04次。产销率不高,两项资金占用增加较快制约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从长期看,将影响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五是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出口额占全省的2.8%,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2.2%,全社会投资中利用外资仅占2.1%。从出口内部结构看,加工贸易比重低,占14.5%,增速低于一般贸易31.6个百分点,纺织品、食用油籽、蔬菜等传统加工产品占60%以上,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产品出口仅占3%。从出口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占全部出口额的50%以上,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出口份额低,出口市场集中,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