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八期人民调解工作思考与探索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动态
第十八期
广元市元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9月6日
人民调解工作思考与探索
人民调解作为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是诉讼外最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手段,被世界誉为诉讼外纠纷化解模式的“东方一枝花”。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关系的多元变化,矛盾纠纷数量日益增多、日趋复杂,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渐现弊端,逐渐难以化解新形势下产生、形成的矛盾纠纷。如何在新时期保持人民调解旺盛的生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应有作用,笔者就人民调解性质及定位、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人民调解性质及定位
正确把握和准确定位人民调解工作性质,是科学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石。实践中,我们未能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进行准确区分,部分行政部门如群工、综治、公安等单位的一些调解活动与人民调解工作产
生交集,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混乱局面;将司法助理员参与调解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及轻微刑事纠纷的行为视为人民调解行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第五条、第七条分别规定:“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可见,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实施主体,其性质是群众性、自治性组织。实施主体是否是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区别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防范人民调解行政化的风向标。人民调解工作本质上是民间组织自发地、有组织地化解社会矛盾的行为,并非行使行政权、司法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及基层人民法院,负有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能,其工作人员对民间纠纷、经济纠纷及轻微刑事纠纷的调解行为属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范畴,与人民调解有本质区别。司法行政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宏观把握、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就能更好地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科学、合法地发展。
二、人民调解困惑与困难
传统人文关系影响公正。人民调解主要是基于调解员的威望及公信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我国农村历史上一直是“熟人”社会,人与人在实际生活中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对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是一种考验。实践中人民调解员多是乡、村、社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担任或兼任,专业人员匮乏,整体素质不高,兼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部分调解员具有“老好人”思想,在调解中趟
浑水、和稀泥、充当和事老等,抑或是直接倾向于与之关系较好的一方,偏离了人民调解员应有的中间立场。
程序缺陷难以实现公正。一是人民调解回避制度执行困难。随着基层群众对人民调解认识的加深,《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后部分基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一般先通过人民调解,调解有异议再予审理,人民调解会逐渐成为民间化解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实践中每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平均有人民调解员4至5人,但数量庞大的矛盾纠纷,由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员将成为一纸空谈。二是人民调解调查取证难以实现客观、真实。人民调解主要基于人民调解员的调查取证结果及当事双方出具的证明资料,进而调解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员受个人认知、专业知识、身份条件等因素影响,取得真实有效的证据困难较大;在农村“熟人”社会中,假证、伪证现象屡屡发生,大大降低了证据力,扰乱了调解秩序。三是缺乏惩治措施,多从道德层面要求纠纷当事人凭良心作证。
保障力度人员力量不足。一是人民调解组织正常运行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员工资补贴等,一般通过财政拨款和案件补贴等途径解决,但数额较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二是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环境下,人民调解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直接、不明显的认识意思大量存在,导致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足。三是调解队伍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大多缺乏专业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对专业法律知识及相关政策的把握不够,致使人民调解工作威信不足。四是诉调衔接不畅。虽然建立了联席会议、诉调对接等机制,但在具体运作中难以实施,基层法院重审判而忽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协议确认结果公示制度未能落实等现象的存在使得信息交流不畅,协作配合默契不高。
三、深化人民调解对策及建议
优化调解队伍结构。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调解专业人才摸排机制,综治、人事、司法、法院联合建立人才信息网络,组建一支专业精、技术强、威望高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坚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协调基层法院分期分批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庭审旁听,建立人民审判员、人民调解员交流制度,鼓励支持人民调解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法庭案件审理。完善审判员指导机制,借法院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之机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具体业务指导。
完善调解程序机制。一是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单位,公开公示人民调解员基本信息、善于调解的纠纷类型、调解成绩等情况,持证上岗,纠纷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人民调解员调处纠纷,从根本上提高调处成功的概率。二是建立人民调解员调查取证申请审批制度,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司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等相关部门审查批准,为人民调解员调取证据提供一定便利,从根本上避免假证、伪证现象的发生。三是强化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包括证人的普法宣传教育及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假证伪证对调解公平公正的恶劣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尽量预防和杜绝假证、伪证现象的发生。
争取发展保障资源。一是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纳入政府、部门综治工作目标考核及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二是强化经费保障。除常见的由政府拨付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个案补贴奖励等外,还可以采取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通过购买人民调解服务的形式,与人民调解组织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其支付人民调解组织一定的费用,用于人民调解组织工作开支。这一途径既符合了人民调解组织群众性组织的根本属性,又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以一种平等自愿的方式根本上解决了人民调解组织的资金问题,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经费解决途径。
密切联系协调一致。人民调解组织在法院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驻院(庭)人民调解室,在派出所设立驻所人民调解室,促进人民调解向行政、司法调解延伸。落实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工作计划,协调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建立诉调衔接制度,法院将部分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在诉前、诉后、诉中委托人民调解解决,实行调解前置;人民调解组织对调解无果或失败的矛盾纠纷可建议当事人起诉至法院,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完美对接。
(供稿:元坝区综治办主任:唐红宝
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刘元元,男,回族,山东菏泽人,法学
硕士,生于1981年12月,2008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专业)
报:市综治办,市大调解协调中心。
第二篇: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倪亮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4期
【摘 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深入走访调研,对当前基层人民调解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调解;基层;调查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多年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是矛盾主体日益多样化、矛盾内容日益复杂化。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发生。那么,如何发挥好人民调解这“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实现我镇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目标,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根据笔者在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三年来的资料研究与实地观察,通过走访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访谈性调查,现将北辰区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一、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区司法局统一指导下,大张庄镇加大了司法行政工作力度,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使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进一步推进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大张庄镇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主管政法工作领导任副主任、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镇各职能部门领导及各村调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人民调解大网络,增强对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能力,提高了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反应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是保证组织落实、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大张庄镇调委会制定了纠纷登记制度、回访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等,并狠抓了制度的落实。如例会制度,每月月初将各村调解主任约到镇政府召开工作碰头会。一来可以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新的法律法规;二来可以收集基层纠纷信息,听取基层工作情况汇报,协助基层调解重大疑难纠纷;三来可以交流工作经验,沟
通纠纷信息,讨论疑难纠纷案件,四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部署,安排下步工作打算。
3、进一步完善村级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大张庄镇现已建立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2个,其中村级调委会31个,覆盖镇域率100%,共有人民调解员392名。同时,在各村调委会的组织安排下,均设立了调解小组和调解员。几年来,人民调解员在不断更新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各类民间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与政治安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作及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但在很多方面,仍跟不上形势变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1、群众对人民调解的认知度低。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群众出现矛盾纠纷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告“、“打官司”。这种调解萎缩、法院负荷日益加重的状况,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了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提高,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缺乏信任感,认知程度低,对诉讼的依赖,认为唯有司法裁判才能实现公平与正义。
2、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村调委会常常是一人调解队伍。原因在于,为了巩固调委会地位,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调委会成员往往由各村干部组成,这个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基层组织中村干部担任的职务多、任务重,实际工作中无暇兼顾调解工作。处理问题往往凭借直觉与人情,对法律的理解比较表面化,不善记录总结,使得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困难重重。
3、人民调解经费不足,影响人民调解员积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调委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经费,靠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自行筹款落实。从实际情况上看,各村经济财政状况不一,村调委会经费很难真正达到落实,调委会主任大多由村委成员兼职,拿村干部补贴,而农村人民调解员的补贴也很少,在进行调解工作,大多是义务进行调解,长此以往必将挫伤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
三、对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镇宣传部门和司法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使人民调解制度能够家喻户晓。使群众面对纠纷时更理性,更多考虑成本、效益、效果等因素,将那些简单细小的争议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去解决,而不是动辄打官司。从而形成人民群众信赖调解,及时利用调解维护权益的习惯。
2、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农村调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等状况,建议建立一支选举与聘任并用、专职调解员与社会参与结合的调解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群众提供既免费又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邀请专业的法律人才为农村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调解技能,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
3、增加投入,保障调委会工作经费和调解员补贴经费。政府对调解工作的支持是对社会管理的一种合理投入,也是对属地民众的一种责任。镇政府、村委会要保障调解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在保证调委会主任补贴的同时,落实人民调解员的补贴。建议将人民调解工作、培训、宣传、表彰、硬件建设等经费以专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到位,并根据工作发展逐年调整,从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积极性。
作者简介:
倪亮(1986.8),男,汉族,吉林松原人,2008年天津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天津市首届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
第三篇:三枪高三第十八期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
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
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
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
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
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
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
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
高三第三期1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颁奖词----【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颁奖词----【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 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
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颁奖词----【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7、颁奖词----【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8、颁奖词----【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9、颁奖词----【周月华 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10、颁奖词----【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1、【特别致敬: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不抓回糯康,誓不撤兵!历时7个月跨国追捕,13名中国籍船员的亡灵得以安息。这背后是“105案”专案组全体民警忘我的日夜奔波。跨越距离和生死,他们用正义和胆识捍卫中国法治权威和中华儿女安危。
刘跃进,男,53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第四篇:第十八期青联通讯(定稿)
(第十八期)
2009年5月30日
本 期 导 读
一、市青联五届四次常务委员会、市青企联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暨2009春茗联谊活动顺利举行
二、香港台山商会周年会庆 江门青联到会祝贺
三、市青企联举办企业家成功论坛——精益生产管理
四、创业先锋走进校园
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五、珠西新崛起,青年勇争先
六、喜获殊荣
“世青会”铸就品牌
七、江门青联党群组和工商财贸组小组活动
八、声影并茂
青年社团庆五四
九、江澳同栽青年林
携手共植真情谊十、五四薪火传不息
爱国爱澳爱家乡 市青联五届四次常务委员会、市青企联六届三次 常务理事会会议暨2009春茗联谊活动顺利举行
2009年2月20日,江门市青联、青企联在新会御景酒店召开市青联五届四次常务委员会、市青企联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暨2009春茗联谊活动。本次会议调整了联合会领导架构,为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紫骊,市青联主席、青企联名誉会长梁富鸣,市青企联会长万国江,市青企联当值会长赵女乔、谭亮仪、黄德宗、谢海恒、梁活文以及市青联常委、青企联常务理事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市青企联当值会长代表赵女乔向全市青联委员、青企
联会员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直面困难;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调整结构、自主创新;为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共担责任、共谋发展!市青联主席、青企联 名誉会长梁富鸣在会议上向全市青年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各位常委和常务理事作为核心力量要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全体委员、会员一同努力,让市青联、青企联真正成为凝聚青年心,发挥青年智的优秀青年组织!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紫骊号召青联、青企联新老委员、会
员在经济危机面前,要以积极有为的态度,抓住机遇,增强企业应对策略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来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会后,还进行了2009春茗联谊活动。新老委员、会员抓住机会,广泛交流、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
香港台山商会周年会庆 江门青联到会祝贺
2009年3月15日,香港台山商会第十八届理监事暨会员春节联欢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江门、五邑党政领导、社团代表、乡贤邑彦近2000人参加盛会。江门市青联副主席杨蕾率队到会祝贺,对商会一直以来对江门青联工作的关心帮助、特别是对江门市新青少年宫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商会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江门青联工作。
商会近年在家乡中、小学校建设中捐资逾千万,在获悉江门市政府决定兴建新青少年宫后,即带头捐资130万港元支持新青少年宫建设,对家乡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事业倾资倾心、大力支持。
市青企联举办企业家成功论坛——精益生产管理
2009年3月29日,由江门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江门市蓬江区总商会、鹤山市总商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MBA江门教学中心、江门市益智有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为期一天的江门企业家成功论坛在江门五邑华侨广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特邀有多年实战历炼、专注于制造型企业的精益改善和降成本作战方面研究的国内制造管理权威专家、零牌专家组首席顾问、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特聘讲师、《现代班组》专栏作家祖林老师主讲,主题是 ‚精益生产管理‛。来自五邑各地区1000多名制造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生产部经理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以‚独特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生产模式‛为中心,通过日本企业过冬的启示、精益生产革新推进、精益系统的降成本作战等课题,重点突出精益生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结合当前金融海啸的形势,进行了实例分析,供大家讨论和交流,活跃了企业家们的思维,调动了企业家们的积极性。经过一天课程的启发,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精益生产管理的概念和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企业应对金融海啸和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思路。
创业先锋走进校园
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与企业家同行”论坛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09年4月10日,由市青企联和江职院团委联合主办的‚与企业家同行‛论坛在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论坛邀请了江门十大创业先锋、江门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江门市蓬江区海豚 水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能、江门市佳成针织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文标、江门市芳源(芳鑫)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爱平等5位企业家与江门职院数百名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各自的创业经历。
本次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与成功企业家对话交流的机会。企业家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们分享企业经营与用人过程中的案例和经验,使学生们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和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消除学生对就业的迷惘,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应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
珠西新崛起,青年勇争先
——珠中江区域青联组织紧密合作座谈会
2009年4月14日,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扬珠三角地区青年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珠海、中山、江门珠三角西部地区青年工作的紧密合作,推动三地青年工作的共同发展,珠、中、江三地青联组织代表相聚江门,召开了‚珠中江区域青联组织紧密合作协议座谈会‛,并就互鉴三地经验、融合三地特色、促成三地青年工作共赢局面的具体做法达成了共识。
此次会议,三地青联组织本着‚平等自愿、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引导和鼓励青年在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宗旨,经讨论,形成以下三方面合作意向:
一、在服务经济方面,三地通过联合开办青年企业家提升培训班、走访三地知名企业并请知名企业总裁分享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联合举办三地人才招聘会、大学生创业大赛,创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组建企业家与大学生对接的‚青年创业导师团‛等多种方式,着力推动三地青年企业家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助力青年就业创业实践。
二、在服务社会方面,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三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组织三地义工骨干互动交流、培训、学习、规范义工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三地志愿服务信息互通、充分发挥义工服务的平台作用,积极为创建文明城市做贡献。
三、在文化交流方面,不定期举办三地青少年与港澳台青少年交流营活动、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平台、组织专题研讨和座谈会,通过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构建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三地青年文化交流。
这次会议是继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9个地市的青联组织与香港、澳门地区青联组织签订《珠江三角洲地区青联组织合作框架协议》后,珠海、中山、江门三地 首次联合召开的联席会议,团珠海市委书记赵伟媛、团中山市委书记劳国南,团江门市委副书记杨蕾、郑劲龙,以及珠海、中山、江门的市青联、青企联、青年社团代表共2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召开,对于三地青联组织在今后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发展,为推进珠三角西岸一体化,努力打造珠中江经济圈,促成由珠海、中山、江门组成的珠三角第三极的振翅高飞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喜获殊荣
“世青会”铸就品牌
2009年4月10日,省青联在全省范围内表彰了15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项目,江门市青年联合会承办的‚第一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获此殊荣。江门青联党群组和工商财贸组小组活动
2009年4月25日,江门市青联党群组和工商财贸组的委员们吹起集结号,齐赴鹤山色色摄影基地举办联合活动日,委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摄影基地的摄影博物馆、世界著名景点的微缩景区等,并准备了一系列休闲运动项目。通过活动平台,委员们充分交流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体会,感情融洽,体现了青联青春、活力、融通四海的大家庭氛围。
声影并茂
青年社团庆五四
——2009侨乡青年文化节青年社团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7周年及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江门侨乡共青团作为全国最早成立团组织的17个地区之一,开展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系列活动,具有十分深远和重要的意义。为了共同回顾江门侨乡共青团87年的光辉历程和90年的侨乡青年运动,团市委、市青联开展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2009侨乡青年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活动期间,江门市各青年社团也非常活跃,积极开展了各类活动: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举行《名版梁祝欣赏会》 5月3日,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在和易堂画廊组织了一场名为《名版梁祝欣赏会》的音乐、音响欣赏活动。
今年因应是著名音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首演50周年纪念,而确定活动主题为《名版梁祝欣赏会》。《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等作曲家创作于1958年,翌年在上海首演。这是一部将小提琴民族化的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乐曲取材自古代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吸收了越剧唱腔素材,按戏剧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细腻地描写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在欣赏会上,协会会长叶泽权与在场参加活动的爱好者们介绍、分享了关于这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以及他和多位会员精心收藏的不同唱片版本,既有最常见的以小提琴为主奏乐器的版本,也有以高胡、甚至琵琶等民乐为主奏乐器的乐队协奏版本,还有人声演唱的歌曲作品,演奏艺术家涵盖中外,精彩纷呈,经现场一套国产音响精品器材重播出优质乐感,有余音绕梁的效果。在场会员在欣赏之余也发表各自听感,起到积极交流的作用。
以花为媒 胡培烈讲述快乐摄影
5月16日,由江门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胡培烈主讲的《述花集》摄影讲座在江门举行,与摄影爱好者进行零距离接触,分享他的快乐摄影。200多名会员、影友踊跃参加了这次活动。
摄影讲座上,胡培烈先生先介绍自己近几十年的创作历程及心得,特别介绍了最近出版的摄影集《述花集》的创作过程,通过一百多幅图片向每位会员,影友分享对于摄影技法的钻研心得,还与 现场影友互动,切磋摄影技术。影友通过《述花集》了解到,胡培烈的作品迥异于以往既成的花卉摄影,具体的形质让位于感情的表述,让摄影的物质存在不是成为花的本身,而是成为华的意义,进而成为个人灵性的表征,在一次复述艺术由再现向表现倾斜。胡培烈对多次曝光和多重移焦手法的运用,正是源于这种表达需求的自然的选择。大家还对会后的《述花集》现场签售,反映热烈。
胡培烈先生表示,摄影艺术要多拍,从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拍出自己的风格。同时要坚持求新求变,不断回顾反思,探索尝试,快乐拍摄。
据了解,胡培烈,著名摄影家。先后担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主席,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世界华人摄影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职称评审委员会高级职称评委,现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多次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近50年的摄影艺术追求,他将摄影镜头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且独树一帜:超常焦距的镜头大胆取舍、突出表现色块和线的渲染张力、奇特的视觉效果颇似中国古典泼墨画。江澳同栽青年林
携手共植真情谊
——江澳青年“五四”植树树榜样交流活动
5月3日,为纪念‚五四‛
运动90周年,加强江门和澳门两地青年的联系交往,200多名江澳青年齐聚江海区外海街道南山村南大岗山,举行‚五四‛植树树榜样交流活动。副市长谢日荣等出席交流活动。
‚90年前,正是因为一批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年播下了种子,才使我们拥有了富强、幸福的今天。祖籍五邑的澳门人有20多万,其中青年人是基础和栋梁。我们特意在‘五四’纪念日前夕回到家乡,和家乡青年们共同种下江澳青年林,就是期望两地青年们增进交流,共树服务家乡、建设祖国的理想,引导两地青年携手促进祖国繁荣。‛澳门江门青年会会长麦瑞权表示。
现场来自江门市青联、江海区青联、澳门江门青年会、江门侨界青年联合会的200多名两地青年热情高涨,参加植树的两地青年纷纷认为,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一件十 12 分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两地青年在山上共种下1000多株树苗,并在山头竖起‚江澳青年林‛牌匾,见证两地青年情谊。
植树活动后,两地青年开展交流活动并相互交换纪念品,此次活动增进了澳门江门籍青年对家乡的感情,更好地团结江澳两地青年,促进了两地的交流合作。
五四薪火传不息
爱国爱澳爱家乡
——澳门江门青年会成立典礼
2009年5月4日,澳门江门青年会举行庆祝该会成立及首届会长、理监事就职礼,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等主礼。何厚铧,崔世安,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高其兴,教青局代局长梁励,江门市副市长谢日荣,联同澳门江门青年会咨委会主任萧德雄、副主任陈杰恒,会长麦瑞权、理事长李健强等主持网站启动仪式。麦瑞权引领全体理监事宣誓就职,由崔世安监誓。江门市政协副主席王曙星、外侨局长张国富、统战部副部长陈卫国、市青联副主席郑劲龙等江门地区代表到贺。
会长麦瑞权致词说,该会成立后的首要工作是凝聚青年乡亲的爱国爱澳爱乡力量,透过参与本地各项事务,积极推动澳门青年与海外华人社团的联系和交流,团结四海乡亲、培育人才,致力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麦瑞权表示,澳门江门青年会是由一群爱国爱澳爱乡、热心社会公益事务的居澳五邑籍青年组成的非牟利社会组织。宗旨是遵守《澳门基本法》及法律,依照江门同乡会的方针路线,构筑青年展现才华与迈向世界的理想平台,激发青年奋 发图强、积极创新的精神,为澳门特区政府实践‚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青年会将致力团结有志向、有热诚、有才干、有活力,具丰富青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加强交流,提升能力,脚踏实地,务实工作,用以点带面的精神和理念面向澳门青年、全国青年以至全球华人青年,持续的全方位的发展会务。全体青年成员将怀着创会宗旨,传承‚五〃四‛精神的光荣使命,积极开展及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梁励致辞表示,教青局一向积极推动青年结社及培训活动,与多个机构合办有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近年更特别注重‚青年全面发展‛工作,协助青年人培养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年轻人领导才能和各种生活技能的发展,鼓励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多与各地青年团体交流,拓展视野。
澳门江门青年会的成立,标志着澳门青年群体中增添一个发展平台,将进一步加强江澳青年间的联系、交流和合作,共同为两地青年的发展贡献力量。
承印:江门市青年联合会秘书处、江门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秘书处 主编:何莲 副主编:关志钒 责任编辑:柯莉敏、余国锐 本期发至:团省委和市有关部门、领导,市青联委员、市青企联会员,各市(区)青联、青企联
本刊投稿电子邮箱:jmtsw@126.com 联系电话:3273558、3273550
第五篇: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
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招考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各种公考制度的渠道走上了乡镇工作的大舞台,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乡镇工作较之艰苦的工作环境,纷繁琐碎的工作任务,事无巨细的政策落实等各种特点,作为年轻的新录用乡镇公务员究竟如何才能迅速的融入工作氛围,适应工作环境且对本职工作充满职业素养,这无疑成为了新时期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要了解当前年轻的公务员所具有的特征
1、高学历。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国家各项基层工作招考政策的报考要求,除乡镇公务员外,三支一扶、选调生及村官考试的选拔对象无一不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乡镇工作者在学历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以往乡镇干部的新群体。
2、高姿态。正是由于原本具有的高学历,再加之经过“万人徒走独木桥,一职难求为公考”的艰难选拔,被录用 1的公务员在心理上形成了万里挑一唯我独尊的自豪感,其对自身“公务员职业”概念的优越感增强,使得高姿态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征。
3、远距离。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服务对象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恰恰与之前接触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对农村的陌生感加重。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公务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出生地在城市的也大有人在。存在对农村感情不深、对农村工作和环境感到陌生等问题。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更多的是将乡镇干部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较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一社会角色,这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在去“官意识”的同时却也少了些许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对乡镇工作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乡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着力领域主要是农业。而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作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在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镇机关及其工作的主要特点:
1、直面农民群众。乡镇干部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乡镇干部的递接作用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并想方设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从而带领他们去努力完成。同时,农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特别是在广阔天地里改造自然获取生存、发展、幸福与和平之机会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组织直接回复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2、管理汇报结合。乡镇机关面对的是整个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中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村务选举、儿童失学等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得管。管得多,而不让老百姓感到厌烦和掣肘,这就需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技术和行政能力的精细化程度。真正从农民群众满不满意、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核心追求出发去管理,去服务,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宪法还是地方组织法等专门法律,赋予乡镇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镇机关需要依法依规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应擅作主张。
3、注重综合协调。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诸如林业、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等等县市级单位都可能会在乡镇派驻机构。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统一领导,搞好条块结合。
4、必须整体推进。正因为乡镇工作兼具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各类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搞协同,靠协调。大多数工作必须跨越部门来开展,想要将其截然分开,各干各行,以做到近乎绝对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要树立集体行政意识,要学会做多面手。
三、成长为真正的乡镇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态度。
1、陌生的工作环境,态度是从容不迫的自信。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万千同龄人在就业压力的大潮下激流勇进,奋勇拼搏,终于顺利的通过了人生又一个独木桥,诚然是幸运的。然而当大浪远去,只身到达彼岸后的陌生无疑也是茫然的。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站在起点,当未知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忽然袭来时,小小的忐忑在所难免,因而此时就需要正确认识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精神,昂扬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种从容不怕的自信去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2、生疏的业务知识态度是虚心请教的奋进
适应了环境,结识了同事,接下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任务。然而对于乡政府工作的知之甚少,生疏的业务知识成为开展工作最大的弊端,但是面对未知的领域不懂不会绝不是不干的借口,要学要干其实会有很多方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向领导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因此,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未来的工作计划态度是结合实际的创新
虽然对于工作开展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毕竟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才能做到时时有目标,事事有重心,才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目标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首先是学习,学习是进步唯一的方式,虚心努力的学习更是尽快掌握提高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毛主席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到乡镇工作,仅靠学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以实践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有许多书本知识老是记不住,但到了具体工作,经历了容易记、记得牢。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其次是思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乡镇工作的亮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创意,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最后是勤奋,始终坚信一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吃懒做不是该有的作为,勤奋努力才是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所必须的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这里有属于祖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朴实的人民,而作为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和农民群众真心的交朋友,摒弃不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作风习气,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工作依靠农民,工作为了农民的意识,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群众将心比心,肝胆相照,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才能获得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我们的工作顺风顺水,也只有这样年轻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