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精)

时间:2019-05-13 10:3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精)》。

第一篇: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精)

对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认识问题 明确要求

我团的绝大部分调解员都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法律知识欠缺,政策水平低,业务技能低、宣讲能力低、调解文书 制作能力低、敬业精神差、业务能力差,法律专业人才匮乏。加之文化程度不高,造成调解员工作方式方法简单陈旧 甚至粗暴,他们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常常是不依据法律而依据一些民间的陈规陋习,调解无法让职工群众们信服,调 解结果自然也就没有公信力。所以绝大部分调解员对此工作深感力不从心。显而易见, 这种整体素质低下的调解队伍 压根儿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及时有效地化解新时期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 矛盾纠纷,提高调处民间纠纷的质量,增强纠纷调解的社会效果,是人民调解员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和新任务。当前人 民调解协议越来越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比过去更加要求在民事调解中依法认定纠纷事实, 依法进行调处, 而且对调解 协议的形式,内容要求也更加严格。2002年中办发 23号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部颁规章,对人民调解 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我团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二、调解员应具备的能力

人民调解员的一切活动始终是围绕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的。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采用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地防范和化解种种矛盾纠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它要求调解员:一要有纵横有 方的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二要有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向当事人宣传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开展社会 主义道德教育,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引导,帮助他们统一思想、提高觉悟、端正态度、消除对立情绪的工作中,离不 开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三要有总结归纳的能力。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分析研究人民调解工作的形势、任务的发 展变化,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四要有广博的知识。

三、提高调解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首先:提升调解队伍政治思想素质是保证

1.要让人民调解员清醒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 要具备政治思想上的坚定性和敏锐 性。

人民调解队伍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生力军, 其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 关系到群 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安定,更关系到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为 “ 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 默默无闻地奉献,用自己的 辛勤汗水铸就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 “ 第一道防线 ”。要以此激发人民调解员以 “ 知民情、化民怨、解民忧、正民 风、谋民利 ” 为己任,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豪感、坚定性、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及干劲。人民调解员还必须具有敏锐的 洞察力,能及时了解分析和掌握影响本地社会政治稳定的重点矛盾纠纷,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针对本地热点难点问 题,迅速进入情况,采取可行的预防和应急应变措施。

2.注重培养调解员为民服务的品德和意识。要在人民调解员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道 德修养、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忘我无私的思想品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标兵。

其次: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政策理论水平是基础

按照 “ 三懂一会 ”(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 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员认真学习党的理 论知识、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提高领会其精神实 质的水平和能力。学习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常用的涉及承包、计划生育、婚姻家庭、债权债务、农业生产、民事侵权、医保、劳动治安、合同物权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必要的地方性法规。

第三:提高人民调解员调解技能是关键

一、是高度重视培训。这是提高人民调解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主渠道。建立人民调解员分级培训制度,采取 师团两级分批次培训。师司法部门负责培训团级人民调解员和连队调委会主任的培训, 团司法所重点培训连队调解员。培训内容主要为必要的法律法规和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现状、治安形势要求与任务、调委会性质任务、民间纠 纷调解实务、民间纠纷处理的一般原则。通过建立分级培训制度,使每一个调解人员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以期逐渐 提高他们的调解技能和水平。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提高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首先,各团司法所每月要定期召集全体连队调解员观看人民调解工作程序教学光盘(可以是反复观看和学习,通 过解说,全面掌握人民调解法律法规制度的内容、原则、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调解文书的制作格式。

其次,召开调解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以观摩调解典型邻里纠纷的形式,让调解员在现实案例中把握调解原则、调解程序、调解协议书等内容,并组织团、连两级人民调解员一方面交流观摩会的体验和收获, 增强对人民调解工 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交流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和遇到的疑难困惑, 共同探讨如何做好人民调 解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促进调解员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调解技巧。

三、是强化在岗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学习。团、连两级调委会应建立健全在岗调解员学习制度。制定详实可行的年 度在岗学习计划和检查督促措施.团调委会和司法所要积极配合为调解员提供内容完整的学习材料.强化对调解员的考 核、评比力度,提高全体调解人员学习业务的自觉性(可以针对各个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学习内容。还可

以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疑难纠纷分析会、撰写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强化人民调解员的学习,不断促进人民调解 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要建立调解员诚信制度,保持调解工作的纯洁性和社会公信力。

四、是为调解员提供民事审判观摩的学习机会。师、团两级调委会应拓展工作思路,加强与地方人民法院、公安 机关和兵团法院的沟通, 积极争取他们对本师、本团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主动邀请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员进 行业务培训和组织旁听审判,向法院推荐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通过参与案件审理的形式,以案学法;特别是 人民法院通过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具体民事案件的审判, 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千方百计提高其调解工 作的水平和质量。人民调解员要在自觉接受法院和公安机关指导的同时主动拓宽工作视野, 配合公安机关搞好辖区内 社会治安、协助他们做好辖区内各类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和侦破工作, 并配合他们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以 促进人民调解与司法工作的良性互动,使兵团的人民调解工作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要合理选聘人民调解干部,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首先要采取民主选举和公开招聘的方法,将有较高文 化知识、法律知识和群众基础的年轻优秀人才吸收到人民调解队伍中,逐步实现人民调解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知 识化;其次,主动请一些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再次,还应学会整合社会资源,创建优化的社 会化调解队伍。广泛吸取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和老干、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办事公道、威信较高的热心调解工作的志愿者加入调解队伍,扩大社会参与,改善和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六、应大力宣传典型,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大力宣传调解工作的先进事迹和先进调解员,激发广大调解员从事 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弘扬奉献社会、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公道公平的品德,养成耐心、细心、诚心的工作 作风,在调解员队伍中形成学有典型、比有目标、赶有方向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调解工作长效、健康发展的 良好氛围。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牢不可破的群众威信和社会公信度。

关于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民调解是基层组织解纷止争的主要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服务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 会的基础工程。但是在当前社会转型, 经济转轨和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新时期, 由各种原因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 特别是一些

权益型纠纷和特发性纠纷不断发生,本文就如何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作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认真贯彻落 实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把人 民调解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建立健全县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 定期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 分析 研究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表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协调配合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做到家喻户晓,促进社会来关心支持人民调解工作,要大力表彰成绩显著贡献突 出的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营造人民调解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健全网络组织,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职能作用。

要按照“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村(社区级人民调解委员 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和主体,是广大群众民主自治的较好形式,要继续巩固组织、提升素质、规范工作。对现有 村(居民及人民调解组织状况深入调查摸底,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整顿,充实和提高。在各个层次调解组织体系和 调解员队伍中, 乡镇一级调解组织是主导和纽带, 在调解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大力提升乡镇人民调解委员 会工作水平。要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专兼结合、以专带兼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格局。积极稳妥地发 展企业、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要根据社会矛盾纠纷的状况和人民群众对调解的需求, 加强与劳动、土地、城建、医疗、环保等重点部门的对接,主动设立调解组织,拓宽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

三、进一步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提升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

人民调解队伍的素质是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作用及发展前途的决定因素。乡镇调解组织队伍要有专职人员调解这项工 作。村级调解组织队伍不要以三年一次的

村级两委换届引起调解员的同步变动, 各村要以实际情况人员作些适当调整, 要做到调解队伍基本稳定。要以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抓好调解员队伍建设和调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有 效提升调解员的调解能力水平和有效发挥调解队伍的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增强人民调解工作保障能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 ,加大对人民调 解工作的投入, 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 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表彰经费、调解办案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培训经费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要不断完善“以奖代补”制度,协 调和督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 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 充分 激发、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让亿万华夏儿女为国泰民安、一派欣欣向荣的 祖国感到骄傲好自豪。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

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 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 点和难点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人民调解工作者们应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子,做到未雨绸缪。结合几 年来我团和本人在二连从事人民调解的工作实践, 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团场及各连队努力做好 这项工作谈点自己肤浅的认识...新时期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基层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在建立完善我国矛盾 纠纷解决的长效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 体体现。在新时

期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复杂化的形势下, 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实现工作方向、方针、方式、方法上的 “四 个转变” ,才能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才能不断开创调解工作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独 有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人民调解 四个转变

一、在调解工作根本方向上,推动“单一调解”向“调诉衔接”的转变

过去, 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 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而得不到有效的履 行。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两个司法解释的出台, 通过明确调解协议的可诉性质和设定部分民事纠纷诉讼前置的规定, 进 一步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一是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的出台与实施, 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具 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为实现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衔接方面提供了法定的依据, 亦为促进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 议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人民调解组织要严格依法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纠纷过程中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 准绳,认真做好调查笔录和调解笔录,并制作合法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达到调解工作与民 事案件审判工作协调一致的最佳效果。

二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 具有相关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组织或者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后,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这就 实现了将部分民事纠纷列为诉讼前置。法院可将一些事实清楚,争议标的较小的经济纠纷和涉及婚姻、赡养、邻里等 简单的民事纠纷设定为由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 调解不成再由法院受理, 既减轻了法院的压力, 也拓宽了人民调解 的工作范围。法院在纠纷结案后,若仍有后续工作需要做的,应将有关情况告知纠纷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附 送调解书或判决书,所在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做好后续调解工作,并及时向人民法院反映有关情况。

二、在调解工作基本方针上,实现“重调轻防”向“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转变 一些基层调解委员会掌握纠纷不及时, 以人民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为借口, 认为当事人不上门就不能主动开展 调解工作,对辖区纠纷闹大了再调、上门了再调等重调轻防的思想比较普遍。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必 须掌握主动,坚持调防结合的原则,重点在防字上下功夫。

一是要做好普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人民调解的认识。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宣传月活动, 以开辟人民调解工作宣传 专栏、举办法律知识问答、以案说法形式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作用,正确引导纠纷当事人主动寻求人民调 解的帮助;坚持在调解纠纷过程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直接面对普法对象的优势,加 强对群众的法律知识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提高群众面对纠纷的理性程度, 更多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使人民调解获得信赖并深入人心。

二是要建立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机制。调解委员会要善于从既往调解案件中科学分析把握辖区纠纷产生发展的 规律,比如以我街来说,改制公司换届选举时期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期,年底是劳资纠纷的多发期,房屋宅基地相邻 权纠纷较为频繁等等,建立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等预防机制。建立矛盾纠纷的排查制度,确保 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排查重点上以征地补偿、城市拆迁、劳资关系、宅基地、婚姻家庭等纠纷为主,排查形式上 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平时十天一排查;在政治敏感期、重大节假日等矛盾纠纷高发期开展统一排查行动。三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解工作人员必须要化被动为主动,要经常对辖区单位和居民进行走访,全身心融 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纠纷苗头,真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 ,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在调解工作运行方式上,确保“单独调解”向“联合调解”的转变

“调解工作只是司法所的事,是调解委员会的事”的思想和内部分工分家的现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调 解工作的力量和力度。在当前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

生新变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开展调解工作必须运 用综合手段,多方协调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办公室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协调配合机制。随着环境纠纷、医疗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 特殊纠纷的增加,专门性的行政处理、行政调解机制愈发显得重要,因此其它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调处办应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方法、措施,及时分析人民调解工作的薄弱环节并探讨 对策。

二是整合辖区社会资源, 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根据实际情况, 聘请本辖区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志愿者或

兼职调解员身份加入到调解员队伍中来,如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学教师、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工作者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提高了调解队伍的专业水平,又扩大了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

三是积极推行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纠纷互动制度以及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 “两所联调” 工作机制。区 法院可为各街道指派一名法官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员,负责业务指导,为调委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对重大疑难案件给予法律上的建议和帮助, 调委会可为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寻找当事人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协助, 在诉 讼、调解和执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配合协助。街道司法所与派出所建立联动联调的工作机制, 派出所接警涉及民间纠 纷或者经调解能解决的轻微案件由派出所交司法所或街道调委会解决;改制公司、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可与社区民警建 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遇到有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社区民警应积极参与;派出所对案件的民事争议部分, 可移交调委会处理,调委会处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派出所。

四、在调解工作实践方法上,促进 “ 以德调解 ” 为主向 “ 依法调解 ” 为主的转变

从实践来看, 目前一些调解组织在调解矛盾纠纷时主要仍是依靠个人威望和传统道德规范, 实施劝说和情感影响, 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让步, 达到和解和好的目的, 有的干脆硬性依靠命令或依靠调解人员的年龄大、辈份高为调解的基 础进行。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在矛盾纠纷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手执法律法规各执一 词的情况并不鲜见, 甚至有的当事人能将相关法律条文全文背出, 这势必对以往依靠情理进行调解的工作方法提出重 大挑战, 如果单纯凭劝导说服当事人就很难接受, 势必影响到调解的法律威信和工作效果。这对调解工作人员提出了 新要求。

一是调解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人民调解员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 一方面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重点学习民间纠纷涉及较多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继承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学习省、市、区行政管理的一些政策法规,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习调解的技巧和方法。要通过工作实践、经验交流 等不断改变调解方法,创新调解工作的技巧。

二是司法所应定期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或经验丰富的调解工作者到街道对调解员进 行业务辅导,重点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剖析常见纠纷案例,组织调解员参加民事案件审理的旁听,全面提高调解员的 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巧。

三是调解过程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调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的受理条件、调解程序和期限等有关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调解,使人民调解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结果 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协议内容,严格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的调解协议有效条件和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确保它的法律效力。

新时期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基层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在建立完善我国矛盾 纠纷解决的长效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

好人民调解工作,是践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 体现。在新时期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复杂化的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实现工作方向、方针、方式、方法上的 “ 四 个转变 ” ,才能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才能不断开创调解工作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独 有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人民调解 四个转变

一、在调解工作根本方向上,推动 “ 单一调解 ” 向 “ 调诉衔接 ” 的转变 过去, 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 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而得不到有效的履 行。随着最高人 民法 院两个司法解释的出台, 通过明确调解协议的可诉性质和设定部分民事纠纷诉讼前置的规定, 进 一步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一是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的出台与实施, 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具 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为实现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衔接方面提供了法定的依据, 亦为促进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 议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人民调解组织要严格依法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纠纷过程中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 准绳,认真做好调查笔录和调解笔录,并制作合法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达到调解工作与民 事案件审判工作协调一致的最佳效果。

二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 具有相关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组织或者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后,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这就 实现了将部分民事纠纷列为诉讼前置。法院可将一些事实清楚,争议标的较小的经济纠纷和涉及婚姻、赡养、邻里等 简单的民事纠纷设定为由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 调解不成再由法院受理, 既减轻了法院的压力, 也拓宽了人民调解 的工作范围。法院在纠纷结案后,若仍有后续工作需要做的,应将有关情况告知纠纷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附 送调解书或判决书,所在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做好后续调解工作,并及时向人民法院反映有关情况。

二、在调解工作基本方针上,实现 “ 重调轻防 ” 向 “ 调防结合,以防为主 ” 的转变

一些基层调解委员会掌握纠纷不及时, 以人民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为借口, 认为当事人不上门就不能主动开展

调解工作,对辖区纠纷闹大了再调、上门了再调等重调轻防的思想比较普遍。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必 须掌握主动,坚持调防结合的原则,重点在防字上下功夫。

一是要做好普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人民调解的认识。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宣传月活动, 以开辟人民调解工作宣传 专栏、举办法律知识问答、以案说法形式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作用,正确引导纠纷当事人主动寻求人民调 解的帮助;坚持在调解纠纷过程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直接面对普法对象的优势, 加 强对群众的法律知识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提高群众面对纠纷的理性程度, 更多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使人民调解获得信赖并深入人心。

二是要建立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机制。调解委员会要善于从既往调解案件中科学分析把握辖区纠纷产生发展的 规律,比如以我街来说,改制公司换届选举时期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期,年底是劳资纠纷的多发期,房屋宅基地相邻 权纠纷较为频繁等等,建立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等预防机制。建立矛盾纠纷的排查制度,确保 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排查重点上以征地补偿、城市拆迁、劳资关系、宅基地、婚姻家庭等纠纷为主,排查形式上 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平时十天一排查;在政治敏感期、重大节假日等矛盾纠纷高发期开展统一排查行动。三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解工作人员必须要化被动为主动,要经常对辖区单位和居民进行走访,全身心融 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纠纷苗头,真正做到 “ 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 ” ,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在调解工作运行方式上,确保 “ 单独调解 ” 向 “ 联合调解 ” 的转变

“ 调解工作只是司法所的事, 是调解委员会的事 ” 的思想和内部分工分家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调解 工作的力量和力度。在当前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开展调解工作必须运用 综合手段,多方协调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办公室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协调配合机制。随着环境纠纷、医疗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 特殊纠纷的增加,专门性的行政处理、行政调解机制愈发显得重要,因此其它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调处办应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方法、措施,及时分析人民调解工作的薄弱环节并探讨 对策。

二是整合辖区社会资源, 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根据实际情况, 聘请本辖区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志愿者或 兼职调解员身份加入到调解员队伍中来,如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学教师、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工作者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提高了调解队伍的专业水平,又扩大了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

三是积极推行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纠纷互动制度以及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 “ 两所联调 ” 工作机制。区法 院可为各街道指派一名法官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员, 负责业务指导, 为调委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对 重大疑难案件给予法律上的建议和帮助, 调委会可为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寻找当事人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协助, 在诉讼、调解和执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配合协助。街道司法所与派出所建立联动联调的工作机制, 派出所接警涉及民间纠纷或 者经调解能解决的轻微案件由派出所交司法所或街道调委会解决;改制公司、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可与社区民警建立联 系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遇到有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社区民警应积极参与;派出所对案件的民事争议部分,可 移交调委会处理,调委会处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派出所。

四、在调解工作实践方法上,促进 “ 以德调解 ” 为主向 “ 依法调解 ” 为主的转变

从实践来看, 目前一些调解组织在调解矛盾纠纷时主要仍是依靠个人威望和传统道德规范, 实施劝说和情感影响, 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让步, 达到和解和好的目的, 有的干脆硬性依靠命令或依靠调解人员的年龄大、辈份高为调解的基 础进行。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在矛盾纠纷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手执法律法规各执一 词的情况并不鲜见, 甚至有的当事人能将相关法律条文全文背出, 这势必对以往依靠情理进行调解的工作方法提出重 大挑战, 如果单纯凭劝导说服当事人就很难接受, 势必影响到调解的法律威信和工作效果。这对调解工作人员提出了 新要求。

一是调解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人民调解员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 一方面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重点学习民间纠纷涉及较多的 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继承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 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学习省、市、区行政管理的一些政策法规,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习调解的技巧和方法。要通过工作实践、经验交流 等不断改变调解方法,创新调解工作的技巧。

二是司法所应定期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或经验丰富的调解工作者到街道对调解员进 行业务辅导,重点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剖析常见纠纷案例,组织调解员参加民事案件审理的旁听,全面提高调解员的 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巧。

三是调解过程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调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的受理条件、调解程序和期限等有关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调解,使人民调解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结果 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协议内容,严格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的调解协议有效条件和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确保它的法律效力。

第二篇: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宁波市北仑区司法局汪胜荣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调解的传统,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个机制模式,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因此,也有了被誉为化解矛盾的“东方之花”。在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民调解能否再展宏图,再立新功,是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新的考验。

一、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新变化

1、矛盾纠纷的重点的转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分工不断细化。社会各个层次之间和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产生也将产生了新的变化。过去传统的土地相邻纠纷、宅基地纠纷等已不再是矛盾纠纷的频发重点,而新出现的拆迁征地、劳动关系、交通事故纠纷等不断发生。尽管化解矛盾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用人民调解化解矛盾,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是其它的方式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人民调解工作一方面要调整思路,找准矛盾的重点,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研究新矛盾的解决方法,探索人民调解新的工作机制,使人民调解工作能够更快更好地起到社会矛盾的化解作用。

2、纠纷的主体的转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社会交往的区域范围,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走出了过去的村、社区为主的场合。特别是一些新的行业团体出现,新型的行业区域的矛盾纠纷的主体也会随之出来。如我区高塘片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此,这就产生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的问题,再如我区大港工业区的形成,有近500家的企业在该区落户,有近8万名的职工在此工作,这就有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的矛盾群发地。

3、调处纠纷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人民调解这条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肯定。已经从过去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转到了化解社会民事纠纷的上面。很多过去只适合行政调解或司法调解的矛盾纠纷现在也用运人民调解的方式去化解。且在实践中,有的矛盾纠纷用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更有利社会的稳定和和谐。2006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情节轻微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若干意见》,规定了“立案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管辖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根据各方当事人申请,将符合条件的情节轻微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2007年,宁波市市司法局和公安局联合发文规定将交通事故的矛盾纠纷也引人到了人民调解化解; 2008年《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

法》(市政府令153号)又把医疗纠纷交于人民调解进行化解。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4、法规的完善,对人民调解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民调解是以法律法规为最基本依据调处矛盾纠纷,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的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的完善。依法依章办事已成为一种发展的趁势。因此,人民调解人员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既要在互让互谅的基础上化解纠纷,又要求调解不显失法律法规这个基本的基条。这就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调解员也必须具有更加扎实的法律知识。

二、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针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原来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也随之出现不相适应的地方。

1、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区的人民调解组织有了快速发展,各街道乡镇、村(社区)都建立了调解组织,基层组织网络也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从总体上看,人民调解组织还有很多的盲点,如企业的人民调解建设进度不快,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还不完善。

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总体来说素质还不能适应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需要,全区各级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760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民调解员所占的比例不到3%,具有法律等相关专业的人员的比例仅在1%左右,这样一支队伍很难做到调解案卷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人民调解员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改善。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不断规范,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民调解员的工资福利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民调解员作为一个社会的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一个职业,如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不能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支队伍也就很难稳定和提高。

三、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新的对策。

针对上述人民调解出现的新的问题,建议采用下列对策:

1、不断创新人民调解的工作机制。要深入基层不断调查调研,特别要加强对新兴行业矛盾纠纷发生和预防工作的调研,有针对性地建设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如企业内部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居民区业主与物业管理部门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外来人口居住地的预防和化解等,并且要根据这些领域的矛盾纠纷发生的频率高低,设立必要的人民调解组织。

2、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专职化。人民调解工作要上新的台阶,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发挥好期维护社会稳定,走人民调解职业化,专职化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实行了职业化,专职化,才能激发人民调解员钻研人民调解业务、从而达到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稳定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目的。

3、加强地方财政的投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特别要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应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甬党办[2008]9号)“应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核定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确定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办法。”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

4、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格局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这个平台,发挥好人民调解的核心作用,形成一个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调解格局。

第三篇: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

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

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在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人民调解在处理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调处各类民间纠纷、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事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制止群体性械斗事件;防止群体性上访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基层民主,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调解制度在性质、职能、原则、程序、效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人民调解体系存在不足日趋显露。在此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略作探析,提出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之浅见。

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有诉讼内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两大类,诉讼外调解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只有法院调解属诉讼内调解。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调解,其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采用的方式方法都是通过说服教育、宣传法律政策、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协议,适用的原则基本都包括“自愿原则”、“合法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但是,各种调解之间仍然有所区别,主要有:(1)调解的范围。人民调解仅限于调处民 1

间纠纷;行政调解也限定在各行政机关职能管辖范围的纠纷,如治安调解的范围就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轻微的行为;仲裁调解主要是商务活动中发生的合同纠纷以及劳动争议纠纷;法院调解则囊括了所有纠纷,包括自诉刑事案件。(2)调解适用的程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均属诉讼外调解,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除仲裁机关可以作出仲裁裁决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相关行政机关是无权对纠纷作出处理决定,也不能依职权移送人民法院审理。而法院调解则属诉讼内调解,其中离婚诉讼的调解是法定必经程序,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裁判。(3)调解协议的效力。这里主要指强制执行的效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所达成的协议除当事人自觉履行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不能凭此调解协议为依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只能另行提起诉讼;仲裁调解所达成的协议也不尽有完全法律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仍然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确认无误,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执行,当事人只能另行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法院调解则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需要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撤销改判,否则原调解仍需执行。

二、人民调解的功能优势和弊端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被西方誉为司法制度的“东方经验”,深受人们的喜爱。她具有以下功能优势:①有专门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规定。②与诉讼调解更多地要受到实体法和调解程序的限制相比,人民调解在调解形式和运用手段上更为灵活多样,人民调解的调解员主要运用

2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涉案人物及事件的背景知识、“地方性知识”来解决纠纷。这些因人民调解员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知根知底而获得的地方性知识使得调解人对于许多涉案事实免于求证,不证自明。③人民调解员可以采用各种生活技巧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事实真相。④有相当一部分有“厌诉”心理和“惧诉”心理的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往往更多地求助于人民调解;从现实的层面上,人民调解不仅有利于迅速化解矛盾,并且有利于减轻法院的诉累。⑤人民调解不收取费用。

我国的人民调解对增进人民团结,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人民调解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弊端,主要表现在①人民调解由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被人操纵利用,调解员可能利用事实上的力量左右调解方案使调解的自愿难以保障,最终演成弱肉强食的格局。②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低,适用程序法能力弱,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和难以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目的。③调解的结果在效力上缺少权威性、确定性和强制性等。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出台,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总的说来仍然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一旦反悔,都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三、创建人民调解新机制之初步构想

(一)拓展调解领域,加强调解网络建设。按照“哪里有人群,调解委员会就建在哪里;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巩固和完善村、居、企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同时,不断延伸工作领域,在全区先后组建起八种类型的调解委员会。一是联片调解委员会;二是联合调解委员会;三是跨区域调解委员会;四是集贸市场调委会;五是民营企业调委会;六是流动人口聚居地调解委员会;七是学校调委会;八是公安派出所内设立调委会。

(二)积极探索,加强联动,优势互补。

1、充分发挥镇、街道调解中心作用。各镇、街道全部建立了调解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心的运作模式就是在司法所设立人民调解庭,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开庭式调解。运作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健全。运用调解中心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逐步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成为新时期依法运用人民调解手段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调解中要采用“五个一”工作法(即抓好一个组织、制定一个规范化管理制度,出台一个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办法,搞好一个一月一次接待日,开好一个一月一次工作例会),积极做好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

2、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基层法庭之间的联系,使人民调解工作与司法审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衔接,提高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3、加强与信访联动工作制度。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

4重视对信访矛盾纠纷,特别是涉法信访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共同做好涉及法律问题的信访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建立起涉法信访矛盾纠纷预警防范系统,加强了信息报送,并及时配合信访部门制定防范、控制和调处的预案,努力把“三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处置涉法信访的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结合实际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符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策略,有利于使各种调解制度有机地衔接起来,消除存在的弊端,更好地发挥基层人民调解所具有的“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整体效用。真正体现人民调解在基层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使人民基层调解工作成为调处纠纷的稳压器,解决矛盾激化的“减压阀”和双方平等主体的“粘合剂”。

第四篇: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倪亮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4期

【摘 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深入走访调研,对当前基层人民调解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调解;基层;调查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多年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是矛盾主体日益多样化、矛盾内容日益复杂化。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发生。那么,如何发挥好人民调解这“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实现我镇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目标,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根据笔者在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三年来的资料研究与实地观察,通过走访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访谈性调查,现将北辰区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一、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区司法局统一指导下,大张庄镇加大了司法行政工作力度,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使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进一步推进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大张庄镇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主管政法工作领导任副主任、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镇各职能部门领导及各村调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人民调解大网络,增强对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能力,提高了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反应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是保证组织落实、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大张庄镇调委会制定了纠纷登记制度、回访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等,并狠抓了制度的落实。如例会制度,每月月初将各村调解主任约到镇政府召开工作碰头会。一来可以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新的法律法规;二来可以收集基层纠纷信息,听取基层工作情况汇报,协助基层调解重大疑难纠纷;三来可以交流工作经验,沟

通纠纷信息,讨论疑难纠纷案件,四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部署,安排下步工作打算。

3、进一步完善村级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大张庄镇现已建立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2个,其中村级调委会31个,覆盖镇域率100%,共有人民调解员392名。同时,在各村调委会的组织安排下,均设立了调解小组和调解员。几年来,人民调解员在不断更新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各类民间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与政治安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作及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但在很多方面,仍跟不上形势变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1、群众对人民调解的认知度低。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群众出现矛盾纠纷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告“、“打官司”。这种调解萎缩、法院负荷日益加重的状况,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了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提高,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缺乏信任感,认知程度低,对诉讼的依赖,认为唯有司法裁判才能实现公平与正义。

2、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村调委会常常是一人调解队伍。原因在于,为了巩固调委会地位,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调委会成员往往由各村干部组成,这个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基层组织中村干部担任的职务多、任务重,实际工作中无暇兼顾调解工作。处理问题往往凭借直觉与人情,对法律的理解比较表面化,不善记录总结,使得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困难重重。

3、人民调解经费不足,影响人民调解员积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调委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经费,靠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自行筹款落实。从实际情况上看,各村经济财政状况不一,村调委会经费很难真正达到落实,调委会主任大多由村委成员兼职,拿村干部补贴,而农村人民调解员的补贴也很少,在进行调解工作,大多是义务进行调解,长此以往必将挫伤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

三、对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镇宣传部门和司法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使人民调解制度能够家喻户晓。使群众面对纠纷时更理性,更多考虑成本、效益、效果等因素,将那些简单细小的争议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去解决,而不是动辄打官司。从而形成人民群众信赖调解,及时利用调解维护权益的习惯。

2、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农村调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等状况,建议建立一支选举与聘任并用、专职调解员与社会参与结合的调解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群众提供既免费又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邀请专业的法律人才为农村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调解技能,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

3、增加投入,保障调委会工作经费和调解员补贴经费。政府对调解工作的支持是对社会管理的一种合理投入,也是对属地民众的一种责任。镇政府、村委会要保障调解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在保证调委会主任补贴的同时,落实人民调解员的补贴。建议将人民调解工作、培训、宣传、表彰、硬件建设等经费以专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到位,并根据工作发展逐年调整,从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积极性。

作者简介:

倪亮(1986.8),男,汉族,吉林松原人,2008年天津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天津市首届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

第五篇:司法部门强化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思考

积极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势在必行,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群众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有所增加,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容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也是坚持执法为民,关心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纠纷,大多数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发展经济是政绩,化解矛盾、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调处民间纠纷的调解功能。人民调解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在认真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的调解同时,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做好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二)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的功能。一方面,人民调解组织要积极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将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别是要妥善调处好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民间纠纷,努力防止因民间纠纷化解不力而导致刑事案件和其他恶性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上,科学把握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等预防机制,建立民情民意分析制度、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定期排查和专项治理制度、纠纷调解督办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三)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要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在调解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尤其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时,要结合调解条例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时效性,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

(四)要切实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功能。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便民、利民、亲民和不收费的特点和优势,利用“田间”、“地头”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就地调解矛盾纠纷。对于那些疑难复杂、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要及时受理、及时调解。

在强化人民调解四项功能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域。在积极调解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基础上,对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农村人民调解工作,要结合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努力排查,就地排查,就地化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土地承包、税费改革、民主管理、生产经营等各种矛盾纠纷。城市的人民调解工作,要主动预防和及时调解市政建设、旧城改革中因拆迁引发的矛盾和因职工下岗引发的矛盾纠纷,协助基层政权组织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厂矿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要认真研究解决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途径和办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并支持改革,保障企业改制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下载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为我国人民调解......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在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法律制度,担负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任。人民调......

    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最终版)

    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 摘要:新形势下要强化人民调解的机制体制建设,完善预警防范机制、排查调处机制、奖惩激励机制、衔接配合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等,不断提高人民调解......

    第十八期人民调解工作思考与探索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动态 第十八期广元市元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9月6日 人民调解工作思考与探索人民调解作为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具有悠......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1(合集5篇)

    关于新形势下 如何发挥人民调解优势的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力度的加大,一些深层次的人民内部矛盾如土地征用、土地流转、群众拆迁等敏感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

    关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近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路南区司法局基层科 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预防、化解新时期出现的社会矛盾纠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发挥着极为重......

    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推荐)

    新形势下乡镇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是我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和传统,是一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

    人民调解工作考察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考察报告 赴江西学习人民调解工作考察报告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进一步开拓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局面 经区政府同意,十一月中旬市司法局基层处有关同志,及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