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

时间:2019-05-12 08:4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

第一篇: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

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展示的是“国家账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动向,回应着百姓的殷殷期盼。

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收支矛盾仍突出

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32亿元,比增长21.3%。

根据预

算安排,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同时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财政支出将进入“10万亿元”时代,意味着国家有更多资金改善百姓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我国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中央财政超收4410亿元超收按规定使用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这笔钱用在了何处?

“之所以出现超收,主要因为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也超过预算。”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解释说。

胡静林说,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去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实际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根据报告,这笔超收资金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了安排,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使用。

中央政府投资10710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共支出10710亿元。

四季度,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比预算增加6505亿元,加上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新增的5038亿元,累计达到12583亿元,全面完成两年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元的计划。

2010年,财政部门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公共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政府投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更多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稳定价格总水平倾斜,努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胡静林说。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增长了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等支出576.2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了年初8183亿元的预算规模,体现了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胡静林说。根据预算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将增加至9884.5亿元,增幅为15.2%。

从预算安排看,2011年中央财政将大幅增加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安排资金1575.4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未来10年国家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中央财政今年大幅增加水利投入,显示了中央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中央财政教育等重点支出8898.54亿元民生支出占2/

3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了19.9%。

根据预算安

排,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上述五方面的支出安排将增加至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公共财政实际上就是民生财政,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民生将成为政府支出的‘重中之重’。”贾康指出,近几年国家用于民生的投入明显增加,总体民生支出已经超过了中央财政支出的60%。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32349.63亿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规模已经达到32349.63亿元。2011年,这一规模将增至37310亿元,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刘尚希建议,未来国家应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让转移支付资金更好地帮助地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据了解,目前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大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书记汤世保说,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尤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设立专项基金,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第二篇:2011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重点解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于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1年的十项重点工作。其中,位列第一的是被列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稳定物价总水平”。

这十项重点工作包括: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温家宝指出,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

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温家宝强调,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温家宝表示,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温家宝称,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称,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温家宝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温家宝称,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温家宝强调,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温家宝表示,要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温家宝强调,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第三篇: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

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的国家大账

2011-03-09 06:42:22 来源: 中国网

作为“国家大账”,财政预算报告是每年两会关注的重点。通过预算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能得知国家一年的“家底”如何,这些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花得是否有效率。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加深对预算报告的理解,特推出“预算报告解读”专题,对2010年财政工作亮点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解读。

预算报告解读 “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8.3万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作为党和政府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做大财政“蛋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蛋糕”到底有多大?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可以说,国家的“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在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也同比增长17.4%,全年支出达到89575.38亿元。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达到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差额10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67526.91亿元,控制在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在报告2010年财政收支状况时,预算报告提到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个概念。它是指中央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这项基金于2007年开始设立,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预算报告还回顾了过去五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得益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1.2%,如果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6.6%。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等,共同构成了“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

预算报告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收入方面,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2010年收入基数较高,加上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难以持续,车市逐步降温,以及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也会减少一些收入。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支出方面,完成公共投资在建项目,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结合面临的经济财政形势,预算报告明确了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对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作出安排: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安排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15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54360亿元,增长12.5%。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这样的安排,既考虑了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预算报告解读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按规定使用 4410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收了4410亿元

根据2010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应为38060亿元,实际执行数为42470.52亿元。这意味着,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收了4410亿元。预算报告对中央财政超收原因作了分析。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具体说来有两大原因:一是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二是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到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预算报告对中央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作了详细说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预算安排使用。预算报告强调,2010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国务院已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报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综合考虑国内生产总值、企业利润、进出口等经济社会增长指标变动情况,进一步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预算报告解读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10亿元,加上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

2010年,两年新增1.18万亿元政府公共投资支出的目标完成

2008年四季度,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重启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11年是实施这一政策的第四个年头。

在总结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时,预算报告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

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10亿元,加上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继续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公益性项目续建和收尾。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奖代补”范围,带动社会投资。

三是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继续执行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

从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看,政策的侧重点仍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拉动社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一大亮点是,中央财政完成了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为顺利完成包括新增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今年政策实施是围绕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展开的,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预算报告明确了2011年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五个着力点: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政策。完善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央基建投资安排382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继续改革和完善税制,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完善消费税制度,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促进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力支持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鼓励并扩大关键零部件及先进设备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增加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

预算报告解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3.3%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同比增长13.3%,促进了地区间财力均衡分配。

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同比增长13.3%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同比增长13.3%,促进了地区间财力均衡分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中央财政收入除一小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更多的则是用于对地方进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

从预算报告看,2010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级支出为736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可以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积极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451个县。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2011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预算报告显示,全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税收返还5067.99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77亿元,同比增长18.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同比增长17.1%。

预算报告还对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作了说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6609.11亿元,增长21.2%。其中,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775亿元,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安排资金300亿元,提高三江源等生态功能区的财政保障能力。同时,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安排370亿元,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制度,安排135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安排581亿元。

预算报告解读

民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大头 占2/3左右

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同比增长18.1%。

2011年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研读近年来的预算报告,可以发现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呈逐年加大趋势。这既是公共财政的题中之义,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在财政部门的集中体现。正如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所说,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

预算报告列举了几项2010年中央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 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同比增长28.6%。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国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22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免除2900多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同比增长14.8%。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24%,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相关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等。

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同比增长1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亿人,支持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60%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

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15%。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增加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家数,继续加强大遗址、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化新闻媒体传播能力建设。

从上述民生支出看,中央财政对每一项支出的执行数都超过了预算,最多的教育支出完成预算的117.9%。这体现了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同比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预算报告特别强调,2011年要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四篇: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要点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要点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要点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那么,全国两会报告全文内容是什么?说了什么主要内容?下面小编整理的全国两会报告解读。一起看看吧。

2016全国两会报告解读2016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25日表决通

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下面小编首先请大家回顾,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届时小编将继续跟踪报道。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范文写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平均每天新增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

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TOP100范文排行这些成绩,是在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

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这些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个百分点、10年前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中西部铁路和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城乡居民旅游、网购、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去年还积极应对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

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营改增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个人简历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

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针对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我们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公布自主减排行动目标,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四是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实施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五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推出新的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建立重大政策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数量继续下降。推进食品安全创建示范行动。热门思想汇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

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

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中宣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护和平、共守正义的坚定信念!

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气候变化大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世界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欧领导人会晤,启动中拉论坛。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

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工作总结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

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

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

少12%以上。

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范文内容地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四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成就显著。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十二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心得体会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

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以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以上是《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要点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发展、经济、增长、改革、推进、创新、重大、取得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五篇: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全文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英文翻译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全文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英文翻译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全文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英文翻译》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那么,全国两会报告全文内容是什么?下面小编整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看两会有什么精神要点把。

全国两会报告全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年全国两会政协工作报告尚未公布,请等待官方通知,以下是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版,仅供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个

人简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平均每天新增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成绩,是在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

害,有效应对。这些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个百分点、10年前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表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

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和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城乡居民旅游、网购、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去年还积极应对股市、汇市异常波动等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

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营改增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力度加大,TOP100范文排行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调整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

升级议定书。“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热门思想汇报万众创新政策举措,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针对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我们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公布自主减排行动目标,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四是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实施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五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推出新的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范文写作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建立重大政策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数量继续下降。推进食品安全创建示范行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心得体会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

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中宣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护和平、共守正义的坚定信念!

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气候变化大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世界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欧领导人会晤,启动中拉论坛。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

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范文内容地图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还不完善,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环境污染形势仍很严峻,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工作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

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四是科技

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十二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发展、增长、经济、改革、取得、人民、推进、创新等方面,希望对大家有用。

下载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

    全国两会热点解读(范文模版)

    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

    2010年全国两会解读

    一些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报告重视民生问题和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予以积极评价,并就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住房......

    2010全国两会议案解读

    2010年两会的序幕已经拉开,加强住房保障,提高个税起征点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宗庆后代表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娃哈哈集团的总裁,宗庆后还将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大全5篇)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

    2014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解读

    2014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解读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

    2010全国两会: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作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作回顾,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在工作回顾部分,报告总结了在新世纪以来......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五篇范文]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