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解读与现实价值

时间:2019-05-12 08:1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解读与现实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解读与现实价值》。

第一篇: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解读与现实价值

论人文精神对我国人文社会建设的思考

人文精神一词,源于西方,早在雅典城邦制小国寡民的体制下孕育,可惜的是,这只是自由民的人文精神,奴隶,妇女往往沦为城邦哲学家们构架在人文精神上的牺牲品,所谓(1)早期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不可否认,雅典的城邦奴隶制的哲学家们,以他们深邃的思想,就认识自身,重视人本的思想,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产生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以至现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深受它的启发。

到现代社会,在人们更多的呼吁人文思想的精神下,一些思想应运而生,我国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便是“以人为本“,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文精神的重视。(2)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素有”人文精神之父”之称的彼得拉克曾说,(3)人的本性,人的目的和幸福,应当是研究的主题。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以人文精神构架的社会体系,使得人与人在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下能够得到平等,充分的发展,便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放眼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腾飞,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也可以说,是经历过人文精神的黎明前夜——十年文革,人文精神的解放,经济的开放,涌入的不仅是大量的先进技术,产品和资金,还有一些价值体系的渗入,经济的解放,催生了人文精神的解放,但是在利欲熏心的当下,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大行其道,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三个代表中,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点,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的理念,第一次被中国共产党以法律形式呈现,这体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人文精神的重视,早在毛泽东时期,那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

没有得到彻底贯彻,但仍涌现出诸如,焦裕禄,孔繁森这类人民的孺子牛,而在当下,贪污腐化之风愈演愈烈,那样感人至深,躬身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却难觅踪影,不得不说,在法制仍不健全的国家,在一个人文精神并没有认真贯彻的当下,毛主席的一句话的力量,其影响是写入宪法的章程比拟不了的,呵呵。(4)努力建设当代中国新的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有其时代的主题和历史痕迹。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其特征和内涵都有一定的差别,在当今中国的人文精神建设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构建新人文精神,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充分汲取中外传统文化中各种形态的人文思想的科学内容的基础上,树立起以人为本位、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目的和发展、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文精神,以体现人对人生理想和价

(5)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值意义的追求。

中国具体国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所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但也有科学内涵。

但在我国,自古以来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思想主要主要表现为重民,安民,贵民等。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表现在,对人的关注点不同,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东方强调集体性,社会性;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着眼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可以说,本文开始,所阐述的人文理念与当下中国人文社会建设下所宣扬的以人为本,有共同点,但我国人文精神的历史性,又使得一种平等,自由的人本位思想,很难再当代社会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这与历史是脱不了干系的。

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亲切,既遥远又仿佛触手可及的理念,造成这样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在告诉我们人文精神发展历程的时候,我们的政策在宣导人文精神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在标榜人文社会的时候,我们头脑的观念里充斥着人文精神的概念,而作为人文精神所重视自身的我们,却没有受到它的启发,我们肯相信,但我们却肯不承认,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文精神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些学术期刊,党政报纸,官方

新闻才有的名词,于自身却并没有多大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一定是安居乐业,真正的和谐,源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人生真理的探寻。

(1)百度文库

(2)《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陈旭 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世界文明史》

(4)《和谐社会与当代人文精神的同构》,陈正良《理论导刊》2007年第10期(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析研究》,陈登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6期

第二篇:十八大报告解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十八大报告解读

崔新建: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同志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作出的新部署。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们不懈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历史。社会主义就是在反对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必然追求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把公平正义作为最高诉求,而且揭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途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坚持和发展,本身就包括对科学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理论丰富和实践发展。从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再到十八大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倡导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对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总体小康之前,主要是解决如何发展起来的问题,重点是为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从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重点是更加注重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从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更加关注公平,再到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反映了随着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公平正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加紧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好地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和更有尊严。

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30多年改革实践表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激发组织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总要涉及利益调整,只有把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利益分配和调整的主要价值取向,才会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成果,才可能得到更多的人拥护和认同。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在进一步增大,这就更需要我们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作为推进和深化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的成果。

第三篇: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容易造成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剧,进而酿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起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在我们迈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伸张正义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前提,是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首先,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就是一个国家的一致,这是任何共和国永久联盟的最强有力和最佳的纽带;而没有正义来帮助,这种一致是永远不会出现的。”[1]国家要长治久安,社会就要保持和谐。因为“一个政体中各个部分或要素愈是融洽,这个政体就愈能持久。”[2]社会要保持和谐,就需要有良好的秩序。维护社会秩序,则需要完善的规则,而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体系是制度。制度的制订与设计要想科学,必须有基本的价值理念作依据,这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公平正义对于一

个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对于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促进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我国目前来说,维护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构建重要的理念内涵之一。

其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目标,就是要遵循公平正义的规则,调节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良性互动与团结协作,最终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大的潜在动荡因素是来自社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不信任、抵触和冲突。但“一个社会只要能够提升其公正程度,那么,社会问题出现的种类与强度均为减少或减小,同时社会也可以增强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力度。”[4]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性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用科学的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要避免出现社会危机,就要举起公平正义的旗帜。公平正义是协调、消弭社会各方面矛盾的思想基础和锐利武器,惟有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再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大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从整体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之一提了出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真正的自由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5]公平正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把建立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公”,涵义很丰富,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式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达到社会公平正义,而这恰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蕴意一脉相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已然成为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也成为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公平正义缺失:和谐社会面临考验

当前,我国社会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公正和谐的社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在各阶层各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也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缺失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甚至非常严重。

(一)机会不平等。机会是指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空

间和余地,机会又是指资源的分配,机会的不同将导致未来发展结果的不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只能是机会均等来考察社会平等问题。”[6]机会平等是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是保持社会成员心理平衡的重要砝码。但机会作为一种资源而言是有限的,无法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机会的各种需要。尤其是在转型期的中国,各种因素和根源导致了很多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的产生:

1.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7]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往往意味着机会拥有量的不同和把握生存发展机会能力的不同。而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人生最大的社会不公,足以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和终身利益。目前,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农村中男女之间,受教育的机会差异很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上升流动机会。从教育资源分配来看,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诸如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和师资等的分配极不均衡。在一些直辖市和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不仅中小学的普及程度高,大学多、高校录取分数线也低于其他地区。各级教育收费逐年攀升,也使得一些农村青少年及城镇贫困家庭的子女难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受重男轻女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只让男孩上学而女孩辍学务农或务工,造成了男女之间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促使社会发生了分化,增强人们的不公平感,影响社会的整合度。[8]

2.就业机会不平等。一些单位在招工招聘时,存有严重的歧视问题,包括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城乡身份歧视等:招聘时过分看重学历,剥夺了许多人才包括自学成才的社会成员的就业机会,扼杀了社会成员的创造性。过分讲年龄,把一大批处于人生正当年的社会成员排斥在招聘范围之外。过分讲究户籍,剥夺了社会成员流动、迁徙的自由,影响了一批有专长有创业精神的人的就业、创业。过分讲究性别,重男轻女,把一大批有才干的优秀女性排斥在就业范围之外。“一个极度不平等的社会,由于未能使其公民最充分地发挥天赋和能力而损害了社会自身。此外,不平等还能威胁到社会凝聚力,并能够造成其他的一些社会所不愿看到的后果。”

第四篇: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哲学分析

任何一个人都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价值关系的主体,自然是价值关系的客体,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具体的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客体位置就不是固定不变的了。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并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获得需要的满足;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就人作为价值主体来说,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人作为价值客体,他的实践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社会的奉献。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是人的自我价值,一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一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两条:一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奋斗;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支持。而社会是否支持,关键又在于个人的奋斗对社会是否有价值。个人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索取生活资料以及其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从而这些成为自我奋斗的条件;个人的努力奋斗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满足了社会前进发展的需要,社会又会给奋斗者以回报,满足他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样,个人和社会在索取-奋斗、贡献-回报的循环中,满足了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共同发展。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满足社会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他损害了社会利益,那么,他给社会提供的是负价值。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这两者的统一。

首先,从客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机遇。

其次,从主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主观素质有密切关系。如,为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献身的人生抱负;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公而忘私的正直为人;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工作技能;稳定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最后,实现个人价值的惟一的途径是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表现出为社会所作的奉献及其大小,才能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在的表现而被社会所承认。社会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变化,新的实践形式层出不穷。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究竟以什么样的实践形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比较复杂的,应当因人而异。例如,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文化技术水平低的个人,既可以通过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再学习、再提高、更换社会角色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总之,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第五篇:关于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哲学思考

关于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哲学思考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是人的自我价值,一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一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两条:一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奋斗;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支持。而社会是否支持,关键又在于个人的奋斗对社会是否有价值。个人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索取生活资料以及其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从而这些成为自我奋斗的条件;个人的努力奋斗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满足了社会前进发展的需要,社会又会给奋斗者以回报,满足他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样,个人和社会在索取-奋斗、贡献-回报的循环中,满足了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共同发展。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满足社会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他损害了社会利益,那么,他给社会提供的是负价值。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这两者的统一。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满足个人合理需要,或只讲满足个人需要而不肯为社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互统一、相一致的一面之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要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要在承担的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并且要为实现所选择的人生价值目标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另外,你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就必须做到在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和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做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必要的时候你要以社会价值为主,舍弃自我价值。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主客观条件都制约着人生价值,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以及个人主观因素。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个人主观因素则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发展的能力,来满足个人对社会的索取与贡献。所以,无论哪方面的条件都要求着我们全面的塑造自己。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当前,尤其是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最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创造与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将不是难事,得到社会认可也会实至名归。也只有这样,所树立的正确价值观才能经得起生活中所有的考验,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乃至国家做贡献。

就像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为目者,以物役己”说的是我们现在处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被形形色色的商品所包围,物质吸引着人的注意力。人一旦陷入了物质追求的快感中,大都会忘了精神追求的美感。都知道社会生活中,人的追求分为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两种,大学生过分倾向于物质追求,而忽略精神追求,会走向畸形的成长道路。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

无论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还是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等,它们都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晶,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哲学中所讲的人生价值,就需要正确的评价人生价值,因为它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而真正的人生价值实现需要在树立了科学的价值观之后个人对社会贡献达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

下载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解读与现实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解读与现实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尊敬的党组织: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要牢牢把握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

    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盗版侵权问题影响市场经济公平正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说起“世界读书日”,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中国在引进概念时把这一天译为......

    现实社会经典语录

    现实社会经典语录现实社会经典语录 篇11、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费力气的行径。2、天空飘过白云,我会记住一切,不管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尤其是那些刻骨的。3、在事......

    现实社会经典语录

    现实社会经典语录 现实社会经典语录1 1、早在十八世纪,达尔文就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从生物学的角度说,这句话向我们提出了进化论,从哲学的角度说,这......

    现实社会经典简短语录[最终定稿]

    现实可能很残酷很现实,但是你要明白这就是生活。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现实社会经典简短语录,希望对你有帮助。1、请你永远不要瞧不起那些现在看起来很俗的人;因为若干年以后,他们也......

    经典现实社会语录

    人生所求,得之可喜,失之无忧。苦乐随缘,得失随缘。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现实社会语录,欢迎阅读。1、群众的眼睛就......

    人生理想与社会价值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行管一班 姓名:张俊 学号:评分:20110704310041 2011年12月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发......

    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5则范文

    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论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简单的理解就是雷锋所具有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精神?请搜索我的另一篇评论文《论现代雷锋精神》,再此,我也无须多费口舌了。“学习雷......